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试论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试论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堪称博大、深邃,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老子的诸多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依旧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德育思想是其思想大厦中的重要方面,它散见在《老子》一书的若干篇章之中,探究老子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对于现代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老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任何思想的形成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相联系,老子处在春秋战国这个变动剧烈的历史时期,其德育思想也相应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老子德育思想体系博大深邃,涉及到多个方面,文章只是选取了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一)“尊道贵德”的德育精神
  在培育人的问题上,老子推崇“道”而反对“智”,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第十九章)。如果把这种作为自然客观规律的“道”反映到人们的行为规范上来就形成了“德”。他在《老子》第二十一章中说“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就把“道”和“德”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要想“尊道”必须“贵德”,强调了“德”的重要地位。在第五十一章中又旗帜鲜明地指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意思是说“道”使万物得以生成,“德”使万物得以蓄养,物质使万物呈现各种形态,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这里把“德”与“道”相提并论,使之成为仅次于“道”之后的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独特范畴。这就从本原上把“德”作为了人处身立命的根本。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说:“‘道’分化于万物即为‘德’”。
  (二)“无弃人”的德育原则
  在人性问题上,老子提出了“美之与恶,想去若何”的看法,认为“善”与“恶”是相伴而生的,世上既没有单纯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换句话来说,即使是再“恶”的人也会有“善”的一面,又进一步指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认为一个真正善于教化于人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应该遗弃自己的学生的,而应当注意发掘这类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其人尽其才。这一思想后来被孔子发展成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就是要德育工作者善于在这些“不善人”的思想禀性中发掘“善”的一面,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做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三)“不言之教”的德育方法
  在德育方法上,老子倡导以身作则、典型示范的隐性教育,反对强制性灌输的教化。《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强调德育应当以无形的力量去感染人教化人,即使“无间”也能让“善”在悄无声息的状态下进入受教育者的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效果。而不是通过各种生硬抽象的教条来对人们加以强行灌输,进而明确地指出了“无为”的益处在天下是很少有能比得上的。这里的“不言”并不是说让教育者彻底置身事外,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而是用一种说教之外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积极环境下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达到自我意识的觉悟,其重点还是要落实到“教”这一层面上来。
  (四)“抱朴归婴”的德育目标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极力反对狡诈心机,认为品德最高涵养应当是婴儿般的质朴境界。《道德经》五十五章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这里用赤子来比喻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能返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就连“百虫”也不会随意侵害他。“含德之厚者”,有此三种德性也:其一,谓“知常曰明”。意思是说,认识人生常道,便能够英明。其二,谓“益生曰祥”。即“益生”者超越自我,助益生灵,总是以豪迈的气概“奉天下”。其三,“心使气曰强”。这是说,一个人能以自己的理性观念支配自己的情绪、欲望,使之和谐协调,便是强而有力。人们心中超出实际需要的“欲念”是滋生罪恶的根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而要想达到这种赤子般的朴质就必须断除一切“妄念”。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益空虚。因而老子唤醒人要摒弃物欲的诱惑,而持守安定的生活,建立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这样才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确保固有的天真。”
  二、老子德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老子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老子德育思想的精髓有利于提高当前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概括来说,老子德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道贵德”的理念有助于扭转当前“重智轻德”的教育弊端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但是由于人才选拔的模式仍旧停留在以文化课考查为主的各级考试上,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向智力教育看齐的现象。素质教育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只注重受教育者智力的提升,道德素质的培养应当占据首要地位。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现行开设的德育课程也往往与升学考试相挂钩,被笼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渐失了原本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这与在学校所接受的片面重视智力发展,轻视德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面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的道德危机,不仅为人们敲响了道德的警钟,也更加证明了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所提出的“尊道贵德”的教育理念的合理性所在。重温老子“尊道贵德”的教育理念将会使人们站在道德与哲学的层面上,对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有利于扭转当前“重智轻德”的教育弊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以前错误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无弃人”的德育原则与“不言之教”的德育方法有利于受教育者内在品德的塑造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肯定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人可能从小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在品德行为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做出某些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则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受教育者,更不能因为某几次德育工作的失败,而给这些人扣上“朽木不可雕”的帽子。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这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有些时候甚至可能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德育工作者缺乏耐心,就会在具体施教过程中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导致德育的失败。这时要是再不能把握“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个道理便会对受教育者丧失信心,采取放任态度。只有把握了“无弃人”的德育原则,对每个受教育者付诸同样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才能取得持久的德育效果。
  老子为实现这一德育原则而采用的是以身作则、典型示范的“不言之教”的德育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提到的关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这一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具有内在的联系。因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内在的均衡发展过程。”灌输给受教育者的相关思想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品德情感和思想品德信念,更不可能要求其在思想品德意志的作用下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来。而通过隐性德育影响,使受教育者先在心理上对教育目标产生认同,进而结合自身实际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并且这种内化的道德往往是根植于其灵魂深处的,这就为他们将内化的道德品质外化在实践活动中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抱朴归婴”的朴素“无私”观念有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些人在各种名利的诱惑下逐渐变得贪得无厌。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在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资产阶级不良思想的腐蚀。集体主义观念危机日益明显,许多人开始变得自私自利,损公利己的事情屡有发生。身处春秋乱世的老子就已经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找出了问题的根源——贪欲。并且提出了“抱朴归婴”的理念以倡导人们返本于婴儿的朴质无私,要求从思想根源上断绝物欲。但这种返本却并不是简单的要人们回到无知层面,更不是所谓的愚民思想,而是要人们在学识达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后再通过内省达到内心的清静虚空。具体来说就是要“塞其兑,闭其门,济其事”(《道德经》五十二章),意思是说,塞住奢欲的孔隙,闭起奢欲的门径,终身都没有劳忧的事,倡导人们从人性的私欲这个根源上来消除彼此争斗不息的现实。这与我们国家现在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即先公后私的思想不谋而合。
  老子常常以水为喻来讲述他的思想。在老子看来,水的特性最能表现出自然无为的道理。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但却没有任何私念,予物无所取。上善之人也是如此,施予只是随意,既无图报之念,也无邀誉之心。在称赞水的德性的同时,老子提出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主张,指出圣人的作风是完成任务而不与人作无谓的竞争。当面对各种相互交织的利益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在谦和中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在精进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少一分蝇头小利的争逐,多一份宽容与慷慨,不为各种世俗的功利明争暗斗,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多一份和谐。正像傅佩荣老先生在解读中所言“圣人不是凡人所应当学习的对象吗?凡人不是也该‘为而不争’吗?老子全书的目的不正是期许人都成为这样的圣人吗?”这种谦和无争的思想内涵正是我们当前重塑集体主义价值观所需要的。

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探源及策略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不久时间,国务院文化部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艺术品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开始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增长点,正是在这城市水墨现代性城市水墨现代性城市水墨现代性城市水墨现代性90年代以来围绕现代水墨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现代水墨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的问题,比起80年代中国画在西方文浅析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局限性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浅析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局限性的毕业论文城市设计只有通过从编制到实施的连续动态过程,才能达到控制城市形态的目的从成果编制和有效控制两个方面分高中音乐鉴赏思考(8篇)第一篇怎样做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因此,音乐教育不只是简单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是要将教育与人文相融合,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思考(6篇)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之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然显得格格不入,为了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的学习,作为小学音调速技术在房间用空调压缩机上的应用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空调逐渐普及到家家户户,而空调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加,也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世界已将目光投向研究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新型空调的相关技术。本文将从长尾理论视角下网易云音乐定位分析一评论歌单动态功能让用户生产内容strong根据长尾理论的法则之一让顾客参与生产,参与生产的人就是最关心生产的人,而且他们也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网络给人们生产内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摘要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理论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音乐创造力培养的作用以及音乐创造力对音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音乐理论是音乐创造的辅助规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提要论文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只有具备了较好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较高中外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3)存在的感恩4)救赎与自我解放5)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姻亲解放神学6)结语。论文基于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感恩人观之间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及保护探讨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以及农耕文明的过去,农村民间文化的留存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摘要目的建立处方点评信息系统,为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制作一般点评与专项点评系统模块。结果系统模块的加入提升了点评效率,结合处方干预生产过程清洁验证残留物阿哌沙班的HPLC法测定摘要目的建立清洁验证中残留物阿哌沙班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NovaPakC18(3。9mm150mm,5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80ST段抬高心肌梗死818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2006年与2014年我院收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主要用药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06年和2014年全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雷迪帕韦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研究摘要乙醛酸甲酯与R()甲基苄胺缩合与环戊二烯通过azaDielsCAlder反应,产物经氢化上Boc保护水解缩合得到苯并咪唑衍生物,继续与联硼酸频哪醇酯反应得到雷迪帕韦关键中间体(结直肠癌细胞应用CIK细胞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杀伤效应研究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四。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自拟益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具病情迁延病程长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西药的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相比之下,近些年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颇有进展。慢性萎缩性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正常的软骨论花色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K562细胞是一种分化极差恶性程度较高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研究证明,其在体外可被多种诱导剂诱导,可分别向红系粒系单核巨嗜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分化。花色素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的植物色素,医学博士科研产出统计分析关键词科研产出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科研能力Statisticalanalysisonscientificresearchoutputof贾伟述而不作的上上之道和贾伟聊设计,是从禅宗公案的一则故事开始的被老虎逼上绝境面临前深渊后悬崖的猴子,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却摘了树上的桃子来吃,这个举动使老虎困惑,猴子却利用这个意外的瞬间成功逃脱了绝境。把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茁芽,就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