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论文

  摘要: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让学生诵读、品味、探究、鉴赏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的美。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体验语文之美。
  关键词:语文味;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化之美;表达之美
  听了很多的公开课,每一堂课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但专家们仍会善意地指出:"还要多一些语文的东西,多一些语文味;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
  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是"语文的方式"? 如何才能用"语文的方式"体现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
  最早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的程少堂先生给"语文味"作了这样的界定: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心仪的审美快感。语文味就是教学过程中让人感受到的一种美感。同时,"语文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其根本是要指向"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惟有深入语言,让学生诵读、品味、探究、鉴赏语言,才能体验到"语文味",感受到语文的美。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不当之处,还希望能得到专家同仁的赐教。
  一、诵读文本,体验音韵之美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媒介是语言,对语言表达技巧和规律的获得,最有效的途径是靠学习主体的自然"习得"——用心读书,再好的讲解也无法代替这种"习得"。语文学科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读"的重要性。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已开始重视"读"的教学,但时间投放不足,形式单调。教师的大量讲解分析仍然占比重较大。把"读"作为一种训练,远不像操作课文讲解分析那样"习惯"和"顺手"。所以,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返朴归真。课堂阅读教学首先应该紧扣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自读的时间,从内容、情感、意向上深入地去读词、读句,读出词句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对词句的理解及其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其音韵之美。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千载之后捧读,仍令人神往。同样,吴均这篇简练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读来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文章,唯有多多诵读,方能体验其独特的神韵美。
  二、品味字词,体验情感之美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现实中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精辟,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座桥梁,往往就可以由文本中看似不起眼的几个字词来构建;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字词,就可以深深体会语文的情感之美。
  朱自清的文章往往情感如汪洋恣肆,以《绿》为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们哪怕只用眼睛触摸这段文字,都能感受到朱自清对"绿"的倾慕、喜爱、陶醉。对于加点字词的品味与解读,不但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能训练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品味字词,让学生感受文字里的情感美,用语文情感的魅力吸引学生,就会有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三、拓展意象,体验文化之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以传承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会使语文课更有意义,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努力把语言中文化的部分、美的部分阐释出来,以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
  北大教授孔庆东回忆自己上中学时学《故乡》,少年闰土在海边沙滩上的那一段描写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他成为老师去教授《故乡》时,他就从这段入手,和学生一起探究这段让人难忘的原因。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把自己融入到那片海滩中,去体会、想象、描述。最后教师升华总结:这一段是故乡的灵魂,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是题眼。为什么说它是题眼呢?因为《故乡》讲的是一个希望的意思,"望"的本义恰恰是月圆,农历的十五叫"望"。鲁迅恰恰是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使用"望"这个字的,他写了一轮圆月。
  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但很少有人像孔老师这样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它,让教学散发出文化的魅力。
  受到孔教授的启发,我在教学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时,也从总结描述泉这一意象着手,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文化美:"作者笔下那在草丛上轻轻流淌的泉水,多么温柔,细腻,如小提琴那抒情的旋律;从石缝间滴落的一滴一滴珍珠似的水滴,多么晶莹,滴落在水中犹如那清脆的琵琶之声……这就是‘山泉’,这就是‘自然’,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墨客骚人向往的天地境界,这就是璀璨的文化!它不仅存在于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山泉中,也存在于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存在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存在于东山魁夷‘泉水从地泉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泉"这样的意象,为他们打开感情与人文文化宝库的大门。
  四、关注形式,体验表达之美
  语文课是以语文本体为基础的。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 歌德曾经阐述文学与语文的关系:"文学内容所有人看得见,涵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丰美的意蕴,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语言之美,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琢磨一下其中的 "秘密",可知第三种说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一种具体的景象来形容不变的生活,语言要比第一二中说法生动。
  除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外,拟人、移情、双关、象征等等手法都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美,这样的例子文本中比比皆是。我们只要在教学时多让学生比较、欣赏,学生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表达之美,进而习得并学会美的表达。
  又如,在教学《故乡》时,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闰土、杨二嫂的不同性格和作用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成功的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分别用的什么手法。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写外貌,作者刻画杨二嫂用了"漫画"手法,文字相当简练,但是却抓住了人物的某个特征,并加以夸张放大,"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像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给人留下很瘦又恣睢的印象。而描写闰土,则运用"素描"手法,有整体的勾勒,也有细节的描绘,并且细节是如此真实细致:"……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一顶破毡帽……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给人沧桑、穷困辛酸的印象。在教学中惟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形式方法,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发现表达的秘密,才能习得表达技巧与规律,才能在写作中运用自如。
  不仅"语文的方式"丰富多样,"语文之美"也是穷之不尽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产生对文本的音韵美、情感美、文化美和表达美的认同与赞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得到提升,进而重树学生的人格,使其拥有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海天出版社,2006.
  [2]聂剑平.语文与语文教育本质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6).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only by aloud-reading, tasting, probing and appreciating language can students feel Chinese beauty.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experience Chinese beauty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s.
  Key words: Chinese taste; phonology beauty; sentiment beauty; cultural beauty; expressive beauty

土木工程论文怎么写土木工程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其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或者说,是创造或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欢迎阅读参考!关键词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Engineer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策略分析论文1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现状我国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起步较晚,正因如此,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加上我国地广南北以及东西跨度较大,各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让园林绿化标准迟迟关于房屋建筑工程专科的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立足于市场经济对房建专科人才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从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房屋建筑工程专科教学改革的设想。关键词建筑专科毕业论文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随语文论文语文教学需要寻找一个支点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其各自单独呈现收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因为两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可以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突显各自特点从而加深印象。摘要中学语文课浅析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的教育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摘要运用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农超对接的SWOT分析管理论文在当前农超对接的大环境下,邮政物流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从邮政物流自身的特点出发,采用SWOT分析,指出了农超对接新模式带给邮政物流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指出了邮政物流参与农超对接的浅析理性化的现代性的意义与重构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马克斯韦伯现代性理性化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的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命题。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现代公司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班主任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意义浅析论文大学班主任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育人上,大学班主任大多都是带一门课,更多的是来关注和协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组织学生活动等,所以,大学的班主任在完成功工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论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建设如何跟上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时代,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任务。近年来,政府对群众文化的建设给予极高程度的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文化建设的发展,机械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机械,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试论RFID和GSM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防盗系统正在向多功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便捷化方向发展。目前汽车防盗装置按其结构与功能可分为4大类机械式电子式芯电网调度监控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电网的各种改扩建项目也越来越多,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规模的扩大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改善了电网的供电质量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改革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改革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门课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无用,多浅析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的意义和路径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科技查新的主要用于为研究人员或机构从语言学分析伊利体的特点及其流行的原因1结构要分析一句话,首先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分割,使其既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又能够清晰明了。伊利体可以分成以下两种形式且且对于这一形式,很多人开始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学生版且学且珍惜,教日语暧昧语言文化特征探究一日语暧昧性表达方式(一)不确定性表达方式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日语暧昧性表达中不确定性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概数词的大量使用,即日语暧昧性语言与汉语相比,大概大约等概数语言文字训练需要重视四度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家族中的核心成员。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自由探究式的阅读能力培养。由于教师十分注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且占论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论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论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论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来源自教育网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更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英文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精品源自高考备战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更是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育合作的必要性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育合作的必要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通过美术学习,学生丰富感官经验,发展感知形象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有关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探析一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也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贴近参观者的喜好,易于参观者的理解,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这就要求博物馆的陈列人员与设计人员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