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论陈子昂的风雅观的论文

  陈子昂以恢复儒家诗学风雅观念与正统地位为思想武器,以革除诗坛绮艳浮靡积弊为目标的特点和方法,本与"初唐四杰"的文学革新思想相一致。四杰以"长风一振,众萌自偃"的气势,对"争构纤微"、"骨气都尽"的"上官体"痛下针砭,力图廓清宫廷诗程式及其承沿的齐梁余风。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指斥"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间诗",正完全体现出对四杰思想的继承。但在实际效果上,四杰初倡的革新收效甚微,而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与实践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其后的重要诗人所普遍崇奉,甚至被尊为唐诗革新的起点,原因何在?
  通过对陈子昂风雅观念本身的剖析,我们发现,陈子昂在对四杰文学思想加以承续的同时,进而解决了四杰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深刻矛盾,使风雅观念与建安风骨统一起来,使革除诗坛积弊与抒发人生意气归结到一个出发点,使自身的理论与创作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整体,从而在唐代文学思潮演进中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那篇人所共知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陈子昂所标举的"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显然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兴寄"即比兴寄托:既是"兴"的具体形态,又与诗六义中的"比"同义异名。"比兴"作为文论范畴,本指《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由于汉儒说诗将比兴与美刺作用联系起来,遂造成表现手法等同于风教内容的偏颇。然而其中包含着言外喻意的启示,却对魏晋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歌的语言、形象大多成为诗人内心情志的寓托,比兴不仅成为一种最典型、最普遍的抒情言志的构思方式,而且其比象喻义的深层也如同"风骨"一样以情志寓寄为内在基点。从陈子昂以之标举"兴寄"的东方虬《咏孤桐篇》及自作《修竹篇》看,无疑皆以孤桐、修竹为喻象,着重于象外构造内心情志与节操的寓托空间,正与魏晋诗比兴特点完全吻合。
  就文学范围内来说,陈子昂力倡魏晋,标举"风骨"、"兴寄",乃是针对"彩丽竞繁"、"逦逶颓靡"的"齐梁间诗"而发,所谓"夺魏晋之风骨,变齐梁之俳优"(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四),革除齐梁乃至唐初宫廷文学之积弊,实为陈子昂文学思想体系建构的最初起因,因此,陈子昂文学思想无论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内涵与复古倾向,革弊性仍然是其最显目的特点。从对诗坛之弊的认识看,陈子昂指出的是"风骨莫传"、"兴寄都绝",恰与四杰指出的"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完全相同,可以说,陈子昂的革弊主张及其对象正与四杰相同,同四杰文学思想中革弊性一面站在同一立场。因此,陈子昂在革弊的具体方式上也采取了同四杰一样的以儒家正统文学观为武器的思想方法。他在《谏政理书》中说"堂宇荒秽,殆无人踪,诗书礼乐,罕闻习者",故"天子立太学,可以聚天下英贤,为政教之首",此虽为向武后进"安人"之策,但以"诗书礼乐"为"政教之首"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在自作《座右铭》中说"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作为治学的自勉,自可视为其内心的真实表白。在《上薛令文章启》中说"文章薄伎,固弃于高贤;刀笔小能,不容于先达","文章小能,何足观者",为博取功名,甚至弹出汉儒视文学为"雕虫小技"之老调。就是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究其清除繁缛绮靡的齐梁文学积弊的主张的目标与实质,也是明确以重振"风雅"、恢复"雅制"为最终祈向与最高理想的。
  值得注意的是,陈子昂的"风雅"观念本身之实质与内涵,已有重要变化。
  首先,陈子昂将"文章"之"道弊"以"五百年"划界,断自西晋以下。这样,"建安"、"正始"与"晋宋"、"齐梁"之间,便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性质,从而被明确区分开来。由此对文章之流弊的抨击清汰,也就有了明确的对象,即"晋宋"以降特别是"彩丽竞繁"的"齐梁间诗"。
  其次,陈子昂明确提出"文章道弊"的症结在于"风骨莫传"、"兴寄都绝",而文章之"道"实即所谓"风雅"、"雅制"。这样,集中体现"风骨"、"兴寄"的建安、正始文学便不仅被划入"风雅"的范围之内,而且成为"雅制"的具体内涵与精神实质。
  再者,联系陈子昂的创作实践,其"风骨"、"兴寄"的表现,既有对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与人生理想的抒发,又有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心与讽谕,更有在幽愤的境遇中对宇宙之永恒与人生之真谛的思考与体悟。这种"感激"顿挫,微显幽阐,庶几见变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际"(卢藏用《过学堂览文集序》)的特点,在正统儒家政教文学观的立场上看,则"其言廓而无稽,其意奥而不明,盖本非中正之旨"(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也就是说,这种引入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环譬寄讽的构思方式的创作实践,已远非狭隘的"玉帛讴歌"、"衣冠礼乐"的雅颂观念所能范围,而陈子昂正是以这样的创作实践,为其风雅观念提供了生动的活力与证明,从而形成其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完全一致的风雅观的新内涵的构建。
  这样一来,陈子昂与四杰同样站在革弊的立场,却完全改变了四杰对建安文学的态度。四杰当唐初之时,其文学革新的目标包含两大方面,一是建立新体,一是革除旧弊。当其站在建立新体的立场时,对"子建之牢笼群彦,士衡之籍甚当时,并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骆宾王《和道士闺情诗启》)、"二陆裁诗,含公干之奇伟;邺中新体,共许音韵天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的建安文学的价值与特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但当其站在革除旧弊的立场时,则运用正统雅正观念,认为"贾、马蔚兴,已亏于雅颂;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杨炯《王子安集序》),本着"以经籍为心","不读非道之书"(王勃《山亭兴序》)的岸然姿貌对屈、宋及至建安一概加以排斥与否定。陈子昂既站在革弊的立场,又将建安、正始文学与"风雅"同一视之,这就不仅划清了建安风骨兴寄与齐梁浮靡文风之间的根本区别,而且第一次从理论上将风雅比兴与建安风骨统一了起来,从而确立了一个新的内涵丰富的"风雅"观念。
  这一新的."风雅"观的确立,也就不仅摆脱了四杰为分别适应革除旧弊与建立新体两个立足点的不同要求与需要而造成的理论与实践处于分裂状态的两难境地,而且解决了中古文论史上由"宗经"与"辨体"两个明显不同的观察角度体现出的狭隘的儒家政教文学观念的束缚与生动的文学自身特质个性的发现之间的深刻矛盾。特别是以建安文学为典型个例,体现了对狭隘的"风雅"观念的改造与拓展。在这样的意义上,陈子昂的文学思想实际上已经成为在儒家文学观念仍然保持正统地位而文学自身特性已经日益发挥作用的背景上,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儒学独尊走向众派兼融的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与标志。
  陈子昂之后,诗人们在仍然维护儒家文学观正统地位的同时,眼界已大为开阔。这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以陈子昂理论与实践本身的范例,确认其属于雅正范围的性质。最早持此论者是陈子昂的文友卢藏用,其于《陈伯玉文集序》中说"道丧五百年而得陈君",所谓"道"即指风雅之道。其后杜甫在《陈拾遗故宅》中称其"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将被狭隘的政教论者斥为"本非中正之旨"的《感遇诗三十八首》等明确划归忠义之旨、雅正之制。以承续孔、孟道统为己任的韩愈,在《荐士》诗中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将陈子昂推为唐代文学领域复振风雅的第一人。这样的看法,被后世文史家所普遍接受。如姚铉《唐文粹》,宋祁、欧阳修《新唐书》,皆将陈子昂文学生涯的评价与复振风雅的意义完全等同起来。
  二是通过扩大了内涵的风雅观念,重新对待前代文学传统,特别是对建安风骨性质的认识。如张说在继承建安文人"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曹植《与杨德祖书》)观念的基础之上,进而明确以建功立业的王霸之气作为振起风雅的具体途径。张九龄在极力维护"大雅"正统地位的同时,却认为司马公"谪居之志"、贾生"穷愁"之情、虞卿之"风月在怀,江山为事"无不可"赋诗以扬其美"(《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这种对"风雅"容量的拓展,对四杰以贾、马、曹、王有亏于风雅的狭隘观念的纠偏,无疑正是陈子昂"风雅"观的具体化与明确化。张说、张九龄作为初盛唐过渡阶段领袖文坛的人物,对唐诗极盛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李白以继承"大雅"为己任,高度赞赏"屈平词赋悬日月"(《江上吟》)、"蓬莱文章建安骨"(《陪侍御叔华登楼歌》),高适则说"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其后,经过杜甫、元结"忧黎元"的精神沾溉,唐人风雅观一方面走向元、白"唯歌生民病"的讽谕时弊,另一方面又演出韩、孟力图重整道统的不平之鸣,显示出不断发展、丰富与变化的特点。
  当然,唐诗艺术高峰的出现,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分清建安风骨与齐梁浮靡的同时,又吸取了齐梁文学的"清词丽句"与"挺秀"风调,要求"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王维《别綦毋潜》),使建安风骨气势与齐梁情韵体格融合起来,这实际上体现了对陈子昂因清汰齐梁过甚而形成"复多而变少"的偏颇的纠正。然而,在理论观念上,陈子昂首先打破狭隘的"风雅"范围,使其具有发展的开放的性质,无疑促使后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通达,从而将体现着正统文化精神的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古典诗歌史推至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展示了陈子昂"风雅"观念在唐诗发展史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甚至可以视为儒家政教思想的一次大胆的变革。

基于OBE理念下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的论文摘要OBE模式是一种基于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以职业目标培养为需求导向,这一教育模式的理念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际项目同课程设计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石油勘探开发运用论文摘要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基本的工业生产活动,石油是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但作为化石能源而言,石油的储量极其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用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各样的石油化石燃料都来自原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的阅读能力论文摘要閱读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提升修养的有效途径。阅读不应该只是汉族学生能够触及到的幸福,也应该成为各少数民族越来越得以享受的福利。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面临语文教学论文注重基础着眼能力语文教学论文注重基础着眼能力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和1994年高考语文试题相比,虽然试卷的编排体例上有所变化,但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没有变,试题没有在新颖上下功夫,而是注重选拔和导向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语文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语文论文范本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地质工程勘查作用分析论文1引言地质工程勘查主要是勘查工程建筑物地下地质结构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岩土岩石的性质等,判断分析影响工程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改进意见和防护依据。不同的工程项目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论文摘要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高水平外语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做法。通过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涵,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确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的论文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体育教学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质量。下面本人就体育教师的职业素情境教学法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精品论文1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的主要举措1。1形成学科化的情景教学模式针对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进行情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批判在当今中国的思想界界界,张承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本文旨在对张承志的精神价值取向提供自己的批判性的反思与评价,以贡献于大家。一hr在我看来,问题可以分为三个第一个,应该如何评说部入集的文体学考察一明清说部的内涵说部一词,肇始于明代中叶以后,较早使用此词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是王世贞。万历初,世贞手自编定彝州四部稿一百七十余卷,将平生所撰之文分赋部诗部文部说部四大类编次,故称四部葛兰西民族的一人民的文学观分析葛兰西的思想是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不少研究者用葛兰西理论来解析大众文化,实际上在葛兰西那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预先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即总体上的文化观,其中蕴胡适的新文学文体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相接触,促进了中国戏剧的文体演变,催生了中国现代戏剧。胡适认为,中国文学的各式体裁中,戏剧最受束缚至今还没有摆脱那种跟乐曲歌舞和杂技的传统联系,尚未形成一种说话自论文学观象的反响自2014年1月起,人民日报在文学评论版开设文艺观象专栏。专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总主持,自1月至12月,共刊发系列文章二十二篇。分别是文学不能虚无历史文学不能消解道德文文学接受转变解读一接受主体与文学创作的时空融合在传统文学中,文学的创作和接受都因时空存在不一致性而割裂从书籍的创作到编辑校对,再到出版进入接受者视野需要短则一年,长则几年的时间而读者和作者在地域上反弹琵琶追忆往事对新闻传播的启迪意义一引言新闻报道高度重视时效性,这当然是新闻传播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写新既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能够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人们在各种新鲜简述意义陈述语用充实论文关键词陈述确定性描述语语用充实专有名词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词汇语用学的语用充实理论,以专有名词和确定性描述语的指称用法为例阐释了句子的语义内容和命题陈述之间的关系。根据语用充实理论探索台砂并置原乡异乡的技艺与迷思在处理区域华文文学时,我们往往习惯用某些既成的术语加以剖析,如离散(Diaspora)本土性中国性等等。毋庸讳言,这些字眼和术语既有其丰富内涵和犀利涵容性,同时却也不乏陷阱。比如以张门才女,诗念花开我们一般所读到清末士大夫家庭的女性,大多是刻板印象式的抽象概念表达。她们的所作所为,她们的矢志追求,也大多都在否定的范围之内。然而,读了曼素恩(SusanMann)所著张门才女之后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与新媒体融合经营发展的几点看法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和以网络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都是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影响着百姓生活,这两块产业如何经营呢?当传统媒体还在按部就班运行时,移动互联网已经迅速地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