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元代花鸟画的融合性特征分析

  一、元代花鸟画融合性特征的原因解读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其在统治政策上与其它朝代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到文化上来说,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漠不关心,先后实施了划等级、废科举、罢画院等一系列政策,让唐宋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发展被迫暂停,同时也对花鸟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创作群体的变化。元代之前,花鸟画的创作力量主要有两支,即画工和文人。画工隶属于朝廷,专为一些达官贵人创作,且形成了一整套创作技法体系,呈现出萎靡、艳丽、精细的创作风格;而文人则是指一些文人士大夫,他们的花鸟画在创作技法上较为随意,侧重于一种情趣的追求。两种创作力量之间一直是一种对抗的态势。但是到了元代,因为特殊的文化政策,无论是画工还是文人士大夫都不再受到赏识和重用,两者之间己经没有了身份上的差异,于是逐渐走到一起,实现了创作群体的融合。其次是创作审美观的融合:创作群体的变化,也必然导致创作审美观的变化。一方面,画工的一系列创作技法得到了批判性的继承;另一方面,文人所倡导的精神追求也被融于其中,并强调两者之间的平衡。至此,中国花鸟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元代花鸟画的发展变化和因果关系是十分鲜明的,是一个朝代变化-文化统治政策变化-创作群体变化-创作审美观念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和之前的因果关系,共同形成了元代花鸟画的融合性特征。
  二、元代花鸟画融合性特征分析
  1.主体和客体的融合
  元代之前的花鸟画,多为画工所创作,其在形式、内容和技法上都遵从统一和严格的院画体格式,而且多数作品都是命题之作,虽然外在形式精致,但是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却无从谈起。当画院被罢之后,画工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加之文人阶层的融入,其本身的精神追求也给了画工以深刻的影响。于是很多创作者都将主体的情感倾注于客体中,或借景打情,或托物言志,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融合。如郑思肖以画兰花著称,其笔下的兰花多用笔墨撇叶,飘逸舒展,格调高雅。但是其笔下的所有的兰花都是没有根部的,意思是说自中原被蒙古族统治后,自己也和兰花一样,没有了根。兰花在郑思肖的眼中,己经不再是一种取悦于视觉的植物,而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表现出了一种高贵的品格。王冕素以画梅花著称,其笔下的梅花分为疏密两体,疏体笔法简单,着重刻画梅枝,将腊梅枝那种苍老和遒劲刻画得入木三分;密体笔法复杂,着重刻画梅花,将梅花那种高雅和清逸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则是,这些梅花都有一些墨点。梅花原本洁白无瑕,和墨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王冕自题道: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说,我画的梅花,都是我家砚池边上的梅树所开,所以梅花上自然就会有点点墨色,我的墨梅好不好不屑为外人所评说,只要给人世间留下清香就足够了。王冕借助墨梅体现出了自己的节操和志向,以及对权贵的蔑视。所以说,主体和客体的充分融合,是元代花鸟画的重要特征,这种融合经过后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画最重要的品格和追求,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形式和内容的融合
  前文中提到,元代之前的院画体花鸟画创作中,己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作法则,在这套法则的指导下,花鸟画中形的描摹能够得以实现,这一点在元代花鸟画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另一方面,因为创作者和创作观的变化,除了形的描绘之外,还要在创作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性追求,即神追求。所以如何实现形和神的统一,就成了关键所在。因此,元代花鸟画中,赵孟顺等人提出了格物致真,形似生意的创作法则和追求。格物致真是对创作技法的强调,也是对当时片面观点的纠正:当时很多文人认为,但凡是写实的作品,一定是机械的再现,没有艺术性可言。而格物致真则强调,写实是绘画的基础,任何精神性因素的打发,都要在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精湛的写实技法,其精神性因素的表达也是没有基点的。形似生意则是格物致真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相传黄荃曾经在壁画上画出六只仙鹤,竟然引得真仙鹤在墙壁面前翩翩起舞;他画在地上的兔子,竟让老鹰误以为是真兔子而连连飞扑。由此可见,黄荃的花鸟画写实技巧,充分体现出了格物致真基础上的形似生意。自元代之后,五代两宋的花鸟画家都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观照方式,从事物对象具体形态的感受、体验中,获取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意趣,做到真实反映对象鲜活的生命状态,以此求其意,作为主体情感的载体。换言之,不仅仅是外表形似,还要传达出对象的神采和灵魂,真正实现形式和内容的融合。
  3.文学与绘画的融合
  文学和中国画的融合,早在魏晋时期就有所体现,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就是根据曹植的同名诗作创作而成。此后的王维、苏轼等,都是诗画并茂的大家。到了元代,画坛领袖赵孟乡顷又对艺术中的通感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加之文人创作者的融入,使元代花鸟画中的诗画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来说,这种融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画即是诗,即通过对绘画语言的使用,使作品表现出诗的意蕴和美感。如边鲁十分善于将绘画中的视觉、听觉等结合起来,并使之转化为通感,因此他的画作中有着明显的诗意化特征。如《居起平安图》,画面中的一只蓝鹊俯视水面,振翅欲飞,旁边则是一片寓意着平安的竹林。一眼望去,风声、水声和鸟鸣声融合在一起,传递出了一种深秋的萧瑟之气。后来根据此画而作的诗歌有十五首之多,足见该画诗意性特征之强烈。另一种则是题画诗,即在画作的周围,题上和绘画切题的诗歌。如吴镇的《画竹》中,笔下的竹子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己然是一幅佳作。但是吴镇并不满足于此,又在题画诗中写道:夜夜如闻风有声,消尽尘俗思全清。夜深梦绕湘江曲,五弦秋月夜。意思是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风吹竹叶的声音,每每听到这种声音,各种尘世的俗念就都随风而去,这声音就像是湘妃演奏的湘江曲一样,在湘江边回荡。通过一首题画诗,使画作的意蕴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达。这种诗画的融合,无疑是对中国画的一大丰富,并对后来的沈周、唐寅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书法和绘画的融合
  在画工和文人两大创作团体充分融合之后,长于书法的文人就开始尝试书法和花鸟画的融合。一方而,书法所独具的抽象美和形式美是对花鸟画创作技法的一大丰富;另一方面,书法所特有的清逸追求能够淡化院画体那种艳丽媚俗的风格,从而使花鸟画的文化性得到提高。如柯九思,其对当时的书法创作技法和风格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然后将其和花鸟画中盛行的四君子题材一一对应。如画梅枝要用篆法,画兰叶要用八分法,画竹竿要用折股法等,这种详细的总结为当时的书画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又如盛昌年的《柳燕图》一改之前院画体精致纤巧的画风,按照柯九思所总结出来的技法,对叶子和枝干进行了书法式的刻画,同时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写出,可谓是笔墨皆通书法之意。再如赵孟乡顷,作为书法和绘画同源的倡导者,其笔下的竹子从最初的枝繁叶茂逐渐转变为枝稀叶疏,特别是竹干部分,其形态变化充满了书法意味,将柯九思的理论在实践中予以了检验。而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花鸟画与书法的融合,并不是一种自目的融合,而是经过了画家的深思熟虑。虽然书画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却有着各自的艺术法则,画法毕竟不等同于书法。比如一些花卉和鸟类的塑造中,均没有书法元素的加入,原因就在于花卉和鸟类的造型作为绘画的基础,要力求准确和生动,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将会使造型受到影响。总的来说,元代花鸟画的创作者是从绘画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书法进行了有机的借鉴,实现了一种理性、平衡的融合。 通过以上对元代花鸟画融合性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元代是中国花鸟画当之无愧的发展高峰,其对传统的创作审美观予以了批判性的继承,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将文学、书法和绘画三种艺术门类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高雅、清逸和超然的文化精神蕴于其中,使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元代花鸟画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融合性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创新,以赵孟顺、王冕为首的一大批花鸟画家,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并不断在创作中进行探索和尝试,掀开了花鸟画新的一页。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创作者认真学习和借鉴的,这种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上的创新,正是各类绘画艺术的生命所在。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的典型故障与处理方案摘要牵引变电所被视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牵引变电所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各类故障,并及时的进行处理,尽量缩短停电时间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有力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就必声屏障的设计要点降噪减振技术在设计声屏障时,除了要考虑声音衰减外,还应考虑环境影响,景观效果司机感觉自身清洁长期维护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等诸多因素。提高声衰减效果影响声屏障插入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声对生物化工发展问题分析对生物化工发展问题分析对生物化工发展问题分析对生物化工发展问题分析1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现状今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生物学工程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并已有一定的基础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1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2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体现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新观对绿色化学的教学探究对绿色化学的教学探究对绿色化学的教学探究对绿色化学的教学探究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一绿色化学的教学意义化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化学也论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教学质量论文摘要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唐朝御史弹劾的有为与难为唐代监察制度是秦汉以来的集大成。日本学者池田温曾说传统中国官僚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监察制度的发达。在汉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唐代御史台组织与机能的完备是其典型代表。其中,最能体现唐代浅谈审美体验中的移情1审美与移情的关系1。1形式自身的审美价值通过移情来实现绘画艺术由于其多重功能,如记录历史宗教崇拜肖像流传旅游留念等的影响,绘画少有脱离真实形象而存在,线条色彩等形式是藏在具象的形从语义模糊性角度浅论三种译本的黛玉形象1引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琼斯(1980)曾经认为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即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和难于下定义的术语仍能相互理解。这表明对王伦三跳中的中国形象建构探讨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Dsblin,18781957)是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于19121913年创作了取材于中国历史的长篇小说王伦三跳KTTieThreeLea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更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且符合建筑企业要求的人才,将是今后高职教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的论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研究论文新时期,知识经济不断对人们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人们只有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探究构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相对接,发展和完善与终身教育相融合的差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论文差异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的一个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差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任何学科都会存在差新农合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研究论文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当前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与广大农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并不能成正比。本文在论证能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的基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思路论文摘要依托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探讨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并结合洛阳市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设计了具有洛阳市本地特色的城市管理拓展系统。探索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并对系统软件设计的铁路运输论文1企业铁路运输概述此处以某石化企业作为说明,这个企业的铁路作业地点的组成部分为工业站装卸站以及化纤工作区。其中,工作站包含了24个股道,装卸站则有25个,化纤工作区有8个。负责运输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革新的反思论文1课程改革的目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应用电子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微电子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开设的范围广课时量大。所以对单片机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论文摘要阐述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以Schager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晚期,以Greenlee和Lehma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分析的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事业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人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了解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播音主持在大众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优秀文化的水利水电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研究的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等基础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高压喷射灌浆给水就是其中一种。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压喷射灌浆的概念应用优势以及在水利水电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