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探析唐宋进奏院信息传播体系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进奏院在中国古代信息传播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家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核心机构。 进奏院初立于唐代并逐步发展完善, 从唐代到宋代经过了最为重要的发展,在一时期,以进奏院为核心的国家传播体系不断趋向于专业化。 这种专业化体现在进奏院信息传递职能的明确化、专门化;中央对进奏院的管理逐渐形成并且完善;伴随着这一过程,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同时,信息传递的各个方面也逐渐规范化。
  一、进奏院在唐宋信息传播格局中的职能变迁
  进奏院初立于唐代, 与唐代所推行的藩镇制度不可分离,地方诸侯为方便在京办事、及时了解中央消息,就需要派驻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 而宋代以后,统治者为避免藩镇割据的局面,废除藩镇制度,与此有紧密联系的进奏院也随之发生变化。 进奏院在两个时期的信息传播格局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据记载: 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院,大历十二年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的前身为各个藩镇在京师所派驻的留后使所组成的留后院, 所谓留后,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在京城为地方节度使代理各种事务,并直接与朝廷进行交涉。 因此,留后院也就是各藩镇的节度使派遣的驻京处理事务人员的驻地。进奏院作为留后院的延伸, 其也相应承担起了原有的责任。因此,在唐代进奏院并不只专注于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其本质上是地方诸侯在中央的办事处,除了搜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职能,也承担着其他多种职能。
  唐代柳宗元的《 邠宁进奏院记》 对进奏院的职能做了非常具体的描述。 文章描述道: 凡诸侯述职之礼,必有栋宇建于京师。 朝觐为修容之地,会计为交政之所。 其在周典,则皆邑以具汤沫;其在汉制,则皆郧以奉朝请。 唐兴因之,则皆院以备进奏,政以之成,礼于是具,由旧章也。 这段话总结了唐代进奏院的来源和职能, 指出唐代进奏院沿袭旧有的制度,凡是举行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都要有一定准备的场所,所以要在京城里建造殿宇,唐兴以来,沿袭了这一制度,只不过把它改为进奏院用以各地官吏进奏时的住所。 这里指出了唐代进奏院的两项职能:一是各地官吏进奏时的住所,准备朝见天子的地方,也就是修整仪容的地方,所谓 朝觐为修容之地二是诸侯会聚、讨论政事的地方,所谓 会计为交政之所。 又说, 王宫九关而不问,辕门十舍而如近,斯乃军府之要枢,邪宁之能政也,意思是说,有了这座进奏院以后,即使是遥远的王宫辕门也像是近在眼前了,是军队中传递讯息和治理邻宁的枢纽和关键部门,这里着重强调了唐代进奏院的第三种职能: 搜集中央和其他地方情报并向本镇传递的职能。
  除此之外,唐代杜牧的《 樊川文集》 记载说: 诸侯之任,各有职贡,小者得循事例,大者决於朝廷,闻白启导,属在留邸,尔等咸以谨密,能膺任使,或外除丧服,或超授新命,不失职禄,勉於忠勤。 可依前件。地方诸侯派驻的进奏院节度使,在京除了向各地方的负责人通报朝廷的信息之外,同时也要向朝廷反映地方的情况, 一些藩镇不能擅自决定的事务,也必须由进奏院向中央请示裁夺。
  综上,唐代进奏院的职能至少有以下四点:一是各地官吏朝见天子,入朝进奏时修整仪容的地方以及住所;二是诸侯会聚、讨论政事和进行社交的地方;三是地方诸侯的信息搜集场所, 及时了解朝廷及其他地方动态并向本镇通报;四是向中央汇报所属地区的一些重要信息和需要中央决定的事务。 相对于此,进奏院在宋代的职能则更加单一也更加专业,围绕着制作信息与传递信息,成为信息传播体系的真正核心。
  《 咸淳临安志》 卷八中记载 , 进奏院 , 掌邦国传递之事。 简单明确地概括出了宋代进奏院信息传播的核心职能,也表明其在国家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掌管整个国家的信息传递之事。
  《 宋会要职官》 对于进奏院的概念和当时的主要职责做了更为具体的明确说明。 一方面,进奏院承担着上传的责任。 天下章奏至,则具事目上门下省。 若案牍及申禀文书,则分纳诸司官,凡奏牍违戾法式者,贴其说以进。 也就是说,进奏院掌管天下的章奏和文书,整个国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都有赖于进奏院。 进奏院的主要职能都围绕着信息传播的工作,传递各级政府机构的各种信息,将地方奏章整理、审查、报送中央机构。 另一方面,进奏院承担着下达的责任。 进奏院隶给事中,掌受诏、敕及三省、枢密院宣札,六曹、寺监、百司符牒,颁降于诸路及州府军监。 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6]说明进奏院也同时承担着向四方传递朝廷重要政治信息与活动的责任。
  宋代进奏院是一个专职的信息搜集和传播机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信息的集散地,既要汇聚各个藩镇的地方信息向中央汇报, 又把中央重要的政治信息等传递给藩镇各地,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的信息枢纽的作用,是信息传播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
  二 、中央信息管理体系的强化与完善
  进奏院作为一个职官机构, 其与地方以及中央的关系,随时代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变化。 从唐代到宋代,进奏院经历了从对地方负责到被中央控制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奏院逐渐脱离地方的管理,中央的管理则趋向于加强与完善。( 一) 唐代中央信息管理体系的薄弱时期
  前面已经提及的柳宗元的《 邠宁进奏院记》一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796 年),描述了历来的地方官员、诸侯都会在京城建造栋宇, 以便进京朝觑述职或者进行政治活动,这个东西一直沿袭到唐代,也就是一开始的进奏院。 很显然,这些栋宇包括进奏院在内都是地方官员或诸侯为方便在京工作而在京自行建造和设置的。 进奏院由地方官员、诸侯一手建造操办起来,其中的职官也由他们任命,并且为其服务和负责,而不受中央的管理和控制。
  文章又说( 朗宁王张公) 乃新斯院,弘我旧规。 高其闸闺,壮其门闾。 [7]朗宁王张公是一方镇守,他修缮了在京的进奏院,加高了进奏院的大门,使它更为壮观,并掌管这座进奏院。 对于朗宁王张公来说, 王宫九关而不问,辕门十舍而如近,斯乃军府之要枢,邪宁之能政也。 进奏院对于朗宁王张公异常重要,有了这座进奏院以后,即使是遥远的王宫辕门也像是近在眼前了。 可见对于地方官员和诸侯来说,进奏院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打通内外之情、通向王宫的重要渠道。进奏院存在的重要价值,就是在为他们沟通、传递王宫辕门的重要信息。
  当然这一性质在唐代期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发展。 到杜牧时期( 公元 803-约 852 年), 诸侯之任,各有职贡,小者得循事例,大者决於朝廷,闻白启导,属在留邸,尔等咸以谨密,能膺任使,或外除丧服,或超授新命,不失职禄,勉於忠勤。 可依前件。( 虽然没有查到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但是根据两位作者的生活时代, 杜牧的文章很显然是在柳宗元的《 邠宁进奏院记》 之后) 地方诸侯派驻的进奏院节度使 ,在京除了向各地方的负责人通报朝廷的信息之外,同时也要向朝廷反映地方的情况,一些藩镇不能擅自决定的事务,也必须由进奏院向中央请示裁夺。 也就是说,诸侯节度使不只是对地方诸侯负责,除了向地方提供信息,也必须向朝廷反映地方的情况、大事件等。 当然从总体上来看,进奏院的官员主要还是由地方诸侯任命,对其负责的。
  五代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败,更无暇顾及进奏院的管理。 在《 新五代史》卷五五的《 杂传第四三杂传卢文纪传》中提到了后唐时唐明宗时期的进奏院的情况。
  卢文纪字子持,其祖简求,为唐太原节度使,父嗣业,官至右补阙。 文纪举进士,事梁为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 初上事,百官台参,吏白诸道进奏官贺,文纪问: 当如何? 吏对曰: 朝廷在长安时,进奏官见大夫、中丞如胥史。 自唐衰,天子微弱,诸侯强盛,贡奉不至,朝廷姑息方镇,假借邸吏,大夫、中丞上事,进奏官至客次通名,劳以茶酒而不相见,相传以为故事。 意思是说,中央朝廷的力量强大的时候,地方驻京的进奏官见了中央的官员,自己就像身份低微的小官吏;而中央力量衰弱的时候,诸侯力量强大,供奉不至,进奏官甚至对中央官员避而不见。
  总之,在宋代以前的唐朝五代时期,进奏院仍然是由地方官员或诸侯自行设置和操持的,其中的节度使主要的还是由地方任命、对地方负责。 由于进奏院是由各藩镇自行设置的驻京办事之所,并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建制,因而地方的进奏官也不受朝廷管辖,只是对藩镇和地方官员负责,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央并未真正对进奏院进行管理。
  ( 二) 宋代中央信息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进奏院发展到宋代在机构设置、人员任命等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央对于进奏院的统一管理逐渐形成并逐渐完善。
  在宋代前期,进奏官仍然是由地方诸侯任命,以史料为根据,《 长编》 卷二三中记载:( 宋) 国初缘旧制,皆本州镇署人为进奏官宋代孟元老的《 东京梦华录注》记载,高承《 事物纪原》 卷六引《 宋代都会要》 曰: 唐藩镇皆置邸京师,谓之上都留后院。 大历十二年改上都知进奏院。 五代支郡听自置邸。国初缘旧制,各置进奏院。除此之外,王辟之在《 渑水燕谈录》中也说: 国初,州郡自置邸吏,散在都下。
  这些最原始的史料,都一致指明了在宋代初期,进奏官制度仍然沿袭旧制,依然是藩镇派遣进奏官守驻京城。 但是在宋代后期,发生了变化。 同样是孟元老的《 东京梦华录注》记载 国初录旧制,各置进奏院。 太平兴国六年十月,诏于大内近侧置都进奏官。 人兼三四州也。 在王辟之的《 渑水燕谈录》中也有说: 太平兴国初,起居郎何保枢奏,置铃辖诸道都进奏院,以革其弊,人给铜朱印一纽。
  也就是说,从太平兴国六年起,中央开始在大内近置进奏院,来统一管辖整个国家的进奏院状的传递,以此为界限,前后有所不同。 此前由地方官员和诸侯派遣驻京的进奏官们自行传发,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在此之后,前者被取缔,而由中央部门统一管理。 很显然,进奏院已经成为中央集权统治之下的一个管理机构,其由中央设置、任免官员,也自然受中央管辖,对中央负责,接受中央的统一管理。 于大内侧近置都进奏院,除了便于政府机构内部文书和信息的沟通,也可以防止泄密。
  中央对于进奏院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于内容的管理上。 宋代实行 定本制度, 旧条,进奏院每五日令进奏官一名于阁门抄札报状,申枢密院,呈定录供逐处。进奏院传之各地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进奏院要将所传播的内容编好,每五天上报枢密院,由枢密院审查,确定可以传播的信息内容,称为 定本,进奏院要以审察通过的样本作为标准本进行信息的传递。 除此之外, 人兼三四州,同时授予 铜朱印一纽的具体做法,也表明当时的进奏院管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和专门化的系统,中央对于进奏院的管理是不断加强和完善的。
  三、信息保密制度的建立
  进奏院从对地方负责到由中央管理,从总体上来看中央集权更加强化, 中央对于信息的发布和传递控制得更加严密。 宋代时期,初见中央对于信息保密的重视。 王辟之在《 渑水燕谈录》中说: 国初,州郡自置邸吏,散在都下率多稽迟,或漏下机事。 太平兴国初,起居郎何保枢奏,置铃辖诸道都进奏院,以革其弊,人给铜朱印一纽。 说明之所以把信息大权抓在中央并把进奏院设置于大内侧近,是 以革其弊,而弊端则在于 率多稽迟,或漏下机事,也就是说与防止机要信息的泄密不无关系。
  在信息技术、媒介高科技已经异常发达并日益发展的今天, 个人信息以及国家重要机密的保护似乎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 棱镜门事件等使得全世界民众认识到信息保密的重要性,保密也成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同样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时期,小报作为一种非官方的非法报纸兴起一时,泄露了大量官方不愿暴露的信息,也使得中央对于信息的控制尤其是信息保密的事宜不断加强。 在认识到信息保密的重要性之后,宋代为进奏院的信息保密与信息发布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规定,包括信息发布的内容控制,发布信息的时间限制,承发文字的地域范围,以及有关于泄露信息的明确的惩罚规定等。
  首先,从信息发布的内容规定来看,《 宋会要辑稿》记载,监进奏院朱柔寡言: 祖宗旧制,进奏院除承六部取会承发事务供报外,余并不许侵紊。 明确规定了进奏院只可以刊发允许供报的事物,其余的不得侵扰,不得逾越,必须是经过了上级批准通过的。
  其次,从发布信息的时间规定来看,宋代李焘的《 资治通鉴长编》 卷七十中说,( 真宗) 诏进奏院不得非时供报朝廷事,直令进奏官五人为保,犯者科违制之罪。 不得非时供报朝廷事, 也就是说朝廷的事宜不得随意在不被允许的时间内向外泄露。
  再次,从承发文字的地域规定来看,《 宋会要辑稿》 中记载 进奏院常切钤辖进奏官,只令在院承发文字,不得将归私家,致有漏泄。 其场巡检捉贼等奏报公事,各随所属州进奏官承接勾当。 这里则明文规定了进奏官只能在院内承发文字,不能拿回家中和其他私人领域,以防有所泄露。
  另外,《 宋会要辑稿》 中还有记载 仿闻诸州进奏官近撰多合事端腾报,扇惑人心,及将机密不合报外之事供申。 今后许经开封府陈告,如获,进奏官不候年满,优与授官出职,馀递迁职掌;不愿本院转职,当议比类安排。 大意是说,有些进奏官把一些机密或者不适宜向外报道的事情泄露给外人以致蛊惑人心。 今后若有这类事情发生,人们可以告发,进奏官将会被依律惩罚, 这种对于泄密官员的明确的惩罚规定,也表明了中央对于信息保密的重视。
  四、信息传播过程的规范化
  从唐代到宋代, 除了对于信息保密事宜的不断加强之外,自进奏院逐渐为中央掌握之后,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更加规范化的发展。 从史料出发,主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 一) 信息发布周期的固定化
  根据《 宋会要辑稿》记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始, 进奏院每五日令进奏官一名,于阁门抄札报状,申枢密院呈定,录供逐处。《 宋史》 卷三一九的列传第七八《 刘敞传附子奉世传》记载: 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 这里的 每五日就是周期固定化的一种表现。
  南宋赵升的《 朝野类要》 对于 朝报的描述是: 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20]无论是北宋的 每五日,还是到了南宋的 每日,显而易见的是进奏院状已经有了成熟的、固定的周期,而且从 每五日到 每日,周期的缩短也显示了信息传递速度的增快,也就是时效性的增强,这也是专业化表现的重要一点。
  ( 二) 信息传递时效性的增强
  除了上面所叙述的信息发布周期的加快表现出时效性的增强, 还有许多记载也直接表现出中央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一些文献首先体现了当局已经注意到信息传递的迟缓问题,《 长编》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己卵:( 宋)国初缘旧制,皆本州镇署人为进奏官展集右掖门外廊, 受制敕及诸司符牒,将午,则各还私居,事颇稽缓泄漏。 王辟之在《 渑水燕谈录》中也说: 国初,州郡自置邸吏,散在都下。 外州将吏,不乐久居京师。 又符移行下,率多稽迟,或漏下机事。 这些史料都说明,信息传递的滞缓已经逐渐被统治者所重视。
  除此之外,一些史料则直接体现出政府对于信息传递时效性的要求。《 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载说: 进奏院自今承受宣敕、省牒,画时递发,不得稽滞。 明确提出了进奏院的承发必须 画时递发,也就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传递,而不能滞留。 进奏院人吏分掌诸州其应进奏院官吏并随行在,凡文书被誊写入递,并依常法,敢有违滞,乞重置典宪。 强调文书的誊写和传递不得有违滞, 有所违滞则要接受重罚。对于信息传递时效性的强调是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至今时效性仍然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要求。
  ( 三) 信息的监督与检查
  信息传播的规范化也表现在对于信息内容采取了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 除了信息发布之前的 定本制度,在信息传递之后也要接受内容方面的事后检查,同时也有对于传播过程和传播效率的督促和抽检。
  旧条,进奏院每五日令进奏官一名于阁门抄札报状 ,申枢密院,呈定录供逐处。 仍实封,一送史馆,一送本院时政记房其报状仍委本院监官逐月抽摘点检。说明即便在根据枢密院所制定的范本进行信息的传递之后,仍然要接受本院监官的事后检查,也就是逐月对于信息进行抽查监督。
  进奏官承受外路文字,虽有都簿,自行批收,遂得私匿。今乞以进奏官二人充开拆司,应外路递到文字,于监官当面阅拆,即批收上簿,付逐州进奏官书押收领。 次日拘收司驱催,依限投下,仍申本省照会。 其都簿亦从本省每旬印给一面,日令本院计都收件数,旬终赴本省结押,抽摘检点。 其进奏官邀阻,不即批收抄发,并都簿隐漏名件,并依不应为辞遣,受财者从重,仍立赏许告。 为了避免进奏官对于一些信息文书私藏的现象,规范信息呈报,要求专门的进奏官组成开拆司,当着监官的面拆阅文书,同时有专门的拘收司来催促监督信息的及时传递。 对于文件的整理规范,则要求每一日都要结算收到的文件数量, 同时每旬都要到门下省结押,以备抽检,对于不及时收发或隐露文件的进奏官会给予相应的惩处。
  ( 四) 分工细化,规模增大
  宋代时期,随着中央开始掌管进奏院,相关的官员数量也在增加。 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有分工的不断明确。 前面提到的孟元老《 都进奏院》 中所记载的 诏于大内近置都进奏官,人兼三四州也。 就是分工细化的一个表现。 南宋赵升的《 朝野类要》说道: 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明确指出,信息从制作到发布需要经过门下省、给事、都进奏院三个环节,且每个部门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于信息传播内容和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分工与合作程度,反映除了信息制作与发布的专业化发展。
  《 长编》 卷二三中记载,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己卯 : 得一百五十人,并补进奏官,每人掌二州或三州、军、监事。 置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一方面说明了都进奏院作为中央的一个较大的机构,担任着国邦传递的责任,事情繁多,因此不断增补进奏官,规模也逐渐庞大起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派定特定的进奏官对于各州进行固定的分管,分工更为细分明确。
  进奏院在信息传播格局中职能的逐渐单一化和集中化、中央管理的加强与完善、信息保密制度的建立以及信息传递的规范化,使得唐宋时期的进奏院逐渐走向专业化。 并不偶然的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正是始于唐代的政府官报,而封建官报在宋代时期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古代新闻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很显然,唐宋时期进奏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机构的专业化进程对于这一时期的报纸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小论文作文集锦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论文作文8篇,实用的小论文作文汇总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论文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合理用药保证论文式样摘要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关键词药品安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关于合理用药的论文摘要临床上合理用药是我国医药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也是避免药源性病症的关键环节,是保证病人可以用药安全保证医院提供医疗质量的关键。临床上的不合理用药则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也会造本科生学年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论文摘要阐述了本科院校学年论文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材料收集要从多种渠道展开,如图书馆学院资料室互联网等,采集与命题有关的材料要关注国内的文献,更要关注国外的文献不能因为惧怕英未来我国在园林景观材料标准上的建议论文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东议定书签订以来,各个国家都开始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与低碳密切相关的城市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道路桥梁工程的外观病害研究论文摘要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的道路桥梁工程都会有很多的外观病害问题,这一问题现在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文章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外观病害检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道路桥梁工程大学论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较高。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道路桥梁工程大学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下,我国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反思论文摘要经济实力的提升,促进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桥梁的工程建设也日益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和公路桥梁的负荷越来越大,导致了很多公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论文一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因1。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经济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形势也不断变革,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瓶颈和对策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步伐了。语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
国内外警匪影视与英语教导初探国内外警匪影视与英语教导初探国内外警匪影视与英语教导初探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国内外警匪影视与英语教导初探精品源自英语科英美警匪影视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center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文章来自3ed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center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文章来源摘要目前,我民族精神的华彩诗篇探讨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嫩部分。作为船政建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幵中国大规糢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永不放弃的希望与勇气浅谈电影听见天堂电影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电影只是真挚动人,温暖地叙述着主人公米可的故事,那么让人感动落泪不足为奇如果每个人在观看的同时都会触动心灵,获浅谈小英雄的旅程按照约瑟夫坎贝尔的定义,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也是一次英雄的旅程,而且是较为典型的那种。十岁少年T。S。斯派维,与父母姐弟一起,生活在美国西部的铜顶农场中,母亲是博士,研究昆虫,父亲从致青春浅谈当下中国影视圈内的星导现象凭借一部无比青涩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小燕子赵薇登上了中国最高票房女导演的宝座。事实上,不只是赵薇,影视明星演而优则导的现象一直屡见不鲜。从老一辈的崔嵬刘琼到前几年的尔冬升张艾嘉姜文国产动漫分级的势在必行动漫,旺旺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并成为他一生的羁绊,但现阶段我国80后90后的羁绊却往往来自美日等国,国产动漫寥寥无几。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国产动漫在一定程度上抓回了国人的心,也成为0浅谈录音在广播电视中的地位与功能一录音概述声音,作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中情感沟通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电影和广播电视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传媒作品中,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声音做不好,会把画面做论敦煌纹饰的数字化表现与传承保护敦煌的传统纹饰,包括自唐代开端运用的变化无常的卷草纹饰莲花忍冬菩提以及华盖法轮璎珞等等,是中华民族吸纳外来宗教文明而改形成的朴实而有特点的佛教装饰纹样。这些图案纹饰,普通装饰在洞窟浅析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关键词承德皮影戏现状保护传承摘要承德皮影戏是至今还流传在该地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戏曲剧种,应对其加以保护传承。笔者针对承德皮影戏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予以探讨。承德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