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唐代的琵琶艺术与琵琶文化

  唐代的琵琶艺术与琵琶文化
  琵琶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弹拨乐器,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琵琶经历了多次高峰期。其中,唐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为我国琵琶艺术和琵琶文化的第一次繁荣时期。   一、唐代的琵琶艺术   公元5世纪前后,波斯梨形曲项琵琶经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经过我国人民的再创造而逐渐演化为一件地道的华夏民族乐器。   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琵琶。在繁华的京都长安,处处可闻琵琶声;即使在西部的凉州也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代宫廷设有“大乐署”、“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开设专业的琵琶演奏课程。琵琶还是唐代“燕乐”的主要乐器,处于主奏、领奏的地位。从王建的《宫词》“琵琶先抹《六么》头”中可知,唐代的燕乐大曲《绿腰》由乐曲的开始便采用琵琶演奏。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路漫漫”(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等诗,将琵琶与边关的雄浑幽寥的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诗人抒发离愁别绪的精神寄托。当然,琵琶诗中也不乏积极乐观的作品,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充分表达了戍守边关的将士那豁达、豪迈的气度与情怀。   对琵琶的演奏,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中有:“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演奏者运拨斜挑时如闪电般的快利,声振如春雷,其艺术效果令人叫绝!而终生与琵琶结缘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对琵琶艺术的描绘更可谓登峰造极:“……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此诗将琵琶的音响技巧、乐韵情感表达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也正是琵琶有如此的艺术表现力,才激发诗人的如此灵感,为后人留下这首千古绝唱。   唐代还涌现和流传有许多优秀、动人的琵琶作品,仅唐诗中有记载的就有几十首,比较著名的有——   《霓裳羽衣曲》:原为唐代著名的大型歌舞曲,后改编为琵琶独奏曲。传说乐曲是开元年间唐玄宗创作的,描写唐玄宗游月宫时见到嫦娥的神话故事。据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记载,全曲共分三十六篇(段),由散序(六篇)、中序(十八篇)、曲破(十二篇)三部分组成。散序的六篇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由慢渐快。曲破以舞为主。白居易在“自注”里写道:“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乐曲分为抒情的慢板—过度段—快板—结尾段,和其他大曲极快结束所不同的是乐曲结束在一长音上。   《六么》:又名《绿腰》、《录要》、《乐世》。原为唐代大曲之一,由康昆仑改编为琵琶曲,《乐世》诗序说,唐贞元中,乐工献给德宗一首乐曲,德宗命乐工选出主要段落改编成歌舞大曲,故名《录要》。段安节《乐府杂录》也说:“《绿腰》本《录要》也,乐工进曲,上会录其要者。”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描写了《六么》音乐中最动听的一段:“欧阳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说明《六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凉州》:唐代著名琵琶曲,由《凉州大曲》发展改编而成。据《乐府杂录》记载,《凉州》原本是正宫调,由康昆仑改编成黄钟宫的琵琶独奏曲,因开始时在玉宸宫殿演奏,故又名《玉宸宫调》,后来又被段善本翻成了《道调凉州》。唐代wWw.LWlm.com张固《幽闲鼓吹》中有:“先有段和尚者,善琵琶,自制《西凉州》,昆仑不与,至是以乐妓之半赠之,乃传焉《道调凉州》是也。”白居易《秘夜听高调凉州》诗写道:“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沉寥。”可见《凉州》在当时流传之广。   除此之外,裴神符诗中的《火凤》,元稹诗中的《雨霖铃》、《无限》,白居易诗中的《略略》,李群玉诗中的《鸳鸯》,刘禹锡诗中《薄媚》,还有《明妃曲》、《杨柳枝》、《郁轮袍》、《蕤宾》、《散水》、《出塞》等,均是有关于琵琶的咏颂记载,表明它们都是唐代十分流行的琵琶曲。   二、唐代的琵琶文化   从初唐“贞观之治”到盛唐“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上呈现出了一种蓬勃向上、自由开 放的风尚。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大放异彩。从民居庭院到边塞驿馆,或是行船上或在军旅中,无论是欢乐还是忧愁,琵琶都伴随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留下琵琶艺人的足迹。琵琶文化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诗里,对琵琶的描写可谓多姿多彩。试看——   张祜《王家琵琶》:“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轻捻为多情。只愁拍尽凉州破,画出风雷是拨声。”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天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罗隐《听琵琶》:“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大抵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群。”   在唐诗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民俗酒筵中的琵琶文化。如:“樽中酒我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谢偃《乐府新歌应教》);“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李白《九日登山》);“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在劝酒饮酒的过程中,大都伴以琵琶乐歌及舞蹈相随。“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陈叔达《听邻人琵琶》)。以上情景,清楚地表明有酒的场合就有琵琶相伴,以琵琶音乐与歌和之。   在唐代饮筵酒令活动中,一边是优美的琵琶伴乐,一边是美酒慢酌……这正是唐代特别是初、盛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景象的一个写照。这种大众化的或是欢聚、或是生日、或是迎送等酒筵活动,融聚了琵琶艺术的富丽色彩与唐代都市的享乐风尚,反映出唐代世俗文化普遍的审美观。这无疑为后世的琵琶艺术传承和提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唐人的日常生活中,琵琶除了在音乐文化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在一些宗教迷信活动中亦有一席之地。   当时民间的卜筮活动中就有琵琶的身影,即所谓“跳脱看年命,琵琶道吉凶”(李贺《恼公》)。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里记载了盛唐时,长安崇仁坊的阿来婆善用琵琶占卜。她“每占吉凶,辄先索琵琶,随弹而言事有验”,因而引得“士女填门,饷遗满道”。此外,每年的赛神活动中也有琵琶,王建的《赛神曲》就说到“男抱琵琶女作舞”。   这时的琵琶似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甚至成为皇帝亲自下诏求雨的工具。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之“琵琶篇”记载有唐德宗时,两大琵琶国手康昆仑与段善本在长安东、西市祈雨仪式中赛琵琶的轶事。   康昆仑弹琵琶被称为“长安第一手”。他在祈雨仪式中的一曲新翻《羽调绿腰》弹奏得精彩无比,自以为无人可与之匹敌。谁知一女郎怀抱琵琶说:“我也弹《绿腰》曲,不过我移到枫香调上弹。”只听其下拨如雷,出神入化,技惊四座。康自叹不如,欲拜其为师。不料等女郎换衣再次出场时,根本不是什么女郎,而是庄严寺和尚段善本。第二天皇帝召见段善本,令其教授康昆仑。段认为康的演奏非常杂乱且带邪声,让康十余年不弹琵琶,忘掉以前的弹奏方法,才肯教他。康按照段的话去做,果然把段的技艺全都学到了手。这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诗人王维也精通音律,是一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未冠,文章得名,又妙能琵琶,岐王引至公主席,使为伶人,维进新曲,号《郁轮袍》,主人大奇之,令宫婢传教,召试官第谕之,作解头登第。”   唐人的琵琶奏出了唐音,反映出唐代音乐发展的大势,可谓是独领风骚数百年。唐人的琵琶艺术亦使得唐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热情洋溢,因而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三、唐代琵琶繁荣对当今的启示   琵琶在唐代获得的辉煌成就,与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强大地位,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唐文化的多面性、包容性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的民族音乐柔丽、含蓄、怡静、内敛、婉约,从而使外来的曲项琵琶能够潜移默化并和土生土长的直项琵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迅猛地向“中国化”的方向挺进。琵琶在唐代的流行,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积蕴的成果。唐代政治开明,人民生活安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同许多国家都保持着友好交往,使异国的文化艺术能传入长安,同时又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引向世界。   唐代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西域各兄弟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的wWw.LWlm.com传播、发扬。这些西域风情也同时丰富了唐朝的音乐文化生活。唐代琵琶在技术上的改革以及流传、发展,是多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琵琶是一种西域传入的乐器,它的发展得益于许多西域音乐家的辛勤付出;另一方面,曲项琵琶的改革是受到传统直项琵琶的影响,中原文人的才华与修养又为琵琶的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艺术理论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琵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任何音乐品种要想生存、进步,除了依靠一定的社会条件外,还必须采取开放态度,同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进行交流、借鉴曾。作为胡乐器的琵琶在传统的漫漫长河中,通过消化、吸收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一切民族乐器学习、借鉴。   与唐代琵琶音乐发展的时代相比,当今的中国也同样有着发展琵琶音乐的社会环境资源。现代中国琵琶音乐的发展应借鉴唐代的经验,走中西音乐结合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在对传统琵琶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同时,借用西方音乐的某些元素,才能推动琵琶的演奏技术再上一层楼。

纸雕艺术论文对于中国的纸雕艺术大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精心准备的纸雕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古徽州地处三省交界处,人杰地灵,徽雕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因素,三雕有着其独特现实主义艺术论文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以下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精心准备的现实主义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关于艺术舞蹈的论文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品学网范关于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又到毕业季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呢?以下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初探1摘要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启蒙教育,幼儿教学前教育艺术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应该要怎么写?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主要是做什么的?以下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摘要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论文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下面小编整理了幼儿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周邦彦诗的艺术风格探索论文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一直在增加,诗歌作为文化的代表被看做是文化发展的核心,本文主要是以周邦彦的诗歌为例对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蒙古族长调艺术风格特点研究论文摘要蒙古族人通过长调民歌艺术表现手法,将音乐的民族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合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技巧之美自然之美及情感之美,探究蒙古族长调的艺术风格及特点。关键词蒙古族长调艺术风格特点研教育思想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启示论文摘要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关学教育和理学教育的奠基人,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他的人才教育体系实践论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实践初探注重合作学习教育方式的合理运用,扩大其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促使各项教学计划实施能为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的知识的讲解与灌输,而是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如何增强效果,正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话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声势律
少儿扬琴教学探究少儿扬琴教学探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许多乐器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乐器,想尽办法聘请教师,不辞辛苦。扬琴这一民族乐器也随之普及,学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扬琴属击弦乐器,它的普及程度广泛而辽阔,无论是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还是在西亚南亚一带,都有着它光辉的历史足迹。自17世纪伴随开放的国门从西方传入我国后,隧在我国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摘要演奏者在演奏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并用高超的演奏技术及充分的熟练来诠释作品。那么,除了这些基本因素外,要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摘要扬琴是中国民族器乐中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属击奏弦呜乐器,它既有击弦乐器的一般共性,又有弦呜乐器的个性。扬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联合运动产生弹击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扬琴,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扬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与分析扬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与分析摘要音色是扬琴演奏的生命,点状延续是扬琴发音的特点。它旋律性不强,共鸣箱较大,是弹拨乐器中余音较长的乐器之一,掌握不好容易浑浊一片,模糊不清,甚至干扰了旋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摘要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论圆号的音色论圆号的音色圆号的音色优美动人柔润饱满。本文通过四部分的论述对圆号的音色进行详尽地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体会指出练习者在吹奏时的一些误区对音色的影响以及纠正的方法。音色口型号嘴位置圆谈高校扬琴专业教学中的音乐修养训练谈高校扬琴专业教学中的音乐修养训练内容摘要扬琴艺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整体演奏技术难度和整体音乐深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演奏者音乐修养的深度,决定了其对作品音乐内涵的挖掘与延伸对浅谈二胡音色的表现力浅谈二胡音色的表现力摘要中国二胡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低俗到崇高的历史过程。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目前,在许多二胡专业的学生当中,有不少人对演视唱练耳与扬琴演奏视唱练耳与扬琴演奏随着扬琴的专业化发展,基础课的地位逐渐显现,对扬琴的学习做了铺垫,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何与扬琴更好的结合并为其服务,本文阐述了三个观点,由此让我们看到了视唱练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