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和战略任务。在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的持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等情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减轻农业环境压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国农业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
  1.1农业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关联性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农业经济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它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要求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但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然是不可行的。
  由上可见,基于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原则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一场革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有效途径;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充分体现农业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生态和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最科学的利用农业资源、最有效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最少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量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有效途径,生态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最有效载体。
  1.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是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提倡绿色生产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否定,对农业经济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深化农产品的加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既能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又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四是为建设生态型城镇村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建设生态型城镇村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而建设生态型城镇村又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载体。如此相互促进,可以不断提高城乡各种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五是有利于防治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扼制先污辱后治理的掠夺性农业经营方式,推进产业的生态转型,采用高新农业技术,有效防治污染,处理好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永续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土壤污染日益加重
  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6年7月18召开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面积达1.5亿亩,污灌面积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200万亩。
  2.2水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我国许多地表水系、湖泊河网,在城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的围攻下,受到严重污染,如富营养化,加剧了农业水资源危机。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造成的农业用水危机,许多地区利用污水对农田灌溉使农田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威胁。根据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性污染灌溉地区调查,我国污灌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种病原菌、有害有机无污染物、盐分和重金属等污染。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氨氮排放量141.3万吨。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于中度污辱,Ⅳ类以上水质占60%以上。环境监测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河段82%受到严重污染,25000公里的河流污染物超标。
  2.3土地荒漠化加剧
  据统计,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全国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超过66.67万公顷。荒漠化危害导致全国耕地退化773.33公顷,占荒漠化地区耕地面积的40.1%。
  2.4草场退化严重
  目前5个牧业省区的草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载:甘肃为20%、西藏为16.1%、内蒙古为14.5%、青海为9.8%、新疆为1.1%。全国天然草场退化面积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4666.6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前后的1.3亿公顷,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5陆地生态系统污染
  在人口、粮食、环境破坏的多重压力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许多地区自然植被在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中已经不存在。区域生态系统农、林、草、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环境超载,自然生态功能脆弱。面对社会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冲击,环境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灾害力及对生物生存和适用性皆处于不确定的前景。
  2.6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2006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比2005年增长1.5%;烟尘排放量为1078.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07.5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只有44.2%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7农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全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水体和农产品污染问题突出。日益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危害国民健康,农产品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不断,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
  3以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
  以农业循环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为原则,以保护农业环境、节约农业资源为重点,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农业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支撑,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大力倡导农业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力倡导农业生态文明,建立有计划的长期坚持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规划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民族风俗传统等各地迥异,东、中、西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必须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特征、环境资源状况、人口素质和乡村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体现多样化,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充分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99%的村庄没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规划,75%的乡集镇、95%的行政村、98%的自然村缺乏用于改善人居环境的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积极做好村庄建设的基础工作,制订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规划方法和规范,坚决避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编制办法和设计规范,以使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以及村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避免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状况。
  3.3正视农村环境容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充分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贯彻源头治理原则,避免出现只污染,不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现象,正视农村环境容量,制止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损害,控制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4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以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组织农业经济活动,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立资源节点的有效连接,因地制宜地发展分散式、高效的资源能源技术和成套设备,在农业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起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如推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成立秸杆综合利用公司,向农民支付一定费用回收秸杆及人畜粪便等,制成有机肥料再出售给农民使用。有了经济利益的刺激,农户就不会随意浪费秸杆,农村人畜粪便的污染就会大量减少。秸杆还可以加工作为畜禽饲料的桔杆粉、秸杆工艺品编织、秸杆造纸等等。
  3.5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该以区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依托,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实用技术,支持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开发。重点以农业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尤其加大对实用的关键技术创新的投入,如绿色耕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绿色化肥、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现代高科技农用技术等。
  3.6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创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机制
  理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能,强化农村管理,让管理与建设同行,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完善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引导机制,优化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重新组合,通过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和政绩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对环境友好的实践加以扶持和鼓励;要建立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联动机制,形成社会资本的引导机制,强化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投资,建立对农村生态环境维护费用的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和重点功能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财政、集体、农民和社会力量共同帮扶的资金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应设立农业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体制,组织、协调、监督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好人口控制、区域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等。
  3.7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法规和法律等,如建立健全农药、化肥、农用物资、种子的标准体系,从源头上防治农残物引发的农村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法律法规体系,如农村土地、水塘、农业灌溉设施、环境治理设施等的产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特点的、独立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环境污辱防治和环境保护的管理监测机构等。

论析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图书馆评价标准论文摘要论述了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并且结合信息社会的特征和要求,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同时论证了图书馆与信息素质的关系,强调在制定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时,制定青春在音乐中飞扬从纽约开车一路往西北,走走停停七十五英里,到达宾州东斯特劳斯堡的那个早晨我真的有点困,所以并没有奢望遇到什么惊喜。当我走进东斯特劳斯堡大学一间并不起眼的教室,听到来自新成立的中华青这场音乐考试,他们高分通过这场音乐考试,他们高分通过7月21日晚,在马林阿尔索普(MarinAlsop)的指挥下,美国国家青少年交响乐团(NYOUSA)一个由卡内基音乐厅于2013年启动的音乐教育项目的产物中国青少年自新大陆的音乐收获中国青少年自新大陆的音乐收获2017年7月26日晚,由中国青少年组成的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继上周六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后,在北京音乐厅完成了国内首秀。他们在西雅为什么学习音乐?为期三个星期的排练和演出结束了,当我在上海告别老师和同学,登上汽车时,心里涌起一阵不舍。非常庆幸我参加了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在这三周里,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向世界级的大师们学习。这段浅析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1使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接触渠道得到延伸和扩展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那些影视中出现过的音乐创作型的美妙的优秀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深入解读音乐所表自媒体时代下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研究自媒体时代下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研究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奏的音乐形式,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应用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应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石,以音乐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该理论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影响来获得启示,挖掘儿童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学前儿童智能音乐活动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当前,国家实施了学前教育发展第一二期计划,使得农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呈现在园幼儿数持续增长在园教师数迅速扩充等良好形势。但是,由于短时期内过快发展,许多的条件跟不上发展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精品源自高考试题摘要外宣翻译是为了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以浅谈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内容提要本文以歌曲阿姐鼓为对象,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深入全面的社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的可能和困惑。主题词阿姐鼓流行歌曲中国文化90年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主唱的
简述一种全自动无人值守列车(UTO)障碍物检测方法无人值守的列车驾驶(UTO)系统,是按照IEC622901v2014安全要求划分的,信号系统必须具有监督进路的功能无人值守列车在正线运行时,需要确保运行线路出清,前方进路无威胁行车单节状态动车组蓄电池的监测装置研究辅助电源系统(APU)是动车组中照明升降弓信号通信车门控制驱动和制动控制等重要负载的供电电源,其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辅助电源装置的后备电源一般采用蓄电池组,正常运行关于福田时代康瑞的性能及应用研究包容是广东人的特点,也是广东人性格的写照。多次与广东卡车用户交流,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常说,广东人注重实际需求,不是说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梁伟坚,福田时代汽车固体调混装置及其在FCC催化剂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当前,国内催化裂化催化剂厂商一般是根据不同炼油厂的原料油装置特点和产品方案,量体裁衣地供应催化剂。但由于不少炼油厂拥有两套以上的FCC装置,且原料油产品方案时常进行调整,因而目前F石墨烯锌铁氧体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探究1引言人类和动植物在依赖有益细菌真菌的同时,也遭受着有害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威胁。它们能使各种工业原材料食品化妆品医药品乃至生活垃圾等分解变质劣化腐败,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并带来重大的浅谈水对SBA15负载的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1引言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synthesis,FTS)是将煤天然气和生物质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有效途径之一。铁和钴是费托合成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与铁基催化剂相比,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乳化体系是一种组分或几种组分组合液体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液,所以又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乳状液形式的简谈P(VAcCTFEMAH)共聚物的性能研究超临界CO2是指体系的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1。1,7。28MPa)之上的CO2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的密度溶剂强度和黏度等参数均可通过体系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来调节,CO浅谈炔基聚酰亚胺杂化树脂的制备与复合材料性能引言聚酰亚胺(PI)是一类以酰亚胺环为结构特征的热固性或热塑性聚合物,具有耐腐蚀耐溶剂耐热稳定性突出的介电性能与抗辐射等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分离膜和激光等各个领域的关键材料关于发动机振动激励对物料车车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物料车车架的共振是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驾驶舒适性的关键,因此需对满足刚度与强度要求的车架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探讨防止车架发生共振的措施。对于车架的动力特性的研究亦即模态分析,通常采用家用轿车综合评价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轿车市场日益成熟,但是由于消费者汽车知识的匮乏导致评价能力的有限以及市场行情变化莫测等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新车的时候遇到了不同的问题。目前针对家用轿车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