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论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前言
  近年来, 关于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仔细阅读这些文章, 可以发现在这些研究中, 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关注义务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 二是关注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而对处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高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研究几乎无人涉及。在我国, 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不是所有初中毕业的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高中继续接受教育, 高中教育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分水岭, 我们在探讨高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时, 必须先重新思考高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才更有实际意义。由此, 本文拟从我国各省区高中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出发, 结合初中教育地区发展差异, 综合分析我国中等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的地区发展差异, 总结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特殊性, 为促进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寻找依据。
  二、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测量指标的选择
  由于我国各省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对各省区中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测量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在于目前我国各省区的中等教育统计资料中缺乏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高中教育的入学率等指标; 其次是我国各省区中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各省区及县市的初高中学校的分布与学生来源也不一致, 这些均造成对我国各省区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难以测量。为此, 本研究拟依据2003-2012年我国中等教育发展情况, 采用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来分析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年鉴》(2003年至2013年)、《教育统计公报》(2003年至2013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3年)。
  三、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变动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 本文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描述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以时间发展为主线,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变动过程, 并对这种变异进行预测;空间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实际数与全国平均数之间的差距。第二层次从统计学指标出发, 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进行相对差异分析和绝对差异分析。绝对差异分析采用不同省份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人数变动的标准差, 这是教育发展的实际差距。但由于各省中等教育基础不同, 采用绝对差异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因而又采用相对差异进行分析。相对差异采用皮尔逊积差变异系数, 可对不同标准的数据进行比较。
  (一) 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的变异系数公式为: CV= SX100%CV代表变异系数, S为标准差, X为算术平均数。CV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值越大, 表示离散程度越大, 数值越小, 表示离散程度越小。以每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为区域单位, 利用变异系数进行计算, 可以得出各省区2003-2012年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的变异系数与标准差,见表1。表1显示, 从2003年至2012年, 我国各省区初中教育的标准差为87.0至103.6, 从2004年起, 绝对差异逐渐变大; 变异系数为17.7至27.8, 从2004年起, 相对差异也在逐渐增大。高中教育的标准差为38.6至74.3, 从2003年起, 绝对差异先是增大, 其后2004年起开始逐渐变小至2007年, 2008年起又开始逐渐增大, 2012年的标准差接近为2003年的两倍; 变异系数为17.1至24.5, 2003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 随后逐渐下降至2007年, 2008年又开始上升, 相对差异也在逐渐增大。从每万人口初中生与高中生在校人数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一是自2007年起, 我国中等教育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都在逐渐增大; 二是初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大于高中教育。
  (二) 各省区中等教育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为说明各省区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 本研究计算了2003-2012年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的距平均值, 即各省区历年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差,发展绝对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 (1) 从2003年至2012年, 各省区中等教育的相对地位没有出现变化, 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的正负号绝大多数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2) 从各省区中等教育距平均值看, 经济发达地区的距平均值绝对值一般大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这点恰恰与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相反。
  (三) 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预测
  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随着时间变动而出现变化, 属于时间序列事件。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作预测分析。指数平滑法属于时间序列分析, 优势在于综合考虑了时间对目标事件的影响, 采用不同指数进行多次平滑来修正预测, 可以较好地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减少偶然性时间序列变动引来的误差。考虑到一次平滑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本文拟进行两次平滑分析, 分析模型为:S(1)t =aVt+ (1-a) S(1)t-1S(2)t =aS(1)t + (1-a) S(2)t-1其中S(1)t为第t期的第一次指数平滑值, 为S(1)t-1第t-1期的第一次指数平滑值, S(2)t为第t期的第二次指数平滑值, S(2)t-1为第t-1期的第二次指数平滑值, Vt为第t 期的观察值, a 为平滑系数(0 数据年限越长, bt为斜率。运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At为预测直线的截距, 为预测超前的周期数, T 期的预测值, )yt+T为第t+T -S(2)t (S(1)t bt=a1-a , At=2S(1)t 可以获得最终预测方程:yt+T=At+btT其中,
  四、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与对策
  首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经济发达的省区, 其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数和高中生数远低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导致这种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而引起的人口比例出现变化, 其中包括人口总体基数、人口构成、受教育程度比例等。以北京、江苏、陕西、贵州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为例, 依据国家2008年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 2007年四省市人口中, 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的受教育程度每百人中的比例, 北京为: 0.17、0.30、0.23、0.30, 江苏为0.37、0.40、0.15、0.08, 陕西为0.37、0.39、0.16、0.07, 贵州为0.59、0.31、0.07、0.03。以经济发展程度划分, 北京、江苏、陕西、贵州属于我国四个不同的经济发展层面, 我们可以发现,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即经济发达地区, 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而经济落后地区, 则中等教育每万人口在校生比例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使得经济发达地区以具有优势的教育资源, 负担较少的基础教育人口, 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因此, 要消除中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 保持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首要任务是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 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的快速发展。
  其次, 我国中等教育发展出现地区差异, 也是教育发展历史积累形成的。我国虽然在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但全国性地实施义务教育还比较晚, 且义务教育中不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后, 初中教育的相对差异在逐年扩大, 主要在于各地人口基数、比例构成的变化, 而高中教育的发展差异, 关键在于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北京为例, 北京每万人口中初中在校生的距平均值一直是负值, 且负值在不断变大, 表明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数在不断下降; 高中生的距平均值先是正值, 然后变为负值, 且负值也在不断增大, 表明每万人口中在校高中生数也在不断下降。
  结合国家人口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 北京中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下降, 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北京适龄入学人口的相对比例不断下降, 二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北京, 加大了北京的人口基数,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和高中在校生数的比例, 三是北京的教育基础一直较好, 这是北京高中教育与其他省区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改变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 必须正视教育历史差距, 中央要进行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发展力度, 才有可能逐步弥补历史形成的地区差异。
  最后, 我国中等教育的教育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也是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我国各地的人均和生均教育经费差距较大, 经济越发达地区,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越高, 经济越落后地区,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则越低。以2011年为例, 北京的初中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为11241.78元, 为全国的5.5倍, 全国平均仅为2044.93; 北京的高中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为13612.11元, 为全国的8倍, 全国平均仅为1687.54元。近年,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明显不如东中部地区, 主要原因也是在于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东中部, 如贵州等省份的人均教育经费不及北京、上海的十分之一。不同省区教育经费的巨大差距, 拉大了中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中央和各级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 加大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 巩固义务教育入学率, 扩大中考升学率, 从而彻底解决我国各省区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

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在市场主导的环境中,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其向有发展前途利润回报率高的产业转移。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社会资本的血液汇入,而社会资本的成长发展和浅谈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接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体育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显得迫切,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体育的现状,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认清,许多观念需要转变,许多手法需要改革。而学校体育如何与素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汉语国际教育称谓语教学应用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汉语的称谓语数量达到了三千以上。如此纷繁复杂的称谓语,即便我们中国人自己用起来,有时也会出现差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汉语称谓语的学习和使用则更加困难。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与初中汉语课的教学策略研究双语教学是指一个地区的学生事先已经具备了第一母语,尔后又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双语教学现象。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双语浅谈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教好不易。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了汉语拼音,才能顺利地进行识字读书写作等其他语文活动。因此,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论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主要要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如何提高新疆小学汉语的教学水平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非常激烈。作为相互交流的载体,语言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方法,也是在工作学习中的主要方法。在新疆地区小学汉语作文教学浅析在我国领土广阔汉族和多种少数民族共存的国情下,教育事业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促进全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高素质对民族地区汉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民族地区学生在汉语文阅读中应受着民族语言方言等语言的影响,其阅读時在语音语义诸方面存在差异,这势必给汉语文阅读学习与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为此谈一下对民族地区汉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浅谈小学高段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加强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一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应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网络,精彩无限摘要本文论述了网络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常用技巧及英语教学精彩网络资源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与介绍。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网络资源常用技巧一网络是辅助英语教与学的重要手段。确实,以计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提要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为泛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内容丰富且获取方便的资源。本文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网络阅读资源库的构建网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管理和监控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给大学英语教学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以及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的作运用网络技术改革物理教学模式摘要文章针对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提出更新教学观念,在已有硬件条件(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优化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封闭式的第一阶段推进到开放式的第二阶段。文章介绍谈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摘要分析了网络化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的诸如师生关系学习环境等的巨大变革,由此提出在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提出了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教师信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的建构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的建构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的建构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的建构文章来自教育网目前为止,国内企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ERP实施成功的范例不多。因此,走第二条路是在实施ERP之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精品源自英语医学院校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视不够仅侧重于医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局限于利用图书馆的原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分析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分析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分析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分析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有其独特所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建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摘要学校心理咨询受医学影响而产生了三个局限即(1)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2)过于强调心理疾病普遍性(3)对于心理疾病的治愈性过于乐观。针对医学模式的不足。以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心理测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翻转课堂模式对原有的课堂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建,并且被很多学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它是基于传统课堂的一种课堂效果改良,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首要位置。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个性化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素质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为教育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行为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