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对于大学计算机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对于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应该由原来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转向对于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实施却面临诸多问题,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本科生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但是,由于学生来源较广,大学之前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导致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差别较大,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不便。目前,在高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通识教育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全校采用同一个教学模式,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同一个考核标准,学生层次差异被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容易造成两个极端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浪费时间,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难以理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同样也对这门课失去了信心,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将产生极大的阻碍,也不适应于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很难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2)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都在大一开设,大学后续几年多数专业对于计算机的教育采用放任自由的方式,没有合理的加以引导,使得大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教学目标不但要符合大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不断提高、不同专业根据工作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需不断改革,以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目前我校学科门类众多,涵盖了理、工、文、管、经等多个学科门类,各个学科门类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理念和分类分层教学改革方案
  学生应该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教育体制。按照面向对象,分类分层的思想,构建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教学与实验体系,解决了同年级中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与实验问题。
  按照面向对象、分类分层教学和实验的改革思路,根据行业院校的特点,结合我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将我校的学科门类划分为三个类别:理工、文管、艺术体育。根据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又在三个类别下划分出三个等级:等级一为基础知识教学,面向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大部分学生,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为三个等级中最多的;等级二主要针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应知识,还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知识的拓展,比如编程语言的学习、数据库的学习等;等级三为已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可免修该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活动。我们根据各类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调整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视学生创新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深入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即面向对象、分类分层;因材施教、教育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总体方案是按照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实行横向分类,纵向分层。大一学生入学时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通过分级考试并按照自愿的原则进入不同层次。
  横向分类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特点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分成三大类,分别是理工、文管、艺术体育,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入学后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情况,指定符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分别选用符合不同专业要求的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按类别分别组织课程考试。纵向分层是指在理工类、文管类、艺术体育类中根据学生入学计算机考试的情况进行划分等级,一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A(免修)、B、C 三个等级。等级一(C 等级)为基本知识教学等级,按照现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等级二(B 等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学完《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能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进行更高级别的学习;等级三为A(免修)等级,新生在入学后先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通过者继续参加全国或者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进行免修,获得相应学分,并参加相应的后续课程,比如数据库的学习,开发工具的学习等,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改革实践
  在一些高校中,相继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我校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于2015 年进行了一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专业教学专题研讨,确立了大学计算机基础面向对象,分类分层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教学体系。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方案的总体思想,在学校、教务处和计算机系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对各类别、各层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认真、细致、深入地调查和研讨,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类各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选拔方式、教学手段、考评方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以下是对理工类、文管类、艺术体育类具体的改革内容。
  3.1 理工类教学内容
  理工类学生由于将来较多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从事开发工作,因此应该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以便为日后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的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工类的特点,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工科教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和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组制定了理工类的普通层次和较高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理工类主要教学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工程等。在各知识模块中的具体教学内容选取方面,体现了基本层次和较高层次学生的需求。较高层次是在满足基本层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拓展和加深了部分内容,以适应理工类基础较高学生的需求。
  3.2 文管类教学内容
  文管类学生由于将来运用计算机主要从事办公信息处理、网络应用等,所以可注重实际操作知识,少学一些抽象的理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表示、计算机系统组成;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 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
  文管类的教学内容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主要分以下部分:基本层次的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 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该层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的知识,在掌握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较高等级的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高级Office 的应用、多媒体知识和相关应用、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信息检索、简单网页制作。较高层次在基本层次的基础上,扩大了教学范围和教学难度,强调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并适当结合全国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补充公共基础知识。
  3.3 艺术体育类教学内容
  对于艺术体育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主要是能够使用计算机,因此,教学环节中不需要抽象的理论,只需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WINDOWS 的使用、Office 的使用(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的应用、网页设计与Dreamweaver、动画设计与Flash、数据库基础与Access 应用。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组织分类分层教学,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具体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分级教学,要能因材施教,将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教育与教学质量。在分级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计算机技术教育和专业学习的结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分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习惯培养在培智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习惯培养在培智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为人体进行了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良好的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一在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音乐中最先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音乐的旋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节奏是在时间组织上的总体特征,它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正确的节奏,音乐就没有骨架。听众不仅在音乐厅内,更在音乐厅外美国指挥家莱昂纳德斯拉特金(LeonardSlatkin)在2008年成为了底特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他既经历了乐团2011年的罢工,也经历了底特律城市的破产。在过去的九年间,他一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与音乐素质教育的联系及意义音乐欣赏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形象客观地认识世界。音乐教育在实现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微课切入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介入微课设计,这是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运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多方面调查,找准微课介入角度,以提升微课教学运用效度。引题时切入质疑时切入训练时切入结果时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不同。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不能循音乐环保教育课堂上的有效预习应用探究一有效预习的概念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课前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资料查询整理和归纳,或者对要学习的问题和技能进行提前摸索和探究,对于在自学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加以整理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简述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传承与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各种音乐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延续和生存的威胁,我们要意识到民族文化对培育我们下一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要坚定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国外技术哲学发展状况概述在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如何看待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工程哲学的关系,如何在传统技术哲学的两大传统即工程的技术哲学和人文的技术哲学之间建起联接的桥梁,真正走出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的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心象具有深邃的文化哲学内涵,在中医学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以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来讲,心象思维贯穿始终。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是心象理论在中医临床应用的思维过程,整从里仁为美浅议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称其时(春秋战国时期)之思想家,与后世以最大影响者,则有孔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也指出以孔子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1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苦难中的历练。圣经middot旧约中记载了犹太人的两次大流散(Diaspora)。旧约middot出埃及记记载,因为世代居住的地方迦南出现了大饥荒,亚伯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艺术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艺术一同而不同的人物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ldquo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rdquo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浅谈水浒传中的儒家思想浅谈水浒传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不渗透着这种思想,水浒传用其酣畅淋漓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场轰轰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评论的作用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评论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中教师们探索和尝试了各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有意或无意之中运用到文学理论(文学评论),解决了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与发展历程创办于1989年的美国自然文学创作通信,为生态文学研究的相关短文书评和课堂笔记的发表搭建了舞台,之后,不少人文社会刊物都专门开辟了专刊或增刊以发表生态批评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而在一资讯人物评论资讯人物评论离职肖遂宁功成身退李聪9月24日晚,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肖遂宁,理查德分别辞去公司董事长行长职务,拟选举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为该行董事长,并聘任原民生银行副行长邵平为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女性,颇受历代作家的青睐,他们不吝自己对女性的种种赞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开篇便以ldquo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dquo电子机械论文浅谈湿式摩擦离合器多场耦合动态设计方法品学网论文网为您提供电子机械论文浅谈湿式摩擦离合器多场耦合动态设计方法解决您在写电子机械论文中的难题电子机械论文浅谈湿式摩擦离合器多场耦合动态设计方法1前言湿式摩擦离合器是机械设备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