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
  【摘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诗人
  提纲:
  一、李白生平介绍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生平介绍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 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佳作: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再如《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
  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诗人成功地捕捉了他对自然景物、山光水色的独特感受,以刻练之笔出以平易面目,在继承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
  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它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状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它们都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水风景诗的发展有所贡献"。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仙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
  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
  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
  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蜀道难》等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之匹敌。倪其心撰文指出:"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这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
  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掉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李晖.李白诗选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
  [3]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
  [4]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张厚余.太白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及鉴赏方法摘要尽管高中阶段我们学生被繁重的学习压力的压得喘不过气,但还是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这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文学素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为我们未来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在汉语言文学中,学生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型人才,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人们要重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汉语言论网箱的设计与网箱养殖技术论文关键司网箱设计养殖技术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关于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论文关键词体育环境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水平论文内容提要文章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现状,提出要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体育健身意识,因地制宜开展高等院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探讨高等院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探讨前言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对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功浅谈当代体育文学及发展摘要体育文学通过报告文学体育故事诗歌等形式,可重要体现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文学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观念,其次梳理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变迁浅析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摘要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均是体育运动发展所衍生的产物,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有所一同。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拥有相同的发展根源发展轨迹,并同时具有民族性。但体育文学归属于体育文化,且特征与功大众传媒法治传播的社会功能考察大众传媒法治传播的社会功能考察功能即作用影响效果,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1948年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的构架出发,把传播纳入社会系统和社会进程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ldquo中国经验rdquo和ldquo中国模成都大庙会之社会服务功能考究成都大庙会之社会服务功能考究一引言庙会又叫ldquo庙市rdquoldquo节场rdquo。传统的庙会是指在寺庙附近举行的各种聚会活动,包括祭神娱乐和购物等等,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浅谈影响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研究浅谈影响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研究一行政体制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分析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行政体制环境,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这里侧重分析政府城市规划行政职能的配置情况。根据城市规划职能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及成因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及成因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及成因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及成因精品源自作文园地摘要在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几十年的过程中,东西方理论界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研究角度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土地思想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土地思想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土地思想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土地思想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性和虚无主义现代性和虚无主义现代性和虚无主义现代性和虚无主义摘要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虚无主义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价值虚空状态,是现代性的特征。列斐伏尔彰显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本质,从虚无主义切人现代性,从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我想,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没有分歧。两千多年或多或少延续不断浅论和谐正义观浅论和谐正义观浅论和谐正义观浅论和谐正义观摘要社会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社会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能采用哲学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哲学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哲学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哲学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评所谓新批判主义评所谓新批判主义评所谓新批判主义评所谓新批判主义一。何来新保守主义倾向?继80年代文化大讨论之后,90年代人们进一步正确对待过去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儒释道精英文化,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试论性别壁垒成因探析试论性别壁垒成因探析试论性别壁垒成因探析试论性别壁垒成因探析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教育网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实世界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文章来自教育网摘要走向中国特色的自反性现代化不仅具有多重自反特征,而且呈现波次效应,差异性社会应运而生。在差异性社会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精品源自语文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