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于1970年美国地球日示威游行活动探析

  1970年元旦,尼克松政府在签署《国家环境政策法》时宣布,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的环境十年。实际上,尼克松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太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十年的出现与当时美国民众强烈的环保诉求是分不开的。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示威游行就是美国民众环保诉求的集中体现。在国内外的研究著作中,关于这一示威游行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的环保事业有所贡献。
  一、地球日的思想基础
  1970年4月22日,大约有2000万美国人聚集在街道、大学、河岸、公园、公司和政府机关门口表示他们对国家环境现状的不满[1]96。据统计,共有1500多所大专院校和1万多所中学的师生卷入这场运动。参与此次示威游行的人员有商人、家庭主妇、大学生、儿童、工人和激进分子等。这次示威游行的规模是空前的,涉及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此次地球日示威游行活动的发起者是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GaylordNelson),活动协调员为哈佛大学的1名研究生丹尼斯海斯(DenisHays)。纳尔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从1962年起就策划利用民众的环保热情发动一场示威游行,以引起联邦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地球日示威游行终于在1970年得以贯彻执行。纳尔逊可谓是地球日之父。
  地球日示威游行的发生离不开美国民众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示威游行的成功得益于公民思想意识的转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美国公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条件得以丰富,工作时间减少。当时,美国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发明,如洗碗机、烘干机、洗衣机、机动草坪割草机、汽车自动变速装置等。这些都使得美国的大部分中产阶级有能力、有条件、有时间进行更多的户外娱乐活动,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他们逐渐意识到,自然不仅是用来获取自然资源的地方,而且可以是供人欣赏和享受的场所。
  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为了寻求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移往郊区,从而导致郊区化持续发展,人工环境不断侵袭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电力产业及其他重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量废水直接被排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鱼类死亡,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激增和郊区蔓延使自然环境不堪重负。
  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它首次引起了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注意,人们开始认真审视与财富增加相伴随的环境问题。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用大量的事实证据证明DDT的大规模使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灾难,进而已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发展。本书运用大量的科学知识和详细的例证说明DDT与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如土壤、河流以及地下水等,能够发生化合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层层的食物链最终到达人的体内。现在每个人从未出生的胎儿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化学药品接触,这个现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之间,杀虫剂问题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杀虫剂滥用问题的大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形成了农场主化工集团与环保组织的对立。农场主化工集团主要着眼于经济利益,宣传使用杀虫剂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环保组织认为,人是自然体系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威胁到整个体系,应实现可持续发展。辩论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如火如荼。这场辩论的规模巨大,在美国整个社会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通过此次辩论,卡森首次将生态环境这一概念带入美国公众的视野,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生态环境是指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联系。环境一词被界定为一种总体性,是包围我们每个人和我们全体的一切事物,这种联系相当牢固而不能轻易分开。按环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人类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地球上,而是与其它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不仅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自然和社会环境。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人对自然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寂静的春天》的问世以及随之而来的杀虫剂辩论触发了美国人的环境危机感,增强了美国人的环保意识。美国民众普遍认为,人只是地球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威胁到整个生态体系的发展。
  二、地球日盛况介绍
  如果说《寂静的春天》是一种思想启蒙,那么地球日就是美国民众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虽然当时的环境科学并不发达,但是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团体都希望公开表达自身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心并作出建议。在地球日前后,美国很多高校就环境污染问题召开宣讲会。各高校学生纷纷成立旨在保护环境的社团。与此同时,政府、企业、教堂、寺庙和城市公园等就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地球日的目的是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表达活动参与者要亲自动手清洁环境的决心。地球日呼吁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并且立刻采取行动加以解决。所以,地球日当天,示威游行者所做的很多都是象征性的和博人眼球的行为。
  1970年4月22日地球日当天的活动方式可谓花样百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学生将写有美国被污染河流名称的棺椁沉入哈德逊河,然后再将其捞起。这象征着被污染的河流可以重获新生。在明尼苏达大学,学生们为内燃机举行了一场模拟葬礼,将一台内燃机装入棺材埋在了明尼阿波里斯市中心。在圣弗朗西斯科,一群自称为环境卫士的示威者将石油倾入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门口的反射池,以抗议油膜对近海水体的污染。在华盛顿的塔科马,百名高校学生骑马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以唤起人们对由于机动车辆而造成的污染的注意。纽约的怀特布莱斯高校低年级学生给一个摇摇欲坠的火车站刷上油漆,并清理了周围的垃圾。布法罗市议会拿着扫帚和铲子,推着清洁车进行游行,以表明其响应清洁环境的号召。新泽西州的一个家庭妇女花费数周赶制了一面红色旗帜,上面缀有黑色的骷髅头骨和交叉的骨头,并且将这面旗帜挂在了她认为破坏了沙滩环境的清淤设备上。印第安纳大学的嬉皮士用水泥堵塞排污管道,甚至向人群中抛撒避孕药片。
  此外,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企业和政府人员也纷纷行动,表明自己对环境事业的支持。雷诺金属公司推行优惠措施,旧的铝罐每个只需要半美分。马萨诸塞州的某冶炼公司奖励清理垃圾的行为。可口可乐公司呼吁人们不要乱丢可乐瓶,保持环境卫生。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放假,允许议员参加活动,表明自己的兴趣和关切。许多白宫政府官员参与清理了波多马克河,以表明白宫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三、地球日的影响
  地球日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许多方面。首先,地球日提高了美国民众的环境意识。地球日前后,它获得了国家媒体的持续覆盖和报道,诸如人口增长、空气和水体污染、荒野消逝、杀虫剂滥用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环境问题成为美国社会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另外,地球日之后,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等注重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人口增长,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制度,丰裕的物质条件,宗教以及人类本性等,以期对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作出贡献。
  其次,地球日与其他环保组织一起构成了美国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干预美国国会立法和联邦政府的决策过程。地球日活动结束后成立了一个游说组织环境行动(EnvironmentalAction)。这个组织很快在国会占有一席之地,推动国会的环境立法。此游说组织在1970年《清洁空气法》通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球日和全国环保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国会修正了以前的环境立法,并且通过了一系列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如上文提到的《清洁空气法》,此外还有《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资源回收法》《联邦农药控制法》和《联邦杀虫剂、除真菌剂和灭鼠剂法》等。尼克松总统开创了就环境问题向国会提出总统咨文的先例。更为重要的是,尼克松政府开始全面干预环境问题的解决,在环保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州长竞选和总统竞选中的一面旗帜,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亚利桑那、蒙大拿当选的州长和吉米卡特总统都支持环保,他们的上台使环境政治在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中显得势不可挡。
  四、结语
  地球日表明,一贯以示威游行方式抗议社会危机的美国人开始自己着手解决问题。同时,此次活动掀起的环境保护浪潮深深地影响了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此,美国人思考环境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把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看作是健康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且它还是通向自由和机遇的一种权利。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体废物污染等现象频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现在面对的环境问题与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有诸多相似之处。美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有益经历和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也许并不适于我国的国情,但是此次活动前后的宣传造势和环境知识的普及却可供我国参考。环保事业的进步取决于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贡献和参与。

翻译硕士培养中汉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以往的高校外语教学过分强调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而当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成为中外语言交流的桥梁,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中外文现代汉语离合词离合规律分析规律总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语言的规律也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存在的基础之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的使用也有规律,什么时候能拆分,什么时候不能拆分是有条件限制的。笔高校的外事翻译高校的外事翻译高校的外事翻译高校的外事翻译精品源自物理科论文关键词外事口译笔译论文摘要高校外事翻译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翻译准则外,还必须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涉外翻译的信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论文关键词公安边防外事翻译政治敏感性论文摘要外事翻译在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具有翻译中的视点转移翻译中的视点转移翻译中的视点转移翻译中的视点转移摘要文章通过八种分类,探讨和说明视点转移这一手法,在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如实地转述原语信息及提高译文的流畅性。关键词转移中性词描述词Do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摘要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所展广告的文体特点和翻译广告的文体特点和翻译广告的文体特点和翻译广告的文体特点和翻译摘要英汉广告在遣词造句以及修辞上既表现出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翻译广告时,应根据具体广告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译法浅谈愉快音乐课堂的创造毕业论文音乐如同画家手中的ldquo画笔rdquo和ldquo油彩rdquo,可以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画卷。作为1种艺术修养,音乐乃是1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被载入历史的史册并为人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总设计师毕业论文王安国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王安国先生在上个世纪年代中期从湖南调到音乐研究所担任研究工作期间,就是在恭王府那古色古香又宁静寥寂的老房子里,凭借自身对中国传统与西方音乐作曲理论与创关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毕业论文内容摘要(冒号)现代化的音乐环境不断完善,为高校音乐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自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单元计划毕业论文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单元计划A单元计划时间6周12课时。目的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释放学生的联想能力。同时,促使其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自己所产生的联想
基层群众书法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基层群众书法艺术教育现状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质浅谈道路施工中集料缓黏型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沥青混合料和压实的温度,适当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时间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缓黏型沥青混合料是经常被应用在施工当中的一种原料,这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摘要理性在现代性反思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批判,导致了理性信仰的衰落。始于康德的理性批判带来了理性的空前繁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第一题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一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和特殊的困难我们学习中国美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提要扬弃积淀是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流派区别于其他主体性美学或实践美学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这一智力世界的开发,美育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在作者以往的研究贾宝玉女性因素分析一贾宝玉形象的选择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把书中人物与普通人的水平相比较的标准,将虚构文学作品分为五种基本模式神话浪漫故事高模仿低模仿反讽。每一模式中的主人公形象就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技巧一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风格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莫扎特的钢琴曲鸣曲1。钢琴奏鸣曲的产生奏鸣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一种音乐形式一一一坎佐纳。坎佐纳是意大利语,原先的坎佐纳是类似法国尚松的简单器乐曲,1580年前后开始出现重奏的坎佐纳。到17世纪初莫扎特对中国音乐生活的影响1。莫扎特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莫扎特作为一位欧洲古典音乐史上的大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六岁就能够作曲的神童,虽然英年早逝,仅活了短短35岁,但是一生却留下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