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 中国 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 发展 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 问题 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那么,自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什么异变呢?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顶替掉了,而且其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一步扫荡。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以下的讨论将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例来说明这个判断。针对以上的四个标志,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礼、文、仁、德、《春秋》等)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请注意,传承文化道统的生命实践与对某个文化形态感兴趣、做 研究 、有好感、偶一实践等等都不是一回事。举例来说,道家文化至今尽管十分衰弱,但还是有自己的生命实践团体的,也就是还有道教徒这么一批人或团体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传承着道家文化的精髓。佛家文化的传承团体也是后继有人。印度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等也是这样,或者还要兴旺得多。至于西方宗教团体就更不用说了。对世界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宗教或准宗教中只有一些相当古老的,比如古埃及宗教、古希腊宗教,才完全消失了。能够存活到近一千年的大宗教或准宗教,后来又完全灭绝了的极少,就像耆那教(天衣教、白衣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明教)这样衰微的宗教至今都还有传人。像儒家或儒教这样,影响曾经那么巨大深入,却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传承团体荡然无存的情况可谓绝无仅有。其中尽管有一些具体原因,比如儒家团体与历史上的 政治 形态联系过密,但由此还是可见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的摧毁达到了何等惨烈的地步。
  其次,以我的观察,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以西周的"乡遂(村社)"、"辟雍(学校)"为始,在三千年中变化不少,但还是保存了"耕读传家"的特点。但自中国倾全力以西方意义上的 工业 化为强国之术之后,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相比于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存方式,以土地为生的农业生存方式的地位日渐低下。 现代 的西式 教育 体制从根本上就不利于 农村 ,村民子女受教育的水准远不如城里,而且一旦有凤毛麟角者脱颖而出,就多半要进入工业和城市而不复回返。农村实际上成了贫乏与落后之处,摆脱贫困要靠城里人,靠"希望工程",靠脱胎换骨不再做农民。当然,有的调查显示现在农村中的家族结构还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是,由于受到正统意识形态的压制,这种结构要昼伏夜出,得不到有益的引导和调节。而且,由于大环境的恶化,比如乡绅和有社会地位的农村文化人阶层(比如秀才、举人)的消失,或农村的宏观有机结构的衰败,这种家族结构也正在丧失以前曾有过的文化含义(比如家规、祖训)和良性循环的特点,越来越趋向浅层的利益结合和简单的排外。至于城里人的生存结构,是逐渐趋向无机化,不仅家庭越来越小,家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淡,而且即使是小家庭的结构也正受到自愿无子女家庭、离婚、同居而不结婚、以及快乐的单身汉等生存方式的损害。当代的中国人对人伦孝悌的看法与一百年前相比是大大不同了,总的倾向是越来越淡化冷漠,转而注重个人及利益集团的功利及发展。无人伦含义的"单位"、"机关"、"公司"成了人们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一个中国孩子从被怀孕、出生、哺育、受教育(幼、小、中、大学)、找工作、结婚、维持家庭、对待年老父母,到他或她自己如何得到娱乐和精神满足,如何应对疾病、挫折,最后如何面对死亡,这里面还有多少儒家文化的影响?又有多少传统文化的总体形态(包括传统的技艺,如算盘、中医、书法、民乐、京戏或地方戏)的影响?从身体上看,是西医的 方法 和技术占主导,接生、打疫苗、查体、诊断、下药、开刀、……,不弄到西医束手无策,很少有人会求助中医。教育上,哪里还有传统的私塾、书院、大学、科举的影子?只有西式教育与 考试 制度的门类与规则。中国教育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统一规范与灵活掌握的冲突,教育资源的畸形分布,以及语文教学和不少非自然 科学 学科教学中的伪科学现象——背后,确实有民族传统教育方式和 内容 的消亡所带来的恶果。今天我们最好的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西方研究生院的预科,"新东方学校"实际上是"朝西方学校",培训"托福"、"GRE"之处年年人满为患。出国留学者,类似于农村子弟到城市上学不归,滞留他国而为他人效力者是大多数。至于寻职创业,也很少带有传统文化的动机和内涵的,做官、赚钱、出名在主宰一切。人在面对挫折、死亡时,的确,儒、道、佛似乎还能提供某种帮助,但也已经或正在被边缘化,利益团体的意识形态和西方宗教的影响不断扩大。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 艺术 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儒家语言集中存在于《四书》、《十三经》等经典中。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 科学 化"的 影响 ,当今的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不含标点、竖排的繁体文本),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 目前 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以"戏说"的方式闪现在 历史 小说之中。呜呼哀哉!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 英语 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 中国 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非认定它是落后的根源而务必铲绝?留过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使用西文之后,偶一读到中文、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要罪过。
  此外,官方承认的节庆假日可看作是一种国家语言、民族语言。我们现在都过什么节呢?从春季开始,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西历)元旦、……。从国家法令上看,没有或边缘化了元宵节、端午节、七七牛郎织女‘乞巧’节、重阳登高节、孔子诞辰、释迦牟尼诞辰、老子诞辰、腊八节等等,只留下一个春节,但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也被禁"哑"了,与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丰富、深入、隆重、神圣化相比,我们的春节已经被剥得相当光秃了。除夕夜里只有电视屏幕上的"联欢晚会",而[在文革中]没有了或[现在]很少见传统的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那些天人合一的民俗和礼节。而没有了这些能让孩子快乐、让青年纯朴、让成人充实、让老人得安慰的礼俗,和那充满喜庆与驱邪的文化功能的炮仗声,春节还有多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意呢?以放炮仗伤人、引火为由来禁止放炮仗,而不是想办法趋利避害地引导,这样的政府行为中暗含着自觉与不自觉的文化歧视。吸烟每年致死者和引发火灾者、游泳淹死者、车祸撞死者……比短暂的放炮仗烟火造成的损伤要多得多,为何不禁?难道维系传统文化的习俗就"无用"吗?就可欺吗?除此之外,我们的服装、建筑、学术 方法 等等身体的、材料的和思想的语言又哪一个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化了呢?孩子们玩的玩具、青年人看的电影、成年人的舞会、老年人的黄昏恋,这都意味着什么呢?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 发展 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 现代 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 时代 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 政治 化的 问题 ,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其丰富内容蕴涵着极强的德育功能。因此,进行物理教学就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环节,把德育寓于其中。本文就德育如何自然地融入物理教学人文教育在德育中的应用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了非常大的起色,有关学生的德育理念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朋友们的重视。目前,人文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策丰富德育实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为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展示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论文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从绘本教学中提炼德育元素的策略探究论文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德育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不知不觉,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四年有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现就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1。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族血脉有人曾经说过要想消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进行安全教育实践与思考论文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学校德育无痕时时润?花开有声处处春论文德育无痕时时润?花开有声处处春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近10年,2015年9月走上德育副校长的岗位,新形式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论文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
大学英语预科教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预科教育教材分教材选择教师角色转变论文摘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和源泉。教材的可教学性可接受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败。针对云南民族预科浅析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摘要教材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掌握现代技术和信息手段等方面,对教材管理人员素质的探讨进行探讨,以寻求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研究论文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现代平面设计的内涵也变得不断地丰富起来,所以为了提升平面设计的水平,我们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为基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切实加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影响,才能更创业板走势中期向淡研究论文雄安新区确定设立以来,有关证券市场方面的消息不多,但河北省方面表明,希望雄安新区公司IPO能有绿色通道。证监会的政策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公司IPO可以走绿色通道,尽管一再重申只是不用排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论文高等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风建设,因为学风从精神上支持着一所高校的生存发展。学风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存在与继续前行的奠基,还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当前高等学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一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酒店缺乏专业的人才。我国酒店行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后发展的就更为迅猛。虽然发展的速度飞快,但由于在初始研究生学位课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创新教学研究论文针对研究生学位课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性强,逻辑严谨直观性差抽象难理解等基本特点,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中日韩青少年教育旅游之探讨与研究论文摘要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东亚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成长,而教育旅游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及地区和国家的关注。因此,中日韩三国如何合作,进一步推进中日韩三现代教学设计论文篇一现代教学设计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论述论文内容摘要室内设计师对新中式风格的思考层出不穷,深浅不一,角度不同。这都说明大家在探讨怎样做出一个新。室内设计的要素不外乎几个方面色彩灯光材质空间组织家具造型和平面造型等。而色彩在一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探讨论文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就是将中国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因素,从而让整个的室内空间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融合。不仅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设计风格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