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

  数年前陆扬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旧题新论,探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受到重创却何以得以长久延续。他指出,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唐廷经历了漫长的调适期,其中包含多次转折和多项变革,但调适趋向在德宗朝逐渐明晰,到宪宗朝末年基本落定。中晚唐虽然延续藩镇林立的局面,但宣宗和懿宗时代,几乎所有藩镇都是文官节度使,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官,而是一个唐朝中央系统培养出来的清要官员。这一看法实已提到陆扬新著《清流文化与唐帝国》一书的两个关键词:中央与文官,二者尽非泛泛而论,皆有具体所指。
  中央指安史之乱后逐渐重构起来的制度化皇权运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使得中央行政运作更灵活,还衍生出无形而巨大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势力,成为维系唐廷权威及唐廷与地方关系平衡的关键因素。实现这一结果的行为主体便是文官,特指那些代表朝廷或各级行政系统起草政治文书的官员,这些人的出现不限于中晚唐,却在这一时期形成一个独特的精英群体,即本书所谓的清流群体。作者强调,清流成员有着复杂的社会网络和多重身份,通过相似的经历而产生同样的经验,从而构成相应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这一群体自我生产的重要机制是科举,身份认同的核心媒介是写作;透过科举与写作,清流群体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潜流,最终在众流激荡的中晚唐世界冲出峡口,酿成巨潮。
  若以中央和文官两个关键词看,本书主体内容即可分而观之。前者由上篇前三篇专题论文集中阐释,中央具体指第一篇《西川和浙西事件与元和政治格局的形成》论题中的元和政治格局,这一点在第三篇《九世纪唐朝政治中的宦官领袖以梁守谦和刘弘规为例》中得到进一步说明,元和新政元和的新中枢格局元和时代内廷新格局元和新格局元和新中枢体制等措辞稍异、内涵一致的表述反复出现。元和新型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宪宗本人的个性及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就性格来看,宪宗是个个性极强而极有主见的君主,他從一开始就有重新建立新政治规范的意愿,也就是对节度使的任命必须有绝对控制权;就时段而论,此前代宗、德宗两朝一系列区域危机几度给朝廷造成极大威胁,但同时也消耗了动乱发动者本身的力量,为德宗朝累积财政和军事力量带来空间,继而成为宪宗朝提振皇权、施行新政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元和中枢新体制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内外廷机构处于平行发展和合作的状态,两者不断根据实际行政需要来界定各自权威的界限,居于这两个系统之上的宪宗是最后的仲裁者;二是宪宗确立起真正以翰林学士为储相的无形制度,并从他亲自选拔的翰林学士中产生主持大政方针的宰相,辅之以元老重臣。这一观察实修正了传统关于中晚唐内外廷剑拔弩张,且外廷士大夫往往处于附庸的刻板印象。
  宪宗及其同道得以确立这一新体制,是一系列历史契机、政治谋划和军事实践相配合的结果。元和初年先后发生的西川刘辟和浙西李锜两起事件就是典型案例。宪宗登基和西川实权人物韦皋的去世几近同时发生,成为刘辟事件得以萌发的契机。作者对这一事件的相关记载做了层层解构,继而从刘辟和宪宗两个视角进行重构,让局外者清的读者得见当局者迷的复杂面相。当元和元年(八 六)三月三日刘辟在西川北池与众僚属游宴时,似乎对十多日之后宪宗措辞严厉地将他称为逆贼的诏书毫无预感。这一强烈的戏剧性对照源于,在刘辟看来,自己有充分理由和条件接替韦皋成为新一任西川王,起初似乎也得到了中央认可。而刚登基的宪宗,却已决心彻底铲除刘辟从而改变贞元以来的积习,建立新的政治价值观和运作规则。当收复东川后他意识到实行这一计划的时机已然成熟,便果断对刘辟事件进行公开定性,并佐以积极军事行动,强势确立中央对西川的支配权。李锜事件紧随其后,具体过程和条件与刘辟事件稍有不同,但事件逻辑和轮廓几近一致。结合李肇、柳宗元等同时期士人文章反映出来的关于若干当事者的暧昧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与其说刘辟和李锜因叛乱而被剿灭,毋宁说,他们全无意识却恰巧成为宪宗登基之后借势作法剧目中的配角。无论是刘辟试图实践贞元以来藩镇擅权的惯有模式,还是李锜欲演绎韩滉故事,都说明他们没有及时领会宪宗布新革旧的思路,而如本书所全景展呈的,新的政治规范便在这种带有误解的双方政治周旋中得以确立。
  元和政局的核心在于皇权制度化和象征性的重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宦官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典型例子是元和时代相当低调却至关重要的两位,梁守谦和刘弘规,二人履历和作用由几份石刻材料留存,本书做了充分讨论。梁守谦和刘弘规都是第一代入宫的宦官,以良胄入侍,充白身内养源于德宗欲改革内廷、建立内廷新秩序的政治意图和时代背景,这些进入内廷的宦官受到皇帝直接支配,穿梭在皇帝与翰林学士、外廷大臣、藩将节帅之间,在宪宗朝成为元和新政的协调者。无论是李吉甫与梁守谦之间,还是李德裕与刘弘规之间,都显示出宦官与宰臣之间密切配合而非对立冲突的关系,由此二人成为平淮西、定淄青这元和中兴两大核心事件的中流砥柱。本书进一步强调,宦官在元和时代官僚化的发展趋势,并非仅仅是各统治集团之间权力消长的结果,而是体现了宪宗力图推行元和新政的具体实践。
  借刘辟和李锜事件宪宗成功重建中央对藩镇的绝对权威,迫使藩镇接受唐廷主导的游戏新规则;梁守谦和刘弘规的作为则反映了宪宗重塑皇权权威的具体手段。了然圣意且能力出众的宦官,成为这一规则付诸实践的具体代言人和执行者。在钩沉故实的背后,本书还格外强调舆论这一曾切实存在于历史现场,如今却消失于文本记载的无形力量。
  作者提到,只消体会韩愈作于元和二年的《元和圣德诗》的高涨情绪,就可以意识到,不用等到元和中后期平定淮西和淄青,宪宗中兴之主的名声在其登位之初已深入人心。实现这一点,除了基于平定叛乱的战绩,更得益于宪宗出现的政治舆论之势,对地方实权派人物心理上造成重压,比起军事胜利,这一心理因素才是元和中兴的首要贡献。在分析梁守谦和刘弘规的历史作用时,本书同样注意这层无形的因素。无论是以未曾为将相撰碑自诩的李德裕为梁守谦亲撰《神道碑》这一行为,还是《梁守谦墓志》直接将志主称为统握大柄的内相,都反映出这些宦官在朝廷官僚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些无形的资本终转化为政治实力,成为重构元和新格局的重要动力。
  无论是宪宗的势还是梁守谦的威,很大程度上源于各类文本的生产与传播,而这些文本的制造者便源于本书另一关键词文官,或曰草臣词臣。
  本书下篇《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将这些官僚视作一个群体进行概观,并试图通过分析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间书写中记录的唐五代政治精英的生涯轨迹及其成功资源,来找寻塑造晚唐五代政治文化及其代言人的种种无形力量(213页)。作者重新检讨了张九龄反对牛仙客拜相一事和唐末白马驿事件,长久以来左右对这两个历史现象认知的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科举与门第对立的思路,本书则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张九龄对牛仙客的排斥与拒绝,并非基于门第出身,而是基于某种特殊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来自出色的文学才能、进士及第的资格和长久践台阁,掌纶诰的经历,在他(张九龄)心目中,这种凭借文学累历清贯的经历足以抵消地域、门第乃至制度意义上的官阶带来的身份优势,他(张九龄)不仅强调文学这一素质的重要,还强调这一素质需要和特定的资历相结合才能得到体现,这种资历在中晚唐以进士词科的成功和任官的清显最为关键,形成一种新的判定精英的核心标准,实质上取代了原来以郡望或官品等为主的评判标准(223页)。这一观念凭借科举词科,又形成了制造新成员的机制。那么,作为清流文化更新与延续保障机制的进士科的意义便可以进行再评估,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一制度在中晚唐不仅是为政府选举人才,甚至可说创建了一个新的特权集团,以文作为身份判定的重要标准也相应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而这一发展趋势与武后到玄宗时期君主独裁体制的强化相同步,且未因安史之乱而中断,反倒自八世纪后期开始,和唐帝国的统治策略、皇帝的政治角色、官僚体系的权力分配等日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文化霸权性质的主流观念,受到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士的认同。随着这一观念的流布,除河北以外的绝大多数藩镇已逐渐为朝廷直接委派的文官节度使或观察使所支配,这些高级文官很多属于清流文化的代表。即便是德宗朝起自立倾向日益鲜明的河北地区,唐末也逐渐呈现文治化氛围,反映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清流文化无远弗届的辐射力。
  本书运用清流文化这一工具概念,通过《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论冯道的生涯兼谈中古晚期政治文化中的边缘与核心》三篇文章,便串联起一条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的通贯线索,有效弥合了通常印象中的安史之乱前后乃至五代、宋初之间的断裂,冲击了已近乎刻板化的唐宋变革论范式。
  但也略有遗憾的是,对清流文化(文官)进行通贯性考察的同时,皇权重振(中央)的问题则聚焦于八世纪末、九世纪上半叶德宪两朝,两者在时段上稍有出入。在清流文化脉络里作者给予上官婉儿以特别关照和重新定位,提到在构建唐代政治中的斯文传统过程里,曾经有过一个上官婉儿的时代(282页),作者也时或强调德宪两朝是清流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论及这一阶段时还是聚焦于权力结构重组与政治更新,谈及元和中兴,作者提到元和既是宪宗的时代,也可以不夸张地说是李吉甫的时代(58页)。事实上,与李吉甫年纪相仿佛、同样活跃于德宪两朝且长期执掌科场牛耳的权德舆,或许恰可被视为此际清流文化的绝佳代言人,典型文本就是权德舆为德宗初年的诏诰手笔陆贽文集撰写的序文。这篇名为《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见《权德舆诗文集》卷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二 八年版)起笔写道尝观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铺陈帝业,术亦至矣,之后特别提及陆贽代德宗起草《罪己诏》一事,并强调诏书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议者以德宗克平寇乱,不惟神武之功,爪牙宣力,盖亦资文德腹心之助焉,在具体表彰陆贽的文章时,序文强调他能搉古扬今,雄文藻思,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有《制诰集》十卷,公之为文,润色之余,论思献纳,军国利害,巨细必陈,而重新校勘编撰陆贽文章,目的则在于俾后之君子,览公制作,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这里权德舆不仅极力渲染陆贽制诰之于皇权宣威甚至超乎武力的重要价值,还具体强调了这些文的体式、特色及其楷模價值。身为三次知贡举、门生多达数十人的科场领袖,权德舆如此态度与行为所发生的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无疑大力助推了贞元、元和时代清流文化的发展。有趣的是,权德舆谥曰文,且其父权皋与李吉甫父李栖筠同于天宝七载(七四八)进士及第,《李栖筠文集》序文便出自权德舆之手。
  透过本书分析,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安史之乱后唐廷有意采取的文致太平,正名百职,以沉机销急变,以尺牍柔犷俗(权德舆语)的策略,不过对这一策略的实效性也需保持审慎。文所营造的毕竟只是一种象征性权威,在具备相当实力提振皇权的宪宗时代,以文为圭臬的清流群体得以制造出强大的舆论潮流加持这一中兴势头,但当中央和地方实力权重发生变化时,这一群体不免沦为皇权的附庸,仅以颂扬想象中的皇权为务。中晚唐藩镇文官化的发展过程看起来是唐廷对地方秩序的重建,但细究来看真正建立起来的,只是地方官的任命权,此举导致地方实权的转移,日益增强的在地化力量及相应产生的离心力最终成为唐朝趋于瓦解的动因之一(详参李碧妍: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 一五年版)。这也是何以唐末出现一个吊诡的现象,即尽管九世纪唐廷对帝国的实际控制力在减弱,以大明宫为中心的文化想象却反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曾为详细考察过唐朝科举礼仪的妹尾达彦先生所特别指出:到唐末,及第礼仪从五月延长到六月,成为花费很大、持续数月的节日活动,而且这一礼仪有个特点,即在政治极度混乱的唐代末期,反而更加完备,越是这样的时代,科举越必须每年定期举行,及第礼仪的形式也就更完善,也更有必要举办得华丽了。唐末科举,与其说是通过补充新官僚来强化官僚制度,不如说是成了一种维持国都象征性中心的礼仪,并作为统合长安城市民众的节日活动而发挥着作用。(妹尾达彦:《唐长安城的礼仪空间以皇帝礼仪的舞台为中心》,黄正建译,收入沟口雄三、小岛毅编《中国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二 六年版,490页)
  无论是宪宗的势还是梁守谦的威,很大程度上源于各类文本的生产与传播,而这些文本的制造者便源于本书另一关键词文官,或曰草臣词臣。
  本书下篇《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将这些官僚视作一个群体进行概观,并试图通过分析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间书写中记录的唐五代政治精英的生涯轨迹及其成功资源,来找寻塑造晚唐五代政治文化及其代言人的种种无形力量(213页)。作者重新检讨了张九龄反对牛仙客拜相一事和唐末白马驿事件,长久以来左右对这两个历史现象认知的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科举与门第对立的思路,本书则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张九龄对牛仙客的排斥与拒绝,并非基于门第出身,而是基于某种特殊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来自出色的文学才能、进士及第的资格和长久践台阁,掌纶诰的经历,在他(张九龄)心目中,这种凭借文学累历清贯的经历足以抵消地域、门第乃至制度意义上的官阶带来的身份优势,他(张九龄)不仅强调文学这一素质的重要,还强调这一素质需要和特定的资历相结合才能得到体现,这种资历在中晚唐以进士词科的成功和任官的清显最为关键,形成一种新的判定精英的核心标准,实质上取代了原来以郡望或官品等为主的评判标准(223页)。这一观念凭借科举词科,又形成了制造新成员的机制。那么,作为清流文化更新与延续保障机制的进士科的意义便可以进行再评估,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一制度在中晚唐不仅是为政府选举人才,甚至可说创建了一个新的特权集团,以文作为身份判定的重要标准也相应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而这一发展趋势与武后到玄宗时期君主独裁体制的强化相同步,且未因安史之乱而中断,反倒自八世纪后期开始,和唐帝国的统治策略、皇帝的政治角色、官僚体系的权力分配等日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文化霸权性质的主流观念,受到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士的认同。随着这一观念的流布,除河北以外的绝大多数藩镇已逐渐为朝廷直接委派的文官节度使或观察使所支配,这些高级文官很多属于清流文化的代表。即便是德宗朝起自立倾向日益鲜明的河北地区,唐末也逐渐呈现文治化氛围,反映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清流文化无远弗届的辐射力。
  本书运用清流文化这一工具概念,通过《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论冯道的生涯兼谈中古晚期政治文化中的边缘与核心》三篇文章,便串联起一条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的通贯线索,有效弥合了通常印象中的安史之乱前后乃至五代、宋初之间的断裂,冲击了已近乎刻板化的唐宋变革论范式。
  但也略有遗憾的是,对清流文化(文官)进行通贯性考察的同时,皇权重振(中央)的问题则聚焦于八世纪末、九世纪上半叶德宪两朝,两者在时段上稍有出入。在清流文化脉络里作者给予上官婉儿以特别关照和重新定位,提到在构建唐代政治中的斯文传统过程里,曾经有过一个上官婉儿的时代(282页),作者也时或强调德宪两朝是清流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论及这一阶段时还是聚焦于权力结构重组与政治更新,谈及元和中兴,作者提到元和既是宪宗的时代,也可以不夸张地说是李吉甫的时代(58页)。事实上,与李吉甫年纪相仿佛、同样活跃于德宪两朝且长期执掌科场牛耳的权德舆,或许恰可被视为此际清流文化的绝佳代言人,典型文本就是权德舆为德宗初年的诏诰手笔陆贽文集撰写的序文。这篇名为《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见《权德舆诗文集》卷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二 八年版)起笔写道尝观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铺陈帝业,术亦至矣,之后特别提及陆贽代德宗起草《罪己诏》一事,并强调诏书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议者以德宗克平寇乱,不惟神武之功,爪牙宣力,盖亦资文德腹心之助焉,在具体表彰陆贽的文章时,序文强调他能搉古扬今,雄文藻思,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有《制诰集》十卷,公之为文,润色之余,论思献纳,军国利害,巨细必陈,而重新校勘编撰陆贽文章,目的则在于俾后之君子,览公制作,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这里权德舆不仅极力渲染陆贽制诰之于皇权宣威甚至超乎武力的重要价值,还具体强调了这些文的体式、特色及其楷模價值。身为三次知贡举、门生多达数十人的科场领袖,权德舆如此态度与行为所发生的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无疑大力助推了贞元、元和时代清流文化的发展。有趣的是,权德舆谥曰文,且其父权皋与李吉甫父李栖筠同于天宝七载(七四八)进士及第,《李栖筠文集》序文便出自权德舆之手。
  透过本书分析,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安史之乱后唐廷有意采取的文致太平,正名百职,以沉机销急变,以尺牍柔犷俗(权德舆语)的策略,不过对这一策略的实效性也需保持审慎。文所营造的毕竟只是一种象征性权威,在具备相当实力提振皇权的宪宗时代,以文为圭臬的清流群体得以制造出强大的舆论潮流加持这一中兴势头,但当中央和地方实力权重发生变化时,这一群体不免沦为皇权的附庸,仅以颂扬想象中的皇权为务。中晚唐藩镇文官化的发展过程看起来是唐廷对地方秩序的重建,但细究来看真正建立起来的,只是地方官的任命权,此举导致地方实权的转移,日益增强的在地化力量及相应产生的离心力最终成为唐朝趋于瓦解的动因之一(详参李碧妍: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 一五年版)。这也是何以唐末出现一个吊诡的现象,即尽管九世纪唐廷对帝国的实际控制力在减弱,以大明宫为中心的文化想象却反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曾为详细考察过唐朝科举礼仪的妹尾达彦先生所特别指出:到唐末,及第礼仪从五月延长到六月,成为花费很大、持续数月的节日活动,而且这一礼仪有个特点,即在政治极度混乱的唐代末期,反而更加完备,越是这样的时代,科举越必须每年定期举行,及第礼仪的形式也就更完善,也更有必要举办得华丽了。唐末科举,与其说是通过补充新官僚来强化官僚制度,不如说是成了一种维持国都象征性中心的礼仪,并作为统合长安城市民众的节日活动而发挥着作用。(妹尾达彦:《唐长安城的礼仪空间以皇帝礼仪的舞台为中心》,黄正建译,收入沟口雄三、小岛毅编《中国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二 六年版,490页)

传统音乐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摘要本文缘起于笔者在一次音乐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堂中的随堂演讲,主要就传统是什么所谓的传统音乐素养用什么衡量传统文化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以及国家现在为何越发强调发扬传统文化等相关问题如何培养36岁留守儿童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如何培养36岁留守儿童对音乐游戏的兴趣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即便是一首最简单的幼儿歌曲,也饱含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欣赏学习音乐,对孩子情操的陶冶情绪的调节思维的开拓等方面都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音乐教材,是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突出了人文性欣赏性综合性等特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编写准则。其展示给师生的核心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力求通在音乐教学中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中职教育的培养重点是以亿为单位的集生产服务于一线且具备高素质和应用能力强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创感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策略转换分析摘要信息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而创感时代则更加注重右脑的开发,注重对一个人综合性潜能的挖掘,它富有创造性并强调基于境脉思维方式,唤起学生的全新思维。创感时代的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样的改革成果更多的体现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上,而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例如学生论当今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新思路摘要当前音乐理论在教学上比较单一枯燥,这样使得音乐理论失去了活跃愉快的特征,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此外,音乐理论教学大多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习效果,加分析钟嗣成录鬼簿中包含的不拘于时的戏曲审美观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了戏曲最为繁盛时期的元代的戏曲作家及其作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和戏曲史意义,还是戏曲理论的奠基之作和后世戏曲美学研究的源头活水。尽管它还没有成系统的美学思想,但其开创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优美的音乐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沉醉其中,还能调节脏腑功能,养生防病。将音乐治疗(五音)与导引功法(五体)相结合,更是能将二者的优势互融,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期我们邀请到国医大师石仰山的弟有关民间艺术的论文民间艺术是我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人们最能接受的艺术智慧,它承载这千年的文化,诉说着历史,下面是有关民间艺术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有关民间艺术的论文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西
药物基因组学对个体化用药影响的研究现状探讨论文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又称为基因组药理学或基因组药物学,主要研究基因组或基因变异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指导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与发展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使数字传媒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都使得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得到了创新性突破。当前人们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下面是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背景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数市政管道工程的施工管控路径研究论文管道安装的首要工序就是要对管道的安装位置进行严格的施工测量及定位,在管材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于其位置的安放不太容易把握,所以通常施工人员会将管道安装的边侧线以绳子对其进行准确度简论民营企业慈善文化建设论文摘要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企业文化与慈善文化的交融势在必行,企业慈善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引领和促进企业凝聚核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企业获得了文化优势,就相对拥防虫网的选择与使用论文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经拉丝制造而成的网状织物,具有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废弃物易处理等优点。能够杀灭常见的害虫,如苍蝇蚊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论文一深化认识,理会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内涵在理解分析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的时候,首先要理解两者的概念。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质量管理在船舶中的重要作用论文1。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特点和重要性分析船舶质量是船舶建造业的根本保障,而且船舶制造是一项大型项目,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比如,船舶质量管理具有高要求高水准的特点,因为船舶作为海上主高校体操教学论文参考1结果与分析1。1高校体操教学中应用保护与帮助应主意的问题1。1。1站位和保护部位选择问题保护部位的选择是指教师在学生做动作时接触用力的作用点,正确的保护部位是发挥助力最佳的位置。小论文范文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分析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分析摘要对于能源消耗极其巨大的建筑业而言,合理的建筑设计,将节能理念加注到建筑设计中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如今,我国能源严重匮乏,作为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应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听评课活动是教学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进教学的督导措施之一。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不同层次的听评课活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课堂教学进行观察是了解课堂教与学的具体行为和学习借鉴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