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尉迟敬德是唐朝名将,咱们过年时贴的右门神,左门神是秦琼。他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一生戎马生涯,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杀死李元吉,帮助李世民胁迫李渊退位,其功劳有目共睹,后被李世民封为右武侯大将军。
  尉迟敬德其人其事
  尉迟敬德生于585年,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他自小以打铁为生,所以长的黝黑高大、孔武有力。
  当时正值隋朝末年,兵荒马乱,尉迟敬德为自己打了一副"子母"钢鞭,给老婆留下了一只钢鞭,作为未出生儿子的兵器和相认的信物。随后买了一匹乌骓马,辞别妻子投了刘武周的军队。
  隋末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烟尘纷纷造反,唐国公李渊趁机夺取了隋朝天下,建立了大唐。
  武德三年,刘武周会同宋金刚在山西介休和唐军摆开了战场,当时带兵的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叛军刘武周和宋金刚已是强弩之末,作为他俩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也无力回天,战争打的就是士气,叛军士气低落,这就注定要失败。
  果然山西门一战,刘和宋大败,二人带着残兵败将逃亡突厥,突厥国王怕收留二人得罪李渊,果断杀了二人。
  尉迟敬德收拾残兵败将坚守介休,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勇猛出众,就派人进城劝降,尉迟敬德一想,"领导"都死了,再坚持也没有意义了,于是率军投降了李世民。《隋唐演义》书中是秦琼用"三鞭换两锏"之计收降了尉迟敬德,这是说书艺人杜撰的。
  尉迟敬德投降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其他将领表示不满,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有的将领就说,尉迟敬德早晚会反叛的,李世民坚信自己没看错人,对这一切置若罔闻。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唐军征讨王世充,这次将领们旧话重提,说小心尉迟敬德阵前反戈一击,毕竟他和王世充有交情,有的将领甚至要把尉迟敬德关押起来,李世民力排众议,命尉迟敬德为先锋,并对尉迟敬德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任,我不会听信谗言迫害忠臣良将的"尉迟敬德感动的热泪直流。
  人的忠诚是由信任开始的,尉迟敬德得遇明主是他的福气,何尝不是李世民的福气呢?
  在和王世充两军对阵闲暇之余,尉迟敬德陪着李世民去山上打猎,此时王世充手下的大将单雄信看到了机会,带着少量人马悄悄靠近了二人,出其不意攻击李世民,想把李走马活擒。
  此时尉迟敬德驱马挺槊大吼一声"休伤我家主人",一枪把单雄信挑于马下,威逼单雄信的随从退后,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了重围。事后李世民感慨说道:"上天验证了我的看法",假如尉迟敬德反叛,当时是绝佳机会。
  尉迟敬德善使马槊,他的绝技就是空手夺敌人的武器,也就是说,他能一枪刺死敌人,敌人未必能刺到他。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也善使马槊,他知道后很不服气,李世民就安排二人比试比试。尉迟敬德把马槊头上的刀刃取了下来,目的是怕伤到李元吉。他对李元吉说,你的就不必取下来了,反正你也伤不到我。
  李元吉挺槊便刺,尉迟敬德左闪右躲,他始终刺不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夺了李元吉三次马槊,李元吉彻底服了,但从那时起,就忌恨上了尉迟敬德。
  技不如人,不服不行。玄武门政变时,尉迟敬德和李元吉再次交手。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见大事不妙,二人拨马就跑,李元吉回身射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了哥哥李建成。
  李世民拍马就追李元吉,李元吉的马被射倒,李世民上前要杀李元吉,结果被李元吉反制,李元吉用弓弦要勒死李世民,在这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再次救了李世民,他及时赶到,一槊要了李元吉的命。随后割下头颅,尉迟敬德手提李元吉的头颅,对太子的军队喊道:"你们主公被我杀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太子的部队瞬间被瓦解了。
  尉迟敬德无论是对大唐还是李世民本人都功不可没,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尉迟敬德不吃老本又立新功。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认为李世民刚刚称帝,国内不稳,矛盾突出,此时想趁机进犯中原。突厥颉(jie)利可汗带兵二十万犯唐边。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带兵迎击,结果唐军大获全胜。尉迟敬德因功封为鄂国公。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被李世民训斥
  有道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尉迟敬德虽然功高至伟,但他是个粗人,功成名就后不知检点,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他和一些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里,比如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元勋,他看不上这些人,同样这些有头脑的看不起他这个大老粗。于是矛盾重重,李世民没办法就下放尉迟敬德为地方官,让他做了同州刺史。
  贞观六年(632年)七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宫中摆酒宴,邀请了一些重臣参加,同州刺史尉迟敬德也在被邀请之列。他高高兴兴来到了京城。到了宴席前,他发现有个不认识的人坐在了他的上位,他勃然大怒,上前质问那人,"你小子何德何能敢做我的前头?"那人吓蒙圈了。
  这时坐在他下位的任道王李道宗出于好心劝解,李道宗是皇亲国戚,他是的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此时尉迟敬德不知哪来的火气,对劝解的李道宗的脸颊就是一拳,大家想想看,尉迟敬德是武将,又是打铁出身,这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飞,幸亏李道宗手疾眼快,生生把眼珠子用手按回去了。
  一时之间宴席上的人惊呼逃走,只剩下李道宗和尉迟敬德二人,好好一顿饭让尉迟敬德搅黄了。李世民来后,顾不得其他,急忙让人护送李道宗去御医处看病。
  此时尉迟敬德傻叉了,知道自己闯祸了。李世民把他叫到宫里,君臣二人座下后,李世民还没开口,尉迟敬德一五一十讲了自己干的混事,最后求太宗网开一面。
  李世民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朕读史以来,对刘邦屠戮功臣的做法十分反感和不解,朕觉得既然天下已定,就应该和功臣共享荣华富贵,朕可保你子孙富贵,但是你却居功自傲,屡屡犯错不知悔改。现在我才理解刘邦为什么杀功了,韩信和彭越这些人被杀难道都是刘邦的错吗?有你这件事我明白了许多,我也理解了许多刘邦的难处。我不想效仿刘邦,希望你引以为戒,不要到时候追悔莫及。
  一番话吓坏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汗透衣袍,急忙跪倒在地,"谢主荣恩、以后再也不敢了"。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尉迟敬德接受教训,辞去了官职,在家中养花种草,和妻妾喝酒取乐,不问世事。16年没出过门。最后他以74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尉迟敬德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网络配图,侵权必删,欢迎点评和留言】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官至右武候大将军,被封为鄂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恭去世,谥号"忠武",陪葬唐太宗昭陵,后来和秦琼一起被民间尊为门神!
  尉迟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就是在战场上上三次勇救李世民。
  尉迟恭画像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唐朝平定割据群雄的战争中居功甚伟,但也多次以身犯险、命悬一线,既有正史记载的"丘行恭单骑救主",也有民间传说中的"十三棍僧救秦王"。
  东征王世充 一救李世民
  武德三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郑王"王世充,唐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得王世充只剩下都城洛阳,但洛阳城高池坚,唐军多次进攻失利,就改变战术,转为围困。
  唐太宗李世民
  一天,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到榆窠打猎,也有资料称是到邙山居高临下观察洛阳城内情况,但是被郑军士兵发现并上报,王世充得到消息后,立即亲率几万兵马前来袭击,郑军骁将单雄信一马当先,直取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弓马娴熟、身经百战,但远非单雄信的敌手,抵挡不住单雄信致命一击,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尉迟恭纵马冲到,一声怒吼,将单雄信刺下马,在演义小说中,尉迟恭的兵器是铁鞭,但历史上尉迟恭的兵器却是马槊。(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 )
  尉迟恭勇救李世民的事迹,被后世小说演义成了精彩桥段"单鞭夺槊"。
  尉迟恭保护李世民到达安全地带后,又返回战场,率领唐军骑兵与敌人交战,大破之,活捉郑军将领陈智略,并俘虏持槊的士兵六千余人。(擒伪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人 )
  影视剧中尉迟恭形象
  战后,李世民赐给尉迟恭"金银一箧",对其倚重日益增加。
  王世充屡战屡败,且被围日久,城内缺粮,只好向夏明王窦建德求援。
  武德四年五月,李世民在虎牢关生擒窦建德,押送长安斩首,王世充穷途末路,向唐军乞降,后来被与其有杀父之仇的唐朝定州刺史独孤修德杀死。
  征讨刘黑闼 二救李世民
  窦建德死后,夏国的地盘被唐军占领,唐军大肆搜捕窦建德余部,激起夏国人的强烈不满。
  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召集夏国旧部起兵反唐,一时间,应者云集,很多州县的百姓杀死或者赶跑唐朝官员,开城迎接刘黑闼。
  唐太宗李世民
  仅仅五个月,刘黑闼就恢复了夏国的全部地盘,并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自立为汉东王,国号依然为夏,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与唐朝分庭抗礼。
  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刘黑闼,二月,唐军收复洺水(今河北曲周),接下来,两军围绕洺水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洺水城最终被汉东军攻破,唐军猛将罗士信被俘后,拒不投降,遭刘黑闼杀害。
  经过激战,李世民和李世勣、程名振、燕王李艺(罗艺)等将领最终完成了对刘黑闼的战略合围,并切断了其补给线,然后掘壕固守,打算拖垮敌军,而唐军将领李世勣更是多次夜袭汉东军营地,颇有斩获。
  刘黑闼大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人猛攻李世勣大营,刘黑闼号称"神勇将军",有勇有谋,预料到李世勣遭袭,一定会向秦王求救,而以李世民的性格,肯定会亲自前来,只要能将其干掉,将是汉东军最辉煌的胜利,甚至能够扭转不利战局,于是亲率汉东军主力,在李世民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影视剧中尉迟恭形象
  刘黑闼所料不错,李世民接报后,果然亲自带队来了,汉东军伏兵尽出,将唐军团团围住。
  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双方死伤惨重!汉东军喊出为窦建德复仇的口号,奋勇冲杀,企图干掉李世民,其他唐军将领得知秦王被围,全部赶来支援,与汉东军阻援部队激战。
  包围圈中的唐军越战越少,李世民亲自抡刀砍杀,全身多处负伤,就连所骑骏马"拳毛騧(guā)"也身中九箭而死,情况异常危急。
  在命悬一线之际,尉迟恭率领一支人马突破汉东军包围,冲到李世民身边,两人合兵一处,尉迟恭一马当先,带领李世民杀出重围。(敬德率壮士驰入贼,王乘阵乱乃得出)
  后来,李世民水淹汉东军,刘黑闼仅带千余人逃往突厥,不久后,借兵南下,再次恢复夏国故地,李渊派太子李建成出征,最终擒斩刘黑闼。
  玄武门之变 三救李世民
  武德九年,李世民采纳谋士建议,决定先发制人,武力解决掉太子李建成,于六月初四,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等候太子到来。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危险后,就掉转马头往回走,李世民急忙现身招呼二人。
  影视剧中尉迟恭形象
  李元吉射了三箭,都没有中,李建成被则李世民射死,两人的随行卫士,拼死抵挡李世民部下。
  李元吉中箭落马,但伤势不重,爬起来就跑,看到李世民骑马追赶过来,就跑入路边的树林,李世民刮到树枝,从马上跌落,一时爬不起来身,可能是盔甲较重,行动不便,也有可能这一下被摔得不轻。
  李元吉听到声响,回头看到李世民倒地不起,就跑回来,捡起掉在地上的弓,用弓弦勒住他的脖子,准备勒死他,给大哥报仇。
  关键时刻,又是尉迟恭冲过来,射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
  太子和齐王全死了,但玄武门之变还远没有结束!
  门神尉迟恭
  东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将军冯立和谢叔方得到消息后,率领两千余人前来报仇,秦王妃长孙氏又派秦王府卫士来支援,双方一场混战后,尉迟恭用太子和齐王首级示众,东宫、齐王府卫士才溃散而去。
  我曾经几次谈到,说李唐的江山有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李世民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功绩,靠的就是手下一批文臣武将。在唐初开国功臣中,尉迟恭算是十分耀眼的一位,他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民间信仰中与秦叔宝并列为门神,死后依旧得到了唐朝统治者的褒奖和供奉。
  在尉迟恭生活的时代,投降易主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尉迟恭本人最初也是刘武周的偏将,后来才降唐的。尉迟恭降唐后,一直追随李世民东征西战,在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的战斗中均屡立战功,后来才帮助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夺权。
  李世民帐下猛将如云,但对尉迟恭却另眼看待。史书记载,李世民征讨窦建德时曾对尉迟恭说:"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我何!"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李世民对尉迟恭的信任,同时也凸显了这位名将之勇。李世民这番话并不是仅仅说说就罢了,而是真的跑去炫耀了一把。在说完这句话,李世民便带着尉迟恭跑到窦建德军营前挑战,对方虽然人多势众,却不敢出战。
  据说李世民晚年时,经常梦到恶鬼索命,以至于难以入睡。无奈之余,只好请尉迟恭、秦叔宝在寝宫护驾。结果,这两位心腹大将一来,李世民便能酣然入睡了。后来,李世民索性命人给他们二人画像,贴于寝宫门外,以震慑鬼神。这便是门神传说的由来。
  历史上的尉迟恭,算是少数得以善终的元勋了。尉迟恭凭借军功不断升迁,曾做过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职,被封为鄂国公。当然,晚年的尉迟恭也很聪明,他见官场远比战场凶险,索性就闭门不出,与夫人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最终在七十四岁时寿终正寝。
  尉迟恭死后,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特赐谥号"忠武"。为了彰显对这位功臣的尊敬,唐高宗不仅要求五品以上的在京高官前去吊唁,而且自己也一并到场,同时安排尉迟恭葬入昭陵,给唐太宗陪葬。
  我谈谈我的看法。
  整体上看,尉迟敬德是善终,他之所以得以善终,应该归功于李世民的妥善安排和尉迟敬德的及时醒悟。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
  一、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至贞观三年(629)
  这段时间,是尉迟敬德最风光得意的时候,也是他最狂的时候。由于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尉迟敬德非常膨胀,再加上他这个人本来就比较直率,有什么说什么,因此,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关系相处的不是很好,每每看到这些人的问题,尉迟敬德总是当面、当众和他们争辩,因此,尉迟敬德与这几位宰相级别的人物的关系很差,"由是与执政不平 "。
  而当时,李世民要推行改革,是需要用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因此,李世民只能调整尉迟敬德,他需要给尉迟敬德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既然尉迟敬德待在长安不能与房玄龄等人处好关系,那只能将其外放了,于是,贞观三年(629),尉迟敬德外放担任襄州都督。
  二、贞观三年(629)至贞观六年(632)
  这段时间,是尉迟敬德的初步调整时期,他先后担任襄州都督、灵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职务。应该说尉迟敬德适应的并不好,还是自负有功,依然心高气傲,我行我素,而且很可能带有一些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就是贞观六年(632)殴伤李道宗。
  当时尉迟敬德参加宴会,发现有班次在他前面的人,尉迟敬德很生气,说:你有什么功劳,居然在我的上座?当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座,好心上前劝解,结果被尉迟敬德给打伤了眼睛。
  针对这一严重事件,李世民非常生气,他决定郑重的和尉迟敬德谈一谈: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文字比较浅显,我就不翻译了。从语气上看,李世民这个话说的很重,算是对尉迟敬德的警告,告诉尉迟敬德要谨守法令,不要肆意妄为。
  如何看待李世民说的这番话呢,有些人认为,这些话说明李世民已经开始猜忌尉迟敬德了,我不这么看,恰恰相反,李世民这是在保护尉迟敬德。李世民如果真的猜忌尉迟敬德,他应该先隐忍不发,等到尉迟敬德犯的事儿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难,一招把尉迟敬德治死或者罢黜。而李世民的做法是直接把尉迟敬德的问题告诉给尉迟敬德本人,让他以后注意。这是一次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谈话。
  应该说,这次谈话,对尉迟敬德的影响很大。从此以后,尉迟敬德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严格奉公守法。
  三、贞观六年(632)至贞观十七年(643)
  这段时间,是尉迟敬德本本分分的做官时期。他先后出任鄜州都督和夏州都督,在贞观十一年(637)的时候,还被李世民确定为14位世袭刺史之一。
  从李世民的这一安排可以看出,李世民完全没有猜忌尉迟敬德,他还是视尉迟敬德为心腹,想让他以及他的后代世世代代辅佐大唐。
  四、贞观十七年(643)至显庆三年(658)
  这段时间,是尉迟敬德的退休时期。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尉迟敬德正式请求退休,得到批准,李世民授予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让他五日一参。
  尉迟敬德退休以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就是炼丹药,据《旧唐书》记载:
  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 ,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如何看待尉迟敬德的这一行为,有人觉得他在韬光养晦,我认为不是。如果尉迟敬德真的在韬光养晦,那他应该什么话也不说才对。但是,尉迟敬德在关键时刻,是站出来说了话的。最典型的就是贞观十八年(644),李世民决定要征讨高句丽,尉迟敬德是进行了劝谏的,他认为,李世民自己前往辽东,皇太子李治在河北定州,长安和洛阳虽然有留守官员,毕竟有些空虚,建议李世民不要亲征高句丽。这是很坦诚的劝谏,这说明,尉迟敬德和李世民之间,没有什么芥蒂和隔阂,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很密切的。
  至于尉迟敬德炼丹药,我们要考虑到,毕竟尉迟敬德是个粗人,他没什么太高雅的爱好,他以前爱打仗,贞观年间没有多少仗可打,后来,他劝谏李世民不要亲征高句丽未成,反而被李世民带着一起去征讨高句丽,出任左一马军总管,在驻跸之战中大破高句丽,也算是在晚年又过了一把打仗的瘾。除此之外,总不能整天闲坐着,于是尉迟敬德就给自己找了个爱好去炼丹药。
  显庆三年(658),尉迟敬德寿终正寝,享年74岁,死后倍享哀荣: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于昭陵。
  他的儿子尉迟宝琳袭爵,官至卫尉卿。
  以上是我对尉迟敬德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来讲讲尉迟敬德的生平。
  尉迟敬德早年以打铁为生,是当地小有名声的打铁匠。隋炀帝时期,他曾经参军讨伐过暴乱军,当时就以勇猛著称。
  大业十三年(617年),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尉迟敬德被刘武周召入到军队中,任职偏将。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率领军队占领太原,与唐军交锋。
  起初时,尉迟敬德所部击败唐军取得了胜利,后为李世民所属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击败。
  武德三年(620年),尉迟敬德据守介休县城被唐军围困,后经劝说投降于李世民,后被任命为右一府统军。
  同年,李世民征伐王世充在外,刘武周当年的下属旧将叛逃,尉迟敬德一度为唐朝诸将怀疑而被关押。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却是信任有加,不仅释放了尉迟敬德,还赐予众多金银财宝。
  尉迟敬德由此感恩,忠心为李世民效力,并在一次围困中打败王世充手下知名将领单雄信,救出李世民突出重围,因而更是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后,奋勇作战,屡立战功。
  武德四年(621年),在与窦建德交战中,尉迟敬德将窦建德军队引入到伏击圈,从而使唐军获得大胜。之后,他又跟随李世民击败过刘黑闼、徐圆朗,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尉迟敬德不仅是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还是始作俑者,正是在他和侯君集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才下定决心发动政变。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驱散残余部队,事后,他还带领部队向唐高祖李渊"武力汇报"战况,稳定了政局。
  之后,尉迟敬德被授予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予吴国公爵位,实封一千三百户,同时,李世民还把整个齐王府邸都赏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立下大功后,非常自傲,看不起其他人,因而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宰臣不和。
  贞观六年(632年),任职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在酒宴上因为座次排在后面,竟然还打了任城王李道宗,由此而受到了李世民的"严厉批评",自此后,他才有所收敛。
  贞观十一年(637年),尉迟敬德被授予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年),尉迟敬德调任鄜州都督。之后,他又出任为夏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敬德上书告老还乡,他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之后,他的绘像被挂入凌烟阁,位列第七。
  贞观十九年(645年),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取得胜利后,他仍旧回到家中闲居。
  晚年时期的尉迟敬德几乎很少与外界接触,回到乡里后,他主要以炼制丹药为乐,信奉长生,不参与政治,不闻窗外事,算是得以安享晚年。
  显庆三年(658年),已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尉迟敬德在家里安享去世,他被追认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自武德三年归唐,李世民对其信任有加,他也以忠勇回报李世民,多次拯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特别是在玄武门兵变中,尉迟敬德杀元吉,逼宫李渊交兵权,为拥立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七位。
  尉迟敬德厥功甚伟,不免就有些膨胀了。有一次在宫廷宴会上甚至还拳打李世民的堂兄、任城王李道宗。好在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忠心无二,是个直肠子,也并未加罪于他。晚年的尉迟敬德结局还是不错的,他于658年在家中辞世。当时李治皇帝为此还废朝三日,下诏允尉迟敬德陪葬昭陵。
  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人,铁匠出身。铁匠中易出猛将的,我们知道李自成的猛将刘宗敏也是铁匠出身的。隋末的时候天下太乱,尉迟敬德加入官军,四处平叛,很快官至朝散大夫。
  大业三年的时候,马邑太守王仁恭的部下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王仁恭,带着人马投奔了突厥。此时,尉迟敬德就在刘武周的手下任偏将。话说就是刘武周的这次反叛,才给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提供了招兵买马的理由,借机晋阳起兵。
  武德二年的时候,刘武周带领小弟宋金刚、尉敬迟德南下攻打李渊,连克太原、晋州、浍州。在夏县一战中,神勇的尉敬迟德把唐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并把唐军的高级将领一网打尽。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诗郎唐俭等人全部被俘。李渊的脸这下丢大了,马上派李世民前往驰援。
  武德三年四月,秦王李世民在介休大战宋金刚军。刘武周、宋金刚落荒逃往突厥,只留下小弟尉迟敬德死守介休。李世民早闻尉迟敬德的神勇,遂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劝降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素闻李世民贤明,便归降了李唐。李世民喜得虎将,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信任有加,而李世民手下的屈突通、殷开山等人则还不放心尉迟敬德。在征王世充时,军中一些将领叛逃,他们怕尉迟敬德也会逃走,就把他囚禁起来。李世民得知后,马上下令释放尉迟敬德。
  无巧不成书。当天李世民在外出打猎时,遭遇王世充部将单雄信。单雄信手持大槊刺向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眼疾手快的尉迟敬德单骑刺向单雄信,单雄信坠马,李世民被救。自此,尉迟敬德更得李世民的恩宠。随后追随李世民平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立下赫赫战功。
  太子建成也为尉迟敬德的神勇折服,多次以重金拉拢,而尉迟敬德不为所动。齐王元吉于是派人行刺尉迟敬德,但也多次未得手。
  尉迟敬德是个直肠子,粗人,但有时也粗中有细。玄武门兵变后,他提出建议,主张赦免太子和齐王的百余名旧人,缓和了矛盾,保留了人才。从这点看来,尉迟敬德也是个智勇双全之人。
  李世民继位不久,尉迟敬德又临危受命泾州道行军总管,迎战进犯的突厥。在泾阳生俘突厥名将,斩首千人。
  同年九月,尉迟敬德被封吴国公。十月,李世民又将齐王府的财产连同王府大宅子一股脑赐给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圣眷日隆,难免自傲。在朝中与长孙无忌等人也摩擦不断,后被外放至襄州任都督,又迁同州刺史,但仍居功自负。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因为有人坐在他的上座,他便忿忿不平。任城王李道宗劝解,竟被他差一点打瞎眼睛,弄得李世民好不尴尬。
  好在李世民并不同他计较。此后,尉迟敬德又任宣州刺史、封鄂国公等。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再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
  班师回朝后,尉迟敬德解甲归田,回家养老。整日沉迷于灵丹仙药,听听音乐,拉拉曲子,晚年生活倒也怡然自得。
  显庆三年的时候,尉迟敬德以七十四岁高龄辞世。高宗皇帝对其丧仪给予很高规格,罢朝三天,在京高官前往吊唁,允其陪葬昭陵,身后可谓备极哀荣。
  尉迟敬德就是人们常说的门神尉迟恭。其源于尉迟敬德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为李世民守门的故事。后来民间老百姓就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尉迟敬德路过时问百姓:为何张贴我的画像?百姓回答:昔日将军为天子守门,保护的是天子一人,今日将军为百姓守门,保护的是天下千万百姓。尉迟敬德闻言大笑而去。
  尉迟敬德是山西朔州人,初为刘武周的部下,后来李世民攻打刘武周和宋金刚,两人为李世民所败,逃亡突厥后被杀。尉迟敬德率残兵守介休,被李世民劝降。从此开始了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因此对于他也是荣宠极高。李世民的弓箭水平可谓是相当的高,而尉迟敬德的马槊水平更是了得。所以,李世民曾言:秦王持弓,尉迟敬德执槊,于万军之中无人能近。
  这一断言,在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时被应验了。李世民进攻洛阳时,王世充怕自己不敌唐军,派人去请河北大夏王窦建德前来协助。李世民却出其不意,先于武牢关迎战窦建德。李世民与尉迟敬德双人双马来至窦建德大营之外,竟然无一人能够靠近这两个人,李世民一箭射掉了窦建德的大纛,使得大夏军闻风丧胆,军心溃散,最终一战而擒窦建德。王世充闻讯后,不战而降。
  尉迟敬德的大功应该算是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尉迟敬德杀了李元吉逼宫,恐怕整个玄武门之变的结局就不知鹿死谁手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是他的得力干将。李世民一箭射杀了李建成后,却被李元吉反制,李元吉欲用弓弦勒死李世民,是尉迟敬德一槊刺死李元吉将李世民救下。于是,在玄武门五功臣里,尉迟敬德排在第四。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拜左武侯大将军。紧接着突厥南下,尉迟敬德又为先锋大败突厥。此后,又成功平定李瑗,长乐王等人的叛乱,可谓居功至伟。功劳大了之后的尉迟敬德有了骄傲之心。在一次宴会上,有个无名之辈排到了他的前面,尉迟敬德很不爽,要找他的茬,任城王李道宗前来劝阻,却被他一拳打飞了眼珠子。
  李世民后来以韩信的故事来斥责于他,尉迟敬德立即被点醒,从此辞去了官职,只领了一个鄂国公的爵位,在长安城里过一个散淡富家翁的生活。十几年都不出门,也不与朝中大臣结交,甚至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他也被他以老妻在室给推掉了。最终,尉迟敬德以74岁的高龄去世,死后陪葬昭陵。
  我来回答。
  李世民和尉迟恭可谓肝胆相照,尉迟恭最早跟刘武周干,被唐军多次击败后投降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这里待遇不如刘武周那里好,所以叛逃的人很多,许多李唐旧部就劝李世民杀了尉迟恭以绝后患,但是李世民不为所动,有一次把尉迟恭叫到营帐里,摒弃左右,说道,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不用藏着掖着,我这里来去自由。如果你想走,我给发路费。如果你想留,咱们就推心置腹大干一场。尉迟恭当时没有表态,没过几天就在单雄信枪口下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大喜,你的报答也有点太快了吧。咱们兄弟共事,来日方长。
  玄武门之变前夜,几乎所有人都对举棋不定的李世民失去了耐心,包括李世民高参房玄龄杜如晦也劝告无效相继走掉了,只有尉迟恭还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后派人追回房杜,房杜说我们奉圣旨出外公干,如果秦王今天不动手,明天我们就是死路一条,这个险不能冒,于是没回去。李世民大怒,但是很理智,派尉迟恭带着自己随身佩戴的金刀前去追回房杜。此时此刻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在了尉迟恭手里。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身穿重甲被李元吉追到小树林差点勒死,也是尉迟恭赶过来杀掉李元吉救了他一命。所以李世民登基后论功欣赏,尉迟恭功劳第一。
  但是尉迟恭在李世民当皇帝后自负其功,有点骄狂自大,跟谁都不对付,常常当面讥讽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关系逐渐恶化。李世民为了稳定大局,就把他派到外面做刺史。过了几年尉迟恭回京述职,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吃饭,他发现好多以前根本不认识的无名之辈居然身居高位,很不爽,趁着酒劲责问人家有啥功劳居然坐在自己上位,由于尉迟恭恶名在外,所以没人敢接茬,他身边的李道宗觉着跟他关系还行,就试图跟他解释,没想到被他一拳差点打瞎眼睛。照说李道宗也是名将,不会这么菜鸟,所以应该是没想到尉迟恭竟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没防备。
  李世民当时对此事没有表态,散宴后找了个机会跟他说,我平常看汉书,总是觉得韩信和彭越死的很冤,觉得刘邦这人做事太不地道。韩信彭越是大汉功臣,半个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可是刘邦却把他们杀了,一直没明白。这几年通过你的所作所为我明白了,原来刘邦做的不是没道理啊。我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靠的就是赏罚二字,太过分的恩惠你不能跟我要求太多,千万不要再做什么傻事,要夹起尾巴做人,否则的话,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李世民用韩信彭越给他举例子,就是下了最后通牒,因为韩信彭越犯的是谋反大罪。尉迟恭也听出来李世民的杀意,叩头请罪,保证以后不犯。
  后来有人诬告尉迟恭谋反,李世民把这事跟尉迟恭说了,尉迟恭脱下衣服露出伤疤,我当年舍身忘死的时候不谋反,现在天下大定了要谋反,我傻吗。李世民说你不要激动,我也不相信你要谋反,所以才跟你说这事。李世民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尉迟恭说,我老婆跟我同甘共苦这么多年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我不能对不起他。古人云,富贵了不能换老婆,我虽然没啥文化,但是这句话我记得。李世民只好作罢。
  李世民晚年猜忌刻深,对谁都不信任,还杀了好几个功臣,尉迟恭通过李道宗那出事也明白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忍耐底线,因此晚年跟张良一样迷信道教,终日研磨金石,吞服仙丹,挖池圹建楼台,养尊处优声色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一口气活到唐高宗显庆三年,享年七十四岁。他不仅躲过了李世民晚年的明枪暗箭,而且躲过了长孙无忌上台后对敌对势力的疯狂清洗,在李治和长孙无忌斗法时保持了中立,不得不说是一位智者。其实尉迟恭通书达礼,并不如演义小说写的那样粗狂无文,但是人总有一时不理智的时候,尉迟恭在贞观初年就脑子不清醒过一段时间,但被李世民敲打后如醍醐灌顶,开了窍。要不是那一次,以他的脾气,很可能躲不过李世民晚年的大清洗。
  欢迎点赞。
  岁末唐朝,英雄辈出,在这场宏大壮观、你死我活的历史争斗戏中,尉迟敬德虽然不是最闪耀的那颗,但却实现了个人抱负,最终也得以善终,福荫子孙,名垂青史。
  尉迟敬德堪称人生赢家
  隋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尉迟敬德出生,是朔州善阳人(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
  历史上尉迟敬德的名讳是尉迟恭,实际上这是谬传,根据陕西醴泉县出土的昭陵陪葬墓碑,上面记载了尉迟敬德的墓志铭:"公讳融,字敬德",也就是说,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而非尉迟恭。
  而尉迟恭的名字始见于北宋时期,唐朝及五代著作中没有看到尉迟恭这个名字,其中《太平广记》卷一四六"尉迟敬德"条目里称其为"尉迟公",后世可能就此讹传为尉迟恭了。
  为什么要特别说一下尉迟敬德的名字呢,因为今人对1500年前的人物故事进行评价整理,已经有相当内容失真了,名字的演变也证明了这一点,隋末唐初的那些名将风云,已经被演义化了,被人为的添加了许多故事内容。
  尉迟敬德是小时候小人书里常见的角色,是80后童年故事的一部分
  然而,有两样东西是不变的:尉迟敬德的家庭及履历,这些清清楚楚记载在历史上,小说演义家们能增加的只有细节上的想象。
  尉迟敬德出身于北魏鲜卑尉迟部,在那个年代,科举尚未兴盛,贵族门阀林立,以北魏八柱国为代表的强大的宗族力量,具备左右天下的能力,看隋朝唐朝你争我往,杨坚出自八柱国家族,李渊出自八柱国家族,甚至李密也是出自八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之后。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并号河南洛阳人。尉迟氏即属于代北虏姓之列,郡望河南洛阳。 根据尉迟敬德墓志记载,他的曾祖父尉迟本真,祖父尉迟孟都,父亲尉迟伽都曾经担任过州刺史,绝非普通家庭。
  尉迟敬德曾在刘武周帐下效力,打出名声后跳槽到李唐王朝
  尉迟敬德父亲尉迟伽中年早逝,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并没有出多大力,尉迟敬德仍不得不自我奋斗,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隋朝末年,尉迟敬德担任过大隋的朝散大夫,大概相当于从五品下,文官地十三阶,这个起点已经不错了,可惜大隋已失其鹿,即将分崩离析,天底下有多少有志向的野心之徒,都渴望在未来混乱的争夺中一展拳脚,施展抱负。
  大业十三年,一场意外改变了尉迟敬德的人生,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和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私通,担心事发被清算,于是暗中集合豪杰(实际上是亡命之徒),然后率领手下张万岁、杨伏念、苑君璋以及尉迟敬德等人杀死了王仁恭,从此宣布割据起义,自称太守。
  很快,刘武周就自称皇帝,并从突厥那里得到了战备支援,国号汉,建元天兴。
  那个年代豪杰辈出,可惜只能是最优秀的人赢到最后,这个人不是刘武周,而是李世民。 李世民大败刘武周,打服了尉迟敬德,当时尉迟敬德带领残兵守在介休,然而连续的数十场败仗已经让将士们士气几乎瓦解。
  尉迟敬德武功高超,尤其是马上功夫
  当李世民派遣宇文士及前来劝降时,尉迟敬德没有犹豫,选择开门投降。
  李世民非常欢迎尉迟敬德的投效,随即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仍带领旧部八千人,当时唐朝兵部尚书屈突通曾劝李世民要提防尉迟敬德叛变,可李世民只是笑笑,毫不以为意。
  就这样,感恩于李世民的信任,尉迟敬德从此走上了人生赢家的宽阔大路。
  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尉迟敬德已经成为李世民的绝对心腹密臣,他有一个优点是李世民其他心腹不具备的:会武功,而且武功相当好!他曾经和齐王李元吉比武,把李元吉打的那是相当惨。
  绝对忠诚,绝对可靠,能干脏活,尉迟敬德在李世民身边就是这样不可或缺的存在。
  李世民一番劝诫拯救了尉迟敬德的人生
  在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泾州道行军总管。按理说,李世民待尉迟敬德不薄,可尉迟敬德却心生不满了,他觉得自己的天大功劳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回报,而长孙无忌这些人反而得到了重赏,因此他和这些大臣常常闹矛盾,朝堂上也几次争吵,李世民都忍了。
  公元632年,李世民在庆善宫置下酒宴,和群臣痛饮,结果尉迟敬德发飙了,他看到功劳不如自己的小毛卒坐在自己席位之前,他怒道:"你有什么功劳,能在我之上",争吵中,任城王李道宗来劝架,结果尉迟敬德给了李道宗一拳,差点打瞎李道宗的一只眼睛。
  李世民大怒,找来尉迟敬德,大骂了一顿,这也亏是遇上了李世民,如果遇到的是朱元璋这样的狠角色,尉迟敬德估计满门就被灭掉了。
  在李世民一番劝诫下,尉迟敬德竟然听了进去,本来已经一只脚踏上韩信的老路,他及时收了回来,毫无疑问,这是在介休决定投降李世民之后,尉迟敬德又一次拯救他自己人生命运的决定:向张良学习。
  尉迟敬德对李世民绝对忠诚
  从此尉迟敬德大加收敛,历任鄜、夏二州都督,表现的老老实实,到了晚年,尉迟敬德干脆谢绝宾客,""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又饵云母粉,飞炼金石,为方士术延年,凡十六年"。
  可见,在长达十六年的岁月里,他就是种种花草,盖盖房子,搞搞炼金术,还学起了音乐,一生戎马,到最后竟变成道士书生。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病逝,唐高宗李治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参加尉迟敬德的遗体告别仪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可谓是要名有名,要实惠有实惠,福荫子孙,简直是功臣教科书般的存在。
  更有意思的是,尉迟敬德从此登上了演义的舞台,虽然不像薛仁贵那样当过主角,但他一直都是耀眼的配角存在。
  尉迟敬德成为门神,随着风俗文化流传千年万年
  尉迟敬德的后辈子孙也都生活的很好,其中堂侄释窥基法师还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的弟子,唯识宗第二祖,死后葬在玄奘塔侧。
  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琳一生过得不错,相比之下,房玄龄、杜如晦、李绩的子孙后代就差劲多了,尤其是李绩,被子孙连累,坟墓都被挖开挫骨扬灰了。
  可见,尉迟敬德"人生赢家"的头衔真是妥妥的了,而且,他还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挂的门神呢!
  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死于自己的府邸,终年74岁。
  死后,唐高宗李治亲自为他举行吊唁活动,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需去吊唁, 并停朝三天。同时 追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赐谥号"忠武",并让其陪葬昭陵。
  可以说,尉迟敬德的结局已是历朝历代为人臣子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
  他不仅被追赠为位列正一品的司徒(人臣所能做到的最高的品级)。且得到的谥号也是人臣所能得到的最为顶级的,谥号"忠武"(《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同时尉迟敬德还得到了陪葬昭陵(李世民陵寝)的待遇,也就是说他将享受到唐朝李姓皇族世代香火的供奉。这等待遇,可以说他这一生算是圆满啦!
  不过尉迟敬德能得到这样完美的结局,得益于他生前为大唐所做的种种贡献。对于李世民来说,尉迟敬德完全就有"再造大唐"的功劳。李世民曾言"公之素心,郁如山岳",尉迟敬德对于李世民的忠心,鲜有匹敌者。
  他曾数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际:
  620年9月尉迟敬德刚刚归顺李世民时,李世民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并带着他前往榆窠打猎,就在这时李世民遇到了王世充率领的数万步骑大军,正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敬德大发神威,护佑着李世民突围而出,李世民得以幸免于难。
  622年,李世民讨伐刘黑闼时,被刘大军四面包围。此时,尉迟敬德亲率勇士冲进包围圈,将李世民救出包围圈,李世民又幸免于难。
  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后,李元吉逃脱,李世民紧跟其后。但是在追的过程中,李世民被树枝绊倒,李元吉趁机冲上来要杀了李世民,就是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又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他大喝一声,吓得李元吉赶紧逃跑,李世民再次幸免于难。
  可以说,就是尉迟敬德这样屡次三番救李世民于危急之际,李世民对其可谓是十分恩宠。643年,李世民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于凌烟阁,尉迟敬德位列第七位。
  当然尉迟敬德能得到善终,且得到人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誉,除了与他功高盖世有关,还于他谨小慎微的性格有关。643年二月,天下大定后,尉迟敬德就主动放弃手中所有的权力,然后归隐田园,之后回老家养老时,他不与任何外人交往,每天就只知挖池圹建楼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因此,就是这等明哲保身之法,终让尉迟敬德得以善终。
  这里额外再提句,尉迟敬德死后不但得到朝廷的厚赏,在民间也得到更为优厚的待遇,那就是成神。此时尉迟敬德不但被民间奉为门神,而且还被后世铁匠奉为保护神,这等待遇恐怕历朝历代的臣子没有几人能享受的吧。

靖难之役后,朱棣赐张辅免死特权,可朱祁镇却让他死得比于谦还惨一朱棣的套路公元1402年,燃烧了三年的战火,随着朱棣攻破京师,朱允炆不知所踪而熄灭了。但果真熄灭了?哪有那么容易。比如后来明朝的某藩属国,依样画葫芦发生了一次叛乱,也是叔叔篡了侄才女王剑虹丁玲闺蜜,瞿秋白第一任妻子,可惜一生悲情而又短暂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王剑虹毕业于湖南桃源二师,原名叫王淑瑶,土家族,1903年生于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一个殷一时权倾清朝天下,死后只剩头颅,李莲英的一生像极了坐过山车要谈历史上经历朝代最多的太监有谁?那李莲英绝对称得上其中的翘楚。从9岁入宫,到1908年慈禧死后出宫,李莲英用53年经历了大清咸丰同治光绪咸丰,成为清朝太监中的四朝元老。就是这样一一张老照片没事的时候,整理旧书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任意抽出书橱里面的一本书,抹抹皱折的书角,擦擦书面的尘垢,或者把书卷成半圆,然后拇指扣着侧面,嚓的一声,让长期挤压一体的页面伸伸腰踢踢腿,散发什么是附生廪生和贡生了解下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有一次听到一位熟识的朋友说到,他家祖爷爷曾经是晚清时的贡生,在家乡当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此前我也听说过贡生这个称呼,只是一直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对于秀才举人和进士,还多少知道一点,慷慨赴死的壮节侯傅燮傅燮,早期跟随皇甫嵩征讨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因为平定有功,是可以封侯的。但是由于当时,当官都要付买官钱,而且还要和当时的宦官们搞好关系,傅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由于不肯向权贵低头,1961年在南极,列昂尼德突然肚子剧痛,于是他切开了自己的肚子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不论如何科学技术都是一个国家最为仰仗的国力,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才可以强盛,人民才可以富强,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不论国内外都对探索科学做出了巨大的华国锋指着国民党战犯名单说,有13人不能特赦,伟人都放了算了国共之争经历两次内战,以我党胜利夺得政权而结束。解放战争后期,经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以及后续的收尾工作,除败逃台湾战死战场外,其余将领不是投诚就是被俘虏关押。投诚将领是顺应大势,而被被美国利诱销毁2000多枚核武器,结果呢?乌克兰竹篮打水一场空1990年代初,在向民众说明为何要销毁核武器时,当时的乌克兰总统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有核武器,却没有控制测试和再生产的体系,这样就像拿着手榴弹的猴子。克拉夫丘克1991年8月,乌克兰从皇上暗中将宰相衣服烧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都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古代当大官的人,衣食住行都是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身穿绫罗绸缎,顿顿鲍鱼海鲜。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古代一位大官的故事,让人夜幕下两支部队相遇,都以为是自己人,一喊话才知道是敌军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共产党的优势越发明显,直至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败局已定,已经彻底没有能力与共产党进行对抗。于是,在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带领下,所有人开始偷偷地转移阵地,企图
觉醒年代三大主将李大钊牺牲,陈独秀犯错,胡适真有点冤!陈独秀是觉醒年代中的男一号,剧情以他的新青年为中心点,被蔡元培请去北大当文科学长,聚集了一帮新派,从思想上的萌芽,到行动上的革命,最终创立了党!在到北大后,陈独秀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把1978年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邓小平已经帮这朋友太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里面,阿尔巴尼亚算是最弱小的一个。它领土狭小,人口稀少,历来都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但阿尔巴尼亚本身,却对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他们认为,斯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吃树皮也不以蝗虫充饥?在我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一共发生过800多次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古代蝗虫过境,庄稼尽毁颗粒无收,是老百姓最害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图蝗灾蝗灾之后,不但庄稼会颗粒无收,而且还会导致大饥荒,叛徒赵玉昆害死狼牙山五壮士的幕后黑手,最终下场如何?小学语文课本中,收编有一篇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其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5名八路军战士将日军引上狼牙山,奋勇杀敌,最终选择跳崖殉国的真实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每每提及该故事时,所有人都在赞颂宋仁宗身世之谜,狸猫真的换了太子吗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很多影视作品中也演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之所以会在民间流传,和宋仁宗扑朔迷离的身世有很大关系。据野史记载,宋真宗赵恒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德妃。刘德1963年,被林彪辜负一生的原配汪静宜临终前我这辈子真命苦共和国元帅林彪,虽在晚年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但也不可否认,他戎马一生,功勋赫赫的事实。相比林彪在军事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感情生活似乎不太美满。除了赫赫军功,林彪的感情生活也颇受人关太平天国四大绝色美女,都是女中豪杰,亡国后,她们的结局如何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晚清时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从1851年开始到1864年,从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定都南京到天京沦陷宣告失败,历时长达14年之久。虽然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妄图刺杀毛主席和刘少奇?军统飞贼段云鹏落网记毛主席宣读开幕词1950年6月14日下午,北京城仍沉浸在建国的喜悦祥和之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当毛主席刚刚宣读完开幕词,北京东部突然传来两声1955年,华国锋如何引起毛主席的看重?心中仰望之人,免不了想要有机会和其建立联结。认识大神也许容易,真正和大神有交集并不易。华国锋有幸到了毛主席的家乡工作,他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洪水。华国锋把对伟人的敬仰转化为了真清末的山东济宁清末照片,山东济宁太白楼。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孟子和颜回皆出生在此地。除此外,水浒传的故事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这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野心那么大,向周边许多国家发动战争,但是结局却是失败?日本在二战失败后,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德国的忏悔式总结不一样,日本的总结是悔恨式总结。德国一直在忏悔,在防止自己再犯下战争罪行。而日本这么多年一直在总结,如果在某次战役里,不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