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嘉庆为何如此着急想杀掉和珅?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乾隆皇帝刚去世,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向和珅动了刀子。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安静的闭上了双眼。天下最伤心的,莫过于和珅了,这种伤心也没有持续几天,因为最开心的嘉庆皇帝,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了。
  和珅手迹
  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御龙归天,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就把和珅抓起来,投进大牢,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并在五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八日,砍了和珅的头。和珅在乾隆皇帝走了十五天后,也紧随其去。
  乾隆皇帝老年像如今,我们仔细看这二十条罪状,大部分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唯独有一条非常奇怪,也是最重要的,放在这张长长清单上的第一条大罪:"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清史稿》)这条大罪,涉及到一段隐秘的往事。
  少年和珅像
  清代的皇位继承,向来是风波不断,乾隆皇帝的江山传承,算是比较平稳的,因为老皇帝在身体尚好之时,遵照之前所言当皇帝年数不超过康熙爷爷,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六十岁这一年,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没有最后公布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大清的万里河山属于谁。
  《御制诗集》中所绘制的乾隆晚年像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二,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帝,向几个心腹大臣透露了要选接班人的绝密信息,这几个人里面当然就有和珅。这可是大清国最顶级的秘密了,其他的大臣都是守口如瓶,但是和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跑到当是还是皇子的嘉庆府上,面见皇子,一句话没说,就把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然后四目一对,转身就走。
  和珅朝服像
  玉乃社稷之礼器,如意正如其名,表式顺心如意。接到玉如意的那一刻,嘉庆的心里当是欣喜万分的,但是随即,和珅的杀身之祸也因此而埋下。
  对于和珅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理解。能走到和珅那个高度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然明白,太上皇早晚有离世而去的时候,这个靠山再大,也早晚有一天要崩塌,虽然存在短暂的"天有二日"之特殊情况,但终究是皇子的天下。
  和珅像
  因此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暗中寻觅将来的依靠。送玉如意这个小举动,就是和珅讨好嘉庆皇帝的最好例子,可惜嘉庆皇帝并不买他的帐,当嘉庆接到玉如意的时候,心里也许在想:和珅你这小子,身受盛宠,就阴悖主子之意,暗通与我,如果我重用你,哪天你也要将我卖了不成!
  嘉庆皇帝像这也成了嘉庆心中,和珅的最大一条罪状。原来和珅竟是这样得罪了嘉庆皇帝的。正如和珅在身陷囹圄之时的一句诗所言:"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民间有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伏诛后,家产被炒,查抄的总资产价值震惊世人,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总数可达两亿多两,相当于大清朝几年的收入。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简答:对于和珅,需要罗嗦几句。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满族,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等,满洲正红旗人,清乾隆时期的著名权臣、善经营投机,理财能手。说实话,和珅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揣摩和准确把握乾隆心理。办事圆滑,故深得乾隆帝的宠信。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的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后妈赶出家门。和珅喜爱学习,后来考上咸安宫(满族官办学馆),系统学习四书五经,精研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得授课老师吴省钦、吴省兰的 喜爱和推崇。据《郞潜纪文》记载,和珅以官学生身份充当清廷护卫校尉。因回答乾隆提问、处事圆滑、办事得体 ,得到乾隆赏识并越级提拔。后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获得乾隆的宠信。以后,历任( 跃升)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补镶蓝旗都统、正白旗调补都统、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领班大臣等职。乾隆还将自己的小女十公主下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因此,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皇帝的宠幸、权力的成长,他个人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利用职务和办差之便,私自经营自家的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余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贸易联系。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 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庙号仁宗睿皇帝。父亲爱新觉罗. 弘历,母亲魏佳氏。颙琰1795年继位,遵乾隆帝为太上皇,颙琰名为皇帝,实权仍然操纵在乾隆帝手里,嘉庆不过就是个摆设、傀儡而已。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终于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颙琰对乾隆时期的弊病:文官阿谀奉承,贪污腐化;武官无所作为,冒功邀赏;地方官吏营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等现象深恶痛绝。特别是对和珅骄纵跋扈,门生故吏、党徒随员众多恨入骨髓。
  小编问,嘉庆为什么要匆匆杀掉和珅,主要因为:和珅权势极大,是嘉庆执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若不打倒和珅,嘉庆就难有作为。假以时日,和珅很有可能架空嘉庆,甚至嘉庆的政权不保。因此,嘉庆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政权,就必须以快打慢,为首的就是必须打倒和珅,铲除元凶。过去四年,和珅有太上皇乾隆的保护,嘉庆皇帝对和珅无可奈何。现在乾隆西去,和珅就没有了保护伞可撑,杀和珅就相对容易一些。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嘉庆和和珅对峙期间,嘉庆有意任命和珅为乾隆治丧事物总管,暂时稳住了和珅等人。嘉庆要做的就是找到借口、以待时机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弹劾,嘉庆帝终于找到借口和机会,立即下旨将和珅及其追随者户部尚书福长安革职下狱。仅仅过了十天,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列出和珅十八大罪状,令其自尽。也就是说,在乾隆帝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帝就急着赐和珅悬梁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和珅死后,嘉庆帝为绝后患,命令将和珅府邸(除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住地外)全部封存充公,和珅府邸今天尚在,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的恭王府。财务抄没,家丁充军,妇女为奴。据史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当时所聚敛的财富价值约:八亿两 至 十一亿两白银之间。和珅所拥有的黄金、白银、珠宝,加上其他古玩、珍宝,字画等,超过了清朝政府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回答至此,谢谢邀请!
  乾隆爷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继位的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干掉了和珅,好一个捞钱。作为乾隆时期的巨富,和珅敛财无数,最终便宜了嘉庆
  作为前朝重臣,嘉庆为何没有经过任何规划,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和珅呢?按照套路来说,不应该是先谋划一下,来个捧杀的嘛!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典型的养肥了再杀猪的优秀案例吗?
  1799年正月乾隆帝驾崩,此时还在过年,可谓是一片祥和安定,虽然老爷子走了,但是日子还得照常过不是么?但是仅仅过了十三天,也就是在正月初八这一天,嘉庆皇帝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下旨厉数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且非常利索的将此时已经位及人臣的和珅下了大狱,随后便是抄家查办,这一抄,可谓是抄出了惊天大新闻,可以说是比乾隆爷驾崩更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那就是和珅家中仅仅是白银,就有8亿两!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清政府两年的税收总和,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大臣而已啊,他敛财这些年,竟然能达到富可敌国的水平,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下令抄家后,有书吏将和珅府内物品清点了一遍,并且缮写了财产清单,后世以此为真实的和珅抄家清单。但是也有历史传言称,负责抄家的大臣私吞了和珅部分财产并伪造了和珅的抄家清单,以致于后世关于和珅抄家清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虽然关于抄家清单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对于其家财之大,却是毫无争议的。毕竟单单是金玉朱翠首饰,大大小小的就有二万八千余件;人参则是多达六百八十余斤;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此,"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观点就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嘉庆杀和珅的原因,是因为和珅贪污太多,而和珅也因为资产甚巨,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可是嘉庆杀和珅真的是因为和珅贪污吗?其实未必!
  如果不是为了敛财,那么嘉庆是为了什么?
  和珅无疑是千古巨贪,捞钱捞到手软;可是有一点却让人始终不明白,嘉庆真的是因为和珅的腐败,才选择将其打倒的吗?难道说,精明的乾隆皇帝就对此一点都没有发觉过?我相信,嘉庆急着杀掉和珅肯定还有更主要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他贪污!甚至说,嘉庆手握天下,会缺钱吗?或者说他真的就贪图和珅的万贯家财?他可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有这样一则记载,让人深思。在和珅死后,嘉庆曾经在给江西巡抚张诚基莫的奏折这样批复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实不出于万不得已。"后来,他又在广东巡抚陈大文的奏折批复道:"天下至大,兆民至众,近年皆为和珅所蒙蔽,诸务废弛。若不速办,几不可问矣。不得已之苦衷,唯上苍之昭鉴耳。"
  自此我们应当明白,和珅之所以被杀,是有另外一层意思。乾隆活着的时候,就算是和珅权倾天下,但是天下人也都唯乾隆马首是瞻,和珅只是乾隆手底下的心腹小弟,最多算个二当家。可是大当家的上路了,继承人根基不深、威信不足,权势向二当家(和珅)倾斜也是无可厚非。由此可见,嘉庆之所以杀掉和珅,不单单只是一个腐败问题,作为皇帝,最怕是自己的权威丧失。之所以让嘉庆对和珅产生忌讳并动心杀掉他的,正是那句话:"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
  正所谓权力斗争,永远都是你死我活——和珅终究还是没斗过
  嘉庆登基后,乾隆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但是仍然有实权。就这样,和绅仗着乾隆的宠信依然把持朝政,所以说嘉庆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拥有统治权,却根本就没有施展的余地。之后嘉庆想要调动自己的老师朱珪进京,希望通过建立嫡系改变局面,但是计划却又被和绅察觉后破坏,无奈的嘉庆只能装孙子、也就是隐忍。后来的和绅在越发得势的情况下,飘了起来。其所作所为令百姓民不聊生,因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起义造反,与此同时,官员的贪污之风盛行也导致大清朝本就千疮百孔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两朝不倒甚至三朝不倒的官员那基本是凤毛麟角。而和绅一辈子服侍乾隆,可谓是权势滔天、位极人臣。乾隆在的时候,和绅是稳坐钓鱼台;但他也深知,一旦乾隆去世,自己没有了靠山,自然要面临多方挑战。自古以来的规律注定了和珅如果不能提前谋划,就会被清算掉。而他的对手,也就是贵为天子的嘉庆,若想真正的实现君临天下,大权独揽;和绅是必须清算的拦路石,作为利益冲突的双方,两者皆大欢喜互帮互助这种结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然而乾隆的驾崩,就是嘉庆绝佳的机会,借口让和绅为乾隆守灵,他先是软禁了和绅,随后便观察群臣的反应,结果发现和珅的势力并没有达到尾大不掉的情况,所以他快速结合官员告发和绅谋反,十分干净利落的,就这么干掉了和绅
  和珅的败亡,是肯定的;自古以来权臣把持朝纲,要么是君主暗弱、要么是主动放权。和珅就属于后者,可以说他只是乾隆座下的第一把好手,但绝非能达到颠覆老大的水平。故而嘉庆能很快的干掉和珅,我们也不必太讶异
  最终,和珅面对御赐的白绫,不甘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说到底,自古权力斗争,永远都是残酷无情的,哪有什么情分可言?哪有什么退路可选?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王朝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然而乾隆驾崩先一脚踏上黄泉路,嘉庆就迫不及待赐死和珅,让他紧随乾隆皇帝之后上路了,这其中的原因且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和珅在乾隆王朝是有名的宠臣,他不但经商时精明强干,为官也手腕强硬,私下有人称和珅为二皇帝,当乾隆禅位嘉庆时,和珅依仗太上皇的宠爱,处处掣肘,嘉庆有如傀儡,时时陪着小心。
  但处处留着心眼,欲擒故纵,在众臣面前褒扬和珅为能臣,将来自己要重用和坤,从而达到麻痹和珅,让和珅慢慢产生了错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入狱。
  以二十条罪状让其伏法,从政治上来看,和珅遭嘉庆处死一是身为前朝重臣不知进退,二是为缓和官民之间的矛盾,三是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经济上来看,和珅被处死是因为他太能贪了。
  一、和珅太过嚣张跋扈,乾隆在世时不把嘉庆放在眼里。
  清朝历来就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
  何况乾隆为了避讳康熙大帝,在位六十年便禅位给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乾隆放位不放权,四年里,和珅仗着乾隆的宠爱,从不把嘉庆放在眼里,一味地追随乾隆,派吴省兰为嘉庆帝的侍读,把嘉庆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报告乾隆,让嘉庆形同傀儡,如履薄冰。
  嘉庆皇帝一即位,立马沿袭先朝传统,把时时掣肘自己的前朝重臣和珅处死,让众臣子看清形势,嘉庆是有魄力的皇上,以前不办和珅是尊听父皇诣意,现在新皇上任,朕便能连身兼数职的和珅犯了错也敢于诛杀,从而以立皇威,震慑群臣,以示警示群臣当安分守己。
  二、处死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
  嘉庆曾经明言和珅一层层剥削百姓,令百姓造反,杀和珅最大原因是他贻误了军国重务。
  嘉庆继位第一年,(乾隆还在世)白莲教民变,清军围剿却屡战屡败,嘉庆心急如焚。后来清军千辛万苦抓住农民军首领,他的口供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嘉庆皇帝清楚的认识到,当朝和珅似的贪官污吏太多,民变才会不断发生。嘉庆皇帝杀和珅,是用他的头颅以谢天下,用以缓解日益尖锐的官民矛盾,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嘉庆亲政便迫不及待地处死和珅,让老百姓看到一派新气象,看到清廉正气的新朝廷,自然会对嘉庆刮目相看,拥戴新君,创造出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三、处死和珅是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嘉庆皇帝看到天下人只识和珅,而很少人认识皇上,和珅之势力已经遍布大清各个角落,这让嘉庆细思极恐。
  当年乾隆皇帝把幼女嫁给和珅长子,本意为拉拢他,不至于谋反,然而却让和珅的权势空前绝后,和珅"权高震主",朝野之中,尽是他培植的党羽,嘉庆基本被架空,而乾隆快九十岁的人了,难免有些糊涂,这时一切方案全出自和珅的大脑,他挟太上皇而令皇上嘉庆。
  和珅的权力已盖过嘉庆,完全想控制他,让他做牵线木偶。这在嘉庆长达四年的傀儡式的皇帝生涯中已时刻感受到和珅的威胁,这让他早已喘不过气来。
  嘉庆早就想清算和珅了,只是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当乾隆皇帝刚一驾崩,嘉庆便令和珅守灵,削去他军机大臣之职,趁和珅没觉察出异样,没做任何防患时迅速出手,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不费太大心力以快取胜。
  和珅位及人臣,身兼数职,能力起强,权势熏天,党羽甚多,如果他有了准备,一旦铤而走险,嘉庆未必是他的对手,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消灭相国,让自己的帝位稳固。嘉庆皇帝憋屈了四年,积蓄了四年的压制,一朝亮剑,必定终结和珅的性命,以解心头之恨。
  四、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皇帝面临的财政压力。
  乾隆皇帝晚年穷奢极欲,多次下江南用去的是真金白银,大兴土木,大建陵寝也要大量资金……以至于国库空虚,有时靠卖官贴补亏空,嘉庆接手的是个差不多要带赤字的国库。
  而和珅不但是经商高手,还是个大贪官,他的家产11.06亿两,清政府十多年的财政收入都不过于此,查抄他的家产可以让嘉庆的财政缓解压力,处死和珅给嘉庆带来的经济福利。
  嘉庆早就看中和珅富得流油的家产,商铺、田产、房产比王爷们更富有,父皇乾隆时不时会赏赐和珅真金白银,珍宝字画古玩,和珅又是个经商老手,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横财,不少官员早就以他贪没弹劾过他,只是乾隆压着没办而已,嘉庆也懂得隐忍,不过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这些财富迟早都是他大清的。
  也有人说和珅是乾隆送嘉庆皇帝的最后的礼物,既在政治上为嘉庆立威,又在经济上支持儿子一把,真可谓深谋远虑!就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谁做皇上,和珅必死无疑,那他一辈子都做了乾隆皇帝的一颗棋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式人物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被乾达令之子嘉庆打倒的。那么,高端问题来了,嘉庆为什么要打倒和珅咧。
  第一印象,是和珅太有钱了。怀玉其罪嘛,不是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嘛。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嘉庆吃饱只是打倒和珅的副产品,不是打倒和珅的理由。因为嘉庆知道和珅有钱,但不知道和珅这么有钱,等抄家队把战果报上来,嘉庆的反应是惊喜。说明他完全没想到这一抄,自己发达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嘉庆并不贪财。他不像他爹有收集癖好,啥玩意好就弄到怀里来。所以,嘉庆打倒和珅不是为了钱?
  哪是为啥呢?
  当然是为权啦!
  嘉庆搞倒和珅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他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有这个心思了。
  事实上,不只是嘉庆有这个心理,大清上下除了乾隆大家都想打倒和珅。
  和珅可以说是当时人缘最差的一个官。后面,和珅被打倒,嘉庆还问,这个和珅要不要反呢?大臣说:和珅不是要反,皇上你看啊,天下要反的都是什么人啊,曹操,王莽,他们平时什么样子了?装孙子啊,人缘好啊,提到他们,大家都竖大姆指。像王莽还是道德标兵呢。但是皇上你瞅瞅,这满朝上下哪有一个是称赞和珅的。
  至于和珅为啥狗都嫌,那自然是和珅太贪了,什么来钱的活他都要插手,而且他仗着乾隆宠信,到处欺负人。所以满朝都是想弄倒他的人,但和珅认准了只要抓住乾隆这个中心点不动摇,任他十级大风吹过来也不怕。
  但是,如果乾隆这颗树倒了呢?和珅就不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在历史上,很多权臣都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称为恩宠移植术。怎么让自己的恩宠移植到下一代。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前布局,烧冷灶,在下一代还在潜龙时期就拉拢一下。
  这个方法,和珅没办法用。因为康熙年间,因为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争皇位的问题,搞得清朝是鸡犬不宁,所以后面就不立皇储。这给和珅押宝提供了难度。乾隆又特别能生,有十七个儿子,后面够格当接班人的也有七八个。到底押哪个呢?
  另外,因为当年四爷党八爷党搞得太过火,清朝干脆规定大臣不准跟皇子搞关系。
  当然,就算乾隆定了太子,也允许大家来往,和珅也不会去交结皇子烧冷灶。为啥呢?
  因为烧冷灶势必就要抽走热灶上的火,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摊上乾隆这么一个皇帝。
  乾隆是个很自负的人,自负的人对权力都很敏感,他迟迟不立太子,就是对权力看得很重。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快七十了,当时还没有太子。锦县有个生员递了一个奏折要求建储,结果乾隆勃然大怒。这是咒我死还是咒我死啊!
  乾隆立马把这个生员给斩了。
  乾隆还想再活五百年,再干五百年,和珅对这一点很清楚。和珅一心一意扑在乾隆这个热坑上,保证热火不熄,自己温暖常在。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都八十五了,这个时候乾隆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因为他本人说过自己的工龄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干了六十年。乾隆再延迟一年退休就超指标了。所以乾隆提出来退位。但是和珅马上表态,说皇上你英明神武,你可不能退啊。你再坚持个二三百年!
  人家都八十五了,你还让人家干,这太不人性了。而且,和珅这个表态让乾隆感觉很爽,但不知不觉就得罪了所有的候选人:皇子们。我们都等着接班呢,你让老爷子接着干,我们什么时候能顶岗?
  倒霉的是,乾隆也坚持不下去了,乾隆六十年,在圆明园 勤政殿,乾隆帝 当众开启密封22年的鐍匣,开奖!
  皇子永琰 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这个开奖结果对和珅来说并不意外。但是因为上面说的原因,和珅一直没跟嘉庆接触。现在嘉庆正式当了太子,和珅决定试探一下,给嘉庆送了一块玉如意。嘉庆也不拒绝,来了就收。而且效果很好,嘉庆对和珅特别客气,没事就吹捧一下和珅。
  吹捧是和珅的看家本领,他尤其擅长吹捧自己的政敌。反正别人越骂他,他的位置越稳。和珅越吹捧别人呢,别人就越倒霉。
  现在轮到他了,但和珅竟然没有识破,反而认为嘉庆这个黄毛小子很好搞惦嘛。
  接下来,和珅还是按自己的老路子走,继续烧热灶,忽视甚至打压嘉庆这个小灶,尤其是乾隆当了太上皇,太子正式当了皇帝之后。
  和珅明白乾隆是身退心不退,对权力更加敏感了。要是这个时候就换船,很可能会引起乾隆的猜忌,而乾隆是他的最大靠山。所以,他依然采取紧跟乾隆的策略。而且,后面,他又把嘉庆给得罪了。
  和珅盯上了一个叫洪亮吉的人,此人是那年科举的考官。本来科举一向是和珅捞钱的好机会,他钱都收了一大堆了,结果嘉庆推荐了这个洪亮吉,把和大人给撸下去。和珅火很大,马上搜罗证据,发现洪亮吉写了很多三观不太正的诗,比如
  "六五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休。
  宫中永巷也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和珅马上向乾隆报告,说皇人有人写诗影射你呢。
  这一次,和大人算是搞错方向了,人家明明写的是秦始皇嘛,而且这个洪亮吉也不笨,除了写点政治批判诗,更多的是写马屁诗。把这个洪亮吉的诗一找来,发现他一会夸乾隆皇恩浩荡"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春滕黄。",一会写乾隆加班诗"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
  这是三观端正的好同志啊!
  乾隆马上批评了和珅,让他注意团结同志,不要乱揭发检举。
  和珅仓促出击,彻底暴露了火力,引起了嘉庆的不满。毕竟洪亮吉是嘉庆提的名。
  看来,以后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于是,和珅组织了一批眼线,紧盯嘉庆,没事找找碴。很快,和珅就找到了一个机会。这次还是诗的事情。
  和珅收到一个消息,嘉庆跟他的老师相互赠诗。这是怎么一回呢?原来嘉庆有个老师叫朱珪,两个关系很好。这个朱珪原本在外面当两广总督,但现在嘉庆已经当皇帝了,身边又没什么心腹。所以朱珪就想了一个办法,搞了一个乾隆万诗集,乾隆一听很高兴,就要把朱珪调回京。这样,嘉庆也很兴奋,马上写了数首诗给朱珪,表示自己盼望着老师早日到京。
  这一惹事了,和珅马上打报告,说嘉庆皇帝"欲示恩于师父",拉拢人心!
  乾隆一琢磨,对啊。接着就把朱珪罢为安徽巡抚。
  这算是和珅的一个小成功。和大人越战越勇,开始全面压制嘉庆。
  有一回,发现嘉庆去军机处查看了奏折。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和珅马上猜到这可能会引起乾隆的不满。毕竟太上皇在呢,你看奏折也得打声招呼啊。所以和珅马上汇报,乾隆果然批评了嘉庆,表示:"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又有一次,嘉庆突然发个军队头号令,要求冬季举办大阅兵。这要动用军队,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太上皇商量?和珅第一时间汇报,太上皇乾隆果然很不爽,立马叫停:"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在和珅的打压下,嘉庆果然老实了很多。这时的和珅感觉还很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得罪了嘉庆,他的地位已经跟着乾隆的生命在倒数。
  不知不觉间,嘉庆已经下定决心,等自己掌权后,第一件事情就要打倒和珅。
  但是,怎么才能干掉和珅呢?
  和珅经营这么多年,和珅已经成了乾隆朝的不倒翁了。多少人想打倒他,结果倒霉的都是别人。
  嘉庆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自己跟和珅的实力对比,尤其是乾隆还在的情况下。
  乾大爷虽然当了太上皇,但老人家其实对权力看得很紧。乾隆定了规矩,平常事由嘉庆去办,但牵涉到重要的速与,比如军队调动,官员任兔都要由乾隆说了算。所以嘉庆其实是一个实习生,能不能转正还不一定。
  搞清楚这一点后,嘉庆马上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对乾隆是特别小心,尽量不去触动这位大爷敏感的权力神经。
  曾经有朝鲜的使臣到中国来见乾隆太上皇。当时的朝鲜使臣后来记录说:在朝堂上,这个嘉庆大气不敢出,眼睛一直盯着乾隆看,只要乾隆开心,那嘉庆马上露出笑容。如果乾隆老爷子皱眉头呢?嘉庆马上阴沉着沉。可以说是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察颜观色,揣测乾隆的心意,可以说是和珅的看家本领,立命之本。现在嘉庆也学会了。抢生意的来了。但是和大人完全没有察觉到,因为他觉得这个嘉庆其实很好对付。
  有一次,和珅拿着文件去请嘉庆批。嘉庆连忙摆手说:这怎么能让我管,应该请皇爷处分!
  啥事不管,那还有啥担心的。
  同时呢,乾隆也在观察着这个嘉庆,到底工作认不认真啊。有这么一个事情。嘉庆的老婆去世了, 这个时候,嘉庆要求这个丧事要办得简单。为什么呢?因为不吉利啊。上了年纪的人最见不得丧事。而现在宫中就有一个最老的老人家乾隆。
  所以这个丧事就办得很简朴。而且呢,嘉庆丧事头几天都不去见乾隆,为什么呢?怕把这个晦气带给了他老爹。就这样,乾隆呢,也不放心。派人去看一下,这个儿子到底在干嘛,是不是思念老婆不上班啊。结果探子一看,发现这嘉庆正在加班加点看文件。
  孺子可教。
  乾隆总算放下心了。
  通过这些小心,嘉庆可以说是通过了乾隆的考验,顺利度过了实习期。
  但是,也不要忘了,乾隆点了头也不一定管用,还要防着和大人。
  那么嘉庆是怎么防着和珅?五个字:低调再低调!嘉庆首先是麻痹和珅。和珅送他的玉如意,他当场收下,其实他心里是很恶心的。他正式掌权,就专门发一个通知说以后大家今天过年不收礼,收礼也不收玉如意。
  另外,对和珅采取吹捧术,当别的大臣向他反映和珅的问题,检举和珅时。嘉庆总是说你们不要乱讲,和珅是好同志,我以后还要重用他呢。而且嘉庆有什么文件要上报给乾隆的,他不自己交,而是请和珅代交,表示信任和珅。
  当时,和珅为了监控这个嘉庆,安排了自己的老师吴省兰给嘉庆当秘书,其实就是看嘉庆有没有写反动诗句啊,有没有对社会对太上皇不满啊。
  其实嘉庆心里倍清楚,他不但不写愤青休了,反而写起了老干体,专门称赞乾隆,另外也附带写二遍夸和珅,和珅一听报告,放心了。
  他终于认定嘉庆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
  可见,要打倒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得从对方的招数入手。
  迷惑住和珅,没有让和珅把自己从实习期搞下去,等乾隆皇帝一崩。可以说嘉庆终于翻身当家作主人了。
  但是,是不是直接叫人把和珅抓起来就行了呢?当然不行,对于这种巨宦,是要讲方法讲手段的。首先自己的盘子要稳。
  为了掌握住局势,嘉庆马上把自己的老师请了回来。他的老师叫朱珪。本来是要进京的,因为和珅搞鬼,所以又被外派了出去。嘉庆让这个朱珪悄悄地回京,打枪的不要。结果朱珪回京之后马上跟嘉庆秘密商议打倒和珅。和大人?根本没想到自己的死对手已经在京城里了。
  接下来,采用困虎术,就是把和珅孤立起来,不让他跟外人接触,可是怎么实现呢?腿长在和珅身上,没定罪也不能抓他啊。
  好办,现成就有理由。嘉庆任命和珅为乾隆治丧委员会主席,专门负责给乾隆守灵。
  "你不是我爹的心腹嘛,他老人家死了,你不该多尽尽心吗?"
  结果,和珅只有老老实实给乾隆烧纸钱,添油灯,当孝子。而真正该当孝子的嘉庆却开始磨刀子了。
  第三步,清理外围。嘉庆突然提起白莲教起义的事情,这个白莲教起义很多年了,一直是和珅在管。和珅利用平白莲教的事情在军中安排亲信,比如将自己的死党福长安就安排为军机处大臣。嘉庆调出一个老案件,就是下面一个将领冒功的事情,这个事情不查呢,也就过去了,要查呢,那肯定有人过不去了。福长安因为领导无方,被撤职。撤职后干嘛去呢?
  和大人不是在守灵嘛,你陪着一起去吧。给我昼夜守,二十四小时值班!
  这等于又送去一个软禁起起来。和大人看到福大人,那估计心都凉了半截。
  果然,下面的言官马上发起了对和珅弹劾。反正这么多年,弹劾和珅的事情太多了,罪名都不用现拟,把以前的文件翻出来,改个日期就可以用。以前别人弹和珅,嘉庆不理,现在马上隔离审查,正式逮捕入狱。就是想守灵也没机会了。
  接下来,就该发动群众以及各级官吏了。嘉庆下令让各级官员就和珅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谈,言者无罪。这个文件发下去,各级官员非常踊跃。早就看和珅不满了。可逮住机会了。
  直隶总督胡季堂表示,这个和大人是旷古未见的小人,是害国蠹虫,这样的人杀了也太便宜他了。应该凌迟处死!
  这也太狠了。嘉庆马上把胡季堂的这个文件提出来,要在京的高级官员进行讨论,并拿出最终意见。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定基调了。
  按胡季堂提的为蓝本,你们看着办吧。
  结果大家都同意对和大人来个上千刀的。
  当成,嘉庆见好就收。表示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毕竟是老臣,就开个恩,赐死吧。
  最后是经过审定,给和珅定了二十大罪。脑洞老师的印象里,这是比较多的。当然不是最多,多的还有鳌拜,三十多条,最多的是年羹尧,九十一条,全身上下都是错误。
  和大人犯了哪二十条大罪呢,脑洞老师给大家抄录一下:
  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顒琰为皇太子时,先期呈给顒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   四、娶出宫女做小老婆。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营文书报告,延搁不报。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   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   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报。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   十一、任人唯亲,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俱保举提升。   十二、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   十三、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   十四、其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称之为"和陵"。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十六、真宝石顶,不是他应该戴的,却藏数十余颗,还有整块大宝石,为宫里所没有的,不计其数。   十七、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十八、夹墙内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赤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百余万两。   十九、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   二十、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看看前面那都是什么罪啊。至于跟钱有关的,也是特别让人惊讶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你管的太多了,你知道的太多了,你平时走路太得瑟了,你钱太多了等等多多罪。
  乾隆死后十五天,嘉庆就让和大人上吊了。乾隆还没埋呢。嘉庆打倒一个大活人比埋一个死人还要快。
  和大人上吊之后,嘉庆没有诛和珅的九族。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得因为娶了公主,所以还分了安居房,保障基本生活。
  嘉庆为自己执政开了一个好头,但开了好头的嘉庆最后却落了一个虎头蛇尾的结局。这是咋回事呢?
  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说不定哪天脑洞老师就要说这事。
  乾隆刚去世,屍骨未寒,为何如此想杀掉和珅?,我个浅见,不碍乎两点:一,他奉父王密旨南寻时,若不是遇高僧相救,他的小命險遭和珅之手。二,和珅私人财产富可敌国。在乾隆王朝几次南巡消费很大,国库空虚,正好趁此机会杀掉和珅以报当年險遭杀身之仇,没收和珅私人财产入公,充实国库空虚,豈不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之?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嘉庆着急杀和珅绝对不是因为他贪污,而是一种帝王心术的体现,这在嘉庆后来的话中表达得明明白白: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什么意思啊?因为和珅威胁到皇权了,古往今来,凡是威胁到皇权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要么弑君上位,要么急流勇退,要么就是被杀。
  和珅有弑君上位的本事吗?当然没有,别说他和珅没有,有清一朝除了溥仪之外,其他掌权者都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制度原因,清朝的掌权者已经把皇权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和珅有急流勇退的觉悟吗?同样没有,他以为自己在乾隆面前的那些小伎俩,在嘉庆面前同样好使,并且乾隆死时和珅才49岁,他还迷恋着权力。
  可以说,和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同时又善于揣摩圣意,所以才会被乾隆如此重用,那高情商的和珅为什么没有想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呢?
  因为多年来的权臣之路,已经彻底让和珅膨胀了,他根本不愿意去想史书上的那些事,或者说他已经膨胀到,认为自己完全能够避免遭到清算的下场。
  在他看来,乾隆的儿子嘉庆还不是和乾隆一个德行,能把他老子忽悠住,当然也能把他忽悠住,并且和珅从不认为自己权倾朝野,会让皇帝感觉到不适。
  因为在和珅看来,无论他多么能敛财、揽权,但他对皇权有着绝对的忠诚,正是他的赤胆忠心,才让乾隆如此信任他。
  所以,和珅认为嘉庆一样会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并且当时他的儿子还娶了嘉庆的妹妹,与皇权攀上了亲戚,他也在嘉庆被明确为接班人后,极力的讨好嘉庆,一切似乎都与乾隆时期无异。
  但和珅忘了一点,乾隆相信他,是因为乾隆知道自己能够镇住和珅;可是嘉庆绝对不会相信他,因为嘉庆没有那么自信。
  或者说,嘉庆不会去赌,帝王心术决定着嘉庆,容不得皇权出现半点瑕疵,并且在乾隆死前,和珅把持朝政,私下被人称为"二皇帝",嘉庆岂能不恼怒?
  对于嘉庆来讲,一来和珅威胁自己的地位,二来和珅曾让自己没有实权,非常没面子。所以嘉庆才会在乾隆死后,立即查办和珅,并且在乾隆死后十五天,就赐和珅自尽。
  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嘉庆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快速解决掉和珅,才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降到最低,并借此立威,告诉所有人,皇帝只有一个。所以既不能弑君又没有急流勇退的和珅,只能落下个被杀的命运。
  乾隆一生都崇拜他爷爷康熙,并且什么事情都喜欢跟他爷爷比,可是又学得都不像,比如在处理自己身后的权臣这件事情上,康熙甩了乾隆几条街。
  康熙在临去世之前,特意下旨降罪所有权臣,降了张廷玉、马齐等人的职务,这样等新帝登基后,将这些人官复原职,那他们自然感谢新帝,也就不会居功自傲,自然不会惹来杀身之祸。
  如果新帝不喜欢或忌惮这些权臣,也可以顺势选择不重用他们,那也避免了他们被杀的命运,而乾隆一直到死都不断地给和珅赋予权力,这也导致嘉庆对和珅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与忌惮。
  当然了,如果我们认为乾隆也看透了这一点,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或许是自私的乾隆,希望自己死后,和珅被杀,然后才能到地下去陪他,毕竟和珅还是非常会伺候人的。
  不管怎么样,嘉庆杀和珅是因为和珅威胁到了皇权,而和珅被杀,除了怨他自己之外,还怨乾隆的一再纵容,但无论如何都怨不到嘉庆。
  这一点在和珅死前,他也想明白了,当时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流着泪说:
  "此生唯一的错事,便是那天没跟老皇爷一起走。"
  或许自尽前的和珅,才想明白了乾隆想让他去地下陪着自己的深意,一生以揣摩圣意著称的和珅,在死前既没有想明白乾隆的用意,也没有想明白嘉庆的心思,不可谓不讽刺。
  乾隆晚年一切事情都委给和珅,即使传位给嘉庆时也一样,当时和珅被称为"二皇帝"这明显是在倾犯皇权。当时嘉庆帝想让自己的老师朱圭入京为官,也被和珅阻止,嘉庆也只能受着气。特别是当时川楚一带白莲教起来,和珅一伙在那边掩败为胜,小胜吹为大胜,也影响了平叛了进展。和珅一那边冒犯新君的权力,又把地方搞的污烟瘴气,由此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得不杀。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财政原因。诛杀和珅这件事因为过于震惊朝野,就演变成一个成语,叫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和珅家族查抄出来的财富,就算扣除被有关官员贪污的数额,就填补了嘉庆帝国库的巨大亏空。单单查抄和珅一件事,就让嘉庆帝的财政宽松了好多年。
  除此之外,嘉庆帝诛杀和珅,也有借"巨贪"立威的考虑。康熙大帝的儿子们,夺位战打得太惨烈太血腥,让乾隆帝的儿子们看了害怕,因此,为吸取教训,嘉庆帝在空前长寿的乾隆帝和和珅面前,就得长期表演出一种温柔和顺不足以威胁前朝臣子又有坚定意志足以委之帝国大任的模样。乾隆帝自然了解自己的儿子,众位大臣可不一定真正了解,如果嘉庆帝不杀个把重臣立威,恐怕没有乾隆时代的重臣会真心重视并服从嘉庆帝。
  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行动,等于向所有乾隆时代的重臣释放了一个信号:老子可不是好惹的,你们要尽快认清形势,尽早将满腔忠心统统移交给我,老老实实给我办事,否则,和珅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直接原因:和珅威胁到了皇权。
  因为嘉庆已经忍了3年多啊!!!以下是回答的正文!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八日,这是太上皇乾隆皇帝,逝世的第六天,正当帝国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老皇帝驾崩的哀痛中时,一个震撼大清帝国的消息突然传来:
  相当于大清帝国首席宰相、国防部长、首都卫戍司令的第一重臣: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和珅(1750-1799),突然被宣布革职,并逮捕入狱了。
  老皇帝刚刚驾崩,帝国就风云骤起,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为了这一天,当朝皇帝嘉庆,已经隐忍了整整三年多——嘉庆看和珅,早就不顺眼了。
  1帝国巨贪
  在后世的传言中,嘉庆(1760-1820)之所以在乾隆前脚刚死、他后脚就开始整治和珅,原因在于和珅是大清帝国的巨贪,尽管官方没有正式的文书流传,但外界传言,和珅被抄家的资产,合计折合白银约为9亿多两,相当于当时清王朝整整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和珅画像。
  确实,在被抄家的资产清单中,和珅家仅仅现金,就搜出了:
  赤金580万两、折合白银8700万两,
  元宝银940万两,
  白银583万两,
  苏元银315万两;
  另外,和珅的家产中,光当铺就有75座,估银达3000万两;
  在物件中,和珅家中:
  仅金碗碟就达4288件,
  嵌玉九如意1908支,
  嵌玉如意为1600支;
  土地中,仅仅地亩就达8000多顷,估银800多万两。
  无论哪朝哪代,仅仅这些巨额资产,确实就足以定罪一个官员死刑了。
  但和珅,果真乃是"因贪丧命"吗?
  2隐忍皇帝
  真相,远比表面的事实复杂。
  事情回溯到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当时,乾隆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yóng yǎn)为皇太子;两个多月后,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宣布正式退位"内禅",让位给36岁的儿子、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嘉庆交接,正是大清帝国"康雍乾"盛世的落日余晖之际。
  此前,乾隆四十一年(1776),美国正式建立;乾隆五十年(1785),英国人瓦特正式改良并发明新款蒸汽机,由此带领英国迈入工业革命时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国开始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世界风云变幻,但乾隆和嘉庆对此并不知晓,仍然沉浸在自己天国上朝的美梦之中。在当时,真正让嘉庆感觉不满的,是父亲乾隆尽管名义上号称退位,但实际上,却仍然继续"训政"把持着朝政大权。
  乾隆非常信任和珅。
  按照清朝的规矩,乾隆在退位后,按理应该住进紫禁城宁寿宫,让新皇帝、自己的儿子嘉庆住在养心殿;但当了60年皇帝,虽然已经退休"内禅",但乾隆并不甘于寂寞,为此,他让儿子嘉庆住到毓庆宫去,并亲自赐名"继德堂",自己则继续以太上皇的名义训政,在当时,紫禁城内的宪书,仍然用的是"乾隆"的年号,只有各个省,改用的才是"嘉庆"年号。
  退位的并不甘心,继位的也不舒心。
  对于这一点,到了36岁才当上皇帝的嘉庆,内心虽然波澜万千,但外表却平静得很。
  朝鲜的使臣观察很敏锐。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乾隆退位当太上皇后,还是经常亲自在紫禁城升殿,接受文武百官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朝贺,嘉庆作为当朝皇帝,却经常坐在一边次等的位置,乾隆喜他就跟着喜,乾隆笑他就跟着笑,而宴会吃饭的时候,嘉庆更是陪坐在太上皇乾隆身边,"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在朝政管理上,乾隆退位后,实际执行的也是"传位不让权"——当时,一些重要的谕旨和公文,甚至要同时加盖乾隆和嘉庆两个人的印章才算有效,对此,作为儿子和当朝皇帝的嘉庆,是个"孝子",他只能是默默,先忍一忍了。
  3乾隆心腹
  太上皇和当朝皇帝的矛盾,自古以来就有,但和珅,却很不明白事儿。
  当皇帝是有瘾的,即使退位了,也仍然不甘心,作为乾隆的宠臣和珅,对此当然是心如明镜。
  想当初,家境寒微、科举落榜的和珅,借着乾隆的宠幸上位,仅仅26岁,就从一个普通的侍卫,荣升成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27岁那年,和珅先是当上了户部侍郎,两个月后又升为大清帝国的军机大臣;此后,他一路平步青云、高歌猛进,儿子丰绅殷德还被乾隆钦点为驸马;弟弟和琳,也借着哥哥和珅的福气,一路当上了尚书、总督、都统,并晋升一等公,可谓满门荣华、无限富贵。
  仗着乾隆皇帝的阴荫,即使到了嘉庆二年(1797),和珅仍然是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是头号宰相和国防部长,掌握着大清帝国的军事和行政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剧照:传说中,乾隆(左)和和珅(右)关系不一般。
  但和珅不明白的是,他横跨两朝的富贵,立足点是乾隆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但眼看着老主子已然年迈、日近西山,和珅却全然没有察觉到,他身边那位春秋鼎盛、正当壮年的新天子:嘉庆皇帝。
  在乾隆时期,纪晓岚是当时的名臣,但纪晓岚难免有点文人气,因此以致有一次乾隆发火说:"你以为你是什么?我只不过把你当婊子养!"
  相比之下,和珅的阿谀奉承显然技高一筹。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和珅对乾隆"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随令,殆同皂隶",即使是当到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但在乾隆面前,和珅始终毕恭毕敬,像当年做侍卫一样鞍前马后,乾隆有时候咳嗽要吐痰,身为军机大臣的和珅立马就会拿来痰盂,亲自端到皇帝面前,给乾隆老人家亲自捧罐接痰。
  乾隆晚年"喜谀而恶直",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傲娇得很,对此,和珅也充分把握了老皇帝的心理,不管好事坏事,总之就是只说好话:"唯将吉祥之语入告",即使是像白莲教起义这样的大事,和珅也往往将剿匪不利的消息隐瞒下来,哄得乾隆团团转,非常开心。
  如果仅仅以阿谀奉承取胜,那比乾隆(1711-1799)足足小了39岁的和珅(1750-1799),失宠难免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和珅的本事就在于,这位仅仅一年时间,就被乾隆从一个普通侍卫,火箭般提拔为军机大臣的年轻人、小伙子,确实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机智和办事能力。
  据乾隆朝的翰林、清朝人陈焯所撰《归云室见闻杂记》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有一天,当时64岁的乾隆临幸山东,坐在一辆他很喜欢的小骡车上,刚好25岁的和珅是小骡车的随从侍卫,乾隆在车上无聊,就跟和珅瞎侃家常,没想到和珅"奏答甚合上意,奏对皆称旨";
  当乾隆问到和珅有无参加科考和他当时的试题时,没想到和珅竟然边走边背,对答如流,"矫捷寻常",由此获得乾隆的赞许,"其知遇实于此",此后,和珅火速升官,"恩礼日隆",两年后,就以大清朝史无前例的27岁之身,当上了军机大臣。
  和珅很擅长为乾隆敛财,甚得主子欢心。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之心越来越重,并且喜欢到处游玩,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乾隆第六次下江南,随行的和珅也非常懂事,命令沿途各地知府、总督,纷纷向乾隆皇帝进献"旅费"资金,这也让乾隆非常满意,说我到处出巡,竟然不用花费国库一分钱,还是和珅办事有能力啊。
  为了帮助乾隆敛财,和珅还协助乾隆罚缴"议罪银":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们如果因为渎职、贪污、奏事、徇私舞弊等出现过失,都可以通过缴纳几万乃至十几万两不等的"议罪银"来赎罪,也就是说,贪污、舞弊都没事,只要有钱给皇帝上贡就行了。
  由于这项特殊收入,乾隆中后期,隶属于皇帝私家收入的内务府收入大增,因此尽管乾隆多次下江南、到处游玩、随意赏赐,但在和珅的管理下,内务府"岁为充盈积,反充外府之用",因此在乾隆看来,和珅,简直就是个帮皇帝理财的高手和天才啊。
  4看在眼里
  这一切,当时还只是皇子的颙琰(嘉庆),自然看在眼里。
  乾隆共有17个儿子,嘉庆原本排行第十五,按理说,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皇帝本来轮不到他当;但巧合的是,乾隆17个儿子中,有12个儿子早逝,另外4个儿子中,都因为"贪恋酒色、喜好音乐游嬉"而被乾隆厌恶,在此情况下,勤奋好学、性格内敛、排行第十五的颙琰,无意中就成了唯一的合格人选,在此情况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年仅13岁的颙琰,就被密建为皇储。
  当上皇帝后,嘉庆曾经自我评价说:"予六岁入学,习经书,十三学诗,十七属文,书窗朝夕,行帐寒暑,幸无间断",可以说,在乾隆一堆儿子中,这个热爱读书、却才智平庸的儿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嘉庆学习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在此情况下,帮助乾隆皇帝到处敛财,自己也大肆中饱私囊,甚至在朝中勾结势力的和珅,自然为嘉庆所厌恶和忌恨。
  嘉庆从当皇子时,就一直对和珅不满。
  以当时的黄河治理为例,当时主事河工的人,都要向和珅贿赂求得他的认可,因此导致"乾隆中,自和相(和珅)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
  尽管竭尽财力治理,但黄河却依然经常决堤,以致人民流离失所,因为治理河防的巨额资金,大多进了和珅一流的的私囊:"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在当时,和珅由于深得乾隆宠幸,因此他也得以通过受贿来大发横财。当时,朝廷内外上下,如果不向和珅行贿,就很难当官,因此在乾隆中后期,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的局面;当时,学子们即使考中了进士,也必须得到和珅的认可,否则就会被予以除名处分,在此情况下,乾隆后期,满朝的科举士子们,纷纷投靠到和珅门下,以致士子几乎全部称为和珅的门生:"几出和门",由此使得和珅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势倾朝野。
  从乾隆四十年(1775)到嘉庆四年(1799)共24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大臣23年;以军机大臣兼步军统领22年;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户部尚书15年;另外,他还曾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并多次以钦差名义进行剿匪、镇压农民起义(虽然对军事一窍不通)——经过二十多年的势力积累,到了乾隆末期,和珅已经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以及宫廷事务等大权,可谓势倾朝野、无人能出其右。
  5威慑皇权
  尽管贪腐糜烂,但不可否认,和珅显然也是个办事人才。
  在外交上,和珅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并且精通满文、汉文,经常陪伴乾隆会见蒙古王公等上层人物,《八旗通志》就记载:"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和珅)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清朝,尽管使团最终未能达成通商等目的,但马戛尔尼事后却对和珅的外交和办事能力非常赞赏,可见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也是个能贪污、能办事的"人才"。
  但问题就在于这。如果仅仅只是个贪官,那倒也好办,问题就在于,和珅不仅是巨贪,而且势倾朝野,能力干练,这一点,在新皇帝嘉庆登基后,显然已经隐约威慑到了皇权的稳定。
  剧照:在嘉庆看来,势倾朝野的和珅(中),已经威慑到了皇权。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乾隆在秘密立储多年后,正式公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但此前一天的九月初二,和珅就命人给颙琰送去了一柄如意,暗示颙琰即将有好事来临。
  这件事,也成了日后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的第一大罪:"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
  在常人看来,和珅给嘉亲王颙琰先行奉献如意,只是想巴结主子,但在嘉庆看来,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
  在当时,就连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一帮人都在私底下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1796年,乾隆退位后,仍然以太上皇的名义继续"训政",尽管天下已经是嘉庆当皇帝,但乾隆却经常让和珅站在他和嘉庆两人旁边,然后乾隆就通过和珅来发号施令,把个真皇帝嘉庆经常给晾在一边,好不尴尬。
  不仅如此,和珅还在太上皇乾隆和皇帝嘉庆身边,到处安插自己亲信的太监、宫女,甚至连嘉庆皇帝身边的陪读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也都是和珅的亲信和心腹。
  6嘉庆"除奸"
  在此情况下,嘉庆一直默默隐忍、不声张,他甚至下令,允许和珅除了在公开场合以外,其他场合面见皇帝时,均不需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且大肆赏赐给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在和珅面前显示出对这位两朝老臣的极其"信任"和"宠爱"。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终于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在此情况下,嘉庆马上宣布于当日亲政;第二天、正月初四日,嘉庆又假装命令和珅与一众大臣,必须24小时昼夜不离为乾隆皇帝守灵,从而控制了和珅的人身自由,防止他利用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身份调兵政变。
  正当和珅还不明就里,在紫禁城内为乾隆守灵的时候,嘉庆又马上命令朝臣给事中王念孙,写奏折上书弹劾和珅罪状,正月初八日,乾隆去世第六日,王念孙奏折一呈上,嘉庆马上下令,将和珅革职,并逮捕入狱。
  和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逮捕入狱。
  这一切,都整得和珅猝不及防。
  随后,嘉庆以效仿雍正赐死年羹尧的例子,赐和珅在狱中自尽;由于和珅势倾朝野,为了避免政治扩大化和稳住人心,嘉庆还在处死和珅后的第二天,公开下旨表示:
  "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
  至此,一场可能激起大变的政治事件,被嘉庆以"快刀斩乱麻"的速度,干净利落地处理完毕。
  但嘉庆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父亲、太上皇乾隆去世,以及他处死和珅的这一年,1799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也去世了。
  在处死和珅后、此后政治上一直碌碌无为的嘉庆以为,他的皇位,至此终于稳固安全了,殊不知,大清帝国,将在几十年后,迎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难道倒了一个和珅,大清帝国就安全了吗?
  至少在嘉庆看来,他以为是这样的。
  主要还是稳固政权朝野政权。和神一曰不杀嘉庆就会带来政权的不稳定性,和珅根本不把嘉庆放在眼里这就给和珅带来杀身之祸!

曾国藩与诸葛亮之成败比较遵循规律是成事之基兵者,诡道也。诸葛亮一生谨慎,五次北伐曹魏,从不用奇弄险,稳扎稳打,结果空耗国力,未建寸功!曾国藩同样谨慎有余,奇谋不足,带兵打仗必扎硬寨,挖深沟,屯重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何风光旖旎的大巴山,建国后竟有三人称帝,还有一位玉皇大帝大巴山脉位于大国西部,是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大巴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这里不仅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滞留在我国境内的300多万日本人,怎么被遣返的抗日战争结束后,曾在我国作威作福的日本侨民,因为失去靠山,沦落成了人见人厌的丧家之犬。当时,滞留在我国境内的日本人,大约有300多万,他们后来都是啥下场,是怎么被遣返的?先说一下他在抗日战争中,到底是无湘不成军还是无川不成军?最近喜欢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有时也会在网上查些资料,老是出现无湘不成军的论断,但看中国抗战史,也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突然有个疑问到底那个正确?晚清时期的湘军图片来源网络看了资料老照片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战士,他们的付出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这是1939年在山西吕梁地区发生的一幕,照片中是两个日本侵略者与三名中国女性。那三位女性是当地抗日游击队的成员,她们多次参加伏击日军的战斗,后来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来到这个村子抓到毛主席抗日战争时,为什么称朱德是人民领袖,看他做的这几件事(一)提出八路军要争取在华北持久抗战这第一个前途等建议,对中国共产党确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起了重要作用在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之际,朱德在1937年8月22日至2为何抗日战争打了14年,而解放战争只用3年时间就打完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句话其实是从根源上,说明了为什么解放战争,只用3年时间便打完了。有人说,事实一定不是如此,这是一句精神胜利大法的空话,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要知道,国民党中苏往事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出于共同防备日本的目的,国民政府同苏联在1932年复交(此前国民党曾宣布与苏联断交)。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急需国际社会援助中国制裁日本,但求了一圈,英法美都民国女子吵架后回娘家,丈夫6个月不闻不问,回家发现换了女主人在封建制度仍然残存的民国时期,自由恋爱就显得有些弥足珍贵了,民国时期才女张舜琴与丈夫罗隆基一见钟情,之后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原以为这是一段值得祝福的婚姻,却没想到,婚后她和丈夫偶然领悟半条被子故事的深刻意蕴半条被子映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送给她们母子度冬。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价值意蕴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形成中国化马克思
司马懿立遗嘱子孙不得为我扫墓!过了1770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引言曹魏嘉平3年,曹魏权臣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在他临终前,留下了一生中最后一计。司马懿把子孙叫到跟前,立下遗嘱,自己已在首阳山选了一个地方,等他死后就葬在那里,但切记不得立碑,华侨富商娶外国公主生十六个孩子,儿子做了省长孙子成为陆军少将一1825年,在广州府香山县梅溪村一户陈姓大户人家,一个小男孩出生了,这孩子就是旧中国的一位传奇人物,华侨首富陈芳。当时,陈芳的父亲陈仁昌正在澳门经商,喜讯传来,他放下生意兴冲冲赶甘肃省首任省长每年去北京开会,毛主席都要在中南海亲自接待他有这么一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率军起义投诚我党后,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甘肃省首任省长,这也打破了由开国元勋们担任地方一把手的惯例。不仅如此,每年他去北京开会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不同民族创造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各王朝时代我们中华文明他不是一个民族创造的,而是不同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知道中国也称为华夏,一开始在夏朝的时候是华夏民族,在这个地方创造了这个文明,当时的商朝跟夏朝不是一个民族被认为是东夷战国之韩国治国谋政,大道非术史记。韩世家中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也就是说,韩国与魏国一样,属于姬氏的余脉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系的延傅平山建国后,阵亡级别最高的侦察兵,妻子写信8年骗婆婆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而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走完我们的人生。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尽管方式多样,但所有人都想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万婴之母林巧稚钟南山姑婆曾接生袁隆平,拒绝参加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万民众参加了此次集会,中央曾邀请全国各界人士及代表出席。然而,有这样一位妇产科医生,她曾通过自己高超的医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错位时空遇见唐戍边将士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1日电题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错位时空遇见唐戍边将士作者苟继鹏历时10年,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遗址中出土的750多件纸文书1201934年,170名红军神秘失踪,70年后山村民俗还原真相2002年贵州省石阡县召开县人代会期间,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从基层代表那里听说了一件很令人费解的事在石阡县龙潭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甘溪槽村的村子,世代为农,但是村子里却有一个奇怪1988年,河北村民挖沙,挖出300多米石头巨龙,专家研究至今下面这张照片,便是著名的邯郸石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巨大的石龙,全长三百多米,被河北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龙。各路官方专家和民间龙文化爱好者,对石龙展开了细致的考察,也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若魏延不死,蜀汉后期将会出现5种不可控制的场面,姜维也摆不平魏延乃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悍将,不过他却死得非常窝囊,而且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那么魏延为何稀里糊涂就被斩杀了呢?这并非是偶然,而是经过了诸葛亮姜维包括了蜀汉第三任掌门人费祎,在他们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