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兵团集团军方面军纵队的区别,哪一个规模大,级别高?

  这个问题极不专业,任何简单的排序都是耍流氓,原因只有一个:任何一支军队或者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一套编制体系和称谓标准,也存在一个编制名词被多支军队使用的情况,那么它的级别和规模就不尽相同。正确理解编制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放在一支特定的军队、一个特定的时期去比较,比如二战时期日寇的"军"最多可以下辖七个师团20多万人,能跟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军级单位划等号吗?
  那就先说我军,如题所述的四个编制名称在革命战争年代使用过三个:兵团、方面军和纵队,在红军的早期,则只使用过方面军和纵队的编制。井冈山的红四军在朱毛会师后下辖两个师五个团,期间在湘南受挫后损失较大,因此在挺进闽西时进行了缩编,在军部下面直辖三个纵队,军事主官称为"纵队长",因为这个纵队编制其实只是"团级",比如林彪就担任过红四军第1纵队的纵队长。
  红军队伍发展壮大以后,便取消了纵队这一级编制,重新恢复到团、师、军的逐级编制级别,再以后有了军团、方面军的编制,三大苏区的部队在长征期间番号分别为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当然了,红军毕竟还很弱小,番号确有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作用。比如红一方面军出发前86000余人,红四方面军峰值时也有80000余人,而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两个军团加一个红32军,也不过13000余人,跟二战时期苏军的方面军自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某种意义上,"纵队"其实是一个不好界定级别时的临时性建制单位,抗战时期八路军也组建过若干纵队,比如彭雪枫的八路军第四纵队、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等,最初的级别相当于"旅",兵力有数千人上下,随着部队的发展又可以壮大到上万人,已经等于或大于"师"级了,所以这会的纵队军事主官,可以称为司令员了。黄克诚纵队南下增援陈粟后,即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足足有20000多人。
  到解放战争初期,各军区组建野战军时,为了迷惑敌人和避免政治上不必要的麻烦,纷纷在野战军之下组建"野战纵队",比如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初建时就下辖四个野战纵队。各解放区由于原来的情况不同,因此有的是纵队下辖数师、有的是纵队下辖数旅,各纵兵力从10000到20000多人不等,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时,个别纵队突破了30000人。到解放战争中期,各野战军的纵队兵力普遍增加,部队发展了嘛。
  直到1948年11月,西柏坡正式发出了统一全军编制和序列番号的命令,原来的野战纵队改称为"军",原来下辖的师或者旅统一改称为"师",以三三制的原则再下辖团、营、连等作战单位。在此之前,东北、华北和华东我军,为遂行大兵团作战任务,已经着手把二到三个纵队整合为一个兵团,但是番号都是自拟的,也是直到西柏坡命令下达后,才开始正式排序,比如华野就整编为第7、第8、第0和第10共四个兵团,每个兵团再下辖三个军。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并未组建"集团军"编制,而是在1985年左右实施军改时,将原来的各"军"通过合成化、现代化而升格为"集团军",但下级建制直接为旅,跟二战时期的集团军建制是有区别的。比如人民军队的首长有大军区职、正军职或者正师(旅)职,你听过"正集团军职"吗?这个原理得吃透,不细说了。
  然后再说国民党军队,如题所述的四个编制名称在大陆期间全部使用过,抗战爆发之前的编制称谓和级别太乱,受篇幅所限暂不介绍。1937年8月以后,开始组建战时"集团军"编制,理论上应该下辖两个以上的军,但是在抗战爆发前后已经有了军以上的"军团"编制,所以在1937到1938年间,这两个级别差不多的编制其实是同时存在,最终各军团要么裁撤、要么都改制为集团军。
  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期间,为了指挥规模庞大的参战部队,开始设置"兵团"一级,不过这一时期的"兵团"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比如武汉会战期间,长江两岸的第五、第九战区部队被编成四个兵团,分以薛岳、张发奎、孙连仲、李品仙为兵团总司令(注意是总司令),其中李品仙的第四兵团居然下辖七个集团军、三个军团共17个军的部队,由于指挥层级太过复杂,1939年以后兵团建制被取消(同时取消的还有旅),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战区、集团军、军、师、团的战斗序列。
  1944年底为整理西南地区的军队和接受美援,在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然后把原第四、第九战区和调入湘黔桂粤各省的军队,统一整合为四个"方面军",以卢汉、张发奎、汤恩伯和王耀武分任方面军司令。每个方面军分辖四至六个军不等(大约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兵力,编制级别高于集团军,但是又略低于战区,属于非常时期的特殊产物,抗战胜利后方面军编制被取消。
  解放战争初期,蒋军野战部队主要使用整编军、整编师、整编旅的作战序列,由于整编军的编成数量不多,在遂行战役时经常组建临时性"兵团"建制投入战场,然后兵团直辖整编师(或军)。此时的兵团没有固定编制,只能概述为辖"两个以上的整编师(或军)",比如豫东战役时区寿年兵团只有两个整编师,而汤恩伯在孟良崮战役时的第一兵团则下辖八个整编师。
  这一期间蒋军也有"纵队"的建制,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特种兵混编的直属机械化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快速纵队",就编制级别和兵员数量来看,相当于"装甲旅"的规模,比如豫东战役时黄百韬临时兵团就下辖一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和少数交警部队。二是如果兵团规模太大时,在作战中会临时划分为若干纵队,比如汤恩伯兵团的第一纵队,就下辖整74师、整25师,然后以黄百韬兼纵队指挥官,可惜张灵甫根本也不听他的。
  到1948年7月以后,蒋军全部取消整编军、整编师(恢复为军)、整编旅(恢复为师)的番号,正式组建机动兵团,每个兵团下辖三到四个军,军辖师再辖团,编制级别相当于抗战时期的集团军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整编军,此时的军事主官称为司令或者司令官(不是总司令)。在几个主要战略区中,东北组建了四个兵团、华北组建了四个兵团、华东先后组建了六个兵团、华中组建了三个兵团。
  随着我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蒋军先后有多个兵团被歼,然后就把被歼的兵团番号转授或者重建,所以战争末期兵团番号是非常混乱的。比如郑洞国第一兵团在长春被歼,番号给了陈明仁重建,卢俊泉第六兵团在锦州被歼,番号给了李延年用来升格绥靖区,黄维兵团被歼,番号给了胡琏去江西重建,这需要很长的篇幅来说明了,不一一赘述。
  解放战争期间蒋军没有"方面军"的编制,"集团军"编制到1946年底也全部取消,在所余的两个编制名称中,兵团肯定是要大于纵队的,并且兵团的级别和规模也经历过变化。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蒋军早就使用过"纵队"的编制,比如薛岳追击红军时,就指挥着什么吴奇伟纵队、周浑元纵队等等,每个纵队下辖两个以上的步兵师,接近于"军"级。
  所以你看,无论是兵团还是纵队,即便是同一支军队,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级别和兵力规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讨论。
  级别最高的是方面军。下面详细说说分别。
  纵队在我军的历史上,相当于步兵军。按照三三制原则,一个纵队下辖3个师(华东,东北)或者3个旅(华北,西北,中原)。有时候,纵队由于某些原因不满编,那就一个纵队下辖两个师或者旅。偶尔也有一个纵队下辖4个师的例子。比如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也就是叶飞纵队,除了本来下辖的3个师之外,著名的皮旅(此时的番号是华东野战军独立师)也归叶飞一纵队指挥。
  解放战争后期,仗越打越大,敌我双方都感觉,单独的一个军(纵队)已经不敷使用,故而在大军区之下,纵队(军)之上,成立兵团,一个兵团一般下辖3个纵队(军),以利战役指挥。
  虽然一个兵团下辖3个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个兵团部指挥五个军作战的例子。
  单纯的步兵军是不包含特种兵的。以前的特种兵(炮兵,装甲兵这些)是有单独的兵种司令部,由兵种司令部指挥,作战时配属步兵军指挥,这样来作战的。
  后来改为集团军,把特种兵都归到集团军下辖。比如集团军的编制内出现了高炮旅,舟桥旅,坦克旅,陆航旅等等。
  可见,即使是集团军,级别也低于兵团。而二战时期的方面军是下辖若干个集团军,以及陆军空军部队,独立承担某个战略方向的进攻任务。二战时期,苏联成立了十个方面军,而美英的相对应级别是集团军群。比如著名的布莱德雷五星上将,就是十二集团军群司令。
  在红军时期,也成立了方面军,下辖若干个军或者军团,承担战略方向的军事任务。
  由此可见,这四个编制的大小关系,是方面军>兵团>集团军>纵队。回答完毕!
  兵团,战争年代设置的军级以上作战单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华北野战军等五大野战军下面,设置有3-4个兵团,每个兵团设置有3个军,每个军平均都有3.3万人以上,一般一个兵团的作战人员有10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
  其中,第四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强大的野战军,从东北黑土地,一直打到海南岛,解决了全国许多地区,下辖第12、第13、第14和第15总共4个兵团,兵团包括野司直属炮兵和特种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总兵力高达100万。
  集团军,作为基本战役军团,在二战时期,趋于成熟和完善,是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著名的由共产党所领导第18集团军,就是由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所组成,初期总兵力4.5万人,是非常特殊的案例。
  其实,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基本上由3个军所组成,著名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生前为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战死,被追晋授予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第33集团军,兵力配置约10万人,与兵团规模相差无几,下辖张自忠身兼军长的第59军,冯治安的第77军,曹福林的第55军。
  现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作战单位就是集团军,以军改以后的中国陆军集团军为例,由原先的18个集团军缩减为13个集团军,番号为第71、第72、第73、第74、第75、第76、第77、第78、第79、第80、第81、第82和第83集团军。
  一个齐装满员的集团军,下辖11-12个独立的旅级作战单位,包括了陆航旅、步兵旅、机步旅、炮兵旅等,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在军兵种配合作战方面提高很大,一般认为军改以后的中国陆军主力集团军的兵力约为8万人。
  方面军,是由若干个集团军组成的编组的军队一级组织,隶属统帅部或战区直接指挥,设有领导指挥机关,为诸军种、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
  德国军队,战时拥有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其兵力构成、性质、任务、地位、作用等,与苏联红军的方面军相类似。
  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方面军规模都非常庞大,动辄50万人马起步,甚至有高达100万人马的方面军,基辅战役中,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被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包围,80万的庞大规模的军力土崩瓦解,高达65万人成了德军的战俘。
  纵队,解决战争时期,保留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时,野战军下辖8-10余个纵队。
  1949年初,军委对全军组织编制、部队番号作了统一规定,改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称呼保持不变。
  野战纵队改称军,特种兵部队和一些游击部队仍保留纵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取消了纵队番号,纵队下属各旅都改成了师。由此可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中,曾经有过的纵队,其实,就是军级作战单位。
  综上,从军队的编制来分析和判断,方面军无疑是规模最为庞大战役级别的编制,一般直接由统帅部来指挥,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就直接指挥所有方面军的军事行动。
  方面军总司令,只是前线某个战役方向的最高指挥官而已,军队的调动包括防御作战甚至突围方向,事无巨细都得由最高统帅来决定,方面军总司令没有权力,请示、汇报和命令的来回过程中,往往让方面军丧失了非常宝贵的突围机会。
  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包括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建议最高统帅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但均被苏军最高统帅断然拒绝,埋下了西南方面军被德军成建制地全歼的伏笔。
  二战时期,包括苏联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等在内的10余个方面军,包括德军最初的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其作用、地位、兵力构成等与苏军的方面军相类似。
  特别时期,特别称谓。
  兵团,3-5个军;集团军他就是一个军,只是集成了部分装甲部队而已。方面军,这是一个影响全局的战略编制,十分那个庞大。纵队,障眼法而已,其实就是一个军。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为例,各个时期的的不同称呼为例。
  在红军时期,红军最大的编制单位为方面军,当时主要是对不同区域的红军根据地红军称谓。每个红军方面军又分为军团或者军。
  到了联合抗日时期,红军整体上改变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陆军,之后又随着国民政府改变战略区的称呼,八路军又叫做第十八集团军。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整编为人民解放军,当时改编之前没有军级编制,之后暂时出现了纵队用来称呼军级部队番号。之后成立了战略区,出现了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等五大野战军,这个野战军可以和苏联方面的方面军比美。
  野战军下辖兵团少的2个,多的5个,到了解放战争末期以第四野战军为例,佣兵120万,可见规模之大。
  因此看:方面军(野战军)最大,次之兵团,接下来是军团,最后是集团军或者军。
  我是玉之溪,共同探讨军队编成!
  先说结论:四种编制在我军历史上都存在过,级别最高的是方面军,规模最大的是兵团。集团军
  我军的集团军是在1985年军改之后建立的,前身是陆军军。集团军隶属于大军区,与省军区平级。
  集团军与军的级别是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军主要以步兵为主,搭配少量的炮兵、坦克兵、工兵等兵种;集团军则是下辖有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通信兵、舟桥、防化等多兵种和勤务分队,步兵只是其中一部分。
  集团军的军事主官称军长。
  整编初期的集团军一般下辖数个步兵师和炮兵师、坦克师、高炮师及工兵团、防化团、电子对抗营等直属部队,但随着多次的改革,集团军中下辖师的越来越少,大部分都只辖旅。比如隶属于济南军区,驻地在河南开封的陆军第20集团军就不辖师,仅辖5旅和数个直属团、营。
  图为陆军第20集团军首任军长梁光烈
  我军的集团军按照作战任务及假想敌的不同分为甲等集团军和乙等集团军,一般来说甲等集团军的编制人数远大于乙等集团军。
  甲等集团军的代表是隶属于北京军区,驻地在河北保定的陆军第38集团军。这是我军的三大重装集团军之一,下辖五师三旅及直属团、营,全集团军编制人数在十万人左右。
  乙等集团军中的第47集团军隶属于兰州军区驻地在陕西西安,编制人数就远少于38集团军。47集团军不辖师,仅辖5旅和直属团、营,全集团军仅3万人左右。方面军
  我军的方面军主要存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级别大致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军,但规模和人数远小于野战军。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军共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三大方面军的编制人数差距悬殊。巅峰时期红一方面军约有8万余人,下辖数个军团和军;红二方面军仅有两万余人,下辖两个军团;红四方面军也有约8万人,下辖数个军。
  可以看出,方面军的级别虽高,但人数并不多。规模远小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甚至小于东北野战军中的纵队(军)。
  三大方面军的政治主官都称政委,但军事主官称呼不同。红一方面军的军事主官称总司令,红二、四方面军的军事主官则称总指挥。
  图为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长征结束后,三大方面军在陕北会师后改编为八路军,此后我军未再设立方面军序列。兵团
  兵团是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存在的一种军队编制。兵团一般隶属于野战军下辖数个纵队(军),解放战争时期全军共辖19个兵团(其中3个是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
  图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兵团的人数差距也很悬殊,比如东北野战军下辖的兵团人数能达到20多万人,但西北野战军下辖的兵团人数却不足10万。
  兵团的军事主官均称司令员。
  兵团的级别低于方面军,但规模远大于方面军。全国解放后,各兵团番号陆续取消,现在唯一幸存的"兵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中央和新疆双重管理,不是部队,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务名称沿袭部队,称司令员、政委、师长、团长、连长。纵队
  从1928年开始红军的部分军中就编有纵队,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均编制有数个纵队。
  纵队在不同时期的编制不尽一致,解放战争前的纵队有的隶属于军、有的隶属于旅或团,还有的下辖师、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纵队的编制方才统一相当于军,纵队隶属于兵团或直属于野战军,一般辖三个师,每师辖三旅。
  纵队的军事主官称司令员。
  图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华野十纵司令员宋时轮
  1948年11月,中央发布通令,对全军的番号和编制体制统一规定,野战纵队被改成为军,特种兵纵队(铁道兵、炮兵)和游击部队(琼崖纵队)仍称纵队。
  全国解放后,各特种兵纵队和原游击部队也陆续改编为军或军区、军分区。
  兵团、集团军、方面军、纵队,都是一定时期内存在过的军队战术、战略单位的名称,但是这些军队的组织名称相对来说不是很严格,和师旅团这种相对编制固定的范围来说,上边的这些名称使用的并不是很规范。
  通常来说,兵团和集团军是一个级别,都是比一般下辖3个师的军要大,象苏联的集团军在二战中是有过一段时间是直接指挥6个师和一些加强部队,但是一般的军也不会有6个师,有4个师就是加强军军,而兵团一般是和集团军画等号的。而从规模上来说,兵团和集团军都是理论上有10万人左右,属于战役单位了。但是,在旧日军中,日军的师团也会用兵团来作为代号,象抗战时期的第56师团代号就是龙兵团,而这用上边的说法就解释不了了。
  同样的道理,在解放军中,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很长一段时间就叫做西北野战兵团,而后来是改成了西北野战军,而野战军在解放军的这个序列里边是相当于方面军的,都是负责一个战略方向的,其他国家象日本、苏联也都是这样,从级别上来说,方面军的级别最高,但是规模可就不一样了,最惨的是红军的三大方面军,加在一起只有4万人,评论一个方面军只有一万多人,也就是一个师的人马,规模最大的象二战后期的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人数近百万,象日本的那些方面军也都是拥有数十万人马,这样的重兵集团西方国家一般叫做集团军群。
  而纵队这种更加不常用的编制,里边的差别就更大了,本身纵队是一个队列名词,就是竖着排队的意思,有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是用来当作一个军队的编制名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用的比较多,国民党方面用的比较少,也就是有一个快速纵队,里边就是一个师加强坦克、汽车、炮兵等分队以后就是一个纵队,这种快速纵队就是一个加强师的规模,而使用纵队作为编制名称最多的是共产党方面,而且也比较规范,纵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军"下辖三个师或者旅,到了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纵队统一成军,当然象什么炮兵纵队、特种兵纵队是成立了兵种司令部。
  所以,通常意义上来说,方面军的规格最高,是负责一个单独的战略方向作战,规模也最大;兵团和集团军同等规格;纵队最小,属于高级的战术单位或者低级的战役单位。
  没有啥比较的。因为不是一个体系的,怎么比?
  兵团是军以上编制,比如1947年3月组建蓝军第一兵团,陆军副总司令汤恩伯兼任兵团司令,辖有8个军级部队,分别是整编25、28、48、57、65、74、83这7个整编师,桂系第7军,超过20万。而到了1949年金门战役,蓝军李良荣的第22兵团只有两万人。
  解放军在1949年2月整编16个兵团,最强的四野13兵团到1949年9月的时候辖有5个军,超过20万兵力。
  集团军?
  1928年北伐,蓝军编4大集团军,委员长第一集团军超30万,阎锡山第二集团军20万,冯玉祥第三集团军50万,李宗仁第四集团军20万。
  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第6集团军辖33万,保卢斯元帅统领,是比较大的集团军编制。
  保卢斯元帅
  当前,解放军13个集团军,大体有编制10万人左右,基本与1949年的解放军一般性兵团相当。
  方面军?
  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先后组建了37个方面军,如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3个机械化军及直属队,合计86万兵力,坦克5400,火炮1.2万。1945年柏林战役发起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更是辖有90万大军,还没有计算苏联两个空军集团军和波兰第一集团军的加强。
  1945年6月24日,参加红场阅兵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蓝军也有方面军。
  中原大战时,张发奎与阎锡山组建了5个方面军,合计30万,每个方面军6万。
  1944年,国军组建了4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大约10万。
  红军期间,也有三大方面军。中央红军的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是8.6万,南方各地留守游击队有5.8万(加后期参加者合计9.7万,到1937年8月只剩1.8万),合计14.4万。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大约接近是8万人。红二方面军大体为1.2万。
  纵队这编制就更不好说了。
  解放军东北改编前主力纵队有4~5万,少数接近6万。西北野战军纵队编制少的大约1万。1947年两广纵队编成的时候只有3600人。同期的琼崖纵队也只8000人。
  蓝军也有纵队。
  1946年9月建立第一快速纵队,以整编80旅,战车团第一营,四个榴弹炮营,汽车团,通讯营,工兵营组成,约1万人。
  被俘虏的快速纵队坦克
  1947年6月,蓝军又编制了一个第三快速纵队,由12个伞兵加强连,四个直属队外带输送团,汽车团,炮兵营,战车营,工兵营,装甲车连,空中支援大队,兵站部组成。约4000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美械混成部队。
  纵队一般是临时编组的,用于作战的编制,一般用于一个战术方向,执行一个战术任务。比如国军围剿红军苏区,就把部队分成几个纵队,从不同方向进攻。
  临时措施也会变成固定编组。红军长征的时候,按照行军路线分成几个纵队。比如军委纵队,把很多单位编在一起,主要用于行军管理。
  抗战结束后,内战开始前,共军把分散的游击部队编成野战军,出于政治需要,不想与国军公开对抗,不采用正规编制,就采用了纵队单位。相当于整编师。
  兵团本来是军事术语,指军事行动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兵力集群。类似于"部队"这样的称呼。但是有别于部队,以便不与通称的"部队"弄混。
  这种军事术语和纵队类似,但是在国共内战中被用于军队编制,是军的上一级。共军中是兵团——纵队的编制。国军标中是兵团——军。
  方面军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是采用日本的翻译方式。集团军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army本来就是陆军的通称。也指某一个区域活动的部队总称。在中国的习惯中应该是某某军。
  美国内战时期,某一个战略方向的军队叫某某集团军(某某ARMY)。中国习惯叫岳家军,戚家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张作霖的奉军,都是army。
  日本对用于某一方面,执行某项任务的叫方面军,比如华北方面军。对苏军也是有这样的翻译。苏军的方面军是战略方向的编组,相当于若干集团军的组合。
  军阀内战时期,一个军阀会把自己的军队分成几个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类似于纵队,但是相当于兵团。方面军是高于军的编组,可以认为等同于兵团。红军的编制就是方面军——军团——军。军团本来是想直接变成方面军的,因为彭德怀的原因,方面军变成高于军团的编制。
  集团军的概念比较明确,就是军的上一级编制,集团军下就是军。
  内战时期的兵团,相当于集团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心:
  野战军/方面军(集团军群),元帅军衔——集团军(兵团),上将军衔,——军(纵队),中将军衔——师,少将军衔——旅,准将军衔。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军队在"军"这个编制以上该采用什么称呼就没有统一的、硬性的规定了,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
  另外,军以上的编制一般都是临时的,打仗的时候临时组建,打完仗就撤销,所以各种称呼也都比较随意一些。
  比如,国民党在抗战之初曾经编成三十八个军团,同时又编了几十个集团军。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把全国各地的杂牌军阀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为了让大小军阀们都有个体面的职务,所以设置了很多军团、集团军还有战区什么的。但是,实际上有的军团、集团军部队人数很少,只是个空架子而已。
  二战时期,苏联在军以上的编制是"军"、"集团军"、"方面军"。方面军是最大的编制,实际上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一个大军区了。
  德国当时在军以上的编制是"军"、"集团军(又称军团)"、"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是最大的编制,例如我们熟悉的中央集团军群。
  日本军队以师团为基本单位,师团以上有"军"、"方面军"、"总军"。
  美国在二战时也是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师以上有"军(又称集团军)"、"集团军群"。美国的布雷德利上将曾经担任第十二集团军群司令,而第十二集团军群又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地面部队。
  纵队是中国的一种称呼,一般都相当于部队的军或者师。比如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各地的部队基本都以纵队为基本作战单位。国民党方面也有纵队这样的称号,比如"快速纵队",实际上就是一个机械化师。
  哎呀!你说的这些名称是我党在不同的时期,对部队的称呼,下面我给你具体讲解一下,顺便区分一下级别高低。
  级别最高的应该是"方面军","方面军"是我党在红军时期的称呼。当时的党中央下面直属几个"方面军"。例如"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红军时期的"方面军"和解放战争中的"野战军"一样级别,都是党中央直属。例如"四野"和"华野"。解放战争中有五大野战军。
  "兵团"和"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名称。"纵队"就是军,一个"纵队"下辖三个师,一般一个"纵队"有两三万人。 "兵团"是几个"纵队"组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兵团"有几个军组成,解放战争中的"兵团"人数基本都是十几万人以上的,例如"陈庚谢富治兵团"也就是"陈谢兵团"。
  "兵团"名称也在朝鲜战争中出现过,那时的"兵团"基本都是三个军,十万人。例如"王近山兵团"。
  "集团军"的名称是我党新时期解放军的。"集团军"一般有十万人(连后勤保障都算上)。例如大名鼎鼎的万岁军"第三十八集团军"也就是38军。下辖四个师,两个旅。
  最大的是"方面军","方面军"和"野战军"和现在的"北部战区"一样大!都是党中央直属。
  朝鲜战争中的  "兵团"和现在的"集团军"可以算一样大!     解放战争中的"兵团"应该大于现在的"集团军"。
  "纵队"最小了,相当于一个军。
  多读咱们的党史和军史。

鲁迅要是在现在能否比易中天和于丹更具知名度?论学养,易中天和于丹都比鲁迅要差一大截。但是,学识渊博学养深厚与知名度之间,并不能划号,大多数学识渊博的先生或曰大师,他们虽然资本雄厚,却未必会去炒作推銷自己,他们只潜心做学问,反本来同西哥特人谈判,得知皇帝驾崩之后,在对方的支持下登基为帝西罗马帝国末期,自从狄奥多西家族结束统治之后,帝位先是被马克西穆斯篡夺,后又被阿维图斯拿下。不过,与马克西穆斯的弑帝相比,阿维图斯的帝位获得并未谋害帝王,完全是在帝位空悬后,凭借强我军大将去世后,遗体遭国民党军侮辱,陈老总必找老蒋报仇雪恨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53期。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打出了著名的莱芜战役,歼敌五万三千余人的同时,还俘获了国军中将李先洲,取得了空前大捷。但是为了打赢莱芜战役,华野多少也付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法拉奇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记者,桀骜不驯是她的代名词。她的采访风格是与众不同,难以复制的,情绪化时间长咄咄逼人这些都是她的采访特点。法拉奇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往往会给采访对象设下陷阱,西安事变后,彭德怀率红军秘密直逼西安,朱老总后悔1933年没出兵1936年12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两个月,实施了一次秘密南下的军事行动。数万红军在前敌总指挥彭德怀的指挥下,从陕甘宁交界的定边盐池线,秘密向南出动至关中地区,昼夜兼程,隐蔽迅一个红军战士的悲壮自尽梦壑这是一名红军战士,为了整个家族活命而悲壮地当着全家族的人自尽的往事。岁月已老,但他的义举不能随风而去这位红军战士,是我母亲的舅舅。虽然母亲于2018年4月3日在90岁寿上谢世,凤雏庞统明明没有什么成就,为什么名气会那么大?感谢头条君邀请,那我就说说我个人观点吧!凤雏庞统明明没有什么成就,为什么名气这么大?说庞统没有什么成就,简直就是荒谬绝伦的说法!我认为要从这三点去看凤雏庞统的话,你才能真正看明白庞1986年叶剑英病重,余秋里紧急前往医院,下达三个精心任务叶剑英前言开国元帅叶剑英从投身革命一直到老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赤胆忠心。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叶帅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的,在叶剑英的一生中,他多少次运筹帷幄,面临著名的穷则穿插迂回,富则给老子炸炸炸什么时候开始的?炮弹洗地或炮火覆盖都说我军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而且是晚期!这病根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呢?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候天上美军的飞机在炸,地上美军的大炮在轰,还生生打出了一个新名词范佛里特弹药1945年,李达将军收到一封信,邓小平和刘伯承看过之后都说要得1945年8月,李达收到了自己的老部下写来的一封信。这封信开头直接深入主题,主要内容就是告诉他,你的婚事已经成为了部队的头等大事,你已经40岁了,年纪不小了,应该有个人照顾你了。然唯一参加过长征的国军中将,妻子卖家产千里寻夫,建国后当副市长导语1934年,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红军将士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环境,还要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追击,损失十分惨烈。在当年的万里征途上,除了红军将士们,
一等功臣马毛姐,14岁的渡江战役女英雄,毛主席亲自为其改名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与国共和平谈判的最终破裂,一直在长江北岸蓄势待发的解放军百万大军,一夜之间横渡长江天险,开始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征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尤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的真实原因?众说周知,珍珠港事件是二战历史上的非常有名的军事袭击事件,在这次袭击的事件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重创了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进而使美国也加入了对日本宣战,但是呢,其实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中国的战乱,是否出现农民战争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因素。这里说的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有一定意识形态层面的意思。实际历史环境表现中的情况,是在野的有产者带领农民进行的大范围暴动。这种暴动的老蒋任黄埔校长时,曾培养了5位虎将,他们分别是谁?在1924年的时候,为了培养军事干部,黄埔军校在广州正式成立了。老蒋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主要负责统筹整个学校的发展,也训练新兵。在他的精心培养下,黄埔军校一共涌现出五位虎将,他们都四野的三个朝鲜族师,回国后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半岛北方部署南进作战前,出于友谊,我军送给半岛北方三个朝鲜族师,兵源来自于居住于吉林黑龙江辽宁边境地区的朝鲜移民。其中成建制的师级部队为东北军区直属的164166师。之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大多数朋友只看过三国,却未读过前传。据史学大家肥猫考证,三国众将皆有师承,他们的武艺并非凭空而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东汉末年,在并州雁门,有张家大族,族中有一支,兄弟三人。老大的名清朝皇族老照片慈禧太后照镜子梳头,5岁小皇帝席地而坐帝制时代早就被历史的尘埃埋葬,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淹没。随着时光变迁,人们对皇族的生活已不甚了解,有些文字记录也真假难辨。我们借助一组老照片,与清朝那些显赫的皇族人物进行一次时间的邂逅1961年,毛主席与ampampquot清朝皇帝ampampquot畅聊5个多小时,溥仪几次含泪痛哭人生匆匆几十载,或轰轰烈烈立于万人之巅,或碌碌无为平凡度过此生,从举国敬仰的皇帝到普普通通的平民,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图为溥仪三岁时他继位时不过三岁,退位时更是死后一幅画卖了35。9个亿,生前却穷困潦倒,他为什么这么惨?公元1499年,那一年的高考试卷难住了不少考生,很多人都交了白卷。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个个唉声叹气,唯有两个年轻人眉开眼笑。这两个人,一个叫唐寅,一个叫徐经。考完后他们勾肩搭背地约着去毛泽东与挚友萧子升,在建党前争吵一夜后分道扬镳,此生再未见1921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与萧子升同在一条船上,前一天夜里两个人为一件事整整争论了一晚上,到了也没有争论出结果,还是谁也不服谁。次日一早,毛泽东站在甲板上开始阅读起了资本主义制度毛泽东终生都没收到的8封情书,藏在墙缝里60年,90年才公布于世前面提到了毛泽东跟胡适的关系,可以说,两个人的关系是经历了一番逆转的。胡适对毛泽东是前倨后恭,而毛泽东对胡适则变成了前恭后倨,这也是由两个人的思想高度不同所决定的。在毛泽东的人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