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四渡赤水"并不神奇。
  因为"神奇"二字,是我们对自己不了解的怪诞事物进行的解释,它具有超自然的神秘色彩。而"四渡赤水"呢,则是我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层层包围,最后成功突围的壮举。
  四渡赤水的每一步战略、战术都是清晰的,不是有超自然力量的帮助。因此,我们不应该称"四渡赤水"为"神奇",应称其为"传奇"。可以说,"四渡赤水"是达文了解的,古今中外最令人叹服,最为传奇的一战了。
  二流的军事家,善于制定战术;一流的军事家,则善于制定战略。而最顶级的军事家,是"没有"战术和战略的。为何最顶级的军事家是"没有"战术和战略呢?
  我们要知道,战争中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你能看到的那些武装,而是整个战争"环境"。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了你看得见的: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以及看不见的:如敌人的战略、战术、敌人的后勤保障、敌人内部的政治斗争、第三方的干扰等。
  "环境"是战略的最大变量之一。在战略和战术的实施过程中,军事指挥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保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在动态的环境中,只有保持战略和组织的柔性,才能适应条件和环境的变化。
  因此,军队指挥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这也是毛主席"游击战争"的基本原理。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是《孙子兵法》中讲的,"兵形像水"。
  回顾"四渡赤水"的全过程,我们会发现:毛主席不是被动地逃跑,而是始终把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而拥有战争主动权的前提,是他在战略上的灵活应变。
  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毛主席的战略、战术能够随时根据"环境"形势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甚至能够利用"环境"。这就是"四渡赤水"的传奇,是毛主席的天才指挥造就的传奇。"四渡赤水",毛主席是如何"兵形像水"的?
  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一战,将孙武所说的"兵形像水",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一开始,红军根本就没有"四渡赤水"的计划。
  1935年1月19日,我党在遵义会议之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对红军的领导。
  当时我军在遵义制定的战略是,从遵义出发,兵分三路,向土城、赤水一带地区进军,再北上打下赤水县城,渡过赤水河,而后在泸州上游渡过长江,到四川会合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最后,在川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
  红军的战略制定得非常清晰,然而,敌人也不是木头人,早就觉察到红军要北上四川的意图。
  敌人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遵义西南方向,黔军王家烈的3个师,东南是两广联军,正南是薛岳的8个师在乌江南岸的贵阳,东北方向有湘军4个师在修筑碉堡防线守卫在乌江东岸,正北有中央军上官云相2个师增援重庆,西南方向的川军则出动了12个旅,守住了长江沿线进入四川的各个要道;再往西,滇军龙云则派出5个团修筑横江(金沙江支流)防线,在毕节部署了3个旅防止红军入云南。
  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大致是这样的:南有乌江天险和薛岳大军,北有长江天堑,东有乌江天险以及湘军严守以待,西有川滇军团的层层设防,四周还分散有王家烈的黔军。我军三万多人被敌人的四十万大军层层包围,形势异常的艰难。
  面对如此形势,我红一军团的红一师、红二师主动出击,准备速战速决,拿下赤水县城。但是,没想到川军行动更迅速,早就进入了赤水城,并主动南下。我军刚摸到黄陂洞和复兴场就与川军遭遇,被迫退守到葫市、丙安一带。
  迅速拿下赤水县城,是我军打开北上通道的重要战略计划,这第一步棋就没能实现。
  北上遇阻,川军名将郭勋祺也从东边率兵团尾随了过来。毛主席经过土城东北部的青杠坡时,发现这个峡谷地带,非常适合打伏击。于是他与中央商议决定,以一军团、九军团挡住北边的川军,集中手边的三、五军团,利用有利地形设伏,打掉尾随而来的川军。
  这就是著名的"青杠坡战役"。
  青杠坡战役之所以出名,不光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它也是我军经历过的最凶险的一次战役。如何凶险呢?
  这一仗打得惨烈,因为情报有误,我军原本以为郭勋祺只有三四个团的兵力,但实际上却有六个团。而且,郭勋祺出其不意,没有从谷底来,而是往山上来跟我军争夺制高点,将我军部署的伏击战,变成了一场拉锯战、消耗战。
  要知道,敌军的各路兵马正在向我们合围,我们在此耽搁的时间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所以,这场仗打得惨啊,连朱老总都亲自上了前线,陈赓的干部团也都上去战斗了。
  在青杠坡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的鏖战中,有我党无数的领导人物,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彪、张爱萍;七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以及陈云、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国元勋,还有528名共和国开国将军。
  如果这一仗败了,可以说,我红军、我党基本就被川军一锅端了,中国的历史将被改写。你说凶险不凶险?
  还好,我军三军用命,击退了郭勋祺的进攻,红一军2师也赶来增援,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
  然而,毛主席很清楚,对峙时间越久,对我们越是不利。所以,他果断放弃了从赤水城北渡长江的计划,决定西渡赤水,从金沙江北上。这就有了一渡赤水。
  渡过赤水河,敌军已然看出了我军的意图,因此,我军进攻敌军重兵把守的叙永又失败了。
  既然,你事先能想到这样的计划,敌人也就能想到,再根据你的计划部署防守。
  西渡赤水河,是为了防止万一泸州方向渡江不成,制定的第二战略方案。其实,不管是北渡赤水取泸州,还是西渡赤水过金沙江,这两套方案都是战前根据当时的"环境"制定的战略计
  果然,我军的第二计划也不可执行。红军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以后,川军留下4个旅防守泸州、宜宾,其余的8个旅迅速压了过来,红一、红三两大主力先后作战失利。
  这时候,如果我军强渡金沙江,无疑是往敌人的口袋里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迅速南下,避开川军的压力,向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扎西集中。
  193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扎西召开了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既然国民党已经在长江沿线严阵以待,那红军就不能硬碰硬,干脆杀他个回马枪,回师东进,再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兵力空虚的黔北地区进军。这时候,毛主席已经不拘泥于教条地执行战略计划,将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游击战策略了然于胸了。
  2月19日至21日,我军分别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在长江重兵布防的国民党,一看到红军又回去了,顿时一片慌乱。
  于是,我军顺利地二渡赤水。
  我军在敌军的慌乱中,迅速拿下黔北的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黔军的8个团,外加中央军的2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然而,红军出其不意的返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形势。有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黔军王家烈部和中央军薛岳部分别从四面合围而来。
  在紧要关头,我军决定向西推进,在鲁班场进攻中央军周浑元部。然而,我军进攻了一整天,也没能拿下鲁班场。这时候,敌人已经纷纷向西合围,我军再一次陷入了绝境。
  鲁班场之战,是我军为了在贵州立住脚,不得不拿下的战略要地。然而,这个意图显然是落空了。但东方不亮,西方亮,鲁班场之战虽然败了,但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进一步吸引了国民党主力的西移。于是,毛泽东发挥了自己大胆的战略设想:
  利用蒋介石认为红军还会寻机北渡长江的判断,干脆顺势从茅台三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调动国民党主力进一步往西。等到把国民党主力引到川南,我军再四渡赤水,再杀他个回马枪,直取贵州,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这就有了三渡赤水
  1935年3月16日,我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并派出一个团佯攻古蔺,做出打开古蔺县城、北渡长江的样子。
  果不其然,蒋介石马上下令各路大军迅速向川南集中,准备利用川南的有利地形,一举歼灭红军。
  老蒋再一次被耍了,正当国民党各路大军几乎跑断了腿,拼命向川南集结的时候,3月21日,我军再一次出其不意,在太平渡、二郎滩,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
  四渡赤水后,蒋介石则依旧自信满满,他判断红军又要占领遵义,便于3月26号从重庆飞到贵阳,准备亲自指挥对红军的作战。蒋介石以为,这次他一定能够在遵义一举歼灭红军。
  然而,我军又一次让蒋介石判断失误。我军渡过赤水后,没有去遵义,而是随即掉头南下,渡过了乌江。而此时,正疲于奔命的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呢,则在乌江以北地区骂娘。
  得到我军南渡乌江,直取贵阳的消息后,蒋介石彻底慌了。因为,此时贵阳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老蒋此时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此时,慌不择路的蒋介石火速致电各路大军火速驰援,到贵阳救驾。于是,国民党大军又浩浩荡荡地奔向贵阳。
  然而,就在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没有想到,红军打贵阳却又是虚晃一枪。我军没有真正进攻贵阳,而是从贵阳和扎佐之间向东而去,进到清水江西岸。
  蒋介石长舒了一口气,他重新调整了心态,分析出红军这是即将东渡乌江、到湘西会合贺龙、萧克的二、六军团汇合啊。于是,他又致电各路军马,立即向东追击红军。
  没想到,蒋介石又中计了。红军向东又是一个迷惑国民党的假象,就在国民党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而去的时候,红军突然又急转向南,在贵阳和龙里之间,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防线。
  随后,我军甩开大步,向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直逼昆明。滇军的军阀头子是龙云,他一看红军向昆明来了,一下子就慌乱。于是,他马上命令昆明周围的军队向昆明集结。这样一来,云南和四川之间的金沙江防线,就出现了一条口子。
  为这个突围的时刻,我军已经等待已久了。4月29号,中央向各个军团发出电报:"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应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起根据地。"
  当天,我军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并于5月2号在皎平渡渡江成功,并且控制了渡口。
  至此,我军成功地摆脱了蒋介石的层层包围,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有利的新局势。"四渡赤水",不仅让李德这个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看的心服口服,更是入选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结语
  真正的军事战略家,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必须有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的智慧。正如曹操所说:"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战争永远没有固定的态势,打还是不打,完全要根据对手的情况来随机应变,不可能提前决定。历代的军事学家都强调机变,就是因为"兵形像水",环境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真正的行家,必须具有动态把握机会的能力。
  "四渡赤水"证明,毛主席在这方面,无疑是行家中的行家。在战略方面,与毛主席相比,国民党反动派的领袖蒋介石,简直幼稚的像个学徒,让几十万军队在川滇黔三省,被红军牵着鼻子团团转。
  更可悲的是,在整个东亚的战略环境背景下,已经占据东北并扶植起"伪满洲国"的日本,对于整个中国的窥视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的实际领袖却还在打内战。就连打内战,也是借"剿匪"之名,行"驱虎吞狼"之实,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国民党中央军所到之处,人心惶惶。
  反观我党的领袖,在遵义期间,还不仅是解决了内部的路线问题。当时,在遵义市天主教教堂里,我党为解释决议而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毛主席为我党、我军的未来,提出了一个口号:"北上抗日。"
  这是,何等的战略眼才能做出的决定啊!我们是往回看历史,不足以感受到这个口号的震撼。试想一下,当时我红军3万多人,刚刚经历过惨烈的湘江战役,损失过半,现在又被国民党40万大军包围。这样的情况下,"北上抗日"的口号,简直犹如天方夜谭。当时,如果国民党人听了,一定笑话我军太疯癫。
  然而,对于我党、我军意志坚定的革命家们来说,"北上抗日"这个口号,仿佛是黑夜中的一道光,为长征指明了方向。长征的意义,也从精疲力竭的军事撤退,转变成一个既有革命目的,又有民族目的的政治行动。
  而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来自伟人的战略眼光。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1960年,面对访华的英国前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主席明确表示过:
  三大战役算不了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那么,四渡赤水究竟有多重要?究竟有多经典?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走出根据地,被迫开始了长征之路。但是老蒋的目的是彻底全歼我红军队伍,所以,他调遣大军对我军围追堵截,企图扑灭这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湘江之战,老蒋摆下口袋阵,博古李德愚蠢至极,硬闯天罗地网,致使我军伤亡三分之二,从八万六千人锐减至三万人,可谓是伤亡惨重。
  这三万人钻出口袋阵,老蒋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可能!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紧追其后,逼着他们一路向西。老蒋又调兵遣将,在前方合围,想要将这三万红军彻底消灭。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的战略战术都无用武之地,所有的动作都是被动的。
  到了遵义,我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主席取得了军事指挥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主席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成功突围,纵观古今,无人能出其右!
  我军集结于遵义一带,周围是王家烈的黔军。外围,西南有薛岳的八个师和滇军三个旅,南面是两广联军,东有湘军四个师在修筑防御工事,东北方有上官云相两个师正沿长江向西推进,西北方有川军十个旅封锁各个入川要道,并派重兵封锁长江,西面是滇军五个团,可以说,老蒋在此布置下天罗地网,意图将我军全歼于此,形式极为严峻!
  此时我军还有两个亲戚,一个是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一带活动。一个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活动。我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友军与其会和,最后选择,北上四川找红四方面军。
  要想北上四川,肯定不能走重庆,因为重庆是重镇,必有重兵把守,而且由此地过长江后,是一片空荡荡的四川盆地,这种地形不可能甩脱敌人的追击。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过赤水,走宜宾庐州一带渡江,如果渡江不成功,则继续向西过金沙江,然后向北迂回。
  土城之战,我军由于情报有误,原计划的青冈坡伏击战变成了和敌人的消耗战,战斗极为惨烈,敌人还在紧急增援中,情况万分危急!
  后来的三个国家主席,七个元帅,五百多个将军,众多的中央领导人都在此地,如果此战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由朱老总亲自指挥,陈庚带干部团也加入了战斗,全军拼命,终于打退了敌人进攻。此地不宜久留,主席果断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命令全军渡过赤水河 ,向金沙江进发。
  要想渡过金沙江,必须得打下关键位置——叙永。但是叙永有重兵把守,我军已无力再战,只有朝着川滇黔交界地带扎西前进。敌人很快又围了上来,在扎西一带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此时,川军一部分北面把守长江,一部分南下合围,滇军把守西面金沙江,黔军东面把守赤水河,滇军三个旅和薛岳八个师从南面,东南面步步紧逼,包围圈逐步缩小,形式越来越严峻。
  经过一番衡量,各个方向的敌人都不好惹,只有黔军实力最差,于是,主席决定挥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回遵义!
  果然,赤水河防守不堪一击,我军拿下土城,顺利二渡赤水河。
  老蒋大吃一惊,但很快重新部署,滇军东进,上官云相南下,川军东移,薛岳大军北上支援王家烈。不得不说,蒋光头军事能力确实不差,这几步操作稳扎稳打,没有丝毫瑕疵。国民党大军即将合围,我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合围之前拿下娄山关,否则必将全军覆没。但是娄山关被称为天险,易守难攻,打下娄山关困难极大!
  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些前辈英雄,他们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舍命相拼,又恰逢我军迂回部队从后夹击,终于拿下娄山关!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主席挥笔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著名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娄山关被克,遵义也被迅速拿下。我军在重回遵义,形势似乎又回到了最初。
  老蒋再次调整部署,依然是碉堡战术,继续对我军形成合围,步步紧逼!
  我军眼看就要被彻底围困,全军都陷入不安的情绪。此时,林总提出,攻打金沙的王家烈,因为这家伙实力差,好大,我军还能在金沙得到补给。这个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意,然而,主席却坚决反对这个计划。
  他认为,王家烈虽然好打,但是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意图,很可能会提前做出部署。而且,攻打金沙,其背后的滇军定会前来救援,很容易会打成攻坚战,这是我军所不能承受的。而且一旦周浑元和吴奇伟趁机南北夹击,我军必然损失惨重。
  最终,主席说服了总理,总理又说服了大家,取消了攻打金沙的计划。
  按照主席的意思,不打金沙,北上攻打周浑元重兵防守的鲁班场,王家烈肯定支援不积极,其他势力也来不及救援。而且,即使打不下鲁班场,我军也可以趁机渡过赤水河。打下或者打不下鲁班场,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我军按主席的计划攻打鲁班场,未果之下突然挥师北上,从茅台镇三渡赤水河 。
  如果说一渡和二渡是形势逼人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结果也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那么此次三渡赤水河,主席的指挥艺术才逐渐展露出来!
  主席命令我军高调渡河,故意让国民党的侦察机发现我军行踪,渡河之后又迅速隐蔽起来,关闭所有电台,并派出一个团伪装主力部队,携带主力电台向古蔺县城攻击前进。
  北渡赤水,主力攻打古蔺,还携带主力电台,这一切的消息散发出去,给了老蒋一个信号:我军要攻打古蔺县城,然后攻打叙永,北渡长江!
  老蒋心中狂喜,再一次调兵遣将,准备将我军围歼于古蔺。老蒋认为,用如此多的兵力围攻我军三万人,此次必能成功,于是,他亲自飞往贵阳,要近距离感受我军的覆灭。事实证明,他的这一行为是多么滑稽!
  其实,主席在二渡赤水时,就已经在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备下了船只。在敌人向古蔺集结时,我军主力四渡赤水,以迅雷之势极速南下,暴雨之夜飞渡乌江,兵峰直指贵阳。而此时,蒋光头正在贵阳,身边兵力只有一个团。将军!
  我军直捣黄龙,国军大惊失色,做梦也想不到主席竟然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手段。老蒋呼救,国军各部火速驰援,不料我军一转身,向东而去。
  老蒋一看,这是要去湘西找红二六军团会合呀,快给我追!于是,国军各部转头向东追去。
  主席的想法,一般人怎么能猜的出来?我军虚晃一枪,回马转身,从贵阳,龙里穿过,向西往云南而去。云南兵力空虚,我军大踏步前进,向金沙江进发。自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且,我军向西,国军向东,一下子拉开了十几天的路程,为我军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那么,能够调动敌人变化,因此而取胜者,更是大神中的大神!
  由于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不仅使我军损失惨重,还令我军陷入了十面埋伏的危险境地。当主席接手了军事指挥权以后,终于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高明的军事指挥艺术家是如何在必败的局面之前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
  四十万人被三万人牵着鼻子走,试问有哪个可以做得到?就算孙武转世,韩信再生,也得自愧不如!你说,这算不算神奇?
  其实,依我看,从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军史来看,"四渡赤水",本来算不上特别神奇,不过,据说毛泽东生前总结自己一生戎马生涯,最看重"四渡赤水"。而且,后面阅读这段历史的人也认为"四渡赤水"很神奇,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理解,原因如下。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唯一一次金蝉脱壳的逃生机会。如果没有"四渡赤水",中国共产党以前的所有努力,和余下的所有奋斗,都是白费。
  凡了解解放军战史的人都知道,我军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三次起义建立的人民军队。但前两次起义都失败了,只有秋收起义的火种保存了下来。
  顾顺章叛变以后,临时中央在上海也没法待了,就转到了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
  后来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但是,国民党军队一直紧追不放,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始终甩不掉敌人。直至遵义会议,毛泽东再次回到中央红军领导核心,才开始想办法怎么才能摔掉敌人。这就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过程是这样的: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战役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又受挫折,为了摆脱被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不利局面,在毛泽东等指挥下,纵横驰骋于川、黔、滇的广大地区,在三省交界处的赤水河上,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赤水河的过程,一边运动,一边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的缝隙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了敌人,在不利局面下,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困,这就是"四渡赤水"。
  在"四渡赤水"过程中,曾经有人节外生枝,提出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黔军一个师的建议,并且在随后的军委会议上,不顾毛泽东的坚决反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要不是毛泽东以拒绝继续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相威胁,并在随后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周恩来、朱德的工作,中央红军的命运真是不堪设想!因为随后的情报证实,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正从四面八方向遵义、鸭溪、枫香、打鼓新场压来。如果红军进攻打鼓新场,正好钻进国民党三路大军的口袋里。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管"四渡赤水"指挥得是否得当、高明,但最终摔掉了敌人,这就是中央红军的大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大胜利,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大胜利!
  如果"四渡赤水"没有摔掉敌人,结果会怎么样?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被取消,中央红军被消灭,日军占领中国,中国人民被奴役的时代开始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胡扯!正面战场上,国军一直在抵抗。更何况,即使蒋介石集团也投敌叛变,当了汉奸了,中国共产党内,还有陈毅、项英等人的南方游击队,张国焘、徐向前的四方面军还在,刘志丹、谢子长的陕北红军还在……中国共产党怎么就不行了呢?
  淡定淡定!记住,首先,蒋介石集团不靠谱。如果靠谱,几百万军队不会那么快远离战场;如果蒋介石集团靠谱,日军绝不可能几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其次,中央红军不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不在了,也就意味着毛泽东也不在了。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了毛泽东这个引路人,你觉得能够用二十七年解放全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接下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谁可以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战胜蒋介石几百万军队?什么叫"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什么叫经天纬地?什么叫扭转乾坤?这就是。
  这个不用抬杠,这是中外社会、历史等各种学者早就证明过了的一个论断: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就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今天,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故此,我军军史把"四渡赤水"当做一个很神奇的军事战例,也就不足为奇了。毛泽东说他一生军事生涯里,最看重"四渡赤水",也就不奇怪了。因为这是一种感触,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假如没有这个转折点,后面其他的东西都是白说。
  因此,与其说"四渡赤水"很神奇,倒不如说是因为这是毛泽东被排斥在领导层之外,再次重新进入红军领导核心以后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完全彻底拥有了自己英明正确的领导人,也使中国革命再次走上正确轨道的一次标志性战役。
  故此,我个人认为,"四渡赤水"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指挥得是否恰到好处,远没有她的历史意义更大、影响更深远。"四渡赤水"理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里最灿烂夺目的一场战役。说她神奇,也就理所当然了。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里的歌词是这么写的: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段歌词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四渡赤水的伟大。特别是毛主席的指挥艺术,也在这场战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可谓"神来之笔"。难怪在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对毛主席说"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一场战争相媲美,而毛主席则毫不迟疑的说:"三大战役不算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那么,四渡赤水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得到如此的赞誉和推崇?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场挽救红军命运的战斗。
  四渡赤水发生的背景
  其实当时的形式是很糟糕的,红军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但是唯一的巨大转机就是在之前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又开始重新领导红军了。
  当时红军虽然占领了遵义,但是也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湘江战役的惨败,已经极大地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1,我军部署情况:遵义北面,娄山关、桐梓和松坎一线,是我们的红一军团占据;遵义以南,是我们的红三军团;红九军团在遵义东北的绥阳一带;红五军团在遵义东南团溪镇附近,四面防守占据遵义的红军核心部队。
  2,敌军部署情况:王家烈的黔军在遵义四周形成一个小的包围圈;遵义南面的贵阳方面是薛岳的8个师,其前锋已经直抵乌江,越过乌江则直接对红三军团造成威胁;遵义以东的湘黔边界,是湘军何健的四个师,这是红军的大仇敌,此时他们正在构筑碉堡,全力阻挡红军再次进入湖南;北面则是川军沿长江一线设防的十个旅,并且还夸张的在长江江面上布置了舰队,防守的风雨不透;赤水河的西面以及西南方向是滇军的大量军队,伺机东进。
  3,红军的作战意图。其实这时候我军应该大致有这么几个前进方向,一是博古和李德一直向往的往湘西方向同红二、六军团,如果突破湘军防线,与其汇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二是长江以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带领下,也算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在敌人重兵围剿中央红军的前提下,发展的不错,有在四川站住脚跟的希望。如果北出长江和四方面军会合,对中央红军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面对川军铁桶般的围困,还是比较困难。
  第三种可能性就是不走了,在遵义周边重建苏区。来到遵义后,扩红成绩显著,当时在遵义地区大概吸引了5000左右青年加入了红军。然而后来经过分析,此地比较贫瘠,人口比较稀少,而且很多人都是抽大烟的,加入了红军,战斗力也难以保障。这一点,在很大影视作品中都有过展示。而且这一地区周边敌人还是比较强大,不易生存,因此放弃。
  毛主席经过仔细分析,认为红军渡过长江去和四方面军会合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但是怎么过江呢?肯定不能大张旗鼓的攻击前进,那样肯定不行。川军肯定不会让红军轻易的进入四川,如果硬来,那就是另外一场湘江战役。
  在长江上游,宜宾和泸州段水流较缓,适宜渡江,所以选择这段渡过长江是最方便的。如果渡江不顺利,那么部队会继续往西,渡过金沙江,然后沿着四川西边北上。
  另外,命令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向长江方向佯动,吸引川军和湘军兵力,以便渡江时减轻压力。
  渡过长江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渡过赤水河,在这样的背景下,瑰丽奇绝的四渡赤水开始上演。
  一渡赤水
  要想读过赤水,必须夺取赤水县城。于是红一军团首先直插赤水河边的土城和猿猴场,兵分两路继续朝赤水县城前进。
  此时团溪镇的红五军团已经迅速的占领了土城;红三军团也沿赤水河北上;红九军团也以靠近土城周围;绥阳一带的红九军团急行军准备协助红一军团夺取赤水县城。
  然而作战并不乐观,红一、九军团首战不利,集体往土城方向退却。这里有个记载,说红一军队在进攻赤水县城的过程中,听说赤水县城守军在向周边老百姓大量征收稻草。经过分析,确认是给前来的川军准备宿营用的。于是红军决定将计就计,假扮成农民,把枪支塞进稻草里,准备伺机混入县城,内外夹击。然后并不顺利,被前来支援的川军识破,随即陷入激战,前来支援的川军越来越多,一军团只能撤退。
  红三、五军团集中攻击土城东面青岗坡一带的川军。根据前期情报研判,此处驻扎着川中名将郭勋祺的四个团。以乐观估计,我军两个军团吃掉他们是完全有把握的。然而开展之后,川军竟然出乎意料的顽强,战况异常惨烈,迟迟无法突破。
  战斗陷入拉锯和胶着,这对我军是极其不利的。要知道,中革军委就在土城啊,一旦失利,不堪设想。在这时候,我们敬爱的朱老总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而且也拿出来最后的预备队,就是陈赓的干部团。此两大招一祭出,形式立刻得到扭转,打退了川军的疯狂进攻。
  但是此时敌人的援兵依然源源不断的向土城方向涌来,而且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对面川军是六个团,而且后 面还有后续部队,情报完全错误,我军十分不利。
  关键时刻,毛主席决定放弃占据赤水县城和北渡长江的打算,决定渡过赤水河,前往金沙江到川东地区。
  1935年1月29日拂晓,一声令下,全军迅速经猿猴场、土城一线西渡赤水河。在渡过赤水河后,在叙永地区,红一军团作战不利,后又在毛坝、大坝遭川军截击;红三军团也在天堂坝遭到川军阻击。在此不利形势下,中革军委命令各军团迅速摆脱川军袭扰,全力向扎西前进,随即在扎西进行了整编。除干部团外,全军缩编为16个团。
  二渡赤水
  此刻蒋介石得知红军到达扎西之后,命令国民党军队全力追击。川军除一部继续防守长江外,余部全部向扎西前进;滇军继续固守横江防线,扎西南部毕节附近的滇军往北移动;薛岳的部队全部往西北移动;西面的滇军也在土城赤水一线埋下重兵。至此,我军依然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夹击,毛主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师东进,再过赤水。
  当时这个建议提出来以后,很多人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毛泽东的意图。因为刚刚从贵州跑出来,这屁股还没坐热乎,怎么又要跑回去,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而且又回到了老路上!
  对此,毛主席解释道,蒋介石对我们的方向的猜测,东进是他绝对想不到,或者说是他最认为不可能的选择,因为刚从那里跳出来嘛。而且老蒋肯定认为我们只有西进或者北上的选择,南下次之,东进他甚至都没考虑。事实情况也是如此,老蒋命令薛岳的中央军迅速向扎西方向合围我军,川滇军夹击压上。唯独命令战斗力最弱的黔军防守赤水一线,显然对红军回师黔北没有思想准备。
  这就是主席的高明之处,就是料敌入神,这次又是一招妙棋。1935年2月11日,我军行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迅速向桐梓方向前进。桐梓兵力空虚,迅速被我军占领,兵峰直指娄山关。
  娄山关是遵义北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侧山峰高耸入云,真是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拿下娄山关,是关键的一战,占领了娄山关才可以再占遵义,所以此战势在必行。
  抢占娄山关前,命令五、九军团在后面阻击川军郭勋祺部,一军团北面设防,夺关任务交给彭德怀的三军团。
  2月25日,战斗打响,三军团战士奋不顾身向娄山关发起进攻。经过激战,以及其他部队的全力配合,天险娄山关被一举拿下。此战我军以伤亡100余人的代价击毙敌军600余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场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将士们的信心。
  站在娄山关上,毛主席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出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意志,歌颂了他们不屈的战斗精神,但是全篇也充满了浓烈的悲壮色彩,红军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失去了娄山关这道屏障的遵义城,直接暴露在我军的炮火中,遵义城里的王家烈不负众望,一触即溃,仓皇南逃,我军再占遵义。
  狼狈而逃的王家烈在半路遇上了北上的吴奇伟部队,王家烈好像见到了亲爹,痛哭流涕的请求吴奇伟帮助自己收回遵义。于是二人联手,准备趁我军立足未稳,突袭遵义。不过对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场大胜即将到来。
  遵义前面的制高点是老鸦山和红花岗,战斗开始,由于红军连续战斗,非常疲惫,老鸦山失守。如果不能夺回老鸦山,那么遵义城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眼皮下,非常不利,所以老鸦山必须夺回,然而战斗并不顺利。
  关键时刻,红一军团穿插至王家烈侧部,发起进攻,王家烈的双枪兵一如既往的一触即溃。这样的话,左路的吴奇伟部的指挥部直接暴露。而另一只左边迂回包抄的我军,攻击吴奇伟左侧。见此情形,吴奇伟仓皇而逃。
  一看敌人逃跑了,红军趁势追击,把吴奇伟一直赶过了乌江,红军取得大胜,在遵义得到了难得的休养机会。
  三渡赤水
  虽然重占了遵义,然而我军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南方的吴奇伟部随时伺机北上;西边的周浑元往东压上,黔军一部也跃跃欲试;北侧的郭勋祺欲夺娄山关。
  这时候,截获敌人电报得知,老蒋命令各部循序渐进,实行碉堡合围战术,四周构筑碉堡,意图把我军困死。
  得知老蒋企图之后,毛主席准备在鸭溪镇附近设伏,准备歼灭周浑元部。然而,狡猾的蒋介石随后改变了命令,命令周浑元原地待命,不能孤军冒进。可惜,这封电报我军没有截获,于是我1、3、5军团在鸭溪狭小地区潜伏几日,一无所获,战场忽然陷入寂静。
  时间不在我们这边啊,这样下去,等老蒋的援兵陆续前来,危机时刻爆发。前方派出引诱吴奇伟的部队也未能成功,敌军龟缩不出。一时之间,我军进退两难。
  这时候红一军团的林彪建议,既然打不了周浑元,可以打王家烈在打谷新场的黔军啊,那么是个富裕地方,可以让红军得到补给,关键是王家烈军的战斗力极弱,大家都很有信心。
  可是这一提议遭到了毛主席的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我军长途奔袭,失去了战斗的突然性,非常不利。二是打谷新场并非那么好打,一旦打成拉锯战,敌人援军一到,非常危险。
  然而这一建议未必采纳,包括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都同意进攻打谷新场,最后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决议。对此毛主席非常光火,不惜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
  然而这再次证明了毛主席的伟大,通过侦查和截获的敌人情报,蒋介石果然在那里大量增兵,就等着红军去钻这个圈套。还是那句话说得好: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在最后时刻,取消了攻打打谷新场的决议,主席的威望日胜。
  这就有点麻烦了,这里不能打,那里不能打,那到底打哪里呢?这时候毛主席的建议再次出人意料,攻打周浑元重兵防守的鲁班场。大家都很是诧异啊,连黔军防守打谷新场都打不了,难道周浑元这里好打?
  其实主席是有理由的,他的目的就是三渡赤水。当然了,鲁班场如果能够打下来最好,打不下来,也一定要把周浑元打的不敢露头,方便我们再次渡过赤水。
  鲁班场确实不好打,于是我军北上占领仁怀,继而占领茅台镇,三军战士不仅喝了一顿茅台,还买了许多茅台酒来治伤。然后,我军从茅台镇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大摇大摆的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为什么三渡赤水我会说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呢?我军不是一向都隐匿前进吗?这次不怕被敌军看到吗?
  答案是不怕,如此这般的目的就是让敌人知道我军已经西渡赤水了。
  老蒋果然"聪明",他完全理解"对了",我军确实渡过赤水了。
  然后此时,我军迅速隐蔽起来,关闭了所有电台。派一部冒充主力往古蔺大举进攻,古蔺守军鬼哭狼号的报告说,红军主力攻击古蔺。
  老蒋至此已经确认,红军这是要北上渡过长江啊,或者去往金沙江
  老蒋自以为洞悉了红军的企图,于是命令所有部队全面向古蔺地区集结,甚至认为这是对红军的最后一战,将把红军彻底消灭于此,他也亲自飞往贵阳,准备看大戏。
  正在国民党部队全面北上欲合围红军于古蔺地区,并彻底歼灭的时候。我红军在毛主席的命令下,却突然迂回转东,在太平渡、九溪口和二郎滩再次渡过赤水。
  四次渡过赤水之后,红军不在迟疑,极速南下,几乎擦着敌军而过。红九军团向长干山发起进攻,吸引国民党北上。主力部队一路马不停蹄,趁着风雨之夜,在3月31日,主力红军经江口、大塘、梯子岩渡过乌江。
  中央红军以部分红军佯攻息烽,主力前锋逼近贵阳,而此时贵阳兵力空虚,连一个团都不到。老蒋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古蔺地区红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主力已经趁风雨之夜渡过乌江,来到了贵阳,不禁大吃一惊,惶惶不可终日,随时准备坐飞机逃跑。
  吓破胆的蒋介石急令部队救援贵阳,可此时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滇军孙度部前来驰援。
  可是红军攻击贵阳是假,反而向东测清水河方向前进,并在清水河上搭建浮桥,作出一副准备过河的姿态。
  蒋介石一看,哦,好你个老毛,攻打贵阳是假的啊?这还是要去和二六军团会合啊,这哪里行啊,来啊,全部给我往东追。于是,所以国民党军队齐刷刷向东转,追啊。
  此时的红军再变,突然南下,从贵阳龙里之间的缝隙中穿了过去,直奔云南而去。云南现在非常空虚啊,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奔金沙江而去,后来,渡过金沙江,顺利跳出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的最关键的地方其实就是每一场战斗都是红军的生死之战,任何一场失利都生死攸关。虽然国民党重兵围堵,然而在主席的奇思妙想中,一切都灰飞烟灭。在这场战役中,主席充分利用了敌人的一切弱点,并稳稳的掐住敌人的死穴,于不可能处寻到可能,于危亡之际觅得生机,尽显其军事天分。这就是四渡赤水的奇妙之处,神奇之处!
  看看党史,中国革命每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是毛主席,也只有毛主席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路上,如果没毛主席,没有毛主席的精心谋划、亲自指挥,运用四渡赤水之计,巧妙地跳出了敌军围追堵截的重重包围圈而达到顺利北上而仍然是什么李德、博古等人的瞎指挥,那么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全军覆没的下场就是博古、李德等领导的红军队伍下场。四渡赤水之后,迎来了党的崇高威望,迎来了红军队伍的日益壮大,中国革命胜利由此见到了曙光。
  有了毛主席,就有了他在井冈山,长征路,延安,西北坡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就有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数次辉煌;历史、党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就没有今天人民安定的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切有良知的人民大众,要永远不忘毛主席,感恩毛主席。在毛主席思想的光辉旗帜下,好好生活、奋勇前进,为奔向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林彪写信要求由彭总来"担任前敌指挥"的严重事件,就发生在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之后,红军当时渡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人困马乏,部队也减少到20000余人(湘江战役后尚余不足40000,在黔有所补充,而四渡赤水期间又有损失),年轻的林彪难免有了悲观情绪。这封信军团政委聂荣臻拒绝联签,而主席又产生误会,一直以为并非林彪的主意,遂催生了遵义会议之后的另外一次重要会议"会理会议",会上主席有一名句:"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所以四渡赤水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有两次败仗,第一次是一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失利,红军折损不小,同时也失去了立即北渡长江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机会;第二次是三渡赤水之前的鲁班场战役,红军未能吃掉中央军周浑元部,仗打夹生了,后果就是在贵州建立根据地已无可能,而大踏步的机动作战,又使不明真相的指战员非常疲惫和一度迷茫,于是才有了林彪的质疑。
  然而,四渡赤水仍然是长征中的最精妙之笔,且只有站在战略高度,才能真正地渡懂它。革命战争史上那么多辉煌的战役,主席晚年特别提起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自然有其独特的原因,美国作家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那么究竟神奇在哪呢?这里必须用军事专业范畴来解读下:
  一、红军在四渡赤水过程中终于确立了战略方向。
  军事顾问李德并非菜鸟,只是过于平庸,只会摆开阵式跟优势的蒋军硬拼,而老蒋的德国顾问们也不是菜鸟,他们准确地判断出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初目标,是沿着红6军团之前的足迹,前往湘鄂西苏区(贺老总那里)与红2、6军团汇合。所以湘江战役之后,敌人在通往湘鄂西的道路上布置了重兵和四道封锁线,大有"请君入瓮"之势,因为李德的用兵太明了。危急时刻,当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县时,主席以下野之身,力劝周公改变方向以免自投罗网,是为"通道转兵"。
  于是红军西进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并且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是主席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还做出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然而土城战役,川军的战斗力大大出乎我军预料,在黔东北渡江入川已无可能,于是再改为拟在贵州建立新的苏区,但是几仗下来,我军逐渐摸清了老蒋准备搞掉王家烈彻底控制贵州的企图,那么在贵州立足也已不现实。
  于是在不断的机动作战中,红军领导层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到云南去,绕道继续入川!
  二、红军在缺乏回旋余地的狭小地域神出鬼没。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主力集中在黔东北地区,而老蒋则调动重兵前来"围剿",黔北多山且道路稀少,30000多红军是必须在几十万敌人的缝隙中实施机动,那真是毫厘不能出现差错,四渡赤水过程中红军多次与追敌擦肩而过,这就需要红军指挥机关的部署非常精确,也需要红军指战员保持最大程度的镇定。不妨把复杂的战场态势简单化:红军准备渡过的长江和支流金沙江,大致是东西走向,而红军实施两次往返机动的赤水河(所以是四渡赤水),则为南北流向。
  土城战役失利后,红军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黔西北扎西地区,这是不得已情况下的转移,于是大批敌人尾随而来;等到火候差不多了,红军却突然秘密折返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并一口吃掉万余敌人,敌军主力又得气喘嘘嘘追回来,及至鲁班场战役失利后,红军又一次离开黔东北三渡赤水河,敌人再调兵遣将追过去,而红军完成调动敌人的目的后,第四次东渡赤水河,此时整个黔东北和黔中地区已经没有多少敌人了。
  巴掌大的贵州省北部山区,双方数十万军队你来我往,蒋军楞是抓不到红军主力"决战",尽显主席用兵之神奇!
  三、敌军高层对红军的战术目的无一次判断准确。
  从1935年1月19日到3月22日,在长达60多天的反复较量中,老蒋和陈诚、杨永泰等高级幕僚,没有一次能够准确预判红军的战术目标,完全处于棋差一招的被动状态下。红军第一、第三次西渡赤水,老蒋均以为对手是要在黔西北渡过长江,遂一边严令川军布防,一边督令大军追击。红军第二、第四次东渡赤水,老蒋又判断红军是"无目的流窜",却从未想过红军会南下到云南去,因为那对于试图北上的红军来说,完全是"北辙南辕"。
  结果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以后,迅速南下抢渡乌江,前锋直逼贵阳,而偏巧老蒋正在贵阳督战,身边又没有多少部队(四个团),一下子就懵圈了。老蒋故做镇定不肯逃跑,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调侧后的滇军主力驰援贵阳,而滇军一出,则滇东北空虚,这正是主席所期望的。红军在贵阳只是虚晃一枪,随即迎着滇军前来的方向,马不停蹄进入云南,老蒋和和龙云又认为红军欲取昆明,所以把能调的部队全部用于死守城池,薛岳也率中央军"驰援昆明"。
  然而红军又是虚晃一枪,摆出进攻昆明的架式以后突然折向北方,全军以七条小船渡过金沙江,漂亮啊!
  四、红军终于跳出了十余倍敌人组成的巨大包围圈。
  为了实现将红军封堵在黔北加以消灭的目的,老蒋先后调动了中央军、黔军、川军、滇军接近40万之众,大家也不要小瞧这三支西南杂牌,其山地行军和作战的能力大大超过中央军,使红军的山地作战优势并不明显。红三军团第5师曾遭到黔军的突袭一度损失不小,师长李天佑因此被撤职,而军团参谋长邓萍,也是在与黔军作战中牺牲的,川军的"熊猫"、滇军的孙渡,都还是挺能打的。
  正是在兵力处绝对劣势、以往优势很难发挥的情况下,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法,纵横滇黔地区数百里,终于跳出了包围圈,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身后。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整整一周,薛岳的追兵才赶到江北。也就是说,红军战士们通过大踏步机动,把敌人折腾得七荤八素,原本两军是在黔北扭打在一起,到最后居然被甩开七日行程,可见老蒋用兵之奔拙和蒋军机动能力之弱,也充分说明了红军"铁脚板"的厉害和主席指挥艺术的高超。
  整个四渡赤水战役进程中,一路被追击的红军,却先后消灭敌军四个师、两个旅另十个团,毙伤俘敌近400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红军自身的总兵力,这是何等的神奇!当然,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必须进行无休止的转移和撤退,要走回头路、马鞍路和弓背路,指战员们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血水,在不理解总部战略意图的情况下,牢骚是难免的。
  然而长征胜利以后回过头去再看,重新进行兵棋推演和敌我双方的战役复盘,才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所谓"四渡赤水",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连续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一系列战役,堪称军事指挥史上的经典之作。1960年,面对访华的英国前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毛主席还明确表示过:
  三大战役算不了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那么问题来了,四渡赤水究竟有多么经典和重要,以至于主席在二十多年后依然津津乐道?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回顾和还原这段历史。
  1935年1月,随着遵义会议的召开,我党我军终于结束了以王明、博古为首的"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领导集体。
  伟人虽然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但当时的红军已经陷于完全被动,甚至是四面楚歌。从八万多红军开始长征,到此刻已经剩下了三万多人,刚刚遭遇了湘江战役的惨胜,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非常低落。
  得知毛泽东重新掌权后,老蒋立即加大力度继续追剿。为了避其锋芒,毛主席决定以退为进,主动放弃遵义后准备挺进四川,与那边的红四方面军进行回合。
  为了达到这个既定目标,红军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渡过赤水河。而要想渡过赤水河,就必须首先攻占赤水河边的一座小镇名叫"土城"。
  集体讨论后,毛主席根据情报,决定集结优势兵力在土城地区对尾随的川军郭勋祺部率先发起攻击,争取将其打疼打怕,借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然后,再行攻占土城,保证红军顺利渡过赤水河。
  随着土城战役的打响,红军很快就发现情报搜集有误。川军不仅战斗力强,而且还有大部队尾随其后,正向此处火速赶来。于是,红军瞬间就陷入了前后维谷的境地,只得迅速脱离战斗主动后撤。
  土城战役是毛主席在拿回军事指挥权后的第一仗,本就不稳固的地位,随着这第一仗的失利而更加艰难。红军从赤水河的土城、猿猴场和太平渡等渡口第一次渡过赤水河,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虽然仓促渡过了赤水河,但离长江渡口却非常遥远。而且,毛主席断定敌人已经洞悉了我军的目的,所以在长江两岸已经设下重重埋伏,妄图在此歼灭红军。于是,我军只得放弃了原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的计划,辗转抵达赤水附近位于云贵交界的扎西镇。
  就在这个弹丸之地,我党我军进行了短期的休整,还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在会上,毛泽东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失利的原因和教训,主动承担了主要责任。关于未来红军的方向,毛主席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回兵二渡赤水后重新回到贵州,彻底打乱敌人的部署。
  统一意见后,红军主力悄悄从扎西镇出发,在敌人毫无防备之下二渡赤水,打了老蒋一个措手不及。1935年2月24日,红军主动发起了娄山关战役,意图打开夺取遵义城的大门。
  攻取娄山关后,毛主席豪情满怀并当即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引用其中的几句: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再度攻占遵义后,老蒋下令使用碉堡战术,稳扎稳打对红军进行层层包围。在明显的敌强我弱之下,红军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毛主席主张再次后撤以进行三渡赤水。
  不过,他的提议却遭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出发起"打鼓新场战役",以硬碰硬的方式回击敌人。经过主席再三再四的争取,才最终改变了大家的观点,顺利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暂时摆脱敌人的围追。
  这次渡河后,红军重新进入川南地区,立即就遭至了国民党的大举追击。借助山高林密,毛主席决定隐藏主力行踪,时刻关注蒋军的动向。
  为了摆脱追击,毛主席坚持继续采用迂回战术,决定第四次渡过赤水。一方面,红军派出小股部队虚张声势,佯装成主力声东击西;另一方面,毛主席亲率红军主力顺势而为,想敌军防范松懈的西南方行军,从太平渡和马场渡两地第四次渡过了赤水。
  从此以后,红军彻底跳出了包围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将老蒋的部队远远地甩在身后,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
  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完全将《孙子兵法》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的兵法发扬光大并应用于实践。一渡赤水,扎西休整;二渡赤水,重回遵义;三渡赤水,放弃北渡;四渡赤水,掌握主动。
  对于毛泽东的这次神来之笔,老蒋既恨又服,在自己的日记中这么写道:
  我军行动笨拙呆滞,被毛泽东玩弄于股掌之间,实是我一生用兵之奇耻大辱。
  四渡赤水历时三个月,以三万人对四十万人,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得意之作,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精彩战例。@文史不假
  当然神奇啊,三万多人对抗四十万大军的围堵追击,而且四十万国民党大军还装备远远好于三万多红军。
  我觉得除了红军将士英勇外,伟大领袖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居功至伟。
  双方兵力太悬殊了。
  关于这个战役的具体情况,其他人的回答已经说清楚了。我这里主要说说我的一个认识,由这个经典战例引发的个人认识。
  虽然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我以为人民群众无论是革命还是起义,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导人去领导,也基本上是不能成功的,或者只能取得短暂的成功,无法根本改变历史,也就无法创造历史。
  比如说李自成,洪秀全,黄巢,张角三兄弟,这些农民领袖领导的农民大起义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我们可以说是农民起义军的对手太强大了吗?
  我觉得不可以这样说,我反而认为是农民起义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欠缺所致。
  我们常常说,事在人为。的确如此,事情,无论大事小情,都是人为的,都是人去做的。所以这些做事情的人,的能力,就尤为重要了!因为什么样的人就能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就能做出什么结果的事。
  这是真理!
  所以我认为,团结起来的农民兄弟,如果没有正确而智慧的领导者,起义和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领路人很重要,正确英明的统一指挥非常重要!尤其在军事上表现得分外明显。
  此外,从这些失败的农民起义教训中,我认识到军事不能离开政治,军事家必须懂政治,或者说总览全局的政治家也必须懂军事。
  比如说李自成就非常不懂政治,根本没有认识到吴三桂会降清,根本没有认识到多尔衮统帅的满清军队才是他李自成最强大的敌人!这既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政治和军事是唇齿相依的,相互影响。离开政治的军事,是不可思议的。
  杰出的军事家,也可以是卓越的政治家。
  四渡赤水和一顿饭的故事——四渡赤水的神奇离不开红军卓越的情报工作的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土城战役失败,伤亡惨重,红军被敌军重兵包围。周恩来,王家祥找到二局(军委无线电情报侦察总局)局长珍曾希圣和破科长曹祥仁, 让他们赶快通过电台摸清敌情,并且亲自帮他们做饭。曹祥仁和副科长邹毕兆经过努力,在敌军往来的电文中发现:周围布满了敌军,敌军的合围仅有西面一个不大的口子尚未合拢,外围只有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空虚。周恩来,毛泽东和军委据此决策,立即从包围圈的空当中撤出,西渡赤水,脱离绝境。这就是一渡赤水的来历。 在以后的二渡赤水,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情报人员破译了国军全部的军事密电,让毛泽东,周恩来完全掌握了敌军的兵力部署,灵活自如地带领红军广大指战员在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自由穿插,没有中过一次埋伏,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毛主席曾经说:"如果没有二局(军委无线电侦察总局),长征是否能顺利到达陕北都很难说。"毛泽东又说,有了二局,红军就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长征组歌:
  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靖难之役后,朱棣赐张辅免死特权,可朱祁镇却让他死得比于谦还惨一朱棣的套路公元1402年,燃烧了三年的战火,随着朱棣攻破京师,朱允炆不知所踪而熄灭了。但果真熄灭了?哪有那么容易。比如后来明朝的某藩属国,依样画葫芦发生了一次叛乱,也是叔叔篡了侄才女王剑虹丁玲闺蜜,瞿秋白第一任妻子,可惜一生悲情而又短暂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王剑虹毕业于湖南桃源二师,原名叫王淑瑶,土家族,1903年生于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一个殷一时权倾清朝天下,死后只剩头颅,李莲英的一生像极了坐过山车要谈历史上经历朝代最多的太监有谁?那李莲英绝对称得上其中的翘楚。从9岁入宫,到1908年慈禧死后出宫,李莲英用53年经历了大清咸丰同治光绪咸丰,成为清朝太监中的四朝元老。就是这样一一张老照片没事的时候,整理旧书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任意抽出书橱里面的一本书,抹抹皱折的书角,擦擦书面的尘垢,或者把书卷成半圆,然后拇指扣着侧面,嚓的一声,让长期挤压一体的页面伸伸腰踢踢腿,散发什么是附生廪生和贡生了解下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有一次听到一位熟识的朋友说到,他家祖爷爷曾经是晚清时的贡生,在家乡当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此前我也听说过贡生这个称呼,只是一直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对于秀才举人和进士,还多少知道一点,慷慨赴死的壮节侯傅燮傅燮,早期跟随皇甫嵩征讨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因为平定有功,是可以封侯的。但是由于当时,当官都要付买官钱,而且还要和当时的宦官们搞好关系,傅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由于不肯向权贵低头,1961年在南极,列昂尼德突然肚子剧痛,于是他切开了自己的肚子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不论如何科学技术都是一个国家最为仰仗的国力,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才可以强盛,人民才可以富强,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不论国内外都对探索科学做出了巨大的华国锋指着国民党战犯名单说,有13人不能特赦,伟人都放了算了国共之争经历两次内战,以我党胜利夺得政权而结束。解放战争后期,经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以及后续的收尾工作,除败逃台湾战死战场外,其余将领不是投诚就是被俘虏关押。投诚将领是顺应大势,而被被美国利诱销毁2000多枚核武器,结果呢?乌克兰竹篮打水一场空1990年代初,在向民众说明为何要销毁核武器时,当时的乌克兰总统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有核武器,却没有控制测试和再生产的体系,这样就像拿着手榴弹的猴子。克拉夫丘克1991年8月,乌克兰从皇上暗中将宰相衣服烧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都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古代当大官的人,衣食住行都是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身穿绫罗绸缎,顿顿鲍鱼海鲜。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古代一位大官的故事,让人夜幕下两支部队相遇,都以为是自己人,一喊话才知道是敌军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共产党的优势越发明显,直至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败局已定,已经彻底没有能力与共产党进行对抗。于是,在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带领下,所有人开始偷偷地转移阵地,企图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迅速纠正其错误1971年,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国放开了公民访华禁令,准许公民访华旅行。此消息一出,在美华人欢呼雀跃。此时,一位即将五十岁的科学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和家人第一时间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指鹿为马故事发生在哪里?指鹿为马的故事路人皆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重死于沙丘。李斯与赵高勾结胡亥合谋,假诏逼死大公子扶苏,让胡亥继位,史称沙丘之谋。秦二世胡亥继位,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扫清1960年,陕西挖出武则天孙女墓,墓中一盗墓贼,金银堆中枯坐千年武则天孙女墓1958年,村民炸山采石,意外炸出武则天孙女墓,揭示了这位唐朝公主的真正死因,也就此牵出一段让史书讳莫如深的皇家人伦悲剧。让考古专家们意外的是,他们在墓葬中,发现了一具皇子终于熬到皇帝驾崩,登基大典上磕完头,才发现新帝不是自己说到宋朝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斧声烛影感到陌生。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几个成年的儿子,但从那一晚之后,皇位却成了弟弟赵光义的。直到靖康之耻发生后,赵光义一脉的子孙除了康王赵构悉数被抓1974工人钻探,发现木炭紧急上报,市委书记出动工兵拨款十万1974年6月8日,北京地质地形勘测处的工人,在丰台大葆台村进行地质钻探。工人们在一座高大的沙土丘下,发现了大量木炭和木头残渣。由于马王堆汉墓已经很有名,所以工人们怀疑这里也许是一日本寻找几十年的宝藏,竟被东北老农发现,曝光后日本上门索要黑龙江一老农上山放羊时,竟意外发现了,二战日军留下的宝藏,曝光后其日军后代,竟然还要求中国归还?不给竟然还自己找上门来亲自寻找,老农发现的这一宝藏,究竟是什么呢?为何让日本有如此大游逸山林(六)下光绪年间,为光复中华,文人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林海音如履薄冰吗?不,可以溜喽1925年北海公园就有冰场了在宫廷冰嬉如火如荼的同时,冰雪运动也逐渐流入民间。到了近代,溜冰成了北平等城市居民在冬日里最具普及性时尚性和地域特质的娱乐方式。1929年北京益世报的溜怎样做蒙古国才会回归呢?近代中国因为积贫积弱,所以在列强打击下,失去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很多的土地,还是我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屏障,那是古代先祖浴血奋战千年才拿下的,最典型的就是蒙古国。所以这也是很多河南开封登封封丘,三地名字中都有封字,来历是一样的吗在河南省中部100多公里的范围内,有三个地方,名字里都有一个封字,分别是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的开封市隶属于郑州市的登封市隶属于新乡市的封丘县,此外在兰考县历史上还曾经有过一个仪封菲律宾买来就得负责,美国想薅我羊毛,门都没有,快独立吧菲律宾,一个曾被美国花2000万美元买下的国家。随着1898年12月10日,美西巴黎和约的签署,打了三个月的美西战争终于结束了,根据和约,西班牙放弃了古巴主权将波多黎各关岛等地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