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求女神? 如何成为人人心中的女神? 听我讲不一样的女神。 听我说不一样的传说。 西汉初年,统治者信奉道家学说,休养生息,国力日盛。汉武帝登基后,推崇儒家学说,招纳了大批贤良之才,准备新官上任三把火。哪曾想,当时把持朝政的窦太后不喜欢儒家学说,伺机除掉了这批儒士,并废掉了武帝的一系列举措! 以上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不过汉武帝毕竟不是光绪,六年后,窦太后逝世,武帝完全执掌朝权。大权在握的汉武帝,求得神君,并安置在上林苑,顶礼膜拜。 神君是何许人也?据说,神君曾是长陵的一名女子,因为儿子的夭折而悲痛,哀伤过度死去。宛若是神君的妯娌,因为看到了神君死后显灵,遂而开始供奉祭祀,当地的人们听说后争相前往拜祭。传言说,拜祭者能够听到神君说话,却见不到真身。汉武帝的外祖母前去拜谒,得到了神君指点,回来立即把已经出嫁的女儿送进了太子府,生下汉武帝。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神君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司马光道出真相,看来多半是汉武帝故弄玄虚了! 不过古人也确实爱玩这一套,因为老百姓没什么文化,好多看到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以超自然的鬼神力量来解释,自然更容易理解和相信。所谓的"君权神授"不也是这个道理吗?类似于大人哄小孩的片段。 帝王将相的故事都离咱太遥远,下面咱说点近的,村里的故事。 在我老家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嘴里,都流传着一个关于于神仙的故事。话说从前我们村于家街有对于姓夫妇,妻子姓薛,夫妻恩爱,生活也过得很幸福。可是成亲十年了,一直未能生育。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愚昧的思想将不生育的原因都归结到女方身上,因而夫家绝对有理由将女子休掉,赶出家门。可想而知,薛氏的压力有多大。还得说于家人厚道,非但没有歧视薛氏,而且对她呵护备至。 薛氏平时话不多,可是一开口就神神叨叨的,据说还有点未卜先知的能耐。转眼到了民国五年,也就是1916年,过完农历二月二,薛氏突然开始不吃饭了,时候长了,也就喝点桲椤叶烧水。 她每天必出门一趟,收集石头,搬到街南观音庙里,十几天功夫,竟垒成一个小石屋,搭好棚顶,只在一侧留了一个小门。 那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清明节,薛氏穿上最好的衣服,梳洗完毕,告别家人,拿起蒲团,直奔观音庙去了。 到庙里后,薛氏进了自己的小石屋,拿起准备好的石头就要封门,家人和邻里追上来,苦苦相劝,薛氏从容淡定地对婆婆说:"娘,我这是要修仙去了,伺候观音娘娘去了,我要保佑于家人丁兴旺。"说完继续封门,一连封了三天三夜,石屋终于封上了。 薛氏封门修行的事情,一时间轰动十里八乡,观音庙前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直到后来屋子里没有了动静,人潮才渐渐散去。 传说直到1944年,民众依然在石屋前焚香烧纸。为破除迷信,民主政府下令拆除了石屋,惊奇的是,只见薛氏肉体依然完好,宛若生前。之后大家怀着敬意把薛氏尸骨安葬,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小时候,我挑食,经常不合胃口就不吃饭了,妈妈总会抱怨句:"你活成神仙了。"我常常在想,神仙不吃饭吗?后来听了于神仙的故事,才想到也许是源于此处吧。 在336省道北的泉水崖旁边,有一处四周垒起围墙的坟墓,每年农历三月三,总会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过来烧纸磕头。没错,这里就是于神仙的墓地,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这样的场景,我能保证这点是真的。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古往今来,似乎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的伦理道德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这时候,有些人把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美德传至后人,越传越神,最后封神成仙,对于神仙,崇拜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宗教。宗教也许是很多人生活的寄托,也是为此而活。人吗,总是要找点希望才能活得更好,别太累! 再回到于神仙这里来,虽然薛氏愿望美好,但属实这是一个悲剧! 我们村紧邻浮来山,宋朝时,金军南下,占领了山东这一带,金国信奉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弟子王敏前往浮来山传教,将原来的龙泉寺改为朝阳观,由此道教兴起,辗转历朝历代,兴衰之间,道教思想已深植于附近的乡民。 于神仙悲剧正是在道教的部分错误思想的误导下发生的,所以,宗教要想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 汉武帝信仰神君,也许仅仅是一个心理暗示。村民信仰于神仙,也是在祈求人丁兴旺,家庭幸福。很多事情存在即是合理的,要正确引导,宽容对待! 关于宗教,鄙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议,只是翻阅《史记》时,看到了"汉武帝求神君"这个典故,有感而发,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