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归降?当时有多少人马守城?为什么这么有自信?

  王允、吕布掌握的军队大约只有2万左右。
  尽管数量上少于凉州军,但当时如果王允安置妥当,是可以控制局势的。
  不过,王允"眼高手低",安置失当,最终埋葬了自己和大汉最后的希望。王允、吕布控制的军队
  董卓的军队,由四部分组成:原属大将军何进的禁军、原属丁原的并州军、董卓嫡系的凉州军,以及原属皇甫嵩等人的其他军队。
  由于东汉秉承刘秀"精兵"政策,禁军数量不多。
  原属何进的禁军,大部分是有定额的,不足2万。
  其中,羽林、虎贲有2500人左右;宫城卫士2246人;执金吾所统的缇骑200人、持戟520人;北军五校5000人左右;另有新设的西园八校尉约8000人。
  何进死后,这些军队归属了董卓。
  虽然一些将领,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纷纷出走,但大多数军队都归属了董卓。
  丁原,当时是执金吾。不过,与董卓一样,他也是奉命率军进入洛阳的。
  考虑到董卓初入洛阳时也只带了3000人,丁原带入洛阳的部队,也应当在3000以内。
  吕布杀丁原后,这支军队由吕布统率。
  董卓自己统率的凉州军,在初入洛阳时,只有数千人。
  不过,董卓后来又不断从凉州招呼人过来。
  比如:马腾、韩遂也接受招唤,率军前来,但是赶到时董卓已死。
  另外,原先驻扎在扶风的皇甫嵩部,有三万人,在皇甫嵩被征调到洛阳后,也归属了董卓。
  董卓死后,皇甫嵩为征西将军,杀董卓族,但朝廷并未继续令其掌握军队,而这支军队多是凉州人···
  所以,董卓死后,王允、吕布所完全掌控的,只有禁军、并州军2万多人。
  而最后李傕、郭汜围攻长安时,合众十余万!
  因此,王允、吕布的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凉州军
  不过,当初董卓为了掌控凉州军,所部将领互不统属,因此,董卓一死,凉州军群龙无首。
  胡轸、徐荣归顺了朝廷。
  董越前去找牛辅会合,但被牛辅杀了。
  牛辅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李肃后,夜晚军中骚乱,他居然只带家奴5、6人跑路,在路上被杀!
  可以说,凉州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如果王允能妥善安抚,是完全可能控制住凉州军的。
  可是···赦罪之失
  凉州军首先想明确的是:我们到底是不是罪人?
  王允的逻辑有些错乱:凉州军,本来就无罪嘛!他们只不过是跟错了人而已!不过,谁让你们跟错人呢?我说他们无罪,他们可能反而心不安!所以,不如给他们一些惩罚!
  王允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如果王允立刻给予一些适当的处罚,可能罚了就罚了,人家反而心安了。
  问题是···处罚迟迟没有公布!
  与此同时,蔡邕,只不过是哭了一下董卓,就被王允处理掉了!
  蔡邕得到的这样的处罚,凉州人会得到怎么样的处罚呢?
  赦罪不赦罪,关键是让人心安。
  王允话说一半···任何人,都会倾向于铤而走险呀!安置之失
  董卓死前,把凉州军分布在各处险要,以抵抗关东联军。
  有人提出:不如由皇甫嵩来统领凉州军,继续驻扎在各处险要。
  皇甫嵩,时之名将,德高望重,而且在凉州人中有极高的威信,如果由皇甫嵩来,确实是可以安定凉州军的。
  不过,王允拒绝了:不可以!让凉州军继续驻扎在各处险要,明摆着是要和关东开战呀!那袁绍等人会怎么想?
  王允的拒绝,似乎有些牵强。
  皇甫嵩接管军队,与是否让军队驻扎于险要,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你可以让皇甫嵩统帅军队,但不驻扎于险要呀!
  看起来,王允是不放心把如此强大的凉州军统一交给皇甫嵩而已。
  随后,王允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削夺凉州军军权,解散凉州军!由关东联军来负责控制、监督!
  看起来,王允是希望把关东义军的领袖重新吸纳到朝廷体系,以平息各地的战乱,重建朝廷威严。
  不过,王允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崩盘
  王允的想法,迅速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凉州军与关东军长期征战,互为敌军。凉州军更曾残忍地处决豫州等军的俘虏。
  让关东军来监督、控制凉州军,这是要杀掉凉州人呀!
  很快,朝廷要杀光凉州人的说法传遍关中!
  李傕、郭汜,在贾诩的建议下,举起反旗,开始作乱!
  为求活命的凉州人纷纷参加,叛军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到叛军攻到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众!
  王允,失败了。
  看起来,王允不赦凉州军之罪,企图与关东联军一道解散凉州军,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由王允、袁绍、袁术等官僚士大夫为主要基础的朝廷。以朝廷、士族领袖的名义号令天下,结束战乱,重树朝廷权威。
  只是,姑且不论这个理想是否现实。
  凉州军虽群龙无首,一盘散沙,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成为鱼肉。
  王允没有等来他理想的朝廷,却等来了一支被他逼得重新团结起来的,愤怒的凉州军。
  眼界高,手法更要高才行!
  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他不是自信,是杀掉董卓后高兴过了头,很轻松。这时,尤其还有吕布在,导致他轻敌了。王允和朝臣很透了董卓,连带着也很西凉军四大军头,他们是董卓帮凶,王允此时十分自大,就拒绝了投降。试问,要是此时允许投降,西凉军四军头因为王允和吕布在,不会掀起风浪了。那么王允也是好人,可以自命为丞相之类,吕布为大将,其他人辅佐。就会又是一番天下,说不定曹操等也出师无名。中央政权在王允领导下走向强盛。
  司徒王允的能力和智力都属于一般水平,并且他还有一点刚愎自用。说的好听点,就是原则性很强。所以他的这种性格人,其实最适合去司法机关(法院)工作。然而汉末乱世,他却阴差阳错的就当上了东汉王朝的掌舵者。但是他的能力和实力,与他面临的困难完全不成比例。
  再加上汉末乱世,时势变了。而王允的思路过于僵化,没有跟上时代变化。于是,王允便死在了他过于刚愎自用这个缺点上。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王允的背景,用六个字可以形容——运气好的出奇!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是典型的士族出身。在汉末魏晋时期,太原王氏是当时的望族,并不比汝南袁氏差多少。
  在那个注重出身的时代,王允的出身就是他踏入官场的垫脚石。
  王允十九岁时,有个宫里小太监在乡里祸害百姓。郡里的官员不敢管,而王允却天不怕地不怕,居然把小太监给杀了。宫里的大宦官见自己的马仔被人杀了,便趁机向皇帝告黑状。汉桓帝听说后大怒。然后他并没有抓王允,而是把太守刘瓆抓回京师,关到监狱里给弄死了。
  可以说,太守刘瓆做了王允的替罪羊。而王允屁没有。
  王允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刘瓆替他背了大黑锅,他不能不报恩。于是,王允替刘瓆办了后事,并为他守丧三年。
  三年后,王允出仕为官。结果刚刚出仕,王允又惹了一个大麻烦。
  当时有一个叫路佛的人,没有品行,而没有品行的人,在当时是不能当官的。但是王允的上级,太守王球却让路佛当了官。这一下激怒了王允,他犯颜强谏,把小报告打到了并州刺史那里。并州刺史听说了王允的名声后,认为王允是个人才,就把他把辟为州驾从事,连提了好几级。
  后来,王允的事迹传到了京城。经京城的三公争相聘用王允,王允可以自个挑选去哪个。最终王允做了司徒府的侍御史,也是管监察的工作。其实这个监察工作,最适合他这种人。
  其后,王允一路扶摇之上,坐到了豫州刺史的位置。期间他好几次得罪了宦官,但是每次都是不了了之,运气是出奇的好!
  所以,王允为什么后来会固执的决绝西凉军的归降?因为他运气好啊!并且他还特别特别的固执。只要他认定的事,不问缘由,只在乎是非。不对的就要反对,有时候还会为了反对而反对。简而言之,这人没有吃过苦头,磨砺还不够,城府还不够深。
  公元189 年,天下形势大变。
  当年汉灵帝去世,王允前往京师奔丧。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正在谋划诛杀宦官,召王允一起谋划。随后王允投靠何进,担任了从事中郎和河南尹两个职务
  后来,何进被宦官诛杀。袁绍、袁术打着为何进报仇的借口,大杀宦官。接着又引董卓进入京城,搞得天下大乱。
  董卓进京后的第三天,他废了汉少帝,扶立汉献帝即位。当时的王允得到了董卓的重用,被任命为尚书令。
  说到尚书令,这个一定要强调一下。尚书令这个职务,是典型的职低权重。虽然这个职务的级别不高(千石级别),但是东汉帝国的决策权、发号施令权、皇帝诏令的草拟权,都由尚书令负责。并且官吏的任命,尚书令也可以过问。因此东汉的政务实际上均归尚书台,而尚书台的主官尚书令,他是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相当于后来明朝的内阁首辅一样。
  董卓任命王允为尚书令,让他掌管这样一个重要的职务,说明董卓对王允信任。同时也说明王允的城府之深、权谋无双,是个能把董卓都给糊弄过去的老狐狸。
  当然了,我们知道。王允依附于董卓,只是为了接近他,并消灭他。
  初平二年(191 年),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谋划刺杀董卓。他们暗地里结交三姓家奴吕布,让吕布作内应。当时吕布与董卓有点小矛盾(为了一个女人),于是就帮助王允刺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王允控制了汉献帝。他变成了东汉帝国的实际掌舵人。
  当时,他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董卓死后的遗留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董卓的凉州部队的善后问题。
  当时,最好的方法是赦免,不与追究。而且王允最开始时,想的也是赦免。但是后来吕布跟他说这事时(吕布主张赦免),他就改变了注意。
  因为王允一向看不起吕布,他只是把吕布当成武夫、剑客。吕布对他建议赦免所有的西凉军时,王允很怀疑吕布是别有用心。于是他对吕布说:你说西凉军无罪,是因为他们盲目的跟从了董卓。但是如果因此赦免他们的责任,会给其他一些有谋逆想法的人,一个钻法律漏洞的空子。毕竟朝廷只抓主谋,不追究从犯的责任。以后大家若是都钻这个空子,那该怎么办呢 ?
  于是,王允就代汉献帝,下发了一封斥责董卓和斥责西凉军的诏书。
  然而王允对吕布说的理由,其实只是一种托词罢了。他不想赦免西凉军的真正理由是:
  李傕、郭汜听说董卓被杀之后,就把军中的数百号并州人也给杀了(王允和吕布都是并州人士)。所以,王允他认为凉州集团不可靠,他是绝对不能跟凉州军和解的。并且他认为,袁绍、袁术的关东军才是自己人。关东军当年起兵讨伐董卓,是值得信任的盟友。如今董卓已被自己除掉,他要加紧与关东军的合作。
  然而,关东军比西凉军还差劲。董卓还没死,关东军就自己内讧 。王允把希望寄托在关东军身上,这本身是很扯的一个选择。
  后来,王允准备遣散军队,有人建议让名将皇甫嵩领凉州军,增强朝廷的实力,但是王允表示不同意,因为他认为那样会使关东联军不安。结果,他错失了最后一个逆转局势的时机。
  没过多久,民间流言四起,说朝廷准备诛杀所有的凉州人。凉州军怕的要死,在关中开始拥兵自守。他们说,蔡邕不过是和董公亲厚,就被王允给杀了,今天不赦免我们,想要解散军队,一旦解散军队,明天我们就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肉了。
  后来,李傕、郭汜又碰到了贾诩,当时贾诩力劝李傕、郭汜杀入长安,为董卓报仇。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吕布抵挡不住,加上长安城里的蜀军做内应,城门被打开。吕布临走时,招呼王允一起走,可是王允拒绝了。最后他被诛杀,三个儿子和族人也全部遇害,只有哥哥的两个儿子逃脱。
  总的来说,王允之所以拒绝西凉军投降。他固执的性格是一方面原因,但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他真正不能接受西凉军投降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士族才是值得他信任的势力,即便袁绍、袁术之流在本质上与董卓并无区别,但是王允骨子里仍然把士族当作自己的盟友。
  至于西凉军,也就是所谓的边将,根本就不入王允的法眼。这些武夫没有执掌过东汉帝国的权柄,所以王允打心眼里瞧不起吕布之流的武夫,而像李傕、郭汜之流就更不入他的法眼。他以为只要朝廷一声令下,西凉军的那些武夫就会自动解散。
  只不过,时代变了。而像王允这种旧式士族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于是便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王允巧妙使用美人计,诱使吕布杀掉董卓,天下苍生拍手称快。王允因此也名盛一时,与吕布一起共同执掌朝政。王允被封为录上书事,总朝政,吕布被封为奋武将军,温侯。本以为四百年大汉可以转危为安,然而王允因拒绝接受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招致十余万西凉军围攻长安。
  贼军里应外合,竟然轻而易举的拿下了长安,王允以死明志,吕布率领百余骑投奔袁术去了,而献帝也再一次沦为李傕郭汜的掌上玩物。王允为何坚决反对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投降?长安究竟还有多少兵马,王允有为何如此自信,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王允拒绝李傕郭汜等人投降,因他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底线。王允一直都是有着严格做人原则的人,明辨是非,恩怨分明,善恶到头终有报。而他最大的原则莫过于对于大汉的忠诚,对于反臣贼子的零容忍。他之所以在董卓处委曲求全,其实是在寻找光复大汉的机会,在他眼里十常该死,董卓应该万劫不复。
  侍李傕郭汜等人,跟随董卓南征北战,也立下过不少功劳,这在王允看来却是作恶多端,助纣为虐。因此王允认为李傕郭汜等人也是十恶不赦之人,就应该收到惩罚,接受投降真的是太便宜他们了。演义曾这样记载: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其次王允的自信是盲目的,他之所以这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王允作为杀董卓的头号功臣,他已经居功自傲,忘乎所以了。 在他看来,就连董卓这样的大奸大恶,都死在自己的手上,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又何足道哉?而在朝廷之上,王允也不想以前那样对群臣推心置腹,而是正襟危坐,并不会和颜悦色,当时很多大臣对他也有看法。
  其二在王允看来,他拥有当世名将吕布,足可以击垮李傕郭汜等人。 的确,吕布号称董卓部下第一勇将,李傕郭汜等人排名也靠后。但王允确实高估吕布了,吕布先是中了二人的"彭越挠楚"之计。二人前后夹击,吕布追李傕郭汜在后面打,追郭汜李傕又在后面打,最终吕布忙的焦头烂额,没有任何战果。
  随后吕布与王允一起,中了李傕郭汜等人的声东击西之计。二人明着与吕布交战,却偷偷令张济樊稠二人偷袭长安。吕布知道后急忙救援,然而为时已晚,长安早就被围的水泄不通。再加上很多人惧怕吕布暴力,有很多投降派。后来董卓的余党李蒙、王芳在城中位内应,打开四门,贼军一起杀入。吕布不能提防,率领百余骑,投奔袁术去了。
  再次长安究竟有多少守军。 守军数量无论正是还是演义,都没确切的记载,不过通过双方军队的交战情况,可以大志的推断。李傕郭汜等人知道求赦不得,便集结了十余万军队,兵分四路进攻长安。而吕布率军迎击李傕郭汜,王允守城,由此推断吕布应该带走了一般左右的人马。吕布与李傕郭汜激战,双方相持不下,可知兵力相当。
  张济樊稠奉命前去围攻长安,可知他们应该带领多余长安守数倍的人马,这样他们才敢围城。十万人已被李傕郭汜分去一部分,还能围困长安,可知长安的收守军应该在两三万,吕布应该带走了两三万。再由后来吕布回援长安,李傕郭汜等人也杀到,而吕布的军队数量兼职不值一提。演义这样记载:比及(吕布)到长安城下,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步布军与战不利。军士畏吕布暴厉,多有降贼者。
  由此可见,不足十万军队就将长安围的水泄不通,王允闭门不战,可知军队少的可怜。吕布到达长安后,作战不利,说明吕布的军队数量有很大的劣势。据此推断,吕布与王允的军队数量总和应该在五万上下。只可惜王允因不自量力,再次将小献帝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你是如何看待王允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杀董卓,辅助献帝。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不仅未形成合力,而且内部互相攻讦,都为了自己的地盘考量,被董卓击败。董卓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权派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司徒王允,利用董卓和他的养子吕布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吕布与董卓的妾室私通的把柄被王允抓住了)策反了吕布。
  公元192年4月,因献帝大病初愈,百官在未央宫集合恭祝,董卓也来上朝,被预先埋伏的李肃攻击,董卓求救于吕布,吕布反而宣读圣旨将其处死,董卓的女婿牛辅也败亡。这是一个刺杀行动,董卓手下的西凉军主力都控制在几个主要将领手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失。
  因为汉献帝年幼,王允成为东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归降
  一、西凉军主要将领的担忧。
  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李蒙等率一部分主力回归凉州,而吕布、徐荣、胡轸率领一部分西凉军投靠了王允。李傕、郭汜、李蒙等人本欲解散军队回归家乡,但是害怕朝廷不赦免他们的罪过,难免身死族灭,因此时刻注意朝廷对他们的处置情况。
  二、王允政治头脑简单粗暴,犯下低级错误。
  王允在掌舵汉王朝后,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对于西凉军的乞降,根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待散落于各地西凉军,王允开始时打算全部赦免,这时马上赦免西凉军队将领,应该是上上之选,能马上平定西凉军的不稳定情绪。
  可是王允的神操作马上就出现了,不久马上变卦,他认为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的主因就是西凉兵,他考虑用袁绍的关东军队去平复西凉兵,因为西凉的部队最害怕袁绍的部队。这也是一招臭棋,有人指出,如果调用袁绍的部队,西凉兵可能马上反叛,此计策马上作废。后有人提议用其他将领率领西凉兵,王允又怕另外一个董卓出现,也坚决反对。
  这样迟疑不作出对西凉兵的决断,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西凉兵的主要将领的前途基本已经断绝了。
  三、掌控军队和外援,王允自信满满。
  王允在消灭董卓后,原来的部将吕布、徐荣、胡轸等归降朝廷,西凉兵的主力少部在他们手中掌握。而其他将领率领的散落在各地,形成不了较强的战斗力。在国家东部以袁绍为主的诸侯也都名义上支持朝廷,军队可以支援中央。因此王允自信满满。
  小议:从董卓败亡后,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势力已经形成,王允所谓掌控东汉政权,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多少实际权力,诸侯也不会真的听从他的调遣。而他觉得已经掌控天下了,关东的部队随时可以调遣,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杀蔡邕,贾诩献策,西凉反叛,王允败亡
  自信满满的王允,政治和军事上屡屡犯下低级错误。
  一、杀蔡邕,西凉军将领心寒 。
  蔡邕本来是董卓的旧臣,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官,蔡文姬的父亲。他依托董卓主要是为了著述和写史,他在董卓哪里得到的赏赐也不多。蔡邕向王允求情,允许他写完自己的著述,但王允根本不同意,将之杀害。这一消息传到西凉将领那儿,都认为蔡邕只是受了董卓一点点恩惠就被杀死了,那么这些掌控军队的人肯定是死路一条。
  二、解散凉州兵,贾诩献策。
  解散凉州兵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玄,最后演变成朝廷要灭尽西凉人。原来董卓的谋士贾诩在李傕账下任职,他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也觉得,成功了可以挟持汉献帝,不成功可以将长安附近地区的财务和女人劫掠一空,退守西凉。起兵时只有几千人马,随着向长安逐步的进发,更多董卓的旧部加入到征讨阵营,由原来的几千人迅速增加大10万余人,这个兵力大大超过了王允等人的估计。
  贾诩此人一生出的计谋不多,但是每一个都能使"天下大乱",世人称其为"毒士"。
  三、王允再出昏招,西凉兵对阵西凉兵。
  面对实力强大的西凉联军,王允再出昏招,竟然派依附自己的西凉军徐荣部和胡轸部迎战李傕等率领的西凉军,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让西凉内部自我消耗。聪明的西凉部队怎么会上当呐!徐荣(被西凉军抛弃)被击杀,而胡轸部归降,西凉叛军进一步壮大。
  四、保势力,吕布弃长安,王允自尽。
  西凉叛军实力雄厚,进逼长安。吕布的军队也就一万左右,根本不能与叛军交锋,随即弃城而逃,投靠了袁术。而王允此人是比较忠于汉王室的,自己非常清楚,出现西凉兵叛乱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自己没有逃走,而是带着汉献帝到城楼,从城楼跳下自尽以谢天下。
  东汉掘墓人、造成天下三分的王允,即缺乏谋略又刚愎自用,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成功以一己之力让天下陷入百年乱世,不但害了自己全家,也害了天下黎民苍生。
  王允的一生是悲催的,本来出身名门望族,并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可很快就陷入朝廷内斗,被宦官中常侍张让逼得,先是入狱然后不得不归隐。
  后来大将军何进掌权,又把他重新叫回朝廷,可位子都没坐热乎,何进又被张让杀了,随后董卓进京,又让王允担任司徒、尚书令。
  王允面对大权在握的董卓,表面上隐忍迎合,暗地里联络人员,准备诛杀董卓,特别是他巧妙地利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嫌隙,成功把吕布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于是王允稀里糊涂又非常幸运地,与吕布联手成功诛杀了董卓,王允也就成了当时东汉的实际掌舵人,不过王允这个人虽然有些才华,可绝对缺乏战略眼光与格局。
  虽然,他在董卓跟前假装归顺,耍的小聪明成功骗过了董卓,但一来董卓太蠢,二来有勇猛无谋的吕布作为内应,才使王允成功。
  可王允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他经常对人说:
  "我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贼都能杀了,我还有什么可怕的?"
  可以说,王允此时彻底飘了,如果他真有那个本事倒还好,关键是他智商一般、情商一般、政治格局和谋略更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能杀董卓他固然是头功,可这里面的运气成分到底有多大,他心里却一点数都没有,如果只是让他担任一个普通臣子,他倒是能干好,毕竟他的优点就是忠正耿直。
  可让他当东汉的掌舵人,他实在差得太多,诛杀董卓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朝局,他却毫无主见,反复无常,并且由于王允已经彻底飘了,所以朝臣们也不像最初时那么拥护他。
  吕布一直认为自己才是诛杀董卓的功臣,可王允却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这让吕布也非常不爽,加上王允还瞧不起吕布,两人也是越闹越僵。
  在这里说明一下,三国演义中,说王允是貂蝉的义父,王允利用貂蝉成功离间了董卓和吕布,实际上正史中根本没有貂蝉这个人,貂蝉很有可能是后人为拔高王允而编出来的。
  当时王允手中的兵马,基本上就是大将军何进留下的两万多人,算上杂七杂八的各路人马撑死也就五万人,并且这些人还面和心不和。
  而董卓的旧部西凉军,战斗力超强,等董卓死后,这些西凉军就成了惊弓之鸟,本来傻子都知道,这时候应该去安抚西凉军。
  但王允的态度却非常暧昧,优柔寡断,刚开始说要赦免所有董卓旧部,可后来又犹豫不决,特别是吕布也劝王允赦免所有西凉军后。
  王允竟然起了疑心病,认为吕布在这其中有所图谋,同时由于王允对吕布非常瞧不起,所以对于吕布的建议,他更是要表达自己的嗤之以鼻,于是他非常可笑地对群臣说:
  "本来西凉军是没有罪的,他们只是身不由己跟了董卓,才不得不听从董卓的吩咐,进而犯了错误。可现在如果要直接赦免了他们的恶逆之罪,他们容易心里承受不了,进而产生猜忌,所以赦免他们不是上策,让他们接受点惩罚,他们才会心安理得,彻底放心!"
  要说这个王允也是非常可笑,既然你都知道西凉军是身不由己,你还不抓紧赦免他们,竟然说只有给他们点惩罚,西凉军才会安心,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允到底有多么的幼稚。
  随后,王允不顾众人反对,竟然愚蠢到打算直接取缔所有西凉军,并打算派袁绍的关东兵去执行解散西凉军的任务。
  而对于西凉军来讲,自从董卓被杀后,就是惊弓之鸟,他们一直按兵不动等待朝廷的特赦,结果王允却一直举棋不定,让西凉军更是胆颤心惊。
  随后突然传来,王允要派关东兵去解散他们的消息后,西凉军由于一直与关东兵不和,害怕自己性命不保,就决定反正是死,与其坐以待不,不如直接造反死个痛快。
  于是,当时西凉军中最有威望的李傕和郭汜,将所有西凉军集合起来,快速向都城长安挺进,一路上将东汉正规军打得落花流水,很快就攻陷了长安。
  吕布等人一看不好,直接率着自己的军队逃跑了,王允最后被李傕等人处死,东汉也彻底陷入混乱之中,从此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天下彻底混乱。
  可以说,王允在对待西凉军的归降问题上,绝对是走了一步最臭的棋,丝毫没有一点战略眼光和整体格局思考的能力。
  王允之所以没有特赦西凉军,就是因为他盲目的自信,刚愎自用,虽然历史评价他是一位忠臣,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治世能臣。
  前言:王允自从诛杀董卓以后,头脑膨胀,自以为天下没人是自己的对手;王允对董卓的西凉军队很是仇恨,加上西凉兵马军纪败坏,并且杀过王允很多同乡。所以,王允坚决拒绝西凉军队投降朝廷。
  王允主观意识里,认为以袁绍为首的、讨伐董卓的关东兵马才算是东汉朝廷的官军,而董卓的部下则都是乱臣贼子,是绝对不能饶恕他们的。
  公元192年4月,在王允主谋下,成功杀掉了权臣董卓。王允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英雄人物,顺利地执掌了东汉朝廷的行政大权。
  如果王允具有出众的政治才华,心胸广阔,那么,他一定可以中兴汉室,建立伟业。但是,王允在杀掉董卓之后,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人推心置腹,平易近人了。尤其是王允处死了与董卓关系较好的文学家蔡邕之后,影响极坏,能得朝堂上人人侧目,失掉了人心。
  在处理董卓属下的西凉军队的问题上,王允犯下了最严重的政治错误。
  西凉军队在董卓被杀之后,其实是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的,西凉军的将领们都愿意归顺朝廷。可是,王允出于对董卓的仇恨,迁怒到董卓的部下身上;再加上董卓纵容部下烧杀抢掠,西凉兵杀死了不少王允的同乡,使王允对西凉军队极其痛恨。
  因此,王允拒绝了西凉军队投降朝廷的要求;准备让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兵去强行解散西凉兵马。
  此时,西凉军马失去了领导核心。董卓被杀,牛辅等人也都死去了。在西凉军中最有影响的将领就是李傕和郭汜。他们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一听说王允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就想要解散军队,赶紧逃跑。
  就在这时,三国时代的第一毒士——贾诩登场了。
  贾诩也是凉州人,他制止了李傕、郭汜逃命的计划,对他们说:"朝廷是要杀尽凉州人。你们解散军队,独自逃跑的话,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我看现在应该整顿队伍,向西行军,沿途收集散居各地的士兵,壮大队伍。然后就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帜,进攻国都长安。长安没有多少防守兵力,可以一举而下,那么,我们就能够取得国家的朝政大权,号令天下。"
  最后,贾诩又给他们打了一剂救心针,给忐忑不安的将领安排后路,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到那时再瞅准机会,从容逃走就是了。你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贾诩一番话,说得李傕、郭汜等人连连称是。于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一齐率军造反。
  凉州兵马是天下精锐,一路上董卓的旧部不断加入,很快队伍就达到十几万之众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来。
  王允派吕布带兵迎敌,结果吕布被打得大败。
  吕布见大势已去,就一溜烟逃走,投奔军阀袁术去了。
  凉州军队攻入了长安。王允只剩下一个城楼了。
  这时王允才宣布大赦天下。并且给李傕、郭汜等人都封了官职。王允的举止实在是太可笑了。此时此刻,李傕、郭汜等人怎会把他放在眼里呢!最后,王允被凉州军士兵抓住,李傕下令把他满门抄斩了。从此,以汉献帝为傀儡,李傕、郭汜开始执掌朝廷大权,号令天下,很是横行了几年。
  从此,东汉王朝完全丧失了再度中兴的机会。
  结语:王允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前期还能拉拢人心;在诛杀董卓之后,王允性情大变,不听劝谏,心胸狭隘,一意孤行;可是他手中又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却一味把一支虎狼之师逼迫得走投无路,不得不起兵造反;说明王允确确实实不是能够执掌朝廷中枢的宰相之才啊。
  公元192年,汉贼董卓被杀于宫殿门前,东汉朝政大权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然而,董卓手下还有大量西凉兵需要安置,可是司徒王允却拒绝了李傕、郭汜等西凉悍将的归顺,最后长安城坡,他也身首异处。那么,当时到底有多少军队守卫长安,为什么拒绝西凉余党的归降?他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自信?
  当时王允最多有一两万军队,面对兵精粮足的十几万西凉军,毫无优势。他拒绝了西凉军余党的归降,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王允认为西凉兵在董卓死后,已经是一盘散沙,派出归顺自己的西凉军讨伐李傕郭汜等人,让他们自相残杀。
  西凉军统帅董卓死后,他的军队主要由五个中郎将掌握。这五人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其中段煨、胡轸、徐荣三人表示归顺王允,听从汉献帝指挥,愿意改邪归正,而董卓的女婿牛辅和董越却拒绝归顺王允。可是两人又火并,牛辅将来找自己商量大事的董越杀死,吞并了他的军队,却不是干大事的料。
  他先凭借自己的少数军队击败了恶前来讨伐自己的李肃,却害怕自己镇不住军队,独自带领金银细软逃跑,半路上被手下人暗害。他的首级也被带到长安领赏去了。这时,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将,三个归顺王允,两个被杀,只剩下了牛辅手下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几个校尉。
  说实话,李傕、郭汜等人就是几个小虾米,在西凉军中属于中级军官,不属于高级将领,无论是声望、还是实力,都不被王允放在眼里。因此,王允认为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尚未归附的西凉余党已经是一盘散沙,没必要再招降了。
  于是,他派出董卓旧将胡轸﹑徐荣在新丰和李傕、郭汜等人作战。这一战,属于西凉军内部火并,辽东人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这下,李傕军队势力大振,他沿途收集部队,来到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了。《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
  王允想让西凉军互相消耗,自相残杀的愿望落空,李傕军队反而越来越多了。最终,李傕大军仅仅用了八天就攻陷了长安。
  其次,王允认为如果招降剩余的西凉军,害怕尾大不掉。
  董卓被杀,段煨、胡轸、徐荣三人表示归顺朝廷,如果再收降剩下的西凉军,也就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那么西凉军势力还是长安附近最大的。如果再出来一个首领,成为西凉兵的首领,号令西凉兵,那么这将对西汉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王允派一员战将,前去收编这些西凉军,他们也会可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因此,王允在犹豫中,没有立刻给出可行性处置意见,最后导致西凉军尾大不掉,反攻长安。
  最后,王允想利用关东兵和西凉兵火并,坐收渔翁之利。
  王允害怕西凉军尾大不掉,就想出了一个"驱虎吞狼"之计。他想的是,号召关东军,如袁绍、曹操、袁术等人,带兵讨伐剩余的西凉兵,彻底消灭西凉兵,解决西凉兵隐患。当时有人劝说王允,说这样会引起西凉李傕、郭汜等人的反咬一口,逼反他们,得不偿失。于是王允犹豫了,还没有实行"驱虎吞狼"的计策,就被西凉兵攻陷长安,他也身首异处。《后汉书》中记载如下:
  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允议罢其军。
  本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准备解甲归田,关键时刻,被"毒士"贾诩劝谏,出谋划策,才改变主意,反攻长安的。
  总结:董卓被杀后,西凉军实力尚存。当时西凉军大部分被董卓放在外围,防备关东各路诸侯。王允及吕布手下军队很少,最多只有一两万人,面对战斗力极强的十几万西凉兵,他们很难处置,弄不好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最后,李傕、郭汜等人贡献长安,王允被杀,吕布逃离长安,流浪江湖。
  本来王允看到董卓手下的三个中郎将已经归顺,有十足的信心,守住长安,消灭剩下的西凉余党,没想到的是,阴沟里翻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几个校尉,重整西凉军,杀奔长安,还将长安占领。
  严格说,王允开始是接受西凉军投降的,只是后来西凉军高级将领或降或死,似乎已经失去了威胁,他才改变了态度。
  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司徒王允和尚书仆射士孙瑞等人不满董卓把持朝政,于是秘密拉拢了他的部将吕布,以吕布为内应,借着献帝大病初愈,大会未央殿的机会,将董卓骗进宫杀死,并控制了长安城。
  王允能这么轻易的杀死董卓并控制长安,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此前为了防范关东诸侯,董卓命西凉军分守各处险要,在长安城里兵力并不多,大概也就两万人左右,其中不少还不是西凉军,而是原来的禁军。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散布在外的西凉军也就成了一个不安定因素,需要尽快解决。
  应该说王允前期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在杀死董卓以后,他先杀了掌管禁军的董卓侄子董璜,又命皇甫嵩率军攻打郿坞,诛杀了董卓的三族,这其中包括了董卓的弟弟董旻。董旻和董卓年纪相仿,一直是董卓的得力臂助,也是西凉军里的二号人物。
  董卓、董旻兄弟二人死后,西凉军的高层其实已经被一扫而空。此时西凉军的主要统帅,就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吕布这七个中郎将。
  这七人地位相当,互不统属,只有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地位略高那么一点,但是也指挥不了其他人,所以西凉军事实上分裂成了几个集团。
  而这几人中,吕布自然不消多说,肯定是跟着王允干了。其他的大部分,如徐荣、胡轸等人,也不愿意和朝廷对抗,要么直接归降,要么在驻地表示服从朝廷。只有牛辅、董越两个人想给董卓报仇,起兵作乱。
  然而牛辅和董越两个人关系不好,牛辅很快就找机会杀死了董越,并吞并了他的部队。随后牛辅虽然击败了吕布派来讨伐他的李肃,小胜一场,但是随后因为手下士兵有人叛逃,导致军营大乱。牛辅以为士兵们叛变,带着随从胡赤儿等五六人逃亡。途中胡赤儿他们将牛辅杀死,并斩首送到长安。
  所以实际上到此时为止,西凉军的中层将领里公然和朝廷对抗的也已经没有了。而牛辅派驻在陈留、颍川等地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见牛辅已死,也不愿意再和朝廷作战,因此有意各自散去,局势对王允非常有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允却突然改变了当初允许徐荣等人投降的方针,迟迟不颁布对李傕等人的赦免。而此时哭董卓的蔡邕又被王允杀死,因此有风声说王允有意杀尽董卓一党和凉州人。
  走投无路的李傕等人于是在贾诩的建议下,向长安进军,一路上收编驻守各地的西凉军,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已经有了十万之众。随后董卓的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也率军赶来,西凉军的军势更甚。
  此时王允能调动的兵力远不如西凉军,自然很快就战败身死。
  那么王允为什么会突然改变态度,不再赦免凉州军将领呢?
  考虑到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地位还要比徐荣等人低一级,显然王允不可能是因为痛恨西凉军而不肯赦免他们,否则也不会接受徐荣等人的请降了。
  王允突然转变态度,很可能是他并不相信凉州军,初期只是因为凉州军在外兵力不少,他担心引发兵变,所以不得不采取了招抚的态度,接受了徐荣等人的请降,以分化瓦解西凉军。
  但是随着凉州军中层基本都被处理好了,王允认为这会的凉州军已经不足为患,因此过多担心马上赦免、收编凉州军在政治上的不利之处,想找一个更为稳妥的处理方式,行事犹豫不决。结果反而引发了李傕等人的猜忌,造成了凉州军的反弹,并最终导致了失败。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连夜带着飞熊军逃回西凉,王允、吕布以护国功臣,得以共揽朝政。李傕等人向朝廷上表,请求赦免西凉军的罪名,王允说,"董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归降呢?在演义中,似乎归结于王允对于董卓的私人怨恨。但在历史上,并非如此。历史上的王允,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立志高远,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青年。王允虽然生于豪门,却毫不骄奢淫逸,而是文武兼修,早早就颇有名气。
  王允青年出仕后,为人耿直,敢于同任何不法势力作斗争,比如不到二十岁时,就亲手处理了一位横行霸道、后台极硬的酷吏,将其斩首示众,受到当地百姓的极力拥戴。此后不久,王允又阻挠了当地太守的徇私舞弊、卖官鬻爵一案,甚至在太守面前据理力争。王允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撩虎须的做派,获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但是,他这种过于耿直、不计后果的做法,也为他招致了牢狱之灾。王允被这名太守利用职权之便打击报复了,被批捕入狱,幸亏被刺史大人求情搭救才免于一难。
  公元184年,王允向皇帝弹劾了张让,罪名是张让与黄巾贼有说不清的私通关系。此时的王允,只是豫州刺史,而张让却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又是汉灵帝面前的大红人,这种政治地位差距过于悬殊。张让很快在皇帝面前撇清了嫌疑,并迅速打击报复,于是王允被罗织了个罪名,再次"锒铛入狱"。当时赶上朝廷大赦天下,王允被释放,并官复原职,但是张让并没有放过他,又给他再度弄了个罪名,于是王允"三进宫"。
  张让在背后使尽坏招,把王允判了死罪。王允的同僚、至交好友,都纷纷到狱中探望,并劝说他向张让低头服软,"您一月之内被连办两次,肯定是张让蓄意陷害,他就是要报复你。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应该暂时忍让,明确向张让认错示好,我们再努力保你,应该没有问题"。但王允是一如既往地率性耿直,他断然拒绝了,王允认为,对于张让这种败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向张让低头,是对自己的侮辱。后来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等人联名上书,在皇帝面前力保王允,又适逢皇帝再次大赦天下,才终于将王允保了出来。
  从王允早期的两件案例、以及与张让的斗争中,我们应该能够大致看清王允的心性特点:有忠君爱民之心,能够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以率性耿直的态度和宁折不屈的立场,坚决与邪恶势力划清界限、勇作斗争!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王允立即与何进密切联系,商讨如何除掉张让,但可惜何进有勇无谋,反被张让那帮十长侍给害死了。此后董卓率西凉铁骑杀入朝堂,权倾朝野,废立少帝,败坏朝纲。
  王允内心极力想铲除董卓,但摄于董卓的兵权和强大的武装,没有不计后果地冲动而行,而是隐忍待机,甚至故意屈身于董卓的淫威,表面上对他一味奉迎顺从,获取了董卓的信任和器重。王允在与董卓的斡旋中,实际并没有与之同流合污,而是坚守底线,还暗中培养了讨董的势力。
  公元192年,王允同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准备动手除掉董卓。王允听说董卓与吕布的嫌隙比较深(吕布私通董卓的婢女),就把吕布约了出来,直接挑明了意图,希望吕布能够做内应。吕布作为董卓的子义,感觉有违人伦,王允劝说道,"将军姓吕,太师姓董,你们根本就不是骨肉至亲,你把他当爹,但他把你当儿子了吗?董卓现在已经众叛亲离了,你不应该继续认贼作父了。"
  吕布听后,认为有理,于是答应与王允联合杀贼。此后的发展,基本与演义中的剧情一致,不再赘述了。
  王允、吕布剿灭董卓后,二人文武分工,在朝中总领朝政。在李傕等人上表求赦时,王允认为,李傕等四人是董卓的心腹爪牙,属于助纣为虐,坚决不能放过。王允这种决定,当然是和他的禀性有直接关系,张让那种宦官他都要斗争到底,董卓集团祸国殃民,导致生灵涂炭,对于李傕这几个漏网之鱼,他能轻易地放过吗?
  当时有很多人(包括吕布)建议,说西凉军素来勇猛,如果追剿他们的罪名,一旦他们狗急跳墙,率兵进攻长安就麻烦了,不如宽赦了他们,以求社稷之平稳。王允坚决反对,他认为,李傕等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什么心腹大患。王允凭什么这么自信呢?王允的想法是,在董卓已死、西凉兵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李傕等人将会如鸟兽散,再说,即便是这些人造反,也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但事实证明,王允看清了李傕等人,但有两点始料未及。
  第一点,王允完全料不到,李傕、郭汜背后有高人指点。
  李傕等人,确实如王允所说,还真是一盘散沙;他们在逃回西凉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求赦,在求赦被拒后,他们就想着各自逃命去了!但这个时候,一位高人跳了出来,他就是阴险毒辣的谋士贾诩。
  贾诩自幼颇有心计,本来跟随牛辅(董卓女婿)混饭吃,颇受器重,在董卓死后,又投奔到李傕帐下,再次受到格外厚待。贾诩对李傕等人说,"诸君如果各自逃命,那么朝廷可以轻易逮捕你们,随便某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捆了报官请功,依在下来看,不如纠集原西凉旧部人马,杀到长安去为董公报仇,如成功,则可以挟持天子,如失败,再逃未迟"。李傕等人一听,狼狈逃命确实不如殊死一搏,于是在当地放出谣言,声称王允要荡灭西凉地区,坐地等死不如奋起反抗。各地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十余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来。
  第二点,王允对吕布过于高看了。
  李傕等人兵临长安后,吕布率众迎敌,最初获得了小胜。但是吕布有勇无谋,被李傕、郭汜以计策打败,只好退到长安城内坚守。吕布守城八日,最终因为出了内奸,导致城门洞开,西凉兵蜂拥而入。吕布与李傕等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可惜不敌,长安城最终失陷!
  吕布慌忙逃到青锁门,招呼王允一起逃走,但王允又像上次被张让陷害入狱那次一样,断然拒绝出逃!王允说:"如果历代先皇有灵,能够保佑天下苍生,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就以死来报效朝廷,也不会在乱贼面前低头。再说,我也不能丢弃年幼的皇帝独自逃命,这不是臣子的作为!"吕布无奈,只好独自逃出城外;吕布走后,王允扶着汉献帝逃到宣平城楼上避难。
  李傕、郭汜率乱党杀入朝堂,向皇帝逼宫,并要求交出王允。汉献帝为王允开脱,李傕等人不依不饶,王允对汉献帝说,陛下您不要作难了,我今天有死而已。然后竟然从宣平门楼上一跃而下,毫不畏惧地站在李傕等人面前。
  李傕等人拔出利剑,质问王允为什么要害死董卓,王允不屑地说,董卓这种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李傕说,董太师已死,为什么还不放过我们呢?王允怒斥道,你们这些都是鹰爪走狗、乱臣贼子,无需多言,我今天大不了一死!李傕等人怒不可遏,将王允乱剑砍死了,此后,还将王允斩草除根,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十余位族人。
  王允一生,少有大志,为官秉公,忠君爱民,能够刚正不阿地同乱臣贼子做殊死搏斗,实在令人钦佩,但最终凄惨收场,又绝对让人扼腕叹息。
  我们最后聊一下贾诩。可以说,正是贾诩的一句话,导致了东汉末年继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后,再次爆发了一场超级暴乱,并且由此引发了后来的"李傕郭汜之争",造成朝堂受辱、百姓罹难,以至于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贾诩这位毒士,在李傕、郭汜当道时期,大红大紫一时;在李郭交兵之际,又出了很多毒辣的计策,差点导致天子及众朝臣的全部覆灭;在曹操奉迎天子后、李郭二人的穷途末路之际,贾诩又对二人劝降,以求自保,在被拒绝后,贾诩直接连夜逃走了。
  贾诩全身而退后,又投奔了张绣,并很快受到张绣、刘表等人的器重,还在宛城之战中献计,最终害死了曹昂、典韦等人;在曹操二征张绣时,贾诩再次劝降张绣,并成功归顺到曹操麾下。
  在曹魏阵营中,贾诩又深受曹操的赏识,献出了很多毒计,并且因功升迁,最终位列三公,寿终正寝,深藏功与名!

回顾建党百年坚守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站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6年11月,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调集6个师的兵力,准备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或驱逐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同时以新编第1军第7八路军高级干部被日军抓获,伪军小声说您别着急,我来想办法1942年,一名伪军心急火燎地来到了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的面前,告诉了他关于被俘虏刘主任的消息。易良品询问完成后立刻命令一定要把刘主任抢回来。这就来了问题,被俘虏的刘为了能迎娶宋美龄,蒋介石与毛福梅姚冶诚和陈洁如都断绝了关系蒋介石和宋美龄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由于他拥有军界和政界的背景,由于她拥有工商界和基督教的背景,这场婚礼使得各方势力都高度关注,套用时下最流行小聪明便是大糊涂汪漋(16691742),安徽休宁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在康熙朝做了两任浙江学政。雍正即位,汪漋的仕途迎来了爆发期,连续几次提拔之后,雍正三年十月,被授广西巡抚职务。如此人生际遇,张云逸调他回广西工作,华东不放行,7年后毛主席回广西为好1949年,张云逸被调任广西,主政广西党政军工作。因缺干部,只好从各战略区抽调干部。张云逸也在物色合适的人选,希望把桂籍将领陈漫远莫文骅李天佑韦国清调到身边。陈漫远莫文骅李天佑相继学党史正青春中国核事业耀眼的女性!她被认为能获诺贝尔奖,一生说了三次我愿意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们记住了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听过这背后还有这样一位奇女子一次次从零开始为国家隐姓埋名30多年用我愿意肩负起祖国的重托她是王承书参与研周总理随口念出一首诗,李默庵脸色大变这是我三年前发给夫人的周总理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的时候,很少责骂学生。被周总理拍着桌子骂的,应该只有李默庵一个人。周总理1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当时,黄埔军校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的说法,李默庵不1947年贺子珍回国后,向组织提一要求,12年后伟人替她完成伟人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当家人,他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不仅要快速的发展国家经济将经济发展到世界前列,还要处理国家政事,可以说伟人把自己毕生的时间都献给了国家,相比较国家来说,他留遵义会议如何逆天改命?(四)遵义会议如何逆天改命?(一)遵义会议如何逆天改命?(二)遵义会议如何逆天改命?(三)四遵义会议1935年,成立快14年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一次根本性的转折。而在同年,一位18岁就获得老兵董万华,找到失散45年的妻子,上门问其丈夫我能带她走吗?听闻远方有你,我动身跋涉千里。台湾老兵得知失散多年的妻子的下落,跨过海岸,不远万里来到妻子的家门口。久别重逢,两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泪眼婆娑。台湾老兵毅然决然要带走自己的妻子。既然如此
民国十大军阀在清王朝覆灭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北洋政府成为名义上的话事人。此时恰逢历史的节骨眼儿,各地将领纷纷建立自己的势力,口头上敷衍北洋政府。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民国十大军阀俄乌这场如低配版苏联与高配阿富汗间的战争,会终结雅尔塔体系吗本文包括但不限于雅尔塔体系这个概念本身1949年12月16日,在北国深冬的凛冽寒风中,伟人的专列顺利抵达莫斯科。这场以给斯大林祝寿为名,实则是新中国最为重要的一次外事活动将涉及东北李仙洲被俘后,大惑不解,反复追问陈毅粟裕为何料定我必走莱芜山东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临沂。有两座相连的小山,山上长着一种植物,花开如雀。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植物,茎叶完全相同,却花色各异,一山金黄,一山银白,故东北ampampquot长子ampampquot的心酸无奈翻一翻旧账,东北被称作为共和国长子是有原因的,它对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国初期我国那时候有多难,00后10后甚至是90后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老一辈人回忆起来都是一把心酸一小小侃谈曾国藩笨笨闯天下曾国藩毫无疑问,曾国藩是在他们那批清朝名臣之中,最笨的一个,他不是凭着天赋异禀,或者投机倒把,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高中进士之后,曾国蕃衣锦还乡。在家里休息了将近一年秦王朝统一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秦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武则天差不多当了十五年皇帝这十五年,她面临着两大难题品人录易中天著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登基,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四日退位,武则天差不多当了十五年皇帝。这十五年,她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治理好她的大周,二是有人说清朝不祭祀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而祭祀商中宗,是真的吗?为什么?那些年代比较近,都比较好确认,都不是自己祖上那一只,就算金也是完颜的,跟爱新觉罗没关系。拜别人祖先是什么意思。还有就是拜金代的皇帝,自己就变成了臣子,在封建社会这个是自己玩自己。要左权的影响力有多大?牺牲后毛泽东立下一规矩,沿袭至今都没人改左权,一位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高度赞扬的英雄模范。1942年,左权在抗日战争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转移,在十字岭突围战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遇难牺牲,年仅37岁。他,是抗战以来也耶稣失踪的岁月基督失踪18年之谜下落不明的岁月,也被称为耶稣基督的失落岁月,介于12至30岁之间,是一个困扰学者和基督徒多年的圣经难题。没有书面记录在此期间耶稣可能去过或去过哪里,留下了一个宗教真空,其中充满了主1935年刘伯承率军经过大凉山,国军守军旅长快让路我老长官来了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狗急跳墙集中主要兵力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在这次围剿中我军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伤亡惨重,被迫开始战略转移。遵义会议但北上转移途中同样艰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