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明朝那些事中都漏掉了哪些明朝名人?

  这个话题,必须要先感慨一句:不是《明朝那些事》写的不用心,而是明朝有太多有值得写的强人。被整部书漏掉的英雄人物,更可以说灿若繁星!
  下面要讲的几位,都是在《明朝那些事》中,连名字都没有露过,一生能力荣耀,却足以与书中各类名流媲美!
  一:韩宜可(洪武年间)
  明朝的言官御史行业,出名的敢骂人,那谁是这行业的明朝祖师爷?却得是一位多次打脸明太祖朱元璋,还把朱元璋"打脸"打到没脾气的牛人:韩宜可!
  这位山阴教谕出身的小官,自从就任御史工作,就是火力出名生猛,发现不法行为,别管对方是多牛的功臣勋贵,立刻暴烈开骂。每次都能准确命中对方软肋,叫对方恨得牙痒却不敢还嘴。而且从来只认真理不认人,朱元璋正宠胡惟庸时,他蹿到俩人面前骂胡惟庸,差点被胡惟庸罗织罪名害死,更被朱元璋当场送了个绰号:快口御史。俗称喷子。
  后来胡惟庸伏法,朱元璋为补偿受委屈的韩宜可,想把胡惟庸的妻妾财产赏给他。不想又被韩宜可当面骂禽兽不如。朱元璋也一度疑虑,怀疑这满嘴大道理的韩宜可是伪君子,一次突然杀到他家去,却看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韩家全家都是补丁衣服,吃的是粗米蔬菜,自从当了官都没添新家具。韩宜可更大大咧咧打开钱箱:你不就是想看我有没有贪污嘛!看!
  如此花样打脸,也打出了朱元璋对韩宜可的至高评价:清正股肱之臣!自此以后,韩宜可也一度成了朱元璋反贪行动的急先锋,以至于贪官们听到他的名字就哆嗦。却到底触怒了朱元璋,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临安充军。如此人生磨难,韩宜可照样放轻松,在云南开课教书,没几年竟又成了名震大西南的一代名师。就连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得空都来韩宜可的学堂听课,每次都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待到久仰他大名的永乐皇帝朱棣篡位成功,更是给早已作古的韩宜可立庙纪念,"天下第一御史"的名号,此时明王朝举国公认!后来况钟海瑞等明朝清官,也以他为楷模偶像。为什么明朝言官胆子大?瞧瞧这位精神丰碑就知道!
  二:欧阳必进(嘉靖年间)
  野史戏曲里,奸臣家的小舅子,通常都是拉仇恨的角色,但明朝历史上,有位奸臣家的小舅子,却是个绝对例外: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
  这位出身江西名门的大才子,以清正廉洁为己任,因此也常悲催摊上苦差事:给亲姐夫严嵩背锅!
  比如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在工部尚书任上贪腐落马后,紧急接班的欧阳必进,就成了苦命背锅侠:钱都叫赵文华糟蹋光,可皇宫大殿还要修,抠门的嘉靖帝又不肯再拨钱。如此要马跑不叫马吃草的混账局面,欧阳必进横下心精打细算,一身数学才华大爆发,硬是保质保量的修好了正阳门与太和殿工程,挽救了严嵩险些提前翻船的政治生命。
  在扛完这个大锅后,亲姐夫严嵩又被指卖官鬻爵。焦头烂额的严嵩,再次果断拉欧阳必进扛锅——调任吏部尚书。随后欧阳必进以"量才分任"为原则强力整顿,甚至有人前脚刚给严嵩送过钱,后脚就被欧阳必进撸了乌纱。由此和严嵩彻底翻脸,不到六个月就被迫退休。给姐夫一辈子背锅的欧阳必进,这才没被几年后严嵩倒台株连,得以在家欢度晚年!
  但这位"背锅侠"的另一个身份,却更超越历史:中国十六世纪农业科学家。他在担任勋阳巡抚时,正赶上中国中南大地空前牛瘟,老百姓家家牲口死光。忧心民生的欧阳必进,瞬间创意大爆发,终于在湖北十堰完成了空前科技创举:现代拖拉机的前身,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脱离畜力,以绞索滑轮驱动的人力耕地机。
  从此以后,这个新型耕地神器,就在南中国大地火热推广,甚至到中华民国时代,还常见湖南广西各地农村使用,甚至还被明末的西方传教士们带出国门,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发仿制风潮。权力荣耀,只能喧嚣一时,这样的科学贡献,才是不朽!
  三:朱童蒙(天启年间)
  明末最出名群魔乱舞的团体,当属权阉魏忠贤的团队阉党,但沦为阉党的,就一定是禽兽?一位魏忠贤的亲信"阉党",却是当时明朝人眼里,足以比肩况钟海瑞的清官——都察院副都御使朱童蒙!
  朱童蒙,终生以"数年宦迹清如水"为座右铭的山东大汉,入仕后就赶上辽东战争,别人不敢去前线督战,他扛着弓箭骑着马就出发,杀的满身血污抵达辽阳。名将熊廷弼第一次被诬陷获罪,朱童蒙在天启皇帝面前轻松一句吐槽:我去前线督战,辽东百姓拽着我的马头哭,说辽东生民都是熊廷弼救的。皇上您说熊廷弼是什么罪?果然把熊廷弼的命捞回来。
  但待到熊廷弼二度镇守辽东,终被诬陷冤死后,朱童蒙也彻底成了东林党的眼中钉,却更被魏忠贤看中。东林党倒台后,他在魏忠贤力挺下就职延绥巡抚,然后干出一件叫后来崇祯皇帝都受益的大事:在延绥地区力行改革,裁汰老弱残兵,更追回被侵占的军屯土地。终于再造了一支大明国防精锐:榆林精兵!崇祯年间孙传庭吊打李自成的秦军,就是以朱童蒙的这支心血部队为班底!
  但是,如此明末难得的实干人物,却在崇祯皇帝清算掉魏忠贤后倒霉陪绑,顶着"逆案"的污名黯然回家,十年后郁郁而终。连一个朱童蒙都不能用的崇祯帝,注定了十七年后,在亡国的烈火里悲戚戚上吊的结局!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明朝那些事》这部作品,很难界定它到底应当被分到哪一类图书中。与其说它是一部历史科普作品,不如说它是当年明月读史的随笔,换言之,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写手当年明月对明朝历史的理解与看法"。因此,这部作品的主观性非常强。
  读过此书的朋友会发现,此书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宫廷斗争为主,除此之外写战争的篇幅稍多。在描写宫廷斗争的同时,当年明月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中的一些大臣和将领,进行了所谓的"人性分析"。但是,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写法,必定会导致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史实大相径庭,同时漏掉不少值得书写的历史人物。
  题目中问道:《明朝那些事》中,遗漏了哪些值得一写的名人。这太多了,当年明月有太多的明朝名臣名将,或者大奸大恶之人没有涉及,在此仅提名几位:明孝宗年间的大太监李广,此人是明孝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堕落的重要推手;花云,明太祖在夺取天下过程中的重要将领,其他的便不一一列举。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一位被当年明月严重污名化的名臣——张璁。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张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为了借着明世宗的权力上位,不惜推动大礼议事件以投机,并且政治能力极差,只会进行政治斗争。总之,当年明月将张璁彻彻底底地写成了一个小人,奸佞之辈。然而,历史上的张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大臣?
  首先来说一说,当年明月定张璁为奸臣的证据——大礼议事件。大礼议事件,简单来说其起因和过程,就是:明世宗本身是兴献王的儿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明武宗无后,所以下诏由朱厚熜进京继承皇位。然而,大臣们却要求朱厚熜认已经去世的明孝宗为"皇考",而将自己的亲生父亲尊为"皇叔"。简而言之,就是不让朱厚熜认亲爹。这毫无道理,并且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中也并没有相关要求,可以说,让朱厚熜不认亲爹这件事,没有任何依据。张璁作为一介儒生,自然要对这种涉及人伦之事做出价值判断,并且,他的话很有道理。以至于明朝名臣杨一清评价:"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可见其说理之透彻,无可辩驳。
  从这件事,恰恰可以看出,张璁实际上是一个很有书生意气的人,即使是杨廷和这样权利遮天的大臣,你也不能违反圣人的规定,不能违反人伦。其实这件事,张璁如果是投机者,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出色的辩才,和杨廷和站在同一战线,对付新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这样一来,他不仅能获得职位上的升迁(嘉靖皇帝初来乍到,杨廷和专权),并且可以获得丰厚的政治资源(杨廷和手下的一帮重臣),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恰恰证明他不是一个投机者而是一个真理的捍卫者这样的形象。
  至于能力,张璁的能力远远不止会参与宫廷斗争,在治国理政方面,张璁绝对不比明朝的名臣张居正,高拱等人差。很多人知道明朝中期,有高拱改革,有张居正改革,但却不知道,张璁的改革,为后来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蓝图。
  明朝自弘治年间开始,土地兼并开始变得愈发严重,功勋贵族,朝廷官僚以及明朝的诸多王爷,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指民田为官田,对普通百姓的田地进行非法兼并,导致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流民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明世宗即位之初,曾经有意去清理这些被非法侵占的"庄田",但碍于宦官和官僚的阻挠而不顺利。张璁主政后,坚决清查庄田,并将这项运动有京畿地区向全国推广,由此清查出不少庄田,并将其归还百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在科举制度方面,张璁进一步卡严了门槛,这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使得官僚队伍的素质有所提升;同时,张璁整顿吏治,提倡勤政爱民,对于贪污受贿的官员,坚决予以重罚。
  张璁的改革,使得自明孝宗后期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对于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作用。可以说,张璁是明朝中后期锐意改革的第一人,并不为过。
  然而,《明朝那些事》中,却对张璁的贡献,丝毫没有提及。因此,本文借助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为这位明朝为数不多的改革家正个名。
  这人以《明史》里的话说,就是"相貌奇伟",武功更厉害。是能拉开三百斤强弓的牛人。还是个根正苗红的文官出身:不但有进士功名,更是15世纪文化大师:几乎后世的文学史研究者更一致认为:他的诗词文章,对于整个明代文学的转型,都有着里程碑意义。
  而要论起一生功业,他更是显耀到书写历史:北方嚣张的鞑靼骑兵,曾被他反复吊打,去世的时候,亲自为他抬棺护送回乡的官员,是后来一代圣人王阳明。而王阳明那多谋尽妖的军事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被他在天之灵托梦,耳提面命教育出来的。
  但这位人生几乎浓缩了所有劲爆元素的男神,放在今天却更有奇葩一景:他家乡淇县相邻的浚县,当地的民间戏台上,但凡有大坏蛋角色,几乎都是他。一代代当地文艺工作者前仆后继编着戏文骂,以当地老人的说法:他是大坏蛋这一传统观念,已经在这里世代相传五百年。
  这位奇特人物,正是明朝成化至弘治年间的大明第一战神:王越。
  2,草根男神的奋斗
  明朝的政坛大佬们,苦出身的极多。但王越在其中,却也称得上极草根的一个。
  王越字世昌,宣德元年出生在河南浚县钜桥镇冈坡村一户农民家庭。像大多数穷人家出来的读书郎一样,十分辛苦十分忙。
  而王越在其中,却更有特不一样的一条。照着明朝笔记作家黄暐的说法,就是天赐福贵。
  这条在家乡,一直特别有名:明明是个贫农子弟,却出落得相貌俊朗。天赋却更好,而且哪怕家里穷,也要想方设法找书读。刻苦聪明的表现,很快在当地远扬。
  王越的优良表现,也改变了读书条件:在县学里得到重点培养,对浚县家乡的这份恩情,终其一生,他都铭记于心。但凡有绵薄之力,都会全意回报。
  即使与那些后来名扬天下的神童相比,王越也有一个特殊之处:理想。
  以王越自己的话说,还是个穷苦农家子弟的时候,最常读的就是靖康之耻的悲惨岁月。后来他名满天下。还与部下说起,自己这辈子最怀念的,就是农家子弟时,胸膛里的那一股热血。
  苦练的王越,也陆续收到好回报。如果说科举道路如惨烈选秀,他每次都精彩一次过:乡试第三,会试第三十三。照《庆余录》里的说法,他的考卷写的激情四射,棱角分明。据说几个考官看过,都清一色的冒冷汗。
  最光芒四射的表现,在景泰二年的殿试上演了:王越走笔如飞刚写完。谁知一阵狂风刮过,竟把王越的试卷刮的无影无踪。但王越却十分平静,重新火速答完。就这么个紧急应对,竟也考取了二甲进士。
  更奇特的情景,是《罪惟录》里的记录:几个月后朝鲜使团来访,说我们国家飞过来一张试卷,是你们一个叫王越的考生的。我们国王说这就是来自中国的文曲星,现在已经给供起来了……
  在朝廷眼里,看到的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品质:这个二十五岁中榜的年轻人,竟有这样深沉冷静的心智。虽然成绩只是二甲,却必定极有前途。
  带着这则奇闻和无数的好评,王越进入了官场。先在陕西和浙江做了监察御史。开始进化成杀神。风风火火整顿贪腐,弹劾了一批腐败分子。
  这段冲动是魔鬼的日子,对王越来说,印象十分深刻。饱受攻击的王越,在27岁那年,由于父亲的去世而丁忧回家。之后的三年丁忧生活里,他有很多诗,大体意思都是官场水太深,实在干不动,还是在家好。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退休老干部。
  而抛却这些失落中的牢骚,王越期间写的最多的,还是边塞诗。始终不曾丢的,还是胸中那一腔热血。
  不但不忘,他一直在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这个梦想。
  3.青云直上
  等到天顺元年,王越丁忧期满,重新为官的时候,水平已经完全升级。这个昔日愤怒的青年,现在人际关系十分成功。无论是狡诈铁腕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还是潜力股礼部侍郎李贤,都和他相处的极好。尤其是后者,更是长期铁杆。
  在铁杆的关照下,王越一年连升三级,当了山东按察司。到天顺七年春,河套草原持续入侵大同,大同损失惨重,好脾气的明英宗也忍够了。为了保证自己不再被抓到草原啃羊肉,大同巡抚必须换人。
  关键时刻,王越的老朋友李贤,终于挺身而出,说出了那句从此改变王越一生命运的话:越可为之。
  然后就是明英宗亲自把关,王越举手投足英姿飒爽,按照许多笔记的说法,因为太过光彩照人,以至于退下的时候,明英宗还盯着他的背影痴痴看半天。明朝大臣尹直更暗地里吐槽:朝廷用人,多取仪表。用现代流行语说:美丽就是正义。
  皇帝满意,盟友力挺,王越正式接管大同巡抚。到任之后他更证明:他不止有美丽,更有实力。到任后大刀阔斧,新的骑兵部队组建起来。先前被鞑靼骑兵虐的不成样子的大同,这下又成了铁壁防线。
  三年以后,即成化三年,王越的好友李贤,已经是内阁首辅,再次关照了王越:王越受命赞理宁侯朱永,发动对河套鞑靼部落的征讨。这是奋斗了多年的王越,第一次来到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建功沙场。
  王越担当了这个重任,成了这支明朝大军的参谋长。但等着他真正上任,才知道这是一个多大的坑。
  当时朝野的大佬们都很难想象,明朝的军队已经退化成了什么样子。而更大的挑战,却是王越搭档的领导。
  大明在那年头,军事主官大多是勋贵子弟。这帮人祖上是狮子,这一代基本是肥羊。王越摊上的朱永,更是肥羊中的懒羊羊。等着拉上战场,吃了几个小败仗,就干脆甩手掌柜,让王越想办法。
  对这种平时不干事,遇事躲的快的渣男行为。王越的态度,以他自己回忆录里的意思讲,是特别的兴奋。立刻二话不说,接管了所有的工作。
  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糊弄:妙笔生花的汇报战事,败的再惨,也能挖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把朝野上的爱国人士感动一把。
  但主帅朱永的犯二水平,也在继续升级:一次带兵出巡,刚好和鞑靼兵遭遇,吓得朱永哆哆嗦嗦在马上不敢动。幸亏王越及时出手,先射杀了一个鞑靼兵,然后命令部队排成战斗阵型和敌人对峙,就这样哆哆嗦嗦的,竟把鞑靼兵吓退了。
  经过这次严重考验,朱永彻底丧胆了。王越就轻轻松松的,接管了所有的大权。这个在朱永眼里唯恐避之不及的烂摊,就成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随后的王越,也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大军分散部署,大量修筑堡垒,囤积火器物资,鞑靼兵碰了几次壁后,再集结兵力借机反击,先后在镇羌寨等地打了几个胜仗,也让朝廷很高兴。
  但饶是王越再会糊弄,最后也糊弄不下去了。眼看朝廷猛花钱却战果惨淡,立刻雪片般的奏折飞来,把明军从态度到战斗力,轮番骂了个遍。一直糊弄的王越,也再次不幸中靶。这次是结结实实的背锅。
  但王越却一直在默默的干事:精心选拔精壮士兵,重新组建精锐的骑兵军团。这些得罪人的事,靠着他良好的糊弄与背锅,明军松散的战斗力,被他重新整合成一只强力的拳头。
  成化九年九月,打出去的时候到了!
  这年九月,王越捕捉到了一条价值千金的线报:鞑靼可汗满都鲁正集结兵力,准备对甘肃发起侵扰。而他的老窝红盐池,却正是兵力空虚。在反复判定情报无误后,王越果断拍板:打!
  参与这次行动的,是王越亲自率领的五千精锐。这是六年窝囊中,王越苦心练成的一批好兵。大军高速行进八百里,还没摸到敌人,就先遇到了大风暴:深夜草原上突然狂风大作,刮的人都看不见东西。继续前进?还是后退?
  这时候,一个军中老兵站出来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乘着大风攻击,必然可以获得大捷。
  听到这话的王越,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在猎猎大风中,他果断的下马,郑重的向这个老兵行礼,然后公开宣布:从现在起,你就是千户。
  士气爆满的明军,就这样强硬的穿越了暴烈的飓风,风卷残云一般,杀入了毫无防备的红盐池。
  猝不及防的鞑靼军顿时崩溃。这个被鞑靼军多次用来南侵的大本营,这次被王越彻底的捣毁。而后的情景,就是蒙古国史书里常说的一幕:满都海的大军,在悲情的嚎啕后,渡河撤出了河套平原。
  然而大胜换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口水。被打了脸的朝中愤青们,对王越的攻击,更是变本加厉。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当时王越的老友李贤过世,高层文官洗牌,有些人也就想着挪地方了。王越的反应也出奇快,虽然明宪宗嘉奖他,还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三边总制,但其中的味道,他很快品出来,立刻上奏请求回京。果然明宪宗很高兴,不但立刻收回他兵权,还涨了他一级工资,让他回都察院当都御史了。
  虽说这待遇也不坏,可王越的心里,到底还是憋屈:出来这几年,朝中都换人了。内阁和兵部,全都是生人。想再回去打仗,看来是格外难。事情的严重性,王越自己也知道,临走前交接工作,和部将们依依惜别,说再见都不知道啥时候,弄得那些大大咧咧的汉子,各个都哭声一片。
  而他原先部下的一个小兵,却给他牵来另一条线:不难,你找他就行。
  这条线,便是电影《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公公原型:明朝权阉汪直。
  4.草原战神
  一个文武双全的男神,一个蝇营狗苟的权阉,王越和汪直,本来没啥交集,又是怎么凑到一块去的?
  直接起作用的,是王越昔日麾下的小兵,后来调到京城,在汪直身边任亲信的韦英。主动俩边搭桥,帮着建立了联系。
  这位汪直,当时是执掌西厂的特务头子,明宪宗宠爱的心腹,坑害起大臣来更心狠手辣,为人出名的飞扬跋扈。年纪轻轻,就拉了一堆仇恨。
  而对王越这位男神,汪直却仰慕已久。知道这个文臣手段厉害。既擅长练兵,驾驭那些骄兵悍将,更是手段轻松有效。多么野蛮凶悍的人物,都能叫他治的服服帖帖。
  而最令汪直动心的,却是王越麾下战士们,那打了鸡血一样的战斗力。相关的精彩战例,早被韦英绘声绘色讲述过很多遍。他更惊讶的发现,这位文臣中的奇葩,竟和自己有相同的理想:建功沙场。
  而等到亲切会面,这俩位更迅速来电:王越早把这家伙研究个透,知道这个传说中爱钱的大贪,骨子里最爱的是面子。于是见面就彬彬有礼。甚至还不顾尊严,行起了跪拜礼。这一下就把汪直感动的不行:好好干,兄弟挺你。
  这关系一牢靠,王越官位刷刷的涨,到成化十三年,竟成了奇葩景象:既是太子太保,还担任兵部尚书,更挂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名号,顺手还提督御林军,风光无限。
  同样有立功沙场愿望的汪直,也和王越密切配合,由王越提督军务,汪直监军。哥俩联手提兵北上,成为鞑靼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而他人生中最有深远意义的一战,更在成化十六年上演了:该年鞑靼渡过黄河,意图侵占河套,王越率领两万精锐奋然迎战。而在兵临大同的时候,却突然获得意外情报:鞑靼可汗的老窝,正在威宁河子。也就是今天绥远兴和县。
  一如当年袭击红盐池一样,王越再次做出了果断的抉择,全军改道,抄鞑靼可汗的老窝!
  这决定好做,路却更难走。此时正是风雪漫天的严冬,暴烈的风雪席卷整个草原,这是比当年奔袭红盐池更恶劣的战斗条件。而且敌人兵力如何,装备如何,全都毫无准确信息。这是一次百分百的冒险。
  但和王越一样,这支早被王越苦心摔打出的明军,没有半点犹豫。这支军队的将领们,平素都是些桀骜不驯的刺头,却早在常年相处中,被这位统帅百分百折服。这些勇敢的士兵们,更跟随他经历过多少次浴血的厮杀,从没有一次输过。他们早已坚定的相信,追随这个人的身影,也许会失去生命,却永远不会失去值得用生命去换取的东西:军人的荣誉与胜利。
  以坚定的忍耐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洪武永乐时代大明铁骑铁血的精神,在王越的麾下彻底的苏醒:穿过苦寒的风雪中,明军以悄无声息的速度,顺利完成了对鞑靼军的合围,惨烈的总攻打响了,而就连王越都想不到,他这次面对的,是一个怎样传奇的对手。
  这时盘踞威宁海子的,正是鞑靼可汗巴图蒙克夫妇,虽说这位"可汗",此时只有六岁,但他二十六岁的老婆,却是今天蒙古国依然传颂不已的女神级英雄:满都海。此女子武艺高强,用兵灵活,一度在草原上战无不胜,相关美丽传说,更如天上繁星般灿烂。
  而她与王越之间,更是极有渊源:红盐池大战中被王越痛打的满都鲁,正是她的前夫。这次改了嫁,却再次触到这次对头。
  战斗打响后,精锐的鞑靼骑兵,虽然反应迅速。但王越对骑兵的指挥,早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迅速将猝不及防的鞑靼军冲得七零八落。以一些台湾学者考证,明军在此战中,甚至还动用了一种由战马驮运,可以快速拆装的火器战车,战斗中火力轰鸣,彻底将鞑靼军打垮。这种说法若成真,那比起欧洲最早的古斯塔夫骑炮兵战术,王越也足足领先了二百年。
  这说法有待商榷,但鞑靼军陷入火海,却是实打实的真实。
  败局已定的时候,面对明军汹涌的总攻,满都海,这位草原传奇女子,演绎出她生命中最后一段传奇:她命令部下亲兵,火速将六岁的"丈夫"送走。自己则带领残余部队,发起了最后一次悲壮的冲击,并在明军的攻击下毙命。
  威宁海子大捷,就这样以王越的完胜而落幕。在清朝人编修的《明史》中,对明军这次的战果,做了最大程度的缩水。就连与明军交战的鞑靼部落,也不知所云的换成了亦思马因太师。还是蒙古国的史料给正了名:被王越痛击的,正是成吉思汗的直系传人,黄金家族可汗巴图蒙克及其妻子满都海。
  而明朝当时的反应,更是十分高兴。王越个人的荣耀,也到了人生顶点:受封威宁伯。这是明朝自朱元璋时代后,仅有的三次文臣封爵的事件之一。当然风光之中,也不是没有遗憾,由于巴图蒙克的逃脱,明朝最接近活捉蒙古可汗的机会,就这样不幸的错失。
  但这一战对于明朝北部边防,意义却相当重大:本来在巴图蒙克夫妇的兼并下,蒙古草原眼看就要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一个瓦剌也先之后再次统一的强大草原政权,就要崛起于大明北边,却被王越一箭穿心,再度打零散了。
  但战功卓著的王越,由于和汪直的特殊关系,却也从此名声尽毁。士大夫中间非议他的,从来就不少。甚至还出了雷人一幕:明宪宗在宫里看戏的时候,一个叫阿丑的戏子,也借着演出的机会吐槽:皇上手里有两支钺,一只叫王越,一只叫陈钺。
  这里说下陈钺,确实是汪直的十足走狗,替他干了很多坏事。但王越却完全不同,他结好汪直,只是为了能得到支持,放开手脚保家卫国。汪公公干过的坏事,他真从没搀和。非但没搀和,还见缝插针做好事。汪直要坑死直臣强珍,王越知道后二话不说,命令亲信部下许进去劫人,硬是在流放路人把人给抢回来。事后汪直出于共同利益,咬牙捏着鼻子认了。
  但清流们却不管这些,威宁海子大捷后第三年,汪直由于意外犯错,失去了明宪宗的宠信,给打发到南京养老。王越也惨被株连,随即被免去一切职务,发配到湖北安陆监视居住。
  其实对王越的才能,当时的明宪宗是认账的。以他自己的评价,王越论军事才能,不在卫青霍去病之下,论文学才能,更不在范仲淹韩琦之下,堪称文武双全的合体牛人。
  可这么能耐大的人,若是和失宠宦官有勾结做坏事,风险也才叫大。能落个被监视居住的下场,也算是万幸了。
  但这个打击对王越本人,却依旧十分痛苦。据说刚接到圣旨的时候,还想着自杀明志,还是他一手提拔过的大臣屠庸劝他,说你要真这么死了,可就铁案难翻了。这才咬牙继续活。此后的很多年里,被软禁的王越,只在反反复复干一件事:写信喊冤。
  就在王越不停喊冤的时候,北方的对手,却再次质变:在威宁海子逃脱的小可汗巴图蒙克,迅速脱胎换骨早熟,成为草原上又一位横扫四方的青年统帅。他不但延续了蒙古黄金家族可汗的法统,继瓦剌也先之后再度统一草原,被蒙古称为"达延可汗"。更在明朝有了个恐怖的称号:小王子。
  而到了明宪宗过世,明孝宗继位的弘治年间,小王子的破坏力,更是强悍到空前:先打死了甘肃都督许钦,而后大举入侵大同,一路联营二十里,沿途明军竟远远躲避。
  当然在他心中,最盼望打败的,还是曾与他有杀妻死仇的王越。
  5.最后的绝唱
  自从明孝宗朱佑樘登基后,小王子就没断了闹。为教训这个凶悍的家伙,明孝宗全国海选,北方边将轮流上,谁知却是上去一个,就被胖揍一个。长城沿线的战火,常年连绵不断。
  就在明孝宗急的没招的时候,当年由王越慧眼识英提拔,此时已官至吏部尚书的屠庸,总算说了句良心话:用王越吧。
  作为开创"弘治中兴"的一代明君,明孝宗也是个明白人,立刻果断同意:弘治十年十月,王越终于官复原职,回任三边总制,成为执掌延绥,宁夏,甘肃三省军政的封疆大吏。
  但这次刚上任,就招来骂声一片。本来明朝在这事上,还弄了次全国选拔,一共推荐了四个人。但屠庸一句话,明孝宗立刻变卦,先前的选拔全推翻,用了个从没进候选名单的王越。如此暗箱操作,自然惹的集体不服。于是到任后的王越,啥事还没干,就被好些言官追着骂。
  而在任没一个月,老对头小王子就杀来了。二十四岁的他,等这一战,已经足足十八年了。而王越,此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
  这次鞑靼人带来的,是规模空前的侵扰,不再是过往的散兵游勇,而是纪律性极强,战术十分灵活的骑兵冲锋。比成化年间的战斗力,完全提高了一个等级。
  这次的小王子,更是咬牙切齿,像一个擂台上红着眼睛要报仇的愣头青一样,拳脚并用的疯打,蒙古军兵分多路,在西北各省来回出没,多地遭遇烧杀,边关一片战火。
  但王越的反应,却是十分窝囊,管你怎么打,我就是不动。只是下令紧锁城关,收缩防御,擅自出战就要论罪。
  这窝囊态度,更叫群臣找到了理由,朝堂上口水乱飞,天天都在喷。连举荐王越的屠庸,甚至都悲情陪骂,回家的路上,都有言官追着一路狂喷。
  正当大臣们热情高涨,喷到七月末的时候,一个炸雷般的消息,再次震撼了京城:贺兰山大捷!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老军事家,王越当然知道小王子要干什么。神出鬼没的袭扰是虚招,把自己引出来打才是目的。叫对手牵着鼻子走,那就不是王越了。一拳捣中对手的鼻子,才是王越的真水平。
  于是经过缜密的侦查和判断,在闹哄哄的乱象中,王越果断捕捉到了小王子的要害:贺兰山。七月十五日,明军全体出动,这是一次漂亮的四路围袭战,前三路先以不同的方向,迷惑小王子,然后在路途中央突然转向,完成对小王子的合围,而第四路则由他亲自带着,直接进行攻坚。七十二岁高龄的他,依然如壮年时一样,最难打的仗,冲在最前面。
  这场战斗的效果,也堪称摧枯拉朽,牛气冲天的小王子,再次遭受狠狠一击,只带着亲兵们仓皇逃窜。
  这场战斗漂亮的作战过程和轰动效应,或许只有岳飞《满江红》的一句词可以形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场经典的胜利,成为一生横扫四方的小王子,少有的一次悲惨战败。缔造辉煌经济文明成就的弘治中兴,也正是王越这一战打下保障。政治军事意义,都是无比深远。
  但唯独没有改变的,却是王越的处境。捷报刚传来,把一群清流打了脸,不久之后,宫内宦官李广病故,又牵出了他和王越勾结的猛料。这下群臣们来了精神,继续连篇累牍大骂。
  可远在边关的王越,却已在之前的那一场战斗中,耗尽了全部的精力,连辩白的力气也不再有。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他病故于甘肃张掖任上,享年七十三岁。
  对于他的过世,明王朝表达了极大的痛惜,明孝宗专门为他辍朝一日。这是明朝三百年间,文臣难得会获得的荣宠。后来的大圣人王阳明,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其子孙也得以荫补官职。该给的荣誉,算是都给了。
  而他辉煌的一生,也成为明代的传奇。以《明史》里的话说,王越活着的时候,大家都热衷骂他的缺点毛病,直到王越过世之后,继任的边将,水平比他差远,这才越发明白:曾经有一个多么优秀的王越,活跃在大明的舞台上。
  而除了影响深远的文学成就外,他的各种光辉事迹,也在明代文人的笔下广为记录。嘉靖年间的畅销小说《伟人传》,正是以他为主人公。甚至晚明还有更神话的说法,说他其实没死,而是化身为神。大才子袁中道就曾言之凿凿,说他做梦都见过王神仙。明末清初的国学大家钱谦益,对他的诗文更爱不释手。甚至清军破城,这家伙摆姿态说要殉难时,还不忘了吟诵王越的诗歌打气。当然钱大师最后殉难没胆,转眼就投了降,真是玷污了王越的英名。
  在他过世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整个大明后半段,他的丰功伟绩,都是无数后人十分迷恋的传说。
  而到了清代,虽然编《明史》的时候,也给他立了传,但清代的学者,对他却是各种高级黑,总是抓住他勾结汪直的事不放,至于他的累累战功,不是故意缩水,就是选择性失明。这位明代的传奇人物,也就越发名声不显了!
  在明朝那些事里杨廷和介绍段落中,有个人名仅仅出现一次
  那是在编写《宪宗实录》时,编官邱浚因为偷懒,把任务安排给刚刚进入翰林院不久的新人。
  结果邱浚突然发现事情严重性的时候,找到那个新人询问编纂进度,意外的发现对方已经完稿
  邱浚过目整稿后大惊失色,被文章所震撼,然后说道,此新人早晚要超越我,而这个年轻的翰林便是杨廷和。
  此事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三朝不到,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对杨廷和刮目相看的邱浚,在明朝乃中国的历史中也是一等一的牛人。
  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亚于明朝大儒王守仁
  而他所精不仅仅只有哲学,而是博学,尤其是经济和管理学,他的理念已经超出明清,即使欧洲的商为民本的理念也是在他提出后的200年才首次出现。
  他和他的《大学衍义补》,是中国历史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在被《明朝那些事》漏掉的一些人物中,我印象最深有两位:李秉 、王越 。甚至因为对王越的敬仰,我还特地买了一本现代人赵长海所辑的《王越集》来编写他的资料。
  关于李、王二人的特点,就是以文入武,成为了左手持剑、右手握笔 的翰林将军,此类人物在明朝可谓是大放光彩。不谈上述二人,即使是与李秉、王越同时代的秦纮、马文升、项忠、韩雍 等人,也足以称作一时的"豪杰"。这一文官参与军事的"潮流",与政治体制等方面密切相关(因作者水平问题,就不在此讨论了)。
  关于王越,我此前已多次在回答中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次着重提一下"冷门"人物李秉。李秉
  李秉是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的进士,他的官声极佳,自初入仕途起,就有严惩土豪、揭发贪腐、整顿吏治等等的政绩。明代宗时,李秉受命兼理宣府巡抚事务,开始直接接触军务。
  李秉画像
  他在宣府时,一方面秉公处事,弹劾罢黜了贪财且骄纵的将官杨文、杨鉴、江福等人,甚至对镇守独石的宦官弓胜及宣府总兵官纪广开刀,尤其是纪广一事,李秉在朝中极力争辩,才使其被罢免。他在边塞,即抚治流民,又对战事持慎重态度,反对贸然开衅。
  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复位后不久,李秉被调往江南,改督江南粮储。后再次北调,奉命巡抚大同镇。因其作风"泼辣",得罪了太多人,最后被罢官民。
  明宪宗在位时期,是李秉军事生涯上的巅峰期,此时他第二次巡抚宣府,并在成化三年(1467年)与武靖伯赵辅共同出兵,征讨桀骜不驯的建州女真部。此次惩罚性的战斗,以明朝、朝鲜方大捷,女真部大败为终点,沉重打击渐有坐大之势的建州女真,使其嚣张气焰得以被遏制。战后,李秉得到了宪宗的赏赐:"劳以羊酒,赐麒麟服,加太子少保",极其殊荣。
  明朝的"九边"重镇
  但也是在同一年,李秉的仕途也走到了终点。他接了重臣王翱死后吏部尚书的空缺,然而,李秉在这个极其重要的职务上却仍是延续了从前裁汰庸劣的作风,丝毫不留情面。试想,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手握人事要权,其中牵扯的利益可谓极为纷繁。李秉的"快刀斩乱麻",激起了数百位被淘汰的监生的反击,他们联合"倒李"(主要是个别本可能接任吏部尚书的人选,不愿提及人名)派一同发力,最终使李秉遭受罢职,甚至有下狱的可能。经过在京众举子的救援,他才仅获"薄责"而已。就这样,六十岁的李秉早早结束了他的仕宦旅程,乘着一辆旧柴车回到了家乡,直到八十二岁时逝世。
  当然,在名臣光环下,李秉在《罪惟录》中也有一件较为"残酷"的事:(李秉)独汰尼僧,妻军士,二十年后,可以繁边丁,而省客募。
  大概是说,李秉在边镇任职时,裁省大量僧尼,并将还俗的女尼都强行"分配"(我觉得不能用"嫁"了)给士卒。这样的做法,可以使边境的人口增加,成为潜在的兵源。在历史上,如斯的事件并不少见,其措施在今人看来虽有其极不合理之处(比如把这些女性当作生殖机器),但不得不说,这个举措是有一定意义上的益处的。
  有趣的是,致仕归家后的李秉,与另一位"同病相怜"的名臣王竑也有一段故事:(李)秉取乡,与河州王竑并人望所属。(王)竑高自标峻,而(李)秉谦和接物,出入闾巷,奕坐无忤。(王)竑闻之曰:"不恭哉!李执中堂堂大臣,与市井小人游戏。"(李)秉曰:"所谓大臣者,岂长为之立朝,居乡事固自异,何至以官骄穉。"(《名山藏》)
  王翱认为大臣即使闲居在家也应该有大臣的体面,李秉则认为在何地做何事,既然不在大位那就没必要摆出一副"以官骄穉"的姿态。这就是说李秉与王翱两位大臣的人生态度的一个差异,我不愿去作类似表态:王翱是放不下的、虚伪的,李秉是坦坦荡荡的真君子。我想,在此事中,二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都曾经为国效力、为民谋福祉,用时人"两称之"来作为我的表态,这才是最恰当的。
  《明朝那些事》是一本长篇叙事编年体正史演绎小说。所以,里面的人就像河里的沙子一样,随着大河东流的就会出现在书里,而河边的石头就不一定会出现。
  大部分文人就如那些石头一样,很快就被推向河边或沉到河底。我们就来细数一些文化人以及他们的佳作吧。
  茅大方:幽燕消息近如何?问道将军志不磨。纵有大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外功熏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临风一叹一悲歌。
  胡闰:幽人无俗怀,写此苍龙骨。九天风雨来,飞腾作灵物。
  以上两人死于建文之难,是殉国之士。官虽不高,气节高。
  任享泰(洪武二十一年状元):杲日初升万木低,画船撑出小楼西。先生正熟朝天梦,门外山禽莫乱啼。
  凌云翰,做梅词柳词各一百首,号"梅柳争春":树上凌霄,堂前紫荆,秋来尚芳。奈牝鸡晨语,鹡鸰憔悴,妖狐昼啸,鸿雁分行。仁智非周,喜忧非舜,一旦天伦忍遂忘。如何好望,松秋感泣,桑梓悲伤。古今祸起专房。总一国犹然况一乡?家有妇人,岂无长舌?世无男子,谁有刚肠?树大枝分,瓜熟蒂落,此语应非是义方。聊书此,要惩鉴戒,不在文章。(讽兄弟分家,作此《沁园春》)
  顾禄字(洪武间太常博士):我本云间人,凤契云山缘。闻公巢云处,爱作云巢篇。公家云巢在何许?会觇秀出云海边。山头日月白云起,云峰万朵浮青莲。山人结屋入云去,置身直上云松巅。云萝千尺覆户外,槛下百道来云泉。云翁住其下,日与云周旋。或携云鹤游,或伴云龙眠。餐云英兮漱云液,被云衣兮驾云轷。有时看云发高咏,落笔往往凌云烟。浮云世事岂能绊?萧散自是云中仙。我欲乘云走相觅,云路峻绝难夤缘,尔来山人弃云出,我今亦是青云客。云骑桥南古汴津,一笑相逢云水白。问公别云今几年?侧身东望云茫然。又挂云帆拂沧海,归去自种云中田。(为好友陈焕文扁屋曰"云巢"作赋,用云字三十四处)
  曾棨(永乐状元,酒量甚佳):宫詹非小,六十非天,我以为多,人以为少。易箦盖棺,此外何求。白云青山,乐哉斯丘。(绝命诗)
  刘珏(号"刘八句",天顺间吴中诗人之最):岁寒相见在天涯,玉色珠光带露华,笑杀玄都狂道士,种桃何不种梅花?
  施槃(正统少年状元):千里观光我独行,此情无奈惜离情。玉堂未拟登山辅,金榜先叨第一名。麟凤骈臻欣道泰,车书混一仰文明,太平天子恩如海龙,虎啸龙吟会匪轻。(为"荣恩宴"赋诗,歌功颂德)
  彭华(景泰状元):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
  陆容(著有《式斋稿》《菽园杂记》):风清月白夜窗虚,有女来窥笑读书。欲把琴心通一语,十年前已薄相如。(天顺三年在南京准备考试,旅馆里有一个美女,善吹萧,晚上跑到陆容房间,陆容不理她,让她走,一直到后半夜,美女看陆容不动心,才怏怏离去。陆容于是写了这首诗)
  陈献章(白沙先生):托仙终被谤,托佛乃多修。弄艇沧溟月,闻歌白玉楼。(绝命诗)
  鲁铎(武功康海中状元):古树冈头屋数椽,主人家世只残编。居临江汉东南会,运到云龙五百年。七泽鸢鱼浑道体,九州兄弟或颠连。西周老凤雏将近,会见梧桐君影圆。(这是他还是秀才时写的诗,可见其志趣甚高)
  桑悦(真正的江南才子):五两衰衣百尺竿,碧溪十里足盘桓。卧分芳草为衾枕,坐爱清流照肺肝。花落无声云影动,鸟飞不度镜光寒。平堤多种芙蓉树,惟有秋容耐晚看。
  沈周(号石田,工画山水人物):昔闻崔景题诗处,今日始登黄鹤楼。黄鹤已随人去远,楚江依旧水东流。照人惟有古今月,极目深悲天地秋。借问四仙旧时笛,不知吹破几番愁?
  舒芬(正德状元):惟爱宜春令去游,风光犹胜小梁州。黄莺儿唱今朝事,将军 香柳娘牵旧日愁。三棒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用曲牌名作诗)
  春风春日兢春华,春水春山春景佳。新柳恋莺莺恋柳,好花迷蝶蝶迷花。寻芳子入游芳伴,买酒人投卖酒家。去是路兮归是路,马头相对日头斜。(叠字诗)
  明朝名人实在多,试为诸君列举数人,以抛砖引玉。
  感谢阅读!
  数字不会说谎,用数字来比对会清楚一些:《明朝那些事儿》一共7本,全书230万多字。而一部《明史》就有280万字。
  作为通俗读物的《明朝那些事儿》比文言文的《明史》还少好几十万字,可想而知会漏掉多少人物。
  当然,《明朝那些事儿》是本好书,整个明朝276年,要从头写到尾,靠当年明月一个人,几年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必然从个人角度有所取舍,这无可厚非。
  由于漏掉的名人很多,全部讲也不现实,小院就从万历三大征里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来说一下。
  万历朝鲜战争在1592年爆发,持续了7年,共发生了两次战争,中间停战了两年。
  第一次战争中,明朝方面的重要人物基本上当年明月都提到了,在第二次战争中,却漏掉了两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邢玠
  邢玠是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明朝后期重臣,是个实打实的主战派,身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他亲自登坛誓师:"必破倭,有死无二"。
  在战争中,他始终亲临前线指挥,亲自制定策略,作为明军高级指挥官,难能可贵。
  由于抗倭有功,朝鲜人民对他感恩戴德,在釜山建有他的纪念祠堂,他征战用过的衣甲等物品至今仍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1612年卒,赠太子少保。
  万世德
  万世德是万历名臣,进士出生,虽然是文臣,却是将门之子,喜好骑射,被称为文武全才。
  明末卢象升书生出身,却喜欢上战场砍人,被称为"卢阎王",比他早100多年出生的万世德也差不多。
  他打仗喜欢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陕西按察使佥事任上,备兵西宁,屡次平定边患。
  随后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备兵辽左,招抚边民,大败虏寇,晋升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声望日隆。
  1597年,日军第二次入侵朝鲜,负责经略军务的杨镐在蔚山先胜后败,仓皇逃跑,被撤职替换,换上了万世德。
  万世德入朝后,与总督邢玠互相配合,一步步将日军压缩到沿海区域,直到获得最终胜利,表现与杨镐不可同日而语。
  万世德入仕一生,大多数岁月守边抗虏,屡建奇功,因多智多谋为同行所钦佩。
  可惜万世德去世太早,1603年殁于蓟辽总督任上,年仅56岁,如果能长寿一点,十几年后主持萨尔浒之战的很有可能是万世德而不是杨镐,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
  彭泽 被明实录称为"我朝理学之冠"(《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三》) 他这一生讨过贼 :偕都御史彭泽讨河南盗刘惠、赵鐩(明史)被称为知兵事:泽材武知兵(明史) 又因为和王琼不和 差点下狱:王琼欲陷彭泽,澄独白其无罪。(明史) 最后干的是兵部尚书的职位 按说明代理学之冠这个称呼怎么也落不到他头上 可是人家硬是拿到了 而且明代另一理学大拿薛瑄还"深服之"(明神宗实录)一生著作众多 有《读易纷纷稿》、《幸庵文稿》、《读史目录》、《八行图说》、《太平殷鉴》、《怀古集》、《重修兰州志》、《段可久年谱》等共三百卷二十多种 够可以的了
  至于为什么没写彭泽 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明月把武宗朝的刘六刘七等起义给忽略掉了 让这位仁兄没了出场机会 也是挺遗憾的
  马芳,这位正德至嘉靖期大明对鞑靼期大明战神,有个女性化十足的名字,却是大明当时第一猛,这位马太师令当时蒙古人闻风丧胆,在当时知名度应髙于那些精于宫斗的文官,但在明朝那些事中没有提到他。
  首先说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不同于其他史书的枯燥,手法鲜明,叙事有趣,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步步的讲述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史。当然这么一部小说肯定也会有疏忽,有的人用的笔墨多,有的人用的笔墨少。
  我读完之后,发现有一个人却没怎么写,这还是我在看万历十五年的时候突然才想起来,为什么这么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年明月为什么几乎没有写,那就是曾在明朝被称为异端的李贽。
  当年学历史,在历史课本上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
  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女尊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他我也不是了解很多,但是个人觉的明朝那些事儿中没有对他多点笔墨还是有点不平滴…

1958年,日本抓到一野人送回中国,刘少奇亲自接待,他是谁导语最近这些年一些求生类型的节目爆火,节目当中将一些有野外生存经验的人放到荒无人烟的环境当中,之后不给予他们任何帮助,要求他们在这些地方生存一定的时间。因其真实性和刺激性,导致这样齐桓公的继承人计划,为何最终一地鸡毛?当时天下尚未实现大一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权夺利,或是结盟,或是发动战争,最终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近代世界十大灾难(下)六伦敦烟雾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貌美如花的越南女兵,在越战结束后竟无人敢娶?只因三点原因英雄爱美人,这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的一条真理,女人一向是不缺人喜欢的,尤其是长相漂亮的女人,然而为越南的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战场上退役下来的漂亮女兵却无人敢娶,这是为什么呢?是问,明朝灭亡的原因个人觉得明朝灭亡本身的原因占百分之80,李自成和皇太极俩人加起来也就是20,土地是明朝最主要的财产资源,到明中后期,由于明朝的繁荣以及社会的平稳,使得王候贵族还地主对土地这种财产有高国荣民国知识界对美国水土保持的关注及其影响杨洁整理杨长云校对本文系中国社科院高国荣研究员此前受邀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所做的线上讲座。部分观点已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见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水土侵蚀和治战将系列骁勇战将骁勇战将刘震1父子相依为命(1)在大别山桐柏山交会的湖北孝感小悟山下,有个叫刘家嘴的地方。1915年3月3日,刘震就是出生在这里一个穷人之家,刘震原名刘幼安,是家中的独生子。全家只清朝时候的一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那时候普通人收入如何?历史冷故事清朝清朝时候的物价清朝中后期时候的物价,没有一般人想象的便宜。那个时候的一般人收入很低,特别是号称穷书生的知识分子,更是穷得叮当响。那个时候的普通人,每天要解决的都是吃饭大明的首辅四方颂太岳相公,实现了个人理想的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荆州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张居正和他的前辈李东阳颇为相似,上苍在给了他一个寒微出生(军户)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一个聪明的头脑。2岁认字,5岁入学读书,抗日将军被日军割头颅惨烈牺牲,妻子只身前去讨要,日军恭敬奉还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是这位抗日名将,被世人称为断头将军,在他英勇就义之后,被残忍的日军割下了他的头颅,那时他的妻子还着身孕,她决定只身一人前去日军军营讨要丈夫的头颅,那接下来的结果如何一生从事反清事业的顾炎武,为何会成为清朝学术的开山之祖?顾炎武,字忠清,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朝灭亡后,他辗转全国各地,从事反清运动,一生拒绝仕清,成为当时最有骨气的文人之一。然而,一生反清的顾炎武却最终成为清朝学术的
夜郎古国的前世今生夜郎自大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这个已经湮灭在历史黄沙中的古滇国,却在文人骚客的笔墨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印度,途径古滇国,暂留在夜郎古国,夜晚篝火升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在感业寺到底怀的是谁的孩子?正史记载中,除了李治的生母长孙皇后外,李世民有封号的嫔妃有15个,其中有记载的有7个,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为帝后,又是如何对待自己老爹留下的嫔妃呢?李世民这些嫔妃,大多都给他生了儿抗日期间,有哪些有良知的日本军人?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日本人宫川英男的名字名列其中。宫川英男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或许有些陌生,他是一位日本人,并且曾经是一名侵华日军,1981年,他躲入深山登基,发展了55名佳丽,其中还有村镇干部引言几千年来,中古封建帝制历史绵长,即便清朝已经覆灭好几百年,但依然有人希望能够让封建帝制死灰复燃。还记得清朝覆灭之初,还是有许多思想陈腐的人不愿意舍去自己的辫子。在某一部分人之中麦克阿瑟想用原子弹却被免职,美国为何不敢,毛泽东道破其软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但新中国并没有得到盼望已久的安定与和平,帝国主义仍然用继承了100多年的老旧眼光看待新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朝鲜人祖籍美国,长在苏联,枝繁叶茂在中国,生产了51年的解放CA10卡车作为人类交通史上的伟大发明,汽车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并不长,充其量也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汽车的更新换代就已成为生产商争夺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很难想象一种车型能连续70年中央急调一名少将赴京,毛主席接见后,说你当北京军区司令2011年5月8日,在北京有一位老者安详离世,他的离开,对于无产阶级政权来说是一大损失。此人就是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县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学家,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某种意义上讲萨达姆真的死了吗?美军曾抓获四个萨达姆替身,伪装19年替身感觉自己就是总统编辑Echo审稿豆豆毋庸置疑,萨达姆是杀伐决断的一代中东枭雄,在他治下的伊拉克经济曾领跑整个中东,成为阿拉伯世界里的绝对霸主,与此同时他也是臭名昭著的战争狂魔,在他执掌伊拉克的20中华上下五千年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作甚丞相,整理后方,训练人马。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和韩信带领汉军攻打关中。关中的百姓对约法3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3个月工夫,汉1949年,国军司令李文投诚后,借机逃往台湾找老蒋,最终结局如何1948年底,继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与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华北剿总已陷入骑虎难下的危局。驻守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内外交困之下作出了率部起义的决定。李文画像李文痛斥傅作义当时国民党毛主席为何多次路过故宫,抚摸城墙后还是不进?和封建迷信没关系众所周知,能够将骨灰安葬在八宝山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为人民做出过大的奉献。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八宝山是用于安葬这些重要人物的地方,那为何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