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抗战八年四川人民在征兵服役上之贡献

  历史沧海笑注:抗战时期,四川是中国参战人数最多、牺牲最惨烈的几个地区之一。
  340余万川籍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奋勇抗战,浴血沙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据统计,1937年----1945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总之,四川抗战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上重要的战略地位、详尽的站前部署以及有力的战争补给使得四川成为抗战的主力和全国的"大后方";而在政治文化上,四川抗战文化运动不仅宣扬了团结抗日的思想,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是促进了抗战文化的传播,凝聚了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
  四川省档案局经科处副处长王晓春表示:"340万川军出川抗战,64.6万人伤亡、失踪,参战人数位居全国之首。"
  "无川不成军",抗战期间,川军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一个独立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前线,与日军奋战。此外,四川每年还向其他集团军补充新生力量10万到30万人。
  抗日战争中四川虽然没有被侵占,但四川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湘率领30万川军出川"打国仗",到八年抗战中四川共征兵三百多万,可以说每四个战士里就有一个川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华日报》还专门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为了缅怀川人、川军为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历史沧海笑准备收集一部分抗战时期川人、川军的亲身经历做成四川抗战专题,予以转发,每日更新你的关注和点赞、评论、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也是我更新的动力来源.
  下文为万金裕先生回忆。
  抗战八年四川人民在征兵服役上之贡献
  万金裕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以来,四川处于全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实行持久抗战的大后方中心地位,不仅人口多,面积宽,物产富饶;而且,在地理上介于西北陕,甘、宁、青与西南滇、黔、湘、桂诸省之间,为居中策应、控制南北之枢纽。所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政府即迁来重庆,作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共同组织领导持久抗战的战时首都。
  八年抗战,四川省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对于前线所需大量兵员的征集、训练和补充尤远远超过其他省份。笔者当时曾任兵役机关骨干幕僚和团管区司令数年,对于川省办理兵役情况,略有所知。根据回忆,并参考有关文献,撰写此稿,为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献礼。年代久远,追忆难周,尚希知者指正。
  一、我国在抗战前未建立现代征兵制度
  在抗日战争以前,我国并无征兵制度的基础。民国初创,孙中山先生借鉴列强兵制,曾在其亲自启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人民有当兵服役之义务",但《临时约法》公布二十余年,由于内战频仍,这一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国防要政,却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一九三三年春,国民攻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在與论的督促下,乃于所属军务司内增置兵役科。同年夏,派兵役科科长朱为鉁等
  四人赴日本考察兵役制度。朱等回国后,提出十余万言的《赴日考察兵役报告书,旋奉命拟订《中华民国兵役法》原则性草案十二条,报经立法院第三届二十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一九三六年初,军政部在苏、浙、皖、豫四省建立师管区十二个,试行征兵。继又在该四省建立师管区筹备处八个。但当时在蒋介石实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影响下,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正集中力量从事"剿共"战争,对此事关国防大计的征兵制度,根本
  未于重视。因此,所谓《兵役法》的原则虽经颁布多日,而实施
  征兵的具体条件(如:户口普查、兵籍编制、兵役干部的训练等等)则未着手准备,连《兵役法施行条例》亦未能具体制订和公布,搞所谓试行征兵,不过是敷衍场面而已。
  据朱为鉁在其《报告书》中说:日本自明治六年即厉行征兵制度,已有数十年历史。它的特点是:现役兵人数甚少,而从现役兵轮番退役、成为预备役和后备役的兵员人数,则为数众多。
  现役兵少,可节省国库开支,预备役、后备役人数多,则一到对外战争需要时,在宣战后旬日之间,其常备师团,即可迅速扩大数倍。
  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前夕的总兵力,共为四百四十八万一千人,其中有现役兵:常备师团十七个,计兵员三十八万人;预备
  役兵:七十三万八千人;后备役兵:八十七万九千人(以上为战
  斗兵,总计一百九十九万七千人)。第一线补充兵:一百五十七
  万九千人;第二线补充兵:九十万零五千人。
  由于日本全国户口严密,由常备师团轮番退为备役的回乡军人,从事各种生产自养,由其所在师、团管区,按地区、年次
  编入精确的"兵籍"簿册,战时可以随时点名应召回役参战。这些在乡备役军人,平时在不误生产的原则下,须在管区内参加
  各种教育召集、演习召集和点阅召集;一到战时,动员令下达后,
  则按年次召集回返现役,原十七个陆军常备师团很快即可扩编六十个师团以上的兵力。视战争发展的需要,还可召集其第一、二线补充兵役,扩编部队或补充伤亡。因此,在对外作战前方需兵补充时,兵源裕如,不致临渴掘井,拉兵充数。加以日本国防工业发达,所有武器、装备、舰艇、飞机,均能自产,不仰求于外。所以日本虽然国土和人口远远不如我国,而在侵华作战中,它的军事力量却远远超过我方。
  我国在抗战以前,虽然国民党政府的现役陆军有一百七十几万人,却毫无备役兵员之储备。壮丁的社会军训仅完成五十万
  人,训练不认真,不等于从部队退役回乡之战斗兵,既未编入兵籍,战时就不能指名召集返回现役以扩大常备兵额;更无第一二线补充兵员以资补充伤亡。学校学生军训亦只完成一万八千多人,也不等于受过军官、军士之正式养成教育。平时的国军现役部队虽多达二百个师(包括独立旅、团等),但量多而质不精,各师的火力配备亦弱。迨至全面抗战展开,由于敌军武器精良,火力强大,使我军在作战中伤亡奇重,补充兵额需要量庞大。而兵役机构在抗战开始后才逐次建立,又毫无征兵经验。加之,制度不严,户口和兵役册籍不完备,使征兵弊窦丛生。征集入营之壮丁,多是估拉入伍,平时未经认真训练,素质又复低劣,仓促上阵,曷堪应战。
  我国之所以能坚持八年抗战赢得胜利,实因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对敌,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八路军、新四军始终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成为抗击日寇和伪军的中流砥柱;以及国民党军中广大爱国将士的抗日热情,以血肉之躯,代替钢铁长城,为民族生存英勇献身,力战强敌以捍卫国土。
  二、抗战初期国军伤亡惨重需兵孔急
  华北战场抗战开始,我英勇的二十九军将士率先与敌展开血战,佟麟阁付军长和第一三二师赵登师长以下的众多爱国将士壮烈殉国,牺性甚为惨重。华东战场,因战略迁就政略关系,必须保卫号称我国"经济首都"的上海。由于地形开阔,掩蔽困难,只利于敌军发挥其优势火力,致我军伤亡重大。敌我两方因攻守的需要,不断增兵,敌军逐次投入兵力三十万人以上,我军则超过六十万人。仅在淞沪一隅三个月的激烈战斗,我方官兵伤亡巳逾三十万人,由于没有储蓄后备役兵员可供补充,不得不急切抽调地方保安团队填补缺员。"八、一三"沪战开始,笔者正在陆军第一师李铁军部服役,参加据守杨行(属宝山县),抵抗敌寇进攻,不到五天,全师伤亡过半。其中旅长曹日晖、团长陈鞠武、副团长王应尊均重伤,团长李友梅阵亡。其余营、连级军官如唐前辙、白煜、杨海若等阵亡者达百人以上,守宝山县城之友军姚子青营官兵则全部英勇殉国。牺牲之惨烈,为抗战中所罕见。在参战两月之内,我师补充整顿共达五次之多,都系抽调河南省保安队五个整团来沪补充。
  抗战开始后,川军即有十几个师北上、东下,分别开赴前线。第二十军杨森和二十六师刘雨卿部出川最早,直接参加上海战役,守卫大场一带,七天之内,部队损失过半;在山西作战的邓锡侯、孙震部,与敌战斗于娘子关附近,损失亦重,均需兵员补充。当时,国民政府军委会重庆行营奉命,紧急征募志愿兵补充前线,而四川却尚无兵役机构之设置以办理征兵事务,乃急电四川省政府以保安处长兼办兵役业务,并成立补充兵训练处六个,壮丁验编处一个。每个训练处辖四个补充兵团,紧急征募壮丁,分批输送武汉,交由军政部接收部队验收,转拨前线部队补充。截至一九三七年底,不及半年,全川交拨壮丁巳达一 三,八三七名。
  一九三七年六月份,原属军政部军务司的兵役科,扩大为军政部兵役司,分设役务、征募、编练三个科,司长由原兵役科长朱为鉁升任。次年七月,又增设补充科,十月再增设国民兵科,全司共五个科、一个副官室。至此,中央役政领导机构初具规模,各省征兵机构乃陆续成立。
  三、四川省各级兵役管区相继成立
  一九三八年六月一日,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成立。当时,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四川省主席刘湘,巳于元月份在汉口病逝,省主席一职由王缵绪代理,并兼任军管区司令。原任第七战区兵站总监部参谋长戴高翔调任军管区参谋长。原设的六个补训处、一个壮丁验编处及社会军训委员会等机构均裁撤,其业务并入军管区司令部统一管理。
  四川军管区司令部成立后,遵照军政部的规划,全省于同年七月一日成立六个师管区,下辖十八个团管区、一个征兵事务所,其名称辖区和首任负责人如下:
  成茂师管区(司令龙杰三,驻成都),下辖成都,茂县、绵阳等三个团管区。
  叙泸师管区(司令周建陶,驻宜宾),下辖宜宾、泸县、资中等三个团管区。
  渝酉师管区(司令韩文源,驻重庆),下辖巴县、涪陵、永川等三个团管区、一个酉阳征兵事务所。
  建南师管区(司令黄汉勛,驻乐山),下辖乐山、眉山、邛崃等三个团管区。
  夔绥师管区(司令汪杰,驻万县),下辖万县、大竹、巴中等三个团管区。
  川北师管区(司令苏陨,驻遂宁)下辖遂宁、南充、剑阁等三个团管区。
  师管区司令部驻在地的团管区业务由师管区司令部兼办,不另成立团管区司令部。师管区司令部直辖补充兵团二至四个,孤任接兵、编练、送补前方野战军之责。
  师团管区建立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的兵役机构,县(市)政府的军事科(后改兵役科)也设置起来。承办各该县(市)的兵役行政,具体的征兵事务则由所属区、乡(镇),保、甲负责执行。由于川省抗战前无征兵工作之基础,如;未办户口普查,没有按壮丁的年次及地区编制兵籍表册等,征兵工作开始,因审核免、缓、禁、停诸役不公及体检等舞弊纠纷迭出,役政推行困难。为了解决纠紛,乃在各县(市)乡(镇)设立"兵役协会",其成员由地方公正士绅担任;并设"免、缓役审查委员会","出征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等,协助地方各级兵役机构推行役政。
  我国按《兵役法》规定,采用"常备兵制"兼"民兵制",而国民兵制即是民兵制之具体组织。四川省在未设国民兵以前,各县(市)已有自卫总队,负地方治安之责。在军管区司令部成立以后,即筹组国民兵团,将自卫总队改为"国民兵团自卫队",另设"常备队"收训应征壮丁,依各县(市)年度应征兵额设立一至六个中队,有三个中队以上者设大队,使应征壮丁能在家乡受到初步军训,并可藉此暂不脱产,逐步养成军人之习性,再脱离家乡送补野战部队。此一制度之建立,实系利军利民之措施,惜乎经费不继,一九四 年以后,这项重要工作即逐渐停办。
  四、以征为主以募为辅的征补体制
  四川省各级兵役体系建成后,开始首届征兵。征兵配额系由军政部将全国应征兵额,按人口比例分配各省,省府及军管区按各县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师、团管区。征兵后原则上由各县(市)的国民兵团体检编训后,送交师管区所属之补充兵团。但以后军政部又在各省成立"补充兵训练处",直辖若干个补充兵团,亦向各县(市)之国民兵团接收壮丁,再送补前方各野战军,在紧急征兵时,则由军改部直接命令各野战军编组补充兵团(营)、径到后方各师管区接兵组训。
  一九三九年,军政部订定颁布施行《管区征志募志愿兵办法》,实施"征摹并行"制度,理由是:"应在乡军人及爱国之志士之请,奖其志愿赴前方杀敌之热请、…"、实际是从此实行以募兵来辅助征兵的征募并行制。
  当时因战况剧烈,后勤卫生部门由于伤员众多救护不及,轻伤员则带一身血迹,自行走到后方裹伤,重伤员已成残肢断臂,无法行动,撤退不及,遗弃战场,往往被敌寇劈死。战地因人民迁避,临时组织担架雇工不易,亟需成立固定的担架兵团,由后勤部施以短训,分别配属前方各后勤兵站医院,以利于抢救重伤员。四川省军管区奉到征蓦志愿兵的办法,初期在川组成了二十个担架兵团,开赴前方,是为四川省实施募兵制中具有较大规模之一次。因此以后在各管区发展成招募志愿兵与征兵并行的制度。
  五、武汉失守后中央兵役机构的扩大和职权的提高
  一九三八年九月,武汉沦陷以后,广州也同时沦陷,军事指挥中枢迁移重庆,我国抗战转入最艰苦的阶段。这时战争烽火,从黄河北岸发展至长江两岸,又延及珠江流域,全国增加至十一个战区。参战的国民党陆军部队已达两百个师,经过多次重大战役,伤亡官兵愈来愈多,而沦陷的省区愈来愈广,可以正常征兵的范围愈来愈小。因此不但四川负担征兵的任务进一步加重,全国兵役机构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亦更为迫切。
  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军政部的兵役司正式扩大为兵役署,署长为川人程泽润,副署长由前兵役司司长朱为鉁升任,辖役政、征募两个司,并设总务、会计和经理等处室。是年十一月,又增设国民兵司及人事科。不仅机构扩大,它的职权也相应地提高,以后又由兵役署主持创办"兵役干部训练班","补充团长预习班",分批调训各级兵役管区的主要干部;各补充团长须先经兵役署施训后派任。次年因考核各管区、各省县市办理役政人员的功过和业务能力,以后又开办"视察人员训练班",选拔培训兵役干部训练班的优秀人员,分派各师管区充当驻区视察员,形成全国的兵役视察网。(情况后节另述)同时,鉴于兵役业务在地方推行的难度较大,为了加重县(市)长的责任,行政院规定将兵役行政(包括征兵过程和征属的优待、抚恤等项)的考绩,列为首要,应占县(市)长行政考核评分的百分之九十。四川省为征兵重点区,在抗战中作出的贡献最大,中央这项加重地方行政干部责任的措施,也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六、四川省一些地方恶势力操纵征兵实施
  按《兵役法施行条例》规定的"征兵程序"为:(一)对适龄壮丁进行"身家调查"(调查其是否多子之家,本身有无残废,或精神病患者,是否免缓役对象);(二)体检;(三)抽签(谁去谁留依中签与否决定);(四)召集(届期召集赴指定地点编队入营)。
  四川在一九三九年征兵工作展开实施适龄壮丁抽签时,曾发生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因为当时入营壮丁,在补充团队遭受各种生活、医药的克扣和虐待,未到前线即被摧残致病、致死。于是人民群众,多视服兵役为畏途,狡黠者百计逃避。地方基层组织办理征兵,又受袍哥势力的操纵把持,以致兵役的"三平原则"(即平均,按人口比例分配应征人数;平等,不分贫富贵贱;平允,除应免缓役者之外不能逃避兵役义务)。变为"三不平"。各地举办抽签大会,由适龄壮丁本人直接到会抽签,而中签者却都是贫苦大众,没有一个地主豪绅子弟,有人暗中操纵其事,十分显然。群众愤恨不平,中签者多数外逃。一至召集之期,无人应召。鉴于这种情况,以后全省统一改行"间接抽签"办法,即规定适龄壮丁本人不亲自参加抽签,届期由所属保甲长代为抽签,中签者姓名保密,一俟召集前夕,保甲长潜赴中签壮丁之家,突击抓捕入营。这种"间接抽签"办法,虽然避免了逃丁,但因抽笠系秘密进行,不受群众监督,更易被人操纵。因之,更使群众疑惧。
  故一九三九年夏,四川省办理首届征兵的直接抽鉴,即因受到地方恶势力的操纵,引起群众不满,捣毀了抽签会场,隆昌、新都等县发生了规模很大的"民变",群众包围县城,反对征兵,全川为之震动。以后改直接抽签为"间接抽签″因受恶棍的操纵,有势力的壮丁仍然不服兵役,群众不满较前尤甚,
  故一九四一年以后,多丁之家,逐渐减少。由于全川征兵配额过大,除年度的常征额之外,又在重大战役之后,增配"紧急征兵"额。一年之中,多达四、五征,使本来就很难征集的丁额,又增加新的负担,于是到处抓兵之风盛行,社会秩序益呈不安,此时,军政部再次重申其"抽签法"之重要性,说它是贯彻兵役"三平原则"的基础制度,一定要贯彻执行。一九四一年夏,四川各地恢复直接抽签办法,仍在地方恶势力操纵之下进行,又一次激起了广汉、中江、金堂等县的"民变"。
  四川既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基地,一再激起"民变",影响前方士气不小。重庆的国民参政会十分重视此事,于是组织了"兵役巡迥视察团"分组前往"民变"各有关县,进行视察研究,最后,该团认为,抗战后防的安定最为重要,建议政府暂停举办抽签。先在地方基层,普遍作好兵役宣传,特别重点宣传《违反兵役惩治条例》及《妨害兵役治罪法》,并对于出力协助或从中阻扰役政的两种人,采取奖惩结合的办法对待。军政部采纳这些建议,建立了一个常设机构一一兵役视察室,收到一些表面治标的效果,但不可能根治地方积弊。
  七、征补训合一的兵役体制
  兵役体制,包括征集、训练、补充三大要项。征兵是地方民政工作之一,县(市)长是地方的征兵官兼国民兵团团长,负责征集工作:而国民兵团的常备队则担任训练壮丁之贵,这是地方的"征训合一"体制。抗战初期,四川的壮丁,一般都能在常备队受到三个月的军训,拨交到师管区的补充兵团后,维续受到连队的新兵教育,待命拨交前方野战军补充战斗部队,这是兵役管区的"征、补、训"合一制。
  以后,因战区的增多,战役的频繁,兵役管区的征额加大,师管区的补充兵团终年赴辖区各县接兵,业务十分繁重,各连队无暇集中训练,更无暇再长途跋涉送补前方。为此,军政部的"补充兵训练处"乃应运而生。它直辖的补充兵团,就专事训练新兵和送补前方。而师管区直辖的补充兵团,则专事各县的壮丁接收与训练。使"征、补、训"工作仍得继续保持和加强。
  军政部补充兵训练处的建立,还具有建设后备师的寓意,使其所接收的新兵,于补充不急迫的情况下,能在所辖各补充兵团受到较长时间的军事教育和体格的锻炼,再送补前方部队,可以提高战斗力。同时,也可以在各补充兵训练处中遴选其成绩优良者,直接改编成后备师,加以装备,用资鼓励。这些后备师可以迳直开赴前方,担任战斗任务,如此建立起来的后备部队,官兵之间,相处较久,情感融洽,易于团结战斗。
  例如,驻四川简阳的军政部第二十五补充兵训练处,一九四三年冬,因成绩优良,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师",驻四川内江的军政部第十四补充兵训练处,亦因成绩优良,一九四 年也改编为新编第三十三师。一九四 年以来全国共有补充兵训练处五十余个,其中因成绩优良改编为师的其数不少。这是在兵役体制上的一次改进,对抗战是有利的。
  八、对出征军人家属的优抚工作
  国民党政府为了使出征军人"安心抗战",制订了《出征军人家属优抚条例》,四川省政府遵照这项条例决定以各县(市)历年所存之积谷,作为优待征属经费的主要来源,并对实施优待工作作了以下规定:
  (甲)、对出征军人发放一定数字的安家费及优待金(谷)
  在新兵入营之时,由地方政府筹集后,一次发给征人家属。此销外,在出征军人服役期间,每年三节(春节、端阳、中秋)之际,另外发给家属优待金(谷)。为免受物价波动影响,并规定以实物发放。同时,还规定:①凡征属应缴之积谷,予以免派,②缺乏劳力之征属,其田地应指定专人代耕;③征人子女求学,应予救济补助;④出征军人之婚姻,应给予保障(列入法律条文),等。
  (乙)、实施生产优待:出征军人在抗战时期,没有实行服满现役定期复员、退伍之制度,一经入营,即成为终身职业,有去无回,其家属生活,势将日益困难。前项所述之优待办法,由于受物价波动影响,征属中生活艰苦者多,经过舆论之呼吁。四川省军管区乃咨请省政府拨出专款,设立征属工厂,使征属们能入厂工作参加习艺,以增益其劳动收入。一九三九年,四川省政府议定筹拨法币三百万元,迄至一九四一年筹足,一次拨付"四川省征属优待委员会"负责筹划设厂。该会乃于成都、遂宁、泸州、重庆、万县等地,设置织袜、制伞、糖果、纺纱等小型工厂若干处,专事招收征属入厂工作、习艺,以为各地的优属工作示范。此外,并另行规定,"征属有优先加入其它公营或私营工厂工作之权利。" 但实际上,上述规定,并未得到切实认真的贯彻执行。
  九、简化管区结构与配属于野战军
  一九四 年,全国第二次兵役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检讨过去几年役政的得失,一致认为兵役管区机构级次繁复,叠床架屋,效率不高。于是作出两项决定:第一项是,将兵役管区由原来的军、师、团管区三级制,改为军、师管区两级制,撤销各团管区,并将原来的师管区数目增多。按人口比例重新划定师管区征兵区城,原则上暂定每个师管区的人口,以不超过二百五十万人划定辖县。
  因此,四川省由原来的六个师管区,撤销团管区以后,增加为二十二个师管区,其名称如下:成茂、渝江、叙南、荣威、嘉峨、涪酉、永荣、隆富、万忠、夔巫、资简、乐安、潼蓬、遂武、邛大、通南、顺营、剑平、达梁、绵广、泸永等师管区,各师管区直辖补充兵团二至四个。
  第二项重要决定是,新划的师管区,除留置一小部份仍归军政部直接掌握外,绝大部份的师管区都配属于前方的各野战军,以各该配属军的副军长或后调师的师长兼任师管区司令(例如:成茂师管区配属于川军第四十五军,以该军后调师师长王仕俊兼师管区司令;渝江、万忠两师管区则配属于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之两个军)。其壮丁的接收、训练,由各后调师组成野战补充兵团,自行担任体检、接收、编训送补。
  这一改进,大大减少征兵的阻力,因可避免兵役系统的补充团队干部对应征兵员的虐待、克扣伙食、医药……等等弊端。壮丁直接被野战军补充兵团接收后,有了合理的战士待遇,能安心服役,认真受训,达到从军抗战的爱国愿望。这对役政上是一次重大改革,此制坚持到抗战胜利。
  十、建立严密的兵役视察制改进役政
  在一九四 年的第二次全国兵役会议后,除简化管区结构外,对于各管区办理兵役的地方基层干部积弊甚深的问题,还须深入调查、处理,厉行革新,以利征兵,于是一九四一年春,军政部决心建立全国性的兵役视察网,针对一切兵役弊端,力图改进。当年的四月、十一月专门训练兵役视察员两次,遴选"兵役干部训练班"的优秀学员,重新在"兵役调查班"施以专业视察技术训练,学习结业后分别派驻各师管区担任驻区视察员。兵役署组成"兵役视察室",作为兵役视察的中枢。总计遴选训练了兵役视察员一百二十名。由兵役署视察室加以组织掌握。视察室少将主任为官鼎良,驻区视察员的军阶不等,由上尉至少将级都有。当遴选之前,曾向各级管区、各补训处通报这一制度,是推行役政的重大事项,望认真推荐曾受兵役干部训练的优秀人员。以军政部兼部长何应钦的名义发出的通报,大意是:
  ".......兵役视察之设置,原为代替国家视察地方基层兵役实施具体情形。对于从事‘壮丁身家调查"、‘应征抽签"、"壮丁征集’、‘征属优待’、*壮丁组训"等兵役干部之工作,其有册据可寻,事实可证,一切奉公守法者加以鼓舞奖励;其不审法令者加以讲解、指导;办理错误者,予以帮助纠正;其违法舞弊者予以检举。俾得杜绝一切估拉、买卖、顶替、虐待诸弊,顺利推行而纳役政于正轨。……夫一视察员之功罪,不在小也。得其人,则一师区之役治可以澄清而无弊;不得其人,则不仅该师区役治无法澄清,而弊端百出,甚至视察员本身即违法舞弊,丧失立场,予地方以对中央不良之影响,将深负本部派遣之初意.."等语。
  驻各师管区视察员派出以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军改部兵役署《兵役月刊》公布的(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起至一九四三年十月止)一年来全国驻区视察员检举兵役违法舞弊案件统计表,关于四川省的检举案件,有据可寻的为一千三百四十六件之多。 当时派驻四川省各师管区部分视察员有:万忠师管区史寅生、乐安师管区杜锜、夔巫师管区吴剑、达梁师管区傅逸贤、资简师管区艾维蕃、蓬师管区王尔遐、成茂师管区李泽溥、遂武师管区林世元、通南师管区陈俊侯、顺营师管区周焕文、邛大师管区龚亚欧、永荣师管区周述祖、绵广师管区李希邺、泸永师管区李泌、广合师管区贺衡纲、涪酉师管区赵冠先、嘉峨师管区庄麟等。他们检举的案例甚多,仅据通报巳处理及待办的案件,择其要者分别列表如后:(见附表一)
  十一、抗战后期十万知识青年志愿从军运动在四川创奇迹
  一九四三年冬,抗日战争巳逾六年,当时外援断绝,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征兵,由于估拉、捆绑以及入营后的种种虐待,已成不治之症,致使民怨沸腾,征兵工作,实难于继续推行。但是,出人意外,爱国知识青年却于此时大规模地报名从军,志愿从戎救亡杀敌。这真是时代的奇迹,为我国兵役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事情经过如下:
  (1)、形势的需要:一九四一年冬,太平洋大战爆发,我国抗日战争巳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德意日三国轴心协定成立,日寇妄图与德意在中东会师,举全力南进,乃加紧封锁我国的外援交通道,企图迫我屈服,以早日结束侵华战争。一九四二年春,日寇以泰国为基地,入侵马来半岛、安达曼群岛,阻绝了马六甲海峡通道后,又入侵缅甸和我国滇西。我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失败,是年夏以主力退回我怒江东岸,以一部退入印度(以后改称"中国驻印军")整顿补充。
  此时,盟军从战略反攻的需要出发,积极援助我国开辟一条国际通道一一中印公路,以便输入军援和物资,拟第一期装备我现代化陆军三十个师及部分空军,以便配合盟军从事战略反攻。为了积极开辟中印公路,必须先消灭侵占缅北、滇西之敌。因此,盟国共同任命之东南亚盟军副总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并兼中国驻印军
  总指挥的美国史迪威将军,向我方建议;加紧征调大量知识青年,空运印度,接受美国援华的现代武器装备和科学化的训练,在短期内建立一支优于日军的新型部队,来消灭入侵缅甸之敌,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在修筑中印公路的同时,在沿路还要敷设一条中印输油管道(从加尔各答输油到昆明),以缓和中国的严重油荒问题。
  (2)、蒋介石基于上述需要,下令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但在当时条件下,征集普通壮丁巳感困难重重,要动员一大批知识青年当志愿军,更是难上加难。又因《兵役法》规定,大专学生、公教人员都是免、缓役的对象,不能征集,只能发动他们志愿从军。为了争取渴望已久的盟国军援,强化国军,早日攻克缅北、滇西,开辟中印公路,时机紧迫,刻不容缓。彼时,又值一九四三年的十月,是中英美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的前夕,争取盟国增加军援,也是我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议案之一。要取得国际高峰会议的支持,蒋介石对组建十万知识青年的"志愿军",飞赴印度接受美援和训练,寄托了迫切的希望。十月中旬,蒋向军政部下达一道紧急手令。其大意是:
  "为了加强中国远征军的反攻力量,必须短期内征集十万名知识青年的志愿军,分期分批空运印度,接受盟军的新式武装和训练,限三个月征齐,必须如期如数完成。否则,各级役政负责人以失职论处!"
  军政部长何应钦接到这项严厉的"手令"后,感到是一项难于完成而又不得不办的紧迫任务。乃邀集军政部次长张定璠、兵役署长程泽润等具体磋商,张、程主张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名义,邀请教育部长王世杰、政治部长兼三青团中央书记长张治中、参谋副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国民参政会会长张伯苓,以及有关的高级军事幕僚等共同研讨这一重大问题。因为发动知识青年志愿从军,首先要从学校开始,关系学生的学业与学籍问题,应征得教育部的具体意见和支持;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应求得政治部、三青团中央团部的帮助;学生的征集和编训如何进行,达到什么目的训练的标准等等,必须征得军训部长的具体意见,国民的政会是抗战期间的最高民意机关,是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集中场所,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以上应邀参加商讨的人员,在"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精神指导下,迅速达成了全力支持的协议。只是兵役主管单位,军、师管区的负责人,对于在短短三个月内要具体负责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如坐针毡,焦急不已。据当时笔者知,四川的一些师管区司令,奉到此项命令后,都感到无计可施,认为只有听候撤职议处下台。
  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军管区司令张群在奉到蒋介石"手令"后,即朝夕与军管区参谋长徐思平反复研商。徐思平具有一定学识,又夙以雄辩著称,准备先向某一高等院校打开缺口,再图扩张战果。张群促其到各师管区基层出巡,深入动员。徐思平遂决定先赴川北各地,宣达蒋中央意旨。他于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由成都出发去到绵阳,十二日召集该县士绅、机关、法团及中学以上学生开会,作"征集十万青年驻印军出国受训,提高国军素质"的讲演,由于演词有力,闻者动容,当晚即有绵阳中学学生邱永森等十五人,来到徐的住地申请志愿服役。十四日他到达三台,在潼蓬师管区代司令李华骏接待下,商定专向东北大学学生作一次动员从军的报告,进行试探。
  李华骏先邀请东北大学军事教官(忘其姓名)到师管区司令部面见徐思平,并告以徐之意向。该校教官回校后商之学生会主席,转商于各系学生组长。据各系学生反映,东大是国立大学,不属地方政府管辖,徐乃是四川省军管区参谋长,属地方军官,不同意他前来作报告。李华骏便进一步介绍徐氏个人优点说:徐是学者从军,颇具高深知识,任过大学教师、高中校长,到日本学过军事,又到过欧洲诸国考察,东大有些讲师、教授、都是他的学生。此次他来三台,机会难得,如都听到他演讲,受益必大。李还建议东大先邀请徐到校作一次学术讲演,如讲得好,可再请他作一次专题讲演。后经该校军事教育与学生代表等再次商讨后,同意徐氏到校作学术讲演,但学生代表说:"题目要我们指定,就请他讲《人生观》吧!"
  徐思平回答说:"讲《人生观》这个题目,要请给时间作准备,希望上午出席学校国父纪念周时,由我自拟讲题,下午利用你们晚自习时间,到贵校讲《人生观》"。东大学生欣然同意。 次晨,徐思平出席东北大学的"国父纪念周"时,讲题是。《学生对于民族存亡应有之认识与责任》。原词洋洋数万言,内容十分动人。他详述了亡国即将是民族消灭的惨祸,并备举历代名人和当代世界各国领袖人物,多是文武兼备的人才,阐明军人在我国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从军乃是光荣事业等等理由。而最为感人的一段则是"贵校是张汉卿先生(即张学良)创办,自东北沦陷,贵校播迁北平、再迁西安,最后迁来四川三台,同胞殷勤相待,诸君在抗战烽火中,能得弦诵不缀,未感‘黄鸟之叶"(注:《诗经小雅》"黄鸟"篇,诗意是排斥异乡之人之意),应当感到庆幸。贵校当前之时代任务,应当是:在战时,必须支持抗战,收复东北;战后,必须建设东北。否则,东北大学将失其存在意义之……"。
  徐思平这次的演词,是激发东北大学和三台县学生志愿从军,并掀起全国知识青年踊跃从军高潮的一篇重要文献,全文除在东大校刊发表外,当年曾由军政部将全文普遍印发各省军、师管区及各县、市,列为各级兵役干部和各校学生必读之文件。徐氏第一次演讲后的当晚七时,又应东北大学邀请到校作《人生观》一题的专题讲演,(当经徐氏征得学生同意,将原题加上"我的"二字,变成为《我的人生观》,内容益为精彩动人)。当时听讲的还有国立第十八中学、省立潼川中学、三台县中师生和各机关、法团各界人士,共约二千八百余人,连东大卧床休息的病员,也闻讯赶来旁听,由于伫立窗外听讲之入太多,途为之塞。当晚,虽大雨济沱,听众仍坚持到十时以后,毫无倦意,激动万分,当场自动报名从军服役者竞达三 四人,其中有女生林霖(老家东北沦陷,,父母双亡)等三十余人,也申请从军。会场气氛,更显得热烈异常。因碍于《兵役法》规定(女子无服兵役义务),女生的申请书,被徐氏婉谢,女生们气得当场痛哭,并提出质问:
  "爱国不分男女,女子何以不能参加抗战,共同杀敌?" 林霖等三十余位女生之请缨从军呈文中,最感人之句有:"生等虽为女子,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聆徐参谋长传达
  政府德音……奈规章有限……泉涌之热泪,实有不能自己者。伏乞额外通融,务使生等得展鸿鹊之志,愿效花木兰、梁红玉从军杀敌…….以赤胆白骨换取新中华自由之花"。
  徐氏当即奖誉之云:"此所谓祖国山河兴亡泪,中国之不亡,赖有此耳"。
  各省军、师管区,自奉到军政部转蒋介石之"手令"后,初以为征兵之术已穷,正乏善法良策,今经三台县的学生倡导,全国闻风响应,知识青年从军之风,遍及各省。
  十一月七日,徐氏离三台经绵阳、罗江、德阳、广汉、新都返成都,沿途召集各机关、法团、士绅和学校师生,传达知识青年从军之旨,出现感人事例颇多。此后,绵广、潼蓬两个师管区所属各县,学生报名服役者风起云涌。经体检合格者,仅三台一县即有大、中学生二一三名,绵广师管区亦有一九六名首途来蓉。三台东北大学的热烈情景,一时传为美谈。三户亡秦,一旅兴夏,风声所播,从全川以至全国继起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遂蓬勃开展。三台县则成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发祥地。何应钦特电张群,对此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首倡出力人员予以议奖。以徐思平为宣达学生服役最先发动人之一,潼蓬师管区代司令李华骏、三台县长吴业祥、绵广师管区正、副司令杨俊清、陈华光、绵阳县长杨卓勋、东北大学教务长白公烈,亦为宣传协助出力之人员;四川省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钟体道及东北大学教授肖一山送子从军,以身倡导,悉应报请奖誉。
  徐思平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返成都后,赓即出巡成茂师管区各县市,广为宣传。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在成都各电影院召集各大中
  学校学生讲演。迄至十二月八日,报名从军者,计有中学生及公教职员五, 九四名,女生七九五名,大学生二六七名。经体检合格者二,二二九名。应征录取者欢欣鼓舞,未被录取者深感失望。总计,成渝两地收训合格学生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三名,约占全国收训应征学生总额一九, 四八名的百分之六十。女生虽报名者众多,卒因碍于法令,则另定办法,将成渝两市收训的两千名编为从军"女子服务队"。通过此一运动,激发了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改变了征兵面貌,其意义极为重大。
  十二,八年抗战中四川应征服役之总人数
  壮丁出征抗日杀敌,实际上是人民向国家缴纳血税,是应征者以个人的热血甚至生命去换取国家民族的生存,具有高贵与神圣的性质。特别值得崇敬的是他们应征入伍以后,由于国家物质上的艰难匮乏,加之国民党军政界中一些大、小官员的贪污、克扣成风,对于广大爱国士兵衣、食、住、医药、交通工具等的需要供应严重不足;部队装备落后更增加出征军人的痛苦。但他们忍饥耐寒,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千难万险中与强敌拚斗,坚持到最后胜利,他们这种崇高精神,应当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扬。至于八年中四川全省应征抗战之壮丁人数,各单位统计概数颇不一致,根据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三日,四川省主席张群发表的《胜利日感言》所述,谓川省在抗战中征集的壮丁,达三百万人以上。同年十月十日,张群发表的《开国与建国大业中之四川》这篇双十节纪念论文,则谓"应征壮丁,凡二百四十八万余人"。再据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所发表之数字,则谓抗战以来,川省的壮丁配额三百一十九万三千八百另七人,实征额为二百五十七万八千八百一十人。何氏还说,抗战八年,全国征兵配额为一千六百六十四万一千八百另二人,实征额为一千四百另五万另五百二十一人,可见川省征兵无论配额与实征数额,均约占全国总额的五分之一。 抗战征兵数字,全国除川省应征人数最多外,次为河南省,总计一百八十九万八千三百五十六人,第三为湖南省,总计一百五十七万另一百七十二人。
  原西康省在抗战期中,共征壮丁三万另九百三十八人,川、康现属一省,也可并入四川计算。全国应征壮丁中有省籍不详的"其它"一栏,总计为四十九万七千四百三十四人,这项数字系包括特种部队及军事机关、学校招募之壮丁中省籍不详者,如按四川的实征额占全国实征壮丁额五分之一的比率计,则此数中的川籍入应占十万人。由于特种兵部队及军事机关、学校此段时间多迁川境,其实际人数恐远较十万人为高。
  根据上述三项数字统计,四川省在抗战时期征集的壮丁,实际已达二百七十万人,故张群在《胜利感言》中所称"三百万人"亦切近事实。至于常备现役部队调遣出川抗战之六个集团军及第八十八军和第二十六师之士兵人数,尚未包括在应征兵员总数内,至于总计的数字是根据历年应征壮丁之总和,除用于补充历年所经战役之伤亡外,大部份是用于建立后勤部队(如运输兵团、担架兵团、仓库守备队、铁肩队、于车队、大车队、骡马队、卫生队……等)及第二线部队(新兵集训总队、补充兵训练处、新兵总队、补充兵团……等)之需要。根据当年四川军管区上报军政部而按抗战各年次的具体实征壮丁人数,现分别列出,如附表二。(一九八五年八月完稿)

阎锡山最看重的幼子,竟爱上二嫂要结婚,阎锡山断绝父子关系在一众民国军阀中,阎锡山可谓赫赫有名。在统治山西的三十多年里,他稳民生促发展搞创新,民间风评极佳,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王。后世评价他有学识通军事善处事,是一个全面开花的优秀统治者。然而河南巨匪王三祝,横行豫北十余年,四野42军消灭他,仅用了一天河南一大匪头王三祝,作恶多端,罪行累累,一生贪图权力冥顽不灵,最终罪有应得落得枪决人人称快。这个横行豫北十余年的巨匪恶徒,最终由四野给予了最后一击,消灭他,仅用了一天。趋利避害走上她为扮演好毛主席,故意增肥并穿30厘米高跟鞋,却让丈夫压力很大毛主席是继往开来的伟大人物,是中国人民心中不灭的信仰,他崇高的思想,是国人的宝贵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都是中国人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为了歌颂毛泽东,一批扮演伟人的特型演员应用而82年台湾老人带一盒骨灰回到大陆,中央补开追悼会,葬进八宝山1982年9月11日,北京机场发生的一幕,引得无数人侧目。只见机场的一角,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痛哭着相拥在一起,他们似乎说了些什么。没过一会,其中一位老人小心翼翼地将怀着的一个清朝有人意识到要在日本海留个出海口吗?如果留了出海口会怎么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出海口的意义是重大的。有了出海口,就意味着有了港口,不管是搞经济,还是搞军事都可以两手抓。仔细观察国内那些大城市,像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依靠港口才迅速崛起的。东北看,这就是中国古代厕所的样子,虎子马子又是什么?有人统计过,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上厕所68次,算下来一年就有2500次。按照平均每次两分钟计算,人的一生中,大约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那么这必不可少的厕所,在古代又是什么俄罗斯的蒙古化蒙古统治俄罗斯200年的影响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不过在历史上,俄罗斯曾长期遭到蒙古人的统治,蒙古人曾统治俄罗斯200多年。在蒙古人统治的200多年里,蒙古人对俄罗斯产生从侵华日军到八路军,我军唯一的日本籍烈士,27岁为我军举枪自尽1945年,27岁的日籍八路军举枪自尽,为我军光荣牺牲。这个日籍抗日英雄是谁?他如何会成为我军的战士?又是怎样牺牲的呢?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奇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宫川英男1949年票选国家主席时,有一人弃票不投,这个人究竟是谁?在1949年的时候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会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建国的一些事以及主席副主席等人的选举而毛主席作为我国最伟大的领导人他无疑会在此次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国的首任主席而他没参加红军,也没当过八路,为何能评为上将?后成为国家副主席二十世纪的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之中,外敌在虎视眈眈,内部秩序一片混乱,彼时的有志之士都希望寻找到能够照亮中国的那束光,而乌兰夫便是其一。谈起乌兰夫这位奇人,没有参加过红军,也没1943年康生发难当年你把蒋介石毙了,哪有今天?陈赓回答显水平关于老蒋和陈赓的关系,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评说。开国大将陈赓曾经救过老蒋,老蒋也承认过,当时他们俩的关系很好。那时是东征时期,陈赓还是老蒋的学生。可是后来陈赓主动和老蒋决裂,加入了共产
81岁高龄的毛主席最后一战,打出西沙40年的稳定,捍卫了我国领土坐落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海陆生物气息,抬头望到蔚蓝的天空,远眺看到明亮的湖水。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南越军队野心勃勃地来到了这里,对此地进行无尽的掠夺和侵犯,结果怎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为汉奸,晚景凄凉,死后周海婴拒绝出席葬礼引言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爱国者纷纷南下,组织抗日救国。可是有一个人却选择了留在北京,他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不仅如此,还去参加了日本人组织的座谈会,这是要当汉奸的节奏啊!对此1981年,宋庆龄的葬礼原本计划10点,为何提前5分钟开始?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一个人的生死不会因为亲情的牵挂而多留些时日,也不会因为做过多么伟大的贡献而躲开生命的流逝,更不会因为人民的意愿而远离生老无川不成军,盘点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四川将领名单无川不成军这一说法不知从何传起,但据可靠说法推测,这一说法来源于抗战时期。这很浅显的说明川军打仗厉害,更是中国军队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因为一平均五位抗战军人中有一位来自四川。抗日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的八个省究竟在哪里?那里曾经是不是你的家乡?假如有人问你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大家都知道我们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然而,大家不了解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行政区划做出过很多调整,并且有好几个昆仑山螳螂人事件是怎么回事?是真实发生的吗?1962年,一支科学探索的地质考察队,在昆仑山的冰川溶洞中,偶遇直立行走的螳螂形状生物。螳螂人前肢彷佛两把钢锯齿,三角形昆虫般的脑袋,闪烁着耀眼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惊惧对峙之下,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志愿军战俘营里的奥运会来自前线客户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参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和平与交流。而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果给秦始皇一个地球仪,再告诉他世界的大小,他会如何?秦始皇是首个完成中国大一统事业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前238年,在21岁那一年,才开始亲政。做出了不少了不少的成绩,比如说修筑长城灵渠,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等。在打仗这一方面,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下辖八个虎贲师,都是谁任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在著名的四大野战军中,第四野战军是建制规模最大的一支,在解放战争,人数就达到了100万,下辖的猛将,及能征善战的王牌军更是数不胜数。像大家比较熟知的第38军,第三十九清史入关第一帝,独宠董鄂妃,听说还出家了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故宫去世,1644年,清军入关,爱新觉罗福临在紫禁城太和殿广场登基称帝,年号顺治,此时顺治皇帝只有6岁。顺治元年,都城从盛京迁到北京。十月初一,在欺霸陵卫而杀降,李广难封,太史公唏嘘不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小学时的这首诗,让李广成了我们最早知道的西汉名将,扩展一点知识量,飞将军,更是让童蒙们异常崇拜,这是一位威武善战的将军。虽然后来有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