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如何评价明末将军祖大寿?他为什么投降清朝?

  1642年三月初八,明辽东锦州守将祖大寿打开城门投降清朝,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率部投降了。如果您认为他把投降当儿戏,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那您可就真的看错这位了。
  根据史书上记载,祖大寿此人沉稳大度,进退有度,妥妥一员威望卓著的宿将,那么名将祖大寿为何会如此反复无常呢?咱们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首次降清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再次受命经略辽东的孙承宗为加固关锦防线,命令祖大寿修复大凌河城,可是祖大寿正修着城时,皇太极就带着大部队过来将大凌河城重重包围。
  当时的明军非常被动,一方面城墙还没修竣完工,另一方面城内的粮草短缺,只够支撑不到十天。然而即便这样,祖大寿等人还是没有认怂,硬碰硬到了最后,城内守军粮食吃完后吃马,甚至后来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城内还是一直死撑着,就这样,身处劣势的祖大寿最终硬守了三个月。
  随后,在孙承宗所部救援屡次被击退,粮尽援绝,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祖大寿为了一万多部下的性命,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坑了皇太极一把
  皇太极听说祖大寿投降后,欣喜万分,直接降阶相迎,行了满族最高级的抱腰礼,祖大寿呢,表面上也是一把得热乎劲,大宴上一个劲猛喝海喝,实际上却已经盘算好了一把无间道,投降其实是诈降。
  他刚答应投降,就跟皇太极说自己新来无尺寸之功,不大好意思;现在,投降的消息现在明朝还不知道,自己毕竟身为锦州总兵,只要回锦州城就可以当家作主,号令开城门,那是分分钟的事情,锦州城自然可兵不血刃而得,这样祖大寿自己也有了觐见之礼,晋身之资,皆大欢喜。
  皇太极一听,这主意不错啊,唾手可得一座坚固无比的锦州城,这是个好生意;他也不顾重臣反对,马上放了祖大寿,还让他带了小部分部属,方便他取得明军信任。
  但一回到锦州城就祖大寿就变脸,紧闭城门,组织防御,抗击清军。
  无论皇太极明里叫门,暗地骂娘,人家就是死活不搭理,于是皇太极大怒,命令大军再围锦州,这一把,守城再次守到惨绝人寰的地步。二次降清
  锦州虽然粮多,但是人也多,三月、五月撑得住,再长可就不支了,于是再次出现了人相食;而锦州则比大凌河城重要多了,这次明廷非常重视,命令洪承畴带领倾国精锐13万步骑增援锦州,然而随后松山会战,援军尽墨,洪承畴投降。
  粮草早尽,援军已绝,再怎么死守也没有意义了,祖大寿百般无奈,毫无选择,只能再次投降。
  创敌无算而敌胆寒,百战之余而身入敌营,固然赢得了对手尊重,但是无论如何自己已身为降臣,日后含辱藏垢,声名尽毁。
  历史上有几个像我这样的人呢,祖大寿心中的百般滋味,无人诉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最可比拟者,似乎只有汉朝的李陵,因为两人都是不得已而降;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征,以寡击众,力战之下杀伤无数,匈奴一度败得太狠已决定退兵,最后却因叛徒告密而兵败被擒,不得已归降匈奴。
  《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记载,太史公曾为李陵辩白,云其:
  身虽陷败,然其所捶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答苏武书里面,更讲到李陵独白心迹,曾有假降而待机脱身之意,然而汉武帝却对李家下了重手,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家毁人亡,汉朝如此薄情,李陵欲回无路,最终只得终老匈奴。
  遥想当年,祖大寿先隶属于孙承宗部属,后追随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积功升为参将、总兵,可以说是袁崇焕的心腹大将。
  随着两次大的胜利,宁锦防线日渐稳固,辽东局势逐渐向好,皇太极则在气急败坏之下绕过袁崇焕的防区,直接突击包围北京城,而后在北京城外,袁崇焕带领祖大寿、戴承恩、王承胤以九千步卒以少胜多,取得了广渠门之战的胜利,然而风云突变,发生了己巳之变。
  鉴于后金在辽东争夺中一败于宁锦、再败于宁远,三败于广渠门,袁崇焕已成为后金噩梦,彼方必欲除之而后快;军事既然不行,就用阴谋诡计除掉,皇太极于是祭出了反间计。
  计策其实非常的拙劣,但关键明朝高层愿意相信,居然马上奏效,崇祯皇帝随后以议军饷为名,终于把袁崇焕忽悠进京,然后不容分辩就将他下大狱,当时随行的祖大寿目睹了这一切,不由地浑身战栗发抖。
  在祖大寿心目中,袁督师才能卓绝,功高勋烈,向来就是自己的楷模,像袁督师这样赤胆忠心的大将居然不由分说就被带走,朝廷哪里还有什么律令可陈,哪里还有什么道理可说。
  他出于自身的安危考虑,也为了替袁督师撇开谋逆嫌疑,直接把关宁军带离北京,崇祯皇帝下圣旨让回防北京也不回头,后面只能让祖大寿的老领导袁崇焕在大牢中写信,让祖大寿部回京抗击后金,北京才得以保住。
  只是从此之后,祖大寿和自己的领导也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就不再有信任了;崇祯皇帝本人猜忌极深,首辅大臣走马观灯式的换了一批又一批,守辽大员动不动就下狱就赐死,祖大寿此刻居然不听召唤,虽然北京城危险不能拿他开刀,但自此就忌惮上了此人,而祖大寿自己也留下了心病。
  如惊弓之鸟,一听到崇祯皇帝的召唤,都以军务繁忙,或者其它各种理由来推脱,厚赏,讨论战略会议,加封左都督,都坚决不去,君臣相疑至此。
  从敌人那里往往是最能看得清贤良忠奸,皇太极曾说祖大寿:
  "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祖大寿诈降复还,作为统帅两次坚守到"人相食",可谓坚苦顽韧,说他有忠义之心的绝对不为过,到最后祖大寿之所以没有,以死相谢世人,固然是贪恋生命,其实部分还是跟崇祯皇帝对待臣子过分刻薄寡恩有相当大的关系。
  当然,祖氏一门身为辽东大族,宗族势力强大,投降不仅仅为了个人性命,也有考虑整个大家庭的因素所在。
  千古艰难唯一死,祖大寿其为大将,能得众军死力守至人相食而城不破,每每到力竭方降,古名将也无以过之。
  梁启超就曾将其在锦州坚守一年的战绩比肩于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的张巡;若祖大寿真的死在敌营,那将又是一个丰碑型的人物,可是他选择了成为降将而活着,按照中国古代的忠义标准,终究大节上有亏,这是无以辩诬的,以前的再多功绩也无法洗清这一点,于是就变成了那个游离在忠奸之间的人了。
  青史悠悠,上至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形形色色,历史从来不是脸谱化的,完全去界定一个人物的红与黑,似乎终究是太过于简略,不如就让他呆在哪里,随着浩瀚如烟的文字让大家继续评说吧。
  我对祖大寿这个人并不了解,投降清朝绝非祖大寿一人。至于他为什么投降,如果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只有问他自己了。
  个人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可以决定朝臣、将领们的前途和国家、朝廷的命运。不是有一句话吗:良禽择木而栖。在容人之量方面,崇祯皇帝远远不及皇太极的。可以这么说满清的很多文臣武将就是明朝投降、投诚过去的。在笼络商人方面,明朝也是不如清朝的。
  抱歉,为了民族团结,我只能这么说了,毕竟满族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还有,不要对我扣帽子,我不喜欢明朝,这不代表我喜欢清朝,其实我对所有封建王朝都不喜欢,我喜欢现代社会,喜欢展望未来。
  就说到这里,谢谢悟空邀请,欢迎关注、点赞、加粉。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但想来祖大寿跟吴三桂选择降清的缘由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被迫,一个是投机。性质完全不一样。祖大寿降清以后估计是因为之前有"污点"(大凌河之战被清军俘虏,诈降皇太极,言说自己返回锦州做内应,献锦州。皇太极这么精明的人,居然着了祖大寿的道。)他投降以后,并没有受到重用,似乎就在清廷劝降吴三桂时,写过劝降书,此后就打酱油去了。他几乎没有参与过清入关之后的一些列战争,露脸次数还不如他的养子祖可法呢?
  不知道这究竟是因为政治污点的缘故,还是祖大寿确实节操满满,投降了也不愿意屈身侍虏。史书中记录祖大寿在满清的最高官职也不过是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在我看来老祖之所以没有在清廷受重用,一来是有污点,二来是他投降是迫不得已,不像三藩那样是带人来投,三是可能他没有像洪承畴那样价值观扭曲,一个劲地给满清做奴才。
  祖大寿的人生巅峰,其实都在在跟满清作对的那段日子里。他们家也算是将门世家了,老辽东人,祖大寿参与过广宁之战,虽然败得很惨,但在之后协助孙承宗和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打造了最后的防线-关宁锦防线。
  在宁锦之战中,祖大寿参与保卫宁远的守城战,这一战,努尔哈赤兴兵而来,却被宁远城头的大炮轰得毫无脾气,最后只能失望退去。虽然宁锦之战远远称不上大捷,但好歹也是自老奴兴起以来,为数不多比较好看的战绩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崇祯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牵连,带兵直接回了辽东。在这种可能被朝廷猜忌的情况下,老祖也没有选择投降皇太极。
  后来崇祯让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才返回。
  1631年,祖大寿奉命修复大凌河城以便将关宁防线前推,可修了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亲率大军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仓促应战。围了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将士们无不惊恐,在面对皇太极多次招降的情况下,老祖依然死撑坐等援兵。
  可惜中了皇太极假增援之计,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摔军相迎,被杀得大败,祖大寿再不敢出城应战。
  期间,皇太极多次劝降,祖大寿仍不投降,可最终祖大寿还是投降了。可祖大寿也是精明人啊,玩了一手诈降,骗皇太极说自己乘锦州不知道自己投降,先逃回锦州做内应,夺回锦州城。可祖大寿这一去,就真的一去不复返。
  后来松山大战,祖大寿守锦州,洪承畴带13万大军来援,却被皇太极打了个经典的围城打援,13万大军顷刻之间瓦解,只有吴三桂仓促逃回了山海关,祖大寿坚守不住无奈只能投降。
  祖大寿在大明,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但作用也有限,毕竟他又不是总督,只是个总兵,而在大清,也还只是个总兵,可能还是一个光杆总兵,他的人生和事业走到投降大清后就几乎没什么动静了。
  他一生算起来也没有主动投降,都是在形势逼迫下无奈投降,此后在满清的阵营里,也不受重用,没有献过策、没有带过兵。
  算起来,其实他的一生没有太大的污点,投降这个事情,确实让人不齿,但实际上能够做到真正舍生忘死,慷慨就义的人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也只能选择投降,不过在投降以后没有做出过什么助纣为虐的事情来,算是很不错的了。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大明气数已尽,再低抗只是死路一条。
  在我看来,"移民"加拿大的祖大寿简直就是幸运神兽,死了死了还能漂洋过海去旅游,最后"定居"在加拿大才安生下来。其一生多少次遇难成祥,当真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崇祯绝不是个大度的人,但他偏能忍祖大寿,袁崇焕第三次平台召会被抓,祖大寿大军开拔,走了!崇祯被吓得肝颤,这也让袁崇焕在大牢里都不得清静,一个人来劝不行就一群人来劝,最后袁崇焕烦的不行,也是碍于面子终于修书一封把祖大寿调回来了。
  捋一捋,皇太极兵临城下,祖大寿"临阵脱逃",没事......这算是把崇祯摆了一道。
  首次降清跑回来,崇祯还信任他,就像这事从来没发生过一样,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真的那么幼稚么?当然不是,我觉得所谓的升官其实就是打消祖大寿的戒备之心,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三次京师召会,祖大寿自带幸运神兽的光环,不去!
  再说皇太极,祖大寿初次投降,皇太极高兴疯了,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对其十分信重,哪怕祖大寿假意内应,返回锦州,皇太极还就同意了,祖大寿刚到锦州反手就把监督他的清兵杀了,直接撸起袖子,一如既往的大战清军。
  皇太极不太急,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写信给祖大寿,让他守诺,祖大寿嘴上还找着借口,手里可没闲着,大刀猛砍清军,即便这样......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不单没事,一群人还被以礼相待。
  皇太极真的奈何不了祖大寿?当然不是,大明式頽,不是一两个名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明崇祯十五年,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无奈开城出降。
  祖大寿被抓后,自己还没找借口,皇太极就找了一大堆漂漂亮亮的光鲜理由给他:
  "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真不知道明清这两个皇帝到底欠了祖大寿什么^_^
  曾经有一句很矛盾的话:祖大寿既对得起大明,也对得起大清。
  历史上最不象汉奸的汉奸,虽然不能摆脱汉奸的定位,但如果排名汉奸挨骂榜的话,如无意外,祖大寿铁定垫底,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两次降清的祖大寿挨骂真的比较少,我是说比较......大多数人对他抱以同情的态度,祖大寿真尽力了。
  出于什么原因只是投降,而没有殉节,这我们不知道,他本人也没深入剖析过自己的心理历程,但作为降将,至少他不似洪承畴、吴三桂这类超级汉奸。您想吧,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都能混个王爷当当,凭祖大寿的能力,真的尽心当奴才会比这三块料差?
  在历史上,祖大寿为何投降满清后就销声匿迹了?
  因为销声匿迹才能少缺德。皇太极那么器重祖大寿,祖大寿降清后没有任何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大明颓势已不可逆、崇祯傻疯了也不会再相信他第二次、器重、照顾自己的袁崇焕"无辜"被杀、等待支援锦州?援军覆灭、亲人充当人质留在敌营、城内的一切资源殆尽,两次降清都是锦州城内已经开吃人肉的时候,他才开城投降,他是汉奸,这没错,但他保全城内绝大多数人,为了全己名节牺牲全城真的好么,而城都没了,寻死于事无补,殉节何益?已然不能为国,那便为家吧。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大约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本文并不是祖大寿的翻案文,对他持基本同情和有限程度理解的同时,我们要知道,他的降将身份并没有变,而其后来也曾写信给吴三桂,劝其投降,同时也献计方略,议计攻取关外四城。
  不单祖大寿,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弼,在满清入关后,也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耳!顺应历史的潮流,从今天的视角看是这样。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人氏,是明朝著名武将,后投降清朝。祖大寿曾多次在明军对抗清军的战役之中获得胜利,是明朝末年朝廷倚重的大将。然而他却在最后放弃明朝,投降清朝,成为背主之臣。因为这个决定,祖大寿在后世名声不好,大家常将其称为关宁汉奸。
  后世有流传一个评价祖大寿的对子,言:"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许多人对于祖大寿投降清朝的行为十分不满,恶语批评不少。但是本人却不这样认为,观其投降二三事,皆有因果。虽然他选择投降清朝,的确辜负了明朝,但却不至于受到世人唾弃的地步。
  夏允彝言:"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
  祖大寿有三次背叛明朝的行为,第一次率部东走,后两次出城投降清朝。但是他每一次反叛,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第一次发生在崇祯二年,皇太极从蒙古绕过长城攻打京师之后。当时明军主力都在山海关外,清军攻打京师,祖大寿和袁崇焕急忙率兵勤王。皇太极没有拿下京师,只能选择退走。但是退走之前却使了个反间计,留下袁崇焕已经降清的消息。崇祯帝多疑,最后听信宦官之言,将袁崇焕捉拿下狱。祖大寿听闻这个消息,既愤怒又心寒,害怕遭到同样的对待,最后率部东走。
  第二次是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奉命在大凌河修筑城墙,护卫锦州。工程还没有完工,皇太极就领兵来犯。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包围。祖大寿只能闭门防守,仓促应战。
  当时城中只有几天粮食,无法长久的坚持。在清军的进攻下,祖大寿除了率军死守,也曾想过率军突围。但是敌众我寡,几次突围都被阻断,于是祖大寿只能退回城中,静候援军。期间皇太极曾命士兵假扮援军,诱祖大寿开门。祖大寿吃了大亏,此后坚决不开城应战。
  等了很久,城中的粮食渐渐的吃完。吃完粮食杀军马充饥,军马杀完了城中杀人相食。明军虽然来了几批援军,都被清军击溃。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无奈选择出城投降。
  第三次是锦州之围。在镇守锦州之时,祖大寿再次被清军包围。皇太极与济尔哈朗、多铎、多尔衮等人,相继来攻,根本不给明军喘息的机会。
  锦州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城中防御力量极强,又有红衣大炮坐镇,实际上是很难攻破的。清军围攻锦州,虽然祖大寿的情况艰难,但仍然坚持。这期间,皇太极曾多次书信给祖大寿,对其表示招安之意。而且明确点明,绝不会问及前番潜逃罪责。但是祖大寿都言辞拒绝了,一直坚守不降。
  但是最后锦州被围,松山洪承畴投降,锦州成了一座孤岛。粮草被清军阻截,城中存粮日益减少,再次出现当初大凌河吃人之景。祖大寿见城中惨状,最后只能选择出城投降。
  看祖大寿之投降清朝,不为名利,每次都是被逼的无可奈何,百姓遭祸严重,最后才选择投降。而且第一次投降之后,仍然顾念旧主,曾反叛抗清。都足以表明,祖大寿仍然是具有古代士大夫坚持的忠君爱国思想的。然而可惜的是,明朝腐朽,已经难以扭转败局,只能选择投降。
  祖大寿,明末戍边大将,后投降了满人。
  祖大寿的祖上,也算辉煌。他的父亲祖承训就是抗倭大将,颇有战功,因而被朝廷诰赠荣禄大夫、左都督、少傅等荣衔。祖大寿继承父辈荫禄,转战辽东边境抗清,不断得到升迁重用,直至辽东副总兵,成了袁崇焕的副手。
  在抗清中,先期祖大寿表现不错,宁锦大捷,战功赫赫。1629年(崇祯二年)皇太极攻打锦州、宁远没什么成果,就绕过宁锦防线直接进攻北京,袁崇焕率军回救,因请兵入京被朝廷猜忌而入狱。据记载,朝廷抓袁崇焕时,祖大寿就在边上,惊吓得浑身发抖。即逃回辽东,并有降清之迹。后朝廷让袁崇焕写信安抚,才没有即刻叛清。但崇祯的薄情寡恩已让祖大寿心惊胆颤。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又反清。1641年(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明军大败,祖大寿彻底降清了。
  祖大寿虽然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清,但无论如何,客观上也助纣为虐、背叛了祖国。后人有评:"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里外不是人"或许就是对投降者的真实写照?
  降了就是不忠,没有理由。
  祖大寿是明末抗清名将。尽管他最后被迫投降了清朝,但他的功绩是不能否定的,也可以说,他对明朝是尽了忠的。
  一,大凌河城之战。1631年7月,皇太极率兵攻锦州门户一大凌河城。祖大寿率一万六千兵士守城。围城三个月,城中弹尽根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为了城中将士和百姓的安危,祖大寿出降。皇太极对祖大寿极为礼遇,并且接受了祖大寿智取锦州的计策,放归了祖大寿。当时祖大寿说:"我绝不做失信的人"。祖大寿走后,皇太极对持疑的将士说:"即使他(祖大寿)失信,我也不后悔。我就要他心悦诚服。"
  二,锦州之战。十年之后,清军攻锦州,守城的就是祖大寿。清军久攻不下,采取围困之计。
  崇祯七年,明朝增援锦州的十三万大军在松山被全歼,统帅洪承畴破俘降清。锦州陷入绝境。又出现人吃人的惨状。祖大寿无奈之下,再次降清。皇太极丝毫未提失信之事,仍以优礼待祖大寿。祖大寿被感动,真心投降了清朝。
  祖大寿抗清,前后二十余年,在清军中有很高的声望。他原是袁崇焕手下大将。袁崇焕被冤杀,对他影响极大。他最后降清,除上面叙述的以外,袁崇焕的被冤杀,也不能不是一个原因。
  欢迎点评。

为什么阿富汗是帝国坟场?明明就是个小国弱国?阿富汗是小国,但阿富汗人不弱啊,还相当的彪悍呢,不然帝国坟场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就是打出来的!阿富汗这个地方真是帝国坟场,哪个帝国去了都败北收场,英国苏联和现在的美国都去了,结果都是雍正之子弘曕,为什么会被过继给果郡王?他做了什么惹怒康熙?很多人知道古时候的帝王有后宫佳丽三千,那么他们的子嗣也是极多的。单只说清朝,大家知道的就有康熙朝,康熙总共有三十多个儿子和二十多个女儿。子嗣多也意味着纷争多,尤其是在皇位的继承上,北京1979年的18张照片1。1979年,北京,一群人拿着暖壶塑料桶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买散装啤酒。2。1979年,北京,长城上的皮尔卡丹秀。3。1979年,北京西单路口的交通出现拥堵,明显人比车多,感觉这应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先说一个被赐死但不谢恩的例子。南朝宋明帝时期,宋明帝刘彧的身体不好,担心自己死后,幼小的儿子会被自己的兄弟们篡权,于是开始诛杀兄弟。建安王刘休仁过去和刘彧的关系不错,刘彧能登上皇位有人说如果俄罗斯没有核武器,那么目前的俄罗斯连日本都打不过,你怎么看?这问题就是典型的日吹的一个幻想,所以借着这个问题,咱好好聊聊日吹这个问题。关于日吹这个问题,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就出现了。而随着近些年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日吹就像蟑螂一样,迅她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1933年,作为中央巡视员的邓小平到瑞金参加会议,却在第一时间被下了枪,夺去了人身自由,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柴房中。邓小平很快意识到由于路线问题,自己被打成了反派。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洛阳是唐朝的国都吗?难道不是长安吗?洛阳是唐朝的东都东京。像这样的国都,除了长安以外,算上洛阳,还有十个。很多朝代都有双京,以东西为分的,最为常见。其余也有以南北为分的,一个作为首都,一个作为预备首都,也称陪都移都。杜月笙去世只给孟小冬留2万元,孟独自在香港活26年,靠什么谋生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一开始便注定了的,比如孟小冬终究要走上唱戏这条路。1908年12月,孟小冬出生在上海艺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同庆街,加上她梨园世家的背景,11岁起,孟小冬就开始了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北宋司马光的大名,可谓是尽人皆知。他自幼聪慧,酷爱读书,宋仁宗年间进士及第,入仕为官。司马光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其所著的资治通鉴,更是被奉为了史学经典。我们中的大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为何几乎都被灭族?南阳三葛,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并有盛名,各在一国,其中诸葛亮与诸葛瑾是亲兄弟,而诸葛诞则是诸葛亮的堂弟。在世说新语记载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其中龙即诸中国80年代的34张照片1。1980年,广西,桂林风景。2。1980年,广西,桂林的山。3。1980年,新疆,喀什农贸市场。4。1981年,浙江,塘栖镇的船。5。1981年,吉林的冬天。6。1982年,云
如果苻坚坐镇长安,沿着千里长江调派各路秦军进攻东晋,能不能像司马炎一样统一全国?前秦天王苻坚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强大的君主,曾经统一北方,为人仁义,被台湾学者柏杨评为大帝一级的人物。然而,肥水一战大败,不可复振,身死国灭,北方再次大分裂,直到北魏一统北方。一苻尴尬的唐代宗喜欢戏剧的朋友们一定看过经典剧目醉打金枝,讲的是郭子仪的第三子郭瑷与夫人升平公主吵架,郭瑷嫌公主不给父亲祝寿,升平公主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公主,无须行礼。郭瑷就骂,大意是你父亲不过依仗她有龅牙,长得丑,却嫁给一高富帅,结婚后丈夫对其百依百顺民国时期有两大美女,一是林徽因,二是陆小曼,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不过民国时期还有一些非常丑的才女,你又知道多少个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个长得丑,有龅牙的民国大丑女崔震华。崔七年不择手段清除11个仇家!以色列以牙还牙策略让世界为之侧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国人口头禅对于以色列却根本不适用。这个年轻的国家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枕戈待旦的战争戒备状态,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自然条件较差,四面敌手林立。所以背水一战以一太阳神印加帝国文化灭亡之迷太阳神印加帝国学问过眼烟云之迷。太阳神印加帝国学问烟消云散之迷。玛雅温文尔雅潜在泯没之谜太阳神印加帝国学问烟云过眼之迷。印加帝国的突起与亡国?太阳神印加帝国学识不复存在之迷。印加帝1954年,周恩来当选国务院总理后,又选出10位副总理,他们都是谁这是新中国正式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总理当众宣布自即刻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周总理跟政务院相比,国务院的地位更雍正刚上位,就立刻赐死康熙的爱妃,为什么相信看过清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曾经康熙的儿子有许多,可是争皇位的主要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其实八阿哥的人气是比四阿哥要高的,因为这其间也有许多阿哥都是支持八阿哥的,包括了其时深受溺爱的宜周总理访朝时将一斤萝卜作为国礼,总理逝世后,金日成哭红了眼朝鲜与我国始终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经历过多年的风雨考验。早在抗日战胜时期,朝鲜就派士兵支援抗日战争,同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又举国之力同朝鲜人民一同与美国侵略者作战。中国震撼之外我们低估了公有化制度对中国发展的正面作用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区别的根本点,就在于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人所三反五反运动对抗美援朝有这么些作用先看看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这场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为什么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数远超中亚地区其他四个国家?中亚五国虽然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比南亚次大陆还要大,可直到如今其人口总量也不过7200多万。除了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剩下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人口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