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长沙时,关羽在心里就埋下了对黄忠的蔑视与不满。当对阵黄忠时,关羽並没有占多大便宜。首先两人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羽欲使拖刀计,黄忠偏又马失前蹄,关羽不忍心乘人之危,让黄忠换马再战,三战黄忠故意败走,关羽追近之际,黄忠翻身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根部以报昨日不杀之恩,关羽很是惆怅。若非长沙太守韩玄疑心太重,逼反黄忠献关,关羽长沙之战的功劳则会大打折扣。黄忠虽然投降,但对关羽依然不屑一顾,关羽入城请黄忠相见,竟装病不出。做出降刘备不降关羽的姿态来看给关羽,关羽能不憋闷吗?
  所以当刘备封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算是吐了一口怨气。
  关羽在屡次战胜对手的同时,也养成了他目空一切骄横傲慢的性格,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战长沙这个桥段十分脍炙人口。关羽见其他人都建立功劳,身在后方的他不甘寂寞,主动请缨只带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谁知道长沙太守韩玄虽然庸碌,可他手下却有一员大将黄忠表现了得。
  在关羽和黄忠的交手中,第一天,双方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双方斗了五六十回合,关羽诈败,想以拖刀计取胜。谁知道黄忠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关羽英雄义气,不乘人之危,放了黄忠一马。
  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不到三十合,诈败以自己的百步穿杨的弓箭绝技对付关羽。可是有感于关羽义气,黄忠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才箭射关羽盔缨根上,报了昨日之情。后来韩玄怀疑黄忠和关羽有私心,要杀黄忠。被魏延领着被激起民愤的军民所杀,救下黄忠,投降了关羽。
  我们看到这一章节,就感觉到黄忠和关羽的英雄相惜的气息。两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愧都是大丈夫。后黄忠在刘备麾下为官,得到刘备的赏识重用。在刘备初次入川时,刘备只带了黄忠和魏延两员大将,可见对黄忠的倚重之深。
  黄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在默默无闻的埋没多年后,已经年纪老迈的黄忠,再次焕发出了超人的战斗力。他在取西川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为刘备立下奇功。
  而黄忠取得的最大战果,则是在汉中战役中。在这次战役里,黄忠亲自上阵,在战斗中斩了曹操派在汉中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最信赖的亲族大将之一,他的死让曹操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打击。这一胜利,使得曹操在汉中的战局大坏,最后不得不退出了汉中。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方才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在西蜀方才进可攻,退可守。由于黄忠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居功甚伟,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特意加封黄忠为后将军。
  但是,黄忠晋封为后将军却引来了关羽的不满。在史书中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么,既然关羽和黄忠交过手,对黄忠的武艺、人品都很了解。而且在战斗中。两人都被对方的大丈夫气概所吸引,有着英雄相惜的感情。更何况黄忠在战场上还为蜀汉立下了斩杀对方主将夏侯渊的功劳。遍观蜀军上下,也就黄忠取得了这种战果。那么,关羽为什么还对黄忠被封赏为后将军如此抵触,还口出怨言呢?
  一、关羽对黄忠越位晋封的不满。
  关羽这个人受《春秋》熏陶很深,他的思想里,君臣次序十分严格。在投入刘备阵营后,既然和刘备有了君臣的名分,就不离不弃,恪守到底。即便是后来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他也矢志不渝。
  在封赏这件事上,关羽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他认为应该不但把功勋算在内,还应该把资历、名望也作为考虑的对象。虽然说这样做有论资排辈的嫌疑,但是他作为和刘备一起起兵的老部下,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论资历,黄忠只是一个在赤壁之战后才加入的将领。论名望,黄忠的名望不高,在投入刘备阵营前一直默默无闻。这样,把他越过大多数老部下进行封赏,这让关羽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封赏黄忠的时候,诸葛亮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他曾经提醒过刘备,注意关羽的态度。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我们从诸葛亮的劝说中,看出关羽不满的原因。那就是黄忠的名望问题。关羽认为以黄忠的资历、名望等方面来看,他都属于越级晋封,因此不满。二、关羽对赵云没有晋封的不满。
  如果从诸葛亮和关羽的态度一致上看,两个人还是有相当的默契的。那就是两人都不认为黄忠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这个后将军的职位应该由更适合的人来担任。
  这个人是谁呢?如果我们从诸葛亮和关羽的话语中,从《三国志》的传记中去寻味,就可以略知一二。
  诸葛亮反对黄忠担任后将军的理由是名望不够。但是从名望来说,在蜀军中,能够和关羽、马超名望相当的人又有几人?那么,能够在名望上超过黄忠的武将就只有赵云了。
  在资历上,赵云早早就跟随了刘备。在名望上,赵云文武全才,既能战场杀敌,有管理刘备的内务,还担任过桂阳太守。赵云除了在战功上比黄忠稍微逊色,在其他方面都要超过黄忠。
  而关羽的话说的更直截了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既然黄忠是老兵,那么谁又是年轻人呢?在当时,除了黄忠,最应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的就是赵云了。关羽发脾气,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赵云打抱不平,对他多年的辛劳鸣不平。
  在《三国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合传。这也就是后人说的五虎上将的由来。可是,其实历史上没有五虎上将,只有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个重号将军和赵云一个杂号将军而已。作者把赵云和四位重号将军合传,并且在评传中将黄忠和赵云并列,就是给赵云一个公正的评价。
  这一次,刘备为了团结荆州加入了部众,也为了激发这些人的斗志,在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提拔晋封黄忠。这样,赵云顾全大局,只得屈居杂号将军了。虽然赵云高风亮节,不去计较什么,但是诸葛亮和关羽为他鸣不平也无可厚非。三、关羽对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不满。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原因外,可能关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关羽对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不满。在关羽的心目中,他和刘备的奋斗目标就是匡扶汉室,可是,当刘备一旦有了稳固的根据地,马上就变了。刘备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汉中王了。
  从法统上来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汉献帝还在,汉朝还没有灭亡。刘备要进位汉中王必须要有汉献帝的同意。而刘备根本不理睬这一套,自作主张的自立为王。纵观三国历史,只有他和袁术这样做过。
  关羽这个满脑子正统思想的人,肯定是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他的汉寿亭侯和官职都是汉献帝封的。现在,要他抛弃这一切,去接受刘备封赏的官职,这是他不愿意的。
  可是,他身在刘备集团之中,又不能明确反对。因此,他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拿黄忠说事,拒不接受封赏。可这种吵闹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在费诗的劝说下接受了既成事实,担任了蜀汉政权的前将军。
  不过,我们从费诗当年劝说关羽的话里,感到一种细思极恐的意味。他劝关羽的话里,有一句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这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关羽不接受封赏,会遭到何等的下场。
  我们如果在结合后来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没有得到刘备方面一丝一毫的援助。关羽死后,刘备对他没有任何追谥,就能够感觉到,这一次封赏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发生了裂痕。结语:
  关羽和黄忠两人在战斗中接下了战斗的友谊,他们两个人都被对方的英雄气概所吸引,为对方大丈夫的行为所折服。他们一起在刘备的带领下,为蜀汉政权而奋战。
  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却对黄忠晋封后将军表示了不满。这里有关羽主观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但是,在刘备的努力下,关羽还是平息了自己的不满,并接受了封赏。刘备大力提拔黄忠,也激励了荆州跟随的这些人员的斗志。
  在黄忠死后,以魏延为首的一大批荆州将士,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依然战斗在伐魏的最前线,为蜀汉的存亡而战斗到底。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忠于汉室,刘备称王不满,只能"指桑骂槐"!
  关羽在"襄樊之战"仍以"汉寿亭侯"自居,而非刘备所封"前将军",说明刘备的蜀汉政权既不得民心,连关羽都为之唾弃不愿接受,关羽骂黄忠,实则"指桑骂槐"愤骂刘备,忘却起兵匡扶社稷的初衷,"老兵"暗指刘备而非黄忠。
  长沙之战关羽和黄忠交战三次,壮年关羽却没能取得绝对优势,黄忠被长沙太守韩玄猜忌而献城,并非主观上背信弃义,因此关于对黄忠的能力与品行颇为赞赏,关羽和黄忠都为刘备稳定荆南做出贡献,彼此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才对。
  黄忠最著名的"定军山之战",阵斩曹魏统帅夏侯渊,使刘备巩固汉中战略优势,依托山势阻拦曹军增援,奠定蜀汉政权的稳定,刘备才能高枕无忧称帝,五虎上将唯有关羽驻守荆州,间接领受黄忠打下的功劳,关羽心高气傲"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加之刘备称王才会恼怒。
  关羽突然北伐襄樊,并未收到刘备的旨意,其实也是对分封这件事的回应,关羽想要替刘备北伐,偿还多年的恩情,但又不愿使用蜀汉前将军的名头,这是关羽的倔强,正史称关羽"素爱士卒",绝不会因为黄忠出身底层士兵会年老而排斥。
  推荐相关阅读:《三国演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绝对是赤壁之战完美的落幕!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与襄樊之战,奠定三国疆域
  这不过是一句牢骚话罢了。
  关羽与黄忠在长沙惺惺相惜,可是后来关羽又骂黄忠是老兵,不愿与他同列。给人感觉前后矛盾。其实,这是文艺作品与历史史实相拼合的结果
  所谓关公战长沙,与黄忠单挑,二人相互佩服惺惺相惜,都是后世文人杜撰。
  刘备收荆州江南四郡时,关羽还在江北作战,没有机会参战,更不可能与黄忠单挑。也就不存在所谓英雄惜英雄的问题。
  其实一想就明白。关羽此时是皇帝亲封的汉寿亭侯,刘备又表奏他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集团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而黄忠半生落魄,此时还只是个不入流的杂牌中郎将,荆州投降曹操以后,被临时封为裨将军。
  黄忠与关羽两人此时地位相差悬殊。关羽本来就心高气傲,又怎么会把黄忠放在眼里。更别说什么惺惺相惜了。很可能黄忠都没有见过几次关羽。
  后来黄忠追随刘备攻打蜀中,夺取汉中,勇毅冠三军!因此屡获封赏,职位也是一路飙升。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想要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规劝到,怕关羽不高兴。刘备说,没关系,我亲自解劝就是了。最后还是晋升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齐位。(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赵云是为翊军将军)
  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不得不说,诸葛亮果然算无遗策。刘备特意派出费诗作为使者给关羽送去官职。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当即大怒。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体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
  费诗能言善辩,他对关羽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刘备要建立王业,必然要广揽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要用。但是汉王真正亲近的,还是君候你啊。你和汉王是一体的!汉王就是你,你就是汉王!天下都是你们哥俩的,还计较什么官爵高低?第二层意思是说,你不接受就算了,但是就怕你会后悔。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费诗这段话,先是哄,再威胁。关羽想了想,总不能因为这么个事就和刘备翻脸吧。再想起哥几个同甘共苦的患难真情。哥哥大概也有难处。关羽长叹一声,哎,算了吧。就这样吧。为什么黄忠当后将军,关羽这么生气?
  关羽真正生气的,不是谁当后将军,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勋旧团体的沦落。这才是关羽生气的根源。
  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前,关羽一直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地位超然。始终为刘备独当一面。他的官职也是仅次于刘备,始终明显高于其他人。没有任何武将与他齐位,就连张飞也要略逊半筹。
  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大力提拔新人,超规格重用魏延镇守汉中,超规格提拔黄忠做后将军。让降将马超做了左将军,这些人都是新归附的人。
  而从前的旧部呢,关羽、张飞自然是也封赏了,但却与新加入的马超、黄忠齐位。其实就是拉低了关羽、张飞的地位。更是直接剥夺了关羽蜀汉第一战将的超然地位。更有甚者,久伴刘备的赵云,甚至没有得到任何嘉奖!考虑到他在汉中之战中的卓越表现,简直不可思议。
  刘备重用新人,压制旧人的想法昭然若揭。
  关羽能不生气吗?
  可能关羽正是因此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他憋了一肚子气,一门心思要打个打胜仗、取得辉煌的战绩来证明自己。
  于是,他发动了襄樊之战。
  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五虎将友善团结,特意编了一个战长沙的故事。让关羽和黄忠互相欣赏。在封五虎将的时候,又高度尊重历史,几乎原封不动照搬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这才导致前后矛盾。
  关羽性格是三国中最傲慢的第一人。眼中无人是他的致命弱点。
  战长沙时,老当益壮的黄忠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点不输与关羽。第一仗大战百余合不见高低。第二仗关羽使拖刀计引黄忠追赶,黄忠策马不慎马失前蹄,关羽不杀他,从根本上说是看不起黄忠,心想承人之危不显英雄本色的心理结果,并非是英雄星星相惜。
  第三仗之中,黄忠诈败引关羽追赶,回首一箭正中关羽冠上红缨,足见其神箭功夫。反观来说是黄忠有义,报关羽不承人之危之恩。三仗整体来说明明白白五五波,黄忠似乎还略高一筹。因为如黄思没有马失前蹄,关羽拖万计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而他那一箭事实证明是必杀技。
  关黄相互未服对方。以至关羽奉命劝降黄忠遭拒。这件事在一向自高自大的关羽心中埋下不快。直至后来刘备封五虎上将时终于忍不住喷出心中不快。从这点看出,被世人吹捧上天的关二爷,其实是个孤芳自赏,鸡肠鼠肚之辈!
  未知诸君对关羽评价如何,欢迎关注小编讨论哈!
  这是刘备汉中称王,英雄排座次带来的负面影响。关羽就是缺乏大局观念,任性为自己荆州派争取地位表现。 根据这件事前后资料分析就可以看出答案。一、关羽和黄忠的渊源
  1、正史资料记载
  正史《三国志》等历史资料显示黄忠是刘表侄子刘磐的旧将。后和刘磐一起归顺了刘备,并没有关羽与黄忠战长沙一说。刘磐,荆州牧刘表从子。初与南阳人黄忠共守长沙攸县。为人骁勇,数次为寇于艾、西安诸县。
  2、《三国演义》关羽与黄忠
  (1)关羽请令战长沙
  赤壁之战后,刘备安排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一起南征。很快他从刘备的战情通报获知,赵云取了桂阳,张飞夺得武陵,荆州南部四郡已经取得了三郡。关羽内心深思,自从华容道放了曹操,虽然刘备和军师没有太过责备自己,但他深知自己在集团内部犯了政治错误,心里一直很不安,他想争立新功,将功补过。于是他向刘备写信请求去攻打长沙,刘备收信后让张飞返回荆州替换关羽,令关羽去攻打长沙。
  (2)关羽长沙战黄忠
  关羽到阵前,诸葛亮介绍说长沙太守韩玄手下有一名老将黄忠,虽然年近六十,但可百步穿杨,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笑曰:"黄忠一个老卒,怕他什么?我只带部下五百名校刀手,一定去斩他的头献上来。" 他又像在赤壁之战时一样立下军令状,带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长沙。
  关羽与黄忠第一场对战使用拖刀计,怎奈黄忠马失前蹄摔下马,关羽看黄忠年老,有些轻视他,让他换马再战。第二场对战,战了三十多回合,黄忠看关羽求胜心切,于是诈败,关羽一看便纵马直追,黄忠弓拉满月,连续放了两次空箭,算是给关羽个提醒,也算还关羽不杀之恩。第三箭弦响箭到,正中云长的盔缨根上。关羽急勒赤兔马,如大梦初醒,暗叹老将军厉害,鸣金收军。
  黄忠因对关羽手下留情,韩玄要问罪斩首,适逢押解粮草回来的魏延看到,救了黄忠,杀了韩玄,一起投降了刘备。经此一战,关羽对黄忠是英雄相惜,暗自佩服。"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二、刘备称王
  1、刘备称王分封有功之臣
  刘备经过将近10年的苦战,最后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势力和影响达到顶峰,身边人趁机进劝刘备称王,虽然诸葛亮等不赞成,但刘备出于率兵入川,取下成都,获得益州后急需稳固自己内部的力量,平衡内部的矛盾等考虑,自立汉中王,大封有功之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
  2、刘备分封的影响
  刘备称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着负面影响,对外一下子将自己政治优势全部丢失殆尽,同时成为曹操和孙权攻击的对象,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内部引起了派系之间的较量,关羽看不起黄忠,耻于与黄忠同列就是一例。
  刘备派费诗去向关羽通报这个消息,关羽直接抱怨:"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室,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关羽才心里稍平拜受
  3、关羽对自己地位的忧思
  其实关羽镇守荆州七年,源源不断的为刘备征西提供兵源和后勤保障,并经营荆州,可以说功劳很大,再加上关羽孤傲冷峻,所以内心对分封很不服,为了荆州派争地位,以与黄忠同列借题发挥。再加上征西自己功劳不小,但没有建立攻城拔地的功劳,又长期远离集团核心,内心也很失落,需要争取存在感。其实这样的故事以前也同样发生在马超身上。
  当初马超归附,率兵威逼刘璋直取城都,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关羽听说马超武艺高强,都想与马超比个高下。刘备和诸葛亮也知道关羽的个性和心思,就让诸葛亮回书道:"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关羽心里很满足,"将书遍示宾客" ,让众人观看。
  对关羽对马超的发难,刘备凭诸葛亮一封信安抚了关羽。对关羽对黄忠的发难,刘备为进一步安抚关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也就是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让关羽全权处理荆州事务,包括政务和兵权。关羽地位相当于荆州王。这也足足让关羽虚荣心和地位感满足了一下,同样,这次他把这样的地位和权力展示给了天下。关羽盲动北伐了。三、关羽北伐
  拥有了"荆州王"的权力和地位,关羽趁曹仁受后方叛乱困扰时,直接出兵攻击襄樊。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怎奈东吴从背后偷袭,最后被俘身死。
  综上所述,关羽对黄忠的态度变化显示了关羽个性局限,个性冷峻,不计后果,也体现了关羽缺乏大局意识,处事率性,最后给自己和刘备集团酿成了悲剧后果 。
  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凡事要着眼大局思考,冷静科学决策,不可任性胡为,盲目行动,给事业造成不良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点赞。
  其实很简单,因为关羽和黄忠战长沙属于罗贯中根据民间故事杜撰编造的故事,三国志上面关羽和黄忠并没有交过手,甚至两人都没有见过面。
  在三国志中,刘备在封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时候,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诸葛亮表示了担心,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表示自己来解决,仍然封黄忠为后将军。
  所以说并不是五虎上将并列,而是四方将军并列。诸葛亮根据关羽的个性,表示了担心。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册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表示不满,说不与老卒同列的情节由来。
  同时三国志这段记载说明黄忠和马超张飞是熟识的,但和关羽不熟。如果真的有过战长沙,诸葛亮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一番担忧。
  但在三国志中关羽的傲慢也是有记载的。在在马超刚刚投奔刘备时,关羽就要进川和马超比划比划,还是诸葛亮拍关羽马屁才化解危机。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罗贯中在突出关羽傲慢的地方尊重了历史,根据诸葛亮的担忧又编造了关羽对于五虎将册封的不满,但他却忽略了自己在前面已经杜撰了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在里面关羽已经和黄忠打过交道,而且已经经历了由不屑到尊重的过程。按照关羽骄傲的个性,如果已经尊重一个人,更不会轻易改变观点,所以说此处是书中的一个破绽。
  毕竟三国演义不是正史,只是真真假假的演义小说,所以在其中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导语:关羽单挑黄忠,是关黄的第一战,也是奠定老将黄忠虎将的一战。且看演义中如何说。
  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收兵后,关羽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说明老将黄忠,武力、技能非凡。
  次日,关黄再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再次日,老将黄忠诈败射关羽,也放了关二爷一马。
  这就是英雄惜英雄,惹得武陵太守韩玄疑其与关羽勾结,欲怒推斩黄忠,危机时刻,魏延挥刀反之,遂幸其生。
  老将黄忠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刀劈夏侯渊。《三国志》中就这么一句:"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权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此番妙杀,黄忠获得常人梦寐以求的成功。这得益于,定军山法正筹谋运策得当。还得益于遇到明主刘备,有了刘备,等于是"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黄忠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未见得有多出众,他恰逢刘备集团奋发有为之时。
  不久,刘备就封他为后将军,与关、张、马、赵同列。别人不说什么,关羽不乐意了。为什么呢。黄忠的名望有问题
  其实,就是诸葛亮也不大赞同把黄忠封为后将军。《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的评价:"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而令便令同列。 "
  就是说,黄忠的名望一直没能和关羽、马超等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在现在附近,目睹了黄忠的军功,还可以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一定不会高兴,不如取消这项任命。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老将黄忠被埋没了二三十年呢?
  其一,黄忠与他妻子很恩爱,但由于难产死了,对黄忠刺激很大。但不久儿子在一场瘟疫中死了。丧妻丧子,家庭不幸,迫使他无意于功名利禄,意志消沉。
  其二,黄忠在荆州跟随刘表的从子刘磐转战南北,但在荆州说了算的是蔡瑁。蔡瑁把他们排挤到了政治中心之外。
  其三,曹操夺得荆州后,黄忠没被曹操发现,他只能跟着韩玄干。谁知韩玄外君子内小人,忌惮黄忠在荆襄一二年的发展,处处提防黄忠。他只让黄忠负责一些小事,不能尽展所长。
  所以关羽不高兴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觉得黄忠是降将,封了他,更能笼络那些择贤而仕的官员的心。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切从政治需要出发。关羽还有关羽不高兴的理由。
  一、当然与关羽一向亲下而骄上,傲视同侪的脾气秉性有很大的关系。
  他一听自己被拜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就表达了不高兴,果然就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就是说,我一堂堂大丈夫,怎么能和一个老兵为伍?
  二、关羽在为赵云抱打不平。
  因为桃园结义之后,一直是关羽张飞护卫刘备安全的指责。而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后,刘备孤身在袁绍阵营,关羽张飞都不在身边,只有赵云担任保护刘备的千斤重担。
  刘备出征益州后,赵云留在荆州,保护刘备家小,截江夺阿斗。诸葛亮西征的时候,他又跟随诸葛亮,保护蜀汉第一头脑。
  所以,关羽很可能不乐意与黄忠同列,是希望让赵云担任后将军。
  闲将西话:老将黄忠虽早期默默无闻,但自从遇到刘备,《三国志》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在定军山一战定乾坤,官封五虎上将。
  那么远在荆州的关羽不高兴,一与黄忠名望布高,二与关羽的脾气秉性有关,三关羽有替赵云鸣不平的缘故,四与他猜不透刘备的用心良苦有关。这正是有人诗赞刘备的那样,"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谢谢。
  关羽和黄忠棋逢对手,有些相惜之感,为何后来还是看不起黄忠
  三国当中有着太多战马嘶鸣、浴血沙场的经典场面。魏蜀吴在各自的发家创业的道路上,不断的吸引收纳人才,从而壮大自己的队伍,这当中在曹魏的阵营当中,曹操的身边有着五子良将。东吴孙权的身边有着"江东十三虎臣",刘备的身边自然也少不了一个牌面,那边是"五虎上将"。
  本文要讲的便是关羽和黄忠之间发生的故事。
  关羽在《三国演义》当中,第一次崭露头角便是当年诸侯一起共讨董卓的时候,温酒斩华雄,进而在后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闻名于天下。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在战场上面斩颜良、诛文丑。同时为了兄弟之情,过五关斩六将,当收到兄长的手书之后,立刻带上行囊,挂印封金前去投奔自己的大哥。还有便是后来的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
  黄忠的一生,可以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年轻的时候,在整个东汉末年,几乎都不知道黄忠的名气,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直到进入刘备阵营,可以说刘备是黄忠的贵人,如果继续让黄忠在韩玄手底下的话,那么就不可能会发生后来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不打不相识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关羽和黄忠两个人相识,便是通过在战场上对战,因此两个人的关系才发生了变化。赤壁大战结束之后,孙刘两家便开始瓜分起地盘来。刘备将手下的大将各自分兵作战,去争夺地盘。
  负责攻打长沙的便是关羽,此时驻守长沙的便是长沙太守韩玄。然而当时的黄忠和魏延都在韩玄的手底下为将。关羽势头正盛,然而韩玄却不以为意。显然没有将关羽放在心上,于是一个并不了解关羽实力的杨龄前去对阵关羽。
  《三国演义》中描述道:杨龄挺枪出马,立于阵前骂战。云长大怒,更不打话,飞马舞刀,直取杨龄。龄挺枪来迎。不三合,云长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
  杨龄这种武力值,在关羽的面前,直接被秒杀掉了。此时才轮到黄忠上场,黄忠虽然年老,但是依然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一来是黄忠的武力值很高,另一个便是黄忠的箭术高超,可以拉开两百石的弓箭,而且是百发百中。这些在后来的关羽和黄忠的战斗中得到展示,同样令关羽十分的吃惊。
  关羽和黄忠总共打了三次,然而这三次的战斗下来。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单论两个人的马上武力单挑来说,并没有多少差距。但是黄忠的箭法确实是关羽比不上的,在最后一次的对阵中,黄忠诈败将关羽引到吊桥处,那一箭便是最好的证明。
  《三国演义》中描述道: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可见黄忠是有能力射杀关羽的,但是由于之前两人对阵的时候,关羽因为黄忠的马匹不行,并没有趁黄忠马匹摔倒而杀了黄忠。两个人在一来我往的报答恩情之中,便开始熟悉了起来,而且互相敬佩对方的为人。
  为何关羽十分在乎和黄忠共列五虎
  前文当中提到,关羽和黄忠两个人,可以说是英雄惜英雄,更何况两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但是就在黄忠被封为蜀汉的五虎将的时候,关羽的意见确实比较大。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黄忠的年龄过大,在关羽看来,此时的黄忠是和自己不对等的。
  五虎将当中,张飞、赵云是自己的铁杆兄弟。三人一起从刘备创业开始,一起努力拼搏,四处征伐。还一个便是马超,马超的威名和战斗力,在三国当中仅次于吕布的。当年三英战吕布都有些吃力,更何况现如今"锦马超"。
  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和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是关羽口中说的黄忠。显然对于年老的黄忠,关羽是瞧不上的。同级别的人当中,对于黄忠,关羽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傲视。2、 心理上面的蔑视
  众所周知,五虎将里面有三个是一直跟着刘备混的。另外两个黄忠和马超都可以说是投降过来的。关羽本身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那么对于叛变的人,自然心里面会有一些梗存在。那就是关羽是刘备的嫡系,而黄忠一类的降将,根本不能和自己比较。
  尤其是马超这个例子,当时关羽在荆州。因为看不起马超便想着和马超比试,幸亏诸葛亮的一封书信,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
  《三国演义》中描述道: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关羽的虚荣心太强,仗着自己傲视群雄的态度,除了自己的兄弟,谁都不放在眼里。马超尚且如此,更何况后来加入阵营的老将黄忠呢?3、 黄忠升职太快遭到关羽嫉妒
  在刘备进取益州,夺取西川的过程中。魏延和黄忠两个人一路上出了不少力,紧随着官职也在不断的上升。然而关羽则只能坐守荆州,并没有多少作为。看着别人升官,以关羽的性格,他又如何能够忍受得了。
  尤其是三国那个年代,所谓的历史存在感,完全就是打仗打出来的。黄忠一直在表现自己,为蜀汉建功立业。再加上关羽那种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性格,他自然也想着在自己大哥面前表现。
  总结:
  虽然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面对黄忠前期有些蔑视,但是真的打起来的时候,却是让关羽十分吃惊,老将黄忠不管是战斗力还是箭术一点都不逊色于关羽。奈何在关羽的心里面,依然是瞧不上这个为蜀汉建立众多功勋的老臣。完全就是他的傲慢心理和虚荣性格在作祟。
  刘备率兵入川,取下成都,获得益州,随后又攻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大封有功之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
  刘备派费诗去向关羽通报这个消息,关羽得知,非常不高兴,当时就口出怨言:
  "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当年在长沙城一战中,关羽与黄忠在阵前交锋,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收兵回营后关羽还亲口赞美过黄忠:
  "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两人后面再度交锋,关羽放过了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也不忍以箭术相伤,双方可谓惺惺相惜,对彼此的武艺和人品都互相佩服。
  而关羽得知黄忠与其同为五虎上将的行列,却出言不逊,认为黄忠是个"老卒",不配与其相提并论。大家知道,关羽这个人性格骄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对待出身底层的人士非常不错,但为什么反而要拿黄忠的出身来说事呢?
  其实关羽并不是对黄忠有什么偏见,而是对自己当前的处境非常不满。
  刘备入川,留关羽坐镇荆州,而其他战将如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刘封等人都策马奔驰在西川广阔的战场上,而关羽却只能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坐看别人尽情发挥着各自的军事才华,建立功勋。
  关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可以发现,关羽这段时间的情绪很不稳定,总是没事找事。马超归附,率兵直取成都,威逼刘璋开城投降,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不世之功。关羽给刘备捎信,听说马超武艺高强,想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
  关羽这心思,刘备和诸葛亮当然是了如指掌的,就让诸葛亮回书道:
  "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意思是说,马超虽勇,功劳也大,但他和张飞都属于阵前猛将,而你关羽是文武双全的帅才,和他们不在同一档次上,所以才将荆州重地交予你镇守,责任比功劳更重要。
  关羽收到书信,认为诸葛亮很理解他的心思,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将书遍示宾客",让众人观看。
  刘备收取益州,继续向外扩张,与曹军展开了汉中争夺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地区。在这次战斗中,张飞在蒙石、瓦口关、宕渠三次击败张郃,拉开了进攻汉中的帷幕;黄忠在定军山阵斩曹军猛将夏侯渊,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云汉水空营拒敌,震慑曹军不敢寸进;魏延在配合张飞击败张郃后,又率兵在褒斜道上劫夺曹军粮草;连小年轻刘封都与孟达一起攻取了房陵、上庸。
  收得汉中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论功行赏,诸位功臣战将都得到晋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刘封也成为上庸主将。
  大家都是因功晋封,而唯有关羽是寸功未立,却封赏最高,成为前将军,汉寿亭侯,还假节钺。关羽这个人本来心胸就不宽广,特别爱面子,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以无功之身获此高封厚赏,自己就开始疑神疑鬼了。他非常担心,蜀汉的这帮大臣是不是已经开始私下里风言风语,议论他的能力,并向他瞥来置疑的目光。
  这关羽哪能受得了?所以他非常不痛快,当得知五虎将的名单后,他忍不住发牢骚,申明自己坚决不能"与老卒同列"。关羽对黄忠有意见吗?完全没有。只不过他只能拿黄忠当发泄怒火的目标了。
  张飞是他三弟,功劳也是实打实的,这肯定不能批判;马超已经被他找过一回碴了,再找就没意思了,显得没器量;赵云是诸葛亮的人,人家连个侯爵都没混上,也犯不上为此得罪诸葛亮;刘封是大哥刘备的义子;魏延当汉中太守是刘备拍板定下的,不能打大哥的脸。
  而黄忠的背景最淡,资历最浅,还封了关内侯,关羽最不在乎得罪他,所以就拿黄忠做为攻击目标。
  当然,关羽的这点心思,刘备早有预料,也准备好了处理的方案。让使臣费诗解释说,关羽与刘备"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何必在意别人的功劳和地位呢?你我是兄弟,打下的江山都是咱们兄弟的,别人是打工崽,咱们是老板股东,还在意那个职称评级?
  为了让关羽解开心结,刘备特赐予他"假节钺",授予征伐大权,准许他调动战区内的部队,可以发动战役。你关羽不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吗?那就去干吧!
  正是在刘备的纵容之下,关羽发动了北征襄樊的战役。而这次战役激起了东吴的高度警惕,导致了孙刘联盟走向破裂,最终也为关羽失荆州、走麦城埋下了伏笔。
  所以说关羽败亡,刘备要负很大的责任。

1953年,名震西南的美女匪首被捕,为何主席亲自下令将其释放?1953年6月5日,通往贵州惠水县城的大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向着一个地方赶去,他们不是要去赶集也不是有什么聚会,而是闻讯前去目睹名震西南的女匪首程莲珍,传说这个女匪首程莲珍能够飞檐1952年,志愿军67军军长为何突然病逝,志愿军又为何对外严守死因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将星涌动,中国军史最具里程碑意义授勋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在这个举国欢庆,众将云集的时刻,却有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极为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再也无法前来,他就立陶宛共和国的悲剧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自古以来(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雄,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后独立,苏联承认立陶宛拥有江姐牺牲时,独子彭云仅一岁,后成高校教授,长孙彭壮壮回国发展彭咏梧江竹筠(江姐)与儿子彭云曾经,在同学卢晓蓉的记忆里,彭云那时候学习成绩不但名列前茅,而且在学校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因为,他是革命烈士彭咏梧和江竹筠唯一的后人。说起江竹筠,民铁岭出过什么名人?铁岭出过的名人可多可多的了,毕竟我们是比较大的城市。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曾经铁岭的银冈书院入读小学,银冈书院的创始人郝浴虽不是生在铁岭但却长时间居住在铁岭。。铁岭是一座有着丰吴国大将丁奉是如何一战干掉了张辽的?丁奉用暗箭射中了张辽的腰部,张辽被救回到许昌以后,箭疮崩裂而死。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中记载魏黄初五年秋八月,会聚大小将士,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英媒只要先消灭苏联,希特勒就垮了?二战期间的重大转折点是什么?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写得很明白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但近日英国媒体却发现了在此之前的另一个错过的历史转折点,并宣称只要当时英法及时突袭苏联水厂投毒,毒死600万德国人一个犹太青年的惊天复仇计划世界上存在许多民族,不分优劣不分等级,每一个民族的形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是由于血脉,或是由于信仰。如果发展顺利,就可以一路风雨无阻,但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这样的好运气犹太人遭受苦难的镇江有哪些当代文化名人?介绍几位从江苏镇江走出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李岚清,江苏镇江人,1932年5月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吕公为什么第一次见刘邦,就决定把吕雉嫁给他?谢谢邀请有人说吕公会看相,第一次见到刘邦,就断定刘邦日后会成大器,继而把爱女吕雉嫁给他,我只能说,这是胡扯。我们要基于一个现实,吕公拖家带口从山东单县迁涉到江苏沛县定居来,不是为了魏延曾被诸葛亮说有反骨,卧龙先生去世后被杀,真相究竟如何前言诗人杜甫在自己的诗作八阵图当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步转,一恨失吞吴。这首诗是杜甫专门描写诸葛亮的,由于诸葛亮自古以来都是文人们所钦佩的对象,再加上他立下了不少功
孝庄皇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孝庄太后是我个人心目中五千年最具智慧的女性!没有之一!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天降贵人的意思),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远祖出自铁木真黄金家族,蒙古的大汗几乎都出自这个家族,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是否为鲜卑族后裔?陈寅恪先生属于隋唐史的权威大家,即使如此对于李唐的判定是这样的总而言之,李唐氏族若仅就其男系论,固一纯粹之汉人也三论李唐氏族问题。被害死的陈寅恪大家可以清楚了。从男性看李唐就是汉人大明皇帝皇后谥号全表太祖朱元璋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太祖马氏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兴宗朱标孝康皇帝(追封)孝康皇后常氏皇太后吕氏惠宗朱允炆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大明皇后棺内出土惊艳国宝,奢华背后难掩一段心酸坎坷后宫路公元1612年8月,紫禁城内一处荒芜的宅院里,时不时传出难闻的恶臭!宫女太监们只是摇头叹息掩鼻而过。恶臭来自一具巨大的棺椁,里面躺着已经死去十个月的贵妃娘娘!堂堂大明王朝的贵妃,为李选侍殴打帝母致死,阻挠新君登基,从万历活到康熙年间善终明光宗朱常洛有两位李选侍,两位李选侍并没有血缘亲戚关系,只是一个住东边,一个住西边,也称东西李选侍,我们所熟知的李选侍一般特指西李。明熹宗继位后尊封西李为李康妃,东李为李庄妃。按地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就让手下杀了算命的乾隆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所统治的时期,百姓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但是,在这个明主身上,却发生了一件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不应该放在一个明君身上。那么到底,在乾毛泽东宴请代表,大家都很紧张,一人大喊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名这是一幅罕见的照片,也是一张拥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中,一名年轻人面带微笑,在毛主席面前展开一本书,毛主席面色凝重,左手夹烟,扶着书卷,右手握笔,屏气凝神,似乎在书写着什么。从照片干将莫邪用活人来祭剑,这残忍的故事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自古至今,武器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武器,才能成为一方霸主。当时的古人非常封建迷信,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宝剑也不例外,只有借助剑魂,才能在战场上百战不殆。因此为什么纳粹不喜欢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纳粹曾经非常著名地部署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并非所有国家和种族都同样优秀,因此,有些人应该活得充实,有些人应该在场边勉强过着悲惨的生活。德国纳粹认真地敲定了这个想法,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末代皇帝溥仪临终前,一直喊着要河车丸,那河车丸是什么东西?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而不管是哪个王朝的灭亡,最后的一个末代皇帝,往往都是有着特别低的评价。都知道开国之君的艰难和伟大,所以末代的最后一个皇帝,都会背负亡国之何云蒋介石的御用替身,做了什么惹蒋大怒,结局如何?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一个名叫何云的男孩,出生在浙江平阳,因为家境贫寒,慢慢长大后的何云,只能无奈地成为一位菜农,生活温饱都解决不了。然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何云20岁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