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首辅大臣徐阶辞官之后过的怎样?如何评价徐阶这个人?

  大明隆庆三年六月,著名"愣头青"海瑞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这一年的十二月,海瑞来到了松江府上海县,查看吴淞江水患,同时张榜告之,鼓励百姓检举乡官的不法行为,尤其是侵占民田、制造冤狱的。这次上海之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曾经的大明首辅、海瑞的伯乐——徐阶。
  因为当时海瑞的清官名声传遍天下,所以海瑞在上海一放告,便接到大量诉状。据当时人的记载,告状的人摩肩接踵,一个个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兴奋异常,每天上告的人都在千人以上,把海瑞的衙门挤得水泄不通。这些状子中的绝大多数被告,都是已退休回乡的徐阶。
  (海瑞)退休后的徐阶,是上海地区的头一个大财主。他家"多蓄如何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其田赋岁运米万有三千石,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长兴者不计也,佃户不下万人" 。
  我们知道,海瑞最恨的就是地主老财。虽然徐阶对他有知遇之恩,但在海大人看来,公是公,私是私,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明史》上说海瑞"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所以在海大人看来,只要穷人和地主打官司,地主都是理亏的一方。所以对穷人的地主的官司,海大人向来都是将"贫民田入富室者,率夺还之"。
  历史学家吴晗考证过徐阶案的经过,他综合各方面记载,认为是徐阶退休后,倚仗权势,强占百姓的田地;而《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历史学家黄仁宇考证的结果是徐家通过放高利贷的方式给穷人,如果到期穷人还不上,则用土地来抵债。不过不管怎样说,徐家占了大量土地是事实。
  (徐阶)
  这个时期的明朝,还没有出现张居正的改革,政府每年在征收税赋之外,还要征派大量的徭役。这种按户派遣的徭役对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很多农民选择投靠大户,成为大户的"家人"。他们这样做可以脱离原来的户藉,也就躲避了徭役的负担,此后他只需要向大户交租,再也不用交税和服徭役了。而他们投靠的人基本上都是以享有免交税赋权力的特权的,所以这些地主阶层也乐意接受穷人的投靠。这种现象称为"投献",在当时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十分盛行。而徐阶家,就是重点户中的重点户。
  从这种情况来看,徐阶家的田,肯定有一部分并不是他家强占的,而是那些穷户主动投献的。但是海瑞是不管这一套的。只要田地原先的主人变了,变成了地主阶层,那就是你强占了。所以海瑞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就是两条:一是削籍,二是退田。
  所谓削藉,就是剥夺徐家一部分免除税赋的特权;退田就是把原来登记在穷人名下的田全退给穷人。这样的处理意见徐家是不可能同意的。
  徐阶认为这些告状的人都是"刁民",都是本着"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目的,对于状纸中的罪状,他是不承认的。但为了息事宁人,他同意可以退一部分田,削藉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海瑞也很聪明,他不和徐阶正面刚,而是将矛头引向了苏松地区出现水灾,是徐家占了河道和疏水的地方,地方官不作为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徐阶也要把占的田退出来。
  徐阶做为曾经的首辅,在朝中势大根深,见海瑞软硬不吃,只能利用他的资源,在明穆宗面前进言,说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结果上任仅半年的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后来又被排挤到无职无权的南京吏部。
  不过徐阶在任时,虽然是个精明能干的政治家,但退休回家后,确实有纵容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行为。海瑞虽然没有扳倒他,但这一次也算是重重打了徐阶一个耳光,让他颜面扫地。此后,徐家人也有所收敛,徐阶本人在家深居简出,直到万历十年,以八十高龄去世,万历皇帝赠徐阶太师,谥为"文贞"。
  如何评价徐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徐阶的一生大多数时间夹在嘉靖皇帝和严嵩之间,当了很长时间的缩头乌龟,隐忍苛容十几年,但是一直在讨好皇帝的同时,暗中积蓄力量,终于扳倒了严嵩这个明朝第一大权奸,登上了首辅的宝座。
  (徐阶与严嵩)
  徐阶为人,可以这么总结:他有着极强的隐忍之心,有着极强的揣摩上意的本领,极为精通审时度势,寻代机会;上台后也做了不少有利于大明的工作,不负"贤相"之名。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明朝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师从王阳明的高徒聂豹,深受王学"知行合一"的影响。他曾担任过江西督学和国子监祭酒,在这期间一直以"正人、正心、正文体"来教导学生,弘扬王学精要。嘉靖二十八年起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宰相行列,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并从此时起,与严嵩开展了暗中的斗争。嘉靖四十一年,终于扳倒了严嵩,担任首辅七年。他一生宦海沉浮,但初心不改,算得上是明朝中后期杰出的一位政治家。
  徐阶摊上的是嘉靖皇帝,这是一个极为聪明、极善于帝王之术的皇帝,也是一个崇信道教、梦想长生不死的皇帝。他长期不理政事,沉迷修玄求仙,性格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他当皇帝期间,大臣们因为上疏劝谏而下狱或者被贬的例子举不胜举。
  (严嵩)
  从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入阁开始,这个大权奸便成为嘉靖离不开的人。严嵩善于谄媚皇帝,又写得一手嘉靖与神仙沟通必不可少的"青词",深得嘉靖的喜爱。只要有人敢弹劾严嵩,必定没有好下场。严嵩也利用皇帝的信任,把持票拟之权,成为实际上的"独相"。而徐阶就是在这种局面下进入的内阁。
  徐阶一生,受师父聂豹的影响很大,他自己说过,他从没有忘记师父的教导,将"政不欲速,不屑近利;和易平实,宜民宜人"当成自己一生从政的目标。
  徐阶是前首辅夏言提拔入阁的,夏言正是严嵩的死对头。所以严嵩对徐阶一开始是很敌视的,想办法在皇帝面前说徐阶的坏话,借一切机会打压徐阶。徐阶却象不知道这回事一样,对严嵩特别尊重,事事都让严嵩独断,从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为了搞好同严嵩的关系,他还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江西,与严嵩攀上了老乡;又把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逐渐打消了严嵩的顾虑。徐阶这样做,其实是他非常清楚,现在的自己根本不是严嵩的对手,只有避其锋芒,保护好自己,才能等待时机,给予严嵩致命一击。
  (嘉靖皇帝)
  严嵩在朝中排斥异己,贪污受贿,朝中正直之士无不痛恨,纷纷上疏弹劾。而严嵩每次都有皇帝庇护,总能安然无恙,这些弹劾的大臣反而一个个被下狱。徐阶心里是非常赞同这些人的做法的,但他知道目前时机没有成熟,只能暗中营救这些下狱的大臣。这些人当中,有著名的沈柬、王宗茂等等。
  嘉靖三十二年,明朝最著名的忠臣之一杨继盛上疏死弹严嵩。杨继盛这次是抱着必死之心上疏的,虽然徐阶也在暗中全力维护,但杨继盛还是被严嵩害死,但是徐阶也在这次营救中,赢得了不少正直大臣的心。
  嘉靖修道求仙,必须要有一种与上天勾通的"青词",而严嵩正是写这个的高手,所以嘉靖一刻也离不开严嵩。为了得到皇帝的宠信,徐阶也刻苦训练,终于也能写出一手华丽的青词,使得严嵩不再成为嘉靖的唯一。而徐阶也通过青调整来揣摩上意,迎合嘉靖。甚至他还主动为嘉靖练丹,声称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人臣之义,孰有过于保天子万年者?"让嘉靖十分感动,自此对徐阶更是另眼相看。
  (嘉靖与严嵩)
  随着严嵩年纪一天比一天大,政治嗅觉和能力也在退化,写的青词也不再让皇帝满意,处理的政务也不能让嘉靖满意。徐阶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嘉靖最信任的道士叫蓝道行,他与徐阶结成了"倒严同盟",利用为嘉靖"拈乩"的机会,借上天之口,成功的离间了嘉靖和严嵩的关系,使得嘉靖认同了一个看法:"如果不处理严嵩,上天会降罪给我"。这时倒严的时机已完全成熟,徐阶便指使自己的门生邹应龙弹劾严嵩,并在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痛打落水狗的高明操作,毫不留情的将严嵩及其党羽完全铲除。
  徐阶取代严嵩成为首辅之后,整顿吏治,放宽言路,平复冤狱,纠正弊政。他当权七年,使得明朝政局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情景。
  虽然徐阶屈迎严嵩近二十年,但他与严嵩不同,他只是想在自保的情况下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上扶社稷、下匡黎民的心愿。之前的策略都是他的政治智慧的体现,是在专制制度下为官不得已的措施。
  当然,人无完人,徐阶当了七年首辅后退休回家,在家乡是做出了一点伤害乡邻的事,但和他一生的贡献相比,还是瑕不掩瑜的,正如后人评价的那样:"他以温和宽松化解暴戾;高举祖宗的神幡,以恢复旧制旧法、保存善类为号召,着手改变嘉靖毫无章法可循的荒唐怪诞做法,确曾收到过较好的效果,他无愧为良相"。
  参考资料:《明史》、《明神宗实录》、《海瑞传》
  老奸巨猾的名臣徐阶,在内阁首辅严嵩手底下经历的内阁次辅很多,唯独徐阶安然无恙,必定有过人之处。为了扳倒严嵩,徐阶投嘉靖皇帝之所好,介绍了山东道士蓝道行入宫,蓝道行擅长扶乩,也就是神仙上身的把戏,深得嘉靖帝的喜爱,当时人称"蓝神仙"。徐阶让蓝神仙在严嵩父子路过时神仙上身,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加之严嵩在内阁首辅日久,嘉靖帝对他也厌恶了,1562年,严嵩被削职。(徐阶像)徐阶辞官后生活过得怎么样?
  徐阶在内阁首辅期间,举荐了高拱、张居正等人入内阁,并且营救过上万言书得罪嘉靖皇帝的海瑞。他勤于政事,深得嘉靖、明穆宗的欣赏。
  明穆宗朱载垕登基之后,爱慕美色,有时荒诞不经,徐阶经常劝谏他。因此,明穆宗对徐阶开始有了厌恶情绪,而徐阶也以退为进递交辞呈。恰好有任弹劾徐阶,明穆宗就借坡下驴,批准了徐阶辞职的请求,心想,自己不愿意干的。很多朝臣都上书挽留徐阶,明穆宗坚决不答应,他认为朋党引以为戒啊!
  徐阶辞官之后肯定憋了一肚子的怨气!但徐阶是"阁老"出身,门生故吏特别多,他有一定的特权,可以免除相当多的土地税赋。他是松江府人(今天上海),很多当地的地主和农民将土地"投献"在徐阶的名下,徐阶家族和投献土地的人将本来交给国家的税赋二一添作五分了。(海瑞像,徐阶报复海瑞)
  徐阶自己也利用手中的特权和银子大量购买土地、产业,据统计,加上投献和自己购买的土地达到24万亩,子弟和家丁都依靠权势聚敛钱财,购买土地。
  徐阶碰上了一个硬茬子,应天府巡抚是海瑞(徐阶曾经搭救过他)、兵宪蔡国熙(类似监察御史)负责南直隶的赋税,松江府归南直隶管辖。海瑞、蔡国熙秉公执法,严惩了徐阶的子弟和家丁,并责令让徐阶家族和一些豪强家族退出了相当多的土地。
  本来就有怨气的徐阶不顺气,怎么能受到曾经搭救过的海瑞欺负。徐阶深通明朝朝廷内部吏治体系,他先贿赂了吏部的给事中戴凤祥,让他弹劾海瑞,称海瑞:袒护刁民,鱼肉乡绅、沽名钓誉、祸乱朝政。然后给自己的门生张居正说明词意,张居正只得命令吏部将海瑞免职,调任其他职务。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只担任6个月,就被徐阶排挤走了。(严嵩像,徐阶在扳倒严嵩中的功劳不小)如何评价徐阶?
  用一句话概括徐阶一生:
  扳倒了一代权奸严嵩,推荐了一代明相张居正,毁了一代清官海瑞,终究改不了贪财的本色。
  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徐阶出主意扳倒严嵩的历史,他忍辱负重,和众人之力推到了严嵩。在严嵩削职后,又出主意在奏折上下死手整治严嵩,称严世蕃通倭卖国,让严嵩一派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任职内阁首辅之时,推荐高拱、张居正等名臣进入内阁,尤其是张居正,在万历朝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制,让大明朝为之一振。(张居正像,徐阶推荐张居正)
  辞职后,大肆购买土地,鱼肉乡里,利用明朝的制度缺陷,为自己敛财。被海瑞严惩后,又打击报复海瑞,将海瑞排挤出政治主流,毁掉了清官海瑞。
  这一切的一切都因徐阶有私心,喜欢结党营私,公器私用,前期政治卓越,难免身后被当地百姓所摒弃。结党营私是明朝中后期的一大弊病,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徐阶斗败严嵩,荣登首辅。一时间风光无两,而且徐阶也非常爱惜他这个首辅的职位,在职期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还提拔了一大波诸如张居正、高拱这样的人才。
  穆宗继位后比较不靠谱,徐阶多次出言劝戒都没效果,索性以辞职相要挟,本以为穆宗皇帝会迫于压力挽留徐阶并且接受徐阶的意见,没想到穆宗巴不得徐阶辞职,当即表示爱卿辛苦了,赶紧回家休息吧。任谁求情都没用,徐阶必须要回家休息。
  就这样,徐阶被迫辞职,告老还乡。
  不过徐阶为官一生攒下的好名声,却在他回乡之后的短短数年败干净了。
  徐阶回乡后,他的家人开始大肆侵占田产,为祸乡里作恶多端,徐阶对此基本不闻不问,朝廷有海瑞和蔡国玺二人秉公办案,惩戒了徐阶的家人,然而徐阶却通过张居正直接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玺,有人称:"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所以徐阶晚年也被冠以权奸之名。
  一、徐阶辞官请归后,过得并不自由
  徐阶是在被人弹劾后辞官的。"方乞休,而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劾阶,阶因请归。帝意亦渐移,许之。"
  不过隆庆皇帝还是给足了徐阶面子。
  "陛辞,赐白金、宝钞、彩币、袭衣。"
  而徐阶在为官期间也是积累的巨额财富。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徐阶辞官好日子不好过主要是因为新的内阁首辅高拱的打击。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此外,他的儿子和家仆仗势横行乡里,侵占百姓良田,也被海瑞整治过,使得他一辈子积聚的口碑受到极大损害。二、如何评价徐阶
  徐阶是有政治贡献的,《明史》评价道:
  "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
  徐阶虽然也精通阴谋,善于隐忍,善于使诈且不亚于严嵩,而且也存在贪财好利的一面,但是《明史》总体上对徐阶是认可的,认为他"不失大节"、"不失其正"。
  这个评价是客观的,在嘉靖、隆庆交替之际,辛苦维护政局,被"良相"之誉,这是他的大贡献。
  在明嘉靖时期,严嵩和陆炳相互勾结,导致内阁首辅夏言的处境日益危机。终于,因为"河套之议"的持续发酵,嘉靖皇帝彻底不再信任夏言,不仅罢黜了他的首辅之职,还下旨处斩,使其成为第一个被处死的大明首辅。据《明史演义》记载:
  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自坏长城,死得臣而遂亡晋毒,一误再误,何其昏愦若此?
  那么,何为"河套之议"?
  河套地区是指黄河流域的"几"字形弯及其周边地带,基本涵盖了宁夏、陕西、内蒙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是极其难得的一片肥沃土壤,民间素来就流传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谚语。
  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兵建立明朝,北伐元廷后占领了元大都(北京),蒙元的残余势力只得向北逃遁。数次交战后,河套地区逐渐被明朝完全掌控,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
  靖难之役发生后,中原一带兵荒马乱,导致了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朱棣登基后,明廷不得不从山西、陕西等地迁出人口补充中原,使得河套地区出现了人口的锐减。于是,蒙古人趁机蚕食,再次侵占了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
  作为陕西总督,曾铣历来就主张朝廷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得到了首辅夏言的支持。本来,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都主张收复失地是典型的忠君爱国,应该得到嘉靖的褒奖才对。可是,严嵩和陆炳却使用了鬼魅伎俩,导致猜忌心十足的嘉靖皇帝怀疑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将曾铣、夏言相继处死。
  在夏言死后,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下一任内阁首辅。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历程,极大地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随着年龄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内阁的工作。而且,他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使得朱皇帝意识到该"换人了"。
  期间,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不断成长,已经在内阁中承担了非常多的职责。而且,为了讨好嘉靖,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首辅夏言和顾鼎臣,青词造诣得到了突飞猛进,越来越获得认可。据《明史·严嵩传》记载: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1583年6月),字子升,号少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大明王朝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和建极殿大学士,在任期间担得起"贤良宰辅"的赞誉,晚年被子弟和族亲拖累而晚节不保。
  徐阶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曾担任宣平县的县令。继承了南方人的聪明伶俐,他从小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小神童,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五岁时,徐阶随父路经括苍山,意外从山岭上摔落,幸运地被挂在了悬崖的树枝上而幸免于难。这种经历更加令人称奇,甚至被赞为是神人降世,未来定然贵不可言。
  开蒙读书后,徐阶完全对得起自己的"种种不凡",一路绿灯通过了科举考试。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他一路走来都显得波澜不惊。
  1523年,年仅20岁的徐阶就在会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原本,他被评定为头名,可由于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太过于新颖超前,反而引起了阅卷官们的纷争,最后均了一个第三名给他,算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此后,徐阶按照大明王朝的惯例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开始在此苦熬资历和等候空缺。这段时期,年纪轻轻的他就知道收敛锋芒,就知道沉下心来继续读书,就知道引而不发修身养性。
  当时,大明王朝刚刚经历了"大礼议之争"的硝烟,嘉靖皇帝朱厚熜通过"左顺门事件"勉强取得了惨胜。从此以后,他彻底打服了满朝的文臣,也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皇位。
  这位以"小宗继大宗"的朱皇帝,就像是绝世高手一样,通过"华山论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此选择"退隐江湖"。嘉靖帝极少过问具体朝政,腾出手来去修仙悟道,去敬天祭地,去占卜炼丹……。总而言之,他显得很忙,根本没工夫治理天下。
  嘉靖帝虽然政绩寥寥,但又向来都自视甚高,自诩仙人降世。所以,他对于以往的传统礼制总表现得不屑一顾,总希望按照自己的"套路"进行修改。就以祭祀为例,他认为将天和地合祭是非常不妥的,应该分开祭祀以示区分。
  对于这种"创新",大多数朝臣都坚决反对,双方谁也不肯退让,一度闹得非常僵持。
  当时,夏言尚未起势,还是一个人微言轻的翰林。不过,他富有创造性地提出皇帝亲耕于城南,皇后亲蚕于城北,以示"天与地"和"阳与阴"的不同。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会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
  从此以后,嘉靖帝开始关注这个名叫"夏言"的聪明人。
  在成功取得"天地分祭"的胜利后,嘉靖帝又对"孔圣人"的尊号产生了异议,准备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引起了"孔子尊号"的争论。对此,时任首辅的张璁也毫无底线,竟然支持朱皇帝的意见。
  在此背景下,早就被"大礼议之争"和"天地分祭之争"搞得灰头土脸的朝臣们虽然极力反对降低孔子尊号。但是,由于首辅张璁的妥协退让,大家也基本上都是敢怒不敢言。
  结果,上次在"天地分祭之争"中支持嘉靖帝的徐阶却出手了。他率先上疏,表明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始祖,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应该被降低尊号。
  嘉靖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试想,一个区区的翰林院编修就敢带头"造反",就敢成为"出头鸟",必须给他以颜色。于是,徐阶被剥夺了在翰林院继续排队的机会,贬到地方任职去了,成了福建延平府的一名基层推官。
  即便这样了,首辅张璁还不解气,继续在嘉靖面前诋毁徐阶。盛怒之下,嘉靖还在大殿的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那段时期的徐阶可谓跌到了人生的谷底。被贬官下放后不久,结婚仅仅六年的妻子就一病亡故了,只留下了两岁的孩子无人照料。
  面对人生的如此困境,徐阶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就此沉沦。他迅速调整了心态,走出了阴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在基层工作中干得如火如荼,干得有声有色。
  首辅张璁致仕后,徐阶的人生也迎来了触底反弹。新上任的首辅李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之前被贬的种种隐情也完全知悉,所以提拔他升任为浙江学政,后又改任为江西按察副使。
  到了1539年,已经在基层各地锻炼了十年的徐阶,终于又回到了权力的中心地带北京,担任太子朱载垕的侍读学士。这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皇帝家的家庭教师,但却充满机会。因为,这里是人才的集中地,也是明朝首辅的摇篮,之前的太多首辅们都以此为起点。
  1543年,徐阶因为教师干得好,升任了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在这里,他赢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契机,得到了未来首辅夏言的青睐。
  李时之后,夏言成为了大明首辅。在他的举荐下,徐阶终于时来运转,先是升任吏部侍郎,后又成为礼部尚书。对于夏言的提携,徐阶自然心知肚明,时时处处都以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榜样。
  1548年,次辅严嵩联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在"河套之议"中设计陷害了夏言。当嘉靖帝下旨要处斩夏言时,所有朝臣都纷纷上疏求情,唯独夏言选择一言不发,被很多人痛骂为无情无义的小人。
  事实上,徐阶在表面风平浪静的同时,内心却早已五内俱焚。他经历了年轻时的鲁莽和无畏,早已经洞察时局,深知今日的严嵩要比昔日的张璁更难对付,自己绝不可重蹈覆辙,负责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夏言被处斩后,徐阶偷偷在家中设立了长生牌位,暗暗立誓:
  夏尊首辅,您的冤屈我不会忘记,发誓一定扳倒严嵩!
  严嵩接任首辅后,自然瞧不上徐阶这种前任提拔的官员,把他打发到翰林院继续担任闲职去了。徐阶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假意向严嵩献媚和靠拢,使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和防备。
  与此同时,徐阶也开始专研青词。因为,这是讨好嘉靖皇帝的不二法门,可谓是屡试不爽。那么,究竟何谓青词?据《翰林志》记载:
  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说白了,青词就是道士在祈神祝祷时焚烧的一种文字,因为大都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青词"。
  事实上,对于饱读诗书的这些个大学士们而言,写出上佳的青词并不难。但是,这不是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写嘉靖的感受,相当于秘书给领导写材料,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表达领导的观点。
  一句话,你得在青词中引起嘉靖的共鸣才算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经过长期的潜心修炼,徐阶终于走进了嘉靖的内心世界,所以青词是写得越来越好,甚至超越了前人。据《明史·徐阶传》记载: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
  徐阶的青词没有白写,终于被嘉靖授予了少保头衔和文渊阁大学士,正式获准入阁参预机务。入阁后,他虽然距离成功近了一步,但危险也多了一分,因为首辅依然还是严嵩。
  徐阶不但没有骄傲,反而更加低调,凡事都以严嵩的马首是瞻,处处维护他的首辅权威。终于,老奸巨猾的严嵩放心了,认为徐阶没有太大的野心,从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使他一步步成为了内阁的次辅。
  在蛰伏多年后,徐阶终于有了可以和严嵩直接掰手腕的底气。他暗中联络御史林润和邹应龙等人,准备将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彻底铲除。
  经过御史林润等人收集证据,终于掌握了严嵩父子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和排斥异己等罪证,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弹劾奏疏。但是,这些御史果真都是些无用书生,完全不了解嘉靖这位昏君的所思所想,徐阶小失望了。
  对于严嵩父子的贪赃枉法和专权乱政,嘉靖皇帝其实心知肚明。在他看来,贪点钱财都是小意思,只要你能任劳任怨替我的昏庸统治"背黑锅",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1562年,面对倭寇不断蹂躏和袭扰东南沿海,嘉靖帝终于下严旨进行抵抗。不过,由于军备不足,由于准备不力,抗倭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只有戚继光一支形成了战斗力。
  这次,徐阶没有安排御史们撰写弹劾疏,因为他已经领教过一回。他亲自上阵,索性提前写好了奏疏,交给御史们参阅和抄录,形成了《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
  奏疏中,徐阶只字未提夏言、沈练等人的冤案,甚至还将严嵩父子的贪墨之事也寥寥几笔带过。不过,他在奏疏的结尾处却直击要害,影射了严嵩父子私下通倭,意图取而代之的迹象。
  这下,嘉靖帝没有犹豫,干脆利落下旨罢免了严嵩的首辅之职,还逮捕严世蕃入狱并下旨处斩。不过,由于多年来任劳任怨"背黑锅",充当天下人痛骂的"活靶子",严嵩罢职后被准许回乡养老。
  在严嵩倒台后,徐阶终于出任了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从此,他一改之前"低眉顺目"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尽力补救严嵩时期的施政不足。
  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终于"成仙归天"了,起草遗诏的大事自然由首辅徐阶来负责。关于这点没什么稀奇的,明朝不像清朝那样"隆重",又是秘匣,又是"正大光明"匾。明朝皇帝生前就会指定好继位的太子,其余诸事都按照惯例即可。
  在起草遗诏时,徐阶秘密通知了张居正赶到西苑商议,以嘉靖皇帝自己的口吻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引用《嘉靖遗诏》其中的一段内容:
  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务,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
  《嘉靖遗诏》篇幅很长,骂得很重,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是一个误国误民的大昏君,愧对列祖列宗"。
  在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他虽然停止了父亲嘉靖帝的斋醮和炼丹等工程。但是,他同样不是一个明君,属于唯唯诺诺和毫无主见的无能君主。
  替夏言报仇后,徐阶的大愿得偿。而且,他眼见明穆宗也实非有为君主,因而显得有些失望。加之,高拱又不断从中作梗,已经身心疲惫的徐阶萌生了退意,向明穆宗上疏乞退并得到准许。
  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微薄,但个个都家资不菲。尤其是京官,他们的隐性收入非常多,徐阶也不例外,当然,"隐性收入"和"贪污受贿"在那时并不一样。
  徐阶退休回乡后,徐家的子弟和族人开始横行乡里,大量兼并土地和田产,占地甚至达到了十八万亩。而且,他的家奴和佣人也仗势欺人,致使状告的案件堆积如山,而府衙却都不敢受理。据《皇明史概》记载: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高拱复出担任首辅后,开始对徐阶反攻倒算。在他的推波助澜下,海瑞这个刚直不阿的"愣头青"出面硬杠,搞得徐阶徐阁老声名狼藉,不仅退还了所有的田地,两个儿子还被发配。据《明史》记载: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1583年,晚节不保的徐阶在家过世,享年八十一岁。万历皇帝闻讯,特旨追赠其为太师,赐谥号"文贞"。有人认为,徐阶虽然强于严嵩,但似乎也并非典型的封建臣子,世人对他的评价过高了。但《明史》还是这样做出了盖棺定论:
  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徐阶这个人是个能官,有才华,城府极深,隐忍几十年干掉了权奸严嵩,自己如愿以偿做了首辅,当然后来得罪了穆宗皇帝,被赶回了老家,赶回老家的徐阶不做官就做地主啊,做一个过上剥削农民富足生活的地主吧!
  嘉靖皇帝死后,儿子穆宗继位当皇帝,因为徐阶干掉了严嵩,所以徐阶的名声还是很好的,大家都说他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啊!做了首辅的徐阶那就继续当为民请民的好官吧,因为穆宗很不靠谱,经常不处理政务,老是眷恋女色,待在后宫不处理政事,徐阶屡屡上书劝谏皇帝,穆宗很不爽,加上次辅高拱想扳倒徐阶自己做首辅,而高供又是穆宗的老师,高拱向皇帝进谗言说徐阶的坏话,接着徐阶就以辞职为由劝解穆宗,穆宗就顺坡下驴赶徐阶回老家吃老米去啦,徐阶就这样被赶回了老家松江华亭!
  徐阶回到老家和朝廷上的表现完全变了个样,在朝廷上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回到老家却是欺男霸女的坏地主形象,状告徐家的状纸堆积如山,被老百姓称作"权奸"。徐家子弟凭着徐阶当过首辅的余威,四处大肆侵占农民的8田产,足足侵吞了24万亩之多啊,大家知道的贪官严嵩的地产只有徐阶的十分之一啊,到底谁才是贪官呢!徐家子弟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老百姓很不满,当然这些事徐阶是没有直接参与,可是他肯定知道啊,既然知道,你徐阶不是好官吗,为什么不阻止呢,徐家子弟那样横行霸道不就是凭借你徐阶曾经做过首辅的官威嘛,这就是助纣为虐嘛!明朝第一清官海青天海瑞看不下去了,海瑞当时是应天巡抚,嫉恶如仇的海瑞接过了百姓状告徐家子弟的状纸,惩治了徐阶的家人,严令徐阶交出所有侵吞的田产,徐阶只象征性的交出一点,可海瑞一定要他全部交出来!徐阶就很愤怒了,全部交出,我还怎么当富家翁过上酒池肉林的堕落的地主生活啊,于是徐阶写信给张居正,要张居正出面处理这件事,当然徐阶也很狡猾,张居正是次辅,首辅高拱,要想彻底搞掉海瑞就必须笼络好这两个人,于是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这两人,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嘛,他们一出面,什么事都好办啦,海瑞的应天巡抚被撤掉,调海瑞去别的地方做官,徐阶用小小手段都消除了麻烦,还真是牛人啊,所以大家说"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看来退休回家的徐阶破坏力还是很强的!
  没有海瑞的麻烦,徐阶继续侵吞田产,过上堕落的地主生活,生活的很幸福,万历十一年,81岁的徐阶终于死了,皇帝还派人前去吊唁,还真是死的哀荣啊!徐阶当朝廷首辅时可以高调宣示自己爱国爱民,退休之后,却违反常态,做起压榨农民的地主行为,当时的为国为民的情调哪去啦,其实也很正常,徐阶根子底就是地主乡绅出身,你让他真正为人民利益考虑那是不靠谱的,为的都是他自己的利益,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这样,两套做官标准,也只有海瑞那样的清官才会为民众考虑啊!
  徐阶(1503—1583),字子升,早年号少湖,后号存斋,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
  首辅大臣徐阶晚年辞官,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因为李春芳的奏请,配给仆从和粮食、玺书褒奖,行人引导,依然如旧。向皇帝辞行,皇帝赏赐他白金、宝钞、彩币、袭衣。满朝官员都上奏挽留他,皇帝答复知道而已。
  徐阶走后,李春芳任首辅,不久也离职归乡。高拱复出后,扼制徐阶不遗余力,郡邑的各级官吏观望高拱的意图,争相倾轧徐阶,完全剥夺了他的田产,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去戍边。遇到高拱又被张居正倾轧而被罢免,打击徐阶的事才算停止。
  万历十年(1582),徐阶八十岁。皇帝派遣人去问候,赏赐玺书、金币。次年徐阶去世。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与严嵩的斗争
  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月,徐阶进礼部尚书。
  世宗自二十一年遇宫婢之变后,移居西苑,一心玄修求长生之术,不仅到处建坛斋醮、滥兴土木,尽民脂膏而不知恤,而且疏于朝政,长期不上朝视事,以致部院大臣也多年不得见面。为逢迎世宗崇信道教,朝臣竞相争上符瑞祥物、供奉青词,冀求邀宠。世宗极为看重斋醮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好些人因此发迹,成为"青词宰相 "。
  徐阶侍帝左右,也厕身其列,所献青词很得世宗赏识,不久即被召入无逸殿直庐,并得到飞鱼服、尚方珍馔等赏赐。一次吏部尚书员缺,廷议首推徐阶,世宗因不愿阶离开左右,竟不允。徐阶虽受宠于帝,但对其一味修炼、不理朝政的做法也感担忧。
  徐阶为部臣时,也是严嵩权势熏灼之际。"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群臣"畏嵩甚于畏陛下" 。徐阶由夏言荐举而提擢。严嵩与夏言争权,曾置言于死地而代之,自然十分忌讳徐阶。徐阶受宠,严嵩心怀憎恨,时时设法挤阶。当时徐阶"度未可与争" ,遂处处提防,"屈己事之,凡可以结欢求免者无所不用" ,甚至"以附籍、结姻以固其好" ,求得安生。
  东南沿海倭事告急。 多年来,朝廷对倭寇一直采取姑息态度,尤其是严嵩,更以安抚为名,任倭掳掠抢劫,甚至纵容包庇通倭官员,打击陷害抗倭将领,助长了倭寇的气焰,使入骚愈演愈烈。
  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里,仅浙江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侵扰范围也已深入到松江、苏州、常州等府所辖各县及长江沿岸之南通、海门、太仓等地。这一带正是国家财赋重地。世宗便以倭寇"所蹂躏多阶乡,而阶又晓畅军事",问计于阶。徐阶对倭寇长期不息骚扰自己家乡早就痛恨不已,他力主发兵抗倭。
  嘉靖四十年(1561)阶兼太子太师 。是年春,西苑永寿宫火灾,世宗徙居玉熙殿住,嫌该殿低下狭窄,欲有所营建,问计于严嵩。严嵩却请移南城离宫。南城乃英宗逊位受锢之地,帝"大不乐",又问徐阶。
  徐阶揣知帝意,便回答说,昔日营建三殿时尚有不少余材,正可用来修建新殿,"可计月而就" 。他推荐工部尚书雷礼来主其事。世宗准其议,并命徐阶子璠"兼工部主事,督其役"。不三月宫成,世宗大喜,赐名万寿宫,即日徙居。以徐阶忠谋,再进少师,荫一子。徐璠亦超擢为太常寺少卿。而与此同时,严嵩子严世蕃贪横淫纵的恶行被揭,世宗"心恶之",朝廷上下弹劾严氏父子的声浪日高,"嵩乃日屈"。 徐阶与严嵩力量的对比起了根本变化。严嵩预感到前景不妙,便"置酒邀阶,使家人罗拜",希望徐阶能翼护之。徐阶却不理睬,他觉得驱严时机已经成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串通方士蓝道行,借用乩仙,说严嵩是当朝最大的奸臣,而且必须由皇帝亲自正法。之后徐阶又策划让御史邹应龙上疏,极论严氏父子的不法行为。世宗令严嵩致仕,将其子严世蕃交大理寺审理,后谪戍边地。世蕃不久逃回原籍,继续横行乡里。徐阶又亲自出谋划策,指使有司控告世蕃通倭谋变,帝怒令斩于市。严嵩也坐大逆罪削籍为民,没其家。
  江南地主第一呗[奸笑]
  徐阶能力有,也能忍,但是不太控制得住大局势,被迫辞职。
  首辅辞官之后也是地方豪绅,生活不可能差了。
  有个精明,强势的皇帝,为难死当臣子的,不能干得太好,也不能干得太坏,能死在皇帝后面,也算是个人物

1950年收复台湾之战,50万解放军千里奔袭,打了一半为何忽然退兵自古以来,台湾省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让台湾省回归祖国是所有国人共同的心愿。在建国初期,我国集结了五十万解放军,对于解放台湾省几乎已是势在必得,可最终这次计划还是搁浅了,那么李世民算卦大唐何时亡国?袁天罡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诸葛亮神机妙算无所不能被鲁迅评价智多而近妖,鲁迅说这句话不是在贬低诸葛亮,而是在称赞诸葛亮太聪明。论神机妙算,隋末唐初的袁天罡也要站出来分一杯羹,他与李淳风创作的推背图预言了唐朝以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颜良二十回合教会了徐晃怎么做人,关羽一刀叫颜良知道了天下谁是英雄,徐晃又用八十回合打了关羽的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三人之中谁是水货呢?没有水货!都是凭本事吃饭的好汉子!俗话说,三国隋唐薛葵说岳明英烈等等里面都有四猛八大锤,请问谁最厉害?要说对四猛八大锤这个团队影响最深的,我个人对隋唐的四猛印象最深,毕竟书读过,电视剧也看过,尤其是李元霸裴元庆两位,少年英雄,天生神力,让人不印象深刻都不行。一般而言,所谓八大锤是指康熙都说算了,吴三桂却仍要残忍地杀死永历帝是怎么回事?感谢作者邀请。吴三桂处死南明永历皇帝,加封平西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为什么同是篡位,朱棣却比李世民名声差?无论是朱棣还是李世民,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们文韬武略,却在一开始都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同,只有通过极端的手段才能争取到利益。其实这两位帝王的相似之处还是很多的,不过两位的口碑与名声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曹操唯才是举,更是量才而用,可以说,他对所有的人才都想得到,但曹操作为第一枭雄,自有他用人的道理,他称不上最想得到谁。受演义的影响,给后世的感觉是曹操特别想留下关羽,上马金下马银,1932年,宋庆龄找到中央特科的陈赓,希望他能找人除掉叛徒陈敬斋1950年3月8日江西景德镇,一大早整个景德镇就热闹起来,今天是国际妇女节,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妇女节,广大劳动妇女早上就忙活了,张灯结彩,粉刷标语一派热闹景象。上午9点多钟,金珍彪金日成亲自为其授予勋章,为何回国后会收到一封检举信?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对于我们曾经无法避免的错误,只能在有限的时光里去不断修正自己的过去。在抗日战场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英雄。出生在湘西的金珍彪,幼时的记忆里全是龟裂的土地和三国二十四名将,都是怎么去世的,他们的死亡顺序又是怎样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排名第一的是吕布,随后有袁绍麾下的颜良文丑,江东阵营的孙策太史慈甘宁和周泰。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和姜维。曹魏则多达10人,他们分别是张郃张辽徐晃典韦清朝湖广总督,湖是湖北湖南,广是哪里?清朝有很多名臣,如李鸿章林则徐张之洞等等,他们有个共同之处,都出任过湖广总督。在湖广总督任上做得最出名最出色的非张之洞莫属。张之洞在湖广大力推行洋务运动,提出那句著名的口号中学为体
秦国对百姓那么残酷,为何百姓还愿意为秦国打仗?激励机制!看一下我的汇才文化公开课商君书!秦国法律不单是对老百姓,而是达官显贵与庶民同罪,作者不了解秦国法律!秦国对百姓残暴是后世的说法,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变得法治鲜明公平公王安石的官场沉浮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不少争议和警示,他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人生,令人感悟和思考。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021年12月18日),王安石出生于江南西路抚州临川(休妻(笑话)从前,有个叫范进的秀才,文才出众,聪明过人,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邻村胡屠户之女胡氏为妻。范秀才与胡氏结婚后不久,父母便双双下世,家道中落,他与妻子胡氏相依为命,清苦度日,常常遭到杨行密赤手空拳杀出鳄群的枭雄帝王五代十国,是皇位更迭最迅猛严重的时代,只要你有本事,皇帝是你们家的,不管坐的时间长短,能够在厮杀惨烈的时代中,迅速脱颖而出的,无一个不是人杰。做人杰已经很牛逼了,但做人精中的人精,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为什么德国军人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就会很自豪?电影帝国的毁灭中,有一个桥段炮兵上将第56装甲军军长的魏德林将军,在一场战争中,被人怀疑擅自撤退,逃离战场。而被德军军事法庭判处死刑。魏德林将军不服,到总理府找希特勒理论。他手按着薛仁贵悍勇无比的白衣猛将在古代,从平民阶层跳跃至精英阶层需要大量战功来铺垫,建立不少战功需要高超的技术,不畏死的精神,豁得出的勇气,和极佳的运气,才能从尸山血海中闯出一片天。薛仁贵就是这样的人。614年,袁氏兄弟相争话说袁绍在病危之时,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立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因平日里袁绍的第三子袁尚长得标致,史书上说其貌美多姿,做事又符合自己的风格,再加上最宠爱的妻子刘氏经常在他耳边嗡嗡,有姓卢的朋友吗?报个到?介绍三位卢姓名人,与友友分享。他们是卢嘉锡(1915。10。262001。6。4),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81年5月,出从宁都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志愿军39军政委,归国汇报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举行暴动,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史称宁都起义。此后,经过20多年的战争洗礼,从这支队伍中一共走出了30多位开国将军。他们驰骋于晚清民国名人趣闻10则1慈禧准备训练新式陆军,徐世昌向荣禄推荐了袁世凯。这时袁刚花钱买通庆亲王和李莲英,谋了一个浙江温州道员,正做着去江南发财的梦。接到徐世昌的通知后,袁有些不高兴,勉强接受了小站练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