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嘉陵江小三峡封神榜温塘峡篇(10)

  上篇我梳理了两个明代帝王大神,今天我接着梳理明代另一个帝王大神,他就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钧。
  一、帝王首脑级大神
  12、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五星级正位大神
  明神宗皇帝朱翊钧是明朝晚期的一位皇帝,他是明朝开国以来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执政期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皇位上有四十八年之久,但他也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荒诞历史。史评明神宗很复杂,说他执政前期重用张居正,使得明朝一度中兴,史称"万历中兴"。他还决策了三大征,明朝好象又回到了永乐帝强盛时期,但明神宗后期却让人大跌眼镜。有很多史评说,明朝是败于万历年的。
  明神宗朱翊钧主持的三大征,大多数史评都是正面评价的,说明他神宗还是有明智决策的时候。说准确点是明神宗关键时候用人得当,前有叶梦熊,中有石星,邢玠,后有蹇达。他们四人都任过大明王朝万历年三征的兵部尚书,这四人虽是地道的文人,但他们中有三人对明朝的火器发明很有研究。这个蹇达则是个重庆人,他是大明王朝名臣蹇义六世孙。就是这位兵部尚书蹇达又与缙云山这石牌坊产生了关系,也许很多人都会百思不其解的。这些我得从多方面说起。
  若真要说清"明神宗与缙云山的关系",我们得了解神宗帝这个人,也得大致了解那时明代万历年的形势和环境,以及了解明朝迋中与缙云山有关联的蹇达这个人。
  (一)、我们先说下明神宗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一1620年),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前面二个兄长都短命,所以朱翊钧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登基,年号万历年。当时的朱翊钧只有十岁,他在内阁首辅和恩师张居正的辅佐下登基,朝廷大事主要由张居正和皇太后李氏的主持下运转,小皇帝朱翊钧只是当个学生。张居正乃是明中后期的名臣,政治家。他主张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史称"万历新政"。这一时期的大明王朝的经济大为好转,史称"万历中兴"。此阶段可称为明神宗执政学习期。
  张居正死后,明神宗朱翊钧亲政,从万历年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间(1592 1600年),他主持了三大征,史称"万历三大征",使得明朝政局稳定,国防牢固,基本上解决外患危机,也大大的巩固了大明地位和统一。这一阶段的明神宗是很有作为和积极上进的时期。
  明神宗后期极为懒政和怠政,他有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记录。此时朝政内的大臣与神宗帝的他为"国本之争"吵得不已乐乎的,内讧严重,以致于明神宗竭力回避那些朝会。"国本之争"是神宗朝后期的大事件,此事件延续了十年,其影响深远。
  所谓的"国本之争",实则是明万历立储之争。事件的由来是神宗年青时的某天,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李太后,李太后不在,正好宫女王氏进来给神宗皇帝端水献茶,神宗一时兴起就幸庆了此宫女王氏,因此王氏有孕生下皇子朱常洛。此事被李太后发现就逼着神宗给王氏一个名份,李太后好抱第一个孙子。但由于王氏是宫女出生,神宗不喜欢大皇子朱常洛。然而,神宗却非常宠爱郑妃,郑妃所生儿子叫朱常洵,神宗也因此喜欢朱常洵,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由此,唯绕着立谁为皇太子的问题,神宗他却面对大臣们闹出了别扭来。大臣们绝大多数都支持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说这是祖训,也是立国之本。神宗开始采用拖的方针,以备郑妃儿子有立皇太子的机会。神宗极其讨厌大臣们三番五次地要在朝会上为立太子而上奏,可拖出几年的时间还是躲不过立太子之事,终于神宗长期被张居正和李太后压抑着的憋屈心理暴发了,他把四任首辅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的官都给罢免了,可是仍没吓着那些上奏立太子的文官们。接着,神宗用霸道的"廷杖"恐吓那些文官,但仍没制止住那一批又批前仆后继的要求立太子的文官们。神宗还是没甘心,他前后打发开缺文官达三百余人,他宁愿让朝廷官员职位空缺也不愿让步。
  就这样大明朝廷的神宗皇帝与大臣们为立太子之事空耗着十年,神宗就是不上朝,看你们这些书呆子白白地熬白头发。但是最后还是让神宗让了步,朱常洛成了太子,朱常洵成了福王。可朝迋里的文官们仍不罢休,他们仍非要让神宗皇帝打发福王去云南就藩。所以气得神宗皇帝二十八年都不上朝,由此后来明朝的党朋之争愈演愈烈,使得大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落。
  (二)、明朝万历年的形势
  明神宗朱翊钧的成长和性格与当时万历年前后的形势和环境关系极大,也与恩师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影响有关,还与他母亲李太后,宦官冯保有关。总之,明神宗朱翊钧既是一个乖顺皇帝,同时他又是一个有极度逆反心理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前期的周边环境和形势较好,这是因为他父亲明穆宗有二项决策为他开了个好局面,其一是"俺答封贡",此决策是在北部边关开通互市贸易,让蒙古鞑靼人与大明百姓开展边境贸易,这样互有平等的交易,边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少了武力清剿和袭扰的风险,边关也平静得多。其二是解除洪武朱元璋时的海禁政策,让沿海各国开展自由贸易,减少了海盗侵袭。此二项措施,应说对大明王朝的边境平安是有好处的。这样的环境对于明神宗朱翊钧来说,那是相当的有利的太平日子,所以少年的朱翊钧完全是在一个平和的环境里成长的。
  然而,大明王朝自宣宗开始长出的政治顽疾却在宫廷里疯长,这是因为朝廷里文官群里为争夺"内阁首辅"而互相倾轧,以致于党朋之争频起。另皇帝和后宫为争皇权,控制文官权益扩大化,皇帝又不得不培养一些宦官亲信去制约那些权臣,所以后宫皇太后和宦官总是在插入大明朝的政务活动,宦官批红成了普遍现象,内阁和首辅往往被驾空,所以明朝宫廷政治是很复杂的。例如神宗皇帝朱翊钧之父穆宗皇帝时期,就有除阶把严世蕃斗下去,高拱又把除阶斗下去。文臣们为争首辅而影成派系,互相勾心斗角的,然后张居正联络司礼监秉笔宦官冯保将高拱斗下去,张居正靠有大太监冯保和李太后的支持,张居正才成了大明王朝明神宗的首辅的。
  从除阶,高拱到张居正,他们为官至首辅的历程都可说明,要当上内阁首辅必须混到吏部尚书之职才行,因为大明王朝中央文官系中,六部之首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才是最大的天官,内阁首辅必须是吏部尚书。张居正是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升任内阁次辅。张居正联合宦官冯宝和李太后,搬到首辅高拱,于隆庆六年(1572年)为首辅的。
  张居正死后,即万历十年之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亲政,李皇后也不再干政了。明神宗亲政的最大大功劳是,决策了三大征,即宁夏战事,朝鲜战事和播州战事。三大战事都是明朝获胜而结束,这里得说下三大征发生的时间和原因:
  宁夏之战(1592 1593年)是大明王朝西北角发生的战事,它于公元1592年发生,起因宁夏本是大明设的边关九重镇之一,这个方向是北元分裂后蒙古鞑靼人众部落区。这支部落先臣服于大明,这支鞑靼首领是叫啍拜,朝廷任命他为副总兵。啍拜和他儿子纠集众部落的鞑靼人,杀了大明宁夏总兵,巡抚党馨,河西副使石继芳等,公然发动了叛乱。但他们被李如松所率明军给予平息了。
  朝鲜之战是日本文白(宰相)丰臣秀吉发起的,丰臣秀吉他统一了日本各部落后,结束了战国时代。他野心膨胀,他派了二支大军,共十万人登陆朝鲜,他们一路占釜山,首尔,开城,平壤,一路往北狂奔,竟一口气占了朝鲜八道中的七道,眼看朝鲜就快灭国了。朝鲜李氏王朝只好向宗主国大明求救,大明开始了抗倭援朝战争。朝鲜之战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592 1593年),第二阶段(1597 1598年)。开始,明神宗派出一支援军入朝,因援军少又不熟悉环境,但被日军击溃。不得已明神宗再派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入朝,取得了平壤大捷,将倭寇击溃到釜山。倭冦与明军兵部尚书石星谈判,浙人沈惟敬抛出"封贡和议"之策,与倭谈判,诱使明军撤军,双方休战。1597年,倭寇再次进攻,邢玠弹劾石星和沈惟敬以"石星误国",大明撤换兵部尚书石星,由邢玠接任兵部尚书,指挥六路援朝大军,在朝鲜名将李舜臣和援朝明军邓子龙,麻贵的率领下,将倭寇赶出了朝鲜半岛。
  播州之战(1599 1600年)是播州土司杨应龙勾结苗人发动叛乱,他们曾多次侵入内地,想建立王国来对抗大明。这支叛军被李化龙率明军与忠县秦良玉的白杆兵配合,给予剿平。播州之乱曾引起重庆动荡。
  明神宗万历年三大征虽然说是明王朝胜利了,但大明王朝的元气也大伤,张居正留下来的政治和经济局面也大伤。明神宗万历三大征发生时,朝廷亲临前线主持和直接指挥战事的就有先后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叶梦熊,邢玠,和任蓟辽总督,兵部左侍郎蹇达。三大征完成后,朝迋里有言官弹劾蹇达,说是蹇达放纵李成梁,使得边关李部手下贿赂成风,军纪散乱。由此,蹇达辞掉蓟辽总督和兵部左侍郎之职,回乡远离官场。
  蹇达回到重庆,开始过"回乡守制,勘籍听诏"的逍遥日子。此时,蹇达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究合川钓鱼城之战,研究火炮,也在缙云山缙云书院讲学,并上书朝廷为大明军事防务献计献策。万历三十年,明神宗诏蹇达回京,保留蓟辽总督职务,继续主持边防。万历三十二年,擢升蹇达为兵部尚书,全面掌管大明王朝的军政事务。
  (三)、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与缙云山的关系的交叉点,也是在一位重庆籍的官员上,他就是明万历年后期的兵部尚书蹇达。
  关于蹇达(1542 1608年),这里得简介下:蹇达,重庆巴县人(现渝中区人),字汝上,更字汝循,号理庵。他是蹇义第六世孙,嘉庆四十一年(1562年),考取三甲进士。蹇达为官,磨练很长,他任过很多地方上的县令,知府类的地方官;又任过中央的封疆大吏,巡察专员类官,如山东按察司佥事,山东提学佥事,湖广按察使;还任过中央六部大员,他在礼部,户部,兵部都呆过,任过主事,外郎,侍郎等职,但他卓有政绩的还是在他任军事职务上。
  蹇达自万历年十六年(1588年)七月,他被擢升大理寺主卿。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月又擢升户部左侍郎,十二月改任兵部左侍郎。万历十八年(1590年),接替张国彦任蓟辽总督。
  这个"蓟辽总督"可不得了,是大明王朝二个方向的军事重镇的总管,其一是蓟州重镇,是防止蒙古人来犯的军事关口,蓟州总兵是著名的大明名将戚继光。其二是辽东方向,镇守辽东的也是大明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1526 1615年),这个方向是防女真人后金崛起。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神宗急召蹇达回京,协理京营军政,保留蓟辽总督之职。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结束了宁夏战役和抗倭援朝第一期战事后,蹇达因父丧回乡守制,在籍听勘。
  万历三十年(1602年),蹇达被重新起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神宗朱翊钧擢升蹇达为兵部尚书。实际上,明神宗三大征军事战事时,蹇达以兵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蓟辽总督(相当于大军区或战区司令)之职,任前线的总指挥。其万历年大明王朝的三大军事名将都归蹇达节制,这三个牛人是:辽东重镇总兵李成梁(武官爵:宁远伯);蓟州重镇总兵戚继光(承袭父职登州卫指挥使佥事);四川总兵秦良玉(武官爵:忠义侯)都归大明王朝的兵部尚书蹇达节制和指挥。
  也许很多人不知秦良玉(1574 1648年)为何人?此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她是重庆忠县人(现石柱人)。她是真正的上战场统兵的"穆桂英"和"佘太君"。秦良玉所率的"白杆兵"纵横大半个中国,她首次出现就是在播州平叛中。
  从蹇达出仕任职上看,他有四段经历,即第一段经历是他当地方官员,如县令和知府,他大约作了四个地方官。第二段经历是他作封疆大吏巡察,都察各地,和中央六部的外出办差官员。第三段经历是蹇达升兵部左侍郎和任蓟辽总督(1589 1593年),这个时间正是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592 1593年)宁夏之战发生时间。也是朝鲜之役第一阶段时间(1592至1593年)后停战了四年。之后蹇达回乡。
  宁夏之战时,朝迋兵部尚书是叶梦熊,兵部左侍郎和蓟辽总督则是蹇达。二人合作指挥将叛军消灭,不到一年就平息了宁夏叛乱。几乎在同时,援朝战争也打响,援朝第一阶段明军失利,新任兵部尚书石星与左侍郎蹇达又转向朝鲜,迅速调动大军入朝反击倭寇,将倭寇击溃到了釜山。兵部尚书石星与日军鉴下停战协议,蹇达回到重庆为父亲守制。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 1598年),援朝战事重起,新任兵部尚书邢玠指挥大败日军,将日军赶出朝鲜全境。万历二十七年(1599 1600年),播州之役发生,兵部尚书邢玠指挥平定杨应龙叛乱。
  第四段经历是复出任兵部尚书之职(1602年 1608年),名臣邢玠辞去兵部尚书之职,神宋启用宁夏之役和抗倭援朝时的兵部左侍郎蹇达任兵部尚书,此时正是明缅战争(1606年)进行时,蹇达于1608年去世。此后,明缅之战失败,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从此大明王朝走向了大衰落。
  就蹇达任职上看,他体察民情,了解基层,是个办实事,并被神宗所信任的官员。
  蹇达最大政绩突出点可能还是在他任兵部左侍郎,蓟辽总督期间,否则神宗不会第二次启用他,再次入职兵部,任大明王朝的最高军事主管兵部尚书之职。
  (四)、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为什么要敕赐缙云山
  我们从以上明神宗朱翊钩的个人经历中看出,明神宗朱翊钧为缙云山缙云寺敕赐的时间是万历三十年(1602年)。据史载,明神宗有二十八年的时间没上朝,他驾崩时间是万历四十八年,由此可知万历三十年,明神宗并不是在朝上,但明神宗擢升蹇达为兵部尚书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经查实,实际上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蹇达复出的时间,为什么蹇达会复出呢?原来万历二十一年,蹇达曾回乡守制,在籍听勘。也就是说蹇达先遇上了父丧,后又有母丧,需要回重庆守制了两个三年,共六年。守制期间,蹇达的兵部左侍郎和蓟辽总督的官籍仍在朝迋中保留着,一旦朝廷有事就可返籍履职。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紧急诏蹇达回京,被调至边关,恢复蹇达蓟辽总督之职。显然,诏蹇达回京,并不是朝会上作出的决定,而是明神宗私下启用蹇达的主意。
  此时蹇达在何处?实际上,蹇达在重庆老家(1593年 1602年)有九年的时间。说具体点,他可能就在巴县的缙云山和合川的龙游山或重庆城里,因为此时他有时在合川龙游山给父母修坟,他也在龙游山上建二座石牌坊。有时他又在缙云山为缙云书院外的山门建了一座石牌坊,还有可能他在渝北碧津公园里建了座石牌坊。我估计,蹇达在建缙云山石牌坊时,他正好收到神宗皇帝诏书,叫他立回京履兵部尚书职,兼任蓟辽总督。神宗皇帝因兵部尚书邢玠辞职,而决定启用原兵部左侍郎蹇达。
  从蹇达的履历上看,蹇达为官并非靠其先祖蹇义的关系入仕的。他入大明朝迋前纯是个书生,也就是说,蹇达是靠科举一步一步走向朝廷的。有史载,蹇达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在四川考中举人的,蹇氏后裔中有人查实,蹇达是重庆府学生中入四川乡试第八名举人,会试中第二百六十三名进士。显然,蹇达是学生出身,他的乡试举人前是在缙云书院(崇教寺)中学习的;然后进入重庆府参加秀才考试,再进入四川参加乡试而考中举人。
  蹇达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京参加会试考中第三甲进士的。他入仕也是从地方县令开始的,然后当地方上的知府,再入朝廷中央上的卿差大吏和特使,这就说明蹇达年青时入学是在缙云山缙云书院开始的,所以他对缙云山有深厚的感情,以致于他坚持要为缙云山修建一所石牌坊。
  还有种可能就是缙云山缙云寺山门前的石牌坊,己经有人修建了。这人就是明永乐朝的吏部尚书蹇义或他的后人所建,因为蹇义和他三个儿子,蹇达的祖父,父亲都任过朝廷的官员,他们都有可能在缙云书院里读过书,他们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才进入朝廷入仕的。大明王朝的文官是不能继承先人的官位和爵位的,他们入仕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这一独门途径。而大明王朝的武官入仕则可通过二种途径,一是世袭,如名将戚继光就是靠世袭了他父亲的武官爵位,二是可参加武状元科考。
  可惜蹇达于万历三十六年就去世了,他只活了66岁。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年四十年(1619年)中的萨尔浒大战中,明军惨败给后金努尔哈赤于萨尔浒附近。从此明朝开始转折性地走下坡路。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蹇义家族则是个文武都有人为官的传统家族。据史书上载,典故"蹇叔哭师"中就说得很明白,说秦穆公派秦军出兵伐郑国,这支秦军的统帅正是右丞相蹇叔的两个为武官的儿子西乞术,白乞丙,以及左丞相百里奚的一个儿子孟明视。蹇叔算定,秦军远师伐郑必败,必在肴地峡谷里被晋军所大败。他就说动百里奚去阻止秦穆公不要发兵。可秦穆公根本不听。于是蹇叔和百里奚在秦军出发时,他俩大哭去送别,这就引起了秦穆公的气愤大骂二个老头子,说你二个老不死的东西,你俩为何不早死,若早死的话,你俩坟头上的树都该长得围不拢了。事实如此,秦军大败,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以及百里奚之子孟明视都被敌方俘虏。
  秦穆公这才后悔不已的,幸好晋文公之妻是秦穆公之女,她劝说晋文公放了三个人,说她爹很恨三人回秦国,让秦穆公杀这三人。孟明视,西乞术和西乞丙回到秦国,秦穆公并未杀三人,反而自责,他还慎重地给二老人赔礼道歉。由此可见,蹇义家族中的确有习武的传统,而且蹇义族谱中就载,蹇义之子蹇芳就是考的武科举入仕的。当然,武科举并非是只考武术,可能除武术外,还有兵法,兵器,兵史等。
  (五)、明神宗朱翊钧为何要赐题缙云山缙云寺山门石牌"迦葉道场"?
  按照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重新起用蹇达,任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蓟,辽,昌平,保定四镇军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神宗升蹇达为兵部尚书(接替名臣邢玠兵部尚书职),仍担任蓟辽总督。从履职时间上看,明神宗正是因为边关明缅战争而需启用蹇达的,就在蹇达主持大明王朝边防时,明神宗又于万历年三十二年擢升蹇达为兵部尚书。
  显然,兵部尚书己是大明王朝军事方面的最高官了,按照大明王朝加官晋爵的规拒,皇上会给晋升官员亲赐物品或赐写什么或为其家乡赐题。因为缙云山的缙云山书院已经被明英宗皇帝为蹇义赐题过崇教寺了,那么神宗皇帝为蹇达所读过的缙云书院只能赐题另外什么的,所以他这次赐题了"迦葉道场"四个大字。可能明神宗本意只是想随便为蹇达赐题下的,可他这一题让缙云山成了一座佛教名山。
  若仔细研究石牌坊的建筑意义就会发现,石牌坊最早源头是朱元璋兴起的,它原意为表彰功德的一种建筑样式,后来演变为"孝坊"和"节坊"。民间石坊多为孝坊或节坊,而官员则为功德坊。还有一种牌坊为寺庙和山门地界式的石牌坊,现在也有风景地修石牌坊。"功德坊"是大多有皇帝赐联,赐额,赐名等,一般官员是不敢造次的。例如,蓟门总兵戚继光故里,辽东总兵李成梁故里就有功德坊,那上面的字联就是皇帝亲书的或亲题的。蹇达既是边关蓟辽总督,李成梁,戚继光,秦良玉的顶头上司,又任兵部左侍郎,还是大明军事最高长官,当然可以建石牌坊,并在上刻录皇帝赐题。
  很有意思的是在合川龙游山上,也有二座明代石牌坊,其样式和格调与缙云山缙云寺山门前的石牌坊几乎一致,正好建这二座石牌坊的主人也是蹇达。可能这二座石牌坊,一座是"功德坊",另一座是"孝牌坊"。据当地传说,大的一座石牌坊是"孝牌坊",小的一座才是"功德坊",由于风化严重或不知什么原因,上面字迹已无此辩识了。
  合川龙游山上的两座石坊的建造时间是万历二十四(1596年),即蹇达回重庆父丧守制的时候。因为合川龙游山上也有一座古寺叫龙游寺,龙游寺始建于南宋,它原名叫华岩寺。因传说建文帝曾流浪于华岩寺,而更名为龙游寺。蹇达之父叫蹇来誉,他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戍科的进士。他任过大明王朝的云南按察司佥事,他老了回籍,回到合川准备复建龙游寺。
  蹇达父为复建龙游寺还未完工就去世了,龙游寺周边还建有配套二座一大一小石牌坊。大石牌坊高约8米,宽8.8米,3间4柱。大石牌坊额上还有蹇达父亲的亲书正面题刻"华岩法界",反面题刻"昙景长春"。此石牌坊为入古华岩寺的山门,进了山门就是华岩古寺区了。
  蹇达父亲去世后,蹇达回乡为父亲丁忧守制三年,他就接着将未完工的石牌坊修完,所以他在大石牌坊立柱上也接着题刻了石牌坊的对联,左柱石刻"赐进士第兵部左侍郎前都御使蹇达",右柱刻"万历丙申岁秋吉太学生古渝蹇达题"。龙游山小石牌坊一面额头上题"华岩真谛",另一面额头上题"鹫岭云深",由于小石牌坊损坏严重,只余中间框的残柱,无法知道有无对联文字?
  也可说合川龙游山龙游寺可能为蹇达家族的家庙。蹇义先祖为唐代随僖宗帝奔蜀的大臣,五代后相继在嘉陵江流域安居。我估计有支蹇氏随嘉陵江而下,进入了重庆的。据载,龙游寺原名为华岩寺,是宋代古刹,它始建于南宋淳熙年(1174年),明洪武年(1382年)重建,明万历年(1573 1619年)扩建。清代修建的规模更大,还有戏台。现只残存戏台二根立柱。
  我估计缙云山缙云寺山门这座石牌坊的修建,它很有可能就与蹇达有关,因为这石牌坊的修建正好是蹇达回重庆为父守制的时间。他之所以要建这石牌坊,完全为纪念他在缙云书院读书的光阴,也是为先辈蹇义和他们蹇氏族人中的在此读过书的地方建个纪念石坊。甚至可说,明代缙云寺和缙云书院的复建,蹇氏家族是出了重金的。如果认真梳理重庆蹇义家族中在明代朝廷里的官员,你就会发现有十余人是通过科举考试为进士的,然后入仕。例如,蹇义和他三个儿子,以及蹇达和他父亲蹇来誉都是读书人出身,都考中过进士。他们很可能都进入过缙云书院里学习,所以明英宗才赐题缙云书院为崇教寺。
  也许明神宗启用蹇达擢升任兵部尚书时,皇帝所赐题的"迦葉道场"后再加上去的四个字。很明显的是,缙云山缙云寺历为皇家寺庙,自唐代开始就每朝都有皇帝为缙云寺赐题,所以缙云山缙云寺的山门石牌坊上的所有字迹都该是皇帝的字刻,明代这石牌坊应有四位皇帝的字刻,他们是额头上方的正反面"圣旨"(可能是明仁宗和明宣宗的字迹),以及正面额头"迦葉道场"和反面"缙云胜境"(正面是明神宗,反面是明永乐的字迹)。若加上缙云寺大雄宝殿前的石碑刻迹,缙云寺共有五位皇帝在此留有石刻字迹。若没有重庆蹇义和他后裔们在此缙云书院(崇教寺)里读过书,恐怕没有哪个大明皇帝会想到缙云寺的。也不会这么巧有四五个大明皇帝都来此敕赐字迹地热闹下。
  (六)、"迦葉道场"与缙云山的佛教关系
  缙云山缙云寺是全国唯一供奉迦葉古佛的"迦葉道场"佛寺,这个"迦葉道场"的来历就是明神宗赐题,他这一高兴的赐题而使缙云山成为中国十大佛教名山。
  就一般百姓来说,大多游寺庙的人只是一种看稀奇的心理,至于真正烧香拜佛的人还是很少的。很多人只是在寺庙里把美好心愿或逢凶化吉的祈求向神灵表达,他们并没有注意面对的神像内容。
  我的理解是,佛寺里的"佛"是最高神灵,"菩萨"次之,"罗汉"较普遍。据说,佛分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也称三世佛。
  佛经上说,代表过去己成佛的佛有七佛(包括释加牟尼佛),而距现在最近的过去佛就是迦葉佛,也称迦葉古佛。由于佛教经书不同,也有人称过去佛为燃灯古佛。这里我还是将迦葉古佛尊为正宗的过去佛,迦叶古佛他是现在如来佛或释迦牟尼佛的最近的老师或最近转世前生的过去佛。未来佛也叫弥勒佛。
  现在佛寺的大雄宝殿所供奉的大多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陪侍一般是他的两个弟子,一个叫迦叶,一个叫阿难。迦叶弟子形象是个老者,据说他号称"头陀第一";阿难弟子形象是年青人,据说他"多闻第一"。
  成佛是修佛人的最高境界,比佛次一个境界是菩萨。菩萨类生的较多,一般佛寺里享有供奉地位的,最有名的就说四尊,他们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一般乡庙供奉最多的是观音菩萨,观音陪侍多是善童男女。土地庙则是一种山龛路窟,一般不算佛寺。
  修佛再次的就是罗汉,罗汉众生很多,他们是佛界里的老百姓。一般著名的罗汉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罗汉的情绪很丰富,只要有一定的本领就行,不一定修很高的佛行。
  佛寺自东汉就开始有了,中原第一佛寺叫白马寺。两晋时期,佛寺渐渐增多,处于发展期。到了唐代,佛寺开始贵族化。重庆地区的佛寺唐宋是个高峰期,唐宋佛寺比较贵族化。贵族化的佛寺一般都有供奉人,到了明清则是高峰期,这时的佛寺渐渐走向民间。缙云山最高峰期时有八座佛寺,即缙云寺,绍隆寺,白云寺,复兴寺,转龙寺,温泉寺,大隐寺,石华寺。若按庙产来划分大隐寺,缙云寺,温泉寺大。若按皇家地位上看,缙云寺和温泉寺最有名。
  为何缙云山算是"迦葉道场"呢?
  这个得看缙云山上的佛教灵物显现传说和记载:
  1,迦葉古佛在释迦牟尼成佛前,他曾巡游到此,在缙云山九峰上留下了十三个足迹。见《吴均春秋》上载。"迦叶尊者于九峰顶上,示一十三足……"。此书为南北朝时期,缙云山上最早佛迹的记载。可能明代时,缙云山九峰中还能见到迦葉古佛的足印。
  2,释迦牟尼成佛时,他的舍利子分别装在八万四千座佛塔里。迦葉古佛以此通知天下,将其中一佛塔飞驰到缙云山上巅,故名宝塔峰,也称阿育王塔峰。"山有九峰,宝塔峰最著,亦阿育王塔八万门口千之一也"。另有一峰为莲花峰。宝塔峰为缙云山圣洁之峰,最为著名。
  3、迦葉古佛曾在释迦牟尼成佛前,在缙云山狮子岩上写竼文指导过释迦牟尼。见《吴均春秋》上载"入饰袈裟汗文于狮子峰云。
  4、贞观二十年(646年)十月,寺侧泉内,忽出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族往还,无不叹呀,经月不灭。此记载虽无迦葉古佛的说法,但与佛像呈现有关。
  5、隋无相禅师渡笠唐慈应受记二龙处矣。大多佛寺都有此类传说,其意不外乎天意或中兴气象吧了。
  6、宋仁宗元年(1023年)三月庚辰,涪陵(今重庆)相思寺(缙云寺古名)夜有光,出阿育王塔旧址(宝塔峰),发之得金铜像三百二十有七。这种天象看似与佛家有关,也与朝迋有关。这年是宋仁宗赵祯登基之年,也是缙云山高僧慧欢禅师(后被宋真宗赐为慈印大法师)所收养的刘娥皇后垂帘听政之年。
  7、此山古刻石刻佛像颇多,多湮土中。当宋时曾有发现,今不知何存矣。此寺(缙云寺)屡遭劫火,佛像碑刻,毁灭无存。
  8、民国年,缙云寺办汉藏教理院时,僧众在平整寺坝于土中掘出石雕四天王像,仅存胸以上,形制颇古。其中一天王,鼻梁凹下,仿佛法人罗丹所作坍鼻像也。此为民国佛教高僧太虚上缙云山办学时发现的,现存重庆市博物馆。
  9、寺(缙云寺)前有石照壁,中雕一兽,身有麟甲,其侧有逆蕉,寺僧云是猪化龙……此乃南北朝文物,也许与佛教的灵物有关。
  10、原缙云山缙云寺和温泉寺里的六朝唐宋佛教雕像甚多,今存少矣。
  11、狮子峰头有巨人足迹一双,相传为迦叶遗踪。
  12、缙云山九峰中的第一峰叫朝日峰,此峰有岩叫佛光岩。岩上有天然的古佛像,佛像周围全是唯绕着的同心圈石纹,每当日出时,石纹就放出反射的光雾来。极为神奇!也可喻为迦叶古佛显灵。
  缙云山缙云寺和温泉寺历代修缮佛寺的名僧有:
  1、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僧慈应禅师开山建寺,传名缙云寺。传说鸡、牛、蟒三妖归佛入塔。据南北朝梁代《吴均春秋》文载,缙云山开始有迦葉古佛的说法了。
  北周武帝(561 566年)灭法时,庙宇及佛像被毁。北周时,重庆自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后为西魏境,北周代魏。
  唐高祖李渊赐封缙云山祈雨台为"禅真宫",根据《禅真逸史》记载,其禅真宫内神像为道家塑像。有人说此是缙云山道观,因为唐代皇家尊道家老子李耳为始祖。也有人说是北周灭佛后重建的缙云寺,就是唐宣宗赐名的"相思寺"。
  2、唐贞观元年(785年)高僧幽谷净满禅师入蜀,他遵其师嘱"逢缙则上,遇云则往",重建缙云寺。并宏佛讲经,二龙送水。
  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二年(842 846年)开展灭佛运动,缙云寺毁。
  3、唐乾符元年(874年)宏济大师重建相思寺。(因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
  五代后周灭佛,缙云山缙云寺再毁。
  4、宋开宝四年(971年)慧欢重修相思寺,开创缙云书院。缙云山正式开办儒家殿堂。
  5、明正统八年(1443年)高僧永灯大兴土木,重修崇胜寺。是时,正殿,房廊不下数十间。住寺僧众不下数百人,盛极一时。
  明天顺六年(1442年),英宗赐缙云山缙云书院为"崇教寺"。至此,缙云寺热闹非凡。
  6、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建为缙云寺,在寺前建立石牌坊。明神宗赐缙云寺为"迦葉道场",缙云山因而开始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
  明末清初,缙云寺,缙云书院毁于战火。
  7、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贵州和尚自然来此结茅幽居
  8、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高僧破空重建缙云寺,修大雄宝殿及经楼、佛堂。
  9、清雍正二年(1724年),高僧明贤建缙云寺天子殿(现双柏精舍)及山前白云寺。
  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补修天王殿。
  10、清道光年间,高僧智福和尚修建客堂。
  根据史载可梳理出,缙云寺始建于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但无法考证其规模,按陶宏景《水仙赋》文所述:"增城瑶馆,缙云琼阙,黄帝竹以觞百神也……",可见其规模应为宏大。北周灭佛,缙云寺毁。唐初,有道士在山上修建祭台祈雨,唐高祖李渊下诏建殿堂立神像,赐名"禅真宫",可能佛道相争,"禅真宫"变相成了恢复的缙云寺。唐武宗灭佛,缙云寺再次毁灭。唐宣宗寺李忧变相许可恢复佛寺,赐题名为"相思寺"。唐代缙云寺(古名相思寺)香火旺,游客多。估计此时的缙云寺远不止两殿,因为唐代有二代皇帝踢名,当属有皇家庙宇的名山了。
  北宋初年,慧欢禅师重修缙云寺和温泉寺,此时可能增加了几个殿,以开办缙云书院(崇教寺)。有可能慧吹禅师收养的孤女,后来的章献皇后刘娥进过书院作伴读。百年后,有北宋状元冯时行在此读书,冯时行辞官回到缙云山又继续办学,而且他后人中也
  元末明初,缙云寺和缙云书院突然复兴,有可能大明王朝永乐朝的吏部尚书蹇义在此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成进士入仕。蹇义家族众多后裔在此读书和发迹。其中蹇义任过几十年的吏部尚书(正一品官员),蹇义的三个儿子也在朝正中任职,官居尚宝司丞(五品官员)。蹇义六世孙蹇达任万历三十二年兵部尚书(正二品官员),因此大明王朝至少有三四个皇帝为缙云山缙云寺前的石牌坊赐题,永乐帝朱棣为吏部尚书蹇义赐"缙云胜境",英宗帝为蹇义赐缙云书院为"崇教寺",神宇帝朱翊均为兵部尚书蹇达赐题"迦葉道场"。缙云山缙云寺前的石牌坊前后额头上的"圣旨",可能是明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的笔迹。因为蹇义在朝辅佐过五个明代皇帝,他们是明洪武朱元璋,惠帝朱允文,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照此推理,明代缙云寺至少有三至四个大殿,其中有二个殿是属缙云书院的,即明英宗赐题的崇教寺。明英宗正统年间,正殿,房廊不下数十间,住寺僧众不下数百余人,缙云寺盛极一时。
  可惜,据《缙云山志》载,明末时的缙云寺毁于张献忠的大火中(明代缙云寺和缙云书院式的崇教寺全毁于战火)
  清代缙云寺有大雄宝殿,天子殿,天王殿,经楼,客堂。
  附:缙云山下寺温泉寺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重建大佛殿和接引殿。清乾隆壬寅年(1782年)建关圣殿,清重建观音殿。温泉寺共有四殿,即大佛殿,接引殿,观音殿和关圣殿。
  十大佛教名山及十大道场。
  (1)、文殊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智慧。
  (2)、观音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代表慈悲。
  (3)、普贤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代表行践。
  (4)、地藏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代表表愿力。
  (5)、迦葉道场,重庆缙云山。迦葉古佛代表过去。
  (6)、弥勒道场,雪窦山。弥勒佛代表未来。
  (7)、弥勒菩萨道场,贵州梵净山。
  (8)、五百罗汉道场,浙江天台山。
  (9)、迦叶菩萨道场,云南鸡足山。
  (10)、韦驮菩萨道场,浙江天目山。
  从十大佛教名山中可看出,只有二个道场是成佛的佛教名山,而七个道场是菩萨修佛的佛教名山,仅一个道场是罗汉修佛的道场。
  由此,可看出缙云山的佛寺缙云寺几经更名,由缙云寺 相思寺 (崇教寺) 崇胜寺 (崇教寺) 缙云寺。最后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赐"迦葉道场"后重新复回原名缙云寺。其中仅赐名为崇教寺就有二次,一次是宋真宗时,另一次是明英亲时。但我估计这二次并非是赐缙云寺为崇教寺,而是将缙云寺相邻的缙云书院赐名为崇教寺。可惜因赐名时的碑刻文字无法寻找,很多人都把崇教寺当成缙云寺的曾用名了。
  自明神宗赐题"迦葉道场"后,缙云寺就成了缙云山佛教名山。现缙云寺大雄宝殿内正中彩塑一尊2米高的"迦叶古佛"像,迦叶左手弯曲平胸,掌心托一如意宝珠,两旁站立天王护法,左边为帝释,代表生界法相;右边为梵王,代素色界法相。此塑像为清代佛教塑像。
  其实,虽说重庆蹇义家族中很多人在明朝廷里当大官,明面上是儒生出身,但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信仰的。比如,有本书就写了一个故事,说蹇达他就知道自己二世转生的前生是谁。显然,这就是一个佛家故事。根据蹇达父亲生前曾力行复建合川龙游山龙游寺上看,蹇达父亲也是个信佛的人。蹇达也许在他第二次复出时,就给神宗讲过这转生故事或迦葉古佛的故事,不然这缙云寺"迦葉道场"的神宗赐题就毫无源头可讲的。
  七、"迦葉道场"外的故事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蹇达回到了重庆,他一身孝服出现在合川龙游山上。他跪在龙游山一座石牌坊前给父亲烧香。蹇达父亲叫蹇来誉,算来也是合川出去的大明朝廷的大官了。他父亲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戍科的进士,他官至大明云南按察司佥事。
  合川龙游山是临涪江边的一座丘山岗属巴岳山脉,其海拔有433米,临江边全是悬崖峭壁。这山岗呈南北走向,其尾在合川铜梁山南津口,龙游山离合川南津口约有二十余里。南津口是嘉陵江与涪江汇合处,两江水合流的对岸就是著名的宋蒙钓鱼城古战场了。
  南津口岸这片区域相传就是三千多年前的巴国巴子城,南津嘴背后的山岗就是铜梁山,龙游山就是与铜梁山相连接的一段山岗。
  蹇达趁丁忧在家的机会,他将宋代合川钓鱼城的城防工事以及战时配制等情况作了详尽的调查,以及他对大明历来对外防御战况作了总结,特别是对万历年三征获胜经历作了详细的回顾。他上书给神宗帝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大明应办个象缙云山佛家似的"迦葉道场"(学校),这个道场是培养大明先进的军队,即火炮营,步兵有火铳营,骑兵也有火炮营,水军也有火炮营,游击火炮营,水雷等,以改革大明兵器系统。
  二、大明应加强长城防御体系,要像合川钓鱼城那样修建坚固的防线,让大明江山牢不可催。
  三、大明应加强后勤供济和调配体系。
  三大征之所以大明能获得胜利,其先进的火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面对蒙古骑兵,大明军队的野战和游击都不如蒙古人;面对倭寇,大明军队游击性和近战也不如倭寇,但是面对蒙古人的强悍攻势和倭寇水军,则大明火器发挥了决定性的优势。三大征中,叶梦熊和邢玠就是指挥大明火器发挥了威力。叶梦熊,邢玠,戚继光他们对兵器作了较大的攻良,还有很多发明,这才使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大增。蒙古人和倭寇在面对坚固城池和强大的火器面前,他们是毫无办法的。当年大宋合川钓鱼城之战时,宋军就是因有石炮而大败蒙军。蒙哥大汗和悍将汪德臣就被宋军石炮击中而死在缙云山的。
  大明克敌的最关键地方就是要办个"军事道场"(学校),培养大明的火炮营人才,越早越好!这叫未雨绸缪!
  某天,蹇达回到了缙云山,他是特意到缙云山来监工石牌坊修建进展的,他看到大功将成,却一时想不起石牌坊上该石刻些什么。他徘徊在大殿前,突然,有官方快马直奔缙云山缙云书院(崇教寺)而来,那人一下马就高喊,圣旨驾到,兵部左侍郎蹇达听喧。蹇达接过圣旨一看,立大惊,叫备马回朝。他临走时特意嘱托石工将"迦葉道场"刻在石坊额头上。
  原来大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蹇达奏章一寄出,神宗皇帝看到后大喜,立下诏调蹇达回京,任右监察御使,复领蓟辽总督,负责四镇防务。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蹇达花甲之年擢升为大明兵部尚书。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蹇达逝世,终年66岁。
  据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正是缙云山缙云寺山门石牌坊建成之年,也是蹇达回重庆守制后,重新复职回京复任蓟辽总督之职,二年后蹇达擢升大明王朝的新任兵部尚书。这就是缙云山为什么被大明神宗皇帝朱翊钧誉为"迦葉道场"的原因。从此,缙云山也成为佛教的十大名山。
  大明军事重镇辽东总兵李成梁家乡的功德石坊(网络图片)
  大明军事重镇蓟州总兵戚继光家乡的功德坊(网络图片)
  合川铜溪镇蹇达广场
  合川铜溪镇龙游山龙游寺山门石牌坊(蹇达建)
  石牌坊额头文字一面是"昙景长春",另一面是"华岩法界"。立左石柱左:"明万历丙申岁秋吉太学生古渝蹇达题",立右石柱:"赐进士第云南佥事封都尉使蹇来誉题"。此石牌坊为父子题刻。
  龙游山龙游寺古名叫华岩寺,始建于南宋。明洪武十五年高僧智荣募资重建。明万历年由蹇达父亲蹇来誉扩建,清康熙年复建。
  合川铜溪龙游山龙游寺小石牌坊残迹
  小石牌坊一面额头是"华岩真谛",另一面是"鹫岭云深"
  合川钓鱼城石牌坊
  合川钓鱼城石牌坊
  缙云山缙云寺山门石牌坊额头近影
  缙云山缙云寺山门石牌坊
  明永乐皇帝朱棣赐题"缙云胜境",上方还有"圣旨"字迹
  神宗皇帝赐题"迦葉道场",上方还有"圣旨"字迹。
  北碚城南缙云山登山步道石牌坊(现代)
  合川钓鱼城护国门内小院
  缙云寺大雄宝殿
  缙云山上山索道缆车
  缙云山缙云寺寨门
  合川龙游山簸萁石
  合川龙游山大石牌坊
  合川龙游山石寨子寨门
  合川龙游山岩卧佛像
  合川龙游山猪菩萨塑像
  合川龙游山古寨子城门
  合川龙游山奇石簸萁石风景
  合川龙游山龙游寺
  龙游寺始建于南宋,古名叫华岩寺,因传说建文帝流浪于此,而更名为龙游寺。(据载,龙游山早在汉代就有村落了)。
  龙游寺于明洪武年重建,万历二十四年(1594年)扩建,此时正是蹇达回籍守制时,他继续完成父蹇来誉复建龙游寺的心愿。清康熙年间又大修龙游寺,以建有戏台。
  龙游寺香火最旺时,大殿由南至北有:文昌殿,按引殿,菩提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殿,古佛殿和藏金楼。还有五百罗汉堂,僧众长廊。
  缙云山温塘峡风景1
  缙云山下温塘峡风景2
  缙云山温塘峡风景3
  渝北碧津公园内的石牌坊

1958年中国如何划定海界?伟人12海里,美国敢过也照打不误众所周知,中国具有九百六十万左右的领土面积,同样也具有三百万左右的海域面积。大陆面积我们都知道,是我党数十年辛辛苦苦打回来才拥有的,然而这么多的海上领土面积又是怎么来的呢?新中国成朝鲜开战在即,上级决定调司令黄永胜入朝,林彪我要换一个人上70年前,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从此可以挺起脊梁,骄傲地屹立于世界之林,翻开我国的军事史册,抗美援朝的胜利必然是军史中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年轻的志愿军们不畏路途遥远,远赴异志愿军自愿放弃国籍,越过禁令成为朝鲜女婿,现在又圆了一个心愿如今跨国联姻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中国对于和外国人结婚,多数持一种宽容态度。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有君兮君不知,如果两人真看对眼,没有人会阻拦。不过有一个国家姑娘,是很难娶到当老婆,就是乱世枭雄张作霖(72)张作霖热血从戎光绪帝朝鲜用兵张作霖放了张大虎,领人撤了。等到平安保险的地方了,张作霖不走了,对青龙混龙说二位老兄!多谢你们帮忙!多谢金三爷鼎力支持。咱们还有见面的机会,我就不去了。希望二位转告三爷!转达我的谢法军为何敢和志愿军拼刺刀?原来营长是外国人,还是绕不过那个梗砥平里战役是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因为这次战役大大降低了美军对志愿军的恐惧心理,在之后的战斗中,美军一旦被包围都敢于死守,而不再是一味地1962年印度执意挑起战争,大国梦被打碎后,恨了中国半个世纪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印度总统尼赫鲁在检阅部队时,是这样告诉他的军队的我们印度已经强大到不再惧怕任何对手。一位国家领袖竟然这样盲目的自信和过分的乐观,不仅自遮双眼,还让印度军队和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但其不赔偿的原因何在?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但其不赔偿的原因何在?众所周知,我国在闭关锁国后,就错过了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也导致了我国生产能力的落后。在当时那个封建环境下,整个国家都是属一句话害死自己两个儿子天大冤屈,史海沉落历史上有多少冤案,恐怕数也数不清。今天讲到的一则冤案,固然是由阉人阴暗所致,但是受冤被害的主人公缺乏灵活变通,一句话葬送了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实在呜呼哀哉。这个历史故事详情如下五代小心有诈,推向你面前的拐首演于2001年春晚的系列小品卖拐,用喜剧形式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关于欺骗与救赎的故事,在那个充斥着骗子邪教的年代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回顾历史,那些被揭开的真相,有时会让你人间向好的信念毛泽东传精讲52苏联来了个新面孔这期,终于可以说得轻松一点。我们还是要涉及到一部分1930年的事儿,前面两期,一期是毛泽东土地政策,一期是肃反。这期要说的是另外两个主题,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共产党改组。要来一些新面大明废后胡善祥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父亲胡荣担任过锦衣卫的百户,虽然明朝的锦衣卫草菅人命,残害忠良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是胡荣却出淤泥而不染,他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名声很好。明成
栗姬是如何作死,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西汉唯一一个被废的儿子?西汉,秦朝之后有刘邦创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12帝(含前少帝后少帝),却唯独汉景帝时期太子刘荣被废。就连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之子刘骜当太子时期,刘询明知刘骜性格柔弱,发出那句无奈感叹乱徐悲鸿长女父母离婚后,曾因母亲做他人情妇拒绝认她,90岁辞世1944年,49岁的徐悲鸿病倒并住进了医院。不久后,他与前妻蒋碧薇所生的女儿徐静斐来了医院。不过,她并非来探病,而是要钱来了。徐静斐的小名叫丽丽,她出生那年,父亲就在婚内与一个叫孙顺治才活到24岁,为何就有14个孩子?他的孩子有多少是他亲生的?24岁就生下14个孩子是怎样的体验?也许在现代这个年纪,很多人可能连对象都没有,可顺治皇帝却已经生下了14个孩子如此高的生产效率,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那么顺治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那青树坪之战后,林彪直言陈赓的建议是对的自渡江战役后,四野大军配属第4兵团一路解放了湖北湖南江西广大地区。可是,随着大军南下,因病减员人数触目惊心38军七天内发病3400名,其中疟疾占5039军一天即中暑500余人。43记忆平凡的真理冯定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写的平凡的真理一书,自1955年出版发行以来,先后共印过11次,行销50万册,是一部流传甚广进步青年十分喜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物。平凡的真柏林的记忆柏林,这个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独裁政权的首都,这个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地方,如今虽已恢复昔日的平静和繁荣,但仍然给人留下许多历史的记忆。勃兰登堡门是每一位来访者都必定参观的朱元璋灭了元朝后,如何对待俘虏的数10万蒙古女人?结局如何?历朝历代更迭中,受害者不是被逼退位的前朝皇帝,而是数以万计的底层老百姓。不论是谁当皇帝都免不了从上到下的层层压迫和剥削,没有一个朝代不设立赋役赋税,尽管国家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强大,羊山西检察官王艾甫退休闲逛地摊,花3000块买下84份国家机密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从上世纪初开始到八十年代,国内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因素,致使一些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人,我们自然是不会忘记他们同样是统一中国的皇帝,贡献比秦始皇还多,为什么人们不记得他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意义非常大的统一,一个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另一个是隋文帝统一中国。但是人们好像只记得秦始皇,却很少关心隋文帝。其实,隋文帝的贡献很大,甚至比秦始皇做得还多。今天就来最美的女神中国女性,写在三八女神节中国自古以来对女子最美的称呼是太太夫人妻子。而最让女人有成就感的就是母亲!母亲的成就感来自于有一个心仪的丈夫。来自于事业上的成就,品格上完善,生活中平安的子女。所以说,母亲的伟大是妇女节是怎么来的?何时传入我国?啥时候又变成了女神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女神节,老婆大清早就跟我要今天的特权。我俩随后回忆商量了一下,考虑到以往我自己的家庭地位,她在今天好像也要不到更多特权了说起来,今天的女性,虽然仍然在努力地倡导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