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尉迟恭早年战功赫赫,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晚年为何十几年不出门?

  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内发动军事政变,诛杀了一母同胞的哥哥隐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不仅全称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李元吉险些危及李世民性命之时,是尉迟敬德果断出手救了李世民一命并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在处置完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又是尉迟敬德带着武器前去唐高祖李渊住处"护驾",名曰"护驾",实际上就是以武力胁迫李渊接受既成事实!最终,面对尉迟敬德随时可以杀了自己的窘境,李渊不得不认可了李世民的这场政变,承认了既成事实。不久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继而正式"禅位",当起了太上皇。自此,贞观之治的大幕正式拉开。
  换言之,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还救了李世民一命。否则,恐怕中国的历史都要改写了……事毕,李世民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因功受封吴国公、升任右武侯大将军。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点儿"老本",贞观初年尉迟敬德开始有些飘飘然、倚老卖老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系闹得很僵,将相不和。不得已,李世民于贞观三年将尉迟敬德在放襄州都督,把他支离了朝堂。但是,尉迟敬德并没有就此收敛。贞观六年,尉迟敬德回京赴宴,见有人座次在他前面,便当场发飙:"你们什么功劳?配坐在我老尉迟上座?!"就在这个时候,同为唐王朝开国元勋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上前说和、向他解释其中原委。谁知尉迟敬德二话不说,冲着李道宗的眼睛就是一拳,尉迟敬德可是"天生神力",这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给打瞎了……
  李道宗不仅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堂弟、宗室郡王!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尉迟敬德此举让李世民非常不悦,随即停止了宴会,并语带双关地对尉迟敬德说:"老尉迟啊,你老板我以前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善终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翻脸无情。因此,我当了皇帝之后一直在尽力保全功臣,希望他们能够富贵万代。但是,你贞观元年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我这才明白为什么韩信、彭越这些人会不得善终了,这似乎不完全汉高祖的过失……"李世民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尉迟敬德虽然是一介武夫、却不是愚钝之人,李世民的话他大概其也听明白了,瞬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之后,尉迟敬德变得老实了许多,也不敢再倚老卖老了。贞观十一年,尉迟敬德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一次试探尉迟敬德,对他说:"老尉迟啊,有人举报你谋反,咋回事啊?"尉迟敬德听了心中一咯噔:"咋回事?老板这是要收拾我吗?"于是,豁出去了:"对!我就是谋反了。我跟着老板你出生入死,这一身伤疤就是当初留下的!那会儿我手握重兵时不谋反,现在天下太平了,我谋什么反?您当初用我时咋不怀疑我谋反?现在我没啥用了,怀疑我谋反?!"说着说着,尉迟敬德扒开了衣服,露出了一身伤疤!李世民这才自己打起了圆场:"看你说的,我哪能怀疑你啊,这不是相信你才跟你说的嘛! 你别发火啊。"
  事后,尉迟敬德大概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四年之后,尉迟敬德正式上书要求"退休"。李世民看尉迟敬德如此懂事,非常高兴,于是晋封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虚衔,让他回家养老。此后,尉迟敬德不问政事,在家炼丹为乐。并且,关门谢客,不与外人来往,自娱自乐,最终让李世民彻底放下了戒心,得以善终。显庆三年,尉迟敬德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四岁。在其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追赠其为司徒、并州大都督,并给予了武臣的最高谥号"忠武"!同时,李治还给予了尉迟敬德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待遇,可谓享尽死后哀荣!而这一切都是尉迟敬德以十几年闭门谢客、不问政事换来的!试想,如果尉迟敬德不激流勇退、继续恃功而骄,李世民和李治还能不能容得下他,恐怕真的很难说!长孙无忌、侯君集同样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而且长孙无忌还是李治的亲娘舅,可结局又如何呢?
  李世民三番两次暗示尉迟恭别作死,然而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哪里作死了,只得闭门不出来确保自己能够善终。
  其实,尉迟恭一开始也是个有为青年,不过随着身份和心态的变化,他才开始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尉迟恭原本只是隋朝的一名普通铁匠,由于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尉迟恭被征召入伍,随军四处平叛。
  由于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受到军中将领提拔,一直升到朝散大夫。
  后来刘武周起兵反隋,因为听闻过尉迟恭的威名,特意招揽其加入自己麾下,做了一名偏将。
  对于此时的尉迟恭来说,只要能升官发财,给谁打工不是打工?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从隋军跳槽到了刘武周这边。
  尉迟恭由于作战勇猛,因此得到刘武周的重用,不断升官。
  然而,刘武周不自量力挑战李唐王朝,使得尉迟恭后来接连战败,最后被唐军围困于介休县城。
  李世民派人对尉迟恭等人进行劝降,尉迟恭一看刘武周是不行了,于是欣然跳槽到李唐,在李世民麾下做事。
  李世民对于能得到这么一员猛将很高兴,任命他担任右一府统军。
  可惜没过多久便出事了。寻相等和尉迟恭一起归附李唐的将领纷纷复叛。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尉迟恭的叛逃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将他给关押起来,准备将其斩首示众。
  最后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将尉迟恭给放了,同时给了他一笔金银珠宝,让他自行决定去留。
  尉迟恭此时才明白,人不能光追求利益,如果没有忠诚心,这路是走不长的,此后尉迟恭便一心一意追随李世民。
  李世民外出游猎,偶遇王世充的军队,是尉迟恭拼命救出李世民。
  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储,李建成重金结交尉迟恭,遭到其拒绝。
  这都可以看出,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心耿耿。
  公元626年,突厥大举犯边。太子李建成推举齐王李元吉领兵御敌,得到唐高祖了李渊的准许。
  谁也没想到,一场针对李世民的阴谋就此展开。
  李世民得到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眼线来报,得知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准备在李世民为李元吉送行的时候,除掉李世民。
  由于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大多被李渊还有李元吉以各种理由调往别处任职,导致李世民身边已经没什么人了。
  李世民只得和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商议对策。
  尉迟恭等人毫不犹豫的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最后,李世民为了自身安全,为了实现多年夙愿,也为了不辜负这群老兄弟,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
  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
  恰好此时,李建成借着星象变化说这是李世民要得到天下的迹象,使得李渊对李世民更加猜疑。
  李建成此举应该是想为自己除掉李世民寻找正当借口,然而却使得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李渊召见李世民,提起天象的事情,结果李世民直接扯开话题,说李建成和李渊的后宫妃子来往密切,怕是背着李渊在做些什么。
  李世民这招真妙,李渊立刻不管什么星象了,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己孙子。
  李渊放走了李世民,接着就召李建成入宫。
  李建成得知此事,于是不顾李元吉的劝阻,带着李元吉急急忙忙地入宫解释。
  不过他还是保留了一丝理智,特意选择从玄武门入宫。
  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乃李建成心腹,李建成从玄武门进宫,自然不用担心生命安全。
  可惜他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常何其实是李世民的人。
  原来,常何早年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早已被李世民收为心腹。
  后来,他按照李世民的指示来到长安,投入李建成帐下。李建成安排他出任玄武门守将,他便借此机会收买禁军。
  此时,整个玄武门的禁军都是李世民的人。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缓缓进入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好歹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此时的玄武门一带太过安静了。
  以他的经验,只有军队为了埋伏敌军的时候才会这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打草惊蛇。
  李建成第一个反应便是李世民要杀他。毕竟他想除掉李世民,对方自然也会想除掉他。
  李建成和李元吉立刻调转马头,准备回去调动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士兵,和李世民拼命。
  支持李建成的是关陇集团,而长安城便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
  因此,李世民在长安城的势力远不如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旦放虎归山,李世民必败无疑。
  正是明白这一点,李世民也不藏了,带着手下骑马使劲追赶李建成和李元吉。
  一边追还一边和对方喊话,试图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李元吉连射3箭,都未射中李世民,反而是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一看李建成死了,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这次危机也是他的机会。
  既然李世民杀了李建成,那么他只要再杀了李世民为李建成报仇,这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
  于是李元吉调转马头,冲向李世民。
  恰好此时李世民被树绊倒,坠落马下。
  李元吉冲上前来,夺走李世民的弓,企图勒死李世民,李世民危在旦夕。
  此时,尉迟恭大喝一声,纵马上前就要救驾。
  李元吉受到惊吓,出于本能反应,丢下李世民掉头就跑。结果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说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一点也不为过。
  此时的玄武门,守军正在和闻讯而来的太子府、齐王府士兵交战,守军明显不支。
  就在此时,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丢到太子府和齐王府众人面前。
  他们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不在了,明白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于是四散逃离,玄武门的危机解除了。
  但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搞定,那就是皇帝李渊。
  李建成之所以能够一直压制李世民,就是因为李渊拉偏架。
  现在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很可能因此对李世民发难。所以,控制住李渊势在必行。
  此时,李渊正在太极宫的海池中划船游玩。突然看见全副武装的尉迟恭带人冲进太极宫。
  李渊急忙命人将船靠岸,向尉迟恭询问发生了什么。
  尉迟恭则按照李世民交代的,说是李建成因为和后宫的事情败露,便与李元吉一起起兵反叛,二人已经被李世民斩杀。
  由于担心皇帝李渊的安全,李世民特意派遣尉迟恭来保护李渊的安全。
  李渊活了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他自然明白所谓的保护,其实就是将他软禁起来。
  然而形势比人强,李渊自然不会点破此事。
  他连连称赞尉迟恭做得好,赏赐尉迟恭不少财物,明显是想拉拢他。
  不过他这是白费劲,尉迟恭对李世民的忠心日月可鉴,不是区区财物就能让其改旗易帜的。
  等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尉迟恭乃是头功。李世民封其为吴国公,授予右武侯大将军头衔。尉迟恭一时间贵不可言。
  此时,尉迟恭升官发财的愿望已经得以满足,他基本很难再更进一步了,因此他需要找点别的追求。
  普通人所图,除了利,就只有名了。很可惜,尉迟恭的人生追求与普通人无异。因此,他开始追求虚名。
  仗着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尉迟恭开始飘了。
  为了面子,他开始经常指出同僚的错误,通过贬低他人来凸显他高人一等。
  而且对方地位越高,尉迟恭越喜欢挑毛病。
  房玄龄、杜如晦这种名臣都因为尉迟恭丢过面子,就连和尉迟恭一样,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的长孙无忌,都受到过尉迟恭的指责。
  长此下来,尉迟恭在朝中可谓是四面树敌,翻车是迟早的事情。
  公元632年9月29日,李世民在宫中大宴群臣,在同州担任刺史的尉迟恭特意赶回来参加宴席。
  本来吧,这种君臣共饮的场合,就算一些人有什么私怨,也会装作亲密无间的样子,毕竟没人敢坏了皇帝的雅兴。
  然而尉迟恭就没有这种觉悟。他发现有人的座次排在他的前面,顿时来气了,质问对方有何功绩?怎么敢坐在他的上位。
  任城王李道宗由于和尉迟恭有些交情,加上又是宗室,胆子比较大,特意向尉迟恭解释此事。
  谁知尉迟恭根本不买账,认为李道宗竟敢插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拳就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致使其失明。
  他的这一番作为,彻底惹恼了李世民,这场宴会不欢而散。
  散席后,李世民派人将尉迟恭叫到自己的房间。
  李世民也不废话,他告诉尉迟恭,他之所以善待功臣,是不想重蹈汉高祖刘邦的覆辙。
  刘邦登基称帝后,不仅将那些对于西汉有功的异姓诸侯王被一扫而空,一些开国功臣也要么被其打压,要么被其逼反。
  刘邦甚至想要杀死自己的连襟樊哙。
  李世民一直在极力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他想要留下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
  然而尉迟恭做得太过分了,使得李世民意识到对于功臣不能一味封赏,要赏罚分明。如果尉迟恭再这样四处惹祸,李世民只能学刘邦了。
  言下之意是,要尉迟恭安分守己些,别再惹事作死,否则无法善终。
  虽然史书中没有说尉迟恭事后的反应,但是根据后来事的情推断,他并没有弄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他很可能以为自己不应该在宴席上惹事,扫了皇帝的雅兴。
  至于招惹朝臣抬高自己的事情,他应该继续在做。
  于是到了公元639年,李世民再次找到尉迟恭谈话。
  李世民告诉尉迟恭,有人举报他意图谋反。
  李世民会和他说这些,明显就是不相信尉迟恭会谋反,毕竟尉迟恭的忠心,李世民还是很清楚的。
  李世民此举其实是想提醒尉迟恭,人言可畏,以及他的人缘真的够差了。
  不过很明显,尉迟恭根本没听懂李世民话里的意思,还以为李世民真的相信他要谋反。
  于是他很气愤地说,他就是要谋反了。
  然后开始述说自己昔日征战沙场,为了李唐江山付出了太多,又露出身上的一块块伤疤,其意思很明显,就是喊冤叫屈。
  李世民一看,得了,自己白说这些话了。于是对其一番安抚,就将他打发走了,至于尉迟恭以后会怎么样,李世民懒得管了。
  此后几年必定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有不少人出手整尉迟恭。
  于是到了公元643年,尉迟恭总算是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了,于是上表申请告老还乡。
  李世民自然乐见此事,立刻批准了尉迟恭的请求。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老兄弟最后不得善终,除开君臣感情不说,他也不想和刘邦一样,落下个容不下功臣的名声。
  回到老家的尉迟恭,整天闭门不出。这说明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一出门就容易闯祸。
  万一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他辛苦大半辈子才争取来的荣华富贵,可不希望就这么没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专心研究长生、享受生活,甚至还特意去学习演奏乐曲。
  可见到了此时,他对人生的追求再次发生了转变,他寻求内心的安宁,那些世俗功名利禄已经对其不再有诱惑力了。
  也正是拜此所赐,尉迟恭的晚年才得以善终。
  唐高宗李治特意为他三日不上朝。追封尉迟恭的父亲为幽州都督,追封尉迟恭本人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
  赐予其东园秘器(一种宗室、极少数权贵才有资格使用的棺材),留在京城的所有五品以上高管都要去为其吊唁,最后让其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可以说,尉迟恭死后得到了一个人臣可以得到的最高殊荣。
  最后总结一下,尉迟恭之所以晚年闭门不出十几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频频作死、树敌太多,他要避祸。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心境不一样了,他不再受世俗那些功名利禄的困扰,出门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尉迟恭的事迹再次提醒我们,人是在不断成长的,因此人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们很在意的东西,也许在以后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尉迟恭是唐朝开国大将。他打仗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玄武门之变他也是首功。但是为何到了晚年,尉迟恭却十几年不再出门、炼丹修养呢?听我慢慢给朋友道来:
  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今山西省朔州市)人,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尉迟恭早年跟随刘武周与唐军作战,屡败唐军。后李世民率领殷开山和秦琼等大败尉迟恭。武德三年(620年),尉迟恭投降李世民。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后,勇冠三军,先后参与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颇有功勋。玄武门之变建奇功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兄杀弟,又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尉迟恭全程参与政变,并且在李元吉想对李世民下手的时候,及时赶到,射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尉迟恭随后进宫面见皇帝李渊,名为保护圣驾,实为李世民上位要挟皇帝李渊。
  所以,尉迟恭在李世民发动的军事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赏赐也很丰厚。
  李世民登基当皇帝后,封尉迟恭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居功自傲,闯下大祸
  尉迟恭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屡立奇功,还有多次救驾李世民的原因,所以有些居功自傲,没事就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为乐,特别是对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更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动不动就当面指责,闹得与群臣不和。贞观三年(629年),尉迟恭被调离京城,任襄州都督。
  贞观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帝李世民宴请文武大臣,尉迟恭也回京赴宴。饮酒期间,也许是多喝了几杯酒或者被外调不满,就借题发挥,尉迟恭看不惯有人的座次排在他的前面,就借着酒劲指责他上席的人。坐在他旁边的李道宗过来劝解,尉迟恭盛怒之下,失去理智,一拳打在李道宗的脸上,把李道宗打了个乌眼黑。李道宗那可是皇亲国戚,而且多年跟随李世民,是屡立战功的大将。尉迟恭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动手打人,何况这还是皇帝宴请文武大臣的场合!
  这下子可惹了大祸。李世民当时气的浑身发抖,脸色苍白,两眼怒视尉迟恭,嘴唇颤抖,哆哩哆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群臣一看这样,纷纷离席开溜。只剩下呆若木鸡的尉迟恭在那里瑟瑟发抖!
  看到大臣们都走了,李世民这才慢慢走到尉迟恭面前,尉迟恭看到皇帝过来,赶紧跪倒磕头!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责罚你。但是有句话需要告诉你,你听后,回家好好想想。"
  "我以前读《汉书》,发现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殆尽,能够保全的很少,对此朕很不理解。因此,朕登基以来,一心想保全功臣,让你们子孙都平安富贵。但是,你尉迟恭做了高官以后,飞扬跋扈,不断触犯国法,朕这才明白韩信、彭越等功臣为什么会被杀,这可不是汉高祖刘邦的过错!治理国家,就要严明法纪,赏罚分明。恩惠太多,给的太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别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起来吧,回家好好想想去吧!"幡然醒悟,克己自律
  尉迟恭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中,意识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皇帝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处罚他,也是看在他立功无数,曾经数次救驾有功的份上的情面上的原因。
  第二天,尉迟恭向智多星魏征请教良方。魏征指出他以后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告诉了尉迟恭四个字——以后你要"戒酒、信佛",可保你一生平安,子孙后代无忧。
  尉迟恭幡然醒悟。从此以后,尉迟恭滴酒不沾。家里设佛龛,早晚必拜。
  尉迟恭性情大变。每天是该上朝上朝,一句话也不多说。下朝就回家。也不再与人言语为恶。谨口慎言,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致仕在家,晚年善终
  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恭上表请求回家养老。尉迟恭晚年迷信仙丹,炼丹吃药。每天只是在家自娱自乐,不跟外人交往,这种状况至死方休。
  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唐高宗李治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吊唁活动!并下召追封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唐太宗昭陵!
  小结:早期尉迟恭脾气暴躁,居功自傲,后幡然醒悟,从此洁身自好。尉迟恭不仅自己做到了,而且还善始善终,他的子孙,在整个唐朝也都平安无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尉迟恭晚年不出门是因为早年"出门太多",张扬过度了,搞得身边没朋友,皇帝又猜忌。在几次受到惊吓后,才终于幡然悔悟,关起门来享受生活。
  尉迟恭在唐朝开国功臣中显得比较另类,一方面他在战场上独领风骚,如天神下凡,另一方面他与同僚们关系糟糕,遭遇多方打击甚至集体构陷。假如他的主人不是李世民,恐怕他的结果会跟韩信、蓝玉等人一个下场。
  尉迟恭是鲜卑人,尉迟氏是鲜卑贵族,但尉迟恭出身并不高,他以铁匠为业,大业末年参军,因为战功获得从五品的朝散大夫一职。后来刘武周杀掉马邑太守王仁恭反隋,尉迟恭受到邀请,加入了刘武周。
  民间俗语: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铁匠出身的尉迟恭磨练了一副好身板,战场上的经历又让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再加上他的不要命的作风,妥妥的魔级牛人。
  李世民就吃过他的亏。在柏壁之战中,尉迟恭奉命支援屯驻夏县的吕崇茂,李世民令李孝基领兵截杀,结果唐军被尉迟恭杀得输光了底裤,包括李孝基、于筠、独孤怀恩、唐俭、刘世让五位大将被生擒活捉。
  战神碰战魔,尉迟恭的精彩表现引起了李世民的关注。后来刘武周败亡时,李世民派人劝降了尉迟恭,从此尉迟恭由魔变神,追随在李世民身边立下一连串炫目的战绩。
  尉迟恭有多猛?我们举几个例子。
  在征讨窦建德的时候,王世充的儿子牵了一匹青骢马在阵前炫耀。李世民顿时哈喇子直流:真是好马啊。尉迟恭一听二话不说,带领两名部下就直奔敌阵,强夺回了青骢马,还算手活捉了王大公子。
  这匹马原本是隋炀帝的御马,后来它载着李世民东征西战,死后陪葬昭陵,即昭陵六骏之一的青骢。
  小魔王李元吉很不服气,他跟尉迟恭还单挑了一会。为了增加比赛的难度,李世民给尉迟恭设定了"夺槊"的科目,尉迟恭觉得不过瘾,又自增难度,他去掉自己马槊上的刀刃,让李元吉带着槊刃跟他比拼。
  比拼的结果让李元吉丢尽颜面,尉迟恭三次徒手夺了李元吉的马槊。
  尉迟恭还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有一次李世民被王世充包围,单雄信举枪就刺向李世民。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恭在一旁纵马飞跃,他大声呼喊一槊将单雄信刺于马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尉迟恭的一生,除了"勇"以外,另一个字就是"忠"。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开出天价(一大车金银器物和高官厚禄)希望结交尉迟恭,尉迟恭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面对李建成一党的步步紧逼,尉迟恭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围在李世民身边,日夜不停地劝他赶紧动手,并在事变中再次救了李世民,又射杀李元吉。
  其实史书还隐瞒了一件尉迟恭的功劳。玄武门之变针对的对象除了李建成,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李渊!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尉迟恭头上,他一身血污,出现在李渊面前,把李渊差点吓尿了。
  史书记载,很快李渊就传旨:军队听从秦王的指挥。这道圣旨是不是很怪?史书没交代,但很显然,是尉迟恭逼李渊交出了军权。
  这项工作其实是拿身家性命作赌注,并且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尉迟恭为了李世民,甘愿犯险干脏活!也正因为如此,事变后尉迟恭与长孙无忌位列玄武门事变第一功臣。
  有李世民的信任,又屡立奇功,尉迟恭开始飘了,变得目空一切,这给他带来两个恶果。
  第一个恶果,他与同僚关系非常糟糕,除了李世民和秦琼他几乎没有交心的朋友。
  在征讨王世充的过程中,原先刘武周的部众们集体反叛,尉迟恭也因此被关押起来。屈突通等人集体向李世民进谏:这家伙太骁勇,心不在这里,赶紧杀了他。好在李世民慧眼识人,他不顾众人反对释放了尉迟恭,让他躲过了一劫。
  仗着李世民的信任,他谁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当着众人的面折辱他人,甚至连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他也不放过,搞得所有人躲着他走。
  有一次宴席,尉迟恭发现居然有人坐在他的上首,他勃然大怒当众发飙:"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在他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想当和事佬,结果尉迟恭居然一拳几乎打瞎了李道宗。
  李道宗是什么人?他是李世民的族弟。身份如此显赫的王爷,居然被打成三级伤残,分明是在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再也挂不住了,他撂下一段杀气腾腾的话: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翻译过来一句话:你要是想做韩信、彭越,我也不妨做刘邦!
  这件事发生在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君臣之间又发生了一次不愉快的对话。李世民对即将赴任麟州都督的尉迟恭说:"我听有人说你要谋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尉迟恭急了:"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
  我确实反了!你看我一身伤,不都是追随你留下的吗?如今天下安定,我反个球?说着他脱光上衣,露出伤痕累累的伤疤。
  李世民流下眼泪:"正因为我从来不怀疑你,所以才这么跟你说,你不必气恼。"
  事实上,从贞观三年起,尉迟恭就很少留在京城,一直在外地担任都督、刺史。按理来说,像尉迟恭这种立下殊勋的人,应该被给个三公的荣誉称号,在朝中担任要职。他被外放,其实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尉迟恭没办法在中央立足,二是李世民不愿意他留在中央。
  如果更直白一点说就是,尉迟恭在中央不为同僚所容,也遭到李世民的忌惮!
  尉迟恭缺少读书人的涵养和智慧,但不代表他很笨,经历了多次的打击和警告,十几年远离中央的他肯定能慢慢悟出其中的滋味。
  于是尉迟恭变了,贞观十七年,58岁的他上疏请求退休回家养老。李世民不做挽留,赐他开府仪同三司,光荣退休。
  到这时候估计尉迟恭完全开悟了,他既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与无知,也意识到自己与皇帝之间永远是君臣关系,而不是只谈感情的朋友。
  于是尉迟恭释然了,他开始尽情享受生活,反正朝中也没有朋友,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吧!
  "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他十六年与世隔绝,专注于研究长生不老,搞庭院建设,玩玩古典音乐,一副退休老干部的模样。他忘了朝堂,朝堂也忘了,就这样尉迟恭活到73岁安然离世。
  会不会觉得尉迟恭的晚年过于清冷?其实这是上天给尉迟恭的恩赐!试想一下,尉迟恭一辈子都在皇权身边工作,做了很多犯忌讳的事、该灭族的事、惹众怒的事,他能活下来都是奇迹了,能幸福到老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尉迟恭真幸运,他有一个宽容的主子,又能及时自我反省,还有隐退的勇气。人生就是如此吧,得失永远是平衡的!
  作为建立李世民帝国的功臣,或者说历朝历代的功臣,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要不然难以善终,尉迟恭晚年十几年不出门也是为了自保,要不然他也不会得以善终。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为你仔细分析一下吧。一、尉迟恭的功绩
  关于尉迟恭的功绩,其余都不用说,单说一个玄武门之变足矣。在玄武门之变中,可以说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当时形势危急,李世民落马被李元吉试图勒死,要不是尉迟恭及时赶到,估计李世民已经一命呜呼,后来的皇帝就成了李元吉。
  正是尉迟恭的及时,才让李世民活下来,并且随后尉迟恭提着李元吉与李建成的人头冲上城楼,给李建成人马薛万彻、冯立等看清楚自己老大已经死了,该干嘛干嘛去。
  这是其二,其三就是尉迟恭还带着兵器与人马去控制住李渊,并且逼迫李渊交出兵权,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要是没有李渊交出的兵权,玄武门之变就会彻底成为一次造反,结果可想而知。
  仅仅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就立下这么多的大功,在李世民登基成为皇帝后,也没有亏待尉迟恭,他因功受封吴国公、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来李世民经常睡不着觉,尉迟恭还和秦叔宝去专门站在门外守护李世民,从而还成了我们如今过年的门神,也算是得到相应的收获吧。
  尉迟恭是一个武将,论谋略不如房玄龄、杜如晦,可是他在李世民时期的地位,相当不一般,这就导致有时候尉迟恭也会功高自傲,倚老卖老。
  二、惹怒李世民
  尉迟恭最开始是在贞观三年犯毛病,他仗着自己救过李世民,不把任何人放眼里,就连长孙无忌这个李世民的大舅子,他也得罪,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李世民左右为难,没办法只有把尉迟恭调离朝堂,去到襄州当了都督。
  尉迟恭并没有收敛,而是变本加厉,在贞观六年他从襄州赶去长安参加的一场宴会上,彻底激怒李世民。当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尉迟恭去到宴会因为自己坐席位置滞后了一点,他就觉得是看不起自己,从而大吵大闹,李道宗上前劝说他几句,尉迟恭直接一拳打到李道宗眼睛上,差点把眼睛打瞎。
  这样明摆着就是不给李世民面子,李世民十分生气将宴会取消,并且拉着尉迟恭开始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以前一直觉得刘邦杀死功臣韩信的行为不好,可是现在通过你们这些功臣的言行举止,让我觉得其实刘邦杀死韩信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尉迟恭再笨,这么明显的话还是能听懂,他吓出一身冷汗,最后离开长安回到襄州,尉迟恭开始反省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李世民也在纠结这个尉迟恭到底该不该杀,最后决定对尉迟恭来一个试探。
  这天,李世民把尉迟恭叫到身边,跟尉迟恭说自己有一个小女儿,想要许配给尉迟恭。尉迟恭当时已经55岁,李世民41岁,李世民女儿基本就可以叫尉迟恭爷爷了,尉迟恭心里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毕竟回家反思几天也想通了。
  尉迟恭马上表示配不上公主,而且自己家中还有糟糠之妻,怎能抛弃呢?说完,尉迟恭继续向李世民提出申请回家养老的请求。李世民觉得尉迟恭应该是想通了,就放过他一马,同时答应他的要求,让他回家养老。
  从此以后,尉迟恭醉心与炼丹玩耍,再不过问朝中之事,最终得以善终,显庆三年,尉迟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四岁。
  在他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追赠其为司徒、并州大都督,并给予了武臣的最高谥号"忠武",同时,李治还给予了尉迟恭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待遇,也算对得起尉迟恭的一生。结语
  尉迟恭晚年十几年不出门,无疑就是对自己进行明哲保身的方式而已,这个做法很理智,也很值得学习,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才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樊哙、三国刘备手下的张飞、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敬德和《水浒传》中宋江手下的李逵,大体都是一类人物,武艺高强、忠心耿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管做好领导交办的事,不问道理和因原。应该说这一类人,是领导最放心、最喜欢的部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人物,还是常常会被领导猜忌,刘邦在临死前派陈平、周勃前往军中斩杀樊哙,尉迟敬德晚年为避祸,十几年闭门不出。
  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猛将,虽不通战略,不是帅才,但绝对是一流战将,冲锋陷阵、急难险重,非他莫属。在大唐统一全国的进程中,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唐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更是一马当先,射杀齐王李元吉,救下秦王李世民的性命,同时又带兵闯入皇帝的内宫,成功控制皇帝李渊,在玄武门兵变中立下首功。
  玄武门的战斗中,同样武力过人的齐王李元吉,用弓箭的弦死死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在此危难紧急关头,如果尉迟敬德晚到一步,李世民必将性命不保。放下救命这事不说,单讲进入内宫逼宫挟持皇帝李渊这活,更是风险极大,不是绝对信任的人难当此任。首先是内宫的形势并不完全清楚,皇帝李渊会不会做鱼死网破般地垂死挣扎?宫中宿卫的三百禁军战斗力如何?李世民秦王府的后续力量能不能及时跟进?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皇帝李渊,那么李世民等人就是谋逆大罪,是要诛杀九族的,所以尉迟敬德肩上的担子事关成败,重于千斤。再退一步讲,如果兵变失败了,以李渊宽厚仁慈的性格,他也许可以饶恕任何人,唯有与其发生正面冲突、撕下脸面的尉迟敬德,绝不可饶恕,也许当场就会被斩杀。所以,尉迟敬德仅凭"玄武门"兵变时的功勋,就足以几代人安享荣华富贵。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之后,还算没有亏待尉迟敬德,封其为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是好景不长,坐上皇位后的李世民,却对一帮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悍将,并不完全放心,尉迟敬德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首当其冲,多次遭到皇帝李世民的警告和打压。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一帮诸侯将相,鄂国公尉迟敬德也在其列。酒席间,有人无意之中坐了尉迟敬德的座位,尉迟敬德当场大怒,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出来打圆场,性格粗暴的尉迟敬德,不但不听劝,竟然动手殴打同样是开国功臣加皇亲国戚的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差点被打瞎。
  李世民看到后,很不高兴,对着尉迟敬德说了狠话,"你不记得西汉时汉高祖刘邦杀彭越、韩信了吗?难道都是高祖的过错吗?" 在这件事上,尉迟敬德有过错,但其过错是针对李道宗的,李世民只需主持公道,让尉迟敬德向李道宗负荆请罪,并就事论事地对其进行处罚就可以了。但是,李世民的这番狠话,显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上纲上线,事态非常严重。西汉的彭越、韩信被杀,原因众所周知,那是因为谋反呀!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经将忠贞的尉迟敬德,等同于谋反的彭越和韩信。尉迟敬德听后,冷汗直流,战战兢兢!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二月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又突然召见尉迟敬德,刚一见面不由分说,上来就指着尉迟敬德的鼻子劈头盖脸地大骂道,"有人说你想造反,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啊?" 尉迟敬德被莫名其妙地骂了顿,怒火中烧,牛脾气当场就上来了,不管不顾地回答道,"我当然要造反!跟着陛下征讨四方,身经百战,全身都是刀箭的伤疤,如今天下太平了,不就是开始怀疑我要造反吗?"边说边脱下衣服扔在地上,将身上的伤疤露出来指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的这一招,显然不是无意之举,他是在考验尉迟敬德,看看尉迟敬德有没有心虚,有没有胆怯,有没有迟疑!如果有,尉迟敬德也许就会被怀疑了,即使没有二心、没有谋反的罪证,恐怕今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警告试探之后,李世民还是觉得不放心,不久之后又上演了一出"妙计"。一天,李世民再次召见尉迟敬德,这次是和风拂面,"爱卿啊,你为大唐出生入死,居功至伟,我打算将女儿嫁给你,怎么样?" 尉迟敬德先一愣,反应过来后,立即拜地叩头,"陛下,我都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哪里配得上年轻貌美的公主?","我的妻子虽然地位卑微,但是与臣同甘共苦很多年了。臣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也曾听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感谢皇上的厚爱!"一个是二八芳龄的皇室公主,一个五十多岁的粗鄙老头,李世民这是哪个神经搭错了线呢?
  当然不是李世民神经错乱,他是不放心尉迟敬德,是想安插一个眼线监视其一举一动,才好放心睡安稳觉了。俗话说得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果真是嫁女儿,有的是青年才俊。如果是要奖赏功臣,有的是爵位和富贵。看看李世民对待同样是功臣的房玄龄就知道了。李世民知道房玄龄胆子小,没二心,所以他先是奖赏其两个年轻貌美的宫女,弄得房玄龄的老婆以死相逼,李世民则在一旁看戏。之后,才将自己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这才是正常的君臣套路,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明显是目的不纯,是对其不放心,打算让女儿去他家监视,当卧底和眼线。
  李世民如此接二连三的警告和打压,在头脑简单的尉迟敬德,心里也清楚明白了:自己是带兵之人,在军中素有威信,这是皇帝他老人家信不过自己了。由于,尉迟敬德选择夹着尾巴做人,鄂国公府的从此大门紧闭,谢绝一切来客,不管朝政不问天下事,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大搞建设,小桥流水、舞台楼榭,日日莺歌燕舞。同时学习延年益寿秘方,自娱自乐十六年。七十四岁那年,尉迟敬德无病而终,朝廷对其恩宠有加,极尽哀荣!
  尉迟恭。是李世民手下最能打的战将之一。虎背熊腰,武艺高强,曾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浴血拚杀。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玄武门事变中,忠于李世民,率兵斩杀李建成两兄弟,并带着武器去威胁唐高祖李渊,吓得李渊后来不得不让位给李世民,是唐太宗的心腹爱将。
  后来李世民夜里怕鬼,他又与秦琼去守门,结果又混了个千古流传的门神。据说铁匠也把他奉为保护神。
  有一次,李世民心情不错,就在宫中举行个宴会,让王公大臣们欢聚一堂,乐呵乐呵。可是尉迟恭喝多了闹事,失手把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给打了个乌眼青,结果好好的宴会,给弄得不欢而散。
  过后,李世民找他谈话。对尉迟恭说,你知道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后,为什么对手下功臣是砍的砍,杀的杀吗?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我终于明白了,也不都是刘邦的错。希望你能好自为之,要不悔之晚矣!
  尉迟恭鲁莽忠厚,但是并不傻,马上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后来,打仗的事都基本上让李靖、徐世勣给承包了,很少用到尉迟恭了,所以上表李世民,提前退休了。
  回到家以后,尉迟恭铭记着李世民的忠告。在家炼丹筑亭,自娱自乐,很少与外人接触,再也没有惹是生非。安安稳稳的过着晚年。七十四岁善终。唐高宗为此停朝三天,并令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前去吊唁。给了他极高的荣誉。
  中国有句古话: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多数皇帝都喜欢在建立江山之后,诛杀曾经为他们建立江山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功臣。
  因此那些较为聪明的战将,都会在大功告成之后急流勇退。
  尉迟恭(尉迟敬德)就是一个懂得进退的功臣,在帮助李世民夺取政权之后,低调做人,终于修得正果、全身而退。
  尉迟恭在广大中国人心中,跟张飞一样,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因此国人才会把他跟秦琼并列,当做门神。
  其实历史上的尉迟恭,不但勇冠三军,而且足智多谋;并非跟张飞一样,只是个莽撞人。
  尉迟恭的勇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纵马追赶李建成兄弟,李元吉逃往树林,李世民奋起直追,可是到了树林中李世民被小树绊倒,跌落马下。李元吉当时拿起弓弩,就势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形势万分危急,这是尉迟恭及时赶到,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后来尉迟恭又迅速带兵进宫,控制了李渊的御林军,让李世民的政变合法化,让李世民顺利坐上龙椅。
  毫不夸张地说,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的头号功臣,假如没有他,李世民就有可能死于非命,政变也是为人作嫁。
  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受封吴国公、升任右武侯大将军。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赏绢万匹,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都赐给了尉迟恭。
  此外,尉迟恭还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相同,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
  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说尉迟恭是政变的第一功臣显然有点勉强,尉迟恭不仅是政变的执行者,也是推动者。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侵乌城,太子李建成为了给三弟李元吉积累政治资本,就在父皇跟前推荐李元吉为统帅出兵抗敌。他还邀请秦王李世民到长安近郊的昆明池一起为李元吉送行,打算在那里乘机杀害秦王,但是这个阴谋被李世民得知。
  尉迟恭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同长孙无忌找到李世民建议他跟太子党摊牌。
  可是李世民当时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他无奈地说:"现在他们二人离间陷害同胞兄弟,除灭君主的儿子,这种危机,大家从头至尾都很清楚。我知道自己遭他们忌恨,也知道威胁迫在眉睫;然而兄弟之情,始终令我不忍下手。我的策略是等他们动手,我来个后发制人,这样不是也挺好的吗?"
  尉迟恭说:"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敢于先发制人,大义灭亲,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按照您的策略,大伙都会跟着您遭殃。这样的话,大家也会深受其害;与其那样坐以待毙,还不如让我和长孙无忌这些大将各奔东西。"
  听了尉迟恭的话,李世民如醍醐灌顶,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
  那么李世民是不是故意在部下面前装作自己不忍心?也不是。
  因为李世民是在尉迟恭的等人多次劝说下,才下定了政变决心。——《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记载:"敬德又与侯君集日夜进劝,然后计定。"而且尉迟恭还为秦王李世民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
  "且在外勇士八百余人,今悉入宫,控弦被甲,事势已就,王何得辞!"--《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
  由此可见,尉迟恭是个智勇双全的人,不是只会用长矛和钢鞭思考问题。
  既然如此,尉迟恭当然也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在帮助李世民夺取政权之后,就有了见好就收的打算。
  可是要是直截了当地向李世民辞职,那就有点小儿科,甚至会适得其反,惹来杀身之祸。
  比如说西汉功臣萧何为了躲过刘邦的杀戮,在功成名就之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色、贪财之徒;
  明朝的监察御史袁凯,为了避免被朱元璋残杀,装疯卖傻,吃猪屎、驴粪。
  既要装,还要装得像,不能让君王看出来你在装。所以尉迟恭也开始装,他装什么呢,装莽撞、倚老卖老了!尉迟恭故意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闹别扭,制造将相不和。
  如此一来,李世民于贞观三年将尉迟敬德降职到襄州当都督。可是尉迟恭还没有达到目的,还在装。
  贞观六年,尉迟敬德回京参加国宴的时候,见有人座次在他前面,便大发雷霆:"你们什么功劳?敢坐在我的上座?"唐王朝开国元勋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在一旁劝说尉迟恭,让他消消气。
  谁知尉迟敬德毫不留情,对其大打出手,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尝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
  "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
  由于是国宴,唐太宗肯定在场,心里不悦。宴会结束,唐太宗专门给他上政治课:"朕看汉史,曾经奇怪汉高祖身边的功臣少有全身而退的。今天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高祖的过错。国家的大事,只在奖赏与处罚,意料之外的恩惠不能够多次得到,自己多加勉励,不断地修正错误,否则将来后悔还来得及吗?"
  尉迟恭听了幡然悔悟,急忙叩头向太宗谢罪。从此以后,尉迟恭闭门不出。
  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
  晚年则是直接笃信仙方,经常修炼道家,吃仙丹。
  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恭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那么怎么得知尉迟恭是装的?
  因为玄武门之变尉迟恭是主要策划和推动者,说明他智商非常高。而且尉迟恭原来是刘武周的部下,后来投降了李世民,无论什么时候,降将向来都是低人一等的。
  被尉迟恭毒打的李道宗是什么人,皇亲;李渊堂侄,李世民堂弟。而且李道宗也不是吃闲饭的皇亲,是大唐功臣。
  李道宗一生功勋卓著,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扩土做出杰出贡献。
  尉迟恭一来有智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第二是降将,本身就低人一等,怎么在国宴上做出不理智行为。即使他是一介莽夫,即使他喝高了,打人也要看对象。
  因此说,尉迟恭就是故意这样演戏让李世民看得:我已经脑残了,没用了,让我当个闲人,安度晚年吧。
  尉迟恭虽然高明,但是他的初衷李世民未必看不出来。不过李世民本身就不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尉迟恭能善始善终也就不奇怪了。
  这要从一件小事说起。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贞观六年,李世民在皇宫里摆酒宴宴请大臣,当时的尉迟敬德恰好也再,但他看到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边,尉迟敬德十分不开心,他跑过去问坐在他前面的人,说:"你有什么功劳,座次能够派在我的前面。"眼看一场争斗就要发生,当时在场的唐朝宗亲任城王李道宗在,于是跑上上去劝说尉迟敬德,这一劝使得尉迟敬德更加起火,他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这件事让当时还在宴会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的不开心,他停止了宴会。他对尉迟敬德说了一番话,话是这么说的:我以前读《汉书》的时候,(《汉书》就是班固写的史书),总是觉得汉高祖大肆屠杀功臣的行为很不对,所以我登基以来一直想让你们这些功臣能够富贵终生,但是你居功自傲,不断触犯国法。我现在才知道韩信和彭越为什么被汉高祖杀害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尉迟敬德听完李世民的话以后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感到害怕。
  尉迟敬德此人原来只是一个降将,但是投降李世民以后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一直对于李世民忠心耿耿,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一把尖刀。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开始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是尉迟敬德坚定了他的信心,也是他在玄武门门前杀死齐王李元吉,又是他冲入宫中,威胁到李渊。可以说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工程就是尉迟敬德,但是尉迟敬德这个有点居功自傲的苗头,在我前面说的贞观六年的宴会里被李世民敲打之后,他就有点害怕,在政治上从此出现的很少,晚年则是直接笃信仙方,经常修炼道家,吃仙丹。
  李世民可以成功的发动玄武门之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尉迟恭。尉迟恭武功高强,皮肤黝黑,长相彪悍,性格直率鲁莽,对李世民忠心不二,深得李世民喜欢。在李世民在打江山时,尉迟恭就一直跟随李世民,对他忠心耿耿,尉迟恭也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同时,更是在李建成暗杀李世民之际,拍马赶到,救下李世民一命,故此李世民更加信任尉迟恭,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也全力支持。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率领将士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团团围住,同时将他们二人杀死,就这样为李世民解决了心腹大患。随后尉迟恭又带领着将士去见李渊,虽然尉迟恭不能对李渊怎么样,但是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明显是要逼李渊退位。
  李渊之所以退位,一是李世民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二是太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已死,李世民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三是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李渊年事已高,无法与李世民抗衡。
  据野史记载,李世民登基后,经常夜不能眠,可能是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兄弟死在自己手上让他心虚,所以李世民很担心一到晚上睡觉会有鬼缠身。后来这个问题还是尉迟恭给他解决的,尉迟恭当时率领众人守卫在李世民的寝宫外面,让李世民可以安心睡觉,而李世民因为有尉迟恭把守,也能安下心来。这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在春节的贴对联时,很多人都在大门上贴尉迟恭的门神画像。
  所以李世民和尉迟恭之间的君臣关系是非常亲厚的,当李世民坐稳皇位之后,他的精力只要集中在坐江山上,手下武将难有用武之地,君臣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不如前。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举办宴会,尉迟恭自然也在场,尉迟恭很喜欢喝酒,没想到喝了一些酒之后他的性情就变得十分暴躁,居然还将李世民的堂弟给揍了。
  尉迟恭惹了这么大的一件麻烦事,李世民没有理由放任他不管,所以李世民马上就将尉迟恭叫到跟前,对尉迟恭严加训诫,大意是李世民终于理解为什么过去很多开国皇帝都会杀功臣,不是因为真的想要让他们死,而是功臣自己在作死。
  事后尉迟恭反省了自己的言行,也明白李世民那番话的用意,提出告老还乡。尉迟恭回乡后深入简出,基本上不出门,因为担心由于自己的张扬可能招来横祸,倒不如在田园间安度晚年,调整心态以后,尉迟恭活到在七十四岁时才离世,李世民得知尉迟恭过世的消息时十分难过,不仅加以追封,悲痛过度至三日没上早朝,可见尉迟恭在李世民心目中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96岁日本老头跑到韶山,面对主席铜像哽咽致敬我是八路军战士2006年3月26日,位于韶山的毛主席铜像前,热热闹闹来了一大群人。被众人簇拥着的,是一个头发发白,脊背略微弯曲的老人。他胸前佩戴着一块闪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神八路军为何宁肯穿草鞋,也不穿缴获的日本军靴?有三个主要原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极端意识形态煽动下,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名号,堂而皇之地对中国展开侵略扩张,对中国百姓进行惨绝人寰的杀戮,给中华民族蒙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阴影。日军中国古代是怎么破案的双阳对古代如何断案,历来从司法审判制度总结的多,从侦查破案角度看待的少,本文特侧重后者作一梳理。通过对尚书吕刑等法律文献,先秦封诊式等司法规范文件,洗冤集录等法医学著作,疑狱集折狱玉米土豆红薯明清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推手玉米土豆红薯,这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三种主食。其实,它们的老家远在美洲,明清时期才被引进中国,并逐渐推广开来,成为中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那么,这来自美洲的三大作物有何优势?对中国修长城有没有用,是外国人口中的马奇诺防线吗?晚霞中的长城文丨峰纪实编辑丨峰纪实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迷信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个民族惊人的忍耐力,而不是卓越的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古往今来人们对站在魔鬼背后的经济巨人,恢复德国经济,二战后却被判无罪希特勒作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其本人的经历和故事也被后世广为流传。有人认为希特勒是魔鬼的化身,几乎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是这样的,仔细研究二毛主席宴请卫立煌时,8大元帅作陪,国民党战犯为何会受如此礼遇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携带着自己的家人从香港返回大陆。再次踏上故土,卫立煌一时间感慨万千老泪纵横。卫立煌将军4月25日,毛主席周总理以及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接待卫立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换了人间第五集江山多娇编者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春节期间,本公众号将推送由芒果TV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联合出品的文献纪录片中国出了波音飞机又出事,人们开始想念这个被称为波音之父的中国人文微史解读编辑微史解读2022年3月21日,东航客机在广西坠毁,让无数人都为之揪心。这次失事的客机机型为波音737,波音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领先的民用和军70年代的中国老照片(35)上个世纪70年代,众多摄影家拍摄了珍贵的中国风光人文照片,而今,我们编选10张每辑解读,再忆那难忘的时光,并向记录这些瞬间的原作者致敬!11978年的广州,由外国摄影人Herber妈祖的前世今生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林默。相传妈祖在刚出生时不哭不闹,不发出任何声音,故其父为她起名字叫林默。一直到七八岁的时候妈祖才开口讲话,而且妈祖从小就聪慧过人,十多岁的时候智商情商就远
精忠报国浩气长存纪念杨靖宇将军东北沦陷日寇的铁骑践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气势汹汹明目张胆你怒火烧燃高举抗战的大旗率领抗联队员转战白山黑水出没林海雪原捣敌窝毁敌穴一次次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抗联队员都已经牺1952年,一股长暴富被审查,他说钱是我堂哥毛泽东给的1952年元旦,毛泽东发出了号召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清洗干净!毛泽东把检举揭发处治贪污行为称之为打虎1953年,一人敲响老农家门五阿公,主席来信,让你同我上京去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老人愣了一下,这大冷天的,会是谁来找自己这个穷光蛋呢?开门后老人更疑惑了,原来是文泮生他家的小子,他来找自己能有什么事?还没等他问出口,文九明就笑嘻嘻地对他说五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1976年9月8日,一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已近垂危,长时间处于抢救状态。浑身插满医疗器械的主席,在短暂的清醒时光中仍要求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读书看文件,似乎在向天地宣告他的骄傲与坚持生命最美末代皇后生于权贵,死于乱岗,婉容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她从光明中走来,在黑暗中离去。她的前半生风光无比,后半生却悲惨凄凉。她出身名门望族,死后却葬于乱岗。她就是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郭布罗婉容1906年出生的婉容从小就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忻口会战,国军纷纷撤退,刘伯承游击战行不行,打给你们看看1935年12月,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的一个窑洞内,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十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正围坐在一起,传阅观看着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电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封文件是中开国上将的夫人被人嘲讽是乡巴佬,上将得知后,说了什么话?咱们新中国那么多的开国将领中确实有许多脾气火爆的人,这些将领的性格都是大大咧咧的,可以说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管你是上级还是下级呢,确实这样的性格还是十分讨喜的,但是有的时候也确实是容慈禧到底有多骄奢新帝年幼,作为母亲,慈禧是大清朝实际的掌权者,也是清朝身份地位最尊贵的女人。她的生活与从前做妃子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官员们从民间搜刮奇珍异宝,敬献给慈禧,希望得到高官厚禄。乾隆在路边吃瓜,说瓜农的瓜很甜,刚没走多远突然下令处死瓜农乾隆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可是他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皇帝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乾隆在位期间曾经数次南下江南出游,每一次都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传说,其中不少都与美食为何南宋可以延续百年,而南明却转瞬灭亡?公元1127年,金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幸免于难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下逃亡,于南京应天府定都,建立南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1984年粟裕病逝后,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何事大动肝火图粟裕与王必成前言举凡开国将军,大多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如许世友韩先楚王必成等等。王必成文质彬彬,似乎看起来温文尔雅,王必成平常的时候,也的确是沉默寡言,但那只是局限于不打仗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