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0年间,毛泽东4次拒绝他来北京,79岁休克时叮嘱让他来看看我

  1972年时,79岁的毛泽东几度陷入休克。这期间,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经常去探望他。看着两个孩子,毛泽东饱含深情地说:"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想让你们帮我去做。老家还有两位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别忘记经常去看他们。"说完这些,毛泽东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又突然说:"他们要是想来,就让他来看看我"! 他们,指的是毛泽东的两位堂弟毛泽连和毛泽嵘。
  图:毛泽东堂弟毛泽连和老婆张玉莲
  回想起来,毛泽东上次见到毛泽嵘还是10年前。10年前,毛泽嵘来看望毛泽东。临走时,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让他捎给韶山杨林乡的书记。在信里面,毛泽东说:"今后毛泽嵘来京,要经过我同意。" 正是因为这封信,此后10年,毛泽嵘4次来北京看毛泽东都未能如愿。再往前推10年,20年间,毛泽东6次拒绝毛泽嵘来北京。
  第一次拒绝,还要从刚解放那会说起!
  1949年8月,湖南长沙、湘潭和韶山等地相继解放。第4野战军46军138师的一名战士,奉师长任昌辉的命令,来韶山寻找毛泽东的家属。临走时,带走了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和表弟李轲。战士的到来,让韶山炸开了锅。当地人纷纷议论"石三伢子(毛泽东乳名)有出息了,当了主席。"对于去北京的名额,当时不少人都想要,最后决定让毛泽连和李轲前往。尽管毛泽嵘"落选"了,可他还是很高兴。
  毛泽嵘的祖父是毛德臣,毛泽东的祖父是毛翼臣,两人是亲兄弟。到了毛泽嵘和毛泽东这一辈,两人是堂兄弟。毛泽嵘比毛泽东小4岁,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毛泽东在族中排行老三,毛泽嵘排行老五,一个是三哥,一个是五弟。
  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展开农民运动,毛泽嵘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加入韶山农民协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嵘在外逃亡10年。再回韶山时,祖宅被人变卖。迫于无奈,毛泽嵘投奔到杨林乡的舅舅家,以种田为生,艰难度日。直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
  得知毛泽东当主席后,毛泽嵘心里很高兴。他认为,不管是从堂兄弟的关系来看,还是从农民协会时的战友情来讲。毛泽东当了主席,"理应"要给毛泽嵘一些照顾。可冷静下来后,毛泽嵘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因为1927年至今(1949年)已经有20多年,毛泽嵘不确定,毛泽东还记不记得他。
  在七上八下的等待中,毛泽嵘煎熬地度过了几个月。几个月后,毛泽连从北京回来了,回来后就去杨林乡找到毛泽嵘,给他捎了毛泽东的口信和一件皮衣。
  图:毛泽东堂弟毛泽连
  在北京期间,毛泽连将韶山的情况向毛泽东汇报了一遍。其中,就提到了堂弟毛泽嵘的困顿生活。从北京回来时,毛泽东特意叮嘱毛泽连,回韶山后一定要去看看毛泽嵘。就这样,毛泽连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毛泽嵘,并带了一张毛泽东写给毛泽嵘的便条:托毛(泽嵘)、李(轲)带上皮料一件,为弟御寒之用。 虽说还没见到毛泽东,可看了口信和皮衣,毛泽嵘心中的石头已经放下了大半。
  为了表达思念之情,毛泽嵘立刻让人帮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泽嵘说想去北京看望毛泽东。还没等到回信,同村的木匠张有成已经被邀请到了北京。虽然还不是他,可毛泽嵘心里面依然很高兴。他想,连木匠这个"非亲非故"的人都去了,他是毛泽东堂弟,还能不被邀请吗?
  没过多久,一封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来信,彻底打破了毛泽嵘的念想,里面是这样写的:
  泽嵘贤弟/多次来信,均收到了。你今年不要来京,明年再讲吧。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四。
  虽然是一封不让毛泽嵘来北京的信,可对于他来说,能收到三哥的亲笔信,也是一种安慰。此后,毛泽嵘逢人便说:"我收到主席三哥给我的信了,他让我明年去北京。" 可是,毛泽嵘有点等不及了,家里生活急需接济,便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后来,毛泽东在给老师毛宇居写信时,特意提到了毛泽嵘,"他有信来,我尚未回复,请转至他,不另写信了。" 信中,毛泽东还附上了200块钱,叮嘱道"助其家用"。有了这笔资助,毛泽嵘的日子顿时有了好转,这也使他越发地想见毛泽东。
  图:毛泽东与老师毛宇居
  此后,毛泽嵘托人又给毛泽东送去了茶叶和火焙鱼等韶山特产,并附带一封信,信中诉说了尽快进京的愿望。1953年5月份,毛泽东托人带回了一封信,信里面是这样写的:
  泽嵘贤弟:四月九日给我的信,及食品均已收到,谢谢你。因为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动恐怕不方便罢,似乎不必来京看我。你有困难,可以相告,替你设法解决。此复。祝你身体健康!
  收到第一封"拒绝来京"的信时,毛泽嵘还能理解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接待他。可在收到第二封"拒绝来京"的信时,毛泽嵘便开始自我怀疑,到底还能去北京吗?
  过去两年间,毛泽东的老师毛宇居、李淑清去了北京;表弟文涧泉、文运昌、李轲去了北京;外甥陈国生去了北京;少年好友张有成也去了北京。这些人中,亲者有表弟、族兄,故交者有老师、同学。亲的,不亲的,去了一批又一批,可唯独没有轮到他这个堂弟——毛泽嵘!
  毛泽嵘开始犯嘀咕,是嫌弃他没文化吗?不对,木匠张有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他就去了。是嫌他不够亲吗?不是,南岸的邹普勋非亲非故也去了。是没看懂毛泽东的信吗?因为不识字,毛泽嵘找人把毛泽东的来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毛泽嵘的关注点全都落在了"似乎不必来京看我"上,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怕三哥真的把我们疏远了!"
  妻子李顺芝听后安慰毛泽嵘:"三哥叫你贤弟,还给你带了皮衣,怎么会忘了你?也许是三哥太忙,没时间招待。"面对妻子的安慰,不知道毛泽嵘听进去多少!毛泽东真的不想或者是没时间见毛泽嵘吗?
  图:1953年,毛泽东写给毛泽嵘的信,劝他不要来北京
  是毛泽嵘"糊涂"了! 20年没见毛泽东,任谁都能理解他迫切的心情。可是,他只看到了信中的"不必来京" 四个大字,忽视了后面的"因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动恐怕不方便" 这句话。作为三哥,毛泽东为毛泽嵘考虑得太多了。从韶山到北京,一路上路途遥远,对于有眼疾的毛泽嵘来说,确实并不方便。
  不过,毛泽嵘之所以忽视"因你眼睛有病"这句话,也许是情有可原。1949年,毛泽连跟随四野的战士去北京时,一只眼睛模糊不清,一只眼睛全盲。后来,是毛泽东在北京找了医院给毛泽连做手术。也难怪毛泽嵘会困惑,毛泽连能去得,他的眼疾比毛泽连轻为何去不得?
  毛泽嵘"糊涂"啊! 毛泽连当初去北京时,先有四野战士带路,又有表李轲照顾。到了长沙,又受到湖南省委的热情招待。到了武汉后,又是湖北省委接棒。而毛泽东对于这些并不知情。当初听说毛泽连来到北京时,毛泽东还困惑地问警卫员:"怎么这么快就有人找过来了?"倘若毛泽东知道毛泽连眼疾的话,定不会同意这么折腾他。
  毛泽嵘不仅"糊涂",也是个大老粗,心思不像毛泽东这么细。那封回信读来读去,只认准了"不必来京"四个字。但凡毛泽东有办法,绝对会让毛泽嵘来京的。果不其然,1953年10月2号,毛泽嵘进京的机会来了。当时,毛泽东的表侄文九明要去北京反映乡情。临去前,他收到了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毛泽嵘进京的事情,信云:
  毛泽嵘,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次,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委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图:毛泽东给文九明的信
  如果说第二封"不必来京"的回信,还看不出毛泽东对毛泽嵘的关心的话。这封给文九明的信,已经将关心写在了事情上。首先,毛泽东担心毛泽嵘没出过门,特意安排文九明带着他一起来。其次,考虑到毛泽嵘没钱,毛泽东帮他想了两个办法。再者,又担心他们路上会冷,让他们路上带条棉被。最后,不想让他们破费,特意叮嘱不要带任何礼物。 这种全方位的关心,落实到了每一件事情上,足以说明毛泽东对毛泽嵘的感情,绝非是毛泽嵘猜想地那般"只怕三哥真的把我们疏远了!"
  11月中旬,毛泽嵘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见到了毛泽东。一别20多年,毛泽东一口一个"逊五老弟",毛泽嵘一口一个"主席三哥"。两人表现出来的激动和热情,连周围的秘书和卫士都感到惊异。
  这次见面,毛泽嵘和毛泽东讲了很多事情。比如,毛泽东离开韶山后,湖南省主席何键曾来韶山挖毛泽东家的祖坟,幸亏得乡亲们救护,才保了下来。其实,毛泽连上次来北京时,也说了一次。可毛泽嵘汇报时,毛泽东不仅没有打断,反而非常认真,像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一样。因为多年不见,两个人有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
  转眼间,吃饭时间到了。吃饭时,毛泽嵘问毛泽东:"三哥,怎么也不见嫂子?"毛泽嵘这次来的不巧,赶上江青生病住院。对此,毛泽东对毛泽嵘说:"过段时间带你们去看看,只是你这眼睛,只怕到了嫂子跟前也看不太清楚。"第二天,毛泽东便让秘书带着毛泽嵘去北京同仁医院检查了眼睛。上次,毛泽连的眼睛就是在这里看的,效果不错。
  看完病回来没几天,毛泽东让人把毛泽嵘和文九明接到了中南海。见面后,毛泽东才告诉两人,想带他们去见见江青。听说是去见江青,毛泽嵘连忙说:"这样怎么行?我什么都没带!"按照韶山的乡俗,走亲戚或者是看望病人,得带点东西。更何况,这还是第一次见面,空手去不礼貌。听了毛泽嵘的解释,毛泽东摇了摇头:"不要送东西!"
  看完江青后没多久,毛泽嵘就准备回去了。那几年,但凡有亲戚来北京,毛泽东都不会让他们空手回去,毛泽嵘也不例外。临走的时候,毛泽东给他准备了一件大衣,一套被褥,一顶蚊帐和一口皮箱,另外还有300块钱。这一次北京之行,让毛泽嵘的心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明确,主席三哥不仅记得自己,和他的感情还很好。
  图:左起,江青、李敏、毛远新、毛泽嵘、毛泽东和李讷(1962年)
  1954年和1955年,毛泽嵘又第二次、第三次去了北京,每次都受到了毛泽东的热情招待。尤其是第三次去北京时,毛泽嵘还从毛泽东那里领了一项任务。
  1955年5月,毛泽嵘同毛仙梅、文炳璋、陈国生和陈国生女儿陈锋来到了北京。吃饭时,毛泽东特意让厨房准备了红烧肉,他笑着说:"我就这点嗜好,喜欢吃红烧肉,江青说胆固醇多,不让我多吃。"毛泽嵘不知道什么是胆固醇,他只是笑着说:"那有什么关系?三哥要是回韶山,我们餐餐弄红烧肉给你吃。"听了毛泽嵘的话,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那好!"停顿了一会儿,毛泽东又问:"现在条件怎么样?能经常吃到肉吗?"这一问,满桌的客人黯然,半天都没人说话。
  这几人中,毛泽嵘年龄长一点,他率先打破沉寂:"别说是吃肉,不少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饿肚子。"旁边的毛仙梅接过话茬,也反映了农村的一些情况。听完两人的介绍,毛泽东感觉问题很严重,饱含愧疚的说:"让乡亲们受苦了,但是我调查的结果没这么严重,也只有你们能和我说真话。"
  也许是为了让毛泽东宽心,在之后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问起教师和复原军人在农村的情况时,表侄文炳璋说了很多。可他只挑了好的一面,至于不好的一面,却提得很少。毛泽嵘和毛仙梅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文炳璋没说实话。尤其是毛仙梅,一个劲地抽水烟袋,咕嘟咕嘟的响,呛得人说不出话。
  虽然毛泽嵘没文化,但是他却是个直肠子。一边听着文炳璋说谎话,一边看着毛仙梅只顾着抽水烟袋,自己很快就憋不住了。毛泽嵘站起来对毛泽东说道:"三哥,我还要再来一次,有话要和你说。"显然,毛泽东知道他话里有话,爽快地说:"好"。
  这天下午,夕阳西落,丰泽园外的林荫小道上,毛泽嵘和毛泽东两人并肩走在上面。"三哥,你千万不能听那些恭维人的话,有些人只挑好听的跟你说,这样可不行……"随后,两个人谈了很多,从农村教师讲到转业军人,最后又说到农村合作化和雇佣工人的问题。等讲完时,中南海已经华灯初上。话毕,毛泽东特意叮嘱毛泽嵘:"五弟,你是个直性子,说的都是老实话,以后多给我反映乡里的情况。如果你不会写字,就让别人替你写,但是务必要说真话!"
  毛泽嵘感受到了被毛泽东信任的骄傲,使劲地点了点头。
  图:1955年6月7号,左二毛泽嵘第三次看望毛泽东
  回到韶山后,毛泽嵘便动了起来,他多次请人代笔,给毛泽东反映农村情况。到底是不识字,再加上是请人代笔,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尤其是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毛泽嵘的材料越来越难写,还得罪了不少人,后来便不写了。
  1962年冬天,毛泽嵘再次去到北京。此时,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7年时间。这次见面时,毛泽嵘拘谨、小心了很多,最明显的变化在对毛泽东的称呼上。前几次,毛泽嵘总是称呼"三哥"或者是"主席三哥",这次却一直都是"主席"。对于这样的变化,毛泽东或许没有感受出来,依然热情地招待着这位堂弟。
  聊天时,毛泽东多次引导毛泽嵘,想让他像7年前一样,多反映些家乡情况。可每次触及到这些问题时,毛泽嵘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过去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位直肠子也变成了弯弯绕。
  事情要从1959年6月说起,毛泽东回到了韶山。第二天,毛泽东设宴邀请了40多人吃饭,并拍了照片。这40多人有族兄堂弟,有烈士家属,还有老赤卫队员,可唯独又少了毛泽嵘。毛泽嵘不理解,毛泽东为何没邀请他?难道连主席三哥也认为他错了,不想见他?
  毛泽嵘又糊涂了!首先,毛泽东此次回韶山时只停留了三天两夜。时间紧,事情多。不只是毛泽嵘,很多人都没见。其次,毛泽嵘住在杨林乡,离韶山20多里地。为了一顿饭,一张照片,没必要去折腾一位眼睛有病的62岁老人。最后,真正没让毛泽嵘去见面的,是他之前得罪的那些人。对此,毛泽东并不知情。
  图: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韶山和乡亲们的合影,里面没有毛泽嵘
  可是,毛泽嵘并不清楚其中的隐情,认为毛泽东也觉得他错了。正因为这件事,毛泽嵘便不再写信反应乡下情况。1962年见面时,他也拘谨了很多。当毛泽东想让毛泽嵘反应家乡情况时,他也主要说一些自己家的困境。对此,毛泽东说:"你是我亲戚,不能搞特殊化,也不能高人一等。今后你来北京,要经过我的批准。"
  很明显,毛泽东有点失望了,他没见到自己想见的那位直肠子堂弟。过去十几年中,来北京的亲戚有很多。每次来时,毛泽东都会让他们带来乡下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毛泽东最想看到的,既能叙旧,也能掌握得了乡下的情况。可毛泽嵘没做到,只反应自己情况,这不是毛泽东想看到的!
  是毛泽东"绝情"吗?并不是!此前给毛泽嵘的信中,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强调"你有困难,可以相告,替你设法解决。" 这不叫绝情,是他对亲戚的要求太高了。他认为,写信能讲清楚的事,没必要跑来北京,既折腾人,又浪费钱财。所以,毛泽东才会对毛泽嵘说"以后来京要经过我批准"! (注:1962年,毛泽嵘来北京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很多地方都不富裕。)
  后来,毛泽嵘离开北京时,毛泽东还是给他准备了件羊皮大衣和200块钱。似乎不放心,毛泽东又叮嘱说:"泽嵘,你现在年龄大了,在外面走动起来不方便,我工作也比较忙。以后要是一般情况,不要来北京。" 说完还给了他一封要带给杨林公社的信,也就是开头所说的那封:今后毛泽嵘来京,要经过我的同意。
  那个年代,想去其他地方需要介绍信。然而,作为带信人的毛泽嵘,他既不清楚这里面写了什么,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结果,1964年,1965年,1967年时,毛泽嵘每次来公社开介绍信,都被公社的人拒绝。隐约中,毛泽嵘也感觉到了不对劲,可终究不清楚哪里不对劲。
  图:毛泽东在和身边的警卫战士们讲话
  1968年,毛泽嵘又来了。出乎意料,这次拿到了介绍信。可去北京前,毛泽嵘并没有通知毛泽东。来到北京后,毛泽嵘才给北京中南海警卫局打电话,他说:"我要找毛主席,我是他五弟,你和他说一声,他就知道我是谁了。"还没等电话那头的人回复,毛泽嵘就急急忙忙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他生怕那头的人后悔。放下电话后,他就先后悔了起来,因为他不清楚,电话那头的人,能不能听懂他的韶山话。
  也许是警卫局的人没通知,也许是接话员没听懂他的韶山话。打完电话后过去了好几天,毛泽嵘仍然未能联系上毛泽东。尤其是回想起前几次来北京时的场景,每次都有人把他接到菊香书屋,两相对比,毛泽嵘不免有些黯然神伤。就在这时,服务员推门进来,告诉他吃饭的时间到了。听罢,毛泽嵘难为情地说道:"没有餐票了。"
  "没有餐票了?"服务员的眼睛顿时大了几圈,"谁也没说要你的餐票,毛主席的弟弟吃几顿饭,还需要交餐票吗?"尽管服务员这么说,可毛泽嵘并不这么想。到底是农民出身,他老实厚道,觉得这样白吃公家的饭不好,又住了两天后,便回韶山了。
  当年见面就叫他"逊五老弟"的"主席三哥",真的就忘了这位老弟吗?
  毛泽嵘又"糊涂"了! 这次未能见成,怪不得毛泽东。一来,毛泽嵘没提前通知毛泽东。二来,毛泽嵘来到北京后,联系的方式不对。三来,1962年见完毛泽东回去后,毛泽嵘每年都会收到毛泽东寄过来的200块钱。如果真的忘记了这位"逊五老弟",钱又是谁寄来的?显然并没有忘!
  1972年,是毛泽嵘从北京回来后的第4年。这中间,毛泽东每年都会寄来200块钱。这一年,毛泽嵘75岁,毛泽东79岁。毛泽嵘又颤巍巍地来到了杨林公社,他对负责人恳求道:"我75岁了,身体不好,主席三哥也79岁了,我也不知道他身体怎么样,万一我俩谁有个三长两短,再也见不了面了"。说着说着,毛泽嵘的眼泪流了下来。"我还要去北京,见见他老人家!"
  图:毛泽东和毛宇居、毛碧珠、文涧泉、毛仙梅等人在韶山的合影
  "不行,毛主席有规定,没有他的同意,你不能去北京,这封信还是你当年带给公社的。 "面对毛泽嵘的请求,杨林公社的负责人回答道。听到这里,毛泽嵘才彻底明白过来。为何1964年,1965年,1967年这三年间,他每次去北京都会被阻止。之所以1968年能去,是因为那天接待毛泽嵘的是位新干部,不知道那封信的事情。
  顿时间,毛泽嵘有几分伤心,他心里面念叨着:"三哥啊三哥,你要是工作忙,可以和我说,我什么时候没听过你的话?"虽然心中有委屈,可毛泽嵘想见毛泽东的心并没有变。他不厌其烦地恳求公社干部,给他开一封介绍信,见一面就回来。最后,公社干部的心也软了下来,才开了封介绍信。
  从1962年最后一次见面算起,已经过去整整10年。这10年间,毛泽嵘三次恳求前往北京未能如愿。1968年去过一次北京,未能见到毛泽东。前后算起来,就是4次。另外一边,这10年间,毛泽东又是怎么过来的?
  过去这10年,毛泽东何尝不想见韶山亲友。尤其是70年代后,毛泽东经常吟诵瘐信的一首诗《枯树赋》:"昔年柳柳,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首经常挂在毛泽东嘴边的诗,诉出了他的暮年之感,以及落叶归根之情。可家在何处?人在何处?
  没有外人时,毛泽东经常对身边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和护士孟锦云抱怨,家里的亲戚朋友怎么就不来看我了?那些扯着嗓子在客厅里面讲话,将丰泽园当成菜园子的乡下客人怎么没有了?那几年,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怎么连乡亲们都不来看我了呢?"
  图:毛泽东和孟锦云
  在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中,毛泽东终于等来了毛泽嵘。十年未见,两兄弟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来之前,毛泽嵘心中有千般委屈,他想当面问毛泽东:"不想让我来,为何不直接告诉我?"可真见面时,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两个字——三哥!这次不像1962年,那一年,毛泽嵘生分地叫着"主席",这次只有"三哥"。握着毛泽东的手,毛泽嵘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力气没有上次大了,三哥也老了。
  "泽嵘,还有泽连,怎么这么多年也不来看看我?" 因为太过激动,毛泽嵘在喊了一句"三哥"后就不说话了,是毛泽东先开的口。毛泽嵘回答说:"主席三哥,不是不想来,是怕耽误你工作……""所以就不到我这里来了?" 没等毛泽嵘解释完,毛泽东又打断了他,尽是哀怨的语气:"就连我,你们也不看一下了?"
  听完这句话,毛泽嵘对于被三番五次拒绝进京一事完全释然了,毛泽嵘似乎也真正理解了毛泽东的不容易。毕竟,毛泽东的身份在那里放着,他想回去,却不舍得回去。每次动身,身边人总是大张旗鼓。正如1966年6月时,毛泽东又回了一次韶山。可这次回去,毛泽东既没请客,也没拍照片,全程都在滴水洞,生怕打扰到乡亲们。
  从滴水洞回来后,毛泽东也希望再回韶山。可因为不能随意回去,毛泽东只能盼,盼望有人能从韶山主动来看他。可他盼了一年又一年,身边的老战友走了一位又一位,当年那几位经常来看他的堂兄、族弟,老得老,病得病,能走动的人越来越少,两个还能动的堂弟毛泽嵘、毛泽连也不来看自己。毛泽东心中急啊,所以一见面就埋怨"就连我也不看一下了?" 这种兄弟之情,又有几人能懂呢?
  停顿了一会儿,毛泽嵘又开了口:"三哥,乡亲们还是希望你能回去转一转,都想你呢!""你告诉乡亲们,我会回去的,这一次回去就不走了,落叶还是要归根!"毛泽东有些英雄气短地说,话语里充满着苍凉。这次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10年未见,两人有很多话要说。可在护士的催促下,只好匆匆地结束了会见。
  图:毛泽东去世,群众们悲痛不已
  5年后,毛泽嵘又从韶山来到了北京。他望着躺在鲜花翠柏丛中的毛泽东,拼尽全力喊了一句:"三哥,我是逊五,乡亲们都等你回去呢!" 可惜,尽管毛泽嵘的声音很大,可躺着的那位老人,永远无法再向他抱怨一声:"逊五老弟,怎么才来看我?"

宋江难道就没有看出来朝廷让他打方腊是驱虎吞狼吗?征讨方腊,是宋江自己主动请缨。起初不是朝廷的意思。这在水浒原著中说的很清楚。梁山剿灭王庆(百回版是征辽国),回到京城后,本该受重用。却因蔡京等人作梗,不仅没有封赏,甚至连城都不让梁神秘的秦始皇陵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生前一统六国,修长城,统文字,号称始皇帝,建立帝制的权术,开创2000多年的皇权史威严霸气至今震撼世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句号,带着陆小曼挥霍无度,徐志摩连打7份工养家,还要向前妻借钱补亏空提起徐志摩会想到什么?浪漫,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他用一支笔杆勾勒出一幅柔情似水的画卷,将浪漫与唯美完美地结合起来,似人间,又似天堂。他的才华横溢,悄悄的我走了,正1934年,周恩来在江西密见一乞丐,3天后红军长征,怎么回事?1934年10月7日,驻守在江西瑞金金沙洲坝的中共中央,迎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的乞丐。只见乞丐提着一袋气味难闻的垃圾走到守卫处,用他那脏兮兮的手将眼睛旁边的乱发撩开,对守卫有龙飞虎21岁任周恩来保镖,曾保护毛泽东入重庆,建国后授予少将身着少将军服的神目将军龙飞虎1992年,一行人专门到福州去拜访龙飞虎将军。只是他们未曾料到,即便龙飞虎已经77岁高龄,但仍然目光迅疾如电,眼睛一眯,让人不敢直视。颇有廉颇老矣,尚能周总理临终,秘密约见罗青长,直言此生有愧于两人,他们是谁?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病危。他自知时日无多,强忍着身上的病痛折磨,要身边的医护人员帮他把罗青长找来。罗青长到来后,周总理拼尽全力,用微弱的声音对他一再叮嘱,希望罗青长不要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临终安排马岱斩杀魏延?诸葛亮在病重时,秘召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三人商议退军方案,就提到了魏延,诸葛亮密令三人,如果魏延不遵守命令,自行其事,就让三人对魏延作出处置发落。并选择杨仪作为临时指挥。而慈禧偏爱的玉藕,有何作用,为啥慈禧睡觉时都要将其放身边?中国古代历史共有2000多年的封建时期,而在那时皇上就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由于古代重男轻女,一直保持着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在古时女人大多地位卑贱,没有什么话语权,可偏偏有这样三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自焚而死为何会成为逼反朱棣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湘王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他为人极重孝义,曾十分被父亲朱元璋所喜爱,但是朱柏却在28岁这一年被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所逼迫自焚而死,而朱柏之死也成了最终逼反燕王朱棣的导火索1894年,张謇能够光绪甲午年殿试夺魁,其中也是内幕重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迫于父命再次进京参加会试,却不料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对于张謇在光绪甲午殿试高中状元一事,有人说他原来淡泊功名,或者说他那次参加会试本无信心光绪二十九年福晋和格格集照第一张是醇亲王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幼兰,溥仪的生母,她是太子少傅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1921年溥仪因为端康皇贵妃辞退医生范一梅之事,和皇贵妃发生争吵
乾隆主动禅位给嘉庆,在养心殿当3年太上皇,这段时间他都做了啥在明清两朝的皇室中,有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父子俩可能关系不咋样,但祖孙却是不错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喜欢自己的孙子朱瞻基,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朱高炽万历帝跟着他的祖父嘉靖帝学,数十年不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谁,有后代吗?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出生于天津静海县西双塘村的孙耀庭老人,这里同时也是清末著名的大太监小德张的故乡,孙老人出生那年正值光绪二十八年,晚清已步入灭亡的倒计时。和普通百姓一样,孙老人家入藏先遣连新中国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行军,毛主席称其为盖世英雄入藏先遣连新中国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行军,毛主席称其为盖世英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的行路难,难在对人生的感叹。60年前,有一条从新疆走向西藏的行军路也很艰难。这条路线,在中国象棋中,为啥会有ampampquot将帅不能相见ampampquot的规定,看完涨知识了象棋是一种二人对抗性的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关于象棋的起源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问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象棋成型于宋朝。相信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啥在百年风华正茂,英雄出少年,看抗日战争时期的六大抗日小英雄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中国有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抗日救亡的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一口米缸映照严明纪律作者王帅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口棕黄色的陶质米缸静静伫立。鼓腹曲颈圆口竖条纹的米缸,历经90多年的岁月洗礼已然陈旧斑驳,表面还有一条狭长的裂痕。这口农家米缸虽然看似寻常,却是中毛泽东党内领袖地位确立的重要事件张闻天和博古从密切合作走向公开决裂文水新营张闻天(洛甫)和博古(秦邦宪)都曾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9月,临时中央成立时,博古和张闻天均被确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负总责。随着1933年初临时中央从上15岁少女舍生救下抗日队伍,遭日军折磨5天5夜后,壮烈牺牲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晶麟,在抗日战争中,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而张晶麟的事迹却鲜有人知。1926年,张晶麟出生于山东省原荣成县,家里十分贫穷。1926年出生。她出生两个月时47年五名高级干部遇袭牺牲,毛主席震怒把警卫的连长指导员枪毙1947年的5月21日凌晨,柴湖栏子村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军的几位高级干部和随行部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尽管我们的干部英勇指挥作战,但还是由于寡不敌众,有好几位干部当场牺牲,逃出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打响,毛主席为何紧急叫停?图文鱼头编辑鱼头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即将打响,但是这时毛主席却下令紧急撤退,当时所有人都不解,明明这一战志愿军胜券在握,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撤退呢,事后人们反应过来后,才发现毛主席这个决你所不知道的宁都(五)宁都起义26名共产党员撬动了整个国民党第26路军2021年12月举办的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把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推向高潮。为什么前来围剿红军的国民党部队,短短一年多时间却成建制当了红军?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