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

  命好的隋文帝杨坚      杨坚能在短短的四个月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说出来杨坚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如果说历代皇帝中有谁是上天的幸运儿,那么只有杨坚一人,杨坚运气好的让某个人嫉妒的要命,并且这个人还是后来的天可汗李世民。能让李世民妒忌的人不多,杨坚可以排在第一位。以至于千古名相房玄龄都要昧着良心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语气里都透着浓浓的醋味。
  虽然杨坚不是在短短四个月中就统一了天下,但相对很多开国皇帝来说,他得这个天下还是太容易了一点。所以说运气好的爆棚。要说杨坚的好运气,这必须要从北周开始说,就因为杨坚窃取的是北周的天下。        1)北周的建立,权臣争权夺利的结果。
  话说从曹操的曹魏,到司马懿谋权,再到司马炎的晋朝,虽然不是同姓,但国家好歹也是统一了,天下分久必合。但可惜的是,司马炎的晋朝也不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司马炎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开国君主。他死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就彻底完蛋了,变成了五胡十六国和东晋。
  五胡十六国的意思就是,在当时的北方,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国家。而南方则是司马炎的没有死绝的后人,跑到南方建立的一个偏安政权。
  这个时候国家多的让你怀疑人生。说不定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一起来就变成另外一个国家的人了。个人的成功也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帝王将相今天风光明天死亡,有点像我们近年来富豪排行榜,有点变幻无常。
  直到439年有一个叫拓跋焘的人灭北凉建立了北魏,这才算消停一些。130年,从"八王之乱"到北魏灭北凉,北方才真正的实现统一,这时候东晋也早被刘裕干掉。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当然北魏建立离杨坚出生还是有很长的时间,长到还有101年。但北魏很重要,因为后来的北周正是北魏分裂而成的。到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继位的时候,已经是公元532年。而立元修为皇帝的权臣,就叫高欢。
  孝武帝元修就是一个傀儡,高欢才是北魏背后真正的掌权者。但元修是一个有才华有志向的傀儡,所以他还想挣扎一下。就因为他这一次挣扎,才会出现后来的北周。如果他不挣扎,估计没北周什么事,天下都是高欢的。
  于是他就私底下找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贺拔岳。这时候还没有宇文泰什么事!
  宇文泰当时还跟着这位关西大邢台贺拔岳。贺拔岳既然跟孝武帝搭上了线,就要做完全的准备,就派宇文泰去看一下高欢。宇文泰还真是一个人才,看了高欢回来对贺拔岳讲了一番话,主要有三点:
  第一,高欢肯定会反,但现在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局面。所以他需要时间。
  第二,贺拔岳兄弟的势力在关中影响非常大,如果扼守潼关,分疆裂土绝对可行。
  第三,关中周围都是少数民族,非常容易收服。
  并且宇文泰最后还总结,如果收服了关中平原周围的少数民族,增加了兵力和地盘,这样辅佐魏室,就可以像春秋时代的齐桓公一样了。
  要说人的野心是一步步跟着形式走出来的。本来宇文泰全心全意的想辅佐贺拔岳成就齐桓晋文之霸。但没想到的是形势变化之快。
  首先没有想到的是,贺拔岳竟然被合作伙伴"侯莫陈悦"(这个名字有点奇特,是少数民族音译)弄死了。没办法,宇文泰冒着生命危险去军中,靠着自己非常能忽悠好口才,稳定了贺拔岳的军队的军心,当然也顺利的接替了贺拔岳的位置。变成了关中地区实际的老大。
  第二个没想到是,孝武帝元修竟然带着文武大臣半夜从洛阳逃跑了。不仅宇文泰没想到,高欢也没有想到。等到高欢反应过来,宇文泰已经把孝武帝元修接到长安了。
  就这样,本来没戏的宇文泰,硬是从主角高欢那里抢来了一半的戏份。有了孝武帝在手,宇文泰光明正大的分走了原来属于高欢的一半土地,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宇文泰死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就当了皇帝,成立了北周。北周来自于西魏。       2)最重要的是出了一个北周武帝,雄才大略的缺如此短命的皇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个只比杨坚大两岁的天才皇帝,原本根本没有皇帝命的。也是命运一步一步威逼的结果。
  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是一个非常侥幸的成功者。北魏权臣高欢算计了大半辈子,最后只得到北魏的一半土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像打麻将,高欢停头很长时间了,没有自摸。宇文泰刚刚停头就自摸了。所以高欢下半辈子一直在攻打宇文泰,就是因为太气愤了。
  但宇文泰也是有难处的。这个难处就是宇文泰的寿命。一切都好像是上天的安排,宇文泰好不容易坐稳了位置,结果生命到了尽头,而他的儿子们都还未成年。
  这时候的天下就是军阀混战,谁也不敢相信别人。宇文泰选择相信他的侄子宇文护,这个一直跟随他的自家人。把几个儿子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护就把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立为皇帝,时年十六岁。虽然宇文觉是皇帝,但一切肯定是宇文护说了算。这让宇文觉很不满意。
  不满意的宇文觉就开始想办法,他的办法和康熙皇帝一样,弄几个少年在身边练武,好趁机弄死宇文护。这说明宇文觉还是很缺乏政治智慧。
  宇文觉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是:宇文泰为什么要宇文护来当这个主事的?宇文觉可能年龄太轻,从来没有想过。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宇文护能镇得住场子。也就是宇文护受到很多人的拥护。
  宇文觉找的人越多,就有更多的人向宇文护告密。所以在一个叫张光洛的人执着告密下(宇文觉被张光洛坑了两次),宇文护对宇文觉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很快抓住宇文觉的把柄,先把宇文觉废了。废掉以后暗中找人弄死。
  小的不行立大的,反正宇文泰儿子多。  这一次宇文护改变了策略,立的是宇文泰的大儿子,宇文毓。这时候刚刚23岁。所以宇文护的意思非常明显了。他第一次立十六岁的宇文觉就是为了方便控制。结果不如意就废了宇文觉。这次盯上外表文弱宇文毓,就是因为这个应该好控制了吧。
  结果还是不能如愿,宇文毓表面上看文弱,其实心中非常有主见。宇文护也是控制不住。这次不好再废,宇文护还没有掌控整个朝局的能力。于是宇文护就通过厨师下毒,把宇文毓毒死了。然后立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为皇帝。主角登场了!
  从公元557年立宇文觉,不到一年废掉宇文觉。同年又立宇文毓为皇帝,到560年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皇帝。宇文泰虽然儿子儿子多,但也给宇文护弄死的差不多了,再立一两次就没了。
  无论如何,十七岁的宇文邕当了皇帝。有了两个哥哥死亡的沉痛教训,宇文邕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对宇文护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并且还想方设法讨好宇文护,不光宇文护,上至宇文护的老娘,下至宇文护的大小老婆的儿子,宇文邕一律是加官晋爵,想方设法优待。搞得宇文护很放心,也很高兴,终于不用再换皇帝了,终于找到一个识相的。要知道以宇文护的实力,换皇帝都得罪了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周武帝宇文邕的韬光养晦,让宇文护更加忘乎所以,非常嚣张,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更多的是宗族里的人。这些人对宇文护意见非常大,都暗中向周武帝靠拢。宇文直就是其中一个。
  宇文邕装孙子装了12年,在12年间对宇文护言听计从,比对他老子都尊敬。这才让宇文护对他放心。宇文邕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公元572年的一天,宇文护进宫的时候,宇文邕面带忧色对他说太后喝酒太多,以至于影响到身体,自己劝不住,希望兄长帮忙。
  宇文护根本没想太多,再加上宫里宫外都是自己的人。就答应了宇文邕的请求。宇文邕还拿出自己写的《酒诰》让宇文护读给太后听。宇文护更加放心。
  到了太后的寝宫,正当宇文护给太后读《酒诰》的时候,宇文邕用手中玉珽,偷袭宇文护的头部。猝不及防的宇文护被击倒在地。宇文邕命令宦官何泉用刀杀死宇文护。何泉早就吓傻了,拿刀的手都哆嗦。这时候躲在里面的宇文直一下子跳出,夺过何泉的刀杀死了宇文护。
  周武帝隐忍了12年的时间,终于干掉了宇文护,真正掌握了权力。开始了他的宏图大志。
  周武帝生性节俭,并且志向远大。凡事亲力亲为。他的一系列政策使北周的经济迅速繁荣。更厉害的是,周武帝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灭了高欢的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
  灭了北齐的周武帝更是盯上了当时非常强大的突厥。更是在578年,亲率五路大军进攻突厥,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可惜的是,在北伐途中,周武帝患病。回到洛阳后病逝,时年仅仅36岁。      3)最作死的继承人宇文赟,不到两年时间把自己玩死,把大好河山给了别人。
  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志在天下。所以对他的继承人宇文赟要求也分为严格。在教育上也没少下功夫,甚至不惜体罚。但有种人就是无论你怎么培养,他也不可能成才。可惜的是,皇太子宇文赟就是这种人。周武帝的望子成龙,反而招来宇文赟的无限怨恨,以至于周武帝死的时候,宇文赟装都不愿意装一下,直接说:"死的太晚了!"有这样的儿子,还真不如没有。
  周武帝虽然装了十二年孙子,但是一直都没有闲着。他留神全天下的人才。并且悄悄提拔着这些人才。所以他一掌控大局,他手下马上人才辈出。无论是宗族还是朝臣,周武帝身边有很多一流的人才。比如宗族里面的齐王宇文宪,军事能力远超一般人。大臣之中更多,杨坚,司马消难等。
  宇文赟没有别的才华,对人才的打压做到非常及时周到。他首先盯着的就是周武帝最信任的齐王宇文宪。想方设法把宇文宪弄死。
  弄死宇文宪之后,宇文赟又盯住了杨坚。有一次他见杨坚之前,他告诉手下的侍卫,只要杨坚脸上稍有变化,就立即杀掉杨坚。可惜的是,无论他怎么说,杨坚永远是那副谦卑的姿态,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他一看杨坚不为所动,就对他的皇后杨丽华发脾气,家暴。甚至不惜要废掉杨丽华的皇后身份。杨坚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跪在他的门前,磕了一晚上的头,才让他稍稍动心,没有废掉杨丽华。
  别的大臣就更不用提了,极度不自信的宇文赟根本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用各种比较奇特的办法,把宗族和朝臣威胁个遍。刚侍奉过明主周武帝的朝臣,马上对这个宇文赟失去了希望。这无形中给杨坚后来拉拢朝臣铺好了路。
  宇文赟在外面天天吓唬大臣,回到家里就贪图享受。周武帝是一个比较节俭的皇帝。但再节俭也是皇帝。但宇文赟认为他爹住的宫殿丢他的脸。他要盖新的,他要盖大的,他要住最豪华的宫殿。
  于是就开始大兴土木,征调民工几百万人。宫殿修的急,以至于每天都有很多民夫死在路上。
  宇文赟喜欢美女,于是官员们从全国找美女,只要有点姿色的,不管是大臣的女儿还是老婆,都被宇文赟弄到后宫。后来以至于宇文赟认为一个皇后不够,他要有五个皇后。很显然人太多练封号都不够了。
  玩的已经有点疯的宇文赟觉得当皇帝都太碍事,影响他和美女美酒相处的时间。于是他把皇位传给他还在吃奶的儿子,自封自己是周天元。天天呆在宫殿里和美女喝酒玩乐。好不容易清醒的时候,杀两个大臣玩一下。
  宇文赟当皇帝的那一年是公元578年,他只有19岁。当了两年的皇帝后,夜夜做新郎的周天元终于把自己身体玩坏了,在580年去世,死的时候仅仅二十二岁。不节制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的周天元宇文赟,仅仅两年时间,一个练过武,身体强健的年轻人,就让酒色毁掉自己的身体,就这样去世了。
  他的去世让周武帝打下的大好河山突然失去了主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得罪了全天下人后才去世的。更要命的是,他的儿子才八岁。
  所以说宇文赟很重要,如果他贤明有为,北周就可以有光明的未来。可惜的是,他是做尽了坏事以后走的。      4)杨坚,命赖不能怪社会,命好必须有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坚是接了周武帝宇文邕的班。但其实杨坚只比宇文邕小两岁。所以,宇文邕受的苦,杨坚也受过。
  杨坚的父亲是随桓公杨忠,所以杨坚出身好,又能力超群。不仅周武帝看见了,宇文护也看出来了。
  于是宇文护就拉拢杨坚。杨忠就告诉杨坚,现在别看宇文护权倾朝野,将来怎么死还不一定呢!于是杨坚就装傻充愣,不搭理宇文护。
  公元568年,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变的位高权重。而这个时候距离周武帝干掉宇文护还有四年。这四年绝对是杨坚煎熬的四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宇文护弄死。好在杨坚生命力坚强,无论是下毒还是暗杀,都像杨树苗一样坚强的活下来了。活到了周武帝掌权的时候。
  其实周武帝的时候,才是像杨坚一样的这些人才想要的时代。皇帝志存高远,对待人才倍加珍惜。包括齐王宇文宪,还有别的大臣,不是没有在周武帝面前诋毁过杨坚。说杨坚面相非常,骨骼惊奇,有皇帝相。但周武帝听了哈哈一笑说:"帝王之命是上天注定的!"可见周武帝的旷达。如果没有宇文赟这个傻逼,杨坚会老老实实做一个上柱国。但命运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周武帝年纪轻轻竟然死了。
  就这样杨坚刚刚在周武帝手下过两天好日子,又掉进了周天元宇文赟的冰窟窿。
  杨坚在周天元宇文赟手下是备受煎熬。比宇文护时代更是艰难一百倍。以至于他挖空心思找到当年的同学,内史大夫郑译,求郑译帮忙找个机会外放,到地方去做官,远离周天元宇文赟。
  郑译也给他找了一个职位,正准备去的时候,杨坚的脚犯病了,走不了路,没去成。但正是这个时候,宇文赟犯病了,把他的宠臣刘昉和颜之仪叫进来,准备嘱咐几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说话了。
  让宇文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位高权重,深得人心的外戚只有一个,他的老丈人,他一直想杀的杨坚。
  这时候不用杨坚出面,刘昉和郑译等不约而同的都想到要杨坚出来辅政。因为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皇后娘娘。并且杨坚和他们关系都不错。
  这时候杨坚假惺惺推辞几句也是应该的。但无法改变不了事实,杨坚成立辅政大臣,成了手握实权的第一号人物。
  命运就是这样,上一秒还在惶恐不安,而下一秒就是掌控天下命运。刚刚有一点志得意满,马上听到的消息又是到处造反。虽然有周天元宇文赟的祸害,但杨坚的帝王之路却不会一番风顺。
  杨坚要想坐稳辅政大臣的位子,首先面临着几个问题:
  第一,以周武帝的雄才大略怎么会想不到今天的局面,所以宇文家族有很多王在各地带兵。
  第二,宇文泰的侄子相州总管尉迟迥手握重兵在旧齐地虎视眈眈。并且齐地刚刚征服,变数很大。
  第三,关中的后花园蜀地也不安分,也传来叛乱的消息。
  杨坚非常有才,他借着嫁公主的机会,把宇文家族带兵的王爷先诓回了京城。然后控制住。
  但 没想到宇文泰的侄子尉迟迥很快造反。身为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他才是应该辅政的人物。看到杨坚竟然偷袭了大权,心里非常不服。于是举兵东夏。更没想到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四川果然如所料的也造反了,对杨坚来说局势非常艰难。
  烽烟四起,要是一般人早就慌乱了。杨坚没有,杨坚不仅自己有军事才能(建德四年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于河桥大败北齐的军队),并且杨坚还会用人。并且用人的能力远超他的军事才能。而这次平定尉迟迥的叛乱,就是杨坚用了一个人,高颖。
  这时候的高颖还不是名震天下的大隋名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杨坚就看到了高颖的才华。把高颖派到韦孝宽军队里做监军。韦孝宽是一代名将,但在平定尉迟迥之战中,高颖无疑是据头功,展现出来了杰出的军事天赋。
  包括后来的平定陈朝的不世名将韩擒虎,贺若弼。都是杨坚一手发掘的。
  要说杨坚命好,他的前面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周武帝,给北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现在这些人才全成了杨坚的助力。
  杨坚从580年平定叛乱开始坐稳辅政大臣的位置,到581年接受北静帝的禅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臣子到皇帝的华丽反转,充分证明了"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未来变数无穷。
  虽然杨坚此时成了皇帝,也手握雄兵,但杨坚并没有急着统一天下,他首要做的是休养生息,选拔任用人才。这样一等就是8年。
  直到八年后的公元589年,实力雄厚的大隋才派名将韩擒虎,贺若弼帅五十万大军,在千里防线突破长江,灭掉了昏庸混乱的陈朝。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所以杨坚虽然命好,完全继承了北周的衣钵,但统一天下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很难靠四个月来完成。以杨坚的命好和雄才大略,也要耗了九年时间。如果算上继承他父亲的爵位,还不止这个数。       综上所述:但从杨坚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统一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杨坚命好,有宇文泰,甚至周武帝给他打了一个很好的底子。就这样杨坚还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杨坚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杨坚的"开皇之治"堪比"贞观之治"。在杨坚的治理下,大隋之富让后人向往。杨坚时代存储下来的粮食,到隋炀帝灭亡还有。可见杨坚治理国家的能力有多强。        但可惜的是杨坚犯了和周武帝一样的错误,没有选好继承人。以至于强大的隋朝仅仅过了28年就灰飞烟灭了,让人可惜!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公元588年末,隋文帝派出三路大军、共518000人 南征,经过4个月时间彻底消灭了割据江南的陈朝,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此时,距离上一次统一已经过去了280多年时间。
  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五胡入侵以来,华夏大地已经持续了280多年的分裂战乱。战火纷飞,民生凋敝,直到隋朝建立后方才统一中国。
  隋文帝能够再次统一中国,既有运气成份,也有实力原因。
  第一、运气赋予了杨坚皇位,给了他统一中国的机会
  杨坚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也是北周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原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可是,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杨坚的亲家周武帝、女婿周宣帝都是皇帝,而且都短命而早殁,所以皇位最终落到了杨坚的手上。
  杨坚的亲家就是南北朝历史上有名的"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领导北周攻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
  可是在公元578年,35岁的周武帝突然暴毙,将皇位传给了杨坚的女婿宇文赟(周武帝长子周宣帝)。宇文赟这个人昏庸好色,穷奢极欲,在位时期大兴土木,甚至出现后宫"五后并立"的现象。
  (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周宣帝,所以他在名义上是周静帝的外公)
  由于酒色过度,周宣帝在位不满3年就暴毙了。周武帝、周宣帝接连暴毙,年幼的北周静帝登基为帝,实权都掌握在国丈、隋国公杨坚的手中。北周王朝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也全部被杨坚杀掉,皇族中的实力派悉数遇害。
  杨坚杀尽了宇文家族之后,大权独揽,在公元581年篡位称帝,以"隋"代"周",史称隋文帝。隋文帝有心统一中国,而且皇位来得太容易了。二、杨坚的亲家周武帝替他打下了大好基础,同时南方的陈朝自己也腐朽不堪
  杨坚登基的时候,中华大地上已经是"北强南弱"的局面。南方的陈朝凭借长江天堑苦苦支撑,国力弱小,而其末代君主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陈叔宝(陈后主)。陈后主在位的时候,陈朝国内腐败加剧,奸臣当道,根本挡不住隋军的进攻。
  (隋朝统一的主要障碍是江南的陈朝,此外还有一个后梁小朝廷)
  此外,以江陵为根据地的"后梁"小朝廷更加不堪一击,完全不是隋朝的对手。隋文帝篡位后,隋朝继承了北周的国土和实力,先是在588年末废除了江陵的后梁小朝廷(萧氏),然后发动了三路伐陈(陈氏)的计划。
  至第二年2月,隋军平定江南,俘虏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前后耗时仅4个月。
  杨坚的亲家、周武帝宇文邕在位的时候,北周王朝已经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无论是经济、人口、版图都远超南方的王朝。只不过,周武帝在35岁时暴毙,而继位的周宣帝又在位不到3年就去世。所以在北周"将统而未统"的时候,杨坚以隋代周,取得了统一天下的胜利果实。
  三、隋朝建立后,妥善处理了与北方的突厥关系,使得朝廷有机会南征
  隋朝建立之时,最大的威胁不是南方的陈朝,而是北方的"突厥汗国"。北方的突厥(阿史那氏)鼎盛时兵力强盛,拥兵数十万,从中国的东北到遥远中亚地区都是突厥人的游牧范围,对中原的隋朝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北齐、南陈曾出现了短暂的三国鼎立局面。北周在577年攻灭北齐,杨坚在581年篡夺北周建隋,隋朝在589年攻灭南陈,实现了中国统一)
  因此,隋文帝杨坚在581年登基之后并没有急着南征,而是处理隋朝与突厥的关系。隋文帝使用反间计将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严重削弱了突厥的实力。不然,隋朝不敢全力南下进攻陈朝,因为后方的突厥是巨大的威胁。
  由于东、西突厥之间内乱,所以隋朝可以全力南征,没有北方的后顾之忧。到了588年的年底,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站在隋朝这边,而隋文帝也完成了战船建造、将领部署、军队集合等一系列准备,所以能够在4个月内快速消灭陈朝,统一了古代中国。
  导读:
  隋文帝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当中与其他的帝王都有不同,他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是隋文帝把分裂了近280多年的中国重新进行了统一。他把隋朝以后很多相对来说较为重要的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当然最受关注和最受用的就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在他所在的24年的生活当中不仅能够勤俭节约,而且还勤于政务,把节俭的传统发挥得非常好,而且还能把政治事务处理的很好。 当然,这其中所受影响最大的,也最为受惠的就是天下的百姓。
  隋文帝的这些做法也为以后唐代的兴盛打造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隋文帝死后有十四年的时间隋朝就灭亡了,子孙们也没有命文人对他的功德进行表彰和歌颂。
  隋文帝其实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帝王,隋文帝从开始继承了帝位之后就已经放手去执行统一全国的工作。虽说统一了全国,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相对轻松的就把分裂了280多年的中国进行了统一呢? 隋文帝建立隋朝
  杨坚是宇文泰时期众多大将军其中一位,隋国公杨忠的儿子,杨家上下五辈都居住在武川镇,杨坚出兵攻打北平立下战功,所以能够进位柱国,在朝廷当中拥有不小的势力。而杨坚的女儿也是北周时期的四个皇后其中的一个,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杨坚在当时的朝廷之中有着很高的权重和地位。
  北周的宣帝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王,整日醉酒于后宫之中,经常很多天不去上朝,而且宣帝对于大臣们并不信任,随意处置,在位期间肆意诛杀和罢免了很多人,所以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大家都对宣帝很恐惧。
  但是,宣帝仅仅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之后,自己一意孤行的把皇帝之位传给了自己只有八岁的儿子,并且自称要去"高蹈风尘",而且还给自己立下名号,称自己为"天元皇帝"。几年后宣帝就驾崩了,宣帝驾崩之后,杨坚被朝廷大臣们拥护着去辅导朝政,这种状态维持了有十个月,之后杨坚就把宣弟八岁的小儿子废除了帝位,并且自己称帝,称作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以后比较崇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把法令进行了清简,取得了民心,与宣帝在位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宇文氏的宗族,还有鲜卑族的一些重要的大臣都对杨坚有着极度的不满意,并且发兵讨伐他。想要讨伐杨坚的兵非常的有势力,但是慢慢的都平息了,所以民心的归属是最重要的,杨坚收获了民心。  隋文帝继位后做的最主要的三件事
  隋文帝自继位后在位的时间有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的时间里他把三件事情作为自己最主要去做的。第一就是要修明内政,第二个就是绥及边疆,第三个是统一整个中国。
  其实隋文帝在位的时候,中原已经得到了统一,百姓的生活相对来说已经走上平稳的状态,而且隋文帝个人生活非常勤俭节约,并且明令禁止奢靡,当时的男性着装不赞成佩戴金石玉器,穿衣也较为朴素,总之流行简朴风尚,把一切的征收都降低,并且减轻刑法,这也是他施政的中心要旨。
  隋文帝将一些税务进行免除,而且百姓只要达到50岁就能够免役,这些都是非常让百姓受惠的政策。而且隋文帝让人最为拍手称快的就是严厉弹劾贪污官吏,他命人去巡查现在的河北一带,任人将二百多名贪官污吏进行撤换,收贿和受贿的行为也受到严重的惩罚。
  第二件事情就是"外抚戎夷",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突厥, 突厥在552年的时候把柔然消灭掉了,并且征服了现如今的蒙古周围的地方,突厥就成为了偏北地区实力雄厚的部族。隋文帝在位时突厥又大肆入侵了现如今属于甘肃的一些地带,在隋文帝十九年的时候隋文帝就趁着突厥在五个地方互相争雄时使用政策对他们进行离间,然后派兵出击把他们攻破,所以突厥就变成了两个部分,并且把其中的东部突厥降服。
  但要说对隋朝影响最为主要的就是对高句丽的征讨,隋朝建立以后共有三国在于朝鲜半岛,其中就有高句丽,作为三国当中最强大的一个,他们日夜担心自己将会成为隋朝的讨伐对象,所以私自做了准备,当然,这引起了隋文帝的不满。第二年的时候高句丽就发兵进军辽西,隋文帝就派人率领了三十多万大军对高句丽进行讨伐,结果由于风向的问题,让隋军的很多军舰飘走不见,所以无功而返,之后高句丽王派遣使者给朝廷进贡,所以停战。 灭陈统一全国
  隋文帝做的第三件事情,也是自从继位就开始进行的统一全国的工作 。继位第二年他将长孙览封为东南道行军元帅,第一步就是先把后梁政权除掉,直接将长江中游进行了控制,他又命令造船,大船可以承载八百人,小船也能承载一百以上的人员。文帝八年的时候,正式将陈朝的罪恶宣布出来,并且发声讨伐。
  隋文帝派遣自己的儿子杨广,还有杨素等人为行军元帅,率兵兵分八路进行讨伐,陈后主自认为自己"王气在此",而群臣都认为地势优越,所以依然喝酒赏舞,吟诗作赋,并没有丝毫的戒备。而隋朝的将士在夜里渡过长江,而陈军都喝醉了,江南的父老乡亲们也很痛恨陈朝君王的昏庸无能,所以欢迎隋军进入。
  隋君直奔建康,只有极少数的陈军想要奋起抵抗,隋君将陈后主送到长安,并且封他为"长城县公",十五年之后便死于长安。结语
  正是因为陈后主的陈叔宝毫无才能和轻视敌人才能够让隋军轻松获胜,也是因为隋朝军事力量远远超出陈军,还有经济方面的实力悬殊才让隋文帝轻轻松松的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将分裂了280余年的中国进行了统一。
  隋文帝能够快速统一全国,那不仅仅是他的功劳,他得感谢两个人,是这两个人,让他建立隋朝后,只有一个强大对手:南陈。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些人的成功,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就在那个时刻,没有早一分,没有晚一分,一出手,造就了属于自己的盛世。
  隋文帝杨坚,就是最幸运的那个人。1、天下大乱,有两人统一了南北方
  (1)隋文帝该感谢的第一个人:北魏太武皇帝
  西晋是个悲催的王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司马氏好不容易统一了三国,但不到50年,八王之乱就发生了,不久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来到了,那就是:
  五胡十六国。
  所谓的五胡,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再加上汉族贵族,他们在中国的北方纷纷建立国家。
  前后200年间左右,有16个国家实力了得,它们是:
  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这是五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4燕),前秦、西秦、后秦(3秦),前赵、后赵(2赵),成汉、大夏十六个国家。(排名不分先后)
  在五胡十六国乱炖的时间里,有老大气质的国家,前后出现过两个。
  一个是前秦,就是氐族首领苻坚建立的国家。
  这个前秦曾经短时间统一过北方,差点统一了全国,要不是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干败,前程不可限量。
  前秦衰落并灭亡后,进入第二波五胡乱炖的时刻,各个国家再一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于是,在396年,第二个有老大气质的国家"北魏"诞生了,这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
  大哥一出场,就是疾风暴雨,一顿猛揍,把后燕揍成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南燕,一个后来的北燕。
  409年拓跋珪去世,历尽波折后长子拓跋嗣上了位。
  但拓跋嗣身体不好,英年早逝,于是,他英明神武的儿子拓跋焘上位了,这就是北魏太武皇帝。
  此人雄才大略,治国有一套,打仗更有一套,上位后仅仅16年,在公元439年,就统一了北方。
  隋文帝杨坚该感谢的第一个人,就是拓跋焘。
  如果此人没有统一北方,那么,就算杨坚在乱世之中建立了隋朝,也会困难重重 ,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
  (2)隋文帝该感谢的第二个人:南朝开启者刘裕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五胡十六国纷纷崛起,而有一个人选择了南渡,他的名字叫司马睿,也是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317年建立东晋,首都是建康,就是如今的南京。
  东晋建立后,在南方开始了统一的脚步,但因为士族门阀的互相竞争,整体上,一直处于摇摇晃晃的飘荡状态。
  在东晋的王、谢、庾、桓四大家族的竞争中,桓家占了上风,对朝廷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并且,在403年,桓玄逼迫东晋皇帝禅位,他建立了极其短命的"桓楚"。
  404年,东晋的带兵英雄刘裕出手了,桓玄招架不住,被打败。
  但是,东晋的朝廷,刘裕是看不上的,此人有着自己的野心。
  公元420年,刘裕的南朝宋建立,东晋就此灭亡。
  刘裕手段强悍,高度集权,南方被完全统一了起来,而且刘裕常常想着征服全国,但没有达到目的。
  隋文帝杨坚后来能够成功,也得感谢刘裕,是刘裕将南方彻底统一了起来,这为后来隋文帝的统一,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2、杨坚也该感谢自己:帮助北周平了北齐,给后来的自己解决了一个障碍
  北方被北魏统一,但好景不长,又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后来被权臣宇文泰掌控。
  后来,宇文泰侄子宇文护,在557年废了西魏皇帝,扶持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上了位,建立了隋朝的前身北周。
  而东魏被权臣高洋篡权,在550年建立了北齐。
  北方注定是北周和北齐的争夺。
  杨坚出生于541年,他爹是杨忠,曾经是西魏的将军,宇文泰是他跟随的人。
  北周建立后,杨忠成了八柱国之一,儿子杨坚也慢慢成长了起来。
  在杨忠担任将军的时候,就曾经和突厥联系,一起攻伐北齐,但因为军粮短缺,而且对于朝廷主持者权臣宇文护,杨忠也不太认可,于是没有全力去攻克北齐。
  公元568年,杨忠去世,接下来,属于杨坚的时刻到了。
  杨坚作为宇文邕的得力干将,在权臣宇文护于572年被宇文邕诛杀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因为宇文邕有大略,而且认可和欣赏杨坚,所以,在资源上、策略上非常的支持杨坚。
  公元577年,北周在杨坚等人的努力下,灭了北齐,北周就此完全统一了北方。
  看似杨坚是帮助北周灭了北齐,实际上,杨坚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剔除了一个有威胁的敌国。
  在北周灭了北齐后,华夏大地,除了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谷浑等,只有南陈一个强大国家,这是北周统一全国的障碍,几乎是唯一的障碍。
  南陈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南朝在经历了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后,在557年,南梁权臣陈霸先建立了南陈。
  南陈和北周,都是557年建立的,它们之间的互相竞争情况,到底如何呢?杨坚篡权建立隋朝时,只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这让快速统一的难度降低
  说起杨坚篡权,其实也是逼到了那个形势上,但凡,宇文赟做得不要太过,杨坚都可能不会篡权。
  话说,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宇文赟做皇后,但这哥们明显是个没教育好的孩子,对于大臣毫无尊敬和怜爱之心,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臭屁架势,比起他爹,距离差得实在是大。
  兴之所至,宇文赟把另外的三位妃子也立为了皇后,这是四位皇后同堂,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
  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是公平,但实际上,这就是对杨丽华的不待见。
  既然是四位皇后,那就面临着互相的竞争,互相的争风吃醋,互相的诋毁。
  显然,另外的三位,有些抱团,说尽老杨家的坏话,他们寄希望于周宣帝灭了杨坚一家,如此,她们的机会才会非常多。
  于是乎,周宣帝对杨丽华曾经大怒:"我要杀了你全家!"这绝不是一时兴起,一定是周宣帝内心当中有着对杨家的极大不安全感。
  而后面的日子里,周宣帝宇文赟对杨家也是处处堤防,常常猜疑。
  一次,周宣帝对手下人说道:"杨坚上朝后,如果脸色不好,就杀了他!"看到杨坚上朝时满脸的笑容,没有下手。
  后来,周宣帝又一次和杨丽华起了矛盾,准备赐毒酒给杨丽华。如果杨丽华喝了毒酒,杨家在朝中再没有依靠了。
  得知此事,为了女儿,为了杨家,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觐见皇帝,并且磕头乞求绕过杨丽华和杨家。
  前面,周宣帝无动于衷,独孤伽罗就使劲的磕头,头都磕破了,血都流出来了。于是乎,周宣帝算是放过了,丈母娘的那一幕,让他心软了。
  当独孤伽罗回去后,夫妻两明白了,如此下去,杨家迟早会被灭族。
  公元579年2月,荒唐的周宣帝竟然把位置传给了6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当上了太上皇,纵情于美色和各种享受之中。但那时,周宣帝也仅仅21岁啊!
  公元580年5月,周宣帝让杨坚讨伐南陈。很蹊跷的是,杨坚脚坏了,去不了。就在同一个月,周宣帝报了病危,不久后就去世了。
  如果说,周宣帝是无缘无故地死去,只是病死,谁信?这里面的事情,大家可以仔细捋一捋,杨坚一家感觉风险重重,杨坚出征,脚却坏了,当月,皇帝死了。这里面一定有脱不开、说不明的关系。
  周宣帝死后半年,杨坚篡权成功,9岁的北周静帝禅位。
  从此,杨坚开始掌控属于自己的隋朝,定国策,修法律,用人才,搞改革,隋朝国力快速上升。
  比起隋朝的蒸蒸日上,南陈在陈叔宝的带领下,却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
  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让儿子杨广带领各路大军,总计51万八千人,浩浩荡荡,从长江沿线一路攻了过去。
  在强大的隋朝面前,南陈确实没法抗住,在589年的2月,建康城破,南陈皇帝被捉,南陈灭亡。
  隋朝和南陈的一战,其实就是国力的竞争,在巨大的国力差距前,在隋朝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前,在蒸蒸日上的隋朝面前,南陈实在没有一战之力。
  就此,于589年的2月开始,全国完全统一!
  回到开头,说隋文帝杨坚把分裂280年的乱世快速统一了,有点太夸张,因为,南朝早已经统一了,只是经过了四朝的延续和交替;
  而北朝,在隋文帝上位时,也没有一个敌人。
  这得感谢,曾经南朝的刘裕,是他完全统一了南朝,让后面的隋文帝没有那么多的敌人;也得感谢北魏拓跋焘,因为他统一了北方,让北方乱世得以终结。
  隋文帝上位时,只面对一个在南方一家独大的南陈,国力等方面又远远不如隋朝,快速被灭,完全正常。
  隋文帝快速地统一中国,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杨坚原是北周的大将,又是皇亲国戚。
  后来,他逼迫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取年号为"开皇"。589年,隋文帝通过政略与战略相结合,对陈朝实施了"降维打击",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8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隋文帝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四个月,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呢?
  具体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隋文帝登基后,曾经一把火烧宫殿内所有的绫罗绸缎,他提倡穿粗布衣服,而且,他每餐最多一小盘肉,生活非常简朴,这些措施其实就是对南朝的"降维打击",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隋文帝杨坚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聪明,靠着贵族家庭的关系,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过书,但由于成绩不好,被讽刺为不学无术。
  他也有自知之明,曾自嘲地说自己"不晓书语"。
  虽然杨坚读书不行,但凭借父亲的功勋,他在十五岁时被授官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北周武帝时,杨坚晋升大将军,袭父忠爵为隋国公。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出杨坚前程远大,就把一个女儿许给了杨坚,此女就是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
  他出身名门望族,不说别的,单是家中的私人军队就有3000之多。由于位显势大,所以当周宣帝病重快死的时候,一些人便推荐他人朝做了辅政大臣,总理朝政。
  不久,他就靠着山东士族的支持,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北周宗室毕王宇文贤、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字文达、滕王宇文等,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
  最后废了才九岁的小皇帝,建立了隋朝。
  事实上,隋文帝杨坚是位卓有成就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隋朝的国力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强盛。
  隋文帝轻而易举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心中常常怀着一种不安的情绪。
  他感到自己的地位来得太容易,生怕周围的人不服他,从而又把国家轻而易举地丢掉。
  于是,他便时时警告自己,要珍惜自己已得到的地位,不要轻易丢弃。
  隋文帝曾经命令:把绢帛全都给我烧了!一把大火就在殿堂上燃烧起来,那些绫罗绸缎转眼之间便成了灰烬。
  从火光中,人们看到了隋文帝推行节俭政策的决心,看到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
  正因为隋文帝带了个好头,底下的人也就不敢违抗规定,表现的都很节约,所以节俭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当时一般的读书人,平常所穿的衣服都是普通的粗布,佩带的衣饰也只用些铜铁、骨角之类的东西,而不用金银美玉等贵重物品。
  作为政治家,隋文帝有着难能可贵的俭朴品德。隋文帝的内宫可能是历朝皇帝中最为简陋的了。
  后妃宫女不用美饰,衣服和日常器具都有严格的供应制度,不得僭越及私取半毫;衣服有破损,只能加以补缀。
  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本人的饮食,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除去必要的宴会,每餐最多一小盘肉。
  还有他的寝宫,使用的都是布幔布帐。隋文帝躬行节俭,减少用度,于是百姓的负担相应得到了减轻,从而有利于推行他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身为皇帝的他,常常穿着布袍子,而不是绫罗绸缎。他的房间里,也很少使用金银制品做摆设。他的马具坏了,就命人去修补后继续使用,都不舍得换新的。
  事实上,他的宫中寒酸得竟不如寻常百姓家。
  有一次,他配药需要一两胡粉,找遍宫中,竟然没找到。还有一次,他想找一条衣服领子,宫中也没有。
  发生饥荒的时候,隋文帝看到百姓以米糠拌豆粉充饥,他立刻决定饥荒期间不吃酒肉,与百姓共渡难关。
  在隋文帝的带领下,隋初社会节俭成风,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加上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各项政策的改革与实施,隋朝出现了巨大的繁荣景象。
  隋文帝崇尚节俭的作风,带来了隋朝的繁荣富强。其二、隋文帝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有非常厉害的统一天下的政略,作为一个皇帝,他的能够励精图治,为统一中国奠定了深厚基础,具体到战争的胜利,仅仅是厚积薄发而已
  很多官员写文章过于追求文采辞藻的华美和外表形式,而轻视实质的内容,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写得浮华空洞,言之无物。
  有一个叫李谔的大臣很是气恼,认为南朝的政治腐败和颓势,其根源就在于这些靡靡柔弱、华而不实的文风。
  大臣李谔希望隋文帝能够下一道政令来改变这种文风,他把奏章写好后,又仔细看了好几遍,觉得自己把要说的意思都说明白了,这才呈交上去。
  隋文帝翻阅李谔的奏章时,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时,心里就想:这个李谔说得对呀!
  现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卷宗,写来写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这样下去,朝野上下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堆积辞藻,谁还关心国家大事和军队作战呢?
  因此,隋文帝决定变革绮丽不实之文风。又命牛弘等修撰五礼,郑译等议定新乐,开献书之路,重问道之仪,学者负笈京师,讲学不辍。
  独孤皇后每天与隋文帝同辇上朝,于阁后参政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甚至一度形成帝、后共政之格局。
  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事实上,官吏在执行法律时,常常不依《开皇律》规定,生杀任情,律外施刑,私设公堂,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形。
  后来,隋文帝整顿了府兵制,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
  西魏、北周建立的府兵制,士兵另立户籍,完全脱离生产,实际上是地方豪族的武装,统兵权不归中央。
  隋文帝让士兵平时参加生产,兵农合一,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既保证国家的兵源,又加强了对农民的奴役和控制。
  中央政府设立十二卫,各卫设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归皇帝统管,加强了国家对军事机构的直接控制权。
  此外,建立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
  到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以考试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的推行,在增加国家所辖户口和财政收入的同时,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施行《开皇律》、针对北周刑律苛酷的弊端,隋文帝也进行了改革,订出刑律12篇,这就是著名的《开皇律》。
  咱们再看看南朝的情况,只知吟诗赋词玩美女的陈后主,根本没有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其覆灭也是早晚的事情,当时的老百姓都希望重现中国的大一统。其三、隋文帝有高超的战略战术,能够麻痹敌人,趁虚而入,一举消灭陈朝
  隋文帝的大功业,就是征伐南朝陈国成功,使宇内混一,重现秦汉统一之局。
  当时的局势,就陈国和西梁来说。西梁的地盘小,人口也少,隋朝和梁还保持着往来,所以杨坚就准备先收服西梁。
  当时西梁的皇帝是萧琮,他在当了两年的皇帝之后被杨坚召到皇宫,他的叔叔、弟弟猜到了杨坚想消灭西梁,但是已经太晚了!
  隋文帝使用计谋先收拾了西梁,然后再挥兵南下。
  他伐陈的时候,利用了高频之计,早在沿江一带用疑兵及劫粮游击战略,时动而时退,使陈国军队产生"惰心",而疏于防备。
  开皇八年,也就是588年,隋朝大军乘陈后主遣使聘隋之际,文帝发水陆大军51.8万人 ,一举消灭了陈朝。
  综上所述,隋文帝登基后,曾经一把火烧宫殿内所有的绫罗绸缎,他提倡穿粗布衣服,而且,他每餐最多一小盘肉,生活非常简朴,这些措施其实就是对南朝的"降维打击",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与此同时,隋文帝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有非常厉害的统一天下的政略,作为一个皇帝,他的能够励精图治,为统一中国奠定了深厚基础,具体到战争的胜利,仅仅是厚积薄发而已。
  最后,隋文帝还有高超的战略战术,能够麻痹敌人,趁虚而入,对陈朝实施了"降维打击"。所以,隋文帝能够在短短四个月,就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也在常理之中。
  隋文帝杨坚花了4个月就一统天下了?简直是个超级大牛人啊!我感觉他仅次于秦始皇,为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不朽的基础。
  那时候天下是什么状况?没有人有兴趣再搞一统大业了,因为天下已经分崩离析接近300年时间,活着的人里,压根就没有一个看到过统一大业的!你说隋文帝牛不牛?
  他不仅能想到天下一统,而且还真的这么做了。关键是,他只花了4个月就完成天下一统,这份功业,可谓是前无古人了。那么隋文帝是怎么干的呢?
  一、登基称帝,稳定北方。
  实际上花4个月是不可能办成这件大事的,因为隋文帝杨坚他是开国之君。他跟秦始皇不一样,秦始皇的老爹是秦王,所以他能够继承老爹的产业。
  可是隋文帝就不同了,他们家祖上自古都是给人家打工的,自己没单独出来单干过。所以说他要想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必须要先做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出来单干创业!
  当时正值北周期间,也是有人给隋文帝打好了基础。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以后,独掌大权,带兵消灭了北齐王朝,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工作。
  可惜宇文邕死得早,这给了杨坚钻空子的机会。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北周宣帝宇文赟。国丈的身份,是杨坚上位的重要保障。
  宇文赟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喜欢册封皇后,而且是同时册封一堆皇后。比如说:
  天元皇后,杨丽华
  天元帝后,朱满月,
  天中皇后,陈月仪,
  天左皇后,尉迟炽繁,
  天右皇后,元乐尚。
  就问你他会不会玩?所以杨坚的地位也很尴尬,因为这么多女人都是皇后,也就代表着有同等数量的国丈。
  等到宇文赟病死以后,随国公杨坚趁机夺取了权力。北周静帝宇文阐不是杨丽华所生,他的生母是朱满月,不过朱满月的家族没有杨坚这么大的势力。
  所以从名义上来说,北周静帝宇文阐叫杨坚一声外公,问题是不大的。公元581年,宇文阐禅让大位给杨坚。这一年杨坚41岁,建立了大隋王朝。
  二、平定内乱,进行改革,为一统大业做准备。
  你以为宇文家的江山就那么好抢的吗?杨坚想要夺取江山,必须要清除掉宇文家的各种支持者,因为宇文家有实力的藩王很多,这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平叛之战。
  当时还在做大丞相的杨坚,以赵王宇文招要嫁女到突厥为名,将大部分有实力的藩王都弄到了京城控制了起来,这一招实在是太绝了。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有实力的藩王,全部都被杨坚给控制住了。
  可是也有不愿意听话的,比如说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人相继起兵反抗杨坚,聚集的兵马多达10多万。
  好在杨坚手下有猛将韦孝宽,韦孝宽出手击败了尉迟迥,这才制服了当时的叛军,从此国内再也没有谁的实力能威胁到杨坚。
  宇文家几个王爷想要推翻杨坚的统治,也都被杨坚一一清除,就问你这世上还有谁能跟杨坚抗衡?
  除了平定内乱,杨坚登基以后,十分注重发展。他并没有急着南下一统江山,而是从开皇二年开始鼓励生产,发展商业,重铸标准的五铢钱,使得隋朝的经济迅猛发展。
  有了经济作为基础,那杨坚干啥都顺心多了。老百姓们都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国力也逐渐和南方的南陈拉开了差距,这个时候跟南陈打一架,谁胜谁负一目了然了。
  三、4个月时间,灭亡南陈。
  杨坚发展经济花了7年之久,到了开皇七年九月十九日,杨坚动手灭掉了西梁。开皇八年,杨坚开始布局灭陈之战。隋朝南下的大军分成三路:
  晋王杨广带领一支军队出六合,
  秦王杨俊带领一支军队出襄阳,
  杨素带领一支水军出永安。
  这是什么配置?六合在东边南京这一带,襄阳在中部湖北这一带,永安在西部蜀地的门口,合计兵力51万人之多,水陆并进,你觉得南陈吃得消吗?
  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于是晋王广出六合,秦王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虎出庐江,襄邑公贺若弼出吴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隋书》
  陈朝的大军都聚集在建康一带,他们认为似乎保住了建康就保住了陈朝似的,结果杨素的水军顺江而下,没多久时间攻城略地,陈朝这才引兵来援,结果又被中路军杨俊的人马在汉口截胡。
  而此时杨广的人马已经打下了建康,因为陈朝将领任忠叛变,主动带着韩擒虎的人马攻入了建康城。后主陈叔宝被捉,陈朝宣告灭亡。
  从出兵灭陈,到陈朝被灭的确只花了4个月时间而已。可是真正完成天下大一统,其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当时南方各地的陈朝兵马其实并不少,要想搞定他们,单纯靠军事镇压显然不划算。为此隋文帝采取了招抚为主的方针,陆续招降了大量陈朝的散兵游勇。
  而且连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在开皇十年,也带着岭南众人归顺了隋朝,这才使得隋朝完成了大一统工作。
  总结:7年发展,3载干戈,隋文帝的速度算是比较快的了。
  41岁登基称帝,隋文帝杨坚到手的,不过是半壁江山,花了7年时间平定内乱,发展经济,又花了3年时间攻城略地,完成天下大一统工作。
  我觉得隋文帝的这个策略是相当高明的,他不像曹操那样急躁,稍微有点底气就想着南征,他是等到时机成熟了以后,一劳永逸。
  参考资料:《隋书》
  统一基础是北周奠定的,隋朝只是灭了实力很弱的西梁和南陈而已。
  西梁就不提了,小邦国而已。而南陈虽然强一丢丢,但建国时,却也是无兵,无将,无人才的三无局面。
  人才方面,侯景之乱后,南朝投降派、带路党一大堆。原本的皇族萧氏,纷纷北渡,投靠了北齐和北周。
  兵将方面,仅存的两个抵抗派,陈霸先和王僧辩,也有矛盾。王主张归顺北齐,陈不同意,两人为此内讧。
  而内讧的结果,就是南方的人力资源进一步被消耗了。
  无兵,无将,无人才,也就罢了。更要命的一点,南陈的地盘也是小得可怜。
  南陈建国之前,南朝占据的淮北和四川就分别被北齐和北周侵占。
  建国前后,由于带路党的引狼入室,荆州重镇襄阳和江陵也丢了。
  稍微懂点历史、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守江必守淮。
  江东政权要是无法控制淮北,灭亡,可以说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连荆州都弄丢了,那就是四面楚歌。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
  后世史书评价南陈高祖陈霸先,说他是"英谋独运"。
  这一高度评价,既是表扬了陈霸先超人的个人能力,也传达了南陈建国前后,极其困难的一种窘况。
  可以说,要是没有陈霸先,侯景之乱后,南北朝局面直接就结束了。整个江南直接就被北朝瓜分了。
  陈霸先的出现,相当于是逆天改命,硬生生的给南朝又续了30年命。
  然而,就是如此牛叉的一个猛人,建国称帝后没多久,就突然病死了。他的死,对南陈的发展是重重的一击。
  他活着,南方还有与北方一决高低的可能。
  而他死后三十年,南陈愣是再也没有出现能顶到前线,与北周、北齐较量的大将。
  当时南方的寒门、土酋,或许足够悍勇,但他们的政治头脑和军事谋略均有不足。
  南陈前期三大名将,杜僧明和周文育不过是斗将耳,上不了台面。另一个侯安都,稍微有点政治头脑,但其军事才能与北朝悍将相比,也上不了台面。
  虽说,陈霸先死后继位的陈文帝陈蒨,宣帝陈顼,都是治世之君。
  搁在南北朝时代,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那都是很不错的好皇帝。
  但很不幸,大环境不行。北强南弱,南方仅靠两个治世之君关起来门来休养生息,就想与北方对抗,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就比如559年,陈霸先病死,南梁旧将王琳在北齐支持下,趁机搞事。
  这一战,虽然北齐有出兵支援,但北齐没出多少兵,只有万把来人。
  然而就是这万把来人,让南陈很难受。
  为了确保东线,刚继位的陈文帝不得不调集兵力,全力迎战。而就在陈军与王琳和北齐军大战时,北周一个突袭,云贵地区就被北周夺了去。
  这件事说明,陈军没有双线作战能力。
  此后的几年,北齐连续搞事,陈文帝一面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一面整军备战。南陈的综合国力确实有恢复,但是与北齐和北周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越来越大。
  这种悲催局面就和三国的蜀汉一样。
  诸葛亮为什么要五伐中原?因为他清楚,天下十三个矿,曹魏占了九个,东吴、蜀汉加起来才四个。时间在曹魏一方,只要北方经济恢复了,蜀汉和东吴也完蛋了。
  所以,诸葛亮屡屡以卵击石式的北伐,不是他穷兵黩武。而是他确实没办法,他只能趁着自己还活着,趁有生之年,把战火烧到曹魏,尽量把战线往北面推,尽可能延长蜀汉的国祚。
  扯远了,回到本问题。前面说那么多,其实主要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杨坚后来起倾国之兵,攻打南陈,并轻松灭之,实际上是很正常的结果。
  毕竟,国力差距是明摆着的。北朝只要不受牵制,灭掉南陈,不仅不是意外。
  反而,南陈政权能建立,倒是个奇迹。
  南陈能支撑32年之久,在北齐被灭后又苟延残喘了12年才被消灭,那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堪称是"命"好到无法形容。
  比如说,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携灭北齐之气势,进攻南陈北伐军。这一战,北周军吊打南陈军。不仅团灭南陈精锐部队,甚至还生擒了陈军统帅吴明彻。
  北周当时只要再加一把力,南陈就灭了。
  南陈在历史上的灭亡时间,可能就定格在了公元577年前后。
  然而,南陈就是命中有运,就在周武帝准备大举南下时,突厥突然大军犯境。逼得周武帝不得不回军北上,迎战突厥。
  而就在周武帝北伐期间,他居然病死了。
  由于周武帝死的实在太过于突然,所以他死后没多久,北周内部的几股重要政治势力就开始了内斗。这一内耗,长达三年。最后以杨坚胜出,建国称帝而结束。
  时间来到581年,这一年,隋朝建立。正当杨坚大封群臣,准备对南方用兵时,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四十万大军又南下了。
  隋军准备不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突厥兵在劫掠隋朝北部部分州县后,扬长而去。
  为了报复突厥,杨坚在备战一年后,也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在东起河北,西至甘肃的几千里国战线上,与突厥全面开打。
  这次大战,打了一年多。最终,以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隋朝获胜告终。
  然而,由于游牧民族不好消灭。因此,尽管隋朝赢了,但隋朝也灭不了突厥,隋朝和东西突厥的冲突,变成了僵持局面。
  而突厥人在分裂后,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想到了联合契丹、奚、高句丽等势力,一起夹击隋朝。
  契丹、奚、高句丽,这几个小国家,虽然总人口加起来,只是隋朝零头。但他们都是尚武民族,只要想打,轻轻松松就能动员二三十万兵力。如果突厥和高句丽等势力搅和在一起,隋朝的北境就永无安宁了。
  所以到了587年前后,杨坚便决定先灭掉南方的西梁和南陈。一统全国后,再回头对付北方游牧民族。
  南陈也是因此,进入了灭亡倒计时。
  公元587年10月,隋军南下,先灭了西梁。
  转到588年,各地隋军陈兵于长江北岸,共计约51.8万人,分兵三路,对长江南岸的南陈发动了致命一击。
  这一战,正如前面所说,北方政权在实力上有绝对优势(南陈仅两百万人口,隋朝人口超过三千万)。只要北朝能不受牵制得全力攻打江南,南陈必玩完。
  所以这一战,没什么悬念,从开战到陈后主陈叔宝投降,仅三个月,南陈就被灭了。
  总的来说。隋灭陈,本就是必然结果。
  南陈建国时,就丧失了所有战略要地,比东吴形势都要恶劣。
  而北周灭北齐后,无论是上游的江汉,还是两淮之地,都收入囊中。可以说,在北周的三面包围之下,南陈在战略态势上,已经是危如累卵。
  淮北、荆襄等屏障,早就丢了。最后一道屏障长江,也因为是与北周共享的,实际起不到屏障作用。
  陈军唯一能依靠的,就是20万水师。靠着北人不擅长打水战的劣势,勉强守住防线。
  但仰仗水军优势,说到底就是拼人力资源。
  隋朝人口是南陈的十几倍,兵力优势可以轻松抹平水军上的劣势。
  之前,靠天时,周武帝突然死了,周宣帝一顿神操作,杨坚篡周建隋,国内动乱,突厥进犯边境,南陈还能苟延残喘。
  但到了589年,天时、地利、人和,全方位都处于劣势了,南陈必然就灭亡了。
  至于说北周为什么能灭北齐,一统北方,为隋朝奠定统一基础,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隋灭陈之战的效率是极高的。
  588年十一月初十,隋文帝"陈师誓众",次年正月二十,躲在枯井中的陈后主被拉出来俘虏,总共耗时不过2个月多一点。
  其后,自590年十一月中旬开始,隋进行第二阶段作战,平定江南"叛乱",用时也不过2个月。
  可以说,前后2阶段共4个月的作战,隋就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
  隋灭陈之战的成功,对今天仍有很强大的参考意义。瓜熟蒂落
  南北分裂数百年,主要有2个原因。
  1、人心未"一"。
  前秦王猛去世前,曾劝苻坚不要南下伐晋,其中,他提到一条:晋是正统。
  东晋、南朝,尽管偏安一隅,但被普遍认为是正统。而北朝,虽然入主中原,但却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夷狄"。
  因此,不仅南方坚决反对北朝的侵略,就是北方的士人,也多不赞成灭掉东晋、南朝。
  2、实力对比不悬殊。
  南北朝开始时,南朝刘宋政权不但坐拥淮河以南地区,还在淮河以北的青、徐、冀、兖、豫等州控制了大片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全部、江苏淮北、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而在北魏连续攻取南朝地盘后,又闹出内乱,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一度把南北朝搞成了三足鼎立。
  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南北方差距并不明显,甚至于:如果南方组织得好,也不是没有机会完成统一,比如刘裕北伐、陈庆之北伐时。
  不过,在隋文帝时,这些统一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北方民族融合已经完成。
  北魏、北周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原本落后的北朝,甚至在许多方面建立了"制度优势"。
  而到隋文帝登基后,隋已经成了一个与汉魏一样的汉人王朝。
  另一方面,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极大!
  陈朝时,"西不得蜀、汉,北不得淮、肥。虽曾克复淮南,未几复失,始终以长江为限"。人口不过200万,不及刘宋的一半。
  也就是说,此时的隋陈形势,与当年晋灭吴之前的形势极为相似。
  而当年,西晋自发起攻势到"石头城受降",总共也不过3个多月!
  只要准备得当,短时间打完统一战争,并非不可能!
  瓜熟蒂落!排除后顾之忧
  隋文帝在巩固统治后,曾考虑"先南后北",先灭陈,后打击突厥。
  早在581年九月,隋文帝就准备大举伐陈。
  不过,由于突厥不断发起规模越来越打的袭扰,隋文帝决心改变顺序:先北后南。
  南方的陈虽然是统一的主要目标,但是,陈偏安一隅,无论战争潜力还是对隋的威胁都十分有限。
  而突厥的连续侵扰,不但严重威胁隋北部边疆的安全,而且,突厥的侵扰,很可能使灭陈战争半途而废!
  当年,北魏讨伐南齐,就因为柔然的威胁而被迫停止。
  因此,只有先打击突厥,才可能集中力量,解决南陈!
  582-584年,隋北伐突厥,沉重打击突厥,解除后顾之忧。
  可以说,如果没有解决突厥问题,隋不可能集中50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发起灭陈战争!麻木其神经
  灭陈之战,发起总攻慢,但准备可不慢!
  早在582年,隋文帝就确立了取陈之策。
  每到江南收获季节,隋就调集兵力,虚张声势,摆出进攻的姿态,迫使陈屯兵防守,以误其农时,待到陈军集结,隋军便解甲而去。
  反复多次后,陈军逐渐丧失了警惕。针对性备战,化解战略劣势
  陈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以水军优势抗拒。
  为了化解这一战略劣势,隋在备战时,做法极具针对性。
  在长江上游,隋的策略是"科技树"。
  杨素奉命在永安"造大舰",练水师。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的造船水平已经非常高,领先于江南等地。因此,四川地区造的大舰,其坚固程度、质量均十分出色。
  同时,南北朝时期,城池攻防战十分密集,各种攻城武器发展迅速。
  杨素以大舰,配合拍杆等新式武器,打造了新式水军。
  这支水军,以"拍杆"等武器装备,以直接摧毁敌军战船为主要作战手段,使陈军难以施展其水战之能。
  杨素大张旗鼓,故意"秀肌肉",恐吓敌军,瓦解敌军士气。
  相比之下,长江下游的备战,则是另一副场景。
  吴州总管贺若弼"以老马多卖陈船以匿之"。
  由于当地造船水平一般,吴州地区的备战以隐蔽的方式进行,购买陈人船只藏起来。
  由于隐蔽得当,陈人"以为内国无船",根本不知道隋军在这一地区拥有渡江作战的能力!
  准备就绪!巧妙的部署,迅速收功
  隋军巧妙的部署,使其迅速收功。
  总体战事简要如下:
  1、陈军主力被吸引到长江上游。
  杨素大张旗鼓的备战,贺若弼隐蔽的备战,使陈军判定隋军必然从四川"顺流而下"。
  在杨素故意顺流漂下大批造船废料后,陈后主令陈军主力屯兵三峡。
  2、中游阻截,配合上游将陈军主力滞留于中上游。
  襄阳地区的隋军南下,控制今武汉地区,切断上游隋军向下游机动的路线。
  随后,中游隋军配合上游隋军,牵制陈军主力。
  3、下游直取建康!
  最后,一直隐藏实力的韩擒虎、贺若弼等部,立刻渡江。
  由于在隋军长期虚张声势下"学聪明"了,更兼认为下游隋军没有渡江作战的能力,因此,陈后主疏忽大意,他不但没有采纳樊毅等人加强采石等地防务,反而将镇守江州(九江)、徐州(镇江)等地的将领召回建康,并"命缘江诸防船舰悉从二王还都","由是江中无一斗船"。
  门户大开,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尽管隋军萧摩诃等人作战勇猛,但方寸已乱,更多的陈军是"未阵而北",隋军直入建康。
  带着宠妃躲入枯井的陈后主被捞了出来。
  陈亡!平定江南
  陈朝的灭亡,并不代表统一事业的完成。
  当时,自江、浙到岭南地区,士族豪门的势力极大。
  陈朝时,他们半独立,现在陈灭亡了,他们又企图分裂、割据。
  他们制造谣言,说隋要将江南人口"徙之入关",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抗拒。
  如何收服这些地区?
  借着灭陈余威,隋采取了两个措施。
  1、政治攻势。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阻碍统一的,主要是少数地方豪强,而广大百姓,只是因为不明真相而被煽动而已。
  隋文帝下诏:以前陈国的地方,减免十年租赋!
  同时,隋文帝大力推行开皇新律令,打击南朝一直以来"刑法疏缓",世家大族鱼肉乡里的乱象,争取寒族、民众支持。
  2、双管齐下。
  590年十一月,在经过十个月的政治攻势后,隋军开始了武力收服。
  隋军一面坚决打击,"转战千余里",一面继续展开政治攻势。
  2个月后,江南地区的豪强叛乱悉数被镇压。
  而在女英雄冼夫人的支持下,岭南地区也很快恢复了安定。
  南北统一,就此完成。
  隋迅速灭陈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很有参考意义。
  首先,在制度、文化、实力上完成准备后,统一事业就已瓜熟蒂落。
  经过数百年发展,北方的实力远远胜过南朝,尤其是文化、制度上的不断改革和隋文帝的身份,使北方不仅有了硬实力优势,也克服了文化、制度上的劣势。
  其次,直取首脑的战法。
  尽管实力、文化、制度上的障碍已经消除,但是,南北分裂数百年,彼此隔阂极深。
  尤其是:陈灭后,江南地区仍然有民众"自发"抗隋,足见分裂的"惯性"。
  要打掉分裂势力,首先就要打掉敌人的首脑、组织。
  只有打掉了敌人的首脑、组织,才可能更充分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彻底完成统一事业。
  最后,争取爱国人士的支持。
  在最后平定江南、岭南地区时,冼夫人等爱国英雄,为安定地方做出了永远不能忘却的贡献。
  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无论他在南北分裂中曾持什么立场,是否曾"自发"反对隋,其最大的渴望都是安居乐业。
  在爱国人士的示范、领导下,中原王朝善意、有效的政策得以宣传、推行,使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快速恢复,是统一大业得以迅速完成的重要保障!
  需要声明两点: 自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以来,中间晋朝虽然有过短暂统一,但也只有二十四年就陷入了内乱,所以隋朝也可以说是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隋文帝从称帝到统一,期间共十年时间,问题中的四个月是如何得来的,实在是无法得知了。
  隋文帝杨坚算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虽然是"禅让"了外孙北周静帝的帝位,可这也丝毫改变不了他将乱了近三百七十年、战祸不断地魏晋南北朝,重新凝固成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功绩。
  从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隋王身份,接受了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禅让,改国号"隋",改元"开皇",到公元589年正月,晋王杨广南下攻陈,俘获了陈后主陈叔宝,次年八月接受了岭南冼夫人降服,自此天下才算是一统。
  当时摆在杨坚面前有三大难题: 北周宗室的不满;北方突厥趁国家易权,内部不稳之时蠢蠢欲动;南方四朝还剩最后一个陈朝未定。
  其余还有西北的吐谷浑自北周时期就一直侵扰,和西域做生意的丝绸之路被断,以及接连附庸西魏、北周的西梁国,其盘踞于四战之地、水陆枢纽的荆州,名义上归附,实际上一直都在想方设法脱离北方的宗主国。
  杨坚刚上任就得应对这些难啃的骨头,对此他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对那些!不听话的北周宗室下手。这一步比较重要,也比较容易,毕竟杨坚可是做了三年的摄政王,由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又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杨坚两年之内官职连升,很快就掌握了北周大权,并担任了自古只有帝位继承人才能拥有的监国之职。 宣帝继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移。每巡幸,恒委居守。
  在杨坚执政之时,很多不服杨坚的宗室和将领都已经被他铲除殆尽,像宗室宇文胄、宇文贤、外戚司马消难、蜀国公尉迟迥、雍国公王谦等人起兵,都被杨坚打败了,宇文胄、尉迟迥、王谦被杀,司马消难兵败逃入南陈,威胁大不如前了。
  当时最具威胁的北周宗室有五人,分别为宇文泰的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遒,杨坚一个个全部杀掉,并且在执政时期大力削弱宇文氏的家族影响,将被宇文泰强制改鲜卑姓的汉人全部改为汉姓,像李渊也在其中,此举得到了汉族的普遍拥护。之后杨坚称帝,派人毒杀外孙宇文阐,彻底断了北周宗室复辟的美梦。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北周的府兵制了,这种制度自北周宇文泰设立,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鲜卑六镇作为主力,令所有将领继承为鲜卑三十六部的子孙,改姓鲜卑姓氏,设立八柱国将军管理,类似于少数部落的酋长制度。由于没了中原王朝对武将条条框框的约束,北周兵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当然这些军队的领导人都只能是皇帝,但北周自孝闵皇帝以来,大权旁落,能直接管辖军队者是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臣宇文护,期间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夺权,这下子军队的老大才换成了皇帝。可之后的宣帝宇文赟耽于享乐、静帝宇文阐年幼,军权就又落在了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臣杨坚手里。
  此时距离北周府兵建立也才不过二十多年,很多制度都已逐渐完善,北周军正是强盛之时,靠着手握军队的权力和骁勇的北周府兵,杨坚才能立下大功、平定诸乱,为之后的禅让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宇文泰建立府兵制时,明确表示北周宗室不得拥有重兵,削弱兵权,此举是为了防止宗室内乱,可也导致了后来杨坚篡位时,北周宗室无力阻止的后果。
  分裂突厥、大败吐谷浑、灭亡西梁、南陈
  解决了内部北周宗室的不稳后,杨坚立刻把矛头指向了北方的突厥,因为当时的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的老婆,正是北周宗室之女,为了给"亲家"报仇,突厥在杨坚称帝的同年,就打着"复仇"的旗号,三次侵略隋朝边境。
  杨坚采取了"先北后南,先难后易"的政策,和突厥展开数次大战,在强大的隋军面前,沙钵略可汗多次败北,鸡头山一战甚至被打得丢盔卸甲,身边只剩下几个骑兵跑回了沙漠。在杨坚一打一抚的手段中,沙钵略可汗上表称臣,奉杨坚为主,又以重金贿赂西突厥达头可汗,使突厥内部分裂互攻,让隋朝得利于中间。
  之后东突厥沙钵略死后,其子雍虞闾和什钵苾又因为汗位而内讧,杨坚继续采取分化政策,拉一打一,支持实力较弱的什钵苾为突利可汗,和雍虞闾所称的都蓝可汗为敌,曾经和波斯帝国对战不落下风的突厥,正式分裂为都蓝突厥、突利突厥和西突厥(达头突厥) 三部互攻。北方的威胁减弱,杨坚又把矛头指向了南方。
  杨坚不愧是政治和军事高手,深知"远交近攻"的策略,除了分裂突厥之外,还拉拢了位处突厥北方的匈奴,以其牵制整个东突厥,并多次对西北的吐谷浑开战,尔汗山之战,大将梁元山斩杀吐谷浑王,之后又采取招抚政策,打通了丝绸之路,将王朝势力再次延伸入了西域地区,并仿照突厥政策,以吐谷浑在西部牵制西突厥。至此,威胁了中原数百年的突厥帝国被隋朝弄得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了。
  接下来的西梁和南陈就更容易了,西梁作为北...

都是几十年不上朝,万历与嘉靖哪个更厉害?在张居正身上找到答案先分析一下什么叫皇帝心术。皇帝是万民的代表。古代有个词说得好叫牧民,皇帝牧万民。但另一方面,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必须要对官僚体制有所控制。两个标准百姓说皇帝好百姓说皇上此人出身红四方面军,在115师当过旅长,却代表新四军成为大将1955年全军授衔,10位开国大将中有4人堪称新四军的代表,分别是粟司令徐海东张云逸和黄克诚。粟总是新四军最善战的将领,张云逸也是新四军的老人,黄克诚更是在1945年带领新四军第3世界几大洲名称的由来您知道吗?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村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整个地球村的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有1。4亿平方千米之广,约占总面积的29。其余的3。20张过去VS现在的震撼对比照,带你感受时代的变迁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在变,大自然也在变,只不过身处其中的我们很难感受到。而借助影像技术,通过对比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间拍下的照片,前后的差异就十分明显了,例如下面就徐立清力辞上将,吃饭咸菜配馒头足矣,他的夫人更令人敬佩在开国将军之中,徐立清自降军衔的事众人皆知,他是标准的开国上将,自降为中将,期间罗荣桓和总理都劝他,却都没用,只好同意他降衔,除了低调谦虚,徐立清也十分清廉勤俭。徐立清有一个绰号叫汉武帝的传奇一生,竟是如何谱写的?行冠礼,继皇位汉武帝刘彻,小时候,并不是皇太子,而是被封为胶东王。后来,因为皇太子刘荣被废,然后刘彻才被封为皇太子,那时,刘彻才七岁!到了刘彻行冠礼后,过了十天,其父汉景帝刘启驾崩清明祭郭永怀传奇而又伟岸的一生1968年12月5日凌晨,黎明还未到来,世界还在沉睡之中,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北京上空的宁静,一架伊尔14飞机在降落的途中突然失控,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就坠毁在机场外的农田中。当救援人山东一93岁老人看完长津湖,对着屏幕潸然泪下我就是伍千里不久前,一部制作精良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线了,这部电影用正确的历史态度,贴合现实的服装道具,为大家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惨烈的战斗,这部电影就是长津湖。它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山东大爷五代人挤居炮楼58年,墙厚72公分,光通暖气就耗费了20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那些阴险残忍的日寇在华夏大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炮楼。这些炮楼都是日寇奴役着中国的人民建造起来,拿来对付中国的1953年贵州女匪首落网,临近行刑被释放,又回匪窝后毛主席却笑了?1949年,解放军势如破竹国军败果连吃,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只得退至台湾。但是其心中执念仍然没有放下,于是为了给卷土重来创造条件,特意遗留了大批特务推行所谓的游击计划。同年底,该计划开老蒋公然劫持苏联货轮,扣押49名船员,他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蒋介石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在1954年劫持苏联万吨货轮,扣押49名苏联船员,一度将世界推向危险边缘。他为什么要做这种事?事实上,蒋介石之所以会有这个举动,不是为了挑起世界大战,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阿庆嫂的原型是谁?点击图片查看视频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的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系列短视频燃情上线。现代快报联合全国30所高校30个青青南非独立后,模仿印巴分治,为何没有成功?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处在非洲前列。但南非的经济却始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黑人和白人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南非局势不稳,极大地制约了南美国与朝鲜交手三次为何都认怂了,朝鲜凭什么和美国抗衡?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表国家,成为了全世界的一方霸主。当时的美国唯一需要忌惮的只有另一位世界霸主,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苏联。而朝鲜作为一个完全不起眼的小国家,从黑死病溯源到新冠溯源,从记载到考古,给中国泼脏水不那么容易最近,中美之间可能会因为洗衣粉而翻脸。我写的一些文章总有些人看不懂,但是敢于评论我的不是,我认为与头条没有智商准入制度有关。关于洗衣粉的梗,我提供几个关键词伊拉克鲍威尔普京。在世界清朝八旗子弟都可以提笼架鸟?假的,有23的八旗子弟活的不如狗茶馆里的常四爷作者兰台近代以来关于八旗子弟有铁杆庄稼,可以提笼架鸟成为旗下大爷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用讨论的历史事实了。包括电影茶馆电视剧那五都表现了晚清旗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颓废样解放战争史之江苏盐城战役1947年2月,第7纵队改为11纵队,31旅编制仍不变。纵队司令员为管文蔚。8月上旬,苏中苏北敌人调动频繁。处于苏中苏北的接合部,盐城守敌是蒋杂牌军郝鹏举残部第1师师部率第1第3团秦朝灭亡竟然和风水有关!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不挖它呢?45年前,陕西陵东一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一个陶制人头,还有一些和真人类似的陶俑碎片,当地农民都觉得挖出人头不吉利,没想到却成了上个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兵马俑。从此以后,秦始皇陵开国女将李贞一生三段婚姻却无法生育,收养20多个遗孤为她送终1924年,在浏阳县的一个村子里,一户还算富裕的古姓人家举行了一场封建婚礼。新娘是他们家从小养的童养媳,今年正好16岁,新郎则是古家老三,比新娘大了四岁。高门深院,大门紧闭,不仅圈宋朝将军3箭全射歪,被上万辽军当场嘲讽,仔细看后却又吓退30里有一篇叫李广射虎的课文,飞将军李广把石头看错成老虎,搭弓射箭射了过去,第二天发现那支箭深深陷在石头里。所有人都被飞将军李广力大无比的行为震撼了。不过我们今天的主角可不是飞将军李广,宋朝登峰造极的文化盛世,到底是赵匡胤的功劳,还是赵光义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有一个国策,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意思就是说,宋朝的皇帝不是独裁者,不是一言堂,而是与大臣官员读书人特别是官员中的文人一起治理天下的,宋朝皇帝对文人的依靠对文人的仰移宫案大明史内忧外患的帝国万历四十八年(160,是明朝历史上极其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年号,该年正月到七月是万历四十八年,而以八月到十二月为泰昌元年。不仅如此,在短短几个月内,相继有两位皇帝驾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