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何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再与大清发生战争?

  因为二鸦之后,大清已经"称臣纳贡",对英国俯首帖耳,不需要打了。
  关于清朝的真实实力,早在乾隆晚年,英国就有所了解。
  用马戛尔尼的话说"清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看似强盛富庶,实则极其虚弱。英国想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不过,由于当时英军在尼泊尔与廓尔喀军的交战中,吃尽了苦头。而清军尽然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廓尔喀军。
  再加上,东方古国很强这一观念,在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力。所以尽管马戛尔尼对清朝的评价很低,但不少英国人对清朝的印象仍然是一个人口庞大,中央集权、制度虽不如西方国家成熟,但没有明显弱点、举国军民万众一心、从上到下如臂使指的古典帝国。
  这种对清朝两极化评价的争论,在英国一直持续了近五十年。直到一鸦片战争后,英军用事实证明,清政府确实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才一锤定音。
  不过,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发起的战役都是点状攻击,并没有深入中国腹地。其对清政府的虚实,仍然不够了解。
  再加上1839 1842年,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基本重合)时,吃了大亏,约五千名士兵和一万多家属在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被团灭。
  这导致英国人对深入东方国家腹地作战,心有余悸。所以,英国在威逼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时,要的东西并不多。
  除了割地这一条(割让香港岛),让清政府难以接受外。其余条款,都在道光皇帝的可接受范围内。
  而也是正因为如此,仅仅过了十几年,英国人就后悔了。感觉当年"拿"的太少,想要重新修订新约。
  法国当时也正有此意。英法一拍即合,组成联军陈兵于珠三角,武力威慑清政府。
  清政府当然不同意修约了。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便爆发了。
  战争开打后,英法联军起初还很保守。只敢在南方沿海活动,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样。
  后来英法联军发现,这个大清,貌似跟十几年前没区别,还是一如既往的烂。于是便联合沙俄、美国一起,壮起胆子直扑天津。并攻破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城。
  咸丰皇帝听说洋夷陈兵于天津城,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当即吓尿。慌忙派人去谈判。
  最后,谈判的结果便是《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不满意,想重新修约,去掉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
  英法美俄觉得自己要的还不够多,也想借重新修约,再敲诈清政府一笔。于是,英法联军再次攻打天津。
  这一战,英法联军先输后胜。
  先在大沽口吃了亏,然后暴怒,从欧洲调集了23000人增援(英军15000人),连续在大沽口、天津、通州、八里桥大败清军。
  最后,打得清军全军覆没不说,还吓得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携后宫佳丽离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五天后,火烧圆明园。
  在占领北京和劫掠圆明园财宝期间,英国人发现——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不惜一切代价动员民众与外患死战到底。官僚和民众也与皇帝根本不是一条心 。
  这个大清的实际是情况是:空有四亿人口和中央集权制度。但其实,皇帝对保家卫国没有任何责任感。官僚和士兵亦不愿意为国死战。至于老百姓,就更现实了。既然国不知有民,那百姓也必然是不知有国。四亿中国人里面,没几个人愿为抵御外辱毁家纾难。
  什么可怕的古典帝国,扯特么的蛋。大清的虚实,彻底被英国人弄清楚了。
  既然弄清楚了底细,那就好办了。
  反正,英国也从未想过灭掉大清,只要控制住了清廷,让它给自己当狗,从而间接剥削中国人,一样可以达到吸血的目的。
  而既然不妨碍吸血,靠言语恐吓就能解决问题。那干嘛还动刀动枪?费那劲干啥?
  所以,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也就有近四十年时间没有再以武力入侵中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二鸦战争后,清政府只是给英国当狗,并没有给法、俄、美当狗。至少在清政府自己看来,自己与法俄美是平等的邦交国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1874年,当法国逼迫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并照会清廷,通告该约内容,督促清政府承认条约时。清政府的复照是不承认该条约。仍然强调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希望法国不要越界。
  一方认为越南是自己的藩属。
  一方坚持要吞并越南。
  双方谈不拢,只能开打了。这便是"中法战争"的起因。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法国面前也跪下唱征服了。除了放弃越南的宗主权外,还因为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导致西南门户洞开,云南、广西、广东的雷州半岛等地,皆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当法国人也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后。它也没再打中国了。直到十几年之后,随着义和团的兴起。列强驻北京大使馆被攻击,列强均表示要派兵干涉,它才又与俄美等国,以及英国,再度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体而言。列强武装侵略中国,目的都是为了利益。它们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来,比如英美法;有的纯粹是为了抢地盘,比如沙俄;有的是为了逐步吞并中国,比如日本。
  当它们在某个阶段,拿到想要的利益后,自然会停下侵略脚步,消化既得利益。为下一步的侵略,夯实基础 。这便是列强每每与清政府开战后,要隔段时间再来侵略的原因。
  至于腐朽的清政府,记吃不记打。每次出卖完主权后,以为这就完了,没事了,就开始做起千秋大梦了。这样的朝廷,用革命党人的话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这样睡不醒的朝廷,怎么能不死呢?
  目的达到了。
  英国是想打开中国的市场,打完就达到这个目的了。
  至于更进一步的直接殖民统治,因为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制衡,他没办法一家独大,自然也就暂时歇火了。
  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国内生产的工业产品远远大于本国消费。急需打开新市场,傾销本国产品,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动力,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想把产品傾销到世界每个角落,中国虽然人口众多,市场大,比非洲,美洲,大洋洲市场等要小的多,当时,英国相比中国国力强大多少,占领世界市场是英国首要目的,而非仁慈之心,再说中国洋务运动蓬勃发展,觉醒的中国发展和学习西方,不久会赶超英国,是英国统治者所担心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的开启。 英国对当时的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得当时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清政府作为当时的中国的统治政权,在这一场场战争之后,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得当时中国的主权、领土、人权受到严重侵害。
  而关于提出的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并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没有与清朝发生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依然有英国的参与 。但是,英国确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没有单独对当时的中国发动过战争 ,哪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英国与法国一同对中国发动的战争。
  而英国没有再单独与清朝或者说不再对清朝发动战争,原因也很好推测。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英国与中国之间距离太远,跨度太大 。再有,就是如果当时的世界上英国的实力是"一家独大"那种,那还是可以对当时的中国发动战争的,但可惜,英国虽然实力雄厚,还是不能视其他列强于无物,毕竟其他国家也都对当时的中国有觊觎之心,英国已经不能再像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样"吃独食"了。
  还有就是,如第二次鸦片战争,英 法联军攻入了北京,之后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是,当时最大的受益者,却不是发动战争的英法两国,而是以"调停有功"自居的沙俄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胁迫清政府割让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反而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所以,对于英国而言,主动再对清朝发动战争,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而且,英国更不会去做"为他人做嫁衣"的事。
  一方面是牵扯到的利益太诱人,一方面是清朝确实怂了,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对清朝最友好的列强,一定是英国。为啥嘞。清朝的关税,以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航运贸易全都在英国手里。所谓清朝对外的巨额赔款,和这个比起来都是弟弟。
  我来举个例子,八国联军侵华。法国和德国强烈要求肢解瓜分清朝,愣是让英国给搅黄了,改为巨额赔款。但清朝没钱怎么办?英国人就用关税担保,把实收3点几(百分制)的关税,提高到纸面协定的5,愣是担保了连本带利将近十亿两的赔款。可以想象一下,这里利润有多吓人。
  东印度公司当年能否决英国海军对清朝宣战,如今这利润比东印度公司高多了。老老实实躺着赚钱不好么,何必非要宰了这只下金蛋的鸡呢?对吧。可以参考一下总税务司把琅威理调到清朝当教员的过程,这能量要大到什么地步,居然能改掉军方的规定?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起来,怕是不想混了。
  其次呢,就是清朝知道英国厉害,有事绕着躲。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郭嵩焘,就是这么被任命出来的。当时爆发了马嘉理事件,地方政府砍了个英国神职人员。按清朝的常规流程,这算个啥?二鸦的时候,直接扣押整个使团,肢解了一半人。官方代表尚且如此,一个神父算个啥?
  但是一鸦和二鸦留下来的心里阴影太大了,清政府不顾举国反对,强行委任了个驻外使节,也就是郭嵩焘。让他去代表清政府道歉。一时之间举国沸腾,恨不得把郭嵩焘给撕了。清政府还得勒令地方政府保护郭家。为啥?找不到一个这么高品级的官员愿意出使的,谁出使,谁倒霉。
  顶着全国压力去给英国赔礼道歉,英国想打也没理由啊。
  后面清朝和英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双方经常有合作。收复新疆的时候,英国资本家帮了大忙。清法战争打不下去的时候(海陆两线被法军暴揍),请的英国调停,少赔了几千万。
  欢迎下方评论,还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怎么不再了?1898年英国参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扩大和确立了其对香港地区的殖民统治权;1900年参与(实质上是主要主导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获取巨大的侵略利益;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英国参与所谓调停和平衡日俄对清政府的影响力,获取自己在中国的额外的殖民利益。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一样,英国帝国主义者一刻都没有放松对清朝的殖民侵略。
  因为真不能再打了,一打大清朝就会死掉。
  英国佬可不希望大清亡了,因为一个听话、半死不活的大清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换个不听话的政权,又要费劲从头再来,还不一定能成功。
  再说也不用再打了,连海关收入都让英国控制,还想咋地?英国最需要防的是别的大国来抢中国这块肥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10月,距离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16年。
  表面上是由所谓"亚罗号"事件加上广西"马神甫事件"引起,实际是英国、法国、美国刻意挑起的,为的是延续他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抢到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对清朝的剥削。
  因为到185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这时就有一个贸易条款变更的问题。英国佬就向清朝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进出口货物免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这样不合理的要求谁能同意呀,清政府再无能也不会答应。
  于是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攻打广州。"亚罗号"是中国船,中国政府在船上抓犯法的中国人,就因为是在香港注册的,并且注册时间已经过期,英国人没有一点道理地要干涉。实际就是要利用坚船利炮攻打中国,起点是广州。
  英国攻打广州时,清朝的八旗贵族高官,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立刻投降了,一点也没有他们祖宗康熙皇帝的骨气;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倒是汉人千总邓安邦拼命抵抗,但是寡不敌众,只能给英国强盗一些阻力罢了。
  攻打北京时,法国人也加入了。
  法国一看英国人动手了,当然不能落后,他们借口自己的马神甫在广西被杀事件,派兵和英国一起攻打北京。英国人和法国人组成联军一路打到北京,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逼迫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趁火打劫逼着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强盗有强盗的逻辑,他们得手后没有打的理由,反而有保护的必要。
  得到大量赔款和割让土地,英国人不再打大清朝了,反而帮助大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腐败无能的大清朝多好啊,简直就是英国攫取中国利益的白手套,他们当然不会再打它了,他们反而要帮它续命,别早早死掉了。
  不光是不打大清朝,英国人还要提防如狼似虎的美国、法国、沙俄,他们早就对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沙俄乘机逼着大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美国人还是一贯地要求利益均沾,法国人对中国南部的利益一直抢得很紧。
  这些无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贼性不改。
  一个国家,可怜到像大清朝这样,人民有什么活路。对于英国人的坏,我们许多的善良的中国人可能不太了解。实际上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冲突,都和他们分不开。直到现在,他们还在香港问题上说三道四,就是他们这种坏的延续。这些无耻的强盗贼性不改。
  英国人专心致志地四处挖坑。
  最近,日本又有报纸说:因为香港问题,英国打算派军舰来西太平洋演习。很简单的新闻,暴露两个问题:一个是英国人的心态、一个是日本人的心态。
  英国人是不服气的,他曾经的日不落变得现在这么无足轻重。二战后,他们不服气美国顶替他的位置,英国人搞了个"铁幕演讲",就是给美国找了个强大的对手。结果世界陷入冷战,英国希望借助冷战,恢复自己的力量。没想到法国、德国变得强大了,他自己还是那个鸟样。但他们四处挖坑的特点一点没改。
  派军舰来西太平洋,英国只是想把这里搞乱,希望中国和美国再激烈地闹下去,并不是想在香港问题上怎么样,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能力搞事。
  日本人的心思可以理解。
  别人不报道,日本第一个报道,这是日本人想浑水摸鱼。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国打败,直到现在还被美国控制得死死的。日本无时无刻不想挣脱美国的锁链,他们多希望再来一次太平洋战争啊,只不过他们希望自己是看客,而不是战争中的一方。
  实际上日本人的心思真的可以理解。我认为,亚洲人团结起来,尤其是中日韩团结起来,一定能在这个世界上大有作为。问题是日本和韩国被美国人控制着,他们在西方世界眼里就是个二等公民,但是还没法摆脱。
  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这些新闻看看就是了,知道他们是什么尿性。本着当家不闹事的原则,中国人要团结一致,不能忘记过去的那些屈辱。
  《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诗,道尽天下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确切地说是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停止了向清政府发动大些的战争了,原因有以下两个:
  首先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对清政府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华重在通商与利益。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败清政府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已经达到。
  其次是英国在整个19世纪欧亚大陆都一直在遏制俄国的领土扩张,英国不希望过份削弱大清而让俄国扩大其在远东的领土扩张。传统上英俄大博弈时期约为1813年至1907年英俄协约时止:英国在土耳其、中东、波斯、阿富汗、中国等地与南下全面扩张的俄国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出兵而俄国人却从中渔利:俄国在大清背后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强迫与清政府签订《瑗晖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19世纪70-80年代英国甚至是想一度扶植大清来制衡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英国觉得大清是烂泥扶不上墙,于是转而支持扶持日本利用日本制止俄国在远东的扩张,1902年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使得俄国欲吞并整个中国北方的"黄俄罗斯计划"破产。
  1900年英国也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是英国扮演的是分脏打劫角色,并不是主谋。八国联军侵华时出兵最多最积极,分得赔款脏银最多的是俄国与日本。《辛丑条约》赔偿明细如下俄国:130371120 两德国:90070515 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 两日本:34793100 两美国:32939055 两意大利:26617055 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匈:4003920 两荷兰:782100两西班牙:135315两葡萄牙,瑞典,挪威则共同享受204540两白银赔款。合计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并非没有与大清爆发战争,只是并没有再爆发让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此大的战争,或者说历史书对英国其他对中国侵略的行为记载较少。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在军事上,中国慢慢拥有一只明面上在世界有一定实力的海军和陆军。这个时候英国入侵中国的成本加大,在不确定性下英国减缓了对中国的武力侵略,但是在经济方面的侵略从未停过。
  1888年英国借助印度挑起中国西藏问题,英国从印度侵入中国西藏,挑起第一次侵藏战争。1890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藏印条约》,条约规定将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线向西藏内移,使中国丧失西藏南部的部分领土主权。中国和印度关于西藏的部分领土主权问题正是源于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毫无争议西藏南部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坚决反对印度无理要求。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清政府再次暴露自己腐朽无能的一面,洋务运动的成果也消失殆尽,中国又成为一个不设防的香饽饽。义和团运动又给英国和西方列强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中国北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再次惨遭西方列强的洗劫。《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要说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之中谁是大清最铁的朋友,那当属英国。
  清廷只要一缺钱就找英国借钱,平定长毛,收复新疆,背后都少不了英国资本在支撑。而且英国还给人给钱给政策,帮着清廷搞近代化改革。最关键的是,清朝只要一被人揍,只要求英国,英国准出来调停。中法战争是英国给调停的,甲午战争英国也是在努力调停,庚子年要不是英国站出来调停,保不齐大清就被联军肢解了。
  虽说免不了割点地,赔点钱,但好歹统治保住了啊。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不是?
  但你以为英国是傻子吗?
  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在大清获得了巨大利益。英国的工商业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多少商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英国的银行吸纳了多少中国人的存款,又借出去多少贷款;英国又投资了中国多少家企业,投资了多少里程的铁路。这些是啥?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些都不说,单说一点,清朝的关税是在英国的监管之下的,税点定多少,英国人说了算,因为《南京条约》里有关税协定一项,更因为清廷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他从1863年开始任总税务司,一直干到1909年。
  赫德的确是帮助清廷完成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但这里到底有多少油水可捞,谁也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让一个英国人去控制关税和外贸,这意味着清朝的对外贸易彻底被英国人掌控了。
  所以,为了巩固这些既得利益,英国当然不会对清朝穷追猛打,否则万一把这只下金蛋的老母鸡打死了,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而且,英国之所以扶植清朝,是因为它想让清朝在远东遏制沙俄和后起的日本,所以绝不能让大清就这样垮了,于是英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大清出钱、擦屁股。只可惜清朝扶不起来,最后英国只能选择扶植日本了,日本这才在远东跟俄国干了一仗,蚂蚁干大象,结果还真就干赢了。

溥仪月薪仅有180元,毛主席托人给他带去2000,主席他是皇帝嘛毛主席作为老一代革命领导人,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始终保持低调不铺张浪费的习惯。不过建国后毛主席却曾经请一个特殊的人吃饭,后来还曾将皇帝去大臣家讨水,不料大臣却放3条恶犬相迎,皇帝升官加爵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封建社会当中,皇帝掌握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权力,往往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把他人置之死地,但是同样皇帝的一句话也可以让人飞黄腾达。在清朝雍正年间就发生过琼崖红色故事(六)英勇善战的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驱车沿海榆东线公路进发,经过万宁市牛漏墟路段时,有一处神奇的景象映入人们的眼帘一棵枝叶繁茂的木棉树屹立于道路中央,犹如一座醒目的路标,将从此经过的车辆行人分流于两旁,绕行过后再汇于参考消息90年史话不是参政参改,而是鲁迅手迹在新媒体时代,参考消息网站或公众号文章下常有忠实读者留言自我揭丑,称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参考消息的报头时,将其误读为参政消息或参改消息。平心而论,因为报头中的考字用的是异体字,引发这种对越反击战前,邓小平在访美时施一巧计,使苏联大军不敢轻举妄动在美越战争期间,面对越南的求助,中国曾无任何条件的对越南进行援助,毛主席更是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七亿人民,是越南人民坚强的后盾。然而,美越战争结束后,越南却背信弃义的将魔爪伸到了中国边打仗时司令和政委参谋长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司令会妥协吗?在军队,实行首长分工负责制,在拟订作战方案,下达作战文书虽然加上政委名字,更多体现集体领导的意愿,作战文书一旦下达,就是代表本级指挥下级各部队,署名军事主官,政委和参谋长三人。在讨五子良将有降将,五虎上将也有降将,为何十二虎臣无一人是降将?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民间不论曹魏的五子良将,还是蜀汉5虎上将亦或是江东十二虎臣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三国天下大乱的原因,不论是人魏蜀吴哪国势力中抗日战争有哪些感人的爱国故事?1939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25000余人从东北出发,由大连港登船绕道本土补充物资之后,奉命向海南三亚集结。这支鬼子罪恶部队的目标,是发起旨在切断中越国际交通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权47年?为何中间没有人敢夺权呢?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满清制度问题。满清到了慈禧手上,历代君主呕心沥血建立的制度,而且是一步步建立的制度,就是避免有人敢夺权。满清初期,严格来说无论是努尔哈赤中原王朝为何可以把广西稳稳地掌握在手中?这个问题让速不台来说道说道用新闻联播的标准用语来说,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自古以来可不是充话费送来的,是先辈流血战斗换来的。谁都战斗过?咱们一一来说。最早,广西世界上真的存在时空隧道吗?想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想象中可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可引经据典证明一番,总之心情是满足的,是愉悦的,不管别人怎么看。对与不对,成与不成,只能亿万年去证实。人说,人活在这个空间里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却有一个世界最穷的王室从世界历史来看,一国的国王那是全国权力最大的人,相当于我国的皇帝,那是享有全国的财产的,所以国王那是最有钱的。而即使到现在,国王成为摆设,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下的王室,也是非常有钱的,如果吴景帝孙休多活二十年,吴国是否可以延长灭亡的时间?为什么?孙权是个守成之君,多活二十年保持东吴不亡,问题不大,毕竟孙皓都还撑了十六年。但是,这肯定也避免不了东吴的最终灭亡。孙休是个有手腕的君主,他在亲近大臣张布和老将丁奉的帮助下,成功板倒麟剑人类源流史西亚古代民族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史记五帝本纪中舜为帝颛臾的六世孙,而禹为帝颛臾的孙子,为何舜禅让帝位为禹,你怎么认为呢?感谢邀请翻开史记第一卷,我们首先想说的,就是两个字奇怪。超长的寿命,奇怪的继承关系从黄帝开始,传位颛顼,再传帝喾,再传帝尧,这四帝的传承都算正常。但到了帝舜这里,按照家族谱系,他属进军区钻盗洞,揭秘清初野地宫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园寝饶余敏亲王阿巴泰园寝位于其家族园寝西北侧,坐北朝南,偏东南,背靠老祖山,左右各有青龙白虎山势环抱,是处风水绝佳的茔地。今天阿巴泰园寝仍然保留着三重外罗墙宝城宝顶和地下玄宫等结构。早他假扮中将大胆诱敌赠军火,日军少将深陷迷局,却浑然不知1945年,上海滩发生了一件怪事,在国民党接手上海之后,一批威力强大的TNT炸药以及194挺机枪不翼而飞。策划这起案件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地下特工华克之。华克之是一位老特工,他的谨湖南奇人贺业武一生杀死305只老虎,到死也不透露秘药配方诗人元好问曾经写过目光如电声如雷,倚荡起伏山之垠。百人一饱不留骨,败衣坠絮徒纷纷。是何物目光如电声如雷,吃完百人才得一饱?答案就是老虎!是不是觉得很匪夷所思呢?现在的我们自然是没机63军的16任军长6人来自河北,一人为陆军上将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63军的故事。郑维山中将63军的前身是抗战胜1966年,河北出土纪晓岚墓前些年,随着著名演员张国立主演的四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纪晓岚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荧屏中纪晓岚的形象是一位才思敏捷,幽默风趣的才子,他正直善良,幽默诙谐,为百姓说张宗昌从草根到山东王,手握兵力二十万,他是如何覆灭的?民国以来,盘踞和统治山东的大小军阀有很多,其中最有名者,当数张宗昌与韩复榘是也。有意思的是,这两任山东王性格迥异前者赤裸裸地反动,臭名昭著,人称混世魔王后者则工于心计,善伪装,主观陆小曼死后,其继子收到一封信,回复三个理由,令继母无葬身之地1951年,翁瑞午妻子陈明榴去世,他的大女儿翁香光红肿着眼奔向陆小曼家。进了屋,果然见到了父亲翁瑞午,翁香光抑制不住心底汹涌的怒火,劈头朝父亲吼你为什么不早点与母亲离婚?如果早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