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运用:1.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历史比较、阅读材料、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历史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我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
  学生回答:新中国的成立。
  教师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
  教师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
  教师总结: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板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
  多媒体展示: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结合投影内容,学生回答,并用史实说明。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可列举的史实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教师过渡:那么,新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人说外交是一种政治智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吧!
  板书: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教师讲述:一方面:二战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强国英、法、德等受到了严重的战争创伤,战后,实力锐减。美国则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战后,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另一方面:二战后,在苏联的支持和影响下,欧亚两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相互对抗、斗争,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
  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多媒体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基本外交方针有哪些?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填表。
  多媒体展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多媒体展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教师分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并把中国纳入全球战略的轨道。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革命给予支持和同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联合的必要性。
  答案:b
  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但是,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中,苏联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学生阅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初在莫斯科签订的图片和历史纵横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板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多媒体播放:周恩来访问印度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文献资料。
  教师强调学生理解记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教师讲述: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5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教师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拓展,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
  举例: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朝核问题上,正是因为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话代替对抗,不干涉朝鲜内政,所以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教师讲述: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等世界大国于1954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的重要国际会议,同时也说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多媒体播放: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图片。
  教师讲述: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扩大外交成就。1955年4月,中国派出的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会议。在会议上,针对极少数国家发表的影射攻击中国的言论,周恩来发表了讲话,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教师简要讲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共同体会中国代表团面对压力和危险,毅然接受邀请,出席会议。
  多媒体展示: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提问:亚非会议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尼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
  教师提问: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亚非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都遭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另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教师提问:"求同存异"中的"存异"指什么?
  学生回答: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教师总结:在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的宣言》。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侵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维护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会议有力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新中国通过参加万隆会议,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开拓了外交新局面。
  多媒体展示: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
  a.外来势力对中国的敌视b.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紧张局势
  c.有的与会国反对共产主义,对中国怀疑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各国间的分歧
  教师分析:此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做题关键把握两方面问题:第一,要搞清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各国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其中a、b|、d三项均包含帝国主义国家因素,所以不符合题意不能选。第二,要明确"求同存异"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在当时一些国家影射社会主义中国的形势下提出的,所以c项与史实相符,正确选项只能选c。
  答案:c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开拓了崭新的外交局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
  课后探究:1.你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为什么?
  2.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备课资料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毛泽东向斯大林建议:中苏应签订一项新的条约,以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表示同意。接着,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谈判。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两国外长互换三个照会,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失效,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已经独立的现实。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3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磋商";"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自1950年4月11日生效。在缔约后的一段时间内,两国都履行条约规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过密切合作。但自6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个条约逐渐失去继续存在的实际意义。据此,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做出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了北京会谈。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把新中国成立后所确立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概括为五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后来正式写入双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两国,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举行了会谈。在6月28日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和29日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五项原则的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五国发起,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陈毅、章汉夫、叶季壮、黄镇为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会议。共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参加。周恩来在会上发言,指出: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认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会议有力地推动和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瓷宝宝碎了教案活动目标知道瓷器易碎的特点,平时要轻拿轻放,小心碰撞。了解破碎的瓷器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知道瓷器打碎时寻求成人的帮助。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受伤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法。活动准备活动前已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导语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寻常的故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欢迎阅读和关注。一回忆往事,激趣导入记得我们前段小班一步一步走啊走阅读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2。了解鸭子兔子等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学习用摇摇摆摆蹦蹦跳等词语进行描述。3。乐意参加说说演演等活动,体验今天的我幼儿园大班教案活动目标1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现在的我。2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愿望。活动重点用图画表现现在的自己难点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幼儿用牧童的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3。感受体验丰碑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匆匆课文教案设计设计理念以读评议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由于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惆怅无奈之情。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感受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培养学生珍关于课文四季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语文园地五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反义词,引导学生采用识记相反的词的方法来学汉字,激发学生认字兴趣。2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为用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脑和双手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盲童找路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练习蒙着眼听命令判断走路方向。2感受盲童生活的特殊,体验对盲童的关爱。活动重点学习为盲童指引正确方向的几种方法。活动难点蒙着眼听命令判断走路方向。活动准备手帕若干块障碍物
角色游戏的教案一情况分析经过第一阶段,一人一娃娃两人一娃娃学做爸爸妈妈后,幼儿的角色意识有了初步萌芽。他们开始沉浸到游戏中,有的像模像样地用奶瓶给娃娃喝牛奶,有的抱着娃娃开始窜门,还有的会对着娃漫步神气的非洲热土小学品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理解3通过对小蒂皮事迹的了解,树立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第8687页。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冰花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10冰花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文跳水教案跳水学生视角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难点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教师思考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课文水打翻以后教案设计课题水打翻以后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写话的教材。教材开头配有四幅图,大意是这样的1值日时,小红碰翻了一盆水。2怎么办?小红不知所措,丁丁去报告老班主任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寒假后的开学,是与老友学生们的重逢,虽说没有特别的新奇感,但我们互相还是在各自些许变化中,捕捉到了岁月流逝的痕迹。很想将备课作为第一大重要的事情在开学前做的,无奈杂事缠身,备课只能最大的书的教案设计教材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意大利里的爱国爱过少年教案设计设计理念意大利里的爱国爱过少年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思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的轮船上惊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2)正确认读18个生字。(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教具准备生环保童谣幼儿园教案环保童谣是通过歌谣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环保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环保童谣幼儿园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是内容哦!你拍一,我拍一,不要乱扔脏东西。你拍二,我拍二。不踩草坪不摘花。你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