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黄海海战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 特权。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 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
  1894年9月16日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北洋舰队缺乏准备,匆忙迎战。海军提督丁汝昌率旗舰定远号居中,其他各舰分列左右,整个舰队共10艘战舰,呈一字形排开,全队官兵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但战斗开始不久,丁汝昌受伤,旗舰定远号受损,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处境不利。这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沉着应战,决不后退。在弹药用尽、舰体受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冲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决心与日舰同沉,但不幸被敌人施放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250多人壮烈牺牲。
  黄海之战从下午战至傍晚,共五个多小时,中方损失五艘战舰,日方旗舰松岛号中弹起火,弹药仓爆炸,吉野号失去战斗力。日方首先退出战场,转航逃跑。北洋舰队在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此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日军由此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威海卫溃败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方法点拨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图》了解清军进军路线、日军进军路线及主要战役。
  要点提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的结局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是清朝政府的彻底失败,是向日本割地赔款的开始。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
  二、《马关条约》
  军事上的胜利为谋取政治上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利用在军事上的胜利,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签订
  日军攻陷威海后,扬言要进攻北京,清王朝惊恐万状。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日本 的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条约内容早已拟订,只允许李鸿章表态签还是不签。在日本的威逼之下,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 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内容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
  (1)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 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70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资源的宝库,而且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 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列强通过贷款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而且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空前的赔款数目,要求清王朝三年内还清,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 年不足9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而这笔巨额赔款,使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进入到中国最富裕地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4)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开设工厂一条是第一次提出,虽然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已经出现,但并无条约依据,《马关条约》使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合法化",其他国家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要点提示 列强榨取的利润不仅远远超出在本国设厂,而且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难点剖析 《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新变化
  开放的四口岸的位置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已经由东南沿海地区沿长江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反映出列强实力的步步深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其他条约中没有出现的,这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国对中国在侵略方式上的变化,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
  记忆要诀 《马关条约》歌诀:
  辽台澎给日本,白银两亿拱手送,
   沙重苏杭再通商,开设工厂。
  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
  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侵略加速,民族觉醒开始。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与国之间的争夺更加激烈,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突出的特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沙俄邀请德、法两国就辽东半岛问题 对日本进行干涉,德、法出于本国在远东和欧洲利益的考虑,立即接受邀请,决定联合干涉。日本考虑到对三国还不具备开战的实力,本着"对三国即使最终不得不完全让步,但对清帝国则一步不让"的精神,同意退还辽东半岛,并向中国索取3 000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结束。
  2.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政府提出索租胶州湾的要求,未获同意。1897年11月1日,德籍传教士能方济、韩•理加略由于作恶多端,被山东曹州巨野县大刀会群众杀死(史称"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于1897年11月14 日悍然出兵强占了胶州湾。从此,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腐败进一步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贪欲,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知识拓展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保卫"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
  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影子,难道说是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了吗?不是的。美国由于陷入美西战争等原因,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争夺,战争结束后,鉴于中国的现状,美国提出了不再追随西方的"门户开放"政策。在"门户开放"政策的掩护下,美国要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思路:通过回顾《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从割地、赔款数额、开放口岸的数量和位置等方面去对比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各项内容比较,得出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历史事实中得出历史结论。
  探究:第一,《南京条约》使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中有关领土割占的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巨大,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第三,《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则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第四,《马关条约》肯定了资本输出的合法性,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题•热题•新题
  例1黄海海战时的清朝海军提督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左宗棠
  解析: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人物,但他是致远舰的管带不是海军提督;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中央级的权利人物;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将领,不是黄海海战中的海军将领。
  答案:a
  深化升华 历史中的人物总与一定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记忆。
  例2 1896年一旅行者在杭州发现了一家日本纺纱厂,《马关条约》的规定与此有关的是(  )
  a.清政府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b.向日本赔偿军费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四处通商口岸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从反方向的角度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题目中的地点"杭州"十分的重要,因为它正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四处通商口岸之一。
  答案:c
  例3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强行占领胶州湾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在当时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因此并未直接参与瓜分,但后来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凭借经济实力扩大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割占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广东、广西和云南划分为自己 的势力范围。
  答案:c

第13课伟大的开端第13课伟大的开端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2学习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第5课ampnbsp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总第5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第七学习主题1。9XX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习目标1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史实2利用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2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了解一些简单的考古知识。(4)培养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成因及影响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影响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自学指导一明清经济的发展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导学案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内容。2。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作用。3。评价汉武帝巩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第10课ampnbspampnbsp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知识要点1。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今南京)为都城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他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时,迁都北京。2。明朝加宋金南北对峙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师生共同充满激情地朗诵后,提问该词的作者及该词表达了作者一种的怎样的心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这首词体现了作岳七下18课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图表,培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食谱2关注食品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教学重点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食谱。教学过程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之后,仍停留在小肠中,不能被人体所利用,要想被人体细第五章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教案第五章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去除原淀粉的影响)遮光(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去黑纸片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3。学生会使用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八年政治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想课题第六课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课型新授课日期主备马书辉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人们带给了极大的便利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使用网络,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八年级生物第二节ampnbsp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设计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人教版生物八下第二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教案第二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古生物学的证据。2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殖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卫生保健的概念。2。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胚胎的发育和营养,人体发育的各个时期等方面的内容第十三章ampnbspampnbspampnbsp遗传和变异第十三章遗传和变异第三节人类的遗传一教材分析这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学生在对遗传和变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更加强烈的想知道人的遗传过程是怎样的。因而教材顺理成章介绍了人的遗传,以及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师寄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教材分析在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前,应首先回顾一下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章的知识,特别是几类植物第2节ampnbspampnbsp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