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设计: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提高自主建构的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 认知目标
  (1) 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
  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 情感目标
  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二、 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这堂课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录活应用.
  三、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但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因 而新授时可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调动学 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潜力,从而做到教与学的充分和谐。
  四、 教学准备:
  【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逐层展开,传授新知识,并精心设计例题、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等手段,获取知识。
  辅助策略:借助"Powerpoint"平台,向学生展示动感几何,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难题,提高学习效率。
  【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的`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要创意思路】:
  1、用实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利用变式练习和开放型练习代替传统练习,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
  视野;
  5、通过多媒体教学,揭示几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概念本质属性。
  五、教学过程
  一、联想,提出问题.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 ABC
  (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
  (3)沿DE将 ABC剪成两部分,并将 ABC绕点E旋转180 ,得四边形
  BCFD
  2、思考: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呢?启发学生逆向类比猜想:DE BC,DE 1
  2BC.
  由此引出课题.
  二、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强调它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
  一半
  三、应用举例
  1、 A、B两点被池塘隔开,如何才能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呢?
  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 = 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6cm,8cm, 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cm,面积为——cm2,为原三角形面积的——。
  3.已知: 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 DEF, DEF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 HPN,则 HPN的周长等于——————,为 ABC周长的——, 面积为 ABC面积的——,
  4.如图,AF=FD=DB,FG DE BC,PE=1.5,则DP= ———,BC= ———
  例题,如图.
  1,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容易发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如图4-94.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1)已知四条线段的中点,可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找到四边形
  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
  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结AC或BD,构造"三角形的中位
  线"的基本图形.
  2,让学生画图观察并思考此题的特殊情况,如图4-95,顺次连结
  各种特殊四边形中点得到什么图形?
  投影显示:
  3,练习:
  ①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_
  ②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③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④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⑤顺次连结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
  (2)用什么思维方法提出猜想的?
  (3)应注意哪些概念之间的区别?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以下与三角形一边中点及线段倍分关系有关的基
  本图形(如图4-96).
  (1)注意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图4-96(a),(b).
  (2)三角线的中位线的判定方法有两种:定义及判定定理,图4-96(b)(c).
  (3)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方法常有三种,图4-96(b),(d),(e).
  3.添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来使用性质的解题方法.
  4.三角形的中位线有这样的性质,那么梯形有中位线吗?它有类似的性质吗?(为下节课作思维上的准备)
  五、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对称图形的教案详细介绍一教学内容P68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苏教版下册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出什么是合理膳食,认识到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是营养问题。技能目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重点)情感目标关注食品安全。(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出示一件好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体会人物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使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知道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2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都值得尊重。(二)情感目标1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怀有崇语文园地五优秀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3读背十二生肖。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毛笔字的教案教材简析本课继续进行左偏旁的教学。主要是进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等字的书写练习。口字旁,较方。右竖比左竖短。唱字,右部横的间隔均匀,上下对正。鸣字,口偏左上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范文一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创新,完全体现在如何充分激化原本凝固化的的语言,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由文字教学到语言运用的转变,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情境中感悟语言的奇妙,学习语言的本领,体会语言的有趣的数字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与思考这首诗内容上较为简单,学生很好理解。同时,这首诗没有那么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就是简单的表达一种离愁别绪和眷念之情,很好理解。所以,本诗的学习打算通过以朗读来带动关于小班社会教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一运动目的1。让幼儿实验利用筷子,引发幼儿本身着手办事的欲望。2。造就幼儿努力到场运动的爱好,生长幼儿的着手本领。二运动预备筷子盘子糖红绿两种色彩的积木多少。三运动流程感知体验gt家长的难处教案教学目标指导同学根据自身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同学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说说自身对家长有哪些不满。2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同学们有
我们与数学同行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设计背景我们与数学同行相当于苏科版教材的绪言,包括生活数学与活动思考两节,其目标是让学生苏教版初一数学(第1周)教学内容第一章1。1代数式1。2列代数式1。3代数式的值教学目标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2能将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3能用具体数值2。2数轴教学要求1会正确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1情第一章有理数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薛彬本章是第三学段教科书的第一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李海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是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田载今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1教科书内容本章继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左怀玲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创立了直角坐标系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数学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第二章有理数2。1比零小的数(1)第二章有理数2。1比零小的数(1)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2。借助生活实例认识负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负数的认识难点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教学设计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达纲练习1选择题(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a23543b23543c23543d23543(2)计算(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