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或模仿着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练习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完成练习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随时矫正学生在练习中的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做练习二。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李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理解记忆。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议程式 ,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份质量的水。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 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 克二氧化硫.
  附2;课堂练习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4;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 克氧气.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 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 克氧气.
  4.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 克铜.
  5.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氢气.
  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一引题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以为守法度曰诗。柯勒律治说期末终结性评价的音乐教学反思本学期中尝试着转变评价观念,丰富评价内容,不断改变评价方法和手段,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在平时每堂课中灌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评价。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期末终旅游活动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小乌龟的教案导语一首生动可爱幽默诙谐朗朗上口的儿歌音乐,让幼儿充满了表演欲望,歌词的替换能帮助幼儿锻炼思维与表达的协调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乌龟的。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小乌龟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幼儿认识米的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2到2。5岁亲子课试听教案一亲密活动宝宝们,我是司老师,旁边的这位是邵老师。你们已经认识我们了,可老师和大皮球还不认识你们呢?现在大皮球要来找朋友了,找到哪个宝宝就上来介绍自己。它会找谁呢?(把皮球抛给配班中班关于体现母爱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2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大胆想象根据诗歌句式创编诗歌。3认读重点字词飘过来水盆身影装。活动准备1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2大图书大字卡。3在活动室粘贴各我多大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本科生字5个。通过不同方法理解蜉蝣,朝生暮死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整理排列有关句子。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我会拼图教案范文背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被许多因素制约着。许多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在缺乏趣味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环境中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口头表达的欲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教案设计教学要求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
冀教版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二单元第5课时(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关于充气雨衣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认识本课个生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二初读感知课文教案设计石榴果园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写邀俯瀑峭躯津蕴侠等八细胞的增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周期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4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区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案设计意图这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原本学生厌小学课文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案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课文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想别人没想到的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小猪家的房顶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二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三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四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一图片有长方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