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 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 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 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 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 ,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桃花心木优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桃花心木这是一篇借种树来喻育人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小瓢虫的小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以内的数学习按数量分类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个斑点个斑点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2树叶片,儿歌小瓢虫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得陇望蜀的成语典故今天品学网小编推荐成语典故,欢迎阅读得陇望蜀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开门见山的典故开门见山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你们对开门见山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开门见山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开门见山的解析注音kimeacutenji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历史典故用典可以增强说服力,还可以委婉含蓄的抒发情感,使语言典雅精炼。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近水楼台先得月出自宋middot俞文豹清夜录ldquo关于曹操的典故都讲了什么关于曹操的典故都讲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关于曹操的典故都讲了什么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才高八斗的典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不耻下问典故名人不耻下问的例子不耻下问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大家清楚不耻下问有什么典故吗?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耻下问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不耻下问的典故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掷地有声典故掷地有声是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大家了解掷地有声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掷地有声典故,供大家阅读!掷地有声典故南朝middot宋middot刘义庆世说与牛有关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牛的典故1弦高贩牛郑国的弦高干的
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一P(一)教学目的1理解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2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总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二P(一)复习提问1三盏灯在图9甲乙两电路中,连接方法是否相同?2乙图中的保险丝和闸刀开关如何在甲图的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一1展现示教板(与(甲)电路图相对应)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人教版教材)P(一)教学目的1理解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2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总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教案示例P(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二)教具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番茄太阳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稍复杂的分数除法教案对于数学课本中的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这一章的教学,怎么设计教案比较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趵突泉教案趵突泉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小熊做客体育游戏教案导语关于小熊做客体育游戏教案,鼓励幼儿自由组合,一起探索合作玩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1小熊做客体育游戏教案设计意图抽象的数学知沙子宝宝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顶碗少年教学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