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中成语解释大全高中常考成语及其解释

  成语是语文中一个重要部分,在高中想要掌握成语这一模块,平常就要多积累了。下面是品学网网小编带来的高中成语解释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常见成语解释
  1)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3)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4)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5)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6)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7)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8)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9)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1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高中常考成语及其解释
  1)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3)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4)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5)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6)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7)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8)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9)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10)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11)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12)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13)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14)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15)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16)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17)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18)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19)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20)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高中语文常考成语及解释
  1)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3)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4)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5)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6)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7)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8) 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9)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10)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11)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12) 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13)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14)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15)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16)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17)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8)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19)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0)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主题班会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永春三中高二(1)班教育目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名礼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具体做法1发动学生找诚实守信这方面的资料。2由正副班长负责主题班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主题班会课教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导入师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历代的读书人都很注重道德和情操的培养,讲礼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要内化为个人素质,要晓之以礼,才能导之以行,诚信是明礼主题班会新学期新气象主题班会新学期新气象永春三中高一年(1)班一活动题目新学期新气象二活动主题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三活动目的1新学期新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2强化常规管理3重申遵纪守法的重要学会感谢教学反思感谢能温暖心灵消除隔阂,给人以快乐和勇气感谢能驱散寂寞缓解痛苦,给人以友情与温馨。真诚的感谢是一种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感谢的可贵,能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北京版五年级下写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怎样摆,有哪些不同的摆法?先让学生小组交流操作后,以其中的三峡之秋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三峡之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三峡一天当中的景色变化。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因此,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心中读出感情,眼前读出画面就成了本课的教运算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范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教学内容面积与周长的比较第101页的例题,练习二十七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2进一步提高分
送图形回家教案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送图形回家,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活动目标1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2能将不同起点之美的教学设计起点之美(教学设计)钱林雪学习目标1提高对不同风格的语言的品味。2感悟不断进取才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来探讨怎样的人生起点是最美的人生月光启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简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二教学目标根据小班草莓甜蜜蜜教案小班草莓甜蜜蜜的活动目标是让学生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快乐心情。以下是小班草莓甜蜜蜜教案,一起去看看吧!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大班音乐教案绿色的家大班音乐教案绿色的家1活动目标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画树叶的中班美术教案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画树叶的中班美术教案,供参考借鉴!设计意图美术活动,既要让幼儿感受美,也能积极的体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参考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时小学亲子阅读活动教案导语阅读是孩子最珍贵的宝藏,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生受用无穷。通过几年的书香校园的建设,我校已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亲子阅读活动教案资料,欢迎阅读参考。一活动意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3。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课文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初中春天来了教案音乐教学思路关注学生旳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旳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旳新教学理念其一。本课选用了贴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兴趣旳春游活动为主题旳歌曲。教学过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