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体育游戏木头人教案导语引导对传统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进行改编。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与同伴沟通,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成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体育游戏木头人教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体育游戏大班游戏教案我们是木头人活动设计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幼儿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民间游戏渊源流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在我们的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这些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中班有趣的木头人教案与反思活动一听说游戏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应该怎么写?写教案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我们都是木头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篇1我们都是木头人教幼儿园大班科学木头的秘密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木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树木,爱惜木制品的意识2养成幼儿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及习惯,并会使用图画符号等进行表征,体验探索的乐趣。3了解木头制品是怎样来的活动幼儿园小班木头人教案民间游戏木头人简单易学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通过玩此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木头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幼儿园锯木头中班音乐游戏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律动感应乐曲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伴奏。2能够安静倾听歌曲,并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音乐乐器ppt2经验准备会使用乐器活动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感知节奏活动幼儿园小班的木头人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木头人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幼儿园小班木头人教案篇一游戏目标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2一二三木头人游戏活动教案小班音乐活动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从一二三木头人的幼儿教案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小班一二三木头人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一二三木头人会试的解释及造句会试拼音注音huishi会试解释意思明清两代各省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造句会试造句1不过,过了一会儿他说会试一试。2在这些事例中,最好的雇员和合伙人会试着帮乡试的造句乡试拼音注音xiangshi乡试解释意思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乡试造句1其实,应试者老是不经过童子试科考的,也能参加乡试。2乡试是中国科举史上各级考
01岁宝宝翻身游戏1让宝宝躺在草坪的布单上,爸爸拉住宝宝的两只脚旋转,促使宝宝翻身,妈妈用手扶住宝宝头旋转,做为辅助力量,促使宝宝连续翻身。2妈妈在做这些旋转动作时,唱儿歌搓,搓,搓油条,滚,滚,滚识字游戏定义或解释通过游戏形式学习汉字,巩固汉字。如小猫钓鱼游戏(小猫按要求把河里的鱼(生字)钓出来。功能字词辨别能力巩固所学汉字。丢手绢游戏将许多字卡丢地上,让幼儿按要求把相应的字捡出来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一黄鼠狼拉鸡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灵敏性。游戏准备场地上画一分界线。游戏方法一名幼儿扮黄鼠狼一名幼儿扮小狗其他幼儿扮小鸡,成一排蹲在离线1米远的地方。游戏开始,小狗边走边轻轻地摸小鸡的唯命是从的典故唯命是从的意思是形容完全服从命令。那你们知道唯命是从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唯命是从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唯命是从的解析释义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唯唯开卷有益的典故丰富的语言文化造就了典故语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典故语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口语性变异性高雅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品学网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开卷有益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典故介绍开卷天衣无缝的典故天衣无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的意思。你们对天衣无缝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天衣无缝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天衣无缝的解析拼音tinywuacutefeg典故逼上梁山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带来的典故逼上梁山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逼上梁山意思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典故逼上梁山水浒传中有沉鱼落雁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详细是品学网小编带来的沉鱼落雁典故的内容,欢迎欣赏沉鱼落雁意思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沉鱼落雁典故沉鱼西子西施,春惨无人道的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惨无人道的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惨无人道的意思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惨无人道的典故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如坐针毡的典故典故是各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其语言简洁,寓意深长,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如坐针毡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如坐针毡的典故ldquo如坐针毡rdquo这个成众志成城的典故典故的精妙之处在于含蓄,在于其浓缩的丰富的背景内容和延伸意义。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众志成城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众志成城的典故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