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课时数:1课时
  教材简析:
  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1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   2
  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正方体的特征: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从中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   3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课件演示从特殊的长方体上截取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体会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空   (1)、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个 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2)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形状是正方体。   2、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 正方体。 ( )   (5)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 十四条棱。 ( )   (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7) 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图一:长方体的长()厘米,宽( )厘米,高是()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图二: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思考: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记叙文阅读母亲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记叙文阅读小巷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原住着一群瞎子。他们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个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笃笃,笃笃,神奇般的竹棍,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记叙文阅读摇曳在血中的红叶(1)我知道在我的躯体里,流动着苦菜荠菜青青菜的营养流,这些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自由绿色,用它们的生命满足着不堪回首年代中一群不得不贪婪的眼睛和狼吞虎咽的胃口,我曾为这些野生界的植物而语文学习的十大基本功近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学术界)有识之士,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大量尖锐的而又不乏中肯的批评,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特苦不该学的大行其道,该学的没有真正学到手的地得能都写成的吗问有人说的地得现在可以混用了,可以都写成的,是这样吗?答答的地得在说话的时候,是一样的,都读为轻声的de的地得的区分是书面上的。例如(1)这是一次愉快的回见。(2)他愉快地会见了外有关水球的优质教案水球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集体球类运动,那么如何设计水球的教案?有关水球的优质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巩固幼儿扑着玩滑板的方法,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手臂的力量。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相互我长大了一岁教案我长大了一岁是一篇能让学生找到共同语言的新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为了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成长的含义,通过各种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轻松偷快地学到知识,又不知不觉锻数学一年级上小明的一天说课稿一分析教材,领悟意图。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凝结教学反思范文在上课开始之初,我拿出一块玻璃问道这是什么?然后问道向玻璃上哈一口气,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个时候学生都说有水雾。然后,我又要求现在拿你面前的玻璃然后哈一口气,看看,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一陈奂生上城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说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板块,而教材中的选篇往往多以生动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和深刻的主题作为样板。它是高中阶段培用主文造句拼音注音zhuwen解释意思判决书的结论部分。造句1本文包括前言主文和结论。2本文由前言主文和结论组成,主文分五部分。3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文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
小班教案我的好妈妈活动目标1知道妈妈平时的工作家务非常辛苦。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活动准备1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2请幼儿带妈妈工作的照片来幼儿园。重点难点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我的好妈妈的中班音乐教案活动目标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唱准最后一句的节奏。回忆生活经验,创编帮妈妈做事情的歌词。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理解和记忆歌词,尝试进行简单的歌表演。通过回忆自己的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最大的书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0个生字。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关于天气的幼儿教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活动准备课件颐和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教案一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3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人教版三年级惊弓之鸟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六册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3分角色朗读课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的三个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德育目小学课文惊弓之鸟优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