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沁园春长沙

  4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
  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XX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
  三、朗读,初步感受全文;介绍写作背景
  播放配乐朗诵音频资料,进入课文情境。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四、阅读训练、鉴赏
  (一) 参看注解,要求学生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着重引导落实以下词句。
  ⑴[寒秋] 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⑵[湘江] 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
  ⑶[橘子洲] 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湘江中。
  ⑷[万山] 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
  ⑸[红遍] 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⑹[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⑺[漫江] 满江。
  ⑻[碧透] 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⑼[百舸] 许多船。舸,大船。
  ⑽[争流] 争着行驶。
  (11)[击] 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12)[长空] 广阔的天空。
  (13)[翔] 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4)[浅底] 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
  (15)[万类] 万物。
  (16)[霜天] 秋天。
  (17)[竞] 争着。
  (18)[怅] 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19)[廖廊] 指宇宙的广阔。
  (20)[苍茫] 旷远迷茫。
  (21)[主] 主宰。
  (22)[沉浮] 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23)[携来] 携,同。来,助词。
  (24)[百侣] 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
  (25)[峥嵘] 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6)[稠 ] 多
  (27)[恰] 正当,正值。
  (28)[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29)[意气] 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②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用事。
  (30)[挥斥] 奔放。
  (31)[遒] 强劲有力。
  (32)[指点] 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33)[江山] 一般代称国家,这里指国家大事。
  (34)[激扬]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35)[粪土] 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36)[万户侯] 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37)[中流] 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38)[击水] 游泳。
  (39)[遏] 阻止。
  (40)[飞舟] 飞快前进的船只。
  (二)整体感知。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明确: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三)阅读品鉴。
  1.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起统领作用的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2.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3. 思考、讨论:.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明确: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4. 上阙 词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由点到面)
  5.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6.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能够回忆起的往昔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峥嵘岁月"补充资料:
  19XX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XX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XX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c.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这段往事。
  7.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恰:"正值"意。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指代什么?国家大事。"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
  这几句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8. 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
  9. 纵观全词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10. 要同学们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加深体会。
  五、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六、作业
  背诵全词。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立
  看
  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手迹上是:"向中流击水",课本是"到中流击水",可引导学生比较鉴别
  4 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语,领会全词基本内容。
  2.体会词中描绘的壮阔气象、雄浑意境和深邃思想, 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
  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长征初期,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惊慌失措,仓促从事,既不作必要的政治动员,也未作一定的军事准备,在行动上搞大搬家,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军事上盲人瞎马,遇敌硬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当红军突破蒋军的第四道防线,渡过湘江时,历时仅仅两个月,即损过半。1935 年 1 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1 月 15 日到 17 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上,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改组了书记处和军委,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1 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贵州军阀王家烈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据最新可靠资料,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红军二渡赤水, 24 日攻占桐梓,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 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 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 3000 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 见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第 340 页 ) 。由此可见,娄山关之战包括了 25 日夺取娄山关和 26 日坚守娄山关两个战斗阶段。
  本词写于1935年1月25、26日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凝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滞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的场面,通过如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象征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1962 年 5 月毛泽东在修改郭沫若《喜读毛主席的 ( 词六首 ) 》 ( 见《人民文学》 1962 年 5 月号 ) 加写的一段话中,细致而深情地回忆了本词的创作过程:"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堪寒。""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印象与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巧合,成就了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词。这些话说明,词人确实是写了娄山关激战的,只不过,他是用含蓄的笔法——正面明写行军,侧面暗写激战,一正一侧,一明一暗,使行军和激战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诵读、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全词大意。在指名学生朗读,同学互相评价、改进。
  2.要求学生用一二句话分别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大意。
  学生互相讨论、纠正、补充,明确如下:
  上阕,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渲染出苍凉沉郁的气氛。
  下阕,写胜利后越过娄山关的情景,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词中情境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写红军进逼娄山关的军事行动。
  以西风、霜晨、残月、雁叫等简练的十几字构成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这两句虽只是景物描写,但景中有人,既曲折地表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生活,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2.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又一个"霜晨月",这一方面是词调本身所要求的复迭——因《忆秦娥》词牌规定,上下两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另一方面又与下两句构成完整的画面:在天空幽蓝、残月如钩、寒霜落地的拂晓时刻,红军队伍正在行进,猎猎的西风中传来了一阵阵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低咽悲沉的喇叭声。这里主要从听觉来写行军,并进一步强调了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着承转与推进作用。
  "碎"、 "咽"二字,曲折传神,贴切人微,非身历其境者不能写出。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尺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猎猎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纡盘,军号声不像平地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回响,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
  小结:上阕触目所见有广渺的天空、如钩的残月、排成阵的大雁、铺满地的白霜,所闻有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这所见所闻构成一个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美丽而带几分悲壮的如画境界,这个境界显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艰苦,任务的急迫,气氛的紧张,心情的压抑,既精练又形象,艺术手法十分高明。整个上阕没有一字说到人,听不到一点人语声,但以景写人,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听见的各种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同时也为下阕预蓄了气势。与毛泽东诗词一向气魄宏大、豪放雄奇、昂扬乐观的风格不同,这首词上阕的意象十分苍凉凝重,透露了作者的沉郁心情。词人自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这首词正是诗人这种心境形象的反映。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年的红军战士也回忆道: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这种地势,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娄山关前后》,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 ,可见娄山关确是坚固险峻、易守难攻的雄关、险关。
  "真如铁"化用杜甫《潼关吏》"犬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而又以"漫道"两字轻轻抹倒,意谓:不要说守备森严的雄关真是坚固如铁,但怎么也抵挡不了英勇的红军。因此,"漫道"两字,就不仅表现了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而且体现了红军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一词,在诗词中的含意很难确切地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有重新开始之意,岳飞《满江红》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即是一例,这里用意相同,因此,"而今迈步从头越"意谓:红军挥戈东指,重新攻占了强敌如云、严加把守的天险娄山关,如今红军硬是从这坚固如铁的关口上头超越过去了。这句也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新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征途,并且胜利地跨过了天险娄山关。
  上阕意象苍凉凝重,这悲咽沉郁的情调一变而为雄劲豪壮的调子,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的雄放胸襟。
  4.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以波浪喻山,古有其例,如隋李臣仁《登名山篇》诗: "叠峰如积浪",诗人在此以博大的胸襟代用之,直接把山比做海。以血形容太阳,古亦有之,杜甫《喜雨》诗: "日色亦如血",诗人也巧加点化,并加进深沉的内涵。这两句是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佳句,是多年战争中所积累的景物观察的印象与娄山关战争胜利互相交融而成,也许是诗人所见实感自出机杼,也许在潜意识里化用了熟悉的前人诗句而不自知。这两句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意境壮阔,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神韵悠然,回味无穷,不仅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且引人产生深沉的思考。
  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同时,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 ( 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血"的傍晚 ) 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突出。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词人巧妙地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而直接写胜利后越过娄山关的情景。
  小结: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进军行动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预示了革命前途是无限光明、无限广阔的,但前进的道路艰难曲折,还需经历无数的流血牺牲。
  四、艺术特色鉴赏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独具特色。其一,风格上,把上阕的悲凉沉郁与下阕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其二,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其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而又典型,极富表现力,极能传情,它以写景发端,以写景收束,感情浓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其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五、作业
  熟背这首词。

满意的造句满意拼音注音manyi满意解释意思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满意造句1她的体重降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2我每周日都休息,因此这个工作令人满意。3女售货员说如果我们对这台电视机不满掠取的解释及造句掠取拼音注音lvequ掠取解释意思夺取抢夺帝国主义疯狂殖民地的丰富资源。掠取造句1我很乐意躲开这种公司趁机掠取现金的行为。2它们从每个敌人的家中掠取食物甚至还会杀死妇女和小孩。3由严实的造句1。中午,密密层层的竹叶把竹林封的很严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蔚蓝的天空。2。早晨,密密层层的竹叶把整片竹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阳光从竹叶缝里射出来,金光闪闪的,多多益善的造句汇总1我相信粉红。我相信开怀大笑是燃烧卡路里最棒的方式。我相信亲吻多多益善。我相信身处逆境时,更要坚强。我相信快乐的女孩就是最美的女孩。我相信明天会是全新的开始,而奇迹终会发生。2为了清规的解释及造句清规拼音注音qinggui清规解释意思佛教规定的僧尼必须遵守的规则。清规造句1他很爱自己的孩子,经常谈起自己的妈妈,懂足球会赚钱喜欢新房子讨厌清规戒律爱开玩笑有时会冒脏话迷恋女人喜年画的造句年画拼音注音nianhua年画解释意思民间过春节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年画造句1这给科林?费斯过去成绩斐然的一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前,凭借扮演在就任英国国王前努力克服使用沧海一粟造句1个人的成绩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只是沧海一粟。2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访很。3笔者知晓,本文只是众多小班教学研究中的沧海一粟,但仍希望其能为当前的小班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心乱如麻的造句1我父亲现在心乱如麻,请各位不要打扰他,让他静下心来思考后再回答。2你出去吧。我现在心乱如麻,不想说任何事情。3心乱如麻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去走一走,或许能够变一下自己。4如果你还是心露面拼音解释及造句露面拼音注音lumian露面解释意思(儿)显露出来(多指人出来交际应酬)。露面造句1她每晚7点在电视上露面。2这些新闻可能是就选民关心的议题宣布一项新计划,或者是在某一有象征意义的用恩怨造句注音enyuan恩怨解释意思恩惠和仇恨(多偏指仇恨)分明不计较个人。恩怨造句1我跟它们没有个人恩怨。2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但却以细致的调查和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八对政治家的恩怨,披露看法的解释及造句看法拼音注音kanfa看法解释意思轻对客观事物所抱的见解。看法造句1我倾向于他的看法。2你对目前形势有什么看法?3我已改变了对他的看法。4她对我的看法提出异议。5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例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范文教材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一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方法二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看哪些因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从中找出最大的方法三用分解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范文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了,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或者更远可以到我的父辈的中学时代,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亲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个人是很喜爱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范文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例8。这个例题要求学生通过看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将抽象的数学信息具体化,进而探讨如何解决含有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二年级上册语文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我设计的一节融合廉洁美德教育的语文课三个小板凳已经上完了。这节课已经达到廉洁美德教育的目的,这我很高兴。但是,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们二年级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使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导语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生活中的小数我们是一家人团结合作高一主题班会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目标引入主持人串词背景音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引出主题班会的话题环节1视频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通过视频播放一个月来的同学从军训到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与诚信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活动说明本次班会采用类似人生ab剧的现场节目形式生活ab剧,在媒体课件支持下,引导学生以发生本校的真实事件qq的故事为背景,针对网络与诚信这一话题,与特邀嘉宾一起进行自主选择和谈话爱劳动爱集体主题班会一课题爱劳动爱集体二本课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当好值日生。三过程设计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班级建设主题班会家长会主持稿男在金风送爽的今天,女在这个灯火通明的日子里,合我们迎来了五年级的家校座谈会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感谢你们百忙之中的到来,到来我们的家校座谈会。男父亲是山,宽大的胸膛,是我班级赞歌我爱我班主题队会一班级赞歌主持人甲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这是一处生机盎然的乐园这是一片心灵成长的沃土。主持人乙我自豪!我是四年级一班的一员!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