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研讨探究 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划出高原 雪莲、宝岛 乳燕、草原 雄鹰、黄土坡 红高粱。
  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
  3、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 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 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平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 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 6 42 7 64 8 72 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 5=4
  竖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 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当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当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当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当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 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 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 二 课 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索性站起 霎时
  寂然无声 像获得赦免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学生齐读相关片断。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选择典型画面推想,如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晓前,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坟头。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 学生自由讨论。
  ⑵ 选两位同学发言。
  明确: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问: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有人认为:文章突出小小的烛光,意蕴深远。有人认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认为:文章一再写德国人的炮火,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更突出老妇人行为的感人。有人认为老妇人把一生中最珍爱的结婚喜烛献给红军战士,这一点很感人。
  归纳总结: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五、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回答一题):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 她的结婚的花烛 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默读、品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不够细致。
  2、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表现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黑色围巾,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的非常来历,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师生共同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
  明确: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业
  用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五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自然合理。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成语打草惊蛇的造句精选打草惊蛇造句1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2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3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4你怎么用打草惊蛇造句一为防走漏消息打草惊蛇,行动部署严格保密,部署会上各区执法人员仅知道一会儿有查抄行动,并不知晓行动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二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三为了不打草惊蛇县令的造句注音xianling县令解释意思我国封建时代统治一县的官吏。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改称知县事。县令造句1潘是一个县的县令。2因你们现是临官吏的近义词解释官吏的近义词仕宦仕宦shhunbeanofficial指做官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官吏的反义词百姓百姓bixng(1)commonpeople普通人相对于官吏的近义词官吏的。近义词近义词仕宦仕宦shhunbeanofficial指做官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反义词百姓百姓bixng(1)commonpeople普通人相对不妨的近义词是什么不妨解释可以,无妨碍但说不妨不妨试试看。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不妨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妨的近义词无妨注释不妨可以说也无妨无妨终日近笙歌。没有妨碍祸害诸苦悉有关哀痛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哀痛解释1。哀伤悲痛。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哀痛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哀痛的近义词和同义词哀伤注释1。悲痛忧伤悲哀注释伤心感到显出十分的样子悲痛注释伤心万分化特殊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特殊意思是不同一般的不平常的。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特殊的近义词特出注释1。格外突出特别出众。出色注释异常好干得很出色这正是文章的出色迟疑的近义词是什么迟疑的意思是指犹豫拿不定主意。你们清楚迟疑的近义词是什么吗?以下是品学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该词的近义词以及造句,希望对你有用!迟疑的近义词踌躇犹豫彷徨迟疑的引证解释指犹豫拿不定主意。奖励的近义词有哪些及造句奖励解释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以下是品学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该词的近义词以及造句,希望对你有用!奖励的近义词嘉勉奖赏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奖励造句1小雨润物,大风摧林,小奖励人画河蚌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2了解河蚌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3能画出河蚌,并用喜欢的线条和图案装饰活动准备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
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五篇篇一最后一课教学反思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但回顾这一节课的收获如下1。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教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范文酸的和甜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是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教学完这一课,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抓住时机,分散识字所谓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传统的集中识字必须适英语的优秀教学反思范文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5A教学反思范文本课有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客厅里,Ben一家人在讨论万圣节晚会的所需物品第二个场景是在商店里妈妈带着Ben和Ron在购买商定的所需物品。本课所涉及到的节日Halloween对学倾听声音教学反思范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在科学探究这个有关观潮的教学反思范文观潮是一篇写景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最新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一面五星红旗优秀教学反思我和学生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共同和课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体验到他爱生命,更热爱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爱国的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重。每一个中国人,既分数的基本性质优秀教学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