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1草 原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 2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拨转马头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 勾勒:正音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读准音 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 "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 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
  (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
  (1)课文从草原的景和人这两方面来赞美草原,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情感。(板书:景 人)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3)分小节朗读。
  (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
  4.读抒情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
  (1)师引读:我们看到那里的天……,在天底下……,那些小丘的线条……
  (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
  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读句子
  (2)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
  (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
  (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
  (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
  9.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4小题。
  2.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默读2—5小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
  (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
  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
  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
  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连骨头切成比拳头还大的块,炖在锅里面,炖好了以后,把它捞上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用手抓起来吃.
  2."迂回"是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个别读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
  重点品味
  (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
  (2)"飞":不但让我们感受到速度很快,更让我们体会到迎客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热情洋溢.
  (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
  (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
  (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
  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
  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
  (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
  (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
  四.把洒联欢
  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
  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
  过渡: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读4、5小节,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
  (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
  (4)因为这一份深厚的情谊,我们不忍分别,我们"舞的舞……(师引读)"
  (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整篇文章,课文的第一段在写草原的风光美,第二段则在写草原的人情美,那么,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5、6小题
  五、课外作业:1、背诵第2 自然段。2、阅读《林海》
  板书设计:
  草原 老舍
  远迎(骑马远迎)
  相见
  风光美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人情美  款待 (把酒联欢)
  联欢
  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 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1.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绫罗( )( )  五彩( )( )
  ( )山峻( )  丰( )多( )  美( )美( )
  2.和同学交流搜集的丝绸之路的故事。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 热情
  教学反思:
  3白 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正面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并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新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并熟读成诵。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起疑问:
  ⒈ 听歌曲《小白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不仅要倾听旋律,还要留心歌词。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看图片,白杨树很多很常见,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它?
  白杨树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没有榕树一树成林的壮观,可是有的作家却对它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⒉ 出示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自由读,分句读,读后说说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高,直,挺)
  3.矛盾用细细描摹的方法介绍了白杨的外形,作家袁鹰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听写词语:
  戈壁滩 新疆 介绍 抚摸 陷入
  2.校对字形,理解词语。
  疆:注意字形,给"疆"组词:(边疆、 疆域等 )从而理解"疆"的本义。
  戈壁滩:读注释,大家想一想,在粗沙,砾石覆盖的硬土层上普通的草木能生长吗?因此戈壁滩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不毛之地"这个毛就是指——
  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戈壁?
  3.选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白杨树的外形特点?(1——12)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杨的特点?(对话的形式)
  课文的后面部分又写了什么?
  三.初感形象,激发情感
  1.默读1——12段,摘录课文中体现白杨特点的词语。
  (高 直 高大挺秀 很快地生根发芽 粗壮的枝干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2.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白杨的外形 (高 直 粗壮 高大挺秀)
  白杨的品格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3.自由读1——3段,讨论:"高大挺秀"中的"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交流中点拨:戈壁是"茫茫","浑黄一体"的,绿色的白杨给戈壁带来了生机;给过往的旅客带来愉悦。
  有感情地朗读1——3段。
  四.凸现形象,升华情感 (附片段)
  1.指名读爸爸的话。
  2.想象引读,丰富"哪儿"具像。
  3.创设情境引读,读出白杨屹然挺立的形象。
  4.与白杨对话,抒发情感。
  5.感情诵读爸爸的话。
  6、背诵爸爸的话。
  7.小结:车窗外白杨挺拔的身影给寂寞的旅客带来了一份惊喜,爸爸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此时,在孩子们的眼里,白杨树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戈壁卫士)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爸爸的话。
  2.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语,承上启下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令我们对这平凡的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来,齐读爸爸的话。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
  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孩子们此时明白吗?
  二。阅读链接,解答疑问
  1.师生合读第14、15段。理清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
  2.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吗?这篇文章于1963年发表,离现在整整45年了。让我们读读同一时代艾青的诗,说不定你就明白这些问题了。
  (1)自由朗读《帐篷》,读后思考问题。
  (2)围绕"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进行汇报,随机学习诗歌。
  交流一: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边疆。
  随机朗读第四节。
  补充时代背景:50年代,毛主席号召广大的知识青年服从祖国的需要,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交流二:新疆是个荒凉的地方。
  扣住"帐篷是流动的家""荒原""野地"等词。
  朗读1、2两节。
  交流三: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苦有没有吓退建设者们?
  抓住"爱"体会建设者们无私的奉献精神。
  感情朗读4、5两节。
  (3)小组合作朗读诗歌
  三.理解心愿,领会思想
  1.再读爸爸的话。
  2.讨论:现在你们知道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思了吗?(不畏艰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
  3.爸爸的心不止这些,还有什么呢?读16自然段。
  重点理解:"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白杨正迎正风沙成长起来。"
  引导:"小白杨"在文中指谁?体会"迎着风沙成长"的含义。
  你读懂爸爸的心愿了吗?(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感情朗读第16自然段
  5.老师小结:现在我们真正理解了爸爸的心,爸爸的心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思,当他向孩子们深情介绍白杨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扎根边疆;爸爸的心还是一个殷切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
  四。领悟表达方法,尝试运用
  1.男女生分读表现爸爸心愿的两处语句。
  2.说说有什么发现?(爸爸的心愿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3.明确方法:像这样假借某一物品的特点来表现人的某些品质、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4.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这类写法的,比如《落花生》一课,作者借花生成熟了也藏在地底下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5.练习:把物品与它所对应的人,连一连。
  梅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荷花 无私奉献的人
  青松 品质高洁的人
  蜡烛 意志坚定的人
  6.运用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在雪灾地震中赶赴第一线,为人民浴血奋战的解放军令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赞美敬佩之情吗?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五.作业布置
  1.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完成课堂作业本其他习题。
  板书设计
  白杨
  戈壁滩的卫士 边疆建设边疆
  教学反思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这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连了全文,又体现了筑路大军们的顽强意志,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话辐射全文。同时课文采用了侧面描写(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正面描写(如何克服困难)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并加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
  "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
  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
  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
  2.揭题,读题。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3.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配地图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
  "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 ,寒季最低气温达-41 ,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喷射的最佳温度、奋勇
  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
  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交流)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
  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
  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
  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3.交流:(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青藏铁路已于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他们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交流)
  五.课后作业
  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难以控制温度
  遇到困难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奉化市居敬小学 江叶
  口语交际 习作一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讨论和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并开展活动,从而增进对彼此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策划与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随后安排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同时也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围不广,缺乏手拉手的对象。本次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同远方的同龄人取得联系,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2.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3.组织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⑴ 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⑵ 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⑶ 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教师提供联系地址: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设计好策划的内容,决定付诸行动 ,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心连心,手拉手"建立相关的联系的。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 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学校、班级等的情况。
  详细地进行介绍一下自己班级所策划的活动方案。
  提出自己对这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建议。
  并希望活动开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联系。
  ……
  2.回忆书信的格式及封皮的填写: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3.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交流充实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修改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四.誊写邮递
  1.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2.工工整整的写在稿纸上 。
  3.邮递出去。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2.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3.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大概的了解诗意,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
  5.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引入:
  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大开发建设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思考在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
  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草原》: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脉络清晰、情景交融、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白杨》:借物喻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⑶全班交流、点评、总结:语言大师老舍的文章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时而直抒胸臆,时而精描细写,我们学习他的写法进行练笔,学以致用。其实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很多古诗中也经常运用你能举一例子吗?(〈〈墨梅〉〉、〈〈马〉〉等。)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利用本文的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致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⑶ 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你、他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诗是中华文学的瑰宝,我们应该多积累的,融进我们的生命中和血液中。如果长大后,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吟读,还能脱口而出,那时何等美妙的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习诗句
  (1)轻声读诗句读准字音,特别是"簸"字。读后指读随机点评,再齐读。
  (2)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请边读边想,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随机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上银河的想法?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4)想象画面,再读诗句。熟读成诵。
  3.积累古诗。
  把你读过的有关描写黄河景色的诗抄录在一起,反地朗诵比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第二课时
  三、趣味语文
  1.导入。
  刚才我们背诵的王之涣《凉州词》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被历来文人墨客传诵。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 的扇子题。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连声称妙,赐给他银子压惊。你猜这位书法家是怎样断句的?断句是什么意思?
  2.尝试加标点。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漏了一个间字,用不同的标点,化诗为词,两者的意思果真没有发生改变吗?
  5.课外拓展。这样的趣味故事还真不少呢!
  (1)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红楼梦》中在描写林黛玉临终时,作家是这样运用标点的:"宝玉!宝玉!你好……"两个"!"写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个"……"将黛玉百感交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复杂心情和神态刻划了出来。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这样更能打动人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省略号起到了许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
  6.总结。
  一个标点使那个书法家化险为夷,保住了身家性命。标点的正确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通顺、脉络清楚,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语言起不到的作用,希望大家平时在写作时能正确使用标点,为你的文章增添风采。
  四.课外作业.
  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5 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y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文章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关于理想的翅膀教案教学设计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教学重点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教学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按照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要求,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教学是可以进行设计的,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小编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移情移景赏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欢庆的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欢和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幼儿园中班指纹画教案活动目标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之成为有趣的形象。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感受指纹画的美感。活动准备1白纸记号笔每组一盒印泥两梦幼儿园教学设计活动名称梦设计意图在未来的社会,新知识新发明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新的产品和新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低创造力的人是很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因此培养创造力发达的人,是时代赋予海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学习海燕所具有的勇敢自信和洞察力。2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3比较阅读指导。二教材重点难点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三个儿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教学重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母亲的呼唤优秀教学设计母亲的呼唤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掩卷沉思,心生感伤为那些绝望而又充满期盼的母亲而伤,为那些因身染毒魔而苦苦挣扎的儿女而伤。同时,也为本书中吸毒者母亲的大恩大爱感动,小学课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模板一导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多好的一首歌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温馨的是滋润荡漾的,爱更是伟大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知了琳达一家人的爱不仅让自己的眼复习2教学设计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将带大家到智慧迷宫去闯关(出示智慧迷宫大闯关的课件)。智慧迷宫中充满了神奇,充满了挑战,只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展示自我,一定能赢得闯关
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雪儿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以及描写雪儿给我带来欢乐的词句。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范文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篇一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在本课中,我的设计意图有三点1运用多种方法故事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肯定使他们的小小好奇心又开始晃动了。在导入环节我问幼儿你们知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吗?是甜的还是咸的呢?有的幼儿会说月亮是没有味道的,有的会说月亮是甜的他们心里也因为语言故事阿嚏,阿嚏反思在选教材时,我翻阅了多本教本,最后目光落在了故事阿嚏,阿嚏上。该故事图书不仅画面简单色彩鲜艳,形象可爱,而且内容上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上生动浅显,朗朗上口,动作性强。这些都直接小学课文柳树醒了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说朋春高友话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准备课文挂图课件生字小学品德与生活更上一层楼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指导同学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同学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同学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培养同学为实现自身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布置生活的态度。2培养同学做事曰月明的教案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叶公好龙教案一引题。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你们喜欢龙吗?(喜欢)古代有一个人和同学们一样都非常喜欢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他的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叶公好龙同学们望远镜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的天空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关于一日的春光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