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黄河颂》教案设计15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黄河颂》教案设计15
  四、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1背诵课文2"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宇宙的边疆第13课一整体把握1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但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幼儿教师语言活动喇叭花电话教学反思这周,我组织了一次语言活动喇叭花电话,这个故事情节有趣,内容生动,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来理解欣赏,在组织过后,我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了一个反思。1了解孩子,丰富教学内容。要想让一个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学习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4探究与活动,月是故乡明学案月是故乡明想北平学习目标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逍遥游第二课时预习学案1熟读46段,结合课下注释,把重点的字词的准确解释写在课本上。2解释加点字词。(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前方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阅读有目的了解作者的观点(1)人类有离家远行的欲望,但当他们远离家乡时却又时刻牵挂着家乡,而当人们想回到家乡时,却常常感到无家可归,他们无法从心灵深处抹去无家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梳理探究成语编写意图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ampnbsp教学全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全案从容说课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集中在游褒禅山记必修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中学胡俊生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前方学案及答案前方一教学目标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二教学重点难点1。立意上的
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教学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第4章第2节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ampnbsp教案第4章第2节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第一节1。教材分析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第二节ampnbsp人粪尿的处理人大附中李文莉教学目标1。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2。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3。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第一节ampnbspampnbsp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重点)2举例说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重点)技能目标让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学联系起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第二节蘑菇详细介绍第二节蘑菇教学目标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