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大树和小鸟中班语言教案

  教学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娇惯所以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不懂谦让,不会与同伴分享快乐。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大树和小鸟》。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体验仿编后的成功感。
  3 、增进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要勇敢自立。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聚光灯画面,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看是谁?
  教师移动聚光灯位置,帮助幼儿看清。
  师:对了,真的"是一棵树。大树脸上怎么样?大树笑的这么开心,谁会和他一起玩呢?
  2、播放FLASH,鼓励幼儿仔细观看画面,然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干什么呢?
  3、观察画面,借助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师:我们来看看,这棵大树长得怎么样?
  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导入诗歌的语句"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好听的词叫高高。大树高高。"
  请幼儿说一说"大树高高"。
  教师将幼儿说的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
  (2)师:大树高高,住着谁呢?(请幼儿完整表述)
  先说再展示图谱,引导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说出: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3)师:小鸟围着大树在干吗呀?(飞,唱歌……)
  师:我们能不能也用2个一样的好听的词来说呢?(唱唱、叫叫)
  引出小鸟唱唱(叫叫)。老师进行记录。
  (4)师:大树听见了小鸟的歌声,它会怎么样呢?
  谁也会用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大树笑笑。
  师:真棒,我也赶紧把它记录下来,大树……笑笑怎么记呢?哦,画2个一样的笑脸。
  (5)师:风来了,大树会怎么样?
  个别幼儿说说。
  师:除了树叶会掉下来,大树还会在风里摇晃,谁也会用和前面一样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大树摇摇"
  (6)师:大树摇摇,小鸟会在树上怎么样?
  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跳。
  (7)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唱唱、跳跳、笑笑,心里怎么样啊?谁会用好听的词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学习新词:快乐陶陶。
  老师记录快乐陶陶,提问:谁和谁快乐陶陶啊?(大树小鸟)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结构特征。
  (1)看图谱完整朗诵。
  师:老师把我们小朋友说的都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图谱说说看吧。(第一遍就看着图谱念)
  师: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了,给它加上个名字吧。(第二遍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念)
  (2)感受诗歌的结构特征
  A、师: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好听在哪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找找诗歌好听的秘密藏在哪里呢?
  B、教师将叠词用圈圈起来,引导幼儿观察,引出叠词。
  师:哦,原来在这首诗歌里用了许多一样的词,这样诗歌读上去就更有节奏更好听了。老师告诉你们哦,这样2个一样的字放在一起叫叠词。
  (2)分角色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做个小游戏,有红线的老师念,没有红线的就小朋友念,好吗?(配上音乐,看着图谱念)
  师:男孩子念有红线的,那么女孩子呢?(配音乐)
  (3)小结:
  大树和小鸟一对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4、借助画面,仿编诗歌活动。
  (1)师:除了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呢?谁会用叠词来说说看。
  教师将孩子说到的放到白板上,随机添画图谱。
  (2)老师出示4幅图片,请幼儿来说说看,可随意说个几句,然后请孩子孩子回班级中说给其他的孩子听。
  活动延伸:
  家园互动:幼儿想出多种保护鸟类的方法,请家长来代写。把记录的方法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创编活动。
  总体上,这次活动完成得比较好,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仿编诗歌对于幼儿还是一件比较新鲜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事,在以后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联系。

语言活动祝福树教案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幼儿园小班马路上安全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马路上常见的车辆。2复习统计3享受制作汽车模型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自备自己的照片。2大纸盒图画纸杂志纸碎布彩笔等美劳材料。活动过程1带幼儿到马路边,观察马路上的情况六年级语文烟台的海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扑呢喃细语锲而不舍等词语。能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组织语言,学习概括主要内容。2。情意目标欣赏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激发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小学美术手工课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小学美术做贺卡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做贺卡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幼儿园大班夏天活动夏天玩水乐趣多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钉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孔,小孔间距为05公分)空眼药水瓶底部用蜡笔人教版珍珠泉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中班音乐小朋友想一想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体验跳跳糖跳时的愉快情绪,尝试合拍的跳。2初步感受声音力度的变化,3能用身体动作声音进行表现。(二)活动准备1在品尝区增添跳跳糖和小勺子。4在场地上面画个大嘴巴图案托班棒棒糖纸浆教案活动目标1。尝试用湿纸塑造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棒棒糖。2。体验玩湿纸塑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白纸浆纸模型若干颜料。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出示棒棒糖)引导幼儿观察小班游戏赶马人教案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游戏赶马人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
一天的用水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单元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8的分成游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8的分成游戏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会走路的树优秀教案教材分析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计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和驯爱爸爸妈妈字词教案范文1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六个生字早田方了也在并组词2掌握一个偏旁日,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和短文(二)能力训练点1初步培养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内容义学会编号教案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活动准备1。每组一套l5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自愿结合,每组5人,要高矮不同。2。周围环境中有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每人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有关猜谜语的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2。能掌握猜谜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谜语并猜出谜语。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课件,多则谜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大苹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理解并学习词语又又满头大汗气喘吁吁。3知道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别人。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到事情能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小乌龟上山坡幼儿园教案一教育目标1在游戏中熟悉歌曲旋律,并用身体动作感受一拍一下的节奏。2能融入情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唱歌曲,乐意参与歌唱活动。3初步尝试为歌曲创编歌词,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加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