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
  录音机 多媒体图片
  教学设想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
  三、 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
  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3. 对比欣赏: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蛴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阅读提示]
  《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
  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 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 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
  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 《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
  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四、 讨论: 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
  琵琶女 诗人
  年少时:欢乐、风光       年少时: 欢乐、得意
  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     年老时:被贬、漂沦憔悴
  诉身世        伤迁谪
  商人妇:轻别离,啼泪 江州司马:孤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小结:
  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六、课外拓展:
  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七、课后作业:
  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
  八 、板书设计
  琵琶行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 —— 音乐 ——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九、教学反思:
  思得:对比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文章。课外拓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思失:本节课的容量有点大。
  思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案例有理数的加法案例有理数的加法连云港市夹山中学李启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数轴的相关知识,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绝对值的相关知识。教学目的1教学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2)讲学稿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七年级数学师生共用讲学稿(n0。2)年级七年级执笔胡兴明内容正数和负数(2)课型新授时间08。9月4日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案例有理数的加法2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第四节。案例有理数的加法淮安外国语学校(曙光校区)初中部(223200)鲍永军联系电话5513099email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生苏教版初一数学(第2周)教学内容第一章14公式15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能运用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简单公式的导出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会解简单的方程及会利用简易方程解实际问题3初步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李海东七年级下册第5章是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共安排了四个小节以及三个选学内容,教学时2。1比零小的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课题2。1比零小的数江苏省赣榆县沙河中学刘世团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第七章三角形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薛彬三角形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2。2数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我们与数学同行七上第一章介绍课标要求1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2利用有理数初一数学试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a0b1c1,1d1,1,02下列各式中,不相等的是()a(3)2和32b(3)2和32c(2)3和23d23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反思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反思1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虽说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长城放鸽音乐教学反思长城放鸽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歌曲,想必很多朋友都唱过。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长城放鸽音乐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长城放鸽音乐教学反思1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七年级音乐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教学反思这堂课我以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作为课堂的导入,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一般我们会说,导课导好了你的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很注重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其次,我请学会飞和不会飞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活动会飞和不会飞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提高孩子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教师的操作讲解一定要清晰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十二张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很美,我在教学时改变了以上教学设计的思路,抓住一些重点词展开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园景色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漂香白雪一片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大地的话的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共分五节。以大地为第一人称,通过大地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话语,展现了大地宽容博大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大地这一主人公的本性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她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她的体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美丽的纹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下面是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篇一美丽的纹样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第12册第18课广玉兰教学反思范文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陈荒煤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广玉兰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1巧解实际测量数学教学反思一课前研讨定方案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元的内容并不多,教学时间固然短,但这些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于是,学生接受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的全体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