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总复习2(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十六)量的计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复习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完成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便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的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进率。(板书:进率)
  二、 整理计量单位。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量的计量?
  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 让学生看第102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
  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
  (2) 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3) 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  )里填数。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3、 复习重量
  (1) 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
  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
  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
  4、 复习时间。
  (1) 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进而的时间进率。
  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 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口答。
  (3) 做"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
  三、 综合练习
  1、 做练习十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
  2、 做练习十七第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 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 做练习十七第4题。
  指名学生口答
  四、 回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
  五、 作业: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后记:
  (十七)名数和名数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内容复习名数的改写,完成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认识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音质换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口算(小黑板)
  练习十七第6题
  2、 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量的计量,在计量一个具体的量的结果时,通常要用到名数,有时要进行名数的换算。应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移动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很快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名数和名数的换算。
  二、 归纳换算方法
  1、 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
  2、 学生练习
  3米=(    )厘米      50分米=(      )米
  5吨=(    )千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 归纳方法。
  请大家按照刚才解题和回答,在第90页上把换算方法归纳完整。
  追问:如果进率是10、100或1000,怎样做比较方便?
  三、 综合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3.05米=(    )米(    )厘米
  指中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 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 做练习十七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四、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7-8题。
  家庭作业  练习十七第10题。
  教学后记:
  (十八)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的线段、射线和直线、角、垂直和平行,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
  二、 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 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
  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
  2、 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 复习角
  1、 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2、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3、 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4、 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过哪几类角?
  大家能画出向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
  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进而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 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 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四、 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 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 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五、 综合练习
  1、 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 做练习十八第2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线检查。
  六、 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4题。
  教学后记:
  (十九)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的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轴对称图形,完成练习十八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圆;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
  二、复习三角形。
  1、 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
  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
  2、 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按什么来分类?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持征?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吗?试一试。
  3、 做"练一纪"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4、 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三、复习四边形。
  1、 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2、 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
  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哪几类?
  3、 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
  四、复习图。
  1、 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 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指名学生口答。
  3、 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
  五、 复习轴对称图形。
  1、 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 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3、 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过的轴对称图形。
  4、 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
  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六、 综合练习
  1、 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 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 做练习十八第14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4、 做练习十八第9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相互检查。
  5、 做练习十八第13、14题。
  指名学生口答
  七、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10、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教学后记:
  (二十)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的内容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1、 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
  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2、 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第1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
  让学生交互检查。
  (2)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三、复习周长计算
  1、 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
  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
  2、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老师板书。
  3、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3-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2题。
  (二十一)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的内容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篝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 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 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
  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 归纳公式
  指导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
  三、组织练习。
  1、 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9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10题。
  教学后记:
  (二十二)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其余的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节课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1、 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做练习十九第13题
  提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利用"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这个知识,先测量圆的直径,并算出半径。
  计算直角三形的面积要先测量什么数据。
  让学生在书上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 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另一种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大小接近的规则图形。
  3、 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后组织交流并列成表。
  指导学生看表说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1、12题。
  教学后记:
  (二十三)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的内容复习立体力形的概念和特下,以及这些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物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1、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2、 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
  请大家看书上图自负盈亏,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
  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
  3、 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 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表面积计算。
  1、 复习表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靖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
  2、 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
  3、 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4、 做"练一练"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四、综合练习。
  1、 做练习二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
  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物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后记:
  (二十四)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计算,完成练习二十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学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教具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如文具盒、橡皮、粉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
  2、 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二、复习体积计算。
  1、 复习体积的意义。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
  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体积最上?
  2、 复习体积的计算。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形状的体积?
  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教育处公式,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
  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
  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
  (2)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学生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
  (2)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三、综合练习
  1、 做练习二十第6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
  指名学生口答,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
  2、 讨论练习二十第7、8题。
  提问:第7题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
  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7-9题。
  教学后记:
  (二十五)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中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并能
  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求体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 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2、 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
  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
  谁来说一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 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这个教室有多大,可以先估计这个教室的长、宽、高各大约多少米?再算出教室里的空间大约多少立方米。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要求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关系?
  求梯形的面积,关键就是求什么?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1、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思考题。
  (二十六)比和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1)提问:什么叫比?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
  (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怎么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
  谁来说说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个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
  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 0。
  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2)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
  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
  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
  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
  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向学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
  (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三、复习按比例分配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
  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
  (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想。
  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
  2、求未知数x。
  1.3:x=6   x/3=0.5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强调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
  五、课堂小结。
  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后记:
  (二十七)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的内容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比例尺,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比的的比值。
  4:5   1:2  8:10  0.2:
  学生口答时老师书出比值。
  2、引入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给与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⑴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比例?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⑵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⑵解比例。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做"练一练"第2 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表示怎样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学生改写后口答,老师板书。
  3、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应用解比例的方法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⑴做第①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⑵讨论第②、③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
  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
  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 题⑴、⑶、⑸,第13题⑵、⑶,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⑵、⑷、⑹。
  教学后记:
  (二十八)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的内容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比例尺,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其余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几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比的比值。
  4:5   1:2   8:10  0.2:2/5
  学生口答时老师板书比值。
  2、引入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上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根据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表示怎样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生改写后口答,老师板书。
  3、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应用解比例的方法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副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
  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
  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2题2、4、6。
  教学后记:
  (二十九)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一练"第2题第1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关系,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一定。
  做"练一练"第2题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道题是怎样想的?成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要根据什么来列式解答?
  3、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
  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后记:
  (三十)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指出:把1:4看做1份和4份的比,甲数就是乙数的1/4,乙数就是甲数的4倍。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1、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
  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可以怎样理解?
  提问:按照1: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
  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 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
  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甲队修的米数正好是乙队的4/5"的含义,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
  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
  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
  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
  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的个人教学反思这一单元以识字为主,渗透识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字看声部猜读音的方法,也就是读半边。主要以青肖艮良仑仓几个母体字的教学为主,以浅显易懂的诗歌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在教学中,我发现诗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反思范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阅读是学生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三遍后,开始分析课文。课文较简单,第一自然段写母亲深夜为即将远行的孟郊缝补衣裳。这段一读就知道了。第二自然段写母亲在送别孟郊时,孟郊发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教学反思一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由于所有学生已经有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经验,因此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课文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共有四句话,通过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雨点的可爱快乐,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水流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此为一方面重点,同时,体会儿歌中拟人化的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的教学反思今天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时,本以为在画垂线的基础上,学生是很容易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的方法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1)画的高与底并不是完全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差生如此,好生也不例外。差不是差生的本质,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受到家长无端的训斥,甚至棍棒教育有的由于教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有的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一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1)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三大特征。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我的太阳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我的太阳教学反思来到银海学校,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会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实践的经验。对于课堂的把握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教学过程,重,难点都能做到较教师不妨做回裁缝教学反思古时有一裁缝非常有名气,专门为当官的裁衣服,而且裁的衣服有个特色都是前襟长后襟短,官当得越大,前襟越长。一位师爷慕名而来,可裁缝给他裁的衣服却是前短后长。刚来的徒弟奇怪地问为什么裁反思课内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随笔目前,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长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暴露了不少值得
小稻秧脱险记课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从小学科学,长大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幼儿园安全教案范本活动目标1。知道滑滑梯等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2。了解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滑梯容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幼儿玩滑滑梯的录像。2。小狗手偶图片儿歌滑滑梯活动过9加几课堂教案一说教材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第3节太阳和月球的教案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重点难点重点对于太阳活动的左右为难成语造句汇总1我左右为难,不知是做数学还是写英语。2去还是留,她真是左右为难。3当保姆今天下午取消约定不来了时,可真是让我左右为难。4但是还是继续争吵不休,他们不知道他是多么左右为难呀。5你不使用左右为难来造句1我左右为难,不知是做数学还是写英语。2去还是留,她真是左右为难。3当保姆今天下午取消约定不来了时,可真是让我左右为难。4但是还是继续争吵不休,他们不知道他是多么左右为难呀。5你不拥有一颗感激之心,让生活更加美好同学们听着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谈论的题目是。乌鸦妈妈年纪大了,跳不动,飞不高了,懂事的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因为她没有忘记,是妈妈把她养育大二年级主题中队会心存感激,快乐成长活动目的通过本次队会,培养学生心存感恩之心,激发他们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同学感激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的情感,同时把感恩之心永远传递下去,进而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活动年级湘教版感激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共创情境。关于感激。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学资料?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词语名言故事诗歌演讲稿散文等资料。学生自由回答。3。激情导全力以赴的成语接龙和成语解释全力以赴的成语接龙全力以赴赴汤蹈火火上浇油油腔滑调调兵遣将将伯之助助人为乐乐而不淫淫词艳曲曲终奏雅雅俗共赏赏罚分明明刑不戮戮力同心心心相印印累绶若若有所失失张失智智圆行方方枘圆凿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