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3

  第二册 文言文(二)
  一、基础字词
  (一)通假字
  《师说》
  ⑴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⑵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
  ⑴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种树郭橐驼传》
  ⑴既然已,勿动勿虑(已,通"矣",了)
  ⑵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二)古今异义
  《师说》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⑶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而"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作连词表因果关系。
  ⑷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⑸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所以"是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⑹小学而大遗 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宫赋》
  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⑵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义:明亮的星光。
  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⑶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雨雪晴阴。
  今义:一个地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
  ⑷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⑸齐楚之精英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优秀人才。
  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同情。
  《谏太宗十思疏》
  ⑴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⑵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
  今义:尽情。
  ⑶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⑷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使心虚。
  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⑸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为什么一定。
  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种树郭橐驼传》
  ⑴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三)一词多义
  《师说》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动词)
  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客舍,名词)
  遽传不用(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名词)
  传令里中者以羽(传送,传递,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达,传授,动词)
  吾师道也(效法,学习,动词)
  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名词)
  齐师伐我(军队,名词)
  师旷鼓琴(乐官,乐师,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道 于是废先王之道(思想、学说)
  有碑仆道(道路)
  何可胜道也哉(说)
  术业有专攻(研究)
  攻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攻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雕琢)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译为"啊"或不译)
  也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陈述句句末,"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表反问,"呢")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
  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表判断)
  而耻学于师(向)
  不拘于时(被)
  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其皆出于此乎(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介词)
  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语气词)
  叫嚣乎东北,隳突乎南北(介词,在,引出动作的处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用来……的""……的凭借")
  所以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示"……的原因")
  《阿房宫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爱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古之遗爱也(恩惠)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走 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太史公中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仆人)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快)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让)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幸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
  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疼爱、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值得同情)
  独不怜公子姊耶?(怜悯,同情)
  朝歌夜弦(zhāo 早晨)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坐南朝北(对、向)
  奈何取之尽锚诛,用之如泥沙(索取)
  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今人关,财物无所取(拿)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盘盘焉,囷囷焉(然,形容词,名词词尾)
  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焉 且焉置土石(兼词,于何,在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于之,于此)
  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并列)
  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而 谁得而族灭也(表修饰)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
  夫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发语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生长)
  带长铗之陆离兮(与"短"相对)
  长 茅搪长扫净无苔(经常)
  老有所养,幼有所长(抚养)
  身无长物(多余的)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稳固)
  固 管仲固谏不听(坚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本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地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
  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得好),
  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
  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项王日:"沛公安在?"(哪里)
  信者效其忠(诚实)
  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小信末孚,神弗福也(信用)
  忌不自信(相信)
  犯法当死(判罪)
  凡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当 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安步以当车(当作)
  克终者盖寡(能够)
  克 克己复礼以为仁(克制)
  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
  以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
  虽董之以严刑(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呢)
  哉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
  《种树郭橐驼传》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然)
  虽 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将近)
  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姑且)
  臣死且不避,后酒安足辞(尚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将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⑴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向北,向西)
  ⑵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像蜂房,像水涡)
  ⑶辇来于秦(辇:坐着辇车)
  ⑷廊腰缦回(缦:像缦带一样)
  ⑸朝歌夜弦(朝、夜:在早上、在夜晚)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⑴吾师道也(师:学习)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下文"或师焉""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⑶不耻相师(师:学习)
  ⑷未云何龙(云、龙:出现云、出现龙)
  ⑸辞楼下殿(下:走下)
  ⑹朝歌夜弦(歌、弦:唱歌,弹弦)
  ⑺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当铁锅,当石块,当土块,当瓦砾)
  ⑻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族灭)
  ⑼可怜焦土(焦土:成为焦土)
  ⑽名我固当(名:取名)
  ⑾其筑欲密(筑:捣土)
  ⑿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⒀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划破)
  3.动词活用作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⑵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圣人,愚人)
  ⑷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卑贱的人,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
  ⑸小学而大遗(小、大: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⑹惧谗邪(谗: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⑺择善而从之(善:善良的人)
  ⑻不念居安思危(安、危: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
  5.使动用法
  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
  ⑵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⑶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⑷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虚)
  ⑸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正)
  ⑹何必劳神苦思(劳:使……疲倦)
  ⑺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屈居)
  6.意动用法
  ⑴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⑵而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
  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⑷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⑸孔子师郑子(师:以……为师)
  ⑹乐盘游(乐:以……为乐)
  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⑻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7.为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哀)
  (五)成语积累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新课程改革这条路上,我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将虚心求教,不断学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指不同的人各有所长。
  例句:他们大多来自高校或其他教学研究岗位,都是当代新闻传播学界某一个方面的领军人物,都是术业有专攻,腹笥丰硕,蜚声一时的新闻传播学界的佼佼者。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今常写作"勾心斗角"。
  例句: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阴谋和血腥色彩的时期之一。为了争夺皇位,政治上层一直在钩心斗角、相互杀戮,而皇族间的兄弟相残是高层政治中最常上演的剧目之一。
  【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例句:在东莞市樟木头镇,刘来福等人先后组织实施了多起持枪抢劫等恶性犯罪活动,当地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东莞警方明查暗访,严密布控,一举将这一黑恶势力团伙主要成员抓获。
  【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例句: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当乡镇企业如日中天时,他们再一次居安思危,拼命发展外向型经济,如今年度引进外资已居全国城市首位,利用外资已占全国1/6,全球1/60,成为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
  【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例句:任何事情闹到这个底部,无论何等悍匪,没有不胆怯的,连封建皇上都懂载舟覆舟的道理,何况这群扯着龙旗的官兵开的是海盗船。
  【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例句:自周以来,垂拱而治便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最高目标。稚子三尺,垂衣拱手立于堂而天下大治成了每个封建王朝君臣憧憬不已的美好画面。
  【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例句:根据所掌握的原始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已经出版的和已经发表的新闻史著作中的史实和时间上的错误,进行了必要的订正,对内容与时间有歧义的史事,作了必要的考核,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例句:先进性教育活动越到后期越要重视,越到整改提高阶段,越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指导,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善始善终地做好教育活动最后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⑶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⑷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⑸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状语后置句
  ⑴而耻学于师。
  ⑵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贤于弟子
  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⑸多于南亩之农夫
  ⑹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宾语前置句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不吾知也
  ⑶何以伐为
  ⑷未之有也
  ⑸以为莫己若者
  ⑹我之谓也
  ⑺童子何知
  ⑻故不我若也
  4.定语后置句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⑵闻道百
  5.被动句
  ⑴不拘于时,学于余
  ⑵戍卒叫,函谷举
  三、名句名篇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四、文学常识
  ⑴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⑵"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⑶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有《樊川文集》。
  ⑷"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⑸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⑹魏征(580 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⑺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 "柳柳州"。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清新峻洁,似淡实浓,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行世。
  五、作文素材
  1. 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早年孔子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
  使用角度:⑴学习才有长进。⑵学会合作。⑶要善于帮助别人。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使用角度:⑴自信自强。⑵能力。
  3.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像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使用角度:⑴保护文物。⑵爱护文化遗产。
  4.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使用角度:⑴居安思危。⑵戒奢以俭。
  5.魏征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提出了"载舟覆舟"说,劝诫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很多次进谏时使得龙颜大怒,但他仍据理力争。他死后,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
  使用角度:⑴民为邦本,本固国荣。⑵忠于职守是一种好品行。⑶谏难,纳谏更难。
  基础达标
  1.选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 振之以威怒 d. 早缫而绪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a. 受,通"授",传授,c. 振,通"震",威吓,d. 而,通"尔",你们。
  答案:b
  2.选出加点词与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 思虚心以纳下
  解析:b.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d.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答案:a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 吾从而师之
  b.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 不抑耗其实而已
  参考答案:a."从而"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b.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c.可惜。d.它的果实。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吾师道也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e. 术业有专攻
  f.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g.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h. 六王毕,四海一
  i.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j.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k. 克终者盖寡
  答案: a.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b.效法,学习,动词c.道理d.风尚e.研究f.喜欢,爱好g.走向h.统一i.生长j.治理得好k.能够
  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不拘于时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e. 盘盘焉,囷囷焉
  f. 骊山北构而西折
  g.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h.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i.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答案:a.连词,表转折,却b.介词,表被动,被c.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e.形容词,名词词尾,……的样子f.连词,表并列g.连词,表目的,来h.连词,表转折,虽然i.连词,表并列而且
  6. 文学常识填空。
  ⑴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的倡导者。著有《 》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拭、苏辙、曾巩、 )之首。
  ⑵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诗人。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有《 》。
  ⑶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家。
  ⑷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世称" " "柳柳州"。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清新峻洁,似淡实浓,自成一家。有《 》行世。
  答案:⑴古文运动 昌黎先生文集 欧阳修 王安石⑵晚唐 樊川文集⑶史学⑷柳河东 柳河东集
  7.将下列文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案:辇来于秦 开妆镜也 渭流涨腻 雷霆乍惊 尽态极妍 剽掠其人 弃掷逦迤
  8.将下列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参考答案: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阅读广场
  【文本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各句中都含有"之"字,其用法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圣人之所以为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谓共识,就是共同的认识 多掌握一门技术也好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解析:a所说的;b 分别是语气助词和副词;c分别是表原因和表用来…… ;d分别是代词和句末语气助词。
  答案:a
  3.全都表明从师风尚不能流传的现象的一项是( )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不耻相师
  ④而耻学于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①是说明"古之圣人"从师的;③是说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乐于从师的。
  答案:c
  4.第2段的分论点是什么?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参考答案:分论点为"师道不传也久矣"。第一段阐述老师的作用、地位,是从正面阐述的;第2段批判尊师之风不传的不良现象,是从反面阐述。
  5.第2、3段都是较为典型的议论性文段,请具体分析第3段的理论思路。
  参考答案:第一句"圣人无常师"提出本段的论点;第二句举孔子的例子说明,为事实论据;第三句再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证明论点,为引证;最后作结,回扣论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极其清晰。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参考答案: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②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看不起他们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真是令人奇怪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圭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圭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圭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安:
  (2)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以:
  (3)恶恶而不能去    去:
  (4)称为至善   至:
  (5)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以:
  参考答案:(1)哪里 (2)因为 (3)除去、除掉 (4)极、最 (5)把
  8.运用"字字落实法"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2)善善而恶恶。
  (3)齐桓公之郭国。
  (4)臣窃以为圣心是之。
  参考答案:(1)残害了那男人而收留了他的老婆。(2)喜欢好人,厌恶坏人。(3)齐桓公到郭国去。 (4)我私下认为陛下是肯定这种做法的。
  9.郭氏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10.王圭引用"恶恶而不能去"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参考答案:王圭引用这句话,针对的是太宗认为"贼杀其夫而纳其室""不道",而自己却做着同样的事——把美人留在自己身边。
  复习效果检测二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对通假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 孝公既没(没,通"殁") b.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c. 要项伯(要,通"约",邀请) d. 既然已,勿动勿虑(已,通"矣",了)
  解析:c项中的通假字,通"邀"。
  答案:c
  2.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巩固) b.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尺度)
  c. 因击沛公于坐(于是) 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解析:a. 贤固的地势;b.规章制度c.趁机。
  答案:d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
  例句:朝歌夜弦
  a.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 沛公军霸上
  c. 天下云集响应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解析:b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b
  4.选出加点词语的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⑴以致天下之士(来,召纳) ⑵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
  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一般的事) ⑷而听细说(详细说来)
  ⑸列坐其次(这个地方) ⑹问征夫以前路(指出征的人)
  ⑺齐楚之精英 (指优秀人才) ⑻纵情以傲物(放纵感情)
  a. ⑴⑵⑷⑸⑺ b. ⑵⑶⑷⑸⑻ c. ⑴⑵⑶⑸⑻ d. ⑴⑶⑷⑹⑺
  解析:⑷小人的谗言。⑹行人。⑺指金玉珠宝等物。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解析:两个"之"字,分别是代词、助词;两个"而"字,分别是表转折,表顺承。
  答案:b
  6. 文中加点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解析:①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④形容声音嘈杂,⑤指独裁者,⑦指项羽。
  答案:b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对其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解析:c项"寄予了一定的同情"无中生有。
  答案:c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汉书•张禹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吾所以为此者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欲以棺椁之大夫礼葬之
  d.乃诏禹舍宫中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解析:a表转折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b代词,"他"/助词;c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d都是副词,"于是"。
  答案:d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禹有政绩的一组是 ( )
  ①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②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
  ③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④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⑤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
  ⑥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③⑤⑥
  解析:①体现张禹的清廉;⑥说明张禹深受皇上恩宠。
  答案: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为了节约,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园庙,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来了。
  d.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为安乡侯,后又因身体不适,被免去了这一爵位。
  解析:a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体现他的忠厚;c江陵和园庙不在一个地方,张禹对皇上南巡祭祀园庙并不反对,只是反对皇上到江陵去;d"定策",是尊立天子并把它记入史册的意思。"阴阳不和"是说君臣不和,并不是身体不适。
  答案:b
  第ⅱ卷(共120分)
  四、(16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3分)
  译文:
  ②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4分)
  译文:
  ③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难道会危害我吗?(2)张禹走遍所属的郡县,一些偏僻的地方也都全部去过。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3)每次朝见,太后特别赞赏张禹,不与三公同席(独坐一席)。
  【参考译文】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地的人。张禹生性忠厚节俭。父亲死了,汲地的官吏和百姓送来给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张禹都没有接受。还把家里的田地住宅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汉明帝永平八年,张禹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就升迁;汉章帝建初年中,张禹被授予扬州刺史。任职后应当渡江巡行所属郡县,中原的人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很难成功渡过去。张禹准备渡江,官吏坚决请求,张禹不听。张禹严厉地说:"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难道会危害我吗?"张禹于是就挥动船桨,成功过了江。张禹走遍所属的郡县,一些偏僻的地方也都全部去过。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官吏和老百姓都希望见到他,人们心怀喜悦,称颂美好,抱怨丑恶,(好事坏事)都主动说给他听。
  汉章帝元和二年,张禹调任兖州刺吏,也有清廉公正的口碑。元和三年,升为下邳国相。徐县北部边界有个蒲阳坡,附近有许多良田,可是都淤塞荒废。没有人修整。张禹带领百姓修建水闸,疏通沟渠,引水灌溉,于是开垦出几百顷常年耕种的水田。劝励率领官吏和百姓,供给他们种子,并亲自参加劳动,于是田地大丰收。邻近郡县贫穷的人,投靠张禹的有一千多户。屋子一栋接一栋,蒲阳坡的下面成了一个城镇。后来一年多,开垦的田地达一千多顷,老百姓解决了温饱,能自给自足。功曹戴闰,是前太尉的属官,权势可使郡内震动,对张禹有小的责斥,张禹命令他主动到徐县的狱中去,然后依法治他的罪。自长史以下的官吏,没有不感到震惊收敛的。
  永元十五年,汉和帝南巡祠园庙,张禹凭借太尉兼卫尉的身份留守。张禹听说皇上准备到江陵,他认为不应该冒险到远地去。张禹用驿马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下诏回复说:"巡视祠园庙已经完成,准备到南方祭祀长江,恰好得到你的秦章,临近汉水马上回来了。"等到和帝回来以后,张禹凭借这得到了皇上特别的赏赐。
  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务。邓太后因为殇帝年幼,想让重要职位的大臣居住在皇宫中,于是下诏让张禹住在宫中。赐给帷帐和被褥,让太官每天早晚送饭,五天回一次家。每次朝见,太后特别赞赏张禹,不与三公同席(独坐一席)。等到安帝即位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永初元年,凭借尊立天子的功劳被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永初五年,因君臣不和,皇上用策书免去了他安乡侯的爵位,永初七年,张禹死在家中。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⑵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⑶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⑷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
  ⑸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答案: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道之所存⑶春光融融⑷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⑸秦爱纷奢⑹师不必贤于弟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3.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2)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14.根据文章第四段,设想一下,当时的社会存在怎样的弊端?(4分)
  参考答案:政令烦乱,干扰了百姓的生产生活,使得民不聊生。
  15.这篇"传记"与一般意义上的"传"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篇传记有一般传记的特点,又不拘泥于为人立传的框框,而是借"传"言"理",寓"理"于"传"。前三段的"传"与后两段的"理"环环紧扣,使全文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16.下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的前三段,从种植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说明种养树木要遵照自然规律,要适应生活习性。
  b.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表明了文章的主旨是"警示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c.郭橐驼种树的诀窍就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这里作者已经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
  d.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解析:文章并没有"无为而治"的意思。
  答案:c
  六、(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 • 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下:归附
  c.郦生曰:"弟言之。" 弟:小弟
  d.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冲:交通要道
  解析:弟:但,只管。
  答案:c
  1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
  a.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b.郦生乃深自藏匿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d.延郦生上坐,谢之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解析:两个"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交好";a项,介词,凭/介词,把;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d项,道歉/辞别。
  答案:c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县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解析: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不仅仅因为他放荡不羁,还因为他的才智超群,可以说"不敢"中包含着敬畏。
  答案:a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5分)
  译文:
  ⑵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2分)
  译文:
  ⑶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3分)
  译文:
  参考答案:⑴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⑵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⑶如果(您)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参考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能,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七、(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点拨]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例文]
  静水流深
  静,是外观姿态,表现出平静安稳的人生态度;流,则显示了内存的力量,让人惊叹;深,意味着蕴藉和深邃。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与精深。
  让平静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并以此去丰富我们的内心,努力让我们成为仁者。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他在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而他也是这样的一位仁者,他的心始终在东方。季羡林先生在"文革"时期受到打击,但他并没有以此消沉,一蹶不振,相反,他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在这期间,他偷偷翻译了印度史诗《摩罗衍那》,还完成《牛棚杂忆》这一著作。这里面凝结了很多他对人性的思考,并以此丰富自己的内心。他曾说"最艰难时也不忘良知",便知老先生内心的深邃与博大。
  知者乐,仁者寿。季羡林先生慈详的脸庞让人感到平和,而他的内心更让人感受到力量。他就如一潭静水,却拥有流动的内心,不显不露,却能让九州动容。
  让内心的流动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力量,孜孜不倦,去成就伟大的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这句话来概括叶笃正先生,也许再合适不过了。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是国际气象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巨匠之一。他为人平和,虽有伟大的成就,却也从不显露自己。助他获得诸多成就的,是他内心的定力与信念。叶笃正先生一直怀有这样的豪情壮志: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这一心声让他始终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成为他不断进取的力量,于是他在XX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对他来说,争取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国家作出贡献。叶笃正老先生内在的力量,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感动,让人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博大精深。
  让深邃成为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它。深邃的人往往彰显着令人动容的魅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强大与广博。请让我们以外在的平静推进内心的流动,实现生命的深邃。
  [简评] 本文扣题紧,层次清,例证妙。开篇即抓住"静""流""深"三字总领全文,然后扣"静"以季羡林为例,阐述"让平静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并以此去丰富我们的内心",接着扣"流"以叶笃正先生为例阐述"让内心的流动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力量",最后又扣"深",以"让深邃成为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收束全文。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判为满分。

关于凿壁偷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用貌合神离造句貌合神离造句1他和布什貌合神离,但是麦凯恩已经表示欢迎总统的支持。2在这个时代,外交是一项很私人的活动是两国领导人通过电话,或者在貌合神离的垂钓中完成的。3有时,举国之媒体会自得地将功折罪典故将功折罪的意思是指用功劳来抵偿罪过。大家清楚将功折罪的典故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将功折罪典故,供大家阅读!将功折罪典故大禹治水一向是劈山岭开河道撒息壤筑堤坝疏导洪水入河归韦编三绝典故韦编三绝是比喻读书勤奋的意思。大家对韦编三绝的典故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韦编三绝典故,供大家阅读!韦编三绝典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带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以及答案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阅读念你们的名字,完成试题附答案念你们的名字孩子们,当医学院把发榜名单给我时,一百二十个动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着。我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祈祷。在你们未来七年漫长的医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带拼音版春日晁冲之的阅读答案及翻译chnr春日chochngzh晁冲之ynynxqljioji,xioyfnpngshngqinsh。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ybzhchnqjn,zhngsulishuch西江月阅读答案西江月阅读题大家是否会做了呢,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西江月阅读答案吧,仅供参考!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二年级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桃子!妈妈说树上很多,自己去摘(zhi)!于是,小猴学会了在树上跳来跳去。小鸭说妈妈,我要游泳(yuyng)。妈妈说小河很大,自己游去!于是,回望20世纪中国新诗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冲撞与融合回望20世纪中国新诗吴思敬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去寻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张复古大旗,其实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战国策燕策(节选)阅读原文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12分)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说课内容给予是快乐的(一)教材简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体验孤独,体验欢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随笔诗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形式,他们早在妈妈怀抱里,就听着催眠曲摇篮曲,牙牙学语时又说起儿歌来。那动听的摇篮曲催眠曲的词儿,那优美的儿歌,不就是儿童诗吗?阅读儿童诗,这对于提高孩子小班社会认识朋友课后反思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就要独立地走向幼儿园生活了。大部分孩子经过了暑假班,能很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我们老师也积极营造爱的环境,帮助他们愉快地走进幼儿园,说声幼儿园真好无视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无视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小看渺视藐视漠视同义词轻视疏忽忽略忽视反义词尊重正视注视重视凝视无视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不放在眼里漠视不认真对待。朱自清中国歌谣但在歌的作始这件事上,舒展的反义词近义词有哪些大家学习过哪些关于舒展的反义词?都还记得吗?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舒展的反义词和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舒展的反义词皱缩委曲收缩委屈蜷缩萎缩卷曲舒展的近义词舒张伸展蔓延伸张舒展的借尸还魂典故借尸还魂是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借尸还魂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借尸还魂典故,供大家阅读!借尸还魂典故计名ldquo借尸还魂rd有关发布的同义词和造句发布解释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战报新闻会。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同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发布的同义词公布解释(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止戈为武的典故是什么止戈为武是一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止戈为武的成语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止戈为武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止戈为武的意思拼音zhgweacuteiw典故出处春秋关于积弊的英语典故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积弊的英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TheAu成语废寝忘食的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那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带来的成语废寝忘食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语废寝忘食的意思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成语废寝忘食的模仿声音的词语和造句成语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由集体创造的言简意赅的话语,在生活经验中反映了人们的丰富智慧。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模仿声音的词语,希望大家喜欢。模仿声音的词语剧烈可听呕吐叫喊烈烈扑通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