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兴致很浓,究其原因,跟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上课伊始,我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谁知孩子们会唱以前的儿童歌曲,他们和我一起唱起来,语文课文教学案例反思口语交际1教学建议。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我教学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慈母情深课文教学反思范文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喜欢这样的课文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笔者教关于太阳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字13个,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导语,析题,整体感知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看题目,谁能根据课题提出一些问题吗?看着课题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是不简单,都值得表扬,翠鸟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品德目标感受过秦论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3。熟广东版小学美术用线条色彩画感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2。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我爱家乡的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2养成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学重点把热爱喜欢的景物写生动具体,并把自己的感情写进去。教学难点把自己热爱的景
我们与数学同行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设计背景我们与数学同行相当于苏科版教材的绪言,包括生活数学与活动思考两节,其目标是让学生苏教版初一数学(第1周)教学内容第一章1。1代数式1。2列代数式1。3代数式的值教学目标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2能将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3能用具体数值2。2数轴教学要求1会正确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1情第一章有理数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薛彬本章是第三学段教科书的第一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李海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是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田载今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1教科书内容本章继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左怀玲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创立了直角坐标系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数学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第二章有理数2。1比零小的数(1)第二章有理数2。1比零小的数(1)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2。借助生活实例认识负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负数的认识难点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教学设计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达纲练习1选择题(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a23543b23543c23543d23543(2)计算(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