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
  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二、自主探究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第11、12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三、合作提升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四、巩固运用
  1、练习
  圆柱有( )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个( ),展开后是个( )。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
  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2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并旋转。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4.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四、小结 你对圆柱还有哪些问题?《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高的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3.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2】《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
  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设计思想: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依次展示各个物品:露露盒、茶盒、罐头盒)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本节课,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同学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关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构建新知
  1、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展示盒子中物体画在纸上的形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
  2、拿起你手中的圆柱,仔细观察,它有几个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三个面。圆柱的面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31下边的内容,边学边结合实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4、交流汇报:
  (1)关于底面,重点理解"完全相等的两个圆"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验证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2)关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其是一个曲面。
  (3)关于高,知道圆柱有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4)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细的,指出在小学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师随机板书圆柱的各部分特征。
  5、同学们动手动脑找出了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下面我们小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沿圆柱的高把圆柱外包装纸剪开,看看展示开后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小组动手操作)
  6、展示学生剪开后得到的图形。小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小结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形是否为圆柱体。
  2、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3、思维拓展,给出底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试着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圆柱的各部分特征,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数学世界中有更多的收获,不断地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 3.14 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
  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
  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什么?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柱 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
  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 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说理:
  (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 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 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 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 操作题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 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状?
  5. 书本第20页第5题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状?
  (2) 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六、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语文课文的教学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一导入课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二年级课文王冕学画教案课题第四课王冕学画课时第一课型新授教具挂图计算机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2初步了解句子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王冕刻苦学习的精神。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日月潭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2我一直都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纽扣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差不多每天都要和纽扣它打交道。它来源于生活,是很好的教材。小小的纽扣在生活中是那么平凡,可平凡的纽扣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中变得那么神奇多变。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小学课文森林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有趣的种子中班科学教案活动背景秋天来到了,自然角的种子也逐渐增多起来。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种子宝宝惹得孩子们经常驻足观看。这么几种平凡的种子真让孩子们如此感兴趣?在找到原因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三个儿子教案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燕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燕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二教学过程1复习朗读词语俊俏吹拂舒展聚拢伶俐偶尔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2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讲了科学二年级上册不同的季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3。科学态度目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备注转自温州市城乡共话素质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泰顺三魁镇小胡员录一教学任务分析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故乡红叶阅读理解题附答案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抽打心中的樱桃花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中国皮影戏全文阅读答案原文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苦难的价值阅读答案苦难的价值皮铎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告诉人们,自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中国地图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阅读答案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阅读及答案大学时的诗词习作已被老师顾随惊叹青年有清才若此,到得中年,更获得文史大家缪钺实大声宏,厚积薄发,迥异于前代诸女诗人者矣的揄扬至于学术成就,顾随在她23岁时已经断定截至今日,凡所有法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阅读答案说明文阅读(共8分)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