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
  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
  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
  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
  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
  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
  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
  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
  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
  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
  生2:乡原者的"好",是不讲原则的好,是圆滑的好,有时简直是不讲道德!若以这些人为道德的楷模,确有乱德"之嫌"!……
  师(总结):孟子也认为"乡原"者,"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意思是说好好先生最能掩蔽自己的罪恶,以致令人无法举出事实来诽谤他,也找不到缺点来讥讽他。"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由此可见,乡原者是同流合污,媚世伪善之辈,以"无德"伪装为"有德",甚至乱德惑众,确实是"道德的破坏者"。
  我们认清了好好先生的本来面目,那么据有中庸之德的君子该有怎样的表现呢?在13.24章中,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恶)之",这样的人可否定论为"善(恶)者",孔子均以"未可也"予以否定,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发表你的见解。
  生1:一乡的人都喜欢他,如果乡人都是好人,那么此人必是大好人无疑;如果乡人都是恶人,那么此人必是大恶人无疑。同样道理,一乡的人都厌恶他,如果乡人都是好人,那么此人必是大恶人无疑;如果乡人都是恶人,那么此人必是大好人无疑。所以,不能仅凭此来评判是否为好人、恶人。
  生2:我不同意这个看法。首先,"乡人皆好(恶)之",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好人,应该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一个恶人,应该是善者恶之,不善者好之。惟有这样,才符合生活的逻辑。
  师:说得好。朱熹曾说"一乡之人,若宜有公论,然亦各自为类,以为好恶。"一乡之人应有好人坏人之分,不过是比例的大小而已。一乡之人都喜欢他,好人喜欢他,恶人也喜欢他,此人便有与恶人同流合污之嫌,或有"苟容"恶人之举,便讨得恶人之欢心。一乡之人都厌恶他,恶人厌恶他,本应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为"好人"一个。然而好人也厌恶他,此人便有"乖世戾俗之嫌。善人不之好,见其无可好之实。"可见,中庸者决非是同流合污之徒、阿世媚俗之辈,是持有是非原则之人。
  学生齐读17.24章,一起来体味有是非原则的君子之所恶。
  师:乡原者奉行无原则的机械调和的处世方法,而中庸者不这样("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兼有一定的是非原则,正如我们在第八课4.3章所学——"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板书:好人、恶人[是非原则]
  2、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1.16章,4.10章:
  师:子张才高意广,为人进取,敢作敢为,而流于冒进;子夏笃信谨守,不敢作为,而流于退缩。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意为子张做得过头,子夏做得不够。你觉得办事"过"与"不及",哪一种更好,更接近于成功?请发表各自的见解。
  生1:我觉得"不及"胜"过"一筹。譬如看病吃药,如果一个病人吃药"过量",便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而用药"不及",不过是延缓病愈时间而已,并未对身体造成伤害。此类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应是"过"高一着。譬如下棋时,如能深思熟虑,想上个七招八招的,肯定比想不了一招二招的人要下得好。无庸讳言,一个聪明人就比一个愚笨者要好得多。
  生3:我也不同意你的观点。一个人智力的好坏,是由先天的因素所决定,智愚是人的智质程度,与中庸无关。因为中庸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你不该牛头不对马嘴的。
  生4:我觉得"中庸"一点来讲,"过"好还是"不及"好,应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下一结论……
  为此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探讨"过"与"不及"的关系究竟谁更胜一筹。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为激烈,许多同学也说得言之凿凿。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态度,当子贡问他"然则师愈与"时,孔子毫不犹豫地下了一个结论:"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与做得不够,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没有做好。好比射箭,你发力太大,把箭射得很远,远远越过"鹄的",或你发力太小,把箭射得过近,远远不及"鹄的",这射得"过"与"不及",其本质是相同的:皆是不中"鹄的"。
  为人处世时如何做到中道呢?孔子认为应"无过、无不及",是为适中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齐声朗读4.10章,进一步体味君子的中庸之道。
  师:联系课文注释,请思考君子在为人处世时,如何来体现中庸之道的?
  生:君子"义之与比",以义为处世的准则,既不亲近谁("无适"),也不疏远谁("无莫"),以此显示中庸。
  板书:无过、无不及[适中原则]
  无适、无莫
  四、布置作业:
  1、尝试背诵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2、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鲜""原""贼""过""适""莫""之""而"等)。
  第二课时
  一、继续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
  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3.21章:
  师:孔子认为最好与"中行"(指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进行交往,如果不得已而求其次,必须与"狂狷"之士进行交往。
  狂,课本注解为"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孔子又说"狂者进取",那么有谁能举出"狂者"的例子?
  生1:天龙八部中有个梦求复国的慕容复,尽管振兴燕国,在他人看来尽是痴人说梦,他的追求终为黄粱一梦,但其执着狂热,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狂者"。
  生2:我认为世界名著塞万提斯的《堂诘柯德》,其主人公堂诘柯德也算得上是一位"狂者"。他作为一个穷乡绅,以恢复灭亡了的骑士制度为已任,效法古代骑士,单枪匹马周游天下,行侠仗义,想打尽天下之不平……透过他的顽强与执着,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狂者"。
  生3:孔子曾在陈,发出过"吾党之小子狂简"感慨,由此看来孔门之士大多为狂士,他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始终不改出道时的志向……
  师:各位都举得很好。狂者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行事积极进取,但都过了头。
  那么,狷者是怎样的人呢?有谁能根据对注释的理解,举出生活中的"狷者"呢?
  生1: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我认为,孔子时代的隐者,当属狷者无疑。他们因不愿和污浊的社会同流,又无力改变社会现状,采取了洁身自好的态度,避世独立,以善其身。如荷蓧丈人、接舆、长沮、桀溺者等是也。
  生2:我认为不食周黍而死的伯夷与叔齐也是狷者。孤竹君的这两个儿子认为周占商地,而耻食周粟,在首阳山靠采集野果充饥,不惜饿死以成全气节,也可算是狷者中孤介自守的典范。
  师:说得好。伯夷与叔齐曾拦住周武王伐纣之师,骂他趁父丧出师,为不孝;臣弑君,为不忠。随之逃往首阳山,不食周黍,而以"采薇"为生,甚至不食"周薇"绝食而死!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狷者!其实,狷者与狂者一样,也有很多,如不愿为官以水洗耳的许由也是其一,不再赘述。
  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必也狂狷乎!"该作何理解?
  生:我认为,与狂者交往,可使人积极进取,与狷者交往,可使人守节自洁。终归比与看似颇有德行的乡原先生交往,强上千百倍。
  师:狂者在处世上可谓"过",而狷者在处世上可谓"不及",君子若在修道进德时,若能不狂、不狷,这样离中庸不远了。
  板书:狂、狷[交往原则]
  2、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 12章,13.32章:
  师:在理解13.32章之前,我们先来区分一下君子与小人,两者有何之别呢?
  生(异口同声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第八课《周而不比》2.14章)
  师:君子与小人为何有这样的区别?
  生: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上),前者尚义,故能团结而不勾结;后者尚利,故为勾结却不团结。
  师:在13.32章,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等同,小人混同而不和谐"。那么,"和"与"同"有何区别呢?
  生:我认为君子是以义相处的,君子之间没利害关系的冲突,在"淡如水"的交往中,故能和谐;而小人以利相处,只是短时的混同,一旦有利益冲突,便会反目,故不可和谐。
  师:"和"与"同"的区别,其实可譬之以五色相调、五味相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色一味一声之间,不与他色他味他声相调和,如此,视之无趣、食之无味,听之无谱。"和"则谐调,就是五色五味五声相谐和,别具佳色佳味佳声,如此,视之有趣、食之有味、听之有谱。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和而不同"作为处世为人原则,尽显中庸本色。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1. 12章,也不难理解有子把"和为贵"视为"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和"足以显示出孔子中庸思想之高之大。
  师:有子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有子认为,不能单纯地为追求"和"而"和","和"还必须受到"礼"的节制。如毛竹有节,虽是一气相通,却是上下有别。好比君臣、父子、夫妇至为亲密,然双方必须有别,有所节限,如此方能相与成"和"。
  师:由此看来"言和,必和顺于心,当使人由之而皆安,既非情所不堪,亦非力所难勉,斯为可贵。"
  板书:和而不同[中和原则]
  二、讨论:结合《论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师: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试结合已学课文的有关内容,来谈谈对孔子中庸思想的认识。
  生1:我认为孔子对"文质的关系"(第六课12.8章)的看法,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孔子认"质"与"文"两者不可偏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与不及"皆为不妥,只有"文质彬彬",和谐搭配,才能成就君子。
  生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第十一课11.22章),也是体现中庸思想的。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接近于"中行";仲由勇气过人("过"),所以要压一压他,也使他接近于"中行"。可见,孔子在教育学生时,依据中庸而"裁之"的。
  生3:"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第八课4.26章),如何与国君相处、与朋友交往,孔子也用中庸的尺度加以引导。如果与国君相处过密,则蒙受羞辱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与朋友交往过密,则遭受疏远的日子也不远了。孔子认为交往不能太"过",体现了他中庸的思想。
  生4:孔子的中庸思想,还体现在"以直报怨"上(第八课14.34章)。君子用正直来报复仇怨,"不因怨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不挟个人恩怨,不"以怨报怨",也不持虚伪之德,不"以德报怨":"不过也不及",以"适中"来处事。
  生5:我认为孔子"忠恕之道"(第五课5.12章、6.30章),也是体现中庸之道的。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者,"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忠恕之道,实为"致(达到)中和"。
  ……
  师(总结):大家对孔子中庸的认识,可谓初"得其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需不断去体会、去运用。纵观孔子的一生,是践行中庸之道的一生,学生对他的评价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见,孔子是一位据有中庸"至德"的圣人。
  三、板书设计:
  中庸之道
  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好人、恶人 [是非原则]
  无过、无不及 [适中原则]
  无适、无莫
  狂、狷 [交往原则]
  和而不同 [中和原则]
  四、布置作业: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五、教学后记:
  中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要正确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相关链接",教师也可以作必要的解释。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从分析具体形象的材料入手:可让学生从《论语》中找出体现中庸的例子,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中庸之道的内涵。

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教学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第4章第2节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ampnbsp教案第4章第2节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第一节1。教材分析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第二节ampnbsp人粪尿的处理人大附中李文莉教学目标1。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2。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3。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第一节ampnbspampnbsp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重点)2举例说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重点)技能目标让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学联系起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第二节蘑菇详细介绍第二节蘑菇教学目标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
一木难支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一木难支的典故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zigrave肆,大有篡cuagraven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cagraven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带有不的成语故事精选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含ldquo不rdquo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成语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半途而废的典故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ldquo我听说有道德的人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最著名的成语故事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成语,其实都来源于一些成语典故,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成语典故是最著名的呢?下面是品学网网小编带来的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最著名的成语典故一叶障目一叶Module10Unit2Pointtohernose的教案分析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Module10Unit2。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掌握Unit1Thisishishead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身体部位的词语nounn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前鼻韵母un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un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教学重点难点掌握unn的发音。教识字学词学句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教学难点1学小学语文第7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写童话1根据童话的特点和读过的童话故事,选择你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事物展开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2同桌互读互改3抽生上台读编的故事,集体评改。4自评自改或互改。作业1端正抄写自己的童话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字,在探究汉字的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短句,初步了解汉字加一笔可成新字的构字规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赵普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二商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