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内容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内容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内容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内容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2)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例如,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第1个学分,然后转修"绘画·雕塑"模块,获得第2学分,再转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获得第3个学分;也可以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36学时,获得第1、第2个学分,然后转修"书法·篆刻",获得第3个学分;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修习54个学时,获得3个学分。
  (3)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本课程中的学习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
  (4)本课程标准还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但是文本中没有再单独增设诸如"设计·工艺"ⅰ、"设计·模块"ⅱ之类的模块,学生可以在现有的模块中从广度或深度方面继续选择。
  比如学生在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作为3个学分的基本学习后,如果对此模块的内容感兴趣,可以继续再选择其中的1至2项,如"工业设计"、"陶艺"等进一步学习。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继续在这两个方面深入学习,也可以选择"设计·工艺"中其他内容或其他模块继续学习。
  (三)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由于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四)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书法·篆刻"学习模块,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设有中国画内容,在"设计·工艺"学习模块中设有传统工艺美术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高中美术课程还关注了美术创作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发展,如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增设了综合材料造型的内容,导入了现代艺术观念和环保的意识;并增设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模块a :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1、学习内容
  "美术鉴赏" 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建议 学习活动建议 鉴
  赏
  基
  础 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n 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 鉴
  赏
  内
  容 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外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2、成就标准
  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模块b: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绘画·雕塑"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包括绘画与雕塑两个门类,也涉及运用多种材料以及各种造型语言的现代艺术。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
  学 习 活 动 建 议
  绘画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绘画、雕塑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感受和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间等现象,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 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种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 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 认识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雕塑
  2、成就标准
  通过"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
  (2) 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3)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
  (5)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c: 设计·工艺
  设计,指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工艺,通常被称为工艺美术,主要指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广泛地接触材料,培养创造意识,提高操作能力。
  1、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设计与工艺两个门类,涉及现代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常见易行的工艺制作。
  "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
  学 习 活 动 建 议
  设计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设计、工艺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招贴画等)、工业造型设计(服装、生活用品等)和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展示、校园等)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学习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的方法,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进行设计或工艺创作实践。 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过程。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综合性设计项目的活动。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工艺
  2、成就标准
  通过"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
  (2)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3)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4)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作出评价。
  (6)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7)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设计或工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d: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
  "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学习模块之一。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 学 习 活 动 建 议
  书法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通过观摩、分析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篆刻
  2、成就标准
  通过"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书法或篆刻活动。
  (2)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
  (3)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4)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作出评价。
  (6)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会处理一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1、学习内容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 别
  学 习 活 动 建 议
  摄影
  摄像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用美术及相关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根据某一题材(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活动。 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 选用一种或几种计算机软件,如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等进行平面绘画创作或设计;用flash等进行动画设计,或用3dmax、autocad进行三维立体设计。 选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 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作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 学习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电脑绘画
  与设计
  2、成就标准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 1 ) 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活动。
  ( 2 ) 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 3 ) 了解相关的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基本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
  ( 4 ) 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作出评价。
  ( 6 ) 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3、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以及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
   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
   还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大量的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模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模块进行选修。
   2.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别的教学,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做模拟设计制作练习。
   4.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鼓励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美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美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5.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也应当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美术学习活动一般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独特的创作,但也有的美术学习活动,比如学校的形象设计、班级网页的设计等则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分工合作完成。面对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教师在运用一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该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重视对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7.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国际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学习心得。
   8.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二、评价建议
  1.根据本《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2.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3.注重表现性评价。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4.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纪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6.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7.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美术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确保教科书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本《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基点。
   3.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4.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5.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留有较大的余地,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区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或当地特色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
   6.美术教科书的编排应图文并茂,做到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图像清晰,色彩准确,版式美观、明了,印刷精美。
   7.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科书,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8.美术教科书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图表、背景资料、图片分析、实例等,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9.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主体,美术教材还应包括教学参考书、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10."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以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等其他方式编排。
   11.现代媒体艺术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应以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规律为主,并介绍一些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创作出新颖多样的作品。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置(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录像带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4.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二年级东南西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至59页。设计思想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辨认东南西北是这一领域的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年级,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槐乡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课文过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课前准备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学习词语今天,老师和课文桥的教学设计范文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吗?2谁知道它们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桥其实本文中的桥还有着其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深入学黔之驴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教学步骤一。导入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个生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最新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小学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3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教
幼儿园小班春雨教案下雨时,不管大雨还是小雨,要让每一棵小花小草都能喝到水,这样它们才能快快长大。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春雨教案,欢迎参考!幼儿园小班春雨教案小班美术活动春雨通过音画结资格如何造句1。作为搞秘密活动的人,他们的资格还都太浅。2。第三轮的北德地区性和德国的国家资格赛发生在上周希尔德斯海姆。3。代理记帐公司具有上海市财政局代理记帐执业会员资格。4。从未参加过工作水银的意思及造句注音shuiyin意思汞的通称。水银造句1水银的密度比水大得多。2水银温度计显示屋外12度,可是寒风袭人,感觉就像零下2度一样。3他们每天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很长时间,从带有水银英语教案语音六家人之第一家人Hello,boysandgirls。Atfirst,iwillaskyousomequestions。OK,youpls。(提问学生)Whatsyourfamilyname?Wh语音六家人之第一家人Hello,boysandgirls。Atfirst,iwillaskyousomequestions。OK,youpls。(提问学生)Whatsyourfamilyname?Wh小班我的家人教案设计意图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激发幼儿关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重小学三上与家人说说心里话品德教案范文教学设计思路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给同学和家人搭建交流平台座谈会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且能积极主动地与家人沟通。教学目标(一)与家人走散安全教案导语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弱的,所以我们要加强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家人走散安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活动目标1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能正确应对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大熊的储藏室中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操作中感受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2。尝试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活动准备教具故事画面ppt。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我的叔叔于勒的优质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