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手里有笔钱,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我们学经济学的都知道,西方主流经济理论,都会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 「理性人假设」
  即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 充满理智的 ,既 不会感情用事 ,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
  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中,大部分人的购买决策和投资行为, 却是非理性的 ,当然也包括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关于要不要提前还,你很容易就可以在网络找到轻松、草率下结论的人,而他们的结论往往 基于局部、片面的 考虑因子,诸如:
  你选的是等额本金呢,还是等额本息呢?
  你贷款年限是20年呢,还是30年呢?
  你已经还款过半,还是5年都没到呢?
  当然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房产销售,会错误地拿着 「降息」 、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速历史,误导大家不要还,继续买
  诚然的,现在的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很低 ,大部分情况下你买这些产品的收益不足以抵消你的房贷;甚至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是 不保本,可能亏钱的 。
  但是,要不要提前还房贷,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以上这些因子。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综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
  客观来说,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取决于你的投资标的是否优质、你的个人资产配置结构是否健康、以及你未来的现金流来源和规划 。
  说人话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家庭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事儿草率给结论一定是片面的。
  但我们可以有拆解这个问题的 宏微观结合,中长期兼顾的思维方式和手段 。
  如果你可以提前还完房贷,那是否有想过, 接下来你要做什么?这笔资金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是最优解?
  当然,在实际的场景当中,碰到最多的情况却是,因为 担心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问题 ,想把手里的现金流都拿出来,去还一部分房贷,这样每月可以少还点, 图安心感 。
  这样对吗? 对或者不对永远都是决策人个人的问题,由不得旁人说啥。
  但这样做, 有点「绕」
  事实上,我本人,几年前还在传统职场工作时候,就时常会冒出来我要不要提前还房贷这样的想法。
  诉求非常明确 ,而且尤其是 遭遇工作不顺心 和 压力 时,就会开始想,要是没有债务就好了,碰到这样的不合理需求,可以拍拍屁股叫板走人(后来我知道这个叫 fuck u money )
  会莫名其妙感受压力,觉得自己还的利息比买银行理财收益都高,太不划算,于是为了不想自己有压力,担心害怕以后的收入能力能否继续偿还这个债务。
  所以脑子里就会陷入一个怪圈, 为了没有债务,甚至想过把手里本可以用做产生其他经济效益的资金都拿去解决没有债务这个问题,为的就是图一个安心 。
  但后来我有没有这样做呢?
  我没有。
  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即便提前还了房贷, 开销还是会有 ,但自己却因为 提前占用手边现金流导致没办法做储蓄、投资 ,而摆在眼前的因对未来收入担心的症结 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
  怎么理解?我拆解一下。
  我在读金融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教授讲过一句话,我到现在深以为然。他说,对于年轻人来讲, 「合理的负债」是可以鞭策这个人上进的 。
  注意,这有一个限定, 「合理的」。
  也就是说如果负债,在合理范围内,没有透支自己,更没有过分加杠杆超越自己承担能力,适当负债对年轻人来说是可行的。
  其实不难理,当我没有房贷也没有债务的时候,几乎就是月光,只是到买买买,存不下来钱。而当我开始有债务的适量压力时, 才学会了理财 、每月收入到了之后 先解决储蓄、硬性开支( 如房贷)后,再来说消费 。
  但我是知道的, 有些朋友的负债「不太合理」 ,比如如果你每月还贷十几万,数额超过收入, 现金流几乎为负 ,这就就很大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什么会有人,有点钱想先还贷? 与其说是害怕有债务,倒不如说是对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不安全感。
  既然是不安全, 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创造安全的问题 ,而不是去绕开这个问题,那怎么样营造安全感呢?
  其实,解决这个不安全感,不应该逃避,而应该勇敢去面对, 更不能治表不治根。
  因为如果是因为收入导致的你没有安全感,即便还了房贷,没有债务,你仍然还会有其他的开销、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你 不从根本解决问题,只会是取本琢磨的。
  所以,如果是对未来不确定性没有安全感,应该去正面解决 提升自己的收入能力、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去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和消费结构。 而不是单一的把焦点聚焦在还房贷的问题上。
  怎么优化呢?
  先说消费,有多少人会分类记账,请举个手
  有多少人会详细了解自己每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哪些钱花在刚性支出上的?哪些钱完全是没必要的?哪些钱是花在投资未来自己的?
  说起储蓄,总有人跟我讲,我认可储蓄理念,可我就是存不下来钱。当他月薪1万的时候这样说,当他月薪2万的时候也这样说。
  但他从来没有去留意过,自己的消费清单,某宝购物车里面堆了一车又一车的待支付清单。
  如果你想听结论, 那就是多把钱花在可以让自己升值的地方 ,比如买书、听课、学一些技能。控制非必要的非理性纯消费开支 。
  说个八卦,我团队有个狠人,为了控制自己非理性开支,直接是一口气把购入软件统统删了。
  说完消费,再说优化资产配置,我一直比较推荐使用这套财富金字塔逻辑。它一共分5层, 又叫做以人生目标为基础的家庭资产金字塔。
  模型并不复杂,一共5层,
  如图,主要解决3类风险:
  底层:解决人的风险
  我很多委托人年收入五十万以上,
  手里有个百十万的闲钱,
  在一二线城市仍然惴惴不安。
  因为大部分都是421的结构,
  双职工家庭没有什么被动收入。
  也就是说,两口子有一个人病倒,
  或者4位老人任何一位出点叉子,
  都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
  年收入50万的家庭用8-10%的年收入,
  就可以把意外和疾病这样的风险cover住。
  不过很多时候都是六个钱包凑一套房,
  大部分家庭的储蓄被掏空、负债极高。
  所以即便买好了保险,
  也要备足流动资金,
  满足至少半年的生活开支,
  应对金融危机或者失业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这一层建议控制在年收入的20-30%。
  中层:解决钱的风险
  这一层解决 未来一定要面对 的人生目标:
  比如说孩子上学、自己养老,
  这种我总结为 "没有时间弹性" ,
  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的问题。
  所以要选择 确定性强、
  安全系数高 的产品。
  利息保持在3-4%比较理想。
  不过以现在理财产品的尿性,
  恐怕很快你就没什么选择了。
  想要锁定收益,就得牺牲流动性。
  担心养老问题可以配置专款专用的年金,
  解决教育金问题,希望流动性更好的选 增额终身寿 。
  收益最高3.5%年复利
  不会随利率下行,本金利息绝对安全,
  也是 未来唯一可以保本保息 的产品了。
  这一层的投入建议 控制在年收入的30-40% 。
  此外,很多家庭的消费习惯不好
  收入不低,但是 挣多少花多少,
  投资的时候也容易冲动,
  一口气都押进去。
  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
  就是 先储蓄再消费 。
  我们这一代人活到90岁甚至100岁,
  是大概率的事件。
  在长寿时代,
  我们的人生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
  因为一个60岁退休,70岁去世的人,
  需要的钱会比60岁退休,
  90岁去世的人少很多。
  多活20年,是需要不少钱的。
  所以从30岁开始,
  你就得制定长期储蓄计划了。
  女性更长寿,
  活多久领多久的 年金 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男性往往对资金灵活性要求更高,
  具备一定身故杠杆,现价高的 增额终身寿 更适合你们。
  靠 复利和时间 实现资产增值,
  不用操心也有越来越多的生息资产,
  也 更有底气 去做最上层的投资甚至投机。
  上层:解决购买力的风险
  前面已经分析过,想要有更高的收益,
  就要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
  不过中层已经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缓冲垫,
  在安全边际内,你可以放心的搏一把,
  即便投资失败了,
  也不会影响到基本的人生目标,
  或者让未来的自己老无所依。
  最重要关键的是,不管身处什么阶段, 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的认知、收入能力和眼界。
  最后,借用松浦弥太郎在他讲财富增值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 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人都能存得下钱,而当你存下钱之后,你就会品尝到储蓄之乐 。
  存钱的战线拉得越长,你就越能感受到钱的价值。
  (某款增额终身寿险现价演示)
  最后,要不要提前还房贷,这真是个人化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理性来讲,不论是哪种情况,当且仅当你提高自己的 创收能力 , 优化自己资产的抗风险能力 ,底层无风险储蓄类资产驻扎扎实,其实答案你自然心中有数,云淡风轻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点个 在看 再走哦~
  今天周日,有个好心情
  更多保险干货和案例知识,讲给你听
  相关阅读:
  来1000万终身寿险,要多少钱?
  存钱,他们为什么选增额终身寿险?
  大部分家庭都能够得上的养老社区?
  Kris:
  R&F创始成员,资深保险经纪,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终身学习者。
  阅读更多,头条号:「番茄保」

辞职在家全职炒股需要什么条件?30你需要有一个分析软件武王天书30需要有个股票池资金都去哪儿了30还需要良好的纪律。最后10是运气。求求你不要辞职全职炒股了。这不是好玩的。不要看到别人赚钱就走极端。A股不是一个京东方跌破4元,转机?京东方A(SZ000725)前段时间梳理了下对京东方的思考,写了一篇分析长文京东方真实价值解析及市场认知误区解答,看今天大家跌这么惨,来给大家按摩下,先把整篇文章摘要和结论贴出来,威博液压陈海滨辞去董事职务公告对其是否持股前后说法不一致陈海滨到底是否持有威博液压股份是个迷。挖贝网4月21日消息,威博液压(871245)董事陈海滨辞去董事职务,辞职后继续担任销售经理职务。威博液压表示,为公司优化治理结构,新增独立董新加坡学者美国希望东盟国家远离中国,但其在阿富汗的做法不让人放心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南海分论坛在博鳌举行,本次主题是南海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与新路径。在提问环节,学者被问及美国方面已经宣布了5月12号13号召开美国和东盟领导人峰会,原定计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一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发挥好企业稳就业主体作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系列谈各类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稳就业的主体。受疫情多发等因素影响,近期就业形势趋于复杂严峻。引导企业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发挥其稳就业的重要作用,方能以岗位之稳固为就业大局之稳定小米集团,曾经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股价最近是够惨的曾经的口号是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凭借创始人的超高人气,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粉丝,无奈股价一直不争气。虽然公司近期数次回购,试图提高投资人信心,只是股价始终还是在12元左右的低点徘徊,理解人性,理解价值最近指数连续大幅下跌,最起码当前没有看到任何反转的可能!很多人的账户已经大幅缩水,心灰意冷,感概每天开盘就像对资金一场单方面屠杀,最近也经常上演天地板,赚钱效应极差,市场情绪基本到百亿女富豪被查,两家上市公司狂泻三百多亿,成也烟草败也烟草要问中国最赚钱的行业,烟草局当之无愧,垄断上瘾仅此一家。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靠着十大烟厂,被称为香精女王的朱林瑶,却低调地进行着她的资本运作。2022年1月24日,这位女富豪终于不人民币汇率该降降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2022年2月创出1994年以来的纪录新高,较2021年同期上涨了6。7,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综合汇率,包含物价因素的实际汇率也创出历全国企业退休人员,西藏自治区平均退休金最高你知道5000块钱的养老金,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吗?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5000多块钱的养老金,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中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西藏自治区退休金最高
毅达资本领投应能微电子新一轮投资,加速核心部件国产化近日,毅达资本领投江苏应能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应能微电子)新一轮数千万元投资。本轮投资将进一步推进应能微电子在高性能功率半导体领域布局。应能微电子成立于2012年3月,总部位于SWIFT的顶级博弈原创不易,侵权必究。美国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金融是枪,政治决定什么时候开枪。很好诠释了中美金融战的情景。近日,金融业有一个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消息央行发文称,将由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李宁官宣肖战为全球代言人,股价一度涨近9,有人欢喜有人愁随着BCI组织品牌成员相继发布不实言论抵制新疆棉花的不断发酵,中国明星纷纷发布声明宣布和相关品牌解约表明立场。抵制新疆棉花的品牌都遭到了明星解约,而没有和相关辱华品牌有合约的明星也为护住储户钱袋子,央行又叫停一类存款,以后不能再存了财经科普创作人招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跟银行打交道的频率其实特别高,因为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所以银行业可以说赚钱能力基本上强于其他银行。既然在赚钱,道理也就很明了了,得物NIKE暴涨2000多并几秒售空!虚假下架发国难财在利益面前,有人选择抛弃金钱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有人选择不顾国家利益,趁机收敛钱财。而这一次也让我们看出了一些商人的唯利是图。这荒唐的一幕更是引人发笑,一边声称无限期下架Nike,推动实际利率下降,A股下周会怎样?本周A股先抑后扬,周五全线大涨,扭转了全周的弱势,上证指数周上涨0。4,在周线五连阴后,终于出现了一根难得的阳线,深证成指周上涨1。2,创业板指周上涨2。77,前期创业板指跌得最多做音乐,情怀只是附属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新眸,作者斯琦,编辑栖木当虾米音乐关停的消息还在各大社交平台奔走,已有相关报道称,网易云音乐正寻求在港交所上市,或于明年正式提交IPO。回顾此前,腾讯音乐于201电子烟迎来强监管苏伊士运河已堵塞5天丨一周热点回顾电子烟迎来强监管3月22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在附则中增加一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受此消息影响,22日美股收盘,从价值发现之闻泰科技ODMIDM龙头成长空间巨大闻泰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于2016年成功上市,公司历经由2G到5G通讯的高速发展,通过外延并购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IDM企业安世打通了产业高房价,还能挺多久?现在入手会不会亏损?近日楼市新闻不断,不管是已经买了房的准备买房的还是买不起房的都想寻求一个答案房价到底会不会降?貌似人人都在说房价高,可你知道房价到底怎么涨起来的吗?是开发商?炒房客?是中介?还是社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回应黑龙江嫩江支公司员工实名举报事件目前调查已接近尾声相关问题影响在风险控制范围之内中国网财经3月26日讯(记者郭伟莹)今日,中国人寿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针对黑龙江嫩江支公司员工实名举报事件,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表示,事件发生以后,董事长和公司都高度重视,公司